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不不”施努策尔》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不不”施努策尔》,第1张

#课件# 导语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不不”施努策尔》,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只狼草原狼的后裔,原本从小被一个富农养来当看门狗,兔子普策尔(“小不不”的母亲)把他救了出来。他们一起旅行到了大草原上,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狼对普策尔的爱称是“月光的口水”但是恢复了凶猛本性的狼要在草原上生存,却必须以她那样的小动物为食物。虽然他还是很爱普策尔,甚至为她摘来草原上仅有的带刺的蓟来送给她,充当她故乡的花朵,结果却只是扎伤了她的胸口。有一天她想去抚摸他的耳朵时却发现他嘴边沾着血迹,也知道了他是怎样残酷地把她的兔子同胞撕成碎块来喂饱自己。终于有一天,她从他身边跑开了。兔子普策尔有了孩子,叫施努策尔,人们叫他“小不不”,在施努策尔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德国作家沃尔夫的《“小不不”施努策尔》。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读准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快速浏览文章,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一下这个通话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

 三、通过具体语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1.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施努策尔,他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呢?(2自然段)

 2.你能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谈施努策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主人公施努策尔是一个不听话,性格倔强,可爱,幸运”的孩子。

 (1)3自然段中的“不假思索”反映出他做什么事情都爱说“不”,人称“小不不”

 (2)他是一个“难管教的孩子”:关黑屋也不认错;母亲让他拔嫩草,他“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像根木头,简直就像瘫了似的。

 (3)他十分让父母亲头疼。第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点。

 (4)“他心眼好”但是就是“跳不出自己的影子。”惹爸爸生气,他很难过,但是不表现出来。(6、10自然段)

 (5)对于妈妈的锦囊妙计,激将法上当。

 (6)有疼爱他的父母亲。

 四、感受人物的变化

 1.施努策尔难道事事都说“不”吗?他一直不配合父母吗?

 妈妈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负负得正。(12自然段)

 2.出现漏洞

 (1)施努策尔的心里变化

 20自然段“越来越不安静”“几乎啥也不吃”“不,我不去!”自言自语。充分体现了施努策尔的内心的挣扎,她想去接妈妈,但是倔强的本性又是他要做相反的事。

 23自然段描写爸爸“正躺在散发出幽香的与草上打着呼噜。”与施努策尔24自然段为母亲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2)狼的表现

 从31、33、35自然段中对狼恐怖的描写,都反衬出了“小不不”面对着极大的危险。

 (3)关注景物描写对事件的推动作用。

 景物由“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爱天空,……有一只狼叫个不停”

 “澄澈明亮的夜色……不过她还是高兴的。”到后来的紧张,扣人心弦,不禁让人为“小不不”捏了一把汗。

 母亲表面似责备的话语,其实是对有这样一个关心自己的孩子的爱。

 五、总结提升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从“小不不”身上,我们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总结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考查对生字的掌握

 2.复述课文

 二、读了这篇有趣的童话,你有什么感受?

 1.小组交流

 2.汇报所得

 三、积累与运用

 1.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并积累下来

 2.童话《“小不不”施努策尔》是德国剧作家沃尔夫的代表作。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这个童话。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默读课文,体会“施努策尔”的特点,感悟文章描写方法。

 3.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这个童话,培养学生想象和表达能力。

 二、基础知识

 区别字

 搭()恼()

 塔()脑()

 正音字:掺(chan)莽(mang)澄(deng cheng)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小不不”施努策尔》是德国作家沃尔夫的童话故事,塑造了一个倔强、逆反但很善良、勇敢的小兔子形象,这样的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也会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2.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对小兔子施努策尔的描写,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3.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描写,准确把握小兔子施努策尔的性格特点。

 4.教学突破点:

 以疑促思,把握凸现人物特点主线组织教学。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理解“小不不”的含义。

 2简介作者沃尔夫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2学习生字。

 3在初读的基础上,指名复述本篇童话的主要情节,同学之间互相点评。

 三、作业1写生字,抄句子。2继续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不不”施努策尔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白搭、掺和、苦恼、澄清、漏洞、莽撞、庞然大物、惊慌失措

 2指名复述本篇童话的主要情节。

 (二)默读课文,体会小兔子的性格特点

 1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施努策尔”是一致什么样的小兔子?你喜欢这只小兔子吗?

 2学生相互补充。

 (三)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这篇童话,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作业: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这个童话。

 五、板书设计

 “小不不”施努策尔

 倔孩子

 难管教的孩子

 心眼好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沃尔夫(FriedrichWolf,1888—1953),德国剧作家,儿童文学家。青年时曾做过海员,后来学医,毕业后在船上做医生。1928年加入德国***。二战后,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波兰大使。沃尔夫是德国现代戏剧的重要代表,早期作品有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作品是《穆罕默德》、《黑色的太阳》等。1928年开始转向社会批判主义,创作了《氰化钾》、《泰扬觉醒了》等剧作。发表了文艺论文《艺术是武器》。沃尔夫最的戏剧作品是《马门教授》、《托尔斯•门采尔》。沃尔夫还为儿童写了许多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出版过《沃尔夫童话集》。

1、小汉斯·荷尔拜因

小汉斯·荷尔拜因(约1497年-1543年11月29日以前)是德国画家,最擅长油画和版画,属于欧洲北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许多肖像画和系列木版画《死神之舞》 。

2、阿尔布雷 希特·丢勒

阿尔布雷 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

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3、凯绥·珂勒惠支

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1867—1945)原名凯绥·勖密特(Kaethe Schmidt)。德国版画家、雕塑家。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1889年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1898年开始在柏林女子艺术学院任教,并且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

4、马克斯·恩斯特

马克斯·恩斯特 Max Ernst 1891—1976 恩斯特,德裔法国画家,雕塑家。恩斯特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他在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均居于主导地位。

他的作品所展现的丰富而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对世界的荒诞之感,汲取自日耳曼浪漫主义和虚幻艺术的梦幻般的诗情画意氛围,令全世界惊异不已。

这位不知疲倦的发明家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表现手法:他运用拼贴画、摩擦法、拓印法和刮擦法,致力于创造一个多变、彩色的虚幻世界。被誉为具有颠覆性的创新艺术家。

5、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unewald,1470-1528年),德国画家,晚期哥特艺术的大师。他作品的特点是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和情感表现。他画的耶稣受难像是基督教艺术中最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汉斯·荷尔拜因

-阿尔布雷特·丢勒

-凯绥·珂勒惠支

-马克斯·恩斯特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演说家,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的演说家之一。但是,邱吉尔第一次在议会上发表演讲时,却栽过一次大筋斗——当他讲到一半时,突然忘记了下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只好中断演讲,尴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经常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邱吉尔终于成为20世纪的著名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2鉴真18岁出家为僧,刻苦学习佛法。742年日本派荣壑、普照来华邀请鉴真高僧去日本担任佛教传戒师,鉴真先后三次东渡失败,船被漂到海南岛。753年,日本第十次派使者来华,功夫不负有心人,鉴真终于随日本使团东渡到了日本九州。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把刘琨叫醒后,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比如悬梁刺骨的孙敬,他是一个晋朝人,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端系在房梁上,每当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扯醒,醒后便继续读书,就这样他成了一个用悬梁来防止自己睡着的名人。还有刺股的苏秦,因为在秦国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于是,他决定要争口气。以后,他就废寝忘食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静悄悄时,苏秦已经是头昏脑胀,总想睡觉,他就立即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来的名人苏秦。

再如西汉的匡衡,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可是他家晚上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所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用洞里传出来的光看书,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

还有现代的徐悲鸿,他的画闻名中外,年轻时他励志学画,用他的勤奋努力,为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从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头蛇尾,都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夏天正是漫长呀!可把我这小蚂蚁热坏了,热得我无精打采的,只好在草地上睡大觉。

忽然,一阵阵秋风吹动了青草,抚摸着我的脸蛋儿。我睁开眼睛一看,身边有一封鸡毛信。我打开信一看:有一片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的枫叶。它像巨人的一只手掌!原来,这是蚂蚁王国在给我发电报,让我们赶快去拜访秋天。

我坐在枫叶上,随着秋风吹动,飘进了天空。蓝蓝的天空上,我和庞然大物大雁一起飞翔,一会儿变一字形,一会儿变人字形。我飞过田野,看到了金灿灿的稻谷。我飞过了树林,听到了沙沙沙的落叶声。我飞过果园,香喷喷的味儿扑鼻而来,谗得我直流口水!

拜访了秋天,我知道秋天把最美丽的风光,最甜美的果实都送给了我们。我要对着天空,大声地说:“谢谢你,秋天!”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传记作家、政治家、演说家、战略家。德意志籍奥地利裔政治人物,纳粹党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兼种族灭绝核心人物。 1889年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早年曾经在维也纳求学作画,被美术学院院长拒绝后参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巴伐利亚步兵团,获得过一级铁十字勋章。 德国在一战的失利,使他决心投身政治。1933年1月30日,经过一个月的秘密谈判后,纳粹***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1945年4月28日午夜,希特勒与妻子爱娃·布劳恩在帝国总理府地下室结婚,随后在四月三十日下午3时30分自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40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