纯银耳坠的混3部曲是一部网络小说,包括了《哥几个,走着》、《辉煌岁月》和《我们是兄弟》三部曲。
在混3部曲中,六六、夕郁和林然是三位主要角色。根据小说情节,林然最终为了六六咬舌自尽,而夕郁则和王越复合后再度分开,最后和王越的生死兄弟李朝在一起了。至于六六和王越,他们一生爱过无数女人,但最终和木走到了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结局只是在小说中的设定,并不代表作者纯银耳坠对相关角色的态度或情感倾向。
女主人公顾佳(顾土土)在忽然接到一年未联系的竹马林然的电话,得知他要结婚的时候,毅然放弃手头工作,直接去伦敦找林然。她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是来参加婚礼的,我是来做新娘的”。(顾佳的目标——做林然的新娘)
**故事非常简单,女主角去看望她的前男友,不料此行却是要去参加前男友和另一个女人的婚礼,并且仓皇得知她还要当伴娘,女主角发现自己还是爱着前男友,便开始动起了要夺回他的念头,但最终前男友还是选择了他的未婚妻,女主角最后当了伴娘祝福他们。中国版大体如此,却有与时俱进的地方。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fm4HOR6G0HslKteNbxGA
pwd=z74x 提取码:z74x
1六哥抱着夕郁在悦点唱歌呢林然突然进来了看见了就彻底断了过了个生日,给六哥呆了那个纯银耳坠
2,拍一些很血腥的照片
3小朝和夕郁是最后走到一起的六哥在wow直播的时候那个帖子就说了他们最后结婚了六哥当得伴郎
4,《走着》里面的,087章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5六哥的新媳妇不知道反正还没回他上高中的那个地方呢肯定要看见夕郁的
怎么着你也不给个分我回答了这么多
这本书还没完结,我也在等更新
1 林然和六和好了还没结婚 现在他们两个在一起 亲亲我我不过六又在外面瞎招拜了一个女的叫 兰兰 兰兰说要拆散六和林然 六正头疼着呢 夕郁在公安局当文职工作,偶尔和六有联系 小朝狂追
2 贝天重新开业 进行扩张 改名 贝天皇朝 是当地最大的娱乐场所 也是当地很牛逼的势力 在风云会之下
3 仇还没报 正在进行当中 块了 从作者的描述当中飞哥是从英国回来了但不见任何人至于为什么 现在还没揭晓 等揭晓的时候 也是块完结的时候了
4 当时贝天已经不行了 被风云会加强五全部扫平 本来是所有人全部都要死, 博龙为了他媳妇 不愿意他媳妇跟他出来 没过上好日子 就要死了 可以说为了媳妇而叛变 可后来出变故 李封他们一小帮人跑了 这是谁都不能预料的
5 小朝这个人 所有兄弟的一切特制都可以从他身上体现出来但这个人 不太爱说话 属闷骚型的
在他们这一小帮人当中 小朝的地位不高,没六跟其他几个人的感情深人与人之间相处是相对应的,你对我多好 我就对你多好 你对小朝感情不是很深 他自然对你也不是很深了(这是相对与其他几个人而言)总体他们还是很好的兄弟的
第一 他喜欢夕郁 六却做了对不起夕郁的事 把她给甩了,可夕郁还是很爱六 而且爱的一塌糊涂他嫉妒难受加上之前小魅的事情
第二 被飞哥和家里给逼的去公安局上班 给夕阳当小弟 心里压抑 难受 收了刺激
可后来 偏偏第一个碰见了六 而那个时候六混了黑社会跟了李封是为了替飞哥报仇他们是成了对头那个时候小朝的想法偏激 认为之前的小朝已经死了 现在这个小朝是一个警察 痛恨黑社会(有飞哥逼他的因素在里面)
后来碰到六的 次数多了 又加上六和夕郁又有联系了,而他心里又装了那么多事,压抑了这么久,当一个人心里承受能力达到一个极限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发泄的对像这个时候六无疑是最恰当的(谁让他是主角呢,又是第一个出现在小朝视线里 不找他找谁)结果就成这个样子了
汗 手打啊 一定要给分 建议还是去自己看吧 这部书真不错,
这位零售人也是千万零售人的代表与缩影,感谢他们。
中国零售史上,有一个有趣的巧合,许多至今耳熟能详的零售商都诞生在1995年前后,如:步步高成立于95年,永辉的前身在95年成立,胖东来的前身在95年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家家悦的第一家门店在95年开业,人人乐在96年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而许多外资零售商,也在这期间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如:家乐福在95年进入中国市场,沃尔玛和麦德龙则在96年进入。一时间,实体零售精彩纷呈,如这当下绿意葱葱的春色。
经过几年发展,这些零售商渐渐站稳脚跟,不断拓展疆域,开出同城和异地分店。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实体零售迎来了辉煌、精彩又跌宕起伏的20年。
本文主人公林然是千千万万零售人的代表与缩影,他们不畏艰辛、勇担责任,更为自信,从这个个体故事中,我们或许能看到熟悉的情节与经历。
第一个五年:2001-2005
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用高亢的声音宣布:“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春天。”
在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林然却丝毫没有感到兴奋,因为马上就要面临毕业的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在西部的一所大学上学,专业是市场营销专业。同学们都说这个专业像“万金油”,干什么都行,但又没有特别的专长。
林然放完寒假回到学校后,找工作变得迫在眉睫。一天,他躺在床上看书,舍友回来换衣服,说有家公司正在阶梯教室宣讲,问他有没有兴趣。林然想反正也没事,就换了应聘专用服装——为了找工作买的西装,和同学一起去了。
这是零售公司DB在宣讲,目前已有四家门店,负责招聘的HR说:来我们公司吧,我们将提供良好的待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你来了,将会见证一家公司的发展壮大。
DB在沿海省份,还为外地员工提供员工宿舍,从小没见过大海的林然心动了。舍友也对这个公司感兴趣,经过简单面试后,他们在现场与HR签了意向书。
过了两天,HR通知他们复试。又过了两天,通知他们正式签订协议。林然给父母打电话征求意见,林然的父母在农村不了解情况,听说他找到了工作,就非常高兴。林然签了协议,舍友却因父母反对,要让他回家乡就业,只得放弃。他们这一届,DB好像招了10多人。
火热的7月,林然到DB报到。公司规定,应届毕业生要到一线实习一年。当HR宣布这个消息后,许多人发出了“啊”的声音。
林然被分配到旗舰店超市部的洗涤组。他刚一到岗,还没来得及认识同事,组长就安排他和另一个男同事到内仓提货,提的是洗衣粉。几十包洗衣粉装在一个大编织袋里,他和男同事两个人抬都很费劲,装了十几袋后,他们把这些货物运回到卖场。
男同事熟练地剪开编织袋,扔给林然一副手套。林然没戴,想哪这么骄气。男同事开始往货架摆洗衣粉,边摆边给林然讲要点,“每袋洗衣粉都得用手砸平,捋平整了,才能摆到货架上,你看,只有这样,摆上才好看。”
摆了几袋后,林然的手就被外包袋上漏出的洗衣粉刺得生疼,他乖乖地戴上了手套。一天工作结束,他感觉腰都快要断了。其他一块来的应届生,也没好到哪里去,都叫苦连天。
第二天就有了辞职的人,断断续续的,不停地有人离开,和他同来的同校校友,最后只剩下两个人。
现实与梦想的鸿沟是巨大的,但并不是不能跨越。
林然从没想到,会做一名超市的理货员,每天在一线重复着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经历过短暂的沮丧、迷失后,林然开始留心工作,比如促销品如何选定,为什么这么选,如何才能优化上货率,他经常与同事探讨他想到的问题,觉得这个工作还是挺有意思的。等到一年一线实习结束后,他与许多同事都成了好朋友。
一年后,他被分配到旗舰店店业务部门工作,负责联络总部与门店的业务往来,同时选取适合门店独有的促销品。
一下进入到一个新天地,他觉得自己像一只海绵,每天都在吸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办公室有两台电脑,只是查数据用,平常没有人用。林然在学校里学过电脑,他把工作流程设计成电子表格,传递给相关同事,这不仅清晰醒目,还方便下一环节同事工作。因为这个表格,林然受到了经理的表扬。
DB正处于发展期,开始涉足异地分店。在异地开分店,没有同城那么容易,从筹备到开业,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没有经验可寻,都是在摸索中边学边做。DB从各个门店抽调了优秀员工到新店帮忙。林然也在抽调之列。
到了新店,他看到的是凌乱的施工现场,地板没有铺,上面的天花板还是镂空,三个月就要开业,这能完成吗?他见证了DB速度,在试营业的前一天,他和同事还在摆促销花车,那时现场还是一片狼藉,到了试营业,一切竟井然有序。这当然是用他和许多同事的几夜未眠换来的。
对一份工作投入得越多,感情也就越深,也越有认同感。几年后,林然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当成了DB人。公司组织升职竞聘,林然脱颖而出,成功升职。他觉得,工作像一幅美妙的画卷,才刚刚展示出美好的画面。
第二个五年:2006-2010
2004年底,中国零售全面对外开放,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外资零售商进入,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
林然清晰地记得家乐福开业前的情景,这是第一家外资零售商进驻本市,他和同事如临大敌。DB的旗舰店与家乐福同属一个商圈。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家乐福开业档,他们也安排了力度最大的促销活动。
开业那天,他和同事第一时间到达家乐福,整个卖场塞满了人,人挤人、人挨人,像是沙丁鱼罐头。人太多了,只能随着人潮涌动,根本无法仔细查看,林然的鞋都被踩坏了。与国际知名零售商直面竞争,他们兴奋、紧张、慌乱,各种心情掺杂着,五味杂陈。
一回到门店,店领导就立即召集所有业务人员开会,要求每个人都谈感想,主要谈家乐福的优势和DB的劣势。那天大家畅所欲言,林然的发言还受到了表扬。根据大家的发言,门店进行了调整。
许多年后林然再次回忆这个场景,他有些感慨,这大概是他在DB最热血沸腾的时期了,领导务实,员工们有无限的精力,有持续高涨的热情和用不完的干劲。
那时候,每天加班,上级领导并没有做特别要求,但他和同事都想把工作做好,都不甘心落到别人后面。那时候是辛苦的,却没有觉得有多辛苦。这大概缘于公司宽松和友爱的人文环境,以及上级领导们只以工作业绩论成败的标准。
在与家乐福的竞争中,DB的旗舰店不但没有业绩下滑,反而出现了 历史 同期最高增长。这大概就是竞争的魅力,竞争激发出了更多潜能,也激发起更多斗志。随后有更多的外资零售商进驻,与各路国际知名零售商贴身肉搏,DB变得镇定自若。
DB原来展店的速度是谨慎的,当更多外来零售商拥进来抢占份额时,DB开始了快速展店,同城和异地大量开店,迅速占领了市场。
过后看,这个战略无疑是正确的,对DB后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此时的快速展店,大概就没有后期的辉煌。他们在群雄纷争一团乱麻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在地级市和一些县级市布局,在同城也布下了大量门店,DB渐渐脱颖而出,成了区域龙头零售商。
公司快速发展,也给员工带来了大量机会。那时候,公司每年都要对外发布竞聘通知,许多人通过竞聘走向了新的岗位,也有了新的职位。
DB总部也出现人员空缺。他们在各个门店进行摸排,找出优秀、教育背景好的员工进入总部。林然被调到总部业务部。
从门店到总部,看似是工作地点的转换,其实更多是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转变。初来乍到的林然很不适应。他不能站到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与供应商谈判时缺乏技巧,很多时候都是铩羽而归。好在他肯思考、善观察,没多久,他就适应了总部的工作节奏。
这时DB正在筹建配送物流中心,门店开到一定数量,配送中心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原来DB有自己的配送仓库,但仅能满足少量门店的需求,门店数量增多后,配送发展滞后,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在筹建配送中心过程中,会经常召集业务部门开会。林然见证了现代化的配送中心由无到有的过程,从多次碰头会里,他看到了公司高层的睿智与果断。
2010年,进入DB的第十年,林然结婚了,他和妻子贷款买了一套几十平的小居室,他搬离了集体宿舍,在这个城市里,他再也不是飘零着的,真正有了归属感。
第三个五年:2011-2015
林然在知道妻子怀孕的同时,接到通知,公司要派他驻外,在一家分店任店长,这个安排让许多同龄人羡慕,但林然犹豫了,妻子孕期反应严重,身边需要有人照顾。妻子支持林然的工作,坚持让林然服从公司的安排。
林然去了外地,这是一个离家有几百公里的地方,开车需要几个小时。林然没有车,只能坐火车,而火车都是慢车。每次回家,只有三天假期,他都买晚上的票,在火车上凑合一夜,第二天一早到家,这样能多出一点时间陪妻子。
到了门店,林然才知道什么是事无巨细,他要应付很多工作,不仅要面对员工、供应商,还要担负起对外协调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还要提升门店业绩。那段时间,他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分身做不同的工作。他养成了一个习惯,随身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每天晚上,他都会翻开本子复盘一天的工作,哪些需要第二天跟进、哪些做得不好需要反思,他都会记录下来。
时间一久,他发现这个本子成了他的“宝贝”,不仅能看到每天的工作状况,还能定时总结与思考,在这样的记录里,他由初任店长时的慌乱渐渐变得笃定自信。
一年后,林然就被委任到区域最大门店的店长岗位。由于工作出色,没多久,他就被提为区域的副总,分管业务,成了公司最年轻的区域副总。这是林然最意气风发的五年,所有的付出都见到了结果,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收获。
2013年,DB的销售和利润创了 历史 新高,公司上下都沉浸在喜悦里,这大概也是DB最辉煌的一年。因为业绩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许多人的职位都在这一年得到了晋升。
2013年,微信支付上线,这个悄然上线的功能,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多少波澜,以后谁能想到,第三方支付几乎取代了消费者付现金的习惯。
2014年,阿里集团发起的双十二,开始由线上向线下引流。面对突如其来的竞争,大多零售商是观望的,甚至是不以为然的,在他们看来,这种补贴烧钱的伎俩根本不值得面对,也维持不了多久。
此时,线上也正在吞噬更多的市场份额。2011年的双11,天猫的销售额为52亿,到了2015年,双11的交易额达到了912亿,五年增长了17倍,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字。线上的增长,并不仅仅是线上本身带动的新增长,同时也侵占了线下的销售额。线上正在对线下造成威胁。
这样的警示并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让人警惕,不敢懈怠,而是如温水煮青蛙,慢慢地让人失去知觉。
DB正处于形势一片大好时期,全然忽略了来自线上的冲击与威胁。高峰期的DB,变得自大,漠视线上的冲击,也漠视同行的竞争。第三方支付开始进入零售商,立即得到了消费者的拥簇,DB却将其拒之门外。
像一列快速行驶驶入站台的火车,惯性会让行进持续一段距离。零售商增长的惯性同样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往往更具迷惑性,让人陶醉。业绩下滑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
林然最先感到线上的冲击,是在2015年的双11,11月区域销售出现了同比新低,他和同事们复盘整月的销售,发现消费者在这个月减少了服饰、化妆品等商品的购买,而这些商品都是线上销售的主力军。
林然立即写了报告与总部沟通,希望能在全公司范围内引起重视,借助总部的力量,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然而,报告打上去,杳无音信。他等了一个月,又找同事询问,毫无消息。
第四个五年:2016-2020
2016年,贴着新零售标签的盒马鲜生横空出世,它的出现,给零售模式增添了一个新样本。
一时间,关于新零售的解读和宣讲铺天盖地,但什么是新零售,其实并无答案。
林然和许多同事,都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冲击。而他们,却像在一个坚固密不透风的围墙里,只能遥望这些新事物。
DB放慢展店速度。这可能是主观的,有意放缓;也可能是被动的,涌现出的众多竞争者,都在争抢市场份额,DB原来的优势,在这些挑战者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DB渐渐偏离方向,原来设定的员工晋升路线被终止,这让许多人看不到进步的希望。公司内部也渐渐生出敷衍的氛围,人浮于事,都争做“PPT”选手,工作会议上,说得好的比干得好的受欢迎。员工频繁离职,许多员工都辞职到竞争对手那里就职。
林然突然被调回总部。这次调动,他有些意外。因为他所在的区域一直是所有区域业绩最好的,按照惯例,分管业务的他有机会晋升区域总经理。他调回总部不久,同区域一个负责行政的副总提升为区总。
在林然看来,能回家也不是坏事。他驻外时,妻子刚刚怀孕,现在女儿都7岁了,他缺失了女儿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妻子其实是有抱怨的。
回到总部,他发现副总监的岗位更像是虚职,基本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可做,所有的业务都掌控在总监和下面的业务处长手中。林然向总监表达了工作的意愿,总监就把梳理业务流程的工作交给了林然。林然欣然接受,总比无所事事好。
DB的业务流程与制度经过辉煌时期的运行,很顺畅,也很扎实,只需对个别流程进行修补。但却并不那么简单。林然渐渐发现,原来梳理业务流程别有深意。比如,原来流程规定,引进新品从引到销,有许多部门全过程监督,在流程梳理时,有人以简化流程为由,要求去掉一些部门的监督。这样做,操作看似简单了,却少了监督,强化了部分人的权利。林然迟迟未着手修正,这当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不正规的操作都试图通过手续的正规让其合理化。
一来二去,林然只得能拖则拖,全没有了当初接手工作时的热情。
2019年,DB提倡管理岗位年轻化,总监岗位的年龄限定在了40岁。刚过41的林然,顿感前途渺茫,这意味着他再也没有晋升的机会。公司的销售报表一年比一年不乐观,虽然对外底气十足,但都知道,内部快要病入膏肓。大家每天都像在一条快要沉水的船上,惊慌失措,每个人都心事重重。
猎头们都有敏锐的嗅觉,他们不停地游说林然加入其他零售商,并开出了较好的条件。林然复盘了自己20年的零售生涯,他决定从头开始。他辞职了。
他找了两个合伙人,开社区店。这是09年的下半年。林然有自己的经营想法,他在日本看到,日本菜市场的菜都要经过简单加工包装,不光干净整洁,还有较高的品质。他也察看了周边的社区店,蔬菜不光经营少,还不新鲜,他觉得这是一个市场缝隙。经过论证与准备,社区店在2019年底开业。
社区店一亮相,就受到了欢迎。但他们还没来得及庆祝,新冠疫情就突然而至,令人猝不及防。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候,合伙人想要暂时闭店,怕有传染风险。但林然不同意,他说周边的居民现在都到这里买菜,一关店,大家就少了一个买菜的地方。在他的坚持下,门店一直坚持营业。
一天店员接到一位老人电话,说现在疫情严重不方便出门,也不会用手机买菜,问他们能不能送菜。店员向林然汇报后,林然说,送,而且是免费。老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许多老人,许多老人都打电话到店里订菜,他们有时还订日用品,林然就帮他们到别的店采购。
疫情趋稳,一位老人把这件事写成了小文章送到了社区办公室,社区工作人员就把这件事在各种渠道进行了宣传,林然的社区店一时间成了“明星”店铺,得到了更多顾客支持,这是他没想到的。
2020年底,林然的社区店已开了三家。他知道,这仅是开始,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现在能做到的,就是脚踏实地开好每一家店,经营好每一个商品,用心对待每一名顾客和员工。
林然的零售20年,是中国零售发展波澜壮阔的20年。20年里,有努力、有拼搏、有落寞、有梦想、有失落。不管走到何处,处于何种位置,林然和许许多多零售人一样,都会满怀希望,憧憬未来,他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阅读我的更多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