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候,每个朝代结婚礼制都有所不同,但是保存得相对较为完整的礼制就是“三书六礼”。
三书是指: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聘书:就是在定亲时候,男方送给女方家的聘书。
礼书:这是在纳征(过大礼)时候使用的文书,是男方给女方家礼单,上面记载着男方送到女方家有多少聘礼,详细载明了礼物的名字和数量。
迎书:是迎娶新娘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纳采: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以雁为贽,是男方家向女方长辈的见面礼,在电视剧《知否》第一集中,袁家向盛家送去聘礼,里面有一句台词“东京忠勤伯爵府袁家特来送聘,主礼塞外大雁活禽一对,副礼无数”,大雁在古代婚嫁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是男女双方婚事已定的信物。
问名:是男方家向女方家问出阁姑娘闺名以及生辰八字。
纳吉:是男方家把要来的女方家的生辰八字,男方家去祖庙或者供奉祖先案上请吉凶(也就是看男方与女言八字合或者不合),如果没有发生相生相克的事件,则二人的婚事可以进入下一议程。
纳征:又称过大礼,是男方家带着礼书到女方家,女方需要回礼。
请期:由男方家挑选良辰吉日后,并征求女方家同意。
亲迎:在良辰吉日当天,新郎着结婚吉服,带上媒人、亲友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而随着时代发展,在很多地区,婚礼流程已渐渐简化,现在提倡自由恋爱,但相对来说,大部分地区还是有六礼的婚嫁流程,婚礼程序虽较为繁琐,但也意味着两人组建了新家庭,以后要共同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愿世间美好,你和心爱的TA天长地久。
你好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
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提亲六样礼指的是喜烟、喜酒、喜糖、茶叶、红包、首饰。
而部分地区的提亲六样礼是大饼、金银首饰、猪肉、红色蜡烛、喜糖、新娘服饰,在提亲的过程中,父母双方会正式见面,并由男方下聘礼,如果同意在一起,女方就会收下聘礼。
在大部分地区的提亲六样礼指的是喜烟、喜酒、喜糖、茶叶、红包以及首饰,而部分地区会用大饼、金银首饰、红烛、喜糖、新娘服饰、猪肉作为六样礼,家庭条件较差时,也会使用带鱼鳞的鱼、酒、猪的心头肉、甜品、糖果、粉色作为六样礼。
六样礼的种类可以多种多样,但数量必须是双数,有着成双成对的美好寓意,而且传统习俗中的提亲礼,需要八样,分别是香烟、白酒、茶叶、糖果、糕点、面条、鲤鱼、猪后腿肉,且数量需要控制在两份。
提亲的过程中,一般由男方父母前往女方家中,商讨二人的婚礼事宜,并将六样礼送给女方,如果女方接受,则表示同意婚事,如果双方家庭相隔较远,父母会面也可以定在酒店等场所。
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完整的婚礼包括婚前礼、正婚礼和婚后礼。
婚前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和请期等礼仪。
正婚礼包括亲迎、妇至成礼、合卺和餕余设袵等礼仪。
婚后礼(成妇礼)包括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和妇馈舅姑等礼仪。 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并非周制婚礼的内容。“三书”是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古代六礼是比较完整的传统婚礼仪式,是从谈婚论嫁到结婚过程中的六种礼仪。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婚礼六礼
第一阶段:纳才。男方会让媒人去女方家撮合。如果女方家里同意,那么男方就可以开始准备彩礼了。
第二阶段:求名。初步商量后,媒人会问女方的生日和姓名,并请老师看他们是否合适。
第三阶段:纳吉布。确定双方生成星座运势后,再把占卜结婚的喜讯告诉女方,这件事就尘埃落定了。
第四阶段:招聘。如果男方把准备好的嫁妆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接受了嫁妆,他就同意了,婚姻就正式定下来了。这种婚礼也通常被称为工作结束或一份大礼等。
第五阶段:请预约。订婚后开始选择婚期,准备礼物送到女方家里,得到仪式的同意。请柬往往与嫁妆结合在一起,嫁妆也决定了婚礼的日期。
第六阶段:婚宴。婚礼当天,新郎会亲自带结婚礼物,去新娘家见亲戚。通常,欢乐的声音会一路播放。越是懂得结婚的人,女方家就越有面子。
:
古代婚礼流程
1轿子里的婚礼
婚礼开始时,新郎通常骑着马,坐轿子迎亲,一路敲锣打鼓到新娘家接新娘。
2遇见新娘并结婚
新娘和新郎被带回家后,婚礼就开始了。仪式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新婚夫妇能得到祖先和神灵的保护,得到父母和亲人的祝福和见证。
3招待客人
婚礼结束后,要好好招待来参加婚礼的客人,把饭菜端上桌,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4闹洞房。
搭桥开房也是古代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亲朋好友会想看看新娘的样子,起哄什么的,会给新郎出难题。
5和你干一杯。
婚礼结束后,新娘会一直在新房子里等新郎,然后一起举杯,这意味着我们会在一起很久。然后剪下新娘和新郎的一绺头发,绑在一起,这意味着他们结婚了,彼此相爱。
在潮汕地区人们对于婚娶是非常的讲究的,当地人非常讲究明媒正娶。当地人结婚是必须经过六礼,才算是正式的完成结婚。那么潮汕的六礼,具体是什么呢?带着好奇,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潮汕婚嫁习俗经历代演变而有精简和变异。当代大多已废弃旧俗,从简从新。旅行结婚、举行小型茶话舞会和参加集体婚礼成为时尚。部分恋旧者,则还保持旧婚俗。潮汕结婚习俗大致如下:
提亲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八字
合八字(合婚),旧俗的合婚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只好告吹。当代人崇尚自由恋爱,虽然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交换庚帖这一旧俗也已被废弃,但不少人还保留“合八字”这一环节
定亲
合“八字”择吉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也称“订定”。礼物通常是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等金银首饰,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订婚的信物。女方要有回礼。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
送聘
定亲后便行聘礼。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橄榄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当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备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衣服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事,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送给新娘礼物,这叫“送花粉”。
择日
择日。行聘礼后,男方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潮州人所选择的时辰大多在深夜里,潮俗保持深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
迎亲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当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亲。在迎亲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中,女方男方各自要举行一些习俗活动。
三书是 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
纳采
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故称。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其礼物用雁。后代渐加礼物。到明代陈雁及礼物于厅堂。清代请婚人陈仪物于庭,奉书致命,主婚人受书,告庙醴宾。庶民纳采,首饰数以四为限。[1]雍正初,定制,汉人纳采成婚,四品以上,绸缎、首饰限八数,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减二,八品以下又减二,军、民绢、果盒亦以四为限。品官婚嫁日,用本官执事,灯六、鼓乐十二人,不及品者,灯四、鼓乐八人。禁糜费,凡官民皆不得用财礼云。
问名
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西周“六礼”中第二礼。“问名”之礼最早见于《仪礼》中:“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又曰:“问名: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礼记·方氏注》也说:“问名者,问女生之母氏也。”问名时,用雁为贽见的礼物。《白虎通》卷四《嫁娶》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玄纁,故不用雁贽。” 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我国广东海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常用槟榔作为问名携带的礼物。把女方庚帖与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确定可以成婚之后再行纳吉礼。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纳吉
(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纳征: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四礼。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四礼。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晋书·志十一》:“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礼纳征,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马二驷。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宋代所用礼物不再遵循周志,金银绫绢,各依等级而定。明代聘礼提倡节俭。《明史·志三十一》品官婚礼:“纳征如吉仪,加玄纁,束帛,函书,不用雁。”仪式因袭宋制:“宾致词曰:某官以伉俪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礼。有不腆之币,敢请纳征。”主婚者曰:“某官贶kuàng某以重礼,某敢不拜受。”宾以函书授主婚者,主婚者亦答以函书。”至近代,无“纳征”之名,而有送礼之实,或并之于纳采,或更称纳币。1920年《英山县志》:“婚礼古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今止用纳采,纳币。”
请期
(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亲迎
(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