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家长为什么坚持孩子得跟本地人结婚?

苏州的家长为什么坚持孩子得跟本地人结婚?,第1张

我就是苏州母亲,说句真心话。孩子成年以来,我灌输的概念就是本地人一定要找本地人。没有歧视外地人的看法,很多外来的女婿外来嗯媳妇也很优秀,孝顺,但是我们不敢。不同地区的民风风俗,还有人文素养真的不一样。

以我自己的婚姻为例,找的是父母祖籍苏北,出生定居苏州的男士。老苏州人有句老话,千万不能找江北人,抓屎丢烂泥样样做的出。我不世俗,不信这个邪。事实重重打我的脸。苏州传统民风男人不能打女人,男人绝对不能骂别人家女人,更不会把操什么什么当着长辈面骂。礼仪方面,传统苏州人家,即使出身农家,父母从小教育,吃饭端碗,不能抖腿,女孩坐下腿不能叉开。看见长辈邻居都要打招呼。卫生习惯无论男女,每天晚上一定要洗脸洗脚洗屁股。老苏州人的做人之道就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做人要有规矩礼数。可是有些新苏州人,哪怕他在苏州呆了半辈子,还是骨子里的苏北味,自私。贪吃懒做,没有卫生观念,没有素养,张嘴爆粗,脱口脏话,没有任何家庭责任感。公共场合打人骂人认为是男人本事,从来不觉得这是丢脸的事。

所以我们苏州人除非孩子大学找外地同学,或者工作中自由恋爱,基本上能找本地的就找本地通婚。至少对民俗民风的认知是一样的。我们苏州人对有些外地人的评价是翻脸比翻书还快,不讲情面。拉出来就是。本地人,好沟通。

苏州人找对象,讲究的是人性是否合拍。条件差不多就行。我们害怕有些外地人的狂暴,苏州是一个温柔的不喜欢多事的城市,民风如此,婚姻观也是。

我是苏州的家长。很多家庭的孩子在外面读书时,家长们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带回来外地的男女朋友。

他们不想让孩子找外地的恋人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苏州这边现在都兴两头婚,两头婚就是男不算娶女不算嫁,两个家庭的孩子结为夫妻。这样的好处男方不需要彩礼钱,两家并亲后,年轻夫妻可以两边住两边吃,开销由双方父母开销,这样既减轻了小一辈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父母辈的经济压力。

两家联姻后,房子除去住的,多余可出租,这样生活压力会小一些。

如果找个异地儿媳 ,房子没有带过来,还要出几十万彩礼钱,这一出一进差距很大,最终会影响生活质量。

附近有一户人家,为了娶一个异地儿媳妇,卖掉了一套房才算完事,因为女方要二十多万彩礼还要买辆 汽车 。这户人家本来有三套房,卖掉一套只剩二套,二套房子正好二代人住,周围人家都有房子出租,她家没房子出租再加上出了几十万彩礼,生活压力很大。这就是很多人不愿孩子娶外地媳妇的原因。

如果找个外地女婿, 家长们怕外地女婿欺负自家闺女,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外地男人比苏州本地的男人脾气大,难侍候。

经济方面看本地男人家里几套拆迁房总归有的,外地男生如果没买房,结合后他家的生活条件会比别人家差,这是很多家长顾虑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所以这些家长的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经常听到以前同事说她很恼火女儿找了个和苏州距离远的男生。

同事家经济条件好,女儿出落地亭亭玉立,在她女儿读书期间,认识了一个异地的男人,她不听父母劝阻和男人结了婚。

由于男人的父母家离苏州比较远,现在她女儿生的孩子以及做家务这些事都由同事做,她累的时候就会责怪女儿找了异地对象,她经常羡慕两头婚的家庭孩子可以由双方父母轮流带。

为了让两个原生家庭的距离近些,她家花了几百万在苏州买了套房子,说让男方父母搬过来住,这样两个小孩子可以由双方父母轮流带。

房子是买好了,男方的父母肯不肯搬过来还不知道。

现在的小孩都在大人手里长大,带大孩子确实要花很多心血,所以这些家长的考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家长说儿女在本地找对象,对方住在哪里,对方父母的性格,对方的家底都很清楚,这样的婚姻作为家长放心,安心。

如果找个异地的,对方的很多事都不清楚,也没法打听,心里觉得不踏实。

异地恋和远嫁是一个意思,这都是一场赌博,都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家长不愿意孩子找异地对象,是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恋爱时无论是找异地还是找本地的都有好赖之分,异地人比本地人强的人很多,本地人比异地人好的也有,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吧。

谈恋爱无论选择异地还是本地,只是各人的选择和考虑不同,这无关对错。

跟本地人结婚主要好处就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双方父母都在身边,以后生了小孩4个老人帮忙带。不用愁没房子,本地人再穷的,一套自住房总归有的。一般都是两三套房。苏州家长也比较开明讲道理,相处起来容易很多。总之,听老人的话没错,父母不会坑你。

这和北京女孩父母要求北京女孩只嫁北京人一样。

发达城市的户口本身就是一个珍贵资源,资源用来互补交换。如果外地来苏州的男孩条件不是特别优秀,女方的父母可能就感觉自己吃亏了。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这么难吃的甜口东西,苏州之外谁吃啊,无锡的甜大家可以接受,苏州的甜我反正不习惯,上海不习惯杭州不习惯南京不习惯,娶个苏州姑娘有点不爽,我家女儿杭州生的在苏州混了几年我赶紧把她拉到南京,我已经不习惯她爱吃的菜了,她妈江西的,更不习惯。离开两江新区,更麻烦了

这个也不一定,比如我就招了一个外地小伙,还给他们一套房子,现在他们小日子过得不错,另外我们村上有很多小伙子都做了上门女婿,大多数生活的很好,只有少数几家不尽人意,有二家出了车祸,还有二家投资失败而散伙了,不过这些事就是本地人也很难避免的。

无锡也一样,苏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无锡的大多家长也希望女儿嫁本地男孩。

新人结婚,各地都有自己的婚俗。苏州人结婚“花头”蛮多的传统风俗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消失,很多婚俗传统很完整地流传了下来,苏州民俗博物馆研究员沈建东说,比如说大喜之日一定要选个“良辰吉日”,新娘出门也要选好“吉时”等。眼下即便是中西合璧、新旧交融的现代婚礼,苏州传统的婚俗文化也仍然渗透着婚礼的整个过程。

嫁妆嫁妆是姑娘出嫁之必备,嫁妆自然是越多越好,老苏州的嫁娶习俗是生活用品等一概由女方“包办”,到了现在嫁妆也主要是生活用品、家电等,但基本上都是从古时候延续下来的“老门道”。嫁妆里有一些物事非常重要:嫁妆打头阵的子孙桶必不可少,一般由新娘哥哥或弟弟拎着头一个进新房,但这个原先在生活中派用场的家什,如今已经缩微成个头比过去小几倍的摆设了;另外,新房里的如意碗筷少不了,碗里必须盛满米、桂圆、红枣、花生,寓意幸福美满,是长辈给新人的诚挚祝福;首尾系着红绸的一双甘蔗,也是寓意着新人生活、事业节节高。

迎亲古时,把迎亲称为“亲迎”,意为新郎官骑高头大马亲自去迎新娘,很是威风。迎亲队伍里有江南丝竹等乐队,一路吹吹打打到新娘家。女方家听到乐声,就知道新郎官马上到,及时做好准备,专门操办婚事的喜娘会指点几时几分轿子该停在“喜神方”、新娘梳妆打扮后的洗脸水该往哪泼……俗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么由来的,“泼水”在苏州很多地区仍然作为一种传统婚礼习俗被保存下来。

新郎官快到新娘家时,新娘家赶紧关上大门,亲戚朋友问媒人和喜娘要“喜钱”和喜糖,讨个好彩头;新郎官要准备蹄膀、圆糕、鲤鱼等礼品,随迎亲队伍抬到新娘家,孝敬老丈人和丈母娘。

现在虽然没有了高头大马和丝竹乐队,但是婚礼车队、鞭炮声声、亲友把门讨红包等,也同样把迎亲的气氛弄得热热闹闹的。

新娘出门新娘子出门,脚不能着地,出门时由父亲背出门,或者按照这种意思穿父亲的鞋子到门口,再换上自己的鞋子,有些地方有新娘不能低头换鞋的说法,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鞋子外面跶一双父亲的鞋子,到门口时脱掉就可。

拜堂新郎把新娘接回男方家后,要 “拜堂”,拜父母、天地,拜和合二仙,其中拜和合二仙是苏州特有风俗,相传和合二仙是寒山寺高僧,主管“和合”,在老一辈眼里是苏州的“爱神”。现在一般简化为新娘向新郎父母和长辈行见面礼。

入洞房老辰光,新娘、新郎宴请完宾客后,被簇拥着送入洞房,就开始“坐富贵”,“坐”是有讲究的,谁先坐就谁受压,而现在的男士都体现“绅士风度”,总是自己先坐下,这也成了 “怪不得苏州男人怕老婆” 的玩笑话的渊源。

闹洞房是苏州人结婚的重头戏,各种各样捉弄新人的点子,这时候都能拿出来“闹”。苏州历来就有闹洞房“三日无大小”,不管年少、年迈,都可以闹,据说还有洞房不闹不兴的说法。

新娘回门原来传统的新娘回门是在婚礼后第二或第三天,由新郎陪同新娘到娘家,一场正宗的苏式婚礼才接近尾声。不过现在大多改在了结婚当天回门,即新郎、新娘去酒店之前。

先要双方家长见面,要给见面礼的,红包+首饰,然后讨论酒席婚礼的操办我们苏州办婚礼有自己的流程,可能和其他地方不同,反正也很累的,是体力劳动至于上门提亲应该没有现在苏州结婚前也开始流行订婚了,不过几年前好象这样做的不多

双方父母见面,互相都要给见面礼的,都要掏钱;而聘礼只是男方出,所以苏州没有聘礼一说,至少我和我的朋友结婚都没有这个程序一般女方是苏州人的话,也不会有这个要求

结婚前的准备主要是为婚礼准备:什么节节高\子孙桶什么的,那倒是东西蛮多的,讲究的地方很多,主要是麻烦,花钱倒没什么要花大钱的地方

当然双方父母见面前,先要女朋友把自个领回家让父母过目,同意了,才可以双方父母见面 好象没有媒人的,我和我朋友,我老婆的**妹结婚,从来没见过哪个有请过媒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26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