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面酱怎么做
想要制作出美味可口的意大利面,首先需要制作出美味的意大利面酱,需要我们准备好番茄5粒,洋葱半粒,大蒜4瓣,黄油30g,盐6g,糖1大勺,黑胡椒粉1小勺,牛至叶1小勺,罗勒1/2小勺。首先需要我们把番茄去皮,切成小块之后,还需要把洋葱切成小丁,同时大蒜拍碎之后需要切成末。然后在锅中放入适量的黄油,烧到溶化的时候,倒入洋葱和大蒜之后翻炒出香味。倒入番茄块之后进行翻炒。等到炒出番茄汁,然后调入盐、糖、黑胡椒粉、牛至叶以及罗勒,然后盖上锅盖,转成小火之后煮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制作意大利面酱的时候,还可以准备好洋葱1/4个,蒜末1/2大匙,橄榄油2大匙,水煮蕃茄罐头1大匙,月桂叶1片,白酒2大匙,白胡椒少许。我们把材料备好之后,需要把洋葱切成丁备用。然后把橄榄油加热,在其中放入洋葱、蒜末一起爆香。然后把番茄罐中的汁和粒一起倒入,再把剩余的材料加入其中煮沸就可以了。
需要我们准备好绞肉1/2杯,洋葱1/4个,奶油2大匙,白酒2大匙,蘑菇丁1/4杯,通心粉1大匙,面粉1大匙,牛奶1杯,盐少许,胡椒少许。准备好材料之后,把洋葱切丁之后备用。然后把奶油1大匙加热,在其中放入洋葱、绞肉爆炒到熟的时候,在其中加入白酒、蘑菇丁、盐、胡椒一起炒匀,盛起之后备用。我们把剩下的1大匙奶油加热其中,再倒入面粉,然后用小火搅拌均匀就可以熄火,之后再倒入牛奶快速的进行搅拌,这时候开中火煮,一边搅拌的同时,需要一边倒入炒好的绞肉,这时候转成小火继续煮3~4分钟就可以吃了。
意大利面酱的热量
意大利面酱的热量是比较高的,因为其中有大量的热量和脂肪存在,所以说吃意大利面酱的时候是容易导致发胖的。
买的意大利面酱怎么用
意大利面酱的吃法是非常多的,首先我们一般来说买到的意大利面酱,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属于灌装的,当然也会有袋装的意大利面酱,这些包装的酱料吃起来是比较方便的,而且因为意大利面酱的口味选择也是很多的。所以说我们大家完全可以在加热意大利面酱之后,再选择搭配上其他的食材和意大利面,一起进行烹制。因为意大利面酱是可以分为红酱、青酱、白酱和黑酱这么几种的。对于红酱和青酱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淋在面上拌着吃的,除了搭配意面吃,也可以选择搭配棍吃。白酱是用来焗面、千层面以及海鲜类食物吃的,如果是黑酱,那么主要是搭配海鲜意大利面一起吃的。所以说对于不同种类的意大利面酱,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意大利面酱是可以选择直接淋到意大利面上吃的,也可以采用拌面的形式去吃也不错,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吃意大利面酱,实际上吃意大利面酱的时候还可以搭配上一些菜品吃,这都是吃意大利面酱的时候不错的选择,所以我们吃意大利面酱的时候是不需要拘泥的,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吃意大利面酱就可以了,这是大家对意大利面酱应该有了解的。
西餐汤可分成以下几种:清汤、奶油汤、蔬菜汤、浓汤、冷汤、特制的汤、地方性或传统性的汤。
清汤就是用牛肉或鸡肉或鱼及蔬菜等煮制出的除去脂肪的汤。
浓汤就是加入面粉、黄油、奶油、蛋黄等制作出来的汤。
汤除了主料以外,常常在汤的面上放一些小料加以补充和装饰
基础汤餐
按照西餐特别是法国菜的烹饪习惯,是先做成汤底(Stock),也称基础汤。基础汤是将含丰富蛋白质、胶质物的动物性原料放入锅中加水熬煮,使原料的营养成分溶于水中,成为营养丰富、滋味鲜醇的汤汁。
西餐菜肴使用的基础汤一般有牛汤、鸡汤、鱼汤三大类。这三种汤汁分别是用牛肉和牛骨、老鸡和鸡架、鱼骨和鱼头做主料,并加有香味的调味蔬菜(洋葱、胡萝卜、芹菜)、香料(香叶、胡椒籽、百里香等)共同煮制出来的。
吃牛排体现的是浪漫的小资情调。
时下吃西餐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西餐的口味、吃法与中餐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不是人人都爱吃西餐。只是偶尔光临西餐厅的人,大多是为了消费情调。西餐总是让人联想到烛光、钢琴、红酒、牛扒、沙律、忌廉汤和醇香的咖啡、WAITER或WAITRESS的微笑……初初热爱西餐的人,也许热爱的并不是如我们平常热爱中餐一样,热爱食物的色香味,而热爱仅仅因为牛扒和沙律是“西餐”,热爱的是西餐的感觉,那种能深深触动心灵的感觉。
所以我们吃正统的西餐礼仪时需要注意:
用刀叉吃有骨头的肉:吃有骨头的肉时,可以用手拿着吃。如果想吃得更优雅,就用刀。用叉子将整片肉固定(可将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压住肉),再用刀沿骨头插入,把肉切开。最好是边切边吃。
用叉子和汤匙吃甜点。上甜点时大都会附上汤匙和叉子。冰淇淋之类的甜点容易滑动,可用叉子固定并集中,再放到汤匙里吃。大块的水果可以切成一口的大小,再用叉子叉来吃。侍者会经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务,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会马上过来。
吃面包可蘸调味汁。如果你能吃到连调味汁都不剩,是对厨师的礼貌。注意不要使面包盘子很干净,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点调味汁来吃,才是雅观得体的。
用餐巾内侧擦拭。弄脏嘴巴时,一定要用餐巾擦拭,不要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巾反摺的内侧来擦,不要弄脏正面,这是应有的礼貌。手指洗过后也是用餐巾擦的。如果餐巾太脏了,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
凡事由侍者代劳。在一流餐厅里,客人除了吃以外,诸如倒酒、整理餐具、捡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应让侍者去做。在国外,进餐时侍者会来问:“How is everything”。
准备材料:黄油25g、细砂糖85g、鸡蛋3个、柠檬汁60g
制作步骤:
1、准备好材料
2、蛋液,柠檬汁,细砂糖一起搅拌均匀
3、隔水加热,要不停的搅拌,直至粘稠
4、加入黄油,搅拌均匀,出锅冷却
5、玻璃罐用沸水消毒,装瓶
6、成品图
披萨饼
一、材料
1 皮:中筋面粉600g、糖2T、奶油4T、温水1又1/2C、酵母1T
2 馅:洋火腿150g、绞肉300g、洋菇150g、青椒2个、洋葱2个、乳酪500g
3 披萨汁:蕃茄糊1/2C、甜辣酱1/2C、洋葱末1C、蕃茄丁1/2C、蒜末2T、胡椒粉1t、糖1T、盐1/2t
二、作法
1 乾酵母先溶於1C温水,糖和盐溶於1/2C温水。
2 将皮所有材料混合,揉成团。表面抹点油,置盆中或塑胶袋里发20~30分钟。
3 将披萨汁的材料混合,用小火熬煮10分钟。
4 发好的面团分为两块,各杆成如烤盘大小,放盘内,以180度烤至**。
5 洋火腿切条,洋菇切片,青椒、洋葱切圈,绞肉调入少许盐及胡椒粉,先炒熟。
6 将煮好的披萨汁平均涂抹於烤熟的面皮上,再将绞肉、洋火腿、洋菇、洋葱和青椒排上,最后撒上乳酪丝。
7 用200度烤至乳酪溶解,披萨汁沸腾即可。
---------------------------------
自制披萨饼
原料:家庭制作“比萨”得用精料。高筋面粉、食油、发酵粉、番茄、洋葱末、蒜泥、肉类或蔬菜。
制作方法:先将高筋面粉与少许精盐、食油和发酵粉等搓揉上劲,成光滑柔软的面团待用。再调制番茄汁,新鲜番茄去皮籽切碎与洋葱末、蒜泥、番茄酱炒透,加少量汤汁,熬煮成酱汁,用盐、胡椒粉调味(也可用瓶装番茄沙司)。其他配料根据各人的喜好任意选用,可荤可素,肉类、禽类、海鲜水产、蔬菜等切成片或丝。
然后,把发酵好的面团擀成饼状,抹上一层番茄汁,铺上各种辅料,最后铺上切成薄片的奶酪,进入200℃烤箱或有烧烤功能的微波炉烘烤出炉,切成小块即成。
-----------------------------------
披萨饼传奇
披萨(Pizza,即意大利式馅饼)可以说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成为全球通行的食品。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吃这种馅饼的时候,口味又稍有不同。
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已无从考究,也许可追溯到大约6000年前古埃及人发现酵母并懂得让生面发酵的时候。
有关专家学者则一致认为,如今全世界每天焙制的几百万个披萨,都是大约200年前由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面包师傅首创的。当时的那不勒斯,是欧洲的大城市,人口众多,而披萨是穷人的简速食品。那不勒斯对于披萨,就像慕尼黑对于啤酒一样,是正宗货色的原产地。
要制“正宗货色”的披萨,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披萨师傅代代相传的食谱。此谱如今已被编纂成公定操作的手册。
按书上的说法,每18公斤面粉搀合一升水,酵母的分量则取决于周围的温度与湿度,以及你想要生面团过多久才发起来——大约5个小时为适当。
据统计,意大利总共有2万多家披萨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区就有1200家。大多数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个披萨,有些人据说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
数百年前的披萨本是圆形烤面饼,不加西红柿,通常供早餐食用。那时小贩将披萨放在高筒铜质器皿“食多福”(Stufe)内,顶在头顶上沿街叫卖。买的人往往很穷,只买得起切开的一片,或要求赊欠。有一种“八日披萨”便是容许顾客欠帐一个星期。
食客不论贫富,都是将披萨折起来,拿在手上吃。这至今是鉴定披萨手工优劣的依据之一。披萨必须软硬适中,即使“如皮夹似的”折叠起来,外层也不会破裂。
在这个讲究正宗披萨的城市,不要指望会买到加辣香肠、鲱鱼、咖喱或豆腐的披萨。“你要在自己的披萨上加块菠萝,当然可以,但那就不是那不勒斯披萨了。”那不勒斯正宗披萨公会会长安东略·佩思很不以为然地说。这公会在全球各地有150名会员,都矢言只卖正宗货色。
正宗的那不勒斯披萨只有两种,即玛葛丽塔(Margherita)和麻林纳拉(Marinara)。前者风行意大利全国,据那不勒斯正宗披萨公会的说法,只能搭配以下材料:圣马折诺番茄、超纯净的橄榄油、水牛乳干酪、紫苏和盐。后者则以往昔早餐吃披萨的渔人命名,上面铺番茄、大蒜、橄榄油和薄荷屑。
1994年,世界高峰会在那不勒斯举行。一天,当地披萨师傅卡夏利在市中心他自己的小披萨店内看见一队黑色轿车驶过来,几乎就停在店门外。然后,就看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下了轿车,走到人行道上。
原来是克林顿想散散步。鬓发斑白的卡夏利随即绕过特勤人员(擅长制服刺客,却拦不住锲而不舍的面包师傅),上前向美国前总统致意。
卡夏利脱口便说:“总统先生,来个披萨好吗”
克林顿略感惊讶,但马上含笑回答:“好。披萨。”
卡夏利转眼间做好两个,一个是传统的玛葛丽塔披萨,另一个比较小,用滚油煎透,是他店里的特制品。克林顿把两个都吃光了。其后两小时,卡夏利便成了世界上最出名的披萨师傅。
另一位披萨师傅帕格纳尼听说卡夏利“逮到”美国总统,随即拍电报去克林顿下榻的旅馆。电报上写道:“我们在首创披萨的披萨店恭候光临。”这话也不过稍稍夸张,他的店名叫布郎第,是那不勒斯的老牌披萨店,自店内一位师傅创下玛葛丽塔披萨这名称以来,便一直享誉不辍。
那是1889年6月11日,披萨师傅艾司颇锡托应邀为玛葛丽塔王后烘制披萨,当时意大利王国统一不久,在位的是昂柏尔托国王。有些学者认为, 这是王后为了争取民心,刻意尝试子民所喜的食物。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这位披萨师傅烘制了三种披萨,最后一种是配以番茄、干酪和紫苏,和意大利国旗的红白绿三色相当。据说王后特别欣赏最后一种,因此不久以后,这种披萨就叫做玛葛丽塔了。
105年之后,美国总统的大轿车驶抵帕格纳尼的店门外。克林顿下了车,向艾司颇锡托的这位传人表示谢意,又说实在抽不出工夫应邀入座,不过他将岳母和女儿带来了。
帕格纳尼终于挽回了颜面!两位女宾不仅在店内各自吃了一个玛葛丽塔披萨,离去时还带走了两个。
如今,全世界各地都有人想学做披萨。披萨师傅卡夏利便在汉城开班为韩国披萨师傅讲授经验技术。另外,那不勒斯人还计划创设“披萨大学”,在几家历史悠久的披萨店内实施密集在职训练。已经有不少学生报名就读为期两个月的课程。讲授的课目包括披萨史、面粉拌和、生面团调制和柴火灶使用技术等。
---------------------------------------
比萨”的讲究与起源
“比萨”饼的起源
“比萨”是一种由特殊的饼底、乳酪、酱汁和馅料做成的具有意大利风味的食品,但其实这种食品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成为全球通行的名饮,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但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却无从考究。如今,面对每天由遍及全球的“比萨专家”——必胜客餐厅里烤制的几百万个比萨,大家都自然地认为这是400年前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面包师傅首创的。
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比萨呢?有人认为,比萨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一个星期天,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不勒斯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动,把那位厨师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描绘起中国北方的香葱馅饼来。那位厨师也兴致勃勃地按马可·波罗所描绘的方法制作起来。但忙了半天,仍无法将馅料放入面团中。此时已快下午两点,大家已饥肠辘辘。于是马可·波罗提议就将馅料放在面饼上吃。大家吃后,都叫“好”。这位厨师回到那不勒斯后又做了几次,并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们的欢迎,从此“比萨”就流传开了。
据统计,意大利总共有两万多家比萨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区就有1200家。大多数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个比萨,有些人几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论贫富,都习惯是将比萨折起来,拿在手上吃。这便成为现在鉴定比萨手工优劣的依据之一。比萨必须软硬适中,即使将其如“皮夹似的”折叠起来,外层也不会破裂。
目前,全球最为著名的比萨专卖连锁企业是1958年创办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必胜客。“红屋顶”是必胜客外观的显著标志。在遍布世界各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必胜客拥有12300多个分店,包括在中国的近40家分店,每天接待超过400万顾客,烤制170多万个比萨。
“比萨”饼的讲究
据了解,上等的比萨必须具备四个特质:新鲜饼皮、上等芝士、顶级比萨酱和新鲜的馅料。饼底一定要每天现做,面粉一般用春冬两季的甲级小麦研磨而成,这样做成的饼底才会外层香脆、内层松软。纯正乳酪是比萨的灵魂,正宗的比萨一般都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钙质及低卡路里的莫扎里拉(Mozzarella)芝士。
制作过程:先将秤好的面粉加上自家绝密的配料和匀,在底盆上油,铺上一层由鲜美番茄混合纯天然香料密制成的风味浓郁的比萨酱料,再撒上柔软的l00%甲级莫扎里拉乳酪,放上海鲜、意式香肠、加拿大腌肉、火腿、五香肉粒、蘑菇、青椒、菠萝等经过精心挑选的新鲜馅料,最后放进烤炉在260℃下烘烤5至7分钟。好了,一个美味的比萨出炉了,值得注意的一条是:出炉即食、风味最佳。比萨按大小一般分为三种尺寸:6寸(切成4块)、9寸(切成6块)、12寸(切成8块),按厚度分为厚薄两种。
比萨之所以被人们喜欢,除了它本身美味可口以外,还配有其他小食点缀。例如“必胜客”的比萨就配有奶香浓郁的鸡蓉蘑菇汤、风情香鸡翼、各式烤馅饺、油炸小薯格、自助沙拉吧等等。
西餐桌上的礼仪是人们长期形成的。有一些老规矩,例如,胳膊肘在用餐时自始至终不能搁在餐桌上等等,已不再被大家恪守了;但是,有许多“清规戒律”还是被人们所遵行。我们可以列举一些不能违反的禁忌:普通西餐的进莱次序,通常是面包、汤、各类菜式、布丁、咖啡或红茶。照正式规矩,入席的时候,客人应该由椅的左方就位,离席的时候亦应由椅的左方退出入座后,应该待主人先摊开餐巾以后,才可以把放在桌上的餐巾铺置在自己的膝上。收起的时候也是一样,都要以主人为先,否则便失礼。铺餐巾,在正式场合是将餐巾叠作两层,放置在大腿上,不能完全摊开,更不能塞入腰衣服里、但一般的常餐便不须这么拘谨了,想要全摊开的话也是无妨的。有时中途因事要暂时离席,切勿将餐巾搁在桌上,因为这是意味你不再吃,侍者便不会再为你上莱了,所以,在离开时须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才对。用餐完毕,餐巾大致叠好,也可以不叠好,放在餐桌上,而要乱扔。如果发现水杯或莱肴中有脏物,不要大声嚷嚷,引起同桌的人们注意,而应当悄悄告诉服务员,让他拿走重拿一份来。换菜盘和餐具也是这样。喝饮料时,先用餐巾擦一下嘴唇,然后再喝杯中的饮料,为的是避兔菜屑弄到脸上或丢进玻璃杯里。如有纸餐巾最好不用餐巾擦嘴,不要把用过的盘子推到一旁,或者把盘子摞起来。最好不要移动任何盘子的位置。在桌布上落下面包屑,可以不必理会。如果是不慎落下一点儿饭菜可以在服务员撤走盘子时,用餐巾小心地把它拾到盘子中。
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有时间到崇文门马克西姆餐厅看一看,那里按照19世纪末特有的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着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这是马可西姆餐厅的传统,它让顾客先饱眼福(餐厅布置),再饱耳福(柔和音乐),后饱口福(美味的法国大菜)。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
第一个是“Menu”(菜单)
当您走进西餐馆,服务员先领您入座,待您坐稳,首先送上来的便是菜单。菜单被视为餐馆的门面,老板也一向重视,用最好的面料做菜单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软羊皮打上各种美丽的花纹。在这里用菜单称之似有不妥,应称之为“菜谱”。
如何点好菜,我可有个绝招,我无论在国内外西餐馆吃饭,往往点的菜又好吃,又便宜,常常受到同事们称道,我的办法是,打开菜谱,看哪道菜是以饭店名称命名的,我往往取之,我深知,那位厨师也不会拿自己店名开玩笑的,所以他们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会好吃的,请大家一定要点。
涉及到点菜,看菜谱不由得使我想起近20年前发生在马克西姆餐厅的一件事,四位年轻的“万元户”农民走进这家豪华的餐厅。他们有了钱,想品一品法国名菜。餐厅经理和服务员欣喜异常,热情招待他们入座,并礼貌地呈上菜谱,恭敬地请他们点菜。谁料,其中一位把菜谱推到一边,不屑一顾地说:“点什么菜?你们看着来,什么贵上什么,我们有的是钱!”四位农民花了近2000元,美美吃了顿法国名菜,但也不时出了“洋相”,刀叉不知如何使,餐巾最后当了手绢用……
后来法方总经理同我谈起此事,很有感触:“从这四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中国农民确实富了,令人振奋。但是中国朋友吃西餐不看菜单,使我们很难理解。在法国,就是戴高乐、德斯坦总统吃西餐也得看菜单点菜的。这里不涉及有钱没钱的问题,因为看菜单、点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种生活方式。”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豪华高级的西餐厅,要有乐队,演奏一些柔和的乐曲,一般的小西餐厅也播放一些美妙的乐曲。但,这里最讲究的是乐声的“可闻度”,即声音要达到“似听到又听不到的程度”,就是说,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谈话就听不到,要想休息放松一下就听得到,这个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个是“Mood”(气氛)
西餐讲究环境雅致,气氛和谐。一定要有音乐相伴,有洁白的桌布,有鲜花摆放,所有餐具一定洁净。如遇晚餐,要灯光暗淡,桌上要有红色蜡烛,营造一种浪漫、迷人、淡雅的气氛。
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
也就是说和谁一起吃西餐,这要有选择的,一定要是亲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为联络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谈生意。所以西餐厅内,少有面红耳赤的场面出现。
第五个是“Manner”(礼俗)
也称之为“吃相”和“吃态”,总之要遵循西方习俗,勿有唐突之举,特别在手拿刀叉时,若手舞足蹈,就会“失态”。使用刀叉,应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刀叉送入口内。一般来讲,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换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内。美国人则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但无论何时,刀是绝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会,主人都会安排男女相邻而坐,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第六个是“Meal”(食品)
我的一位美国美食家朋友曾这样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们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们鼻子很大;只有你们伟大的中国人才懂得用舌头吃饭。”我们中餐以“味”为核心,西餐是以营养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无法同中餐相提并论的。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在吃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值得的。
1、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4、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6、面包应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块面包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7、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8、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9、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也许会引以为荣。
10、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不要,可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11、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不可抽烟,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应有礼貌地询问一声“您不介意吧!”
12、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13、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14、进餐时,不要解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