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饰演Princess Ann(女主角),安是一位皇室的公主,正在对欧洲的一些首都进行公开的访问,包括罗马,巧遇了一位美国记者乔伊·布莱德利,上演了一段罗马假日,在这短短的一天周游里,两个人逐渐坠入爱河,但公主知道双方的关系是不可能持续的,公主有自己的义务,为此公主放弃了爱情;
个人简历:
奥黛丽·赫本;
外文名:Audrey Hepburn
别名: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国籍:英国
民族:比利时、荷兰、英国、爱尔兰混血
星座:金牛座
血型:A
身高:170cm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出生日期:1929年5月4日
逝世日期:1993年1月20日
职业:**、舞台剧演员
毕业院校: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
经纪公司:派拉蒙、华纳、联美、环球等
代表作品:罗马假日,窈窕淑女,蒂凡尼的早餐,龙凤配,谜中谜
演艺经历:
奥黛丽·赫本1948年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镜,开始**生涯;1954年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1955年凭借**《龙凤配》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1961年主演了**《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直到永远》;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 ;1993年1月20日因阑尾癌病逝享年63岁。
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于连实际上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一个有产阶级的独子,在一次欢庆的人群中走失。几天以后,当他被找到时,正在做着他每天都做的事,撒尿。 也有另一种更为人们乐于接受的说法,小于连在十五世纪外国入侵者点燃炸药引线,准备炸毁布鲁塞尔时,他在黑夜出来撒尿把导火线浇灭。挽救了布鲁塞尔,使它免遭毁灭。 这个传说中的小英雄被后人感激、敬佩,在1619年他们铸造了一座铜像,纪念这位布鲁塞尔市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大广场旁,有一条古老的砖石铺路的小巷,在巷子的中间地段,有一座高约50公分的小男孩铜像,它就是小于连。这个享有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美誉的小于连,头发卷曲蓬松,胖胖的小脸上鼻子略向上翘,嘴上挂着调皮的微笑,一丝不挂,旁若无人地站在那里撒尿。 他的脚下是当时供布鲁塞尔市民取水的泉眼。 到了布鲁塞尔的游人,除了必去看望小于连外,还一定要去参观他的服装展览馆。 从1696年荷兰总督为他制作了第一套服装开始,世界各地到此参观游览的人送给小于连的服装多的不计其数。他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拥有服装最多、款式最全的人了。看看那一件件、一套套的精工细做的漂亮服装,你会赞叹不已。精美的服装是小于连的个人财产,也是服装设计师的艺术杰作啊! 不仅如此,这个小英雄还每逢节日,便着盛装。遇有外国国庆时,他定会穿上该国的民族服装。在1979年布鲁塞尔建城一千周年的庆典时,北京市白介夫副市长还赠送了他一套中国的民族服装。 在漫长的岁月里,小于连的铜像曾多次被盗,但历经周折还是回到了布鲁塞尔市。他几乎成了布鲁塞尔的象征和守护神!全文
20 31 634
大法师Raistlin
冬天的布鲁塞尔,阴沉干冷。百无聊赖的圣诞假期,最适宜静静地坐在家中的落地灯下,读诗。
夹杂在英法德荷几大国之间,布鲁塞尔在混乱时局下的安宁与宽容历来都被文人及流亡人士推崇备至。在他们逗留布鲁塞尔期间,留下了很多关于这座城市的诗篇。
1837年,35岁的雨果站在布鲁塞尔大广场,仰望宏伟的市政厅,在笔记里写下:市政厅这块珍宝,是诗人炫目的奇想落在建筑师头上成了灵感,广场则是个奇观。
如此好印象,也许是雨果在14年后离开法国流亡时,选择布鲁塞尔作为安身之所的原因。
1851年底,由于反对死刑和复辟,雨果与拿破仑三世决裂。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带着两个行李箱,搭乘火车离开法国,来到了布鲁塞尔。
他就住在被他誉为全世界最美的大广场旁边,每天在面向大广场的窗前振笔书写。在这里,他开始创作反映拿破仑三世政变后期动乱社会的政治讽刺长诗《惩罚集》(Les Châtiments)。当他得知三位政治犯因反对拿破仑三世被处死后,悲愤交加,写下了这样一首纪念殉难者的诗:
1891年巴黎公社运动末期,由于时常在家里招待流亡的巴黎公社社员,5月27号晚上,雨果和他的两个孙子在位于布鲁塞尔Place des Barricades的家里遭到了反对者用石头发起的威胁性攻击。雨果将这一情形详细地纪录在了《布鲁塞尔一夜》(Une nuit à Bruxelles)这首诗里,将那个时代的暴力和残酷,都深深地刻在了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
另一个同样来自法国的天才诗人兰波,曾亲身参与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作为史上最出名的同性恋诗人之一,他曾与同为著名诗人的恋人魏尔伦流连忘返于布鲁塞尔。也正是在这里,两人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愤怒中魏尔伦用枪打伤了兰波,导致被判入狱两年。兰波则独自一人回到法国,在悲痛中完成了他短暂一生中最耀眼的杰作《地狱一季》。这位天才少年后来彻底放弃了他曾经视为生命的诗歌,将生命的后半段贡献给了旅行、军队及走私。1891年,37岁的兰波因癌症去世。而那段曾经照亮他青春的恋情,都融化在了他的诗作《布鲁塞尔》(Bruxelles)里:
著名诗人奥登也曾于1938年居住于布鲁塞尔。或许他的这句诗比他的名字更为人所知: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不如死亡。在他的诗作《冬日布鲁塞尔》(Brussels in Winter)里,诗人带着我们在这个萧瑟的季节穿越这座阴冷的城市。当他路过被冻住的喷泉和无家可归者的时候,他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无情:
相比之下,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艾米莉·狄金森与布鲁塞尔之间的联系显得更像是“神交”:这位深居简出的诗人事实上从未来过欧洲,更别说布鲁塞尔了。然而,在她早期的诗作中却有那么一首提到了这座城市。在19世纪初的欧洲甚至全球,布鲁塞尔地毯都曾经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地毯编织工艺曾经给这座城市带来过无比的荣耀。狄金森在诗作《Of Brussels - it was not》中,用美妙的词句,编织了一条由森林、太阳和地球组成的精美地毯,令你恨不得马上离开办公室走入森林。而这条地毯,其实并非真的是指布鲁塞尔地毯,更应该是大自然的杰作。
列举了那么多,然而,在所有对布鲁塞尔的诗意描述里,我最喜欢的却是香港词人黄伟文和已故歌手张国荣共同完成的歌曲《这么远那么近》:
翻译这种叙事文只适宜意译:
1、The 14th stop…Brussels in the Kingdom of Belgium The atmosphere is so romantic And the time seemingly at this time was stopped Arnold Bennett said, a quality suggestive of poetry or painting assails your nose It is hard to find an ordinary scenery
(一)、第十四站是比利时王国的布鲁塞尔。这里的环境十分罗曼蒂克,时间的步伐似乎戛然而止。英国小说家Arnold Bennett曾这样描述:一股诗情画意扑鼻而来;怡人景色比比皆是。
2、Good night Starting the world tour with Goelia Bear The 13th stop… Amsterdam in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The taste of fashion, design, leisurely and carefree is here and there
(二)、晚上好。现在与Goelia Bear一起开始环球之旅;第十三站是荷兰王国的阿姆斯特丹。这里到处充满时尚、时装设计、悠闲与心旷神怡的气息。
英语牛人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