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是件有趣的事情!!
在传说中常会提及一些人类的超凡能力,如他们不借助任何外力便可飘飘然的从地面升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漂浮者”大有人在,依据一些历史真实记录和部分近年来的实例,漂浮者似乎具有一种超凡能力,可以克服地心引力将自己的身体慢慢的漂浮起来。
现代超心理学家至今也无法破解这些漂浮现象,被称为瑜珈行者的印度教超在禅定派大师,他们也懂得悬浮术,并有其独到之处。1986年,美国华盛顿曾进行了一场瑜珈修行者飞行大赛,这次竞赛是面对公众进行的。
大约20名瑜珈修行者一比高低,他们漂浮在空中最低也有60厘米,最高可达10米。据报道,来自中国的僧侣们也可以轻易将身体漂浮在空中。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尝试解开人体是如何摆脱地心引力漂浮在空中的。
印度的军事学家早就注意到人体飘浮术确实存在,并且在设想把它用于军事作战。组织一支“超人”的军队,那就不怕敌方的地雷、坦克、导弹、轰炸机的攻击,随时可以突击到敌人的后方击败对方,就不必再花更多的钱研制尖端武器。而印度的一些科学家们却认为:这样的设想很难实现,因为当前科学家尚弄不懂人体飘浮是如何形成的。当今为世人所了解的四种力量,即:重力、电磁力以及两种核力之外,我们只能假设还有第五种力量。这第五种力量又是如何从人体产生的?又如何推动人身升空?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如果人体飘浮术确实存在,物理学原理就彻底被推翻了。当然如今的科学水平尚不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所有特异现象。特别是瑜珈术的超越冥想功,更难用科学的道理去解释。正如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一样,“人体飘浮”至今尚未找到合理的解释。有人认为,人体飘浮者其实是借助外力或小道具,进行飘浮;又或是运用小法术,令观众产生幻觉。
美国物理学家卡莱曼思教授曾在印度各地多年,他决定去拜访这位“超人”。和他同行的有印度著名的生物学家辛格。米巴尔教授、人体形功能学者雷曼尔博士及美国《科学与生活》杂志的记者等。纳米罗尔村地处边远山区,道路艰险,人们要骑马、步行十多天才能到达。这里几乎与世隔绝。
卡莱曼思教授一行人到达后,拜会了巴亚·米切尔。这位老人长着浓密而长的银色头发、胡子,浓眉下的锐利眼神,俨然一副哲学家的风度。他能讲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当卡莱曼思教授问巴亚。米切尔能否展示一下“超人”的功能,飘浮上天空时,老人马上答应:“可以。”并请众人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时,在他独自居住的茅舍门前观看。
第二天一早,卡莱曼思教授等人聚集在茅舍门前,架起了录像机及各种探测仪。巴亚·米切尔盘腿坐在门前的一块薄毯上,闭目养神。人们的目光、录像机镜头、各种探测仪全集中在米切尔身上。大约在2~3分钟之后,只见他身体轻轻上升,约升到10米高时,他改变了盘腿的姿势,伸出双臂,如同鸟儿的翅膀,开始旋转飞翔。浮在半空中的米切尔像进入浑然的忘我状态。
这一情景真令人目瞪口呆。大约在空中飘浮了30分钟左右,米切尔的身体开始摇动,接着以水平状态慢慢降下。录像机拍摄了他在空中的每一个角度。米切尔落地以后,几位科学家发现:他身体变得非常柔软,像棉花一样。当米切尔慢慢升空时,探测仪已测出从他身上喷发出一股气流把他托起。80公斤体重的人升空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这股气流和能量是从何而来的呢?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美国《科学与生活》杂志记者史密斯,目睹了现实生活中的真正“超人”后,心中无比振奋,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史密斯提出:用重金骋请巴亚米切尔去美国作表演。
巴亚·米切尔很有礼貌地回绝重金之聘。他说:“我是个虔诚的印度教徒,练瑜珈功有40年了。在这深山丛林中安静地生活,对金钱、名利早已淡泊了……”当几位科学家问他是如何练成这奇妙的功夫时,巴亚米切尔很认真地回答:“这必须经过严格的精神训练,才能学到这门技巧,而肉体上的训练更为艰辛。只有精神高度集中,才能将人体内潜藏的巨大‘魔力’解放出来……”这些话,并不能解除科学家们心里的疑问,人体内潜藏的“魔力”到底是什么?是如何突破物理学上的万有引力定律的?
关于人体在空中飘浮,卡莱曼思教授和印度的几位科学家发现:在印度的古书——《佛经》上早有记载:早在2千年前,佛教的高僧们就能毫不费力地飞向天空,他们将空中所看到的景色,绘成巨画。印度考古学家们曾发现一幅巨大的石雕,它绘制的是印度2千年前恒河流域的曼达尔平原景色,完全是以高空鸟瞰角度绘制的。当时没有直升飞机,人们怎样从高空来绘制的呢?科学家们一直把印度古《佛经》中的记载当做神话,如今他们亲眼目睹了人体飘浮升空,不能不承认记载是事实。
1910年英国著名的探险家彼得·亚巴尔到缅甸北部丛林考察探险,在一座边远山区的大寺院里认识了一位修行老僧。这位老僧每天早晨在寺院门前静坐十多分钟,然后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深山的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亚巴尔被这一神奇情景惊呆了,他用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这位修行僧空中飘浮的镜头。回国以后,他在英国《卫报》发表了自己拍下的照片及自己看到的这位僧人升空的情景。当时有些英国科学家们不相信,认为亚巴尔是幻觉,中了一些宗教巫师卖弄的障眼法伎俩。亚巴尔坚决否认,他认为自己当时头脑清醒,目睹的情景真真切切。这位僧人在做人体高空飘浮时,并没有邀请他观看,是他偶尔碰上的,根本没有什么障眼法之说。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带来便利的同时,人类也对科技有了更高的追求。就拿人们的出行来说,早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出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古代,人们大多数是徒步出行或者是借助一些低速度的交通工具出行。而现在,人类科学发展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层出不穷,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这为人们节省了不少时间呢。
但是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光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实现光速飞行,从而实现星际旅行。光速飞行是人类一直憧憬的极限速度,但是碍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或许这一憧憬人类永远也无法实现。要知道光速飞行的条件是极为苛刻的。即便人类无法实现光速飞行,但是提高一点速度,还是可期待的。而要仅仅达到光速的6%,据说要拿整个太阳系做代价,这究竟是为什们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为什么人类对光速飞行会如此执着呢?光速飞行除了能实现穿越时空的星际旅行外,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人类文明的等级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升。如果真能实现光速飞行,那么距离就不再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限制条件了。那么人类能够实现光速飞行吗?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凡是拥有静态质量的物质都是无法达到光速的。在1997年就有飞行距离地球最远的飞行器——旅行者一号,它虽然保持着61万公里/时的速度,飞出了太阳系,但是相对于光速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的。
如果想要宇宙飞船的速度达到光速的6%,那么它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是无法想象的,一个太阳所拥有的能量也不能实现,甚至牺牲整个太阳系的能量也实现不了光速的6%的飞行速度。人类目前主要依赖化学能源来来驱动各种交通工具运行的,但是这些能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远远不够供给光速飞行的速度。地球上的这些化学能源能够实现每小时300--400公里/时的速度,对于人类来说已经足够快了,但是对于穿越到别的星球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光速飞船所消耗的能量是极其之大,而有限的化学能源确实供不上这样的速度。
科学家表态说,仅仅凭借地球上的能源,要实现光速飞行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夸张点说,就算只达到光速6%的速度,牺牲整个太阳系的能量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光速飞行还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对于光速,或许真的还不适合在人类这种文明程度里实现。
30级,到祖龙长老处接飞行任务,任务完成就可以获得飞行器,一把飞剑
或直接买个228的飞机
飞机在乾坤袋里
好象是按Q键就会出来
10级就可以飞
还不会直接加我QQ
我教你
我很久没玩了不知道有没新飞机
张卫民 一、光帆式宇宙飞船--科学家劳民伤财的败笔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渴望着能够摆脱对火箭的单一依赖,找到新的动力方式,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其中之一就是制造太阳帆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太空航行,2004 年的8 月,日本人研制的太阳帆升空并进行了170 公里高的短暂亚轨道实验,打开了两个长约10 米的树脂薄膜帆板,检验了光帆展开的可行性,之后火箭和光帆坠入大海。美国航宇局目前也在进行太阳帆飞船的研究,并为选择太阳帆的制造材料进行了大量测试工作,还探讨了如何发射以及太阳帆在太空怎样展开等问题。美国预计2010 年成行的太阳帆飞船将历经15 年以上的航程,飞行37 亿公里直到太阳系边缘。 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早在400 年前就曾设想过不携带任何能源,仅依靠太阳光的能量使飞船驰骋太空的可能性。他曾指出,彗星烟雾状的尾部就是在太阳光影响下"不断飘动的"。开普勒还计算出太阳光可为宇宙飞船提供的具体推力。但直到1924 年,俄国航天事业的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和其同事灿德尔才明确提出"用照射到很薄的巨大反射镜上的太阳光所产生的推力获得宇宙速度"。正是灿德尔首先提出了太阳帆--这种包在硬质塑料上的超薄金属帆的设想,成为今天建造太阳帆的基础。 1984 年,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罗伯特·L福沃德在其标志性的论文中,提出了采取古老风帆技术进行星际旅行的理念。正如劲风能使帆船漂洋过海那样,强大的激光束也可以推动具有大"帆"的宇宙飞船在太空中畅游。激光的光束射到"帆"上后便转化成动力并推动宇宙飞船前进。科学家设想用太阳系中的激光器为飞船提供动力,让其逐渐提速,并奔向遥远的世界。 同太阳光相比,聚焦的激光束能够将"帆船"推至阿尔法人马座恒星系甚至更远,原因在于激光束不会像阳光那样随着距离的增加出现发散和减弱。根据福沃德的理念,弗里斯比描绘出人类飞向巨蝎座55 星恒星的旅行方案。他采用 600 英里宽的铝制薄膜"帆"推动的宇宙飞船,旅行舱设在"帆"的中间。架设在地球轨道或月球表面的激光器产生的高能激光束经过一面反射镜聚焦在飞船的" 帆"上推动飞船。激光器将工作数年,保证飞船达到其巡航速度。然后在飞船抵达目的地前数年重新开始工作,以帮助飞船降低速度。 金属铝的熔点为华氏1220 度,弗里斯比提出大尺寸"帆"的设想是为了解决 "帆"自身的散热问题,"帆"过热由高能激光束所引起。如果计划在太空组装飞船"帆",那么应采用更轻便、更富有弹性的材料。NASA 格伦研究中心的杰弗里·兰迪斯正在研究采用金属铌(熔点为华氏4490 度)或钻石(在华氏3270 度时断裂成石墨)制作的薄膜。高温材料能够承受光斑更小但能量密度更高的激光束的照射。钻石"帆"具有与弗里斯比的铝"帆"相同的功能,但它对飞船的加速更快,可以缩短星际旅行时间。如果激光束用来帮助人类飞向巨蝎座55 星,那么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将大得令人不可思议。根据弗里斯比的估算,推动飞船所需的激光器稳定能量输出应达17000 万亿瓦特。要实现如此巨大的能量输出,弗里斯比提出利用特殊装置集聚太阳能来泵浦激光器,也就是说激光器在太阳的作用下产生会聚的、相干性高能光束。实际上,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家已展示了一种新系统,它能将普通光的密度提高84000 倍。至今,工程师们已研制出一种简单的太空帆船,但它利用太阳光能而非激光束提供动力。在未来几个月内,行星学会(一个太空爱好者的私人组织)计划发射其首创的太阳"帆船"。此"帆船"名为宇宙1 号(Cosmos1),重50 磅,其镀铝"帆"宽达100 英尺。"帆船 "计划于2005 年从北冰洋巴伦支海海域利用潜艇发射升空。离开大气层后,太阳光将推动它进入更高的运行轨道。"宇宙1 号"太阳帆飞行器在2005 年6 月 21 日进入太空,并在其后几天内展开它优美的帆体。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第一次成功并有效利用太阳能量进行飞行的尝试。这个以阳光作为动力来推动前进的宇宙飞行器,并不是以我们常见的地面火箭升空的方式带入太空,而以潜艇水下发射的独特形式开始它的航程。它在发射前四周就已被带到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附近的瑟沃摩尔斯克海军基地,在之后的的四周时间里,经过对光帆的检测和电池设备等的安装和充电,便安置在三级的"波浪"火箭的弹头部,并在发射前三天将火箭运到俄军的"达尔塔"III 型战略核潜艇上,并安卧在潜艇中等待距离发射时间半天的时候开始出海,前往位于巴伦支海的发射地点。2005 年 6 月 21 日,当"波浪"火箭从潜艇上发射出大约 20 分钟后,火箭三级部分脱落,此时"宇宙1 号"应当进入距离地球512 英里远的运行轨道中;37 分钟后,太阳帆打开。仅在一天时间内,"宇宙1 号"将加速至每小时195 英里,同时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飞船出将进入距离地球更远的运行轨道中。"宇宙1 号"上还携带有一张CD,众多发明创造者都在这张CD 上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语,其中一位科学家的话是这样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制造船帆,从而利用自然界的风来弥补自己划桨力量的不足,在大海中远航。尽管我们现在无法得知前辈们姓甚名谁,但是我们敬重他们的才智与勇气,是他们的开拓精神让我们也去探索,如何在茫茫宇宙大海中寻找远航的风帆,于是我们有了'宇宙1 号'这个成果。" "宇宙1 号"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利用宇宙中的免费动力。"宇宙1 号"就是利用风帆来感受阳光的微弱压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和高度的。这个风帆由8 片超薄的三角形太阳帆组成,利用接收到的太阳的能量,支持其飞行。这8 片太阳帆每片均长14 米,呈风车状组合。阳光的压力是微小的,我们之所以在最强烈的阳光下也感觉不到任何压力,是因为这个力量在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也一共只有9 牛顿。它的好处是不会枯竭,同火箭和航天飞机迅速消耗完毕的燃料相比,阳光是无限的动力之源,会始终推动"宇宙1 号"前进。这些风帆因为是由感光效果非常好的、轻而薄的聚酯膜制成,因此,在接收到阳光后,一点点微小的力就能将其推动前进。将太阳化为推力的"宇宙1 号"最神奇之处就在于不断地加速。如果顺利的话,它进入太空并展开光帆1 天后,它的时速将增加160 公里,100 天后,"宇宙1 号"的时速能达到16000 公里,如果它能持续飞行3 年,速度会被提升到每小时16 万公里,这是人类任何飞行器都没有达到过的高速,相当于人类的宇宙探测先驱旅行者号探测器飞行速度的3 倍!如果用它来探测冥王星的话,可以在不到5 年的时间里达到,而美国宇航局使用普通飞船探测冥王星的"地平线计划"预期需要的时间却是十多年。对此,"宇宙1 号"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弗里德曼教授表示,试验该飞行器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新的、星际间的飞行工具。而由于其飞行是依赖太阳风帆获取能量,以后飞行器进入太空不用再带燃料,因此,目前这也将是飞行器在星际间长时间飞行的有效的技术方法。 作为世界首艘依靠太阳能驱动的太阳帆飞船,"宇宙一号"21 日承载着人类实现星际远航的梦想发射升空,但随后不久便与地面失去联系。主持"宇宙一号 "飞行计划的美国行星学会2005 年6 月23 日承认,这艘太阳帆飞船"生还"几乎无望,很可能在发射不久后便坠毁。美行星学会发表声明说,"在过去24 小时中,俄罗斯宇航局作出假设结论,承载'宇宙一号'的沃尔纳火箭在第一阶段发射中失败。这意味着我们失去'宇宙一号'。"声明说,"从其它渠道获得的部分不一致迹象"又显示,"宇宙一号"可能并未坠毁,而是进入了比原计划更低的一条轨道。但美行星学会认为,飞船进入另一条轨道的"可能非常小"。"宇宙一号 "21 日由俄罗斯导弹核潜艇"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号在巴伦支海下准时发射,踏上遨游太空之旅。起初地面接收到的多普勒信号表明一切正常,但大约20 分钟过后飞船入轨发动机点火时,地面控制站突然接收到不规则的混乱信号,此后就与飞船失去联系。俄北方舰队军官后来透露说,由于助推火箭引擎熄火,"宇宙一号"可能已经坠毁。 光帆式宇宙飞船的风险:很可能会变为火球消失在茫茫太空。尽管设计轻巧高超,但据设计者承认,风险无时不在:由于太阳帆每片仅仅 0005 毫米厚,而且由于聚酯膜受太阳高热烤炙,在飞行几个月后,很容易融化变成一个高速运行的大火球坠消失在太空中。 太阳帆的工作原理是,帆将照射过来的太阳光(光子)反射回去。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太阳帆将光子"推"回去的同时,光子也会对太阳帆产生反作用力。就是这种反作用力推动飞船前进。NASA 喷气推进器实验室太阳"帆船"负责人霍皮·普赖斯认为,这种不携带燃料的推进方式将开辟全新的星际旅行方式。但是,由于太阳光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太阳"帆船"在远离太阳后将无法继续前进。光帆的姿态控制是相当有难度的一关,没人知道它的稳定性能到底如何。控制人员只能用看不见的电波来遥控它对准阳光,一旦出现技术问题,太阳帆就可能被阳光"吹"偏侧身,并从此迷失方向。利用太阳光的话,缺点很明显,首先是光帆的推重比极其微小,其次是当使用光帆的飞行器远离太阳,阳光的密集度越来越低,压力会越来越小,直到最终可以忽略,也不再对光帆施加压力并产生加速度。针对上述弱点,人们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就提出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其设想是在绕地球轨道,或者环绕太阳的轨道以至月球上安装一组激光器或者微波发送器,用它们的力量来推动光帆。由于人工的方式可以让能量比阳光集中,所以其效果要大大好于阳光,并且能解决深空航行的问题。美国宇航局最近的研究说这样的飞行器速度能最终达到光速的 1/10(大约是每秒3 万公里),而有更乐观的观点认为能达到光速的一半。第一个提出用激光航行的人是Robert Forward,不过他提出的使用一个1000 公里的透镜、产生1 亿亿瓦特激光、以及1000 公里的帆这样的设想虽然很壮观,但实在是缺乏可操作性。这样航行方式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激光束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会扩散得很大,这就是为什么Robert Forward 要建造巨帆的缘故。而且激光技术必须得到大幅度的发展,以便瞄准数百万公里外的目标。 如果掌握了激光帆技术,那么人类再也不用担心远距离飞行的燃料问题。此外,通过精巧的设计,当飞船到达目的地时,带有旅行舱的"帆"的中间部分将与"帆"脱离,失去中间部分的"帆"将激光束聚焦在旅行舱上,帮助它减速。根据弗里斯比的研究,激光"帆"飞船在不到10 年的飞行时间内,其速度就可达到光速的一半。如果采用直径为200 英里的激光"帆",我们可以在12 年半的时间内抵达阿尔法人马座;采用600 英里宽的激光帆,与巨蝎座55 星中类似地球的行星相会也需86 年。 在太阳帆10 多年的飞行中,航天员的医、食、饮、性、大小便如何解决 如何避开流星、陨石、彗星的撞击损毁如何减速如何降落如何返航如何拐弯如何避免成为外星生物的俘虏如何避免外星病毒的侵袭如何不寂寞如何保持星际通讯 光帆式宇宙飞船是科学家劳民伤财的败笔,利用光帆式宇宙飞船进行载人飞行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研发光帆式宇宙飞船的过程中,可以研发出功率强大的死光光子武器。 二、张卫民广义物质论可以预言由普通明物质构成的生物在进行宇宙航行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捷径: 1、把宇宙飞船自身转化为软暗物质,这样在飞行的过程中明物质就不再成为障碍。于是就可以由特异能控制进行宇宙航行,到达目的地后再转化为普通物质。由于软暗物质不受明物质万有引力的作用,软暗物质飞船不存在地球万有引力、自身惯性力、曲线运动离心力的作用,因此,把宇宙飞船自身转化为软暗物质以后,宇宙飞船就可以利用动力系统由特异能控制迅速地加速到 V2=112 公里/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而飞出地球大气层,并且飞船在软暗物质状态下高速运动时不与大气层发生摩擦起热。 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宇宙航行还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的一些气功师不是已经可以利用生物意念能进行普通物质与暗物质的转化了吗只要我们能够聚集特异能,或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这种目前尚不清楚的特异能,并由计算机或人体置入芯片控制进行施加就可以驾驶宇宙飞船以思维想象的速度进行任意速度甚至以超光速飞行了。这种飞行的关键在于要能持久地、准确无误地控制特异能的施加,以及对飞船速度的控制。如果在超光速飞行时特异能突然失去控制,使飞船变为普通物质,飞船就可能由于质量膨胀而毁坏。 2、在宇宙中,大量暗物质的定向运动形成了许多条宇宙能流--暗物质江河。就象海洋中有洋流的存在一样,能流也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可以分为若干类。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能流,就可以随着能流进行宇宙航行,故此宇宙能流在宇宙航行领域就可以称为"星际飞行走廊"。在这些"走廊"中有某种特异能的存在,飞船一进入星际飞行走廊,就立即转化为软暗物质并且以思维所想象的速度飞行,当然可以超光速飞行。 要进行这种星际航行,必须首先弄清楚宇宙能流的位置,绘制出宇宙能流网络图,就像地球上的铁路网或者高速公路网络一样,以便制定飞行路线。这种宇航方式中最危险的地方是进入能流和离开能流的时候,这时如果速度没有控制好,飞船在进行明物质与软暗物质转换时就容易出事故,甚至有可能船毁人亡。 3、喷光式宇宙飞船。这是一种可以向多角度喷射光子或电磁波的飞行器,当飞行器向单一方向发射光子或电磁波的时候,飞行器就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就好像火箭是喷火式飞行器、喷气式飞机是喷气式飞行器的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反推进飞行的原理一样。只不过火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燃料,喷出的火焰速度不够快;喷气式飞机需要消耗大量的航空汽油,喷出的热气也不够快。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喷射出去的物质的质量越大、喷射出去的物质的速度越大,那么飞行器所获得的反推力越大,喷射1 千克质量的光所获得的推力相当于以 1km/s 的速度喷射300 吨气体所获得的推力。因为光速是明物质的速度极限,所以喷光式飞行器是效率最高的推进式飞行器。一个可以向多角度喷射光子或电磁波的飞行器可以迅速加速或迅速拐弯。喷光式飞行器可以实现飞碟的即刻停住或起飞等功能。 4、利用"空间--物质"转换器实现宇宙航行。这是较佳方案了,但如果机器在路上出现故障,飞船就会变成一颗人造流星,在宇宙中消亡。由于许多飞碟似乎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在宇宙中进行跳跃式飞行的,所以我们再重点讨论一下这种宇航飞行方式。 广义物质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实在都是能量的,能量有四种基本存在方式:空间、场、普通物质、暗物质。既然宇宙中充满了能量,那么进行宇宙航行就可以不带能源,而是随用随取。方法就是要制造出"空间--物质"转换器这样一台第三类永动机,把它安装在飞行器的外壳上,那么飞行器的运动便无需能源。只须把"前面"的空间转化为光,飞行器前面因为空间丢失而使飞行器从一个位置一下子无需时间就能够跃进到前面的一个位置,飞行器是跳跃前进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这种使用"空间--物质"转换器的飞碟的速度取决于它的"空间--物质"转换器的功率,只要转换器的功率足够高,飞行器的速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光速。由于这种运动方式不影响飞行器物质与外空间进行能量交换,速度对飞行器质量影响不大。由于这种飞碟的推进方式很奇特,惯性对运动影响不大,在不同角度开启"空间--物质"转换器的时候,飞行器就可以任意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在1947 年发生的阿诺德龙形飞碟事件。肯尼斯·阿诺德是美国爱达荷州的博伊西一个消防公司的老板。他是一个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能够驾驶飞机的人。在1947 年的6 月24 日,他驾驶自己那架飞机飞行途中目击到了有九个编队飞行的碟状飞行物。他坐的飞机着陆后立即向有关方面报告。他陈述的基本内容是:"1947 年6 月24 日下午,我驾飞机从切哈列斯起飞,15 时许我飞到雷尼尔山脉附近。几天前曾有一架C-46 型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在那儿失踪。我决定花点时间找到它。我爬高到3500 米以便观察巨大的山谷,说不定飞机就坠落在那儿。…我正在观察地面,忽然左边一些闪光的物体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的目光顺着的光源寻去,发现九个非常耀眼的圆盘状的东西…。每个飞行物都跳跃似的前进,就象水上打飘的碟子。…它们的飞行的样子是碟子。"阿诺德认为他看到的是一连串九个物体,其中一个发出可怕的蓝色闪光。如果我们把阿诺德看到的一连串九个飞碟组成的飞碟编队整体称之为龙形飞碟,那么1947 年美国爱达荷州发生的阿诺德事件就是美国最早报道的龙形飞碟事件。1947 年发生的阿诺德龙形飞碟事件几乎在美国所有报纸上得到报道,引起了世界性的飞碟热,以后有关发现飞碟的报告纷至沓来,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也纷纷组织对飞碟目击事件调查研究。 "1947624"UFO 是像青蛙似的跳跃前进的,阿诺德看到的飞碟就是使用" 空间--物质"转换器进行跳跃式飞行的航天器。由于飞碟跳跃前进时的加速度特别大,超过8G(地球重力加速度G 的8 倍,G=98m/s2,)的时候,地球人类就会七窍流血而亡。因此,飞碟在飞行时必须把乘客转化为准特异物质,才能保护人类不受巨大加速度的伤害。 飞行器在运动过程中由"空间--物质"转换器得到的光可以直接用于飞碟的内部耗能,多余的光可以当光源发散掉或贮存起来。如果把"空间--物质"转换器得到的光向某一方向定向喷射,飞行器就会靠光的推动以极高的加速度加速飞行,可以在瞬间飞行得无影无踪,这时飞行器就是一艘喷光式飞行器。 飞碟的"空间--物质"转换器进行工作时,不仅把空间转化为光,而且把附近的场转化为光,这样,飞行器可以不受外界场的影响,却可以影响外界场。由于不能把转换得到的光全部吸收而有一些光释放出来,使得飞碟表面出现光晕。由于飞碟散发出来的光是不均匀的,看起来飞碟好像在一边旋转一边飞行,实际上飞碟本体并没有旋转,是飞碟发出的光使目击者看起来飞碟好像在旋转着飞行一样。
自由飞行术名子的意义就是像自由潜水一样,就是说不借助任何工具在天空中飞行的方法。
自由飞行术原理很简单,大家知道发劲或是气劲吧,就是把内气从手掌心的劳宫穴爆发出去,可以隔空把物体打飞出去。如果是从脚心的涌泉穴把内气爆发出去,结果气劲的饭作用力就会把人高高弹起,这就是轻功‘云梯纵’这一类的功夫。
在很多门派的轻功修练中,都要求不能用腿部的力量,而是用‘放轻松’,下半身不用力,这就是在用真气的力量,就是这个道理。
而自由飞行术就是要持续不断的把内气从脚心的涌泉穴发出,初学者可以用掌心发气来副忙,熟练后就不用了,可以但用脚心发气就可以了。
但是在这之前得先练成大周天,学会内气外放才行。
建议先学‘真气运行法’,网上有的下,二个月左右可以气行小周天,半年左右可以气行大周天,一年就可以有足够强的功力飞起。
其它的内丹功也可以。
然后在练‘腾空术’,网上有的下,原来的腾空术练功要求要子午时,还要练三年,太麻烦了。只要练成强大的内功,可以气行大周天以后就不在意腾空术中所要求的时间了。只要练一个月就可以离地,半年就可以飞起,而且可以飞很高。一共不用花二年的时间就会飞了。
在印度已经有几百人练瑜伽能飞了,中国的气功不比瑜伽差,是中国人就要用中国的气功腾飞。
真气运行法网上有详细的下载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一下我个人的练功经验。
“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功法的要领是“呼气注意心窝部”,原文要求吸气时什么也不想,呼气时将意念趋向心窝。什么也不相似乎很难做到,趋向心窝更难理会,于是我便就用采气的方法来修炼第一步功法。
吸气时意想天地之精华吸在百会(头顶),呼气时意想气从百会经印堂流到心窝。这样,练功的当天就感到从百会到印堂、鼻尖、嘴唇,一直到心窝都有热麻感。3天后,就感到呼气时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
这种修炼方法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在修炼最初,人自身的真气很弱,而自然之气远远要比自身的真气要强的多,所以这样修炼人会近步很快。不过在第一步过后,人自身的真气很强大的时候,练采气就没什么用了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我的意念方法同原文基本上是吻合的,练功两天就感到从中丹田到下丹田有一条热线。到第三天,丹田发热愈甚,并感到丹田、尾闾、命门、夹脊、印堂诸穴跳动,开始练第三步。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我在守丹田的意念上加了内视,即吸气时意想腹内有一红色(或金**)气球由乒乓球大小变到篮球一般大小,呼气时意想气球回复到乒乓球大小。
如此10天左右,一想丹田就发扫热,小腹内咕咕作响,大腿肌肉经常跳动,练功10分钟左右腹内便形成一极小气丘。又练了五天,气丘稍大并在腹内鼓荡,并且每次提肛就感到夹脊胀痛。练功中似乎有气从丹田到会阴、过尾闾、经命门到夹脊、大椎一路上升。
以后自练了5天,气感一下子冲到百会,同时百会有痒、蚁爬等感觉,然后气流降到下丹田。至此,我以为小周天打通了。
,
此后的第三天,我吸气时就感到身上似有许多绳网缚着,到第四天,我在床上练卧功,意守丹田几分钟,呼气时有气流自动地走向手、脚,同时,涌泉、劳宫、手指足趾尖发麻发胀,气走大周天时能明显地感觉到一条条经络的走向及穴位。
现在我一守丹田气就自动地走大周天,循环不已,以上所需时间我共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
腾空术
腾空术是武当派秘传绝技,此功功效神速,功法独具,打破武林界轻功10-----20年功成的常规。按功法认真习修2-----3年即可大功告成,功成后,可随意使身体腾空。
第一式 子午阴阳术
室内练功,松去身体裹缠之物,先意放松周身包括筋骨,肌肉等,然后自然座(子时练功面北;午时练功面南)。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颏微收。双手掌心朝上,掌指对,捧放于下丹田处(脐下1寸4分),意守丹田10分钟。接着双手轻轻向捧(沿任脉路线)至膻中穴处(两乳连线中点微下)稍停,翻掌变掌心朝下,掌指相对,缓缓下压至下丹田稍停。如此反复练习30分钟。注意;当双手上捧时,须用鼻子慢慢吸气(均匀细长),并提下丹田之气至中丹田意念随双手上捧引导,将大地之阴气由会阴穴(生殖器与肛门连线中点)吸入,经任脉或身体中线上升从头顶百会穴射出。呼气时,双手下压,并将中丹田之气按压沉实于下丹田意念;随双手下压之势,将天上日月星辰之精阳气由百会穴吸入,经身体中线从会阴穴射出。
6600万年之前的某一天,一颗直径达十多公里的小行星,突然撞击了地球。这 就像我们世界上存在最大破坏力的几千万颗氢弹同时爆炸 。它产生的冲击力,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海啸。
撞击产生的熔岩在短短时间内飞溅到了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非常高的温度,燃烧了多数地方的森林。撞击产生大量的烟尘,弥散到天空中,导致太阳被遮挡住。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多年,地球也进入了 “核冬天” 时期。
恐龙灭绝,是因为没有掌握这种技能?
飞向深空,哪里才是我们的目的地?
为了飞,人类穷尽了多少方法?
在这段“核冬天”时期,75%的生物飞快地灭亡,恐龙作为陆地爬行动物的代表之一,尽管绝大多数灭亡了,但还有一部分会飞的恐龙生存了下来,逐渐地适应环境,最后变成我们所熟知的鸟类。
通过恐龙灭绝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 尽管有时候非常的强大,但无法摆脱地球引力的种族,是不具有非常长时间的生存能力的。只有会飞的种族,才有更强的适应力。
但是恐龙的灭绝,却带来了一丝好的消息,那就是恐龙的灭绝,让地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物种。哺乳动物在恐龙之后,又逐渐地兴盛起来。
相比较其他的物种,人类诞生的时间要晚很多。
我们知道在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时间大约是40亿年,但是最早的人类出现在500万年之前,而最早的现代智人,出现在大约30万年前,而近代文明的出现又是更晚。
但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短暂 历史 的人类,在过去的几十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一个时刻被担心被野兽所袭击的种族演化到了一个看似无所不能的种族。
历史 在这个星球上,不断地重复着。一些有着担忧意识的人开始思考 人类会不会也经历像6600万年之前恐龙所面临的那样。
尽管每大约一亿年才有可能有一次非常类似的撞击事件,但还有其他的因素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近几年的科幻**,讲述人类面临的不同的灾难。
《星际穿越》讲述了人类面临的枯萎病,去年非常火热的《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膨胀将整个地球淹没的故事。
这些事情看似离我们的现实非常遥远,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不容我们忽视。那就是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南极冰山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很快地融化。
根据一些科学家的估计,大约只要过一万年的时间,整个地球就不太适合人类居住了。
而有一些人更为悲观,英国的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就曾经预言,如果人类不注重对现在能源的保护, 过不了几百年,地球的温度将会极大地升高,就不太适合人类的居住。
所以的话,人类的未来,是一个需要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人类为了自身的未来,必须要学会摆脱地球的引力,只有会飞的人类才会有未来
自古至今,我们知道无数的人类为了实现飞翔这一目标而努力。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很多的航天技术,其实都是无数人前仆后继的结果。
中国明代的万户飞天,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
1903年,莱特兄弟让飞机在天空中持续飞行了12秒,开启了人类走向天空的第一步。
1926年,第一枚液态火箭的发射成功,虽然仅仅持续了25秒,飞到了12米高的地方,但是这奠定了现代火箭发射的基础。
30年之后的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掀开了人类 探索 太空的 历史 。
而在四年之后的1961年,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
在八年之后的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宇航员完成了登月计划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说出了经典的一句,他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人类 历史 上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当然,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宇航 历史 上非常光辉的成就,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和苏联太空竞争的结果 。但是,正是因为彼此的竞争,才促使了航天 科技 的发展。借助于这些技术,人类开始 探索 太空, 探索 太阳系之内的其他星球。
火星是人类向往已久的星球,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就开始不断地探测,终于在1964年水手四号成功飞越火星。
时至今日,人类已有40多个项目发射到火星周围。
在今年,阿联酋、中国和美国发射了三个不同的火星任务。
而在2021年,人类将第一次在火星之上飞行。它的意义不亚于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行试验。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类在未来实现所谓的星际旅行。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做两点:
那我们是不是已经找到了合适的星球呢?
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了天空,从而开启了人类 探索 宇宙的新征程。
随着望远镜的越做越大,借助于最先进的望远镜,我们了解到宇宙其实比我们的银河系更为浩瀚。
在哈勃望远镜的观测下,我们知道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 至少两万亿颗星系,每一个星系至少包含了千亿个恒星。
所以,在我们整个可见的宇宙中,竟然存在着差不多 1000万亿亿 颗恒星。这个数目比我们整个地球上沙粒的数目还要多十万倍以上。
现有的理论表明,几乎每一颗恒星周围都有可能存在一颗行星,我们怎么找到这些恒星周围的行星,是天文学家面临的一个难题。
我们的地球在整个宇宙当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呢?
这幅照片是1990年旅行者一号在 飞离 了13年之后,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拍下的。
本来这张照片的主角是地球,但是如果不仔细查看的话,我们很难找到地球的影子,地球藏在一缕光线中,就是一个小白点,如此的渺小。
60亿公里对于地球而言,好像非常的遥远,但是60亿公里仅仅是太阳系大小的一半,所以从整个宇宙的角度而言,我们的地球是渺小如斯的。所以要想探测到非常渺小的行星,我们需要非常尖端的技术。
终于到了 20世纪90年代 的时候,天文学技术的发展相对成熟,我们 开始探测到一些太阳系之外的行星。
1990年,我们首先在中子星周围发现了两颗行星。
在1995年的时候,我们在距离地球大约几十光年的飞马座中发现了一颗太阳周围的行星,至此掀开了我们探测系外行星的序幕。
而到今日,我们已经发现了4000余颗的系外行星。在这些系外行星当中,哪些是适合于人类居住的,天文学家根据对于地球的研究,就提出了一种 生命宜居地 的说法。
这些行星所在的地区,不能离中心的恒星太近,也不能离中心的恒星太远,太近的话太热,太远的话太冷。
所以在这4000多颗行星当中,我们最终找出了 12颗非常适合于生命居住的环星球 ,距离我们最近的,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比邻星。
这个比邻星,如果大家看过《流浪地球》,就知道它也是地球最终的流浪地。
找到了理想星球之后,我们是不是有能力飞向这些星球?我们的飞船是不是具有足够快的速度?
《流浪地球》试图把地球加速到 光速的5‰ 。5‰大约是 每秒钟飞行1500公里 。
这对于现在的航天技术来说,是非常难的,至少在现有的技术下,我们很难达到这样的高速。
我们知道在**中,即使是这样快的速度,也需要2500年才能达到。这需要一百代人,而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任务。
但《星际穿越》展示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 虫洞 。
虫洞是指一种高维空间的通道,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抵达上百亿光年远的地方。
所以这种虫洞看起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毕竟这些都是科幻**,在现实当中,我们具有什么样的技术呢?
50年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可以说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高光时刻。当时载着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火箭是土星五号。
在所有的火箭当中,土星五号依旧是现役火箭当中是推力最大的火箭。
当然,下一代的美国的空间发射系统,以及SpaceX的大型火箭,或者说大型猎鹰火箭,它们的推力,要比之前的土星五号大一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对比图看出, 它们的推力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目前使用的 火箭能量的来源都是化学能,它们的大小并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之下,必然它的推力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除此之外,现在的航天人员在试图研制一些新型的火箭发射的机制,比如离子发动机,核聚变的发动机,以及反物质的发动机,甚至于通过所谓的时空弯曲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叫做曲率飞行。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新的技术能够有突破,帮助我们实现快速抵达遥远星球的目标。
只有火箭技术的新突破,才有人类进行星际旅行的希望。
在近100年的时间内,火箭技术的发展甚为缓慢,一些人就非常悲观。刘慈欣就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没有太空航行的人类未来是暗淡的,所以不会飞行的人类是没有希望的。
人类必须要学会快速地飞行。
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也让我们看到一些欣喜的地方,航天事业展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除国家力量之外,还有更多的私人企业加入到航天事业中,比如SpaceX和亚马逊的蓝色起源等。有人就把 现有 的这个阶段,称之为 航天20时代 。
尽管我们的航天技术发展很慢,但是航天技术一旦开启,靠着人类不断的努力,我们必将实现太空航行的最终目标。
假如有一天,人类遭遇类似的经历,在地球上经历类似的灾难,我们就可以依靠未来的火箭技术,把未来的人类送往遥远的星球,实现像阿西莫夫在《基地》小说当中所说的那样, 建立一个横跨银河系或者说横跨整个宇宙的新物种 。
让我们未来的人类,在星辰大海当中生存下去。
(本文未经造就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 | 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