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亲和迎亲意思是一样的,迎亲比接亲仪式更复杂、更隆重。
2、接亲是农村青年结婚时特有的风俗礼仪之一,是指男方从把女方家中接到自家新房的过程。期间新娘以盖头掩头,不得示人面目。
3、迎亲,又叫“迎娶”、“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古老的汉族传统婚姻习俗之一。迎亲迎娶,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亲前一天,男方设酒席谢媒,并以甜汤果分赠邻里。入晚,新郎由“郎头”(亦称挈郎,指未婚少年)陪伴睡觉。迎亲之日,“望娘盘”担先行。望娘盘必有一只鹅,鹅缘出古时以雁向女方正式求婚,因雁的配偶终身专一,象征婚姻坚贞和谐。后世以鹅代雁。迎亲时,女方回赠礼物,必有状如手帕的五色布袋,寓意五代见面。以花轿迎娶新娘,是宁波人自南宋时形成的风俗。花轿由四人抬着前往,后随专侍新娘的送嫂,临到新娘家,女方放鞭炮迎接。此时小孩们拦住轿子,不让进,抬轿的就得给些礼金(称“轿门纸包”)才行。此时,新娘按惯例拖延上轿时间,俗称“捱上轿”。在迎亲者“三请”、“四清”后,才见穿霞披、戴凤冠,盖大红方巾的新娘,由其兄长抱上轿,或由其弟领上轿。临上轿前,其母喂一口“上轿饭”,意谓不忘养育之恩。接着母女俩纵声大哭。相遇时,男方向女方赠糕点,以示敬意。这时压轿者从火熜内点一袋烟,一袋袋地吸着回去,称“接香火”。
摘要:河北简称冀,位于华北平原,兼跨内蒙古高原,面积188万平方公里,省会石家庄市。河北省内环京津,东临渤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那么在河北这个历史文化名城里,河北有哪些婚嫁习俗呢?都说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养育出不一样的人种,不一样的人种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发展出不同的文化。下面本文就盘点了河北传统的一些结婚风俗流程,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提亲
即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称“说媒”。旧时重“门当户对”和“以命相择”,流传着“门对门,户对户,豁拉口子对栅栏”的民谣。一般地说,男方托媒人去提亲时,首先把自己的身份、土地、财产及自己子女情况做个全面的考虑,与女家的情况是否搭配,就是说双方条件差不多。但也有媒人受人重礼,弄虚作假。女方父母若有意,就托人探听男方情况,如果认为门户相当,男女两家就各办庚贴。庚贴有用红纸做的,上写成婚子女的姓名、年庚、三代、籍贯、俗称“四庚贴”,以后双方交换。
二、问名
俗称讨八字。“八字”是根据每个人诞字的年、月、日、时,各用天干、地支的两字相配,四项共有八个字,所以称“八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每个人都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种“命”,如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凡五行相克者都不能成婚。
媒人先持男贴到女家,将女子的生辰八字,连同彩礼写于男贴之背面,由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无“冲吉”,双方父母同意,即可订亲。当然也有其他说道,如“女大一使不得”,“妻大二生一对”,“妻大三抱金砖”等。
三、换贴
男女双方的婚事说定后,要举行一次换贴,换贴的日期要选吉日进行。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议聘。男方将议订聘金和新郎的庚贴放入小匣子内,并用红布或红绫将小匣包裹,连同彩礼(包括钱币、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女家收下聘金、彩礼和男方的庚贴后,女方出将庚贴放入原匣内,连同回送的衣着嫁妆喜果等由媒人转交男家,这一程序叫做换贴。
四、过大礼
这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送过彩礼的婚约才算正式生效。旧时一般男家要给女家100—200块现洋,衣料、手镯、戒指等礼品。结婚前还要“抬食箩”(用三层长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箩,上面堆放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由数人送抬着到女家。
五、婚礼筹备
成婚前要选择成婚日,择双双日,诸如四月初四,八月二十八等,或三六九吉日。选后好,男家备好礼物和衣料,红柬贴上写明迎亲日期要媒人转交女家,通知亲友婚礼日期。并开始清整院落,粉刷、布置新房。新房内挂上喜画,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窗花,常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双飞燕子、并蒂莲子等。家中遍贴喜联和红“喜”字。喜联多用“百年合好”、“白头偕老”、“花开并蒂”、“绾结同心”、“宜室宜家”等。女家收到男方红柬贴后开始置办嫁妆,迎请眷属,邀请男女还客。家族长辈请出阁闺女吃“离娘面”。
六、成亲
成婚那天,双方有“姑不接,姨不送”之忌讳,且接送双方不得委托寡、二婚头或属相与新娘新郎相克者。这天是男家大喜之日,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都以清水泼地,打扫得一尘不染。门前悬挂红灯,院子里,房檐下挂满了亲友们送来的喜幛、衣料、被面,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烈欢乐的景象。迎娶时鸣放鞭炮,红灯伞仗,锣鼓喧天。有条件的还请仪仗队、唢呐伴奏。到了女家门前,女家故意事先将男方人“拒之门外”,待男方将“过门礼”从门缝塞进去方才开门迎接。然后引至客房招待吃茶点和“下马面”。
新娘在上轿前开容(又称开颜),即用线将脸上的汗毛绞去。梳妆后与亲人拜别,然后用红头巾盖头蒙面,红巾四角缝上枣子、花生、铜钱(即早生贵子之吉利),胸前挂一镜子,以“避“凶光。在迎亲曲中,由其兄背人花轿,并有一小兄弟或子倒辈相随于轿后,谓之“押轿孩儿”。由女家起程时,新郎骑马在前,男陪客、男娶客北马相随。由女方长辈或平辈两位男性亲属,跟随新郎花轿左右,手把轿杆随行,押送嫁妆,俗称“送客”。女送客在轿后骑马或坐车相随。
过去石家庄有些地方兴这么一个风俗,闺女在上轿前哭几声娘,以表示难分难离之意。传说很久以前,有这么娘俩,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娘织布,女儿纺线,紧干慢干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娘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心里更有着急,总得给女儿找个婆家呀。于是娘委托媒人给女儿说了个婆家,并订了迎娶的吉日。眼看着喜日一天比一天接近,娘俩的愁也一天比一天深。等到男家花轿来到门前,女儿望着娘的满头白发和枯瘦的脸,想到自己一走,娘的日子怎么过呀,还不活活饿死吗想到这里抱住娘的头大哭起来。这哭声感动了一位过路的神仙,看见这娘俩哭得这么可怜动了善心,用手指了指姑娘脸上的泪花,这泪花就变成金光灿亮的金豆子,姑娘看见有这么多的金豆子,足够娘下半辈子吃用啦,就高高兴兴地梳洗打扮上了花轿。从那以后,凡是姑娘上轿,都是迟迟不愿上轿,实在拖不下去了,就抱住娘大哭几声,就是没有泪,也要挤出几颗泪珠子,好让金豆子养活娘。年深日久便形成了“闺女离娘,大哭一场”的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娘娶回时,要绕村串庄,不准许走原路,谓之不走回头路。一路上爆竹声声,唢呐不停地吹奏,好不热闹。轿至男家停在门口,新郎下马向花轿三揖,谓之拜轿神。新娘由伴娘搀扶出轿。新娘扯彩进门之后,先从火盆上跨过。象征婚后日子“火火爆爆”。然后踏红毡进入中堂拜堂成亲。这时由事先请来的德高望得的人作傧相(司仪),主持婚礼仪式。
这是傧相出班先唱道:“傧相傧相,两步一丈,龙凤鸳鸯,和谐一双。”接着念喜歌,歌词都是吉庆语,如“鸾风和鸣”、“花好月圆”、“新房一闪红花开,家有金斗供龙牌”、“相府门上挂彩绸,千金**配王候”之类。然后依次唱: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拜祖宗;四拜彩郎;五拜土地;六拜春萱;七拜亲朋;夫妻对拜。新郎新娘行过八拜大礼之后,接着交杯换盏。只听傧相又唱道:“交杯换盏两和好,夫妻白头偕到老。看新郎——头项金花呈吉祥,身披山水绣鸳鸯:乌靴白底红花衬,一身爽气投四方。看新娘——五彩凤冠琳琅镶,紫带霞帔东飞凰。柳眉杏眼红绫罩,金莲知羞裙下藏。夫妻堂前花烛亮,一对鸳鸯巧成双,随即乐班奏出龙凤祥之曲,在乐声曲中,傧相高唱着吉利曲儿:“青山绿水永相映,房中笑语叙衷肠;花台点地鸳鸯谱,吉星高照四时康。“傧相唱毕,众位已笑得前仰后合了,使人深感婚配习俗情趣盎然,并亲切逗人。
这时,由男家人在地上次第传送麻袋相铺,让新娘从上走过,各为传宗接代,引新娘以此进入洞房。末入洞房前,新郎持弓搭箭,通过新娘头上向洞房内连射三箭,意驱邪恶。还有的地方向新娘头扬草节之类,这时傧相又唱:“走进洞房把头抬,麒麟送子跟上来”“一把粟子一把枣,闺女小子满地跑”一类喜歌。
未入洞房前,必请一位父母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到新房中为新郎新娘安放被褥。并将一把五色粮撒到褥下,赶个五谷丰登的吉利。床头下放几颗红枣,意思是早(枣)生贵子。枕下放几粒花生,意思是男孩女孩“花”插着“生”。当新娘进入洞房时,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这时邻居开始“闹洞房”。闹洞房的习俗由来已久,家家户都认为来自己家闹洞房的人越多越好,人越多越显出自己的体面和光荣。俗话说:“新妇三天无大小”,这一天,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妇儿”,逗引新娘,不管荤的素的一起来,有意是尽量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媳妇。晚上,还有人潜伏洞房窗上窃听新郎新娘说私房话,俗称“听房”。倘若雨、雪天没有肯去,母亲便将一把扫帚轻轻靠在窗下完成“听房”这一仪式。
这一天,男家娶亲回来,除招待本家亲友外,还要热心地招待女家来客,并展示嫁妆,即由女方长辈代表将各亲友赏送之物一一唱明展示,交付男方代表接受,俗称“摆桌”。此时,有好事的子侄辈,给新郎母亲或婶、嫂脸上抹黑,以逗笑取乐。
七、婚礼后礼俗
第二天,新娘与亲族辈礼见,拜祖、上坟后,女家率亲戚到男家认亲,接回新夫妇,谓之“回妆”俗称“回面”,对新郎以好餐相待。好事的大兄嫂、小姨子常在饺子内包以辣椒等物,以耍笑新郎。当天返回男家。
第三天,新婚夫妇,携带礼品,乘轿(或坐车)去女方娘家,俗称“三朝回门”。男家派人送馍馍于女家,谓“挎篮子”,并将新郎接回。过两天,新娘父母再将女儿送到男家,谓“二回三住”。六日后,再将女接回,满月后再送女于男家,谓之“过月”。至此,婚娶仪式才告全部结束。
新婚头一年的春节期间,新郎新娘要向娘家父母拜年。时间一般在正月初二或初三。有一首民歌唱道:“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到初三;小两口,巧打扮,带上年货与糕点,赶着毛驴乐哈哈地去拜年。”去时,不能空着手,必须带一些年贷、土特产品,正如民歌所唱:“喝的酒,吸的烟,年糕带了一大篮。”这同样表示出嫁的女儿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八河北结婚礼金一般给多少
石家庄:要吉利数字(以藁城为例)
彩礼钱会因片区的分布各不相同!以藁城为例,大部分都是按吉祥数6万6、8万8来,但是必须要有三金,也就是金戒指金项链金耳钉。也有的男方会直接把三金折成现金给女方,由女方自己买。藁北的要价比藁南高。一位本地通的粉丝说,他娶媳妇给了对方10万的彩礼钱。
元氏:越来越多7万-12万
石家庄元氏县里仁庄村村民说,7万到12万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除了这些天价彩礼钱之外,有的女方家庭还需要买房、买车等其他费用,加起来至少得三四十万元。
赵县:出了名的要价高
赵县在彩礼钱上可是出了名的多。一篇新闻报道说赵县东北部地区还流行新的“三金一响”,所谓的“三金”并不是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而是三斤百元大钞,三斤百元人民币称重约15万元。“一响”指的则是小轿车。这还不算给女方的衣服钱,结婚宴请亲朋的酒席钱,还有盖房钱。综合算下来,没个50万元左右,娶上媳妇基本上是空谈。
正定:从不乱要钱
正定的热心网友说他们正定县城里一直是6600、8800,好一点的11000,N年没变过了。而且是离县城越近,彩礼钱越少。稍微多一点的有38000、59000。当然,这些没算三金。
辛集:女方有钱啊
辛集的一个小伙伴说他们的彩礼钱一般是10100,是万里挑一的意思。看着不多是吧,但是不是人家男方给的少,是辛集的女方是要的少。而且女方陪送的还多。家电,生活用品,都是女方出,现在陪送汽车的也不少了。辛集的白富美是不是太多了点哦!
蒙古民族礼仪:一见客人边握手、边问好:“塔赛奴!”(您好)。客人进入蒙古包后,家庭主妇便向客人双手敬献喷香的奶茶。同时摆上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食品,供客人食用。
客人要住宿,晚饭就是手把肉、美酒、面条或蒙古包子等。客人告别时,全家出蒙古包欢送,祝客人一路平安,欢迎再次光临。农区一般同汉族一样,炒各种菜加美酒招待客人。
扩展资料
蒙古族禁忌: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方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
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蒙古民族礼仪
-蒙古族
为什么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避邪躲灾的传统?为什么象征“长寿安康”、“财物丰盛”、“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内涵的中国结用红色的绳子编制?为什么中国从新生婴儿的产衣到新人结婚时候的装饰,再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所有这些东西的颜色上都统统是“中国红”?为什么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紫禁城它的门和墙都是红色的?为什么被称为人生中三大喜事的结婚、状元登第、新生命的诞生,都要用红色来表示?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钟情与红色?
我举目望世界,有点吃惊的发现,这个世界,像中国人这样狂热喜欢红色的民族其实真的还不多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钟情于红?没有人能给出具体的答案,但中国人就是痴迷于红色。我想这跟民俗心理有一定的关系吧 在中国,红色象征幸运和快乐,起源于对太阳神和大地之神的崇拜。中国人偏爱的颜色为红、黄、蓝和紫色。而红色排首位,依中国五行学,五种物质为金、木、水、火、土。东方甲乙木,其颜色相应为绿色;南方丙丁火,对应颜色为红色;西方庚辛金,对应颜色为白色;北方壬癸水,颜色对应为黑色;中央戊巳土,颜色对应为**。周代冕服中十二文章施以五色,其中就有红色。在舄中,以赤舄为上,即红鞋才能与冕服最配,可见周朝时人就尚红。 红色自远古时,即为一种受崇尚的颜色,它代表生存的火的颜色和生命血的颜色,如果生活中没有火,人没有血,其结果都是死亡。因此,原始人即奉红为上色。至今出土的墓葬中有往死者周围洒赤铁矿粉的例子。红色鲜艳,跳动如火,古代常用红色的火驱兽,使人类获得充足的食物。还用火来烧烤食物,从而得以延长寿命。其实红色最早不是统治者最推崇的颜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用过**代表吉庆,也曾用过黑色和白色代表吉庆。到了汉朝,汉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从那时起,红色就成了人民崇尚的颜色。汉朝以后,我国各地崇尚红色的风俗习惯已基本趋向一致,并一直沿袭了下来。后来,红色为避邪之色,过年挂红灯,鞭炮红色皮,对联红色,还有人们在"逢九"年习惯穿红色来躲灾。 因此,红色为中国吉祥色,能给人们带来安定和幸福。避邪消灾。红色还是官服中官品高的人才能用的颜色,一般三品以上才能用绯色,五品以上为红色,故民间没有喜庆之节,是不能随便用正红的颜色的,因为它还用来区分等级。他们在皇族中推崇红色,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在公用印章上更可以见到红色,这时的红色代表了更多的自信与权威和不可侵犯。与此相对,老百姓普遍穿灰、黑、蓝等色,但是在建筑上,窗框、门框等需要勾勒轮廓的部分总是用红色来装饰,象征一种富贵与吉祥。72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建筑近千幢,房屋近万间,用的最多是红、黄两种色彩。远观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红色宫门,近看最醒目的是红色的大立柱、红色的门窗。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明朝规定,凡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称为“朱”批。朱批具有无上的权威性。红色代表权威性这种象征意义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凡重要的文件就用红色字体标注题头,称为“红头文件”。 红色有喜庆的性质,其中以纯红、正红为最贵,常用于婚嫁、生子、过年、过节等喜庆子使用,但红色又与血色相同,因而易于引起伤害、流血、争吵。因此,丧葬时忌红服。但平时红色极多,像桃红、石榴红、深浅浓淡应有尽有,又有绣金的、描花的,为广大妇女所珍爱,有"红到三十绿到老"之说。可见人们对红煞费苦心的喜爱之情。新娘蒙的盖头,通常以绮縠轻纱为主,取其轻薄,不妨行路,因其为红色,又称"红巾",又有红绡,红纱、红裙,红鞋等,一直配下,令观者觉喜庆非凡,并预示吉祥如意。而且在结婚时洞房的布置也是以红色为主色调。《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这样几句:“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还有人说这一天是新娘最美丽的日子,男子这一天也穿红袍,十字披红,帽插红花,显得光彩照人,仪表非凡。而且民间有新郎这一天穿红"无官三品"之说,就是对面遇到县太爷也不避道,而县太爷必须给新郎让道。可见,红色的等级是多么高贵不凡啊!结婚穿红,又像征血脉,有延续后代,繁衍生息之意,在现今西方传入白色婚纱时,中国仍以穿红为主。这一天,一袭红装的新娘妙比天人,圣洁高贵。红烛洞房,烛亮映红装,更增添了中国人婚礼的喜庆。红色,这梦幻般的颜色将流传万古,永远是中国人珍爱的颜色。
中国女子爱红妆。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因为红色的点缀,中国古代女子才更加漂亮。不仅是古代,直到现在中国女子依旧是喜欢着红色。女人爱红装,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我听到一些台湾女人说,为了参加倒扁,她翻箱倒柜没有找到一件带红色的衣服,最后穿件桔红色的衣服就上哦街了可见,红色在台湾是有特殊意义的颜色,绝不是一般颜色所以,是红色焕发了真正的东方风情。
红色也看做革命的颜色。***人领导的革命,以红为标识:红旗指引,红标语鼓动,组织红色政权,得了天下叫红色江山,保持革命传统叫永不褪色,永不褪的是什么色?当然是指红色啦。新中国的胜利是用鲜红的血换来的。红色是火焰是鲜血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在中国陕北民歌基础上创造的革命歌曲《东方红》中的第一句。红色它是阳性的,能给感官带来亢奋的感觉。对鬼魅这种阴性的玩艺是一种威慑。红色代表勇气、斗志。现代人每看到猎猎飘舞的红旗,就立马热血沸腾,立即升腾一般热情和朝气。红色不仅是现代中国旗帜的颜色,也是中国古代旗帜的颜色。中国的军事家和将领们深悟红色对战争的作用,所以他们用红旗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召唤勇往直前,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中国人如此依赖红色,实际上是对太阳光明的向往。也反射出中国生活在鬼魅环绕的世界里 。必须依赖火焰和光明 。依赖鲜血的威慑力 ,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鲜血,不惜生命,如一头斗牛眼中映射出红色的火苗,为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不顾一切朝前冲。
在许多国家和一些民族中,红色有驱逐邪恶的功能。比如在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在北京最能体现“中国红”的建筑就是紫禁城。它的门和墙都是红色的,这个红色和紫禁城的屋顶瓦的**相映生辉,象征天的红色和象征中央的土的**,所有这一切都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我们说中国人钟情于红色,可是为什么古代皇帝穿的袍服是**的,称为黄袍?皇帝乘坐的车子是**的,称为黄屋?清朝时,皇帝要是赏一件黄马褂,便感到无尚光荣?为什么皇室更崇尚与**而不是红色?**在我国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 色,因其在“五行”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 色)。唐代,**被定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不能采用。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琉璃瓦钉,以后便按此规 定沿袭下来。其实皇帝很多东西都是**的,龙袍啦、胜旨 啦,就连室内的许多装饰也是**的。如果民间随便穿**的衣服,真有谋反篡位的嫌疑了。而红色红色在我国被视为 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庄严、富贵 。远在公元前11世纪周代,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红色,并流传后代。因为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 “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皇家建筑通常是**的琉璃瓦,红色的砖墙 。为什么喜用**和红色呢这与我们中国人对颜的看法有关。因此绝大多数古代宫殿都是红墙黄瓦。
红色表示吉祥的由来在中国人心目中,红色意味着吉祥。过节过年,要张贴大红对联;嫁女娶妇要披红挂彩;生了孩子要送红喜蛋;送贺礼要有红纸包裹;开张奠基,要剪红绸缎。总之,一切表示喜庆、吉祥的,都离不开红色。红色在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避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人们每逢本命年对红色就特别钟爱。本命年的红色讲究应该是源于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崇拜。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却没有变,新年贴红对联,汉族的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些为本命年辟邪的红色什物就是什么常说的“本命红”。 除了如此热闹的红色喜事,中国人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过春节,家家门上贴着红色的春联,小孩的压岁钱藏在红包中。过去春节新年时所用的帖子也必定是红色的。现在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的布置红彤彤,喜洋洋,表演的各种节目更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红里红外红满天。开业大典、开幕式的剪彩仪式和各种庆功会、招待宴会的会场布置,从张贴的标语到摆放的盆景插花,也无一不是红色的。城市如此,农村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生日庆典时,无论庆祝新生,还是祝贺长寿,其礼仪用品都必须是红色的,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甚至丧事也有离不开红色的,人若是到了长寿的年龄谢世,就可称为红白喜事,逝者可穿红色寿衣及殓。
色彩的语言就是语码信息,是色彩传递出的语言的翻译,在心理治疗上应用颇多。在所有的色彩中,冲击波最强的是红色,那么有力、强烈,所以许多标志的用色都首选红色,在世界各国的国旗中,80%的国旗都有红色;传说在古代的竞技场表演前,被关进红色屋子的角斗士要比其他选手发挥得更出色。是红色点燃了他们的斗志、激起了热情。人用红色来表现民族风貌,红色代表着热情、勤奋、能量和爱情等诸多意义。于西蔓也一直在寻找中国人爱红色的原因。要是寻究红色深入人心的起源,还应该感谢染色技术。由于当时的颜料都是用自然的材料提炼而成,也叫做自然色。在古代,红色的自然色染色技术发达得最早,是那时生产力有限条件下最容易配出来的颜色。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光照下,红色是最易被视觉收到的色彩,因为这种奇妙的现象,蜜蜂采红色花花粉的机会明显大于其他种类的花,在这个地理区域,红色的花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蜜蜂帮助了红色的早期流传。中国人天然适合红色。从技术数据上讲,通过对中国人皮肤的测试,60%以上的人群属于暖色系列,即所谓的黄、橙、红等色范畴。在这个范畴里面,对于穿衣的搭配上而言,这种肤色的人穿红色最漂亮,而咱们的近邻日本,虽然同属于亚洲人种,但由于肤色的微妙差别,最适合穿淡紫等偏冷的颜色色彩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有的只是人为的偏爱,红色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最爱,既属偶然又是必然的,没有色彩的世界是暗淡的,没有“中国红”的世界不是完整的世界。
在现代红色代表革命、真理、进取。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正义的颜色、真理的颜色,成了凝聚民族意义和国家情感的颜色。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史。不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自己代表的颜色,连外国人也都认为红色就是中国,中国就是红色。我们的党旗、国旗、军旗、团旗、少先队旗等统统都是红色。 在国际舞台上,红色更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在中国人的眼里,红色就是太阳,它给人以生机和活力。
在中国人的心里,红色就是血液,它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中国人的红色审美心理,非常朴实。太阳出来了,红光满天,照亮万物,温暖人间。鲜红的血液在中国人的体内流淌着,红色的审美观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保安康。
中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孩子们会栓五色丝线以保安康,而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五色线指的是黄、红、青、黑、白五种颜色组成的线。五色线又叫五彩线,是我国古人过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当时的古人纷纷在端午节戴上五色丝线用来辟邪、带来好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