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过去农村人结婚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吗?

你还记得过去农村人结婚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吗?,第1张

一、婚前

  1媒说

  这个程序是必须的,不论你是青梅竹马还是两小无猜,也不论你是如胶似漆还是已经好到了肉里头,更不管你是生死与共还是难解难分,这个程序是必须要的。倒不是父母有多大面子,也不是说要传承“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古训,实际上是父母为你站的一班岗,也就是说,当你的发展产生危机的时候,这是一张挡箭的牌子。

  当然,有的父母自然会考虑所谓门当户对因素,也有的父母会对你选中的对象来个二次考察,把好进口关,还有的女方父母确实也有明媒正娶的思想,总之,父母自有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

  2看亲

  即“相亲”。由媒人向男家介绍女方晶貌、家庭情况后,男家初步同意,便遣媒人请庚帖,叫议亲。也有先相亲的。一般未婚男子都怕羞,由已婚的兄弟或叔伯去代看。而被看的姑娘又往往故意避开,只能看到她兄弟姐妹,藉以推测她的模样,俗称“摸姻缘”。所以有“相亲相舅”的谚语。新式婚姻就没有这猜谜式的前奏。

  3合婚

  媒人将女方庚帖送交男方父母,男家就将庚帖压在灶君神龛前,如三日内家中无盘碗打破、小孩跌伤或与人争吵等不吉利的小事,便初步通过,也有再去问签诗或请算命先生合婚。解放后,此种风气在农村尚存。即使不迷信,但在熟知女方家况不宜作亲后,正好借口神灵示意免得结怨,女方家属也能乘机收回“面子”。

  4定亲

  男家合婚满意后,就由媒人将男方庚帖送女家“开合”,然后双方商定聘金数和嫁奁厚薄等,称“议聘”。再由男家遣人到女家“小定”,以戒指及四样礼物为聘,女方以鞋袜等回礼。再由男家送聘金、彩礼及“糖金奶”。待择定婚期,通知女方,名“送日”。双方都设宴请客,称“饮定酒”,客人要送陪嫁品。

  5送年月

  就是到了瓜熟蒂落的状态了,就去找算命看年月的先生选择结婚的日子,也就是算得上是最后一次向女方家作一定补尝。

  二、婚礼

  1、送礼:按一般习俗,参加婚宴都要准备一份小小的贺礼,用红纸或专门印制的双喜字封包,里面放进适当的贺礼金,礼金数目根据客人的经济情况和与新郎新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但最好要取双数,含六为“禄”,八为“发”,百为“白头偕老”的意思。

  2、入席:参加婚礼要按照主人或主持人的引导就座,如果没有人引导,可以和熟悉的亲友坐在一起,但应注意不要主动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席间取菜、吃食要讲究礼貌

  3、敬酒:新郎、 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谢时,大家起立举杯,和新人先轻轻碰杯,再道“恭喜”。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不要东拉西扯,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以让他们圆满结束宴会,早入洞房。同时,自己在酒席中,也不要大喊大叫,要节制饮酒,以免醉后狂言失礼。

  4、撒纸屑:结婚典礼上,人们欢笑着把五彩的纸屑撒向天空,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来道贺的客人们。这种风俗起源于 意大利。中古时代,意大利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纪,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

  5、食汤圆: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6、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7、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8、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9、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10、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11、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12、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13、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4、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5、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6、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7、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8、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19、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应该是在八十年代,那时间我们豫南地区大部分结婚前一天都是女方先在家中待客(也就是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第二天男方家里待客,女方有抬嫁妆的劳力(俗称“歪脖”),还有长辈等组成的送亲队伍(俗称“送客”),开始是由扁担等抬嫁妆过去,而后几年条件好一点的用拖拉机拉嫁妆。

说起结婚当天更是热闹喜庆,男方一早由家里出发娶亲(本地人叫娶新媳妇),有犟子嘴(负责放炮,协调娶亲),娶妮客(一般有男方嫂子或者近门婶子)两人或者四人成双,再有一个近亲小伙子骑自行车带新娘(那时间新郎不随车去新娘家),(再后来有头有脸的用吉普车娶亲,已经算是最高级的)一般都是六个人或者八个人(需成双寓意好事成双),一路鞭炮,十里八村听到都知道有人家娶媳妇啦。

至于娶亲还有很多规矩风俗,不能一一言表,但那时风俗纯朴,人性简谱,由于没有其它更多娱乐,所以每当村里有人结婚,往往都是每家每户都有礼品送过去,(譬如,单子,毛巾被之类),主家也摆宴席招待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于是村里便一派喜庆,热闹起来了……

婚礼上强烈建议取消的15个环节

婚礼上建议取消的环节

一、不要用电子屏播放vcr和直播婚礼现场!

1、手机拍的照片投放到大屏上脸容易变形:(除了亲人)没有人愿意看你俩的恋爱过程中的照片。

2、不要把婚礼现场投屏,这样新郎新娘会比较尴尬,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会让宾客看个遍,届时画的在好看的妆也没用了。

二、花童不找年纪小的

年纪小的孩子不好控制,不按照路线走或者会丢掉东西,还有可能会踩到新娘的裙子,有些还会因为害怕而心嚎嗨大哭!

三、婚礼仪式环节不要太长

仪式的时间要控制在20到30分钟,太长容易审美疲劳。对于宾客来说,还是干饭最重要。当天外地来的亲戚,还要赶车回家,该有的仪式走完,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感受到了结婚的喜悦,吃饱喝足后回家。

四、提醒司仪不可以煽情

新娘在结婚当天化了一个美美的妆容,台上哭花了妆容不方便补妆。还有就是哭的时候,还控制不好表情,跟拍出来的照片会不好看。

五、提醒司仪不要临时cue伴娘伴郎

不要临时cue伴郎伴娘,毕竟伴郎伴娘不太熟,有的还有对象,强行凑对,大家都尴尬!

六、提醒司仪不要说黄话

有些司仪为了所谓的活跃气氛,会在台上问新人难以回答的问题/黄段子。比如“敬茶先敬爸爸还是妈妈”“谁亲吻技术好”“准备生几个孩子”等等。不仅会让人非常尴尬,一时答不出来还会冷场。

七、领导讲话就免了吧

领导讲话很容易又长又催眠,毕竟家里人请来的,讲几句不好,说长了,宾客也听不进去,通了其他长辈讲话也去掉吧。

八、新娘尽量别安排太特别的出场

正常出场就可以,从天而降、天外飞仙等需要设备支持的,容易出现突发情况不安全。建议:牵着爸爸的手出场,虽然“烂大街”了,但爸爸把自己的宝贝女儿交到新郎手中,也是很有纪念意义。

九、手捧花可以选择不抛

手捧花,容易出现台上没有人抢、扔到地上,或者挂在天花板上(不安全)。如果非要抛,要提前和自己的好朋友、伴娘伴郎说好,要上去,以免没有人上台抢,会比较尴尬!

十、户外&农村婚礼可别穿细高跟

细高跟容易陷在泥土种,造成摔倒或掉鞋等尴尬场景。

十一、新娘美甲可别做太长太夸张

太长太夸张的指甲不仅会勾到婚纱或者丝袜,而且也不好戴戒指。建议:新娘在做指甲时,选择简单、百搭的样式最好。

十二、不要无下限的整蛊伴郎团

提醒伴娘不要太为难新郎/伴郎,也不要玩儿低俗、毁容、或者让新郎/伴郎难堪的游戏。

建议:2-3个有趣又轻松的游戏即可,不要把新郎/伴郎给惹急。

十三、取消闹婚

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闹婚的场面不可控,避免发生不愉快可以取消。

建议:提前给朋友交代好不要婚闹(可以提前拉个群发红包),为了避免当天突发婚闹,提前找个家里的长辈,跟着来阻止婚闹。

十四、没才艺就不要被迫营业

除非是专业唱歌、跳舞或有特长,否则就不要被迫营业。毕竟酒店的音响灯光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演砸了不仅耽误时间而且让宾客笑话。

十五、不一定非要新郎公主抱或者背着出门

一是背着不雅观,二是当天新郎也很紧张很累,不管是抱还是背,都很考验新郎的体力,出差错就尴尬了。

上周去农村参加了婚礼,本来想着能够安安静静的吃个饭,没想到亲属让我全程能参加的流程全部都参加了,说以后结婚能用得上。

我就说说我都听到什么和我都做了什么吧。

因为是一个姨家的哥哥的婚礼,所以大多都是长辈,结婚之前大家一致都在讨论,因为舅舅阿姨比较多,大家七嘴八舌的一直在说,我记住的也不多,但是讨论的都是关于结婚的内容。

比如有讨论了是自己家里大锅饭还是去乡上的饭店吃饭。

比如计算了一下大概会有多少人来,需要多少张桌子。

比如计算了一下流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没有做的。

比如哪个舅舅安排车,哪个阿姨安排司仪之类的事情。

然后滤下来,发现其实在结婚之前要安排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正常的顺序是这样的。

先确定什么时候结婚,定下来一个日子之后,开始准备,整理大概内容如下:

定下日子,然后两方家庭开始准备。

家里(婚房)如果不太好需要整理一下。

通知比较近的亲属告诉他们要结婚了。

购买婚礼需要的东西,比如衣服,鞭炮,红包等。

寻找司仪,乐器,这些需要外包的东西。

寻找饭店或者自己家里做饭,然后准备桌椅板凳之类的。

整体全部整理一下看看还需要什么。

前期工作就差不多了,这个准备工作距离结婚其实还有几天的时间,然后就是还有一天两天就要结婚了开始做的事情。

新娘的礼服和新郎的礼服,结婚前一天新娘开始化妆,新郎也是。

有的农村有压床的说法,就是陪新郎睡觉。

第二天早晨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就位了,然后开始做准备,比如气球,比如人员就位,比如在车上绑花之类的。

到点就去接亲,我们一帮人去,然后就是对方不开门要红包,你就说开一个缝然后把红包塞过去,一帮人把门撞开就行了,然后可能要找鞋,就可以把媳妇背走了,接回到婚礼现场。

然后就是婚礼了,这些不算是准备事宜了,就不多说了。

其实农村结婚要准备很多东西的,其实可能在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比如计划明年结婚,今年开始准备房子之类的事情,最忙的应该就是婚礼之前的一周开始忙碌了,多去问问那些已经结婚的小伙伴,和他们交流一下,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就能把很多问题解决掉。祝早生贵子。

  城里人办喜事都是结婚车队接上新娘,绕一圈,往饭店门前一停就没什么了,最大的乐趣顶多就是在接新娘的时候,被女方家人或者闺蜜拦着,逗一逗新郎就没了,感觉没啥意思。我家就是村里的,几年前哥哥结婚,所以家里办了一场婚礼,真的热闹非凡!那家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啊!哈哈!

  首先,村里边办喜宴,得准备好久,各种置办食材,搭做饭的帐篷,地儿不够大,还得借上学校的地(捂脸中),前边忙完这,喜宴前一天,还得把村里边熟的妇女请来帮忙,包饺子,煮鸡蛋,弄油糕。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其实村里边早上就是要去办喜事那家交礼金,同时吃早饭的,我们这边的早饭就是,羊杂,炸油糕,你想想,一院子的人,站着的,坐着的,每个人抱着一个碗,在那满嘴油的吃东西,讲话,场面还不够热闹!

  上午就是我们这种小孩压车去接亲的环节,当然,接亲的时候,肯定就少不了戏耍新郎,脱鞋要红包的环节。一窝人再围在新娘家里扯有的没的,逗逗新郎,气氛还是很不错的!等到了中午,终于迎来了最最有人气,接地气儿的环节,请个主持人,开场前热一下气氛,然后宾客围成十几桌,一边听主持人扯淡,一边自己坐那聊天。新人进场的时候,一堆人站起来凑热闹,起哄,主持人和宾客各种阻拦,不让新人好好进场,让背着新娘进场什么的,然后新人拜天地,最后新娘喊男方父母爸妈,老人给红包,婚礼结束。大家各种开吃聊天,新人敬酒,然后亲戚点歌烘托气氛!我认为农村结婚最热闹的一段就是新人进场时候宾客可以帮忙起哄,比城里起哄更方便一点。

  结婚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婚礼是一个人一生最幸福的回忆,所以,婚礼举办的感觉还是热闹一点好啊!

许多农村新婚当天新娘不能上厕所,要憋尿入洞房,原因是什么?

老一辈的人员一般都这么说。大喜的日子,新娘要进洞房小便,期间不能上厕所,一般由女性亲属陪同。否则,一旦她出了家门,就意味着他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一起,这是不吉利的。俗话说,十里风俗不同。诚然,各地的风俗和礼仪差异很大。有些地方确实严格遵循以前的习俗,但这对女性有些不公平。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男女平权众所周知,这样不合理的习俗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娶农村姑娘,前三天不能让准新娘吃不消化的食物。只能喝点粥,吃点腐烂的食物。无论如何,这几天不能让新娘肚子疼。另外,这样吃,可以清胃,保证婚礼当天不用上厕所。婚礼当天,新娘的母亲会拿一小碗煮好的栗子,让新娘剥一些吃。栗子甜而不咸,不需要喝太多水。而且栗子很饿,肚子里装了几个栗子,早上中午就算不吃,新娘也受得了。

在旧社会,农村妇女出嫁,家人会在头三天给女儿讲婚礼规矩,比如掐脸、节食、上下车、取火盆、过门、拜堂、奉茶、进洞房、坐福等。,而且每一个婚礼仪式都要跟女儿说清楚,免得女儿婚礼当天出了差错,被婆家和亲友嘲笑一辈子。婚礼当天,一位农村妇女留着自己的尿液,以配合婚礼仪式。

另一方面,在农村结婚那天,所有的亲戚都会来参加婚宴。从新娘进门的那一刻起,一波又一波的人会看到新媳妇,一波又一波的人会看到新媳妇。上厕所的话,来看媳妇的亲戚见不到新娘,还得问:新媳妇呢?谁好意思回答:去厕所了。既然是习俗,农村人更愿意一直传承下去。不上厕所不难。只要你不暴饮暴食,你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9591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