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旅游景点

有哪些旅游景点,第1张

著名景点有哪些 著名景点有哪些,中国的景点几乎早已家喻户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藏着真正的美景。大好山河秀丽宜人,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亦是数不胜数。以下分享著名景点有哪些。著名景点有哪些1 1、黄山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长江、长城、黄河同为中华壮丽山河和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 2、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3、北京长城/故宫/颐和园 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以游玩的地方有很多。长城、故宫、颐和园、景山、天安门广场、天坛、地坛、圆明园、西单、王府井、三里屯等等。长城,去首都,必去的景点。不到长城非好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4、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无论是其藏语名,还是翻译过来的“心中的日月”,一个美得像幅画,一个美得像首歌。香格里拉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是云南、四川及西藏三省区交汇处,也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境内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风景优美,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前往。 5、厦门鼓浪屿风景名胜区 鼓浪屿与厦门隔鹭江相对,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汇集于此,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景观秀丽多姿,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还有“海上花园”之美誉。如今,这里遍布着让人眼花缭乱的个性小店,生活气息与文艺范儿并重,跟随脚步,任意停留在路上的一家咖啡馆,呷一口香浓咖啡或奶茶,在鼓浪屿享受难得的宁静吧。 著名景点有哪些2 第一个、长城 相信很多人都爬过长城吧,只有当你真正爬过长城,你才真正领悟到它的豪迈,长城就像是一条天上的龙,它的长度是从山海关一直到嘉峪关。长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曾经有无数的生命在这里逝去,虽然它经过了很多的年的冲刷,但是还是保存的非常完整。 第二个、故宫 故宫位于我国的首都北京,历史悠久,文化浓厚,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群,总面积可达到70多万平方米,所以就光故宫这一个景点,就可以让你玩上好几天的,这里曾经居住过两代的君王。 第三个、苏州园林 苏州的园林,是中国最美的园林,曾经还有一篇文章专门写过它,它在闹市中存在,它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美,整个园林中散发着文艺的气息。 第四个、泰山 相信很多喜欢爬山的人都爬过泰山,爬过泰山的人都一定看过泰山的日出,特别美,泰山的山峰非常的高耸,山上的松柏也是非常的奇特。 第五个、布达拉宫 据说这座宫殿是当时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造了,整体上看非常的壮观,看起来非常的奢华,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打在宫殿上,更显露出一种神圣的气息。 第六个、南普陀寺 这里是很多的佛教圣徒必去的寺庙,这座寺庙非常的有良心,里面的香火可以免费去领取,而且这里没有宰客现象,寺庙的建筑非常有特点,里面的佛像众多,像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等都有。 第七个、星海广场 这是位于大连的一个标志性景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和三亚一样的旅游体验,蔚蓝色的天空和大海,还有在天空中盘旋的海鸥,细软的沙滩吸引着一大批的游客,你可以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伴侣,一起来这里游玩。 第八个、中央大街 这里充满着欧洲建筑的气息,置身于在,你可以感受到外国的建筑风格,这里非常适合拍照,吸引了不少的网红来这里自拍,如果你喜欢外国的`建筑的话,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 著名景点有哪些3 1、稻城亚丁 稻城亚丁,被誉为“中国香格里拉之魂”。 它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境内,由于这里的景致实在过于纯粹,被国际友人誉为“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2、洱海 苍山负雪,洱海流云,洱海,虽然名字叫海却不是海,“海”是当地人对湖的称呼,洱海就是云南大理一年四季“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的湖。 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这里风光旖旎,如果你到大理游玩,最佳的出行方式是沿着洱海自驾,然后就可以饱览洱海风光,同时游遍洱海周围的著名古镇。 3、沙溪古镇 中国有座濒临消失的小镇,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安静得险些被遗忘 。它就是位于剑川县的东南部的沙溪古镇。沙溪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随着茶马古道的衰落,这里也就渐渐被人遗忘了。沙溪古镇上有“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也是沙溪古镇的中心。 沙溪的美可以媲美丽江,比丽江更安静,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世外桃源。 4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河北最知名的旅游景点。 这里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120多组,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各种建筑尽显皇家风范。 5 、漠河 黑龙江最美的不是雪乡,而是漠河,这是中国“北极”独有的风光 。 漠河是中国的“北极”,这里入冬极早,全年平均气温也在零下38度,0度以下的天气长达8个月之久,于是就造就了这里极其罕见的北国风光。 6 、江西武功山 中国最美的高山草甸,江西武功山上演最美云海,云雾升腾宛如仙境 。武功山地跨三市,分别是江西省萍乡市的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和宜春市袁州区,总面积达970平方千米。 去武功山不管多难,都要坚持登上主峰白鹤峰,也就是金顶,那才是江西第一高山。山顶流云翻滚的景象,仿入仙境。

七都岛环岛骑行一圈多久

约2个半小时。

线路:望江路——瓯江路——七都大桥——环七都岛一圈——回起点。

里程:全程约45公里,骑行约2个半小时。

这是一条典型的市区滨江景观带绿道自行车游线,绿道位于温州城区北面,东西贯穿城区,东起杨府山公园,西至江心屿公园西园,全长约15公里。七都与主城区一江之隔,大桥飞架后,去七都岛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环七都岛15公里”骑游成一大热门。

原本只是承担防洪职能的148公里的七都环岛防洪堤,七都街道对堤坝边的环岛景观环线进行改造提升,现已蝶变成对外开放的环岛慢行道景点。这条环岛慢行道,一路风景如画,乡野风光、灯塔、瓯江、白鹭、远山。环岛路段已用路面彩漆,区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标识。在道路沿途设置了波浪形的装饰座椅。

七都岛采用产业运营思路,进行市场运行模式,逐步打造美丽庭院。前沙田园综合体是温州乡贤斥资打造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此温商回归项目结合侨乡文化脉络,打造集农业科普、婚纱摄影、开心农场等为一体的都市农旅项目,由村集体进行利润分红,为七都文旅产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在乡贤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再引入金融产业,盘活整个七都岛,打造出“魅力之岛”。

你们有谁知道浙江温州的七都岛在那里吗?能不能具体介绍它,让我更好的了解它.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小岛。

七都是鹿城区一个海岛镇,与温州市区仅一江之隔,常住人口9000多人,海外华侨15000多人,是著名的侨乡。

收入靠外汇:岛上人均年收入不高,才6166元(2004年统计数据),但是生活水平却不低,来自海外的汇款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支柱。

没有ATM:除了农村信用社,中国银行是岛上唯一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该行唯一的ATM取款机因为几个月都无人问津被撤销。银行工作人员对此的解释是:要说服岛上几乎以文盲为主体的老人使用银行卡,实在太难了!

拿着外币换日用品:有一种说法,看不懂报纸和电视的老太婆,对欧元及美元的汇率却相当熟悉,手头没有零钱时就拿欧元换鸡蛋,1欧元大概换15个本地鸡蛋。岛上通用的外币以美元、欧元和加元为主,以前还有里拉、法郎、荷兰盾

暑假比春节热闹:因为没有绿卡,往来不自由,所以,许多大人无法回家过年。倒是每年暑假,有许多孩子从国外回来度夏令营。也许“过年回家”这四个字对这些孩子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对他们的父母而言,却是心中难舍的梦。

2005年12月28日,投资4亿多元的温州七都大桥破土动工,据了解,这是温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市政公用桥梁。这一事件,再次勾起了老百姓对七都岛的关注。近距离观察这个号称“温州小岛联合国”的侨乡,许多七都人的海外移民故事随之鲜活了起来。

普通温州市民对七都的了解,似乎都在每年台风来袭前夕,新闻中关于岛上居民安全疏散的报道。其实,除了易遭台风侵袭之外,它还是温州唯一一个岛上侨乡。

七都岛四面环水,最初的居民除了耕种之外,大多以捕鱼为生。从渔民变成海员,是他们改善生存条件的唯一途径,于是,从这些人当中孕育了七都第一代侨民。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出国的是第二代侨民,他们在海外主要从事餐饮业、服装和皮具加工。

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是第三代侨民,在海外主要从事中间贸易。

在校就读的每个本地户口的学生都可能是未来的移民。他们就像风筝,绳子的那头远远地牵在大洋彼岸亲人手里,等到季候风吹起,他们就迎着绳子的方向飞翔

“隔代教育”让留守儿童性格孤僻

走在前沙村的村道上,迎面来了一个戴着小红帽的小姑娘,四五岁样子,背着小书包边走边玩。记者问她:“小朋友,你的帽子好漂亮啊,谁送的啊?”小姑娘说是妈妈买的。但当记者问她妈妈在哪里时,她却回答不知道。

这时,旁边一位村民见状笑呵呵地插话:小姑娘的爸妈在意大利,孩子生下后就送回来给爷爷奶奶寄养,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来了。

据这个村民介绍,为了节省养育成本,同时为了腾出时间挣钱,大多数人选择将孩子送回老家寄养,等到时机成熟再接到国外上小学,或者中学。

在七都镇教育办的黄保胜老师那里,记者 了解到了下面这些数字:七都岛常住人口9232人,旅居港澳台及海外的人数15200人,是常住人口的15倍多,其中,美国5478人,法国3169人,意大利1251人,中国香港1097人

岛上幼儿园283名学生中,本地户口的只有54人。由于出生率不断下降,在校学生越来越少,镇里的小学已经从去年的5个合并到现在的2个。

七都中学的职高部每年招生时,都设两个班,到了高三就合并成一个班,因为会有一半学生中途辍学出国。

据统计,岛上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共有1467人,他们大多是父母远在海外的留守儿童,大约有一半存在着隔代教育的现象。他们很少有来自家庭的束缚,比城里的孩子自由,但却普遍感到孤独。

出国的命运让孩子们提前成熟

七都中学三面环水,没有围墙。站在操场的主席台上,可以望见平坦延伸着的冬季田野。操场边的旗杆上,高高飘着一面国旗,风展红旗如画。五星红旗下,几个打篮球的孩子奋战正酣。

他们当中,不少人在不久的将来,便要前往海外与亲人团聚,开始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

记者在篮球场找到了小河和小仁(化名),两人分别读初三和高一。

这个学期也许是小河在国内读的最后一个学期,他的三个姐姐和母亲都已经办好了签证,只等美国纽约的父亲打来电话,便要全家移民了。小仁的两个姐姐也在纽约,估计读到高三毕业,小仁也要出国了。

除了电子游戏,篮球是他们最大的爱好。“现在打球没劲,因为最要好的一位玩伴今年上半年出国了,现在是三缺一”,说这话的时候,两人神情有些落寞。

小黄今年读高三,和所有的新新人类一样,喜欢穿有很多兜兜的时尚牛仔裤。虽然她很漂亮,却不像城里同年龄的孩子一样早早就谈恋爱。她告诉记者,在七都,早恋现象比较少,因为这样的感情很脆弱,一出国,生活全部都要发生改变。

等到明年夏天拿到毕业证书,小黄就要出国了。但是她一点都不想出国,因为从回来的伙伴那里得知,去国外干活都很辛苦,就和她的大姐一样。她的大姐8年前去了美国,至今没有回家,因为没有绿卡。前年,大姐与一个同样打工的福建人结婚时,家人也只能遥遥祝福他们而已。

留在国内也没有前途,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大学肯定考不上;职高毕业找工作,不但工资低,而且也很辛苦。相比之下,去美国还是好一点,赚的钱虽然不算太多,毕竟是美元,寄回家就很管用了。她说起美元的时候,就像我们说人民币一样自然。

在孩子们眼中美国是个大工厂

尽管即将出国,但他们对自己要去的国家几乎一无所知。

小河唯一知道的是,美国的白天与中国正好相反。每次家里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都是在夜晚,而那里却是白天。但直到现在,他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世界地理。

“美国首都是哪里?”

“纽约?”沉吟了半晌,小仁嗫嚅着回答。

当记者把NBA、尼亚加拉瀑布、摇滚乐、好莱坞等词语一一报出时,他们仍是一脸茫然。在他们脑海里,花花世界的美国并不属于自己,那里不过是一个大工厂,他们去做工,只不过赚的是美元而已。

问起他们最大的愿望,小仁不假思索地说,过一种自由的生活,想干吗就干吗。

小黄沉吟一会儿说,多挣点钱,争取2008年回国看奥运会。

小岛上走出大批侨界名流

记者试着提起一些七都岛上的名人,但马上发现那也是徒劳。虞锡龙、林精平他们对这些名字毫无反应。

尽管这些即将出国的孩子对出自家乡的海外侨领们一无所知,但是,七都镇为数众多的海外侨团,在温州华侨界却大名鼎鼎。

这些海外侨团的首领在侨界一呼百应,指挥着动辄数亿的资金转战在海外商场。

在国内,海外侨民们还大量捐资修路建桥、围海堤坝、老人亭、学校范围涉及社会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他们还把每年台风来袭时捐资赈灾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七都岛中岛旁边油菜花要门票吗

不要门票。

温州岛中岛别墅园坐落在瓯江下游风光秀丽的七都岛东端,别墅园环七都天然湖泊而建,湖中有洲,似岛中之岛,别墅园因其得名。园区东眺瓯江入海口,江面宽阔浩淼,北面倚山,南与繁华的温州市区隔江相望。园区四周或濒瓯江,或邻田野,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岛中岛别墅园,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 中国住交会在上海举行2005CIHAF地产“”、“中国名盘”、“”(简称“)举行了颁奖典礼,岛中岛别墅园名列其中,这是中国地产界的奥斯卡奖项。温州力推岛中岛别墅园参加,经过住交会专家层层筛选,最终胜出,与广州汇景新城别墅、北京星河城等楼盘同时荣获此殊荣。

油菜花约在每年三月、四月份的时候开始开花,年份不同其开花的时间也会有差别。一般在栽种三个月之后开始开花,花期大约为三十天。受地域影响,陕南、川北以及江淮地区,到了3月底、4月初油菜花开放,一直能持续到5月初。越往北,油菜花开花时间越晚,北方的青海省甚至要到7月才开花。

七都岛中岛生态园,山根音乐小镇哪个好玩

七都岛中岛生态园好玩。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前沙中心路港儿河桥旁,有很多小动物,里面没有卖吃的。只有一家副食品店。七都岛中岛生态园,环境不错,适合周末带小孩子游玩。大门口进去首先看见的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花海。碧绿的河水从小村中缓缓流过,青砖绿瓦,白墙洋楼,一幢幢修葺一新的房屋错落有致,也透露着现代流光溢彩的艺术。

1失明的数学家欧拉

欧拉的惊人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经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较大的孩子在旁边喧哗。欧拉在28岁时,不幸一支眼睛失明,过了30年以后,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在他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过数学研究。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工作着,在他双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间,还口述著作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由于欧拉的著作甚多,出版欧拉全集是十分困难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学会就开始整理出版,直到现在还没有出完,计划是72卷。

欧拉在他的886种著作中,属于他生前发表的有530本书和论文,其中不少是教科书。他的著作文笔流畅、浅显、通俗易懂,读后引人入胜十分令读者敬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编写的平面三角课本,采用的记号如sinx,cosx,……等等直到现今还在用。

欧拉1720年秋天入巴塞尔大学,由于异常勤奋和聪慧,受到约翰·伯努利的尝识,给以特别的指导。欧拉同约翰的两个儿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尔·伯努利也结成了亲密的朋友。

欧拉19岁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以后陆续得奖多次。1725年丹尼尔兄弟赴俄国,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欧拉,于是欧拉于1727年5月17日到了彼得堡,1733年丹尼尔回巴塞尔,欧拉接替他任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时年仅26岁。

1735年,欧拉解决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

这个问题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以解决,欧拉却以自已发明的方法,三日而成。但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右眼失明,这时才28岁。

2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3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4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5数学奇才——伽罗华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他是决斗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第二天早晨十点钟,他就离开了人世。数学史上最年轻、最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人们说,他的死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好几十年。这个青年就是死时不满21岁的伽罗华。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开始研究方程论,创造了“置换群”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几百年来使人头痛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伽罗华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1829年5月,伽罗华把他的成果写成论文,递交法国科学院,但伴随着这篇杰作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先是父亲因不堪忍受教士诽谤而自杀,接着因他的答辩既简捷又深奥令考官们不满而未能进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至于他的论文,先是被认为新概念太多又过于简略而要求重写;第二份推导详尽的稿子又因审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论文又因评阅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称量皇冠的难题

6王冠的重量

在一般人看来,阿基米德是个“怪人”。用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说:“他象是一个中了邪术的人,对于饭食和自己的身体全不关心。”有时候,饭摆在桌子上叫他吃饭,他好象没听见,仍旧在火盆的灰里画他的几何图形。他的妻子,要时时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时候,便呆坐着用油在自己身上画图案,而忘记原来是作什么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这个笑话是因为国王的一个新冠冕而引起的。

国王在前不久,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国王给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数量的黄金。工匠的手艺非常高明,制做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重量跟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银子掺了进去。”国王听后,也怀疑起来,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法测定,金皇冠里掺没掺银子,工匠是否私吞黄金了。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

有一天,国王派人来催他进宫汇报。他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皇冠的难题。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

他进皇宫后,对国王说:“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才能把结果报告给你。”国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将与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皇冠掺了银子!”国王看了实验,没有弄明白,让阿基米德给解释一下。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我把这个道理用在金子、银子和皇冠上。因为金子的密度大,而银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样重的金子和银子,必然是银子的体积大于金子的体积。所 以同样重的金块和银块放入水中,那么金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银块的水量少。刚才的实验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的密度小,这就证明皇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阿基米德有条理的讲述,使国王信服了。实验结果证明,那个工匠私吞了黄金。

很多滴沥~ ~ ~ ~我找了六个,希望你认真看看~ ~ ~ 1。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 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2。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Stefan Bergman,1898-1977年)离开波兰后,先后在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工作。他不大讲课,生活支出主要靠各种课题费维持。由于很少讲课,他的外语得不到锻炼,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很晦涩。但伯格曼本人从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会讲12种语言,英语最棒。”事实上他有点口吃,无论讲什么话别人都很难听懂。有一次他与波兰的另一位分析大师用母语谈话,不一会对方提醒他:“还是说英语吧,也许更好些。”

  1950年国际数学大会期间,意大利一位数学家西切拉(Sichera)偶然提起伯格曼的一篇论文可能要加上“可微性假设”,伯格曼非常有把握地说:“不,没必要,你没看懂我的论文。”说着拉着对方在黑板上比划起来,同事们耐心地等着。过了一会西切拉觉得还是需要可微性假设。伯格曼反而更加坚定起来,一定要认真解释一下。同事们插话:“好了,别去想它,我们要进午餐了。”伯格曼大声嚷了起来:“不可微—不吃饭。”(No differentiability, no lunch)最终西切拉留下来听他一步一步论证完。

  有证据表明伯格曼总在考虑数学问题。有一次清晨两点钟,他拨通了一个学生家里的电话号码:“你在图书馆吗?我想请你帮我查点东西!”

还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的一个研究生正好要到那里旅行结婚,他们恰好乘同一辆长途汽车。这位学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车上不谈数学问题。伯格曼满口答应。伯格曼坐在最后一排,这对要去度蜜月的年轻夫妇恰巧坐在他前一排靠窗的位置。10分钟过后,伯格曼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不自觉地凑上前去,斜靠着学生的座位,开始讨论起数学。再过一会,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后排座位,伯格曼则紧挨着他的学生坐下来。一路上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数学。幸好,这对夫妇婚姻美满,有一个儿子,还成了著名数学家。

3。哥德尔(Kurt Godel,1906-1978年)的举止以“新颖”和“古怪”著称,爱因斯坦是他要好的朋友,他们当时都在普林斯顿。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聊着非数学话题,常常是政治方面的。麦克阿瑟将军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在麦迪逊大街举行隆重的庆祝游行。第二天哥德尔吃饭时煞有介事地对爱因斯坦说,《纽约时报》封面上的人物不是麦克阿瑟,而是一个骗子。证据是什么呢?哥德尔拿出麦克阿瑟以前的一张照片,又拿了一把尺子。他比较了两张照片中鼻子长度在脸上所占的比例。结果的确不同:证毕。

  哥德尔一生花了很大精力想搞清楚连续统假设(CH)是否独立于选择公理(AC)。在60年代早期,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数学家柯恩(Paul J.Cohen),与斯坦福大学的同事们聊天时扬言:他也许可以通过解决某个希尔伯特(Hilbert)问题或者证明CH独立于AC而一举成名。实话说,柯恩当时只是傅里叶分析方面的行家,对于逻辑和递归函数,他只摆弄过不长时间。柯恩果然去专攻逻辑了,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真的证明了CH与AC独立。这项成果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智力成就之一,他因此获得菲尔兹奖(Fieids Medal,比自然科学界的诺贝尔奖还难获得)。柯恩的技术是“力迫”(forcing)法,现已成为现代逻辑的一种重要工具。

  当初的情形是:柯恩拿着证明手稿去高等研究院找哥德尔,请他核查证明是否有漏洞。

哥德尔起初自然很怀疑,因为柯恩早已不是第一个向他声明解决了这一难题的人了。在哥德尔眼里,柯恩根本就不是逻辑学家。柯恩找到哥德尔家,敲了门。门只开了6英寸的一道缝,一支冷冰冰的手伸出来接过手稿,随后门“砰”地关上了。柯恩很尴尬,悻悻而去。不过,两大后,哥德尔特别邀请柯恩来家里喝茶。柯恩的证明是对的:大师已经认可了。

4。维纳(1894-1964年)是最早为美洲数学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家,关于他的轶事多极了。维纳早期在英国,有一次遇见英国著名数学家李特尔伍德(Littlewood)时说:“噢,还真有你这么个人。我原以为Littlewood只是哈代(Hardy)为写得比较差的文章署的笔名呢。”维纳本人对这个笑话很懊恼,在自传中极力否认此事。此故事的另一种版本说的是朗道(Edmund Laudau):朗道很怀疑李特尔伍德的存在性,为此专程去英国亲自看了这个人。

  维纳后来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长达25年。他是校园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人都想与他套点近乎。有一次一个学生问维纳怎样求解一个具体问题,维纳思考片刻就写出了答案。实际上这位学生并不想知道答案,只是问他“方法”。维纳说:“可是,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思考片刻,他微笑着随即写出了另一种解法。维纳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关搬家的事。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他很吃惊,家里没人。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妈妈让我来找你。”

  有一次维纳的一个学生看见维纳正在邮局寄东西,很想自我介绍一番。在麻省理工学院真正能与维纳直接说上几句话、握握手,还是十分难得的。但这位学生不知道怎样接近他为好。这时,只见维纳来来回回踱着步,陷于沉思之中。这位学生更担心了,生怕打断了先生的思维,而损失了某个深刻的数学思想。但最终还是鼓足勇气,靠近这个伟人:“早上好,维纳教授!”维纳猛地一抬头,拍了一下前额,说道:“对,维纳!”原来维纳正欲往邮签上写寄件人姓名,但忘记了自己的……。

5。苹果树下的例行出步

  希尔伯特在海德尔堡上了一学期以后,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本来可以允许他再转到柏林去听课,但他深深地依恋自己的家乡,于是他又回到了哥尼斯堡大学.再下一个学期——1882年春天,希尔伯特仍决定留在哥尼斯堡.

 这时赫尔曼·阅可夫斯基从柏林学习了三个学期后也回到了哥尼斯堡大学.闽可夫斯基从小就数学才能出众,据说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因把问题理解错了而“挂了黑板”,同学们异口同声叫道:“闭可夫斯基去帮帮忙!”在柏林上学时,他因为出色的数学工作曾得到过一笔奖金.这时,年仅17岁的阅可夫斯基正沉浸在一项很深奥的研究之中——解巴黎科学院出榜征解的一个问题:把一个数表成五个平方数的和.一年后,1883年春天,18岁的阅可夫斯基和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史密斯共享巴黎科学院的这项大奖.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哥尼斯堡.希尔伯特的父亲因此曾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冒冒失失地去和“这样知名的人”交朋友.但由于对数学的热爱和共同的信念,希尔伯特和比他小两岁的闽可夫斯基很快成了好朋友.

  1884年春天,年轻的数学家阿道夫·赫维茨从哥廷根来到哥尼斯堡担任副教授,年龄还不到25岁,在函数论方面已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希尔伯特和闽可夫斯基很快就和他们的新老师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这三个年轻人每天下午准5点必定相会去苹果树下散步.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日复一日的散步中,我们全都埋头讨论当前数学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换我们对问题新近获得的理解,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研究计划.”在他们三人中,赫维茨有着广泛“坚实的基础知识,又经过很好的整理,”所以他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并使其他两位心悦诚服.当时希尔伯特发现,这种学习方法比钻在昏暗的教室或图书馆里啃书本不知要好多少倍,这种例行的散步一直持续了整整八年半之久.以这种最悠然而有趣的学习方式,他们探索了数学的“每一个角落”,考察着数学世界的每一个王国,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那时从没有想到我们竟会把自己带到那么远!”三个人就这样“结成了终身的友谊.”

 正如徐利治教授所指出的,良师益友间的互相切磋讨论对希尔伯特的成长发展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那段时间是希尔伯特才、学、识获得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假如没有这段经历,那么希尔伯特在1900年竟能在许多重要领域中一次提出那么多著名难题,倒是不易想象的了. 有关希尔伯特散步的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活动以外,师生在课外的交流以及同学间的课外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数学学习非常有益。而且,在散步中交流因为没有书本,也不用纸和笔,因此没有繁琐的推导和计算,只能交谈那些能用话“说出来”的东西,即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总是中的思想和方法,挖掘统帅形式推导的灵魂,而这些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同学们不妨经常邀几位要好的同学一起散步交谈,肯定会其乐无究的。

我帮你找的5个故事,你可以自己节选。 蛮好的==

给你做个参考:无锡-苏州

从宾馆出来,不远就是著名的蠡园。蠡园依蠡湖而建,传说春秋越国大夫范蠡曾携西施泛舟于此而得名。

玩多了诸如颐和园、圆明园等公园,本来已经对人工公园不怎么感冒,游蠡园八成处于例行公事的心态。但进入蠡园还是让人感到了一种别致格调。

园子的植物随着进入而默契地变幻,首先是茂盛的夹竹桃,夹竹桃很是奇怪,无论分枝还是长出的叶子都是按3这个数字生长,小时候家里也曾种植过夹竹桃,但是这么茂盛、这么绿(尤其在冬天)的还不曾见过。随着曲折而入,竹子多起来,一丛一簇的出现,再转入,出现了很多种叫不出名字的植物。

蠡园中的假山吸纳了无锡太湖石头的独特特点:瘦、皱、镂、透。假山石如嶙嶙瘦骨而铮铮然,其上有如老太饱经沧桑面纹的纹理,构造如精工雕镂的屏,又如隔而视之的窗。

不象北方的园林气势如虹而充斥了富贵和排场,南方的园林处处体现着精巧,不仅体现在精工雕琢,而且体现在构思的独具匠心。千步廊的每个漏窗都采用了不同的图案,精美的书法雕刻嵌在廊的墙壁上,园中的小径在绿荫下延伸。拱形小桥孑然从湖面跃起,稍大点的湖面,都会有雕刻或者假山如音乐中的强拍在水面打起节奏,从不单调,却又从不奢侈。园子的空间感很强,植被错落有至,如春秋阁旁边的万年青被修建成掩映的层次,在狭小的空间中构造出层出不穷的内容,越看越觉得有内涵,越看越觉得还有好看有趣的东西没看到。

我们放弃了快艇,选择游船畅游蠡湖,游船中有抚古筝者,以古曲相伴,满座游客闻之鸦雀无声。游过宝界桥,联想“宝剑落双虹”,宝界双桥如两道彩虹横贯湖面,气魄不凡。迎着太阳,风吹湖面,阳光点点映动,古曲铮铮流动,水面光彩如音符般跳动。我没有艺术家般灵性,往往面对生动的情景,顶多只留下片刻的情绪,而宝剑、长虹、太阳、水面、跳动的光点、古筝曲让人感到身处灵性的世界里。

下船后,从灵性里醒悟,看到西施豆腐,小卢想吃。豆腐象其他江南小吃那样,有甜味。还买了一对“无锡大阿福”留念。

从蠡园出来,驾车去鼋头渚,又是亭谢园林,感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对太湖上的矫健白欧还比较感些兴趣,白欧(海鸥吗?可这里是淡水啊)飞得轻盈有力,姿态很美,时而俯冲到水面捕鱼吃。其他还有些印象的就是天街,取自苏轼的理想主义的“海市”,“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再有就是游船码头的18只“辟邪”。

从鼋头渚出来,小卢对无锡泥娃娃意犹未尽,径自赶往无锡泥人厂,狠心大出血,采购了四只生动的泥娃娃,支出320元。

再次强调无锡的路难辨,对照地图,从泥人厂去沪宁高速,千小心、万小心,不料又错走到了国道上。终于,在16:15上沪宁高速,奔苏州。

苏州,与无锡不同,路好认,路标清楚多了。我们进入苏州后先在腾王阁大酒店住下,决定夜访寒山寺。路灯亮了,都是古代灯笼形状的路灯,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气息,这个叫做“唐灯”。看着地图走,路上遇见修路,很难走。寒山寺已经关门,我们绕寺一周,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寺中的八角楼。寺门前有一拱桥,桥后是枫桥桥风景区,一座古典的园区,在唐灯的辉映下,宛如回到了古代。遥想当年正是这八角楼上的钟声惊动了对愁而眠的诗人张继,世异时移,历经改朝换代,八角楼始终默默地站在历史的长河边,看着时光之水流过,正如“春江何时初升月,江月何时初照人”所带给人的时空哲学的思考。时到今日,寒山寺、八角楼仿佛是跨越时空的见证人,成为一种永恒。

从寒山寺回来,绕道而行,结果仍然遇到修路,哭笑不得。我们要办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吃饭。苏州的特色小吃是面食,遂找面食,找到著名的朱鸿兴面馆,不料已关门。又到观前街寻踪松鹤楼,传说中的松鹤楼应在二楼,结果告知已下班,心想这些老字号怎么就不多为自己争取些机会?寻隐者不遇,却在松鹤楼一楼发现了苏州小吃,荷香糯米鸡味道不错,象嘉兴的粽子,只不过是用荷叶包的,所以有荷叶的香味。苏锡特色点心有几种,选了一种金米饼,感觉一般,象北方的发糕。还有一个叫“好人小吃”的店,看着不错,但已经吃饱了,没机会去尝试。

才发现原来观前街是苏州的中心商业街,到很晚都很热闹。有各种小吃,丝绸品,服装等。小卢借机疯狂采购了一批丝巾(小卢:什么“疯狂采购”?!俺一共就买了三条丝巾)。

1月26日 木渎-拙政园-同里

昨天有些累,早晨起来就已经8点了,急忙收拾一下,赶往木渎。路上又是修路,绕来绕去颇费周折。9点多到木渎。

木渎是一个小镇,古镇部分好像是特意保留下来的,沿着河的两岸延伸。进入古镇,第一印象就是那条小河,要不是看到一座座飞驾其上的拱桥,差点将它当作排水沟。居民排污都进入小河,感觉很不舒服。我们到达木渎古镇的时候,旅游团都还没有到,看到的都是当地的居民,我们的服装、脖子里挎的相机使得我们几乎成为小镇里独一无二的风景,当然,小镇居民早已对此熟悉。

镇子的原貌保留(或者说修复)得还是比较完好,路面是古朴的青石板铺的。我们从冯桂芬故居入口进入。首先映入的是斜桥分水,这是木渎十景之一,一座平板古桥将小河分为两个分支。

经过斜桥,走不远进入一个小巷,小巷很窄,双手平伸可摸到两边的墙壁,你怎么都想象不到“榜眼府第”就在这样一个小巷里。榜眼是就是指冯桂芬,为道光年间进士,在中国近代使上率先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发展本国军事工业以及其它事业,集政论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文人、学者于一身,他的思想对晚清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又被清末改良派奉为先导。府第的门面也很窄,进入大门,经过一个小院子,就是前堂。前堂顶上塑有福禄寿三位神仙,居于瓦顶正中。

经过前厅,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有中堂、副堂、卧室、书房等层层进进的房屋、院落。其中,一副对联“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耐人寻味。再进,一片宽阔地带,是后花园,秉承江南园林的特点,假山、植被、层叠、曲径、讲究空间。

走出“榜眼府第”,再看一眼大门,如此小小门庭,怎么也想不到可以打开一个如此内容丰富的广阔庭院,如在北方,达官显贵的门庭必然朱红厚重,气魄非凡,高墙耸立,石狮分守左右,充分体现南北方内敛与排场的不同风格。

乾隆曾六次到达过木渎,其中二次下榻虹饮山房,虹饮山房原是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花园。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小隐园二处明代园林合璧而成,“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其它园林”。

严家花园分春夏秋冬之景,琴棋书画之趣,中为住宅,三面是园,庭院幽深、迂回曲折,亭台楼榭、厅堂、假山、曲廊、小桥、池塘罗列有致,堪称江南园林代表之作。

还有一个是苏州富豪之一的家府,前为厅堂,中间有园,曲径小桥、假山、池塘,后面又有厅堂。

总之,木渎的看点,一是古镇古风,二是园林。

从木渎返回苏州,到拙政园,路上误入忠王府,因为其大门口有标语曰:“要知拙政园,请进忠王府”。忠王府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下苏州后,在原拙政园的基础上修建而成,风格与拙政园基本一致(但它远非拙政园可比)。拙政园实际在忠王府的东边100米处,我们错将忠王府当拙政园进去,出来后坚信著名的拙政园绝非如此简单,继续向东寻踪,才发现梦寐以求的拙政园(其实在忠王府看到一半的时候,小卢就坚信这里一定不是拙政园了,只是小郝都走到后门出口了,尚探头出去观望,不相信拙政园没有藏在后面,可见小郝心地纯良,对宣传标语过于相信)。

拙政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东部平冈草地,空间开阔,有点北方园林的特征;西部亭廊楼阁,雕琢精美;而中部则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布局以一泓池水为中心,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临水而建。旅游团很多,游人熙熙攘攘,把园林本来幽静雅致的情调都破坏了。下次再去,要清早或傍晚才好。

时间无多,从拙政园出来,向同里进发。同样由于修路,绕来绕去,颇费周折。咳,苏州一大特色――修路,受不了了。

到同里,已经下午4点多了,同里宾馆因天冷冻坏了管道无水,同里度假村标间报价336,太贵!在度假村附近遛了一圈,找到一个莘龙宾馆住下,要100元,打价到80元,便宜。然后徒步游同里,天晚了,各个景点园子已经关门,我们走在同里古镇小街上,团游的已经无多,但行人还是不少,京字头的车很多,在小街上和停车场里都随处可见。

同里相比木渎,感觉更加古朴一些,同里号称江南真正的水乡,这里的河水比木渎感觉上要干净些。正好赶上花灯展,夜幕已在降临,花灯各展丰姿,别添一番情趣。乘船在暮色中游同里,河里游船已经较少,河面也很安静,面对河上的小桥、古朴的灯笼、袅袅的炊烟,已经淡漠了都市的概念,忘记了苏州、北京的公路、高楼、立交桥,忘记了办公室,标书,想也不敢想,唯恐驱散了这难得的返朴归真的感觉。下船,意犹未尽,又相携到三桥绕圈,三桥相距不远,围成一周(河道是Y型的),分别是长庆桥、吉利桥、太平桥,这里年轻人结婚、老人过寿,都会绕这三桥走一圈,祈盼吉祥太平。

到同里还有一个明确目的就是游退思园,现已关门,只待明日了。

还要提一下,今天在到拙政园前的大街上抬头一望,竟然看到了朱鸿兴面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终于吃到了,但感觉一般。晚上在同里吃清蒸太湖白丝鱼,味道鲜美,还吃了一种青菜叫蓬哈菜,不好吃,喝的是太湖莼菜汤,一般。

同里-周庄-上海

晚上仍然感觉有点冷,一觉醒来,又该起床了。想起退思园还没有看到,马上整理行装而去。

买票:联票50,我们只想看退思园,单票45。只好买了联票

退思园是清代官员任兰生的私宅,后来任兰生被参劾罢官,回乡后建此园,取名退思园是“进思进取,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住宅、庭院、花园三部分,呈自西向东横向分布。住宅分内外两部分,西侧外宅三进厅堂,东侧内宅是家人居住的地方,大门采用了双层结构的“防盗门”,外层是石板,内层是木质,防火防盗。内宅采用了徽派风格的走马楼建筑,有两栋楼房,两侧各有两层走廊贯通。这可能跟任先生在安徽任职有关。再向东走,经过宽敞的庭院,到达全园的精华――花园,花园精巧细致,依水而建,主题建筑是退思草堂。有十几个老人在园子里聚会,悠闲地谈古论今。

退思园中,一位剪纸艺人办自己的作品展,买了几幅象征退思园和同里三桥的剪纸作纪念。

同里古镇的小河,不时有人洗衣服,河里有与生活用水隔离开来的垃圾区,隔离网用竹竿搭在水面上,很是简陋。

同里还有一个珍珠塔,不要误会这里是一个佛塔,这里是当年陈姓的一位御史府宅。院内有根据“送塔”的传说构建的园亭。著名的锡剧《珍珠塔》即取材于此。

还有一个串心弄,宽不过50公分,窄窄长长的一条小巷子,我们串心而过,对面来人,要相互错让,不能同时通行。

同里崇本堂展出一对铁路工程师夫妇收集的3000幅变质岩版画,尽可发挥想象力,在石版天成的纹路上,编织美丽的传说、诗文,探索宇宙鸿蒙之态,尽显大自然魅力。

耕乐堂,一是看树雕,是上海吉尼斯以最大根雕收录的中国艺术名人的杰作;二是看园子,人不多,但小卢感觉比退思园还好看、别致。

从同里出来,向着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著名的周庄而去。快到周庄了,却不知道路怎样走,早在同里的时候,所住宾馆的同里人就告知到周庄不要让路边的“向导“引路,可是没有路标、地图,只好由这些急着揽生意的“向导”带路,收带路费20元。原来这些向导是非法的,他们拦着游人的车辆,强行带路,不走正门,从一小墙翻入周庄。告诫后人万万不可上当。(不从正门进,虽可省掉门票60元,但这60元省得不值,里面的主要景点如张厅、沈厅都要门票才能进去,我们没有,只好在外面看了看)

进得周庄,却令人大失所望,河水比较脏不说,满街的游人熙熙攘攘,过桥要排队,河里的游船也要排队。看来“人怕出名,猪怕壮”。周庄名声在外,却带来了环境破坏。在这里的印象最不深刻了,只依稀记得在人群中,发现了传说中的巨富的张厅和沈厅,柳亚子先生喝过茶的迷楼,外婆桥……

有位当地后港街40号的陈大嫂给我们作向导(也是黑向导,10元),带我们在周庄小街上穿梭,累了,到大嫂家里喘口气。大嫂家里是典型的两层小楼,里面没有什么装修,基本是白灰墙壁和房顶,水泥地板。大嫂给我们在不大的小院子里放上桌子,沏上茶,闲聊起来。周庄原来是一般的小镇子,没有游人,当年沈厅好像是卖化肥的店,后来,开始有人来旅游,发现了这个僻静、古朴的小镇,再后来就是政府“借题发挥”,干脆将所有工业、生产、学校都搬离小镇,专用来旅游。张厅、沈厅开始被开发出来,古镇小街上出现无数的小商店,满街的“万三蹄”、饭店、旅游商品和充斥的游人……大嫂说,很多人靠开饭店发了大财,这里游人多,饭店生意好。大嫂老公失业了,但不会做生意,大嫂就只好到村边给人当向导,学校也没有了,闺女只好到外面上学,花销更多了。

大嫂给我们做了几个菜:万三蹄、蛋饺、面筋丸子,味道不错。收费40元。

离开周庄,来到上海,已近黄昏。我们要认识上海,决定走一走几个代表性的地方:徐家汇、浦东、外滩、南京路。我们乘地铁去徐家汇,上海的地铁比较发达,相关设施完善,进站买卡,凭卡进站乘车、自动检票,已经实现了无人服务。徐家汇是繁华商业区,附近高楼林立,一派大都市风光,进太平洋商城兜了一圈,发现与北京大商场无异,感觉上海MM很会打扮,皮肤很好,比较漂漂。从徐家汇去浦东陆家咀,仍然坐地铁。陆家咀给人的印象真是不一般,与北京有明显不同的风格,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拔地而起,周围高楼都不是一般的挺拔,而是高耸入云,身处其中,大都市氛围深深体会。登顶金茂大厦88层,看上海夜市,灯火辉煌,一片繁荣景象,黄浦江中大大小小的船只,有的披着五彩灯光,有的长长连成一串,悄然无息地串行,对面的东方明珠已经与我们平起平坐。上海市区的大街如一条条光亮的彩带,穿在拥挤的楼群之中。杨浦大桥横贯黄浦江,车辆如游龙般通行而过。

乘海底隧道到外滩,黄浦江边,海风相伴,霓虹灯闪耀,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诸建筑群起于对岸。江里轮船“笃笃”的笛声从光影里传来。遥想当年上海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当初是旧社会,社会动荡如江水汹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今,黄浦江两岸喷薄而起的现代化都市,大气磅礴、摄人心魄,真是翻天覆地的变革啊。

1月28日 上海-乌镇-南浔-杭州

经过一夜修养,第二天一早,车游上海市,从陕西北路出发,走杨浦大桥,越过黄浦江到浦东,串行于世纪大道,再次感叹都市气魄,由海底汽车隧道返回浦西,上延安高架往出城方向去,一路观光,风景不凡。

不久上了沪杭高速,奔杭州,看地图,发现距乌镇不远,转而去乌镇。

乌镇,一个宁静的古镇,与其它古镇同样,乌镇依附在一条小河两边,在古代,河是神圣的东西,拥有人们当时生活的几乎所有便利条件。我们进入小镇,先泛舟小河,一路观游,再次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神奇意境。

从林家铺子下船,到矛盾故居,矛盾先生就是乌镇人,这个故居是矛盾先生的祖父当年做官建造的,里面陈列了矛盾先生生前用过的物品,矛盾先生的照片等。乌镇的主要看点是古镇、手工艺作坊和古民俗。有染坊、织布房等,有织布的老人在里面不时的纺纱、织布,古老的纺车旋转、织布机咔哒咔哒、织布梭飞快地穿梭。还有一个地方是立志书院,是拍摄《花样年华》的现场。看过这个片子的人都感叹,我却没有看过,没有什么感想。所以,游览风景多是因为风景有神,这个神或者来源于历史事件、典故等文化背景,或者是有过什么特殊的经历,或者浓缩着特殊年代的生活气息,单纯的房屋亭阁即便风雅秀丽,对于人而言也只不过片刻的消停。唯有有神的景点,才能给游人震撼,给人隽永的回味。

民俗大观和古床大观展现了古代人生活的方式和居住的条件,有很多民俗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对了,乌镇的点心是有名的,我们买了“姑嫂饼”,是筒状的小点心,甜甜的、干干的。

离开乌镇,去搜索离此不远的南浔。南浔是我们从网上看来的,介绍说旅游团不到这里,因此古风保持了很好的原貌,游人当然也很少,环境没有被破坏。经过反复问路(地图上没有到这里的路),走了好长一段适合越野车走的路,终于到达南浔。

网友曾提到见到南浔古镇的印象是震撼,我们也是赞同的。这里已在旅游开发之中,只是还没有大规模接待游客。售票处、停车场都已经建好,但是只有看门人,说现在不售票的,可随便观览。进入镇里,见到的都是朴素的当地人,象我们这样跨着相机,背着旅游包、穿着旅游鞋的游人几乎没有,不象周庄、木渎那样,居民已经习惯了游人,这里的人好像对我们感到有点新鲜,这多少使得我们感到有点尴尬。但古镇的魅力还是诱惑着我们走进去,偷偷拍照。同样是依河而建的镇子,有几位名人的故居,有很多据说是徽派的民居,房顶上还有几隔断墙,与同里的一个楼房很象。游人稀少,这使得我们得以享受古镇的幽静、古朴的街道。街边的店铺挂着古色古香的旗子招牌。

从南浔出来,上国道,今天的终点应该是杭州。

到杭州,天已经黑了,从携程订了西湖边的华侨饭店。

晚餐吃西湖醋鱼,味道不错,这里鱼按条买,不论斤,比北方便宜,20元一条,有一斤半左右。

住在湖滨,晚上游湖很方便。先在附近湖边散步,欣赏西湖夜色。西湖与太湖相比,小了很多,但西湖湖面很平静,可谓波澜不惊,看地图发现这里正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湖边灯火映在湖里,倒影影绰。一轮弯月宁静地面对着自己在湖里的影子,任湖边枝叶从面上抚过,远处重建的雷锋塔灯火通明,很是耀眼。湖边归来,意犹未尽,遂驱车绕湖一周,路过苏堤时,还弃车上堤,走了一段,终因夜深无人,有点胆小,遂折回上车。

1月29日 杭州-南京

今天最大的憾事是相机存储卡坏了,面对此行最美的景色,却不能拍照。

先乘西湖游船,登湖心岛,湖心岛上有一个美丽的园子,再到三潭印月,又称小瀛洲。“三潭”是岛南部湖中建造的三座瓶状的小塔,小塔周围有五个园孔,每年八月中秋,在塔中点上蜡烛,湖中会映出月影、灯影、塔影,所谓“半夜冰轮初出海,一湖金水欲熔秋”。

三潭印月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湖中有岛,岛上有湖”,岛上的湖面如镜,得名“镜湖”,映出小瀛洲美丽的画卷,这里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自然风景,后来认为这也是西湖最美的景观。我们再也不能容忍,买了一次性相机,一定要拍照。

从三潭印月乘船,到花港观鱼,这里是一个花园,有鱼池,康熙帝曾在此关于并亲书“花港观鱼”。这里也就是苏堤了,当年苏东坡挖湖驻堤,兴修水利,形成了这28公里的长堤。苏东坡不愧是一代豪杰,论诗文,李白可与之媲美,可论社会责任心,李白可就远不如了。苏轼在官场几经挫折,却始终不渝地为民造福。堤上6座拱桥,起伏相间,长堤如长虹卧波,称“玉带晴虹”。康熙帝游此立碑题字,称“苏堤春晓”。

从苏堤步行到头,就是岳庙了,门前两边是岳飞满江红中的句子“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点出岳飞豪迈、悲壮的一生。门内“壮怀激烈”四个大字再次勾起人们对这位爱国英雄的感叹。乱世造就了英雄,专制制度毁了英雄,最终也毁了大宋朝。

过岳庙,上白堤,头上就是“断桥残雪”。断桥不断,原名“段家桥”,后来叫成“断桥”,一说是因孤山延伸过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故名断桥。一说是因下雪后,太阳初出,桥阳面雪融化而阴面仍有残雪,从宝石山俯视,宛如桥面中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9448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