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精彩桥段

电影中的精彩桥段,第1张

桥段":来自**圈的新词

近年来,“桥段”一词常常见诸报端。且举一例:

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蔡明在小品《梦幻家园》中多次重复一句口头禅——“为什么呢”,而且每次都是用大音量夸张地嗲声嗲气地说出来的,取得了显著的喜剧效果。第二天,网上有人说,反复使用“为什么呢”,是从赵本山徒弟“小沈阳”的二人转节目中“抄袭”来的。“小沈阳”当即回应:“其实也没啥,谁都可以说‘为什么呢’。”接着,又有人指出:

(1)早在冯小刚1998年的**《不见不散》中就已经使用了这一桥段——葛优向一游客讨护照,该男子答道:“为什么呢”葛优说:“你这一路上问了多少个为什么了,你十万个为什么啊”(《新闻晨

报))2008年2月14日)

说起“桥段”,不仅一般的工具书没收录,连各种新词语词典中也不见其踪影。不过,这个词早已是**从业人员耳熟能详的惯用语,尽管还算不上**学的正式术语。

“桥段”,译自英语的“bridgeplot”。bridge本义是“桥”,引申义指“起桥梁作用的东西”和“过渡”;plot则有“情节”“策划”等义项,这两个单词合起来,表示被借用的(或借鉴的)**经典情节或精彩片段。具体地说,一部新影片采用了老影片中曾经出现过的某一表现手法(包括动作、表情、场景、台词,以至部分情节等),这种被“借用”或“化用”的表现手法都可称为“桥段”。其中,有些表现手法几乎成了流行“桥段”。

在网络上,有人归纳了**中的常见“桥段”,号称“100个经典桥段”,饶有趣味。这儿摘引几个,与读者一起来品味品味:

★听到噩耗,手中的碗一定会掉到地上碎掉。

★当被问到“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所有人都会选择听真话

★一阵剧烈咳嗽后用手帕捂嘴,一般都会吐血。

★一旦放别人走,就说:“你走,走得远远的,我以后不想再看见你。”

不难看出,以上数例之所以成为流行“桥段”,有的是因为或多或少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有的是因为具有较强的直观效果。

事实上,“桥段”现象并非**界所独有。各种文艺作品,像戏剧、小说、舞蹈、绘画等,都可能存在“桥段”。因此,“桥段”一词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它常常出现在**以外的领域。比如:

(2)(在刘若英“2008梦游”上海演唱会上)最令人叫绝的一段虚拟场景,当属《北京一夜》的桥段。(《新闻晨报))2008年3月2日)

就词而言,“桥段”无疑是个新词;就艺术的表现手法而言,“桥段”现象却不足为奇,比比皆是。**艺术已有百余年历史,**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一部新影片若想要完全摆脱“桥段”,几乎不可能。重要的是不要“搬用”,而要“化用”,用得恰到好处,用得天衣无缝,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不仅**、电视如此,许多戏剧创作都采用过精彩“桥段”,上海的滑稽戏尤其擅长此道。文彬彬、范哈哈、嫩娘主演的《三毛学生意》,就借鉴了《瞎子店》《剃头》等传统段子;杨华生、笑嘻嘻、绿杨主演的《七十二家房客》,则借鉴了《调查户口》《大阳伞拔牙齿》等传统段子。这两出滑稽戏都越演越红,久演不衰,成了剧团的保留剧目。

在**创作中,乃至在各种样式的文艺创作中,采用“桥段”无可厚非,只要得体、出彩就行。随着周杰伦的歌曲《桥段》的风行,“桥段”一词也迅速进入大众语文领域。如“嫁入豪门平常的桥段”。可以预见,新词“桥段”必将成为汉语词汇库的正式成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爱情** 

浪漫桥段依旧得人心催人泪

片名:附注:我爱你

PS I Love You (2007)豆瓣:81

主演:希拉里·斯万克  杰拉德·巴特勒

“我们害怕变老,却从未意识到和一个人一起慢慢变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影片从都市情侣的争吵开始,女主霍莉因为男主的一句话发火,男主盖里不停地解释安抚到爆发,可争吵过后他们又马上互相道歉。相爱的他们连争吵也是他们的情趣,争吵后的盖里说“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因为我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想看到你的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029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