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拉卜楞寺总法台、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因病治疗无效,于2000年3月1日6时48分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圆寂,终年75岁。
贡唐仓活佛在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期间,在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贡唐仓活佛佛教学识渊博,曾多次举办重大法事活动,其中尤以1994年7月举行的第十次时轮法会最为著名,受到了广大僧俗信教群众的交口称誉。贡唐仓活佛经常深入藏区,利用各种机会向信教群众宣传政府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他们爱国爱教,并积极为民众谋福利。他还多次参加甘肃、青海、四川省区边界及草山纠纷的调解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十分关心、支持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多次为当地学校和特困农牧民捐款。他还运用自己在海内外的影响,为振兴民族经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做了许多实事。
1986年,贡唐仓活佛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了在尼泊尔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1988年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1990年应邀赴莫斯科出席“人类环境发展全球论坛会议”,同年9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宗教界保卫和平会议”;1993年应邀赴美国讲经说法。在这些国际活动中,他向外国友人介绍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宣传我国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增进我国佛教界与海外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一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深受广大信教群众尊敬爱戴的佛教领袖,他一生爱国爱教,致力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积极弘扬佛法,为藏传佛教事业的发展,为汉藏佛教的沟通和交流,为中国佛教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藏族人民和社会各界享有崇高声誉。
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病重期间,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十分关切。2月28日,中央统战部二局朱晓明局长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王哲一处长受中央统战部王兆国部长、国家民委李德洙主任及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的委托专程赴夏河拉卜楞寺探望病中的贡唐仓活佛。贡唐仓活佛圆寂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帕巴拉·格列朗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杰布,以及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等单位发来唁电,送来花圈和挽帐;甘肃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部门及领导送了花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在贡唐仓活佛病重之际专程从北京返回夏河,安排活佛的抢救医疗工作,在活佛圆寂后,亲自指导、主持了拉卜楞寺僧众和广大信教群众的诵经吊唁活动;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杨丹珠活佛、龙仁桑盖活佛、赛仓活佛及全省326座汉藏寺院都派代表前往拉卜楞寺吊唁。拉卜楞寺各学院僧众全天诵经祈祷;每天有数万信教群众前往拉卜楞寺,到贡唐仓活佛的法体前吊唁、敬献哈达。
甘肃省佛协副会长融开法师、兰州市佛协副会长理因法师、副会长应巴喇嘛等率兰州佛教四众弟子专程前往拉卜楞寺吊唁。
3月6日上午11时,贡唐仓活佛悼念仪式在夏河县政府礼堂隆重举行。甘肃省委副书记陆浩,省佛协会长嘉木样活佛,省人大副主任杨作霖,副省长崔正华、洛桑·灵智多杰,省政协主席杨振杰、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杜颖,副主席喇敏智、杨镇刚,省检察院检察长李德奎,省佛教协会秘书长严肃成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甘南州及所辖七县一市的有关领导,四川省阿坝州、青海省黄南州和甘肃省夏河县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参加了悼念活动。
3月6日下午2点,贡唐仓活佛示寂座谈会在甘肃省佛学院举行,省政府有关领导宣布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转世的批复》。与会代表表示,贡唐仓活佛的圆寂使广大佛教四众弟子失去了一位智慧慈悲的上师和好活佛,是佛教界的重大损失。现在省政府同意第六世贡唐仓活佛转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藏传佛教的尊重和爱护,是对广大信教群众的关怀,我们坚决拥护,衷心感谢。我们祈愿活佛转世再来,不舍群生,不忘本愿,利益众生。 此外,兰州市佛教界也于3月6日在五泉山浚源寺举行了隆重悼念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示寂法会,兰州市玉佛寺、法雨寺、嘛呢寺、卧佛寺等十余座寺院的四众弟子参加了法会。
3月10日凌晨3时,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法体在贡唐昂欠荼毗,拉卜楞寺木道仓活佛主持了荼毗仪式。
雍和宫景点介绍
雍和宫景点介绍
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雍和宫景点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雍和门
两碑亭之间,便是雍和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雍和门”大匾,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山门、天王殿。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生动。殿内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塑像。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天王脚踏鬼怪,表明天王镇压邪魔、慈护天下的职责和功德。弥勒塑像后面,是脚踩浮云,戴盔披甲的护法神将韦驮。
永佑殿
出雍和宫大殿,便是永佑殿,单檐歇山顶,“明五暗十”构造,即外面看是五间房子,实际上是两个五间合并在一起改建而成的。永佑殿在王府时代,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后成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永佑是永远保佑先帝亡灵之意。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是三尊高235米的佛像,系檀木雕制,中为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右为狮吼佛。出永佑殿,便到法轮殿。左右两侧为班禅楼和戒台楼。法轮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有5座铜质鎏金宝塔,为藏族传统建筑形式。
法轮殿
东牌楼为“慈隆宝叶”、“四衢净辟”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这尊铜像塑于1924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两年才完成。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细雕镂而成。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据说当年乾隆帝呱呱坠地后三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
万福阁
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两座楼阁有飞廊连接,峥嵘崔嵬,宛如仙宫楼阙,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七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用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还有一尊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佛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条条栩栩如生。
六道轮回图
雍和宫万福阁东厢的照佛楼,原是乾隆生母供佛之处。那里陈列着两幅画像:旃檀佛画像和「六道轮回图」。佛教是主张众生平等的,认为世世代代的人处于不停的车轮般的回旋之中,机会均等。人死了以后,来世有六种「出路」:或为天神,或为人,或为阿修罗,或为畜生,或为饿鬼,或下地狱。《长阿含经》说,人在来世的归宿,主要看现世的表现,如积善德,下等种姓下世可成为上等种姓;如劣迹斑斑,上等种姓下世也会成为下等种姓,甚至沦入地狱,这一切就是佛教所说的「轮回」。「六道轮回图」绘一个长爪三眼、形如黑熊的巨大怪物坐在地上,抱着一个大车轮形的圆圈。圆圈四周彩绘各种人物和烧、杀、奸、诈、劫、盗、吃、喝、嫖、赌等恶行劣迹。几股气流将圆轮分成六道。第一道内五色云端中宫阙巍峨,宛若仙境,称「天道」;第二道内市井社会,平民百姓,称「人道」;第三道内硝烟四起,有水、火、旱、涝,称「阿修罗道」;第四道内男女鬼怪,口内生烟,骨瘦如柴,正受严刑拷打,称「饿鬼道」;第五道内猪狗牛马、鱼介昆虫,称「畜生道」;第六道内刀山冰谷,火海炼狱,鬼怪在受煎熬,称「地狱道」。此图形象地儆戒世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达到劝恶从善的目的。
雍和官是汉藏文化的瑰宝,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雍和宫佛仓
走进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过九顶牌楼,便是一条长长的甬道。在甬道东侧红墙外,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寺内最大的佛仓。今年,在政府的关怀下,雍和宫这一佛仓经过一年多的修复圆满竣工。此佛仓现占地面积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27平方米。分为三排,共有住房19套,39间。在修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历史记忆,原有的建筑材料能用的全都用上。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青砖灰瓦的外墙、枣红色的木窗、青砖地面,房屋垛子上的方形砖雕,外檐下的苏式彩画,其中,还保留了一段原有的彩画,虽然那接板、额枋上的纹饰已经模糊,但尚能感觉到历史的印痕。
佛仓,意为藏传佛教转世活佛的住所、行馆或府邸。在清代,蒙藏地区的大活佛来到北京,都有一处驻京的行馆。这行馆分为三种,一为“城内本寺佛仓”,即在京城内有其本人一座寺院。像地安门内的松祝寺,是章嘉活佛的本寺院佛仓。二为“城外本寺佛仓”,如德胜门外的后黑寺,是察汗达尔汗活佛的本寺院佛仓。三是“赐居佛仓”,即是其本人在京没有寺院,又因职务关系需长久居住,并且其职务还与雍和宫有关,则会在雍和宫院内或附近赏赐一所院落,雍和宫的佛仓当属这种。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时任雍和宫住持的第三世章嘉若必多吉活佛向乾隆皇帝推荐了数位藏地的格鲁派活佛,参与雍和宫的宗教事务。于是,乾隆皇帝将雍和宫及周边的一些院落赐给他们,从而形成了雍和宫的各个佛仓,妙舟法师《蒙藏佛教史》载:“寺内有阿嘉呼图克图仓,洞阔尔呼图克图仓。宫之东墙外东花园,有土观呼图克图仓。东板子门内,有诺门罕呼图克图仓。门前藏经馆,原名北大门,初为那木喀呼图克图仓,光绪三十四年改变喇嘛印务处。东有济隆呼图克图仓,为西藏喇嘛来京住锡之所,民国十八年设西藏驻平办事处,其后有果蟒呼图克图仓。”呼图克图系藏语“朱必古”的'蒙古语音译,意为“化身”、“长寿者”,《大清会典》云:“喇嘛之最高者曰呼图克图”,清朝廷以此封号称呼蒙藏地区的大活佛。
在清代,雍和宫辇道西边红墙外为三个紧凑的院落;青砖、青瓦、木窗,第一个院落原是洞阔尔呼图克图仓,前后五排,计瓦房38间,内分为佛堂、卧室、客厅、厨房等。第二个院落原是萨木萨呼图克图仓,计瓦房10间。第三个院落原是诺门罕呼图克图仓,计瓦房25间。现多为民居,但还能看出当年的布局。而在辇道东原是阿嘉佛仓,由连房改建,原有瓦房66间,内有游廊,并以走廊相连,阿嘉佛仓是雍和宫各佛仓中规模最大的。以上四座佛仓均在雍和宫甬道两侧,俗称“内围子佛仓”。而在雍和宫原东书院及附近的四座佛仓俗称“外围子佛仓”。
说到阿嘉佛仓还要提到二世阿嘉喜饶桑布(1642—1707),他生于青海湟中李家山阿氏家族,是从西藏到塔尔寺传法的高僧楚臣回乃的转世,曾是塔尔寺第十六任法台,由此形成阿家活佛,后改称阿嘉活佛。1689年,他主持扩建塔尔寺大经堂。三世阿嘉洛桑丹贝坚赞(1708—1768),在乾隆十一年(1746)奉旨进京朝见,受封“述道伯勒格图诺门罕”称号。并留京供职,驻锡雍和宫,任副扎萨克达喇嘛。雍和宫阿嘉佛仓即在此时兴建。
在清代,这些佛仓的建立表明以上活佛与雍和宫的密切关系,也表明雍和宫的地位与影响。雍和宫的佛仓曾经成为清中央与藏、蒙地区大活佛联系的纽带。斗转星移,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常往来于阿嘉佛仓这幽静的院落。那时后面两排房居住着多位老僧人,有乌达木却、根敦、彭措阁等,像大巴、恩和白音等一直在此居住。乌达木却老人的僧舍不大,一进门是老人在花盆中种植的各种花草,长势茂盛。他曾在这里念诵了五遍法轮殿内的大藏经甘珠尔部,老人的心愿就是祈祷国泰民安。他及其他数位老年僧人曾多次将积攒下的钱进行施舍,乌达木却与根敦世寿都近百岁。
现在,阿嘉佛仓作为雍和宫内老年僧人的居所,整体配备上了中央空调、暖气、厨房、上下水、卫生间,房间内还配备了衣柜等家具。在这里他们将修习、生活、颐养天年。
雍和宫的佛仓以和谐、厚重的形式庄严着寺院。老年僧人的入住,既很好地保护了文物,又使雍和宫的历史与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利用与续写。
雍和宫的古槐
曾为六朝古都的北京,有大量古树,其中槐树是京城的特色,自元代起,即为北京行道树中的当家树。此乡土树种具有耐寒、抗旱的特点,适应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加上树形壮美,生长快,故栽植广泛。现京城常能看到的树龄在数百年至千年的国槐,如北海公园画舫斋院的唐代古槐,故宫武英殿东侧断虹桥畔的古槐,虽历经沧桑,仍枝叶繁茂,而京都古刹雍和宫内的古槐,也是一大景观。
走进雍和宫第三进院落雍和门院内,即可看到十余株老槐树。庭院深深,古槐参天。花开时节,清风徐来,这古槐散发出阵阵淡雅的香气,弥漫在空中,使人陶醉。浅绿色的槐花层层叠叠布满树冠,带来阵阵清香。层层绿叶,遮挡着阳光,形成片片绿阴,游人在树阴下歇息,谈天说地,读书看报,令之流连忘返。七八月份,槐花渐渐落了,那点点淡绿又不断点染着庭院的地面,麻雀、喜鹊欢悦其间,又是一片生机。临近九月,秋风乍起,槐枝欢舞着,树下的小松鼠跳跃着,游人来来往往,成了一道温馨的风景,迎着散落的槐花我漫步其间,体会着“满地槐花秋”之境。偶有僧人在树阴下对弈,“一树槐花几幽香,棋盘素茗曲悠扬”,那又是一番境界。丁亥年夏月,京城槐树花期正逢大年,花势旺盛,雍和宫也不例外,每日花飘满院,引人驻足。而槐树的叶则落得晚,12月初才纷纷落下。大雪过后,古铜色的树干托着银絮,厚重而剔透,更显其沧桑本色。别致的景色,忙坏了爱好摄影的人们,怪不得当年曹植曾留下“羡良木之华丽,爱获贵于至尊”这赞扬国槐的诗句。
古树名木与古建并存,是京城的特色,也是雍和宫的特色。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建设国子监辟雍的过程中,有51株槐柏准备伐除,乾隆皇帝知道后,当即下谕:“凡能移栽的幼树,不准砍伐。就近移植于太学门外、雍和宫,余下不能移植的大树,要利用到辟雍工程上去。”雍和宫的古槐即是在这时从国子监移植过来的。
这古槐与雍和门院的建筑相呼应,布局基本呈对称形栽植。细观之,最粗的一棵在雍和门西侧,已有300多年,属一级古树。此树苍老遒劲,树叶浓绿,生机盎然。主干上高低不平、斑驳的树鳞,似乎诉说着那一段段不寻常的历史,诉说着这座古寺的变迁。而另外数棵200至300年间的古槐则各具身姿,有的做招手状,有的做鞠躬状,有的静静侍立似护卫着古寺,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清代乾隆及以后各帝是经这槐树间到各殿礼佛的;自清代以来,雍和宫的金刚驱魔神舞(俗称“打鬼”)仪式,是在这槐树旁举行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也是经这棵棵槐树来雍和宫视察的;1997年,歌唱家胡松华及画家王定理、官布、马海方、王尧民等是在这槐树阴下挥毫泼墨,喜迎香港回归的;这些年,第十一世班禅是经过这槐树间至法轮殿讲经说法的。
“名园易得,古树难求”。我在雍和宫的这些年,眼瞅着这古槐的成长,那树枝叶茂盛犹如伞盖,树皮皴褶更为粗壮,裸露的树根也更加突出了。棵棵巨槐映衬在这黄瓦朱壁、飞檐峰脊的殿宇间,正因雍和的名称,显得那样宏大、厚重与和谐。近年来,雍和宫僧、俗二众对于如何保护这些活文物花了不少心血,并请专家对古槐精心修枝、除虫,对数棵有洞的古槐进行了复壮,将树干的腐朽部分除菌后填充了养料封严,使古槐充满了生机。
雍和宫游玩攻略
景区介绍:
雍和宫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以其规模宏大、清代帝王的宗教活动场所及联系蒙、藏上层人士的特殊历史作用而闻名于世。旧址创建於清康熙年间,为皇四子胤_的府邸,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寺院位于北京内城的东北角上,南起戏楼胡同,北至内城城垣,总长近400米,占地约66000多平方米,殿宇宏伟,气势巍峨,是民间传说的香火最旺、最灵验的祈福胜地。
雍和宫旧址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将此处修建为皇四子胤_(后为雍正皇帝)的府邸,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
门票价格:
25元/人
开放时间:
09:00-17:00
最佳游览时间:
四季皆可
到达方式:
北京市乘地铁5号线或2号线到雍和宫C口出,公交62、44、特2路雍和宫下车,公交13、116、684路在国子监下车。
雍和宫附近美食攻略
埃蒙小镇户外主题餐吧
很有特色的小馆,吃并不是主题,泡才是精华所在,环境是酒吧风格,木桌木椅,灯光温暖,墙上贴了很多照片,橱柜堆满旅行杂志;服务员大多皮肤黝黑,一看就像是云南过来的。在这样的地方呆着,感觉很舒服。
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方家胡同46号G座
推荐菜:香茅草烤鱼、黑三剁、老奶洋芋、过桥米线、菠萝饭、小锅米线、大救驾、竹荪汽锅鸡
记忆鱼味
地方小偏僻,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灯光盈盈的厅堂,高高的屋顶和以星座命名的座椅都非常有爱。石锅鱼真是没话说,红汤、清汤都美味,鲜就一个字,加上石锅特别厚,一直吃到最后汤也没凉。烧烤中扇贝和生蚝都不错,边吃边聊何其快哉。人气挺高的,去前最好订位。
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3号
推荐菜:石锅鱼、石锅鲶鱼、烤扇贝、红汤鲶鱼、凉菜、烤鸡翅、烤生蚝、烤大虾
烤肉宛饭庄
享誉京城的清真老字号,烤肉界中南宛北季的南宛就是指这儿。店铺装修有点意思,异域风格明显。吃食也少不了牛啊羊啊,味道都不错。烤牛肉鲜香细嫩,火候正好;烤羊肉酥松嫩滑,一点异味没有;芫爆散丹得趁热吃,脆、嫩,凉了就差意思了。
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85号
推荐菜:烤牛肉、烧饼、羊肉串、它似蜜、卷果
方家壹贰
私房菜小店,店面不大,菜肴美味可口。环境不错,看得出来是经过店主精心设计的。也可以坐下来喝点东西,听听音乐。
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方家胡同12号
推荐菜:发财有方、蛋黄_虾仁、方家坛子鸡、浓汤娃娃菜、家乡镗蒸回头鱼
Detour米店
地方有些难找,店面不大,装修上虽没突出云南特色,倒也有自己的风格。蘸水牛肉裹满小料送入口中,很嫩;青柠蒸鱼上半层清淡鲜美,下半层占尽了柠檬的清香,专为口轻又爱鱼之人设计;黑三剁、小米渣之类的大众云南菜也不错。价格适中,服务员很实诚。适合三两好友小聚。
地址: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北三条57号
推荐菜:青柠蒸鱼、黑三剁、小米_、沾水牛肉、米酒
56号院
院门很古朴,尤其是门口的大鸟笼挺有意思,院子里也古香古色的。菜品是私家菜的路数。菜量不算大,不过口味很精致。
地址:北京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56号
推荐菜:一个馒头、石板茄夹、一个蘑菇、金箔虾仁
宽板凳老灶火锅
进口处一个铜像坐在那儿乐呵呵地吃火锅,里面是宽宽的开间,散放着方桌、长宽板凳,和四川的店很像。要的九格火锅,便于捞出涮料。锅底辣但不呛人,而且越吃越香。巴蜀牛肉事先腌过,肉质厚实、有嫩度;其他菜品并无过人之处,就是还算新鲜。
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88号
推荐菜:巴蜀牛肉、鸭肠、毛肚、苕粉、鸭血、麻辣牛肉
素精灵
餐厅现代感强,宽敞开阔,风格独特,意味深长;现代风格和藏式品格为一体,金碧辉煌,神秘而又清净。菜品搭配丰富、精美,用餐氛围高雅。
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30号
推荐菜:素香肠、吉祥三宝、无法可说
秦俑岐山面
不错的陕西面馆,面条据说是用最好的白面,加蛋清儿使劲揉,才这么有韧劲儿。岐山臊子面酸辣咸鲜,油泼扯面百吃不厌。凉菜也不错,便宜量大。只是店面实在小,生意实在好,拼桌那是常有的事。
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32号
推荐菜:油泼扯面、岐山面、肉夹馍、羊肉泡馍、干拌面
聊斋
火锅里的牛板筋非常嫩,一点儿也不塞牙,而且还很入味,味道非常好,涮的菜品价格很便宜,种类也很多,有很Q的豆腐,最后是很好喝的特制饮料,酸酸甜甜的,配牛板筋锅最完美,老板非常热情好客,服务很好。
地址:北京东城区北新桥头条胡同59号
推荐菜:牛板筋火锅、冻柠茶、冰镇情果、蛋清豆腐、情果、素肚
张妈妈特色川味馆
人气很旺的一家馆子,川菜做的不错,推荐菜是钵钵鸡、连山回锅肉、张妈妈小炒、冰粉等等。
地址:北京东城区北新桥头条胡同59号
推荐菜:钵钵鸡、连山回锅肉、张妈妈小炒、冰粉、担担面、伤心凉粉
火凤凰(雍和宫店)
十足的火锅店环境——地板油得粘脚,餐具、纸巾一切从简,整个一室内大排档,估计老板的心思都花在经营和改善菜谱上了。主打的牛蛙论斤卖,分带皮和剥皮两种;下锅一滚就行,时间长了打捞工作会比较艰巨;味道嘛,肉质爽滑,又很入味。难怪这生意好得,服务员普遍耳背,叫了听不见啊!
地址:雍和宫大街甲62号(北新桥路口)
;
东阳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来东阳就要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当然值得推荐的景点很多,但是几个景点你不去就可惜了。
1、东阳肃雍堂,看看历史,了解过去。更多的是感受文化沉淀,地址:东阳市卢宅(艺海路与陈宅街交叉口。
2、东阳市博物馆,看恐龙,顺带了解整个东阳的经济文化风土 。地址:东阳市城南东路77号。
3、横店影视馆:不用全部都去玩,推荐去清明上河图、秦皇宫、梦幻谷 地址:东阳市横店镇
4、喜欢山水的朋友可以去下三都胜景和屏岩洞府(两个景点为一个山)。
东阳:
东阳市,浙江省金华市辖县级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属_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建县制,已有1800多年历史,东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甬金高速、_钣栏咚佟⒍栏咚僭诰衬诮徊娑阒薪煌ㄊ嗯Α
东阳市区跟东阳上卢之间有什么著名的旅游景点
东阳市区跟东阳上卢之间有以下著名的旅游景点:
1横店影视城
横店影视城,位于东阳市横店境内。
横店影视城内建有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民居博览城等13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
2社姆山风景区
社姆山风景区位于东阳市上卢镇境内,会稽山余脉天鹅峰下,离东阳市区6公里。
3屏岩洞府名胜区
三都胜境俗称“龙头涧”,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内有紫竹幽林、龙王庙、腾龙湖、五公庙、龙床、龙峡、腾龙阁、百步峻、青云洞、白云洞、天然巨龙等景点。境内有香樟、桂花、杜樱、银杏、青木、广玉兰等珍贵林木。
4落鹤山风景区
落鹤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东阳市六石街道内,距东阳市区18公里。整个景区面积达98平方公里,包括三大奇观,四大景区,十大景点。整个景区石阶蜿蜒、溪水潺潺、玉溅珠洒、松柏夹道、千岩竞奇、百花斗艳。主要景点有天鸡晓月、双牛角斗、神龟望月、乌岩卜居、神州巨龙、观音洞府、净瓶青松、飞天月镜、鹤岩古庙、文昌遗书、仙掌立壁等。
5卢宅明清古建筑群
卢宅是江南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沿肃雍堂、树德堂两条轴线,分方伯第、柱史第、大夫第、世进士第、五台堂、龙尾厅等六组建筑,纵深300余米,占地500余亩。整个建筑群落古朴典雅、宏敞秀丽、气势非凡,显示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卢氏宗族聚居结构,典型地反映出东阳木雕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封建士大夫传统风水意识的厅堂宅第。
卢宅肃雍堂,建造六年,以九进院落成工字形布局,纵深320米,构件雕饰华丽,融东阳木雕与彩绘艺术于一炉,集砖雕、石刻艺术于一体,堂内藏明清各式精美宫灯三百余盏。
6东白山生态旅游区
东白山位于浙江中部,东阳市虎鹿镇境内。距东阳城区四十公里,从37省道、甬金高速蔡宅互通口开始柏油路直达山顶,交通便捷。东白山系会稽山脉主峰,海拔11946米。东白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平均气温11℃。由于独特气候地理条件所致,旅游区内有罕见的南方高山湿地400亩,百年以上的香榧古树群近万株,连片高山茶园一万余亩。
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
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宽度不等。
有的绣有“云林”、“八宝”等民间花纹图案。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送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
扩展资料: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优良的传统习惯,世世代代人们都把献哈达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礼仪。“哈达有价情无价”,它虽无黄金贵重,但却比黄金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敬。
因为它象征着一片金子般的心,代表着最真诚的感情,寄托着最美好的祝愿,标志着最崇高的敬意。其意义表示友谊、和谐、善良、安康之意。
如今,在礼尚往来中,都离不开哈达。第十一世班禅在雍和宫瞻礼和主持佛事活动时,首先敬献哈达于佛像前,并接受僧俗信众敬献的哈达。回草原,在来往中也得到过白色或蓝色的哈达,还有隐花哈达,那白色的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
哈达已经成为藏、蒙古等民族群众特有的礼仪往来必备之物,世代相传,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是人们纯净的心灵与纯朴的情感具体的物化。
人民网—蒙古族隆重的礼仪习俗“献哈达”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自从公元十三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首创活佛转世以来,其他教派先后仿效。到新中国成立时,在信仰藏传佛教的各民族各地区约有上千个活佛转世系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活佛群。 佛是梵文Buddha的音译“佛陀”的简称。梵文佛陀的本意是“觉者”“知者”。藏传佛教早期把学佛有成悟得佛义又能引导他人觉悟的人称为“上师”(喇嘛),进而认为他是转生来到人间的佛,从而创立了寻找佛的化身,作为宗教和寺庙首领和法位传承方式。所谓“佛的化身”,是指那些学佛修行有成就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死后投胎转生为另一个肉体,重返人间,继续普度众生。 活佛转世的理论依据 佛教教义和神学中有“佛有三身”说和灵魂不灭说。“三世”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一位最高的佛为主宰;一切生灵都在六道轮回之中,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犹如车轮之旋转,佛的化身也不例外,但佛经过轮回仍然是佛。这本是佛教教义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可是在佛教其它支派的信仰实践中并没有活佛和活佛转世,唯独在藏传佛教中成为法位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成为藏传佛教区别于其它派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历史的事实是,这种传承方式创立和形成于“后宏期”藏传佛教形成派别之后。当时各教派存在着争夺信徒,扩大各自影响,争夺势力范围的矛盾和争斗。为此,给转世灵童披上一层佛的化身降世和灵魂不灭的神秘外衣,用以慑服人心,排除非议,又可依靠神力强化其统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