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婴儿的笑天真可爱的诗句

形容婴儿的笑天真可爱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儿童天真与可爱的诗句

关于儿童天真与可爱的诗句 1形容儿童天真烂漫可爱的诗词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参考资料:

2关于描写儿童天真可爱形象的诗句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释义: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释义: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5、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释义: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7、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释义: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释义: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释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1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释义: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古诗有哪些

1、采白莲:

“小娃复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2、呼牛归: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3、不识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4、解方言:

“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制绝句》)

5、摘扁豆:

“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6、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7、学人拜新月: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8、学小姑: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9、骑黄zhidao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10、折扬柳: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4描写小儿天真可爱的诗句有哪些

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的诗句

1、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3、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4、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6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

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

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

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

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唐·施肩吾的《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幼女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幼女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幼女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幼女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

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

7描写小孩天真可爱的诗句

1小童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唐 崔道融 《 溪居即事》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代 杨万里 《宿新市源徐公店》

3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 杨万里 《 闲居初夏午睡起》

4 童子柳阴眠百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 杨村晚 《 桑茶坑道中》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度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万里

《 桑茶坑道中》

8形容儿童天真烂漫可爱的诗词

1《牧童》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2《清平乐村居》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稚子弄冰》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4 《宿新市徐公店》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 《小儿垂钓》年代: 唐 作者: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2、《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牧竖》

唐代: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译文: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5、《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 袁枚

唐代诗人胡令能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唐代的崔道融。《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写孩子天真可爱的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1 关于池上的儿童诗句

关于池上的儿童诗句 1古诗《池上》、《小儿垂钓》的意思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①藏踪迹,浮萍②一道开。

注释①解:知道。②浮萍:池塘里的水草。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助读这首诗写出了小孩的贪玩

2古诗《池上》、《小儿垂钓》的诗意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简析]

作者 用 白 描 的 手 法 , 将 一 “ 偷 莲 ” 小 童 的 憨 态 描 绘 得 惟 妙 惟 肖 。诗 中 最 传 神 的 当 是 “ 不 解 藏 踪 迹 ” 一 句 , 写 尽 小 童 顽 皮 、纯 真 情 态 。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作者: 胡令能,莆田隐者,唐代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手工匠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一、二两句重在描写垂钓小儿的形貌,三、四两句重在描写小儿垂钓的神情动作。

“蓬头稚子学垂纶”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学着大人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小孩子侧着身子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映在野草丛中。诗人对这个垂钓的小孩子的外貌并没有加以具体修饰和描写,而是直接写出山野孩子的蓬乱头发的真实面目,使人觉得非常地自然、可爱与真实。“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可见这个孩子不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更专注于钓鱼的情景,可以想象孩子是多么地喜欢钓鱼。“莓苔”泛指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小孩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个人烟稀少,鱼不易受惊吓之处,为后文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作了铺垫。“草映身”是对孩子一个粗粗的画像,同时也与下句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有着直接关系。因为路人之所以向他打问,就是因为看得见他。

“路人借问遥招手”意思是听到过路的人向他打问,他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小孩害怕惊动了鱼而不答话。他之所以要以动作“遥招手”来代替说话,就是害怕把鱼惊散,他并不是对路人的问话漠不关心。

这首诗将小儿垂钓的神情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突出小孩子钓鱼的专心致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池上直接描写小娃天真调皮的诗句是什么

《池上》直接描写“小娃天真调皮”的诗句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这首诗的全诗是: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这首诗的翻译:一个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53935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3、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4、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4所见池上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儿童的还有哪些是描写儿童的我不知道

除你说的这两首外,还有很多:

1《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唐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2《小至》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3《同州端午》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4《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5《为薛台悼亡》唐 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6《田家元日》唐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7《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唐 孟浩然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8《月夜》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南池》唐 李郢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10《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元 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11《百忧集行》唐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12《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3《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14《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5《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10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