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婚礼习俗?

中国的婚礼习俗?,第1张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

  四、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民国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民国十二年:《临汾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我来回答吧,我送过十个十,咱徐州讲究不能见死肉,也就说不能送切好的十斤肉,不能见血。1(十条烟,按现在物价就是大苏,农村就是大贡)2(十条鲤鱼,活的,越大越好)3(十只鸡,活的,半年本地土公鸡3斤个头)4(十箱油,油必须是好油,城里十箱,农村呢可以买十桶)5(十箱纯奶)6(十箱饼干)7(十箱小面包)8(十箱八宝粥)9(十箱蜂蜜)10(十箱干果,瓜子葡萄干白果碧根果巴旦木那种,可以买箱子自己装,我当时买了十箱三只松鼠,有点飘),量力而行,看女方父母主观意愿,毕竟人都爱面子。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会让你在那吃饭,吃完退你一半,还会给点钱

  一般来讲“订婚”着重女方的礼俗,“结婚”着重男方的礼俗,现代大多由男女双方协商合意即可。下面为一般礼俗,可视实际需要或地方习俗,酌情增加或省略。

  1、订婚当天,男方将“行聘礼品”以二、六或十二个红大盒装盛。

  2、男方亲友将甜茶喝完,并将红包置入杯中。

  3、准新娘出堂收茶杯(过程和敬茶同)。

  4、奉茶完毕,接着进行“戴订婚戒指”(或手指);将金、铜戒指以红线相系,取夫妇同体同心之意或以钻戒代替。

  5、女方准备高椅、矮椅各一张女方准备高椅、矮椅各一张。

  6、准新娘入座,脸朝客厅大门,向外而坐,两脚踏在矮椅上。

  7、准新郎站在在准新娘在右边,面对准新娘。

  8、准新娘伸出右手,准新郎右手拿戒指。

  传统订婚行聘礼品

  订婚当天,传统的台湾礼俗“行聘礼品”,无论采用“大聘礼”、“小聘礼”或以“米香”做礼饼,除了用礼饼为行聘的主要礼品外,还采用其它礼品来配合以示隆重。

  一般礼品:

  1、熟牲礼:童子鸡一只,有起家之意。

  2、四色糖:桔饼、冬瓜糖、冰糖、糖果,象征甜甜蜜蜜,白头偕老,无限幸福之意。

  3、香炮烛金:香(无骨透脚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烛(龙凤成对喜烛),用来敬告祖先、互相祝福、吉祥平安、增添喜气、两气联亲、事业兴振之意。

  4、面线:象征两姓联姻,美满姻缘一线牵、福泽绵长、子孙幸福无涯之意。

  5、福圆:即龙眼干、桂圆,用来祝福子孙兴旺。

  特别礼品:

  1、半猪:生猪肉半只或洋火腿(十八或三十六条),表示丰硕诚恳之敬意。

  2、生鸡:阉鸡六只,表示婚姻基础永固、内外一片祥和蓬勃之气。

  3、鲜鱼:名贵鲜鱼六条,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4、好酒:二十四瓶,表示一年二十四节气都平平安安、爱情浓郁。

  现代订婚行聘礼品

  男方应备办的礼品

  1、聘金

  2、金饰(戒指、手镯、项链等)及手表。

  3、礼饼

  4、四色糖(桔饼、冬瓜糖、冰糖、糖果),茶叶,龙凤烛一对,排香一对,祖纸一对,龙凤炮一对。

  5、酒水牲礼(酒一瓶、洗手鸡一只)。

  女方应备办的礼品

  1、抬礼品礼:给帮女方抬男方行聘礼品者的红包礼。

  2、甜茶。

  3、甜汤圆、点心。

  4、招待男方宾客的酒席。

  5、五壳种子、生炭、灯芯、棉、丝巾(做成袋状)、红糖、铅钱、铅粉、肚围。

  6、石榴、桂花盆栽各一盆。

  7、回赠男方的礼品(皮鞋、皮带、皮包……等)

鸡(活的,用红绳绑上腿),鱼(最好也是活的),肉(原来是一块长条的大肥肉,现在肥肉一般不愿意吃,也可以用瘦肉),酒(一般是白酒),以上四个一般都要有。然后再加上其他相对比较随意的四样,茶叶啊,成箱的水果啊都行,虽没有具体规定,但是也要能拿得出手才好。

如果是定亲或刚结婚后去女方家,一般会包含那种很长的山药,用红绳把细的一头绑在一起,象征越长越长,来日方长。

一、结婚当天礼仪有哪些

  1、上下婚车

  记住从头部开始微微向下低,避免头饰或头纱撞到车门框上破坏头型效果。再稍微弯腰,小心翼翼地坐进去~新娘出嫁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万不可毛手毛脚,慌慌张张!有些地方有习俗新娘上车或者是下车是由新郎抱着上下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慢!要稳!不然和新郎一并摔倒实在是太过尴尬。

  2、户外行走

  出门建议选择轻便的婚纱或者中式嫁衣为出门礼服,因为这样会便于新娘行走。当新娘自己拖着裙子走的时候,最优美的动作是轻轻提起婚纱的前中部,但不要提的过高,以不影响走路而露出脚尖为宜,注意事项:一定不要驼背!下台阶时,应在新郎的协助下慢慢走,千万不要出现新娘摔倒的事情。

  3、新娘入场

  不管你是在哪里候场,都一定记得让伴娘或督导记得时刻为你整理裙摆!特别是选择大拖尾的新娘!一个没有褶皱的裙摆会让你的气质加分不少!入场的时间事先和主持人约定的好,督导会提醒你不用心急。

  二、结婚当天女方有什么礼仪

  4、掀头纱

  新郎在为新娘掀起头纱的时候,很容易一下子把动作做完,因此优雅的场面更需要轻缓的动作配合。掀开头纱时,新娘和新郎两人不要离得太远,要自然靠近。新娘的双腿应稍微前后分开,微微屈膝,头部尽量与新郎胸部持平。新郎缓缓把纱掀起的过程中,新娘仍然保持膝盖微曲的状态,目光依旧向下看不要急于抬头。

  5、敬酒

  敬酒时酒杯应稳稳端在胸前的位置饮酒时要注意,要让杯子靠近嘴,而不要用嘴去靠近杯子,这样会显得有失礼节。杯子应举到脸的前下方,注意不要太高。带着感谢客人祝福的心情和笑容来举杯,寒暄的时候要把杯子端放在胸前的位置,在大家齐喊“干杯”的时候再将杯子端到脸部的前下方,此时注意不要端至与面部平行的位置。目光投向典礼仪式上起立的客人,不要托着杯肚,轻捏杯腿即可。杯子要举到不和脸部重合的尽可能的高度,保持优雅的笑容并要带着感谢的情绪。

1梳子:所谓“一梳梳究竟,二梳青丝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配偶终身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2尺子:量具,婚姻日子中引申为衡量夸姣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夸姣源远流长,一同也是对新人往后日子作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3绣花鞋:鞋与“偕”同音,涵义夫妻相亲相爱,长相厮守,在花繁秀丽的夸姣岁月中白头偕老,共沐日子的绮丽与芳香。

4满意:取材于传统婚礼典礼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满意秤,现作为爸爸妈妈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之宝,期望女儿往后的日子称心满意,夫妻满意同心。

5镜子:代表满意、完美,以及涵义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临沂婚纱照新娘婚姻日子香甜圆满的祝福;纵使时光流 逝依然永葆青春、闭月羞花的夸姣寄予。

6都斗:原是量粮食的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显现男方的财富雄厚、家境殷实,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锦衣玉食、轻松无忧的殷实日子。

7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日子中首要作服装取舍之用,婚嫁礼仪中涵义新娘婚后日子的绫罗绸缎、前程秀丽,同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8算盘:日子中用于算筹收入和开支的核算东西,临沂纯粹视觉婚纱摄影婚庆礼仪中的千足黄金算盘,涵义新人对未来安定殷实日子的抱负与规划,能够合理的出资理财,赢得广茂财路。

现在每个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一样,就不是这八件了,很多都换成一些常用的电器了!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6、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8、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9、过文定,过大礼: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著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过文定”举行後,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

10、哭嫁: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後,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後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中国传统婚礼

提亲在很多地方还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的,这一环节也是结婚的关键一步,男方需要准备好礼品。传统的提亲要送六样礼或八样礼,只因6或8是比较吉利的数字,不过不同地区或许不一样,现代也有送4件礼的,不过还是以六样礼或八样礼为参考。

提亲

一般都是男方带着父母去女方家登门,双方父母正式见面。具体的日期你要和双方家长商量好,然后确定下来,以便双方有时间准备。你们将来要结为夫妻共度一生,双方父母必然也需要互相认识一下自己的亲家,见面拉拉家常,互相熟悉,为了今后两个家庭合二为一,这也是很必要的一步。

提亲六样礼

第一是西式喜饼礼盒;第二是中式喜饼礼盒和米香饼,订婚一般选用米香饼,具有好兆头的寓意,新娘吃了米香饼就能嫁到好老公。第三是礼香、礼炮、礼烛,传统婚礼专用礼香,龙凤烛,传统婚礼大鞭炮,寓意告知祖先喜事求祝福。第四是六色喜糖(冬瓜,冰糖,桔饼,龙眼,米香,喜糖),象征甜蜜,富贵。第五是头尾礼,男方准备六套头尾衣物配件给女方。

最后是 聘金首饰,男方给女方准备金饰(项链、手链、配件等不同金饰),象征富贵吉祥,而且金饰物品诚意满满,传统喜庆。

提亲八样礼

提亲八样礼就是由男方准备的八样上门礼品,是从中国古代一直沿袭到今天的,不同地方会有一些细微差别,一般有香烟两条,香烟代表姻缘;白酒两瓶,寓意婚姻长长久久;挂面两份,寓意新人长命百岁;糖果两盒,寓意婚后甜甜蜜蜜;茶叶两罐,寓意婚后多子多福;喜饼糕点两份,寓意婚后圆满幸福;鲤鱼两条,寓意新人的爱情忠贞不渝;猪后腿肉两份,寓意新郎将新娘父母的心头肉接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11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