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你永远吃不腻的菜?

有什么你永远吃不腻的菜?,第1张

永远吃不腻的菜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不一定是饭店里制作精美的菜品。往往是最普通,食材最常见,最下饭的菜。下面这几个是我心中怎么也吃不腻的菜。

1、酸辣土豆丝

土豆丝绝对有这个实力!

不管是清炒还是凉拌,夹一筷子到嘴里,口感清脆爽口又有韧性,根本停不下来!

个人认为,要想做出好吃的土豆丝,一定要手切,手切出来的土豆丝,切面光滑,淀粉和水分流失较少,吃起来就不会有像擦板擦出来的那种硬生生的感觉。

切完的土豆丝一定要放进冷水里浸泡,一是为了防止变色,二是去除表面上的淀粉。

简单爽口的酸辣土豆丝,配料也不需要太多:大蒜、辣椒、醋炒香大蒜和辣椒之后,就放土豆丝。

火要稍大一些,如果土豆丝切得够细,加盐快速翻炒1分钟足够啦。这个时候一定要盯紧哦,一不小心炒过时,土豆丝就没有最佳的口感了,筷子一夹可能就会断。

起锅前再滴几滴香醋,一大盆都不够吃的!

最后再提醒2点:

①切完的土豆丝一定要冲洗干净表面的淀粉,不然下锅之后会变得黏黏糊糊,还有可能煳锅;

②一定要手切!

2、关于茄子的所有菜

烧茄子,酱茄子,烤茄子,凉拌茄子,西红柿炒茄子,鱼香茄子……

只要是茄子做的菜,我能多吃两碗米饭!

茄子和很多菜都能搭配,和肉、鱼都能玩儿到一起,口味各自升华!!

豆角茄子在饭店吃很多时候是会将茄子和豆角用油炸后再一起炒在一起;但是自己在家吃,为了健康我反对油炸,只需将豆角焯水预处理熟,而茄子则用微波炉高火打至六、七成熟,这样炒制的过程中茄子也少吸油。

为了让这道菜更加惹味和下饭,加入了豆瓣酱一起炒,如果你不吃辣椒,就不要加了。做法简单,食材也很家常,但味道不一般,家人吃过都很喜欢,常会出现在我家的餐桌上,简单快手,再配上一碗白饭,新鲜别有滋味。

如皋的秋天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带着这种豪迈与喜悦,走进长三角稻香熏染的北岸,走进深藏在“淮南江北海西头”臂弯里的小城,走进日暖风轻的如皋,吟诵一曲如歌的诗行。款款秀丽,淡淡秋凉。

 想起北方阿勒泰的秋天,那儿是特别的短暂,人们还没来得及细细欣赏满山的五彩斑斓,还没来得及在壮丽多姿中释怀,顶多个把月,无情的飒飒寒风,便早早给大山披上薄薄的雪衣。

 相比起来,如皋的秋天较长,从初秋、中秋、深秋到暮秋,几乎历经三个月之久,让你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要按照二十四节气来说的话,如皋入秋的前两个节气都被末伏天吞噬了。所以,如皋的秋天总是在九月上旬温温婉婉而来。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握别暑夏的风最惬意。漫步滨溪路,只见茂盛的柳发给如泰运河染上最后一层绿。水波摇曳着两岸林木花草的诗园,浅绿、墨绿、淡黄、橙黄,与粉紫、嫣红交相辉映,演绎着如皋如歌的诗句。成行的船队如一条长龙缓缓驶过,“呜—”的船笛声惊飞了一树的鸟儿,唧唧啾啾地在林中忽东忽西,忽南忽北,似乎传递着某个振奋人心的讯息。走在方方如牌的小径上,茵茵草坪依旧沾满斑驳的夏羽,那淡淡流翠的岁月音符,从春到秋,日日相伴。世事无猜,青春却渐稀渐远了。

 此时,我读到了秋风的笔迹,蓝底色上飘几片洁白的云朵儿,沐浴在金灿夺目的阳光里。夏的气息还没走多远,小小的飞虫还在那声情并茂地游唱,我芬芳的情愫飞翔在碧蓝的雉水上空。

 走在微笑之城,我闲情于这秋高气爽之中。穿过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桥梁,每座桥都有故事,每座桥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穿过内城河到外城河,每段河都有传说,每段河都弹奏着乡情乡音;穿过古色古香的东大街、集贤里,每条巷都是根脉,每条巷都流淌着不老的记忆。

 龙游江海到如皋,凤舞九天映雉水。抬眼眺望“九十九湾”的龙游河岸,芦苇丛中缓缓走来身穿长袍的贾大夫,站在春秋时期的秋阳下,握弓射雉,引来不拘言笑的妻儿的一抹笑。蓦然想起内城河畔旖旎的水绘园里,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无不诠释着“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当太阳徐徐坠入西边的晚霞,一轮又大又圆的橙红色灯笼便从这龙游河东边冉冉升起,月光一泻千里。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不知哪里飘来诱人的藕香。或是城北平园池村的荷塘,或是如城新民社区的千亩莲藕,或是江心长青沙岛的藕村。酸酸甜甜的糖醋藕片,香糯可口的糯米藕,还有让你吃了不停口的油煎藕饼。在拥有世界长寿之乡美誉的这个小城,人们在中秋的餐桌上少不了藕饼与月饼,丝丝相连、圆圆满满充盈着一个个幸福的港湾。

 秋日的天空下,从香樟树绿色丰满的羽翼里,从水杉树傲首挺立的姿态里,从桂花树流溢的芳香里,从菊花卷起的五彩浪花里,我被这秋的神韵所沉醉。 “月满满,桂香飘,年年岁岁望今朝”。馨香袅袅,思绪飘飘。

 我飘飞的思绪忽而停在乡村一串紫色的扁豆花上,忽而落在稻花飘香的田野,忽而站在挂满柿子和梨子的生态园林中,忽而坐在枝叶丰满的芋头田间。我涨潮的灵感,在一纸芊芊如幻的朦胧与联思中盎然怀春。在如皋度过的三十三个秋天里,在小城茁壮成长的岁月里,在失去了炊烟但却拥有八个高速出口的绿树环绕的大道上,在南来北往呼啸而过的列车上,也在如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世间万物,葱茏走过,亦将作古千秋。

 寒露来临,秋韵更浓。如皋的银杏树开始亮出一年中最华丽的一面,一片片蜕变的小扇,回归到生命的本色,将梵高的麦田色彩演绎得淋漓尽致,纯净、明丽、温暖且透彻心扉。它不禁又让我想起额尔齐斯河畔金色壮丽的山林,注入我生命无限的暖意,唤起我生命无穷的力量。

 暮秋,西北风送来大地的讯息,银杏叶寻着大地的呼唤,断开生命的脐带。跳一支华美的小天鹅舞,唱一曲浪漫的秋日挽歌,开启生命的轮回。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欢度佳节。下面是我描述对中秋节三大类别的祝福语,分别是:

一、家庭团圆类

1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祝您和家人团团圆圆,幸福满满。

2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祝您和家人快乐无比,幸福绵长。

3中秋节到了,家人团聚,共享美食,祝您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4赏月吃饼,一家人在一起,祝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5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祝您和家人心想事成,开心快乐。

6中秋佳节,家人在一起,您可以感受到爱的温暖和陪伴的美好。

7祝您和家人中秋快乐。月饼香甜,家庭团圆,祝您和家人共同分享这个美好的时刻。

8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和家人在一起可以感受到温馨和幸福。

9祝您和家人中秋快乐。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和家人团聚,共享美食,祝您和家人中秋快乐。

10中秋节到了,家人的陪伴是最重要的。祝您和家人中秋快乐,幸福满满。

二、友情祝福类

1中秋节到了,朋友之间的祝福不能少。祝你的好朋友中秋节快乐。

2月饼香甜,友情相伴,中秋节和好友一起度过,快乐加倍。

3中秋节到了,朋友之间的祝福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4祝您和好友中秋快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朋友之间的陪伴显得格外珍贵。

5祝您和好友中秋快乐。月饼美食,友情相随,这是一个中秋节的绝配。

6祝您和好友中秋快乐。中秋节到了,朋友之间的祝福可以传递温暖和关爱。

7祝您和好友中秋快乐。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朋友之间的友情更加珍贵。

8祝您和好友中秋快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朋友之间的祝福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9祝您和好友中秋快乐。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友情传递的日子,祝您和好友中秋快乐。

10月饼香甜,友情相伴,这是一个中秋节的温馨时刻。祝您和好友中秋快乐。

三、爱情祝福类

1中秋节到了,给心爱的人送去一份特别的祝福,祝你们的爱情更加甜蜜。

2月饼香甜,爱情相伴,这是一个浪漫的中秋节。祝你们的爱情更加深厚。

3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你的爱人送去一份祝福,祝你们的爱情更加美好。

4中秋节快乐。中秋节到了,爱情是一份特殊的礼物。祝你们的爱情更加美好。

5月饼香甜,爱情相伴,这是一个浪漫而又温馨的中秋节。祝你们的爱情更加甜蜜。

6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为你的爱人送去一份特别的祝福,祝你们的爱情更加美好。

7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你的爱人送去一份祝福,祝你们的爱情更加美好。

8中秋节快乐。中秋节到了,爱情是一份特殊的礼物。祝你们的爱情更加美好。

9月饼香甜,爱情相伴,这是一个浪漫而又温馨的中秋节。祝你们的爱情更加甜蜜。

10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你的爱人送去一份特别的祝福,祝你们的爱情更加美好。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节,家人的陪伴、朋友的相聚以及爱人的陪伴都是最重要的。中秋节祝福语则是表达对人们的祝愿和关怀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些祝福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对幸福、健康、快乐、团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些祝福语也是传递友谊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糯米代表:爱情坚韧

红豆代表:相思

枣子代表:早生贵子

栗子代表:甜蜜幸福

花生代表:想和你结婚

白果代表:你会有好事情

莲子代表:连生贵子

百合代表:象征百年好合、伟大的爱

一 春节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二元 宵 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三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四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六六月初六姑姑节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七七 夕节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荆楚岁时记》中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也有把"穿针"转为"丢针"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后把绣花针丢入水里,让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辉映下的针影,照在碗底,会生浮动的阴影,变化多端。依其形状,就可以占卜投针姑娘针绣工作是拙是巧。

还有一种游戏节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约,结伴在七夕之夜的园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后仰首向天,面对牛郎织女星,根据所看到的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过遮目怎能看到天象呢?这自然不是看双星,而是闭目作幻想了。

神话的七夕作为一个"情人节",也应该是有其意义的。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神话的七夕作为一个"情人节",也应该是有其意义的。

乞巧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八 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九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十腊 八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十一冬至

冬至节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秋天就像一个万花筒,一时间好像所有的美味都刷刷地从山里、湖里、树梢上、田野里探出头来,轮番勾引着人肚子里的馋虫。

小时候馋的是香甜的果子,一天天眼巴巴地望着:石榴什么时候熟啊?柿子可以吃了吗?树上的枣子怎么还不红啊?

后来,去过许多地方,这馋虫的见识也跟着广阔起来,几颗果子已经不能打发它了。这不,秋凉刚刚知味,它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满觉陇的桂花什么时候开?阳澄湖的大闸蟹可以吃了吗?新鲜的莲蓬上市了吧?……

要说这世间啊, 唯 美食 与爱不可辜负。每个人悬在心间的那道菜可能不一样,但是当它划过口腔的一瞬间,便已慰藉了秋凉,也温暖了人生。

秋是凉薄的,也是多情的,就循着馋的方向,往那深情处去寻觅吧。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说的是农历九月雌蟹的黄最满,十月公蟹的膏最足,是吃蟹的“黄金时间”。

中国自古有“ 不时不食 ”的传统,就是说吃东西要按照时令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这样人与天地自然的节律是同步的。

不过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时令更多意味的是新鲜与口感。于蟹,便是那浓鲜流油的蟹黄,透明丰腴的蟹膏。光想想就要流口水啦。

彼时《红楼梦》中一场蟹宴,不知馋煞多少人:“极肥极大”的蟹,简单清蒸,蘸姜醋,配热酒,一厢人边吃边赋诗,实乃人间快活。

这清蒸的吃法最能保持蟹的鲜味。打开冒着热气的蒸笼,但见红鲜诱人,蟹香早已窜进鼻中。顾不得烫,赶紧取一只来,一边呼着手,一边除掉蟹腿,剥开蟹壳,灿灿流油的蟹黄便露了出来。吃到口中,沙沙若蛋黄,鲜香在唇齿间满溢,所有期待在那一刻得到满足。

继续 探索 ,便见白玉般的嫩肉,一丝一丝扯下,蘸取姜醋料,送入口中,细腻滑嫩,人间至味。

这一口鲜香不知道招惹了古今多少吃货,如李白“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如陆游“一尺轮围霜蟹美,十分潋艳杜醅香”。但要说最馋这蟹香的,定是李渔。

"予嗜此一生。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则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螃蟹还没上市呢,李渔就开始攒钱等着了,还自称这钱是"买命钱";等到蟹上市呢,每天吃都嫌不够,还要屯一批做“醉蟹”,恨不得跟蟹相伴一生。果真是“嗜蟹如命”的人。

对于吃蟹,李渔也有一番自己的领悟。

首先必须要清蒸。 在他看来,蟹“ 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 ,本身就已经是色香味的巅峰,掺进任何别的东西来,都是多余。更不要提什么炖蟹、煎蟹,简直就是对蟹的侮辱。

蟹蒸熟了一定要自己剥来吃。 剖一只吃一只,掰一条腿吃一条腿,这样蟹的香气和味道才不会有丝毫泄漏。从螃蟹的壳里出来,直接到人的肚子里,才是饮食最深刻的真谛。

不过到袁枚呢,就觉得这蒸的吃法太寡淡了,要用淡盐水煮着吃才好。

当然,蟹还有许多风味。如果口味偏重,可以做香辣蟹,葱油蟹,红烧蟹,蟹肉煲;如果不想自己动手,一笼蟹黄汤包也已足够满足味蕾。不管何种吃法,最重要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秋天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而奢侈,简单到几只蟹就可以满足;奢侈到在怎么吃都还觉得不够,必得去到苏州,尝尝那地道的阳澄湖大闸蟹才算罢休。毕竟,“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啊。

如果说螃蟹是“小鲜肉”,那桂花便是带着幽香的甜美少女。

说不清哪一天,你走在苏州或杭州的街道上,幽幽地就飘来一阵桂花香。你耸耸鼻子,想去寻找香味的源头,它却忽然又不见了;而在你放弃寻找时,不经意一个转身,却看见那棵桂花树正对着你盈盈微笑呢。

慢慢地,满街都是桂花香了。各式桂花甜点、菜品也供应得火热起来。单 桂花糕 就有许多种,像是椰汁桂花糕、水晶桂花糕、藕粉桂花糕、软炸桂花糕等等,每一种都对应不同的口感。

最爱的当数椰汁桂花糕。颜值好看是一方面,桂花像是凝固在透明水晶之中的精灵,与白色椰浆部分层层交替,有一种建筑的的韵律感。

咬一口,清凉Q弹,像是布丁,浓郁桂花香包裹着椰香在口腔之中弥漫开来,有细密的甜却又带着十足的清新,不至于让人腻味。于口腔融化之后,便余下悠长余味,让人忍不住再来第二口。真是人间小甜心呐。

桂花满枝头,莲藕出淤泥,两者相遇便有了 桂花糖藕

桂花糖藕是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中式甜品之一。藕切开一端——最佳是西湖的白花藕,将糯米灌入,然后与红枣、枸杞等经过漫长时间的熬煮,最后浇之蜂蜜,辅以桂花,入口是绵软甜香。

桂花是这道菜的点睛之笔。如果没有,则太实太厚,加之有了灵动,有了嗅觉与味觉的辉映,有了秋日桂花飘落的浪漫想象,于是一道菜找到了它的灵魂。

至南京便可吃到 桂花鸭 ,也就是“金陵盐水鸭”。这盐水鸭一年四季均可制作,但是唯在桂花盛开时节,鸭子肉内好像融入桂花香,味道才算到达了巅峰。

南京人民对于鸭子的热爱是自古以来的,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就有了“筑地养鸭”的记载。有人统计,南京人一年至少要吃掉一亿只鸭子,其中光是盐水鸭就有4000万只。 这“桂花鸭”,便是“盐水鸭”中的极品。

其实,这“桂花鸭”中并无一味配料是桂花。张通之先生的《白门食谱》中有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 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妙就妙在“以为”二字上。

农历八月时,桂花飘香,或许是鸭子闻了桂花香为之迷醉,或许是在小火慢焐时浸润了桂花香,也或许是人在食用时周围煨着桂花香。总之,鲜香白嫩的鸭子与桂花相遇了,反倒是在这若有似无的、嗅觉与味觉的迷乱中,诞生了这道佳肴。

不能忘的还有那一盅 桂花酿

桂花酿是用桂花酿的酒,却不似一般的酒。细碎的花瓣铺陈杯底,入口是绵甜悠长,像是一朵桂花在心中绽放。

这清清浅浅的味道适合一人小酌,在酒与桂花香中安放所有的心绪;也适合两三好友相聚言欢,与故事一起入口,喝许多也不会醉。

秋日的桂花是甜蜜蜜的,在鼻息间,唇齿间,消解了人生所有的苦涩与哀愁。

既是惹人的秋味,当然不能少了山里乡间的果儿们。

你看柿儿一串串挂在枝头上,像一个个红灯笼。取一个来吃,汁水浓郁饱满,浸着山间的凉意,沁人心脾。还可以将它晒成果干,绿色无添加,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零嘴儿。

满树的枣子也散发着诱人的信息。还记得小时候,屋子后面有一棵大枣树,从果实绿豆大点就开始盼,终于等得那果儿有了一点羞红的意思,与小伙伴们对视一眼便谋定了计划。

趁中午大人们午休,这计划便开始实施了:有人在胡同口放哨,有人举着竹竿打枣,有人拿着袋子收捡。那些青红相间的枣子在童年的笑声里掉啊掉,忍不住捡起一颗塞进嘴里,真翠真甜啊。

石榴也是秋天的念想之一。小时候就盼着到八月十五,外婆会把笑得咧嘴的石榴摘下来,与月饼一起成为中秋的佳宴。

晚饭后,外婆就坐在灯下剥石榴,小辈儿的孩子们跑进屋来,抓一把红玛瑙一样的石榴粒塞到嘴里,咀嚼间,清甜的汁水都要溢出来。

重头的板栗当然不能忘。谁没有在板栗摊前排过队呢?看着它们在高温中旋转、跳跃,终于被装进了属于自己的牛皮纸袋,真是开心啊。不过等板栗变凉的过程也很考验耐心就是了。

除了糖炒,板栗烧鸡也是绝味。当鸡肉的嫩滑遇上板栗的甜糯,好吃到停不下来。

秋天果儿们的香是山花野草的香、是清风雨露的香,这香沁入心脾,好像将人带入山野间,心中尘埃都涤净了。

如今,虽然四季物产已足够丰盛,但总有几种味道,独属于秋天,是人工无法复制的鲜美与浓烈。它们沉淀着春的萌发,夏的盛放,也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奉上一季绵长盛宴。

秋日馋,馋的便是那湖中的蟹,树上的花,山中的果。谁叫它们最好的时光就在此刻呢?吃不到可就要等来年咯。

这个秋天你最馋的,是什么呢?

喜欢去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就在近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将在7月9日开启第二届动物世界光影森林奇幻季,这次的主题活动将在夜场进行。不得不说,这次夜场的活动确实是非常的精彩。那么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夜场主题活动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夜场时间

2022年7月9日-2022年9月11日

PS:7月5日起,景区限量推出5000张299元夜场早鸟体验票,并且推出1000张章丘“len”专属免费票,先到先得。

2、夜场活动

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将在每周五、周六、周日16:00-22:00开放夜场,景区以“狂欢夏夜潮野泉城”为主题,精心打造了十大主题夜游活动,游客不仅可以体验丰富的野生动物世界,零距离感受大自然,还能观看趣味横生的多个演艺演出,参加欢乐的篝火晚会和泡沫舞会,加上景区配套动物“鹿”营民宿区,游客可以度过难忘的森林奇妙夜。

光影世界梦幻巡游

据介绍,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梦幻灯光打造出的奇幻光影世界将是游客入场的首个体验。光影世界里,多彩的灯光投射出梦幻的场景——海浪沙滩、七彩琴弦、绿野秘境、霜天红叶几十种场景浪漫切换,绚丽的光影大道打造出童话的梦境,让游客在动物世界感受光影交错的神奇魅力。

景区还精心打造了“风情迎宾”和“梦幻巡游”互动演艺,让游客的园区体验更加丰富、有趣。

此外,整个夜游路线游客还会体验到多个森林动物主题的打卡点,等待游客惊喜“解锁”。

泡沫舞池夏日乐队

为让游客有更好的夏日体验,景区打造了超大泡沫舞池,大型泡泡机不间断生产绵密的泡泡,伴着不断的“泡泡雨”和游客手里的水枪,灯光下的泡沫舞池更是绚丽多彩。

在光影森林奇幻季,景区每周末的“动物森林奇幻音乐节”更是重头戏。据介绍,景区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动物主题狂欢舞台”,在特色舞美、灯光衬托下,舞台上每周末都有知名乐队和实力歌手驻唱演出,“人气主播、民谣济南”、Super11知名乐队、实力歌手,全程演出由民谣济南倾情献唱。

缤纷美食夜行火车

在音乐现场,网红餐车琳琅满目的美味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香喷喷的烤肉串、重庆小面、火爆鱿鱼、酸辣口味的泡椒凤爪、甜香软糯的糯米藕以及关东煮、羊肉串等各式各样的美味烧烤上百种美食,配上音乐、啤酒,属实是天花板的夏日狂欢。

走进森林,夜游一路惊喜——景区精心打造安全、便捷的夜光小火车,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车,感受不一样的夏夜森林之旅。在游览途中,游客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动物的夜间习性,感受森林的静谧,还可以参加多项互动活动:在手影剧场,可以亲手用光影“创造”出小动物;旅途之中,还能邂逅“后备箱集市”,大大小小的汽车装饰着彩色的灯光,集合了超多有趣的神奇好物。

梦幻游乐篝火派对

正值暑假,五彩斑斓的欢乐童真世界也将为孩子开启——五彩斑斓的双层旋转木马、闪耀着飞向星星的升降小飞机、操作感超级真实的挖掘机、畅游海洋的钓鱼游戏清凉夜色中的彩色游乐园等着孩子们开启欢乐夜晚。

夜幕沉沉,篝火熊熊燃起,一起围着篝火跳舞、唱歌,夏夜的激情将被瞬间点燃。

另外,游客还可以入住野生动物世界附近的“鹿”营民宿区,感受夏日里森林的夜晚,一站式享受夜游、夜娱、夜食、夜宿等夜间游乐新体验。

可食用的花卉种类很多,既有野生植物,又有园艺植物,梅花、芙蓉花、菊花、木槿、玫瑰、百合、茉莉、南瓜花都是美食。

适于食用的花卉还有月季、荷花、薄荷、桃花、槐花、梨花、杏花、海棠花、金雀花、霸王花、晚香玉、凤仙花、藤萝等。

花卉食用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些名菜。如粤菜中的菊花凤骨、大红菊;鲁菜中的桂花丸子;京菜中的芙蓉鸡;沪菜中的荷花栗子、桂花干贝、茉莉汤、菊花鲈鱼等。还有兰花鸡片、菊花肉片、茉莉花烩冬菇等,既添美色又撩人食欲。

除此之外,花卉还可以用来制作饮料,有很多花卉富含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如菊花、桂花、白兰花等都可制成风味独特的汽水、果汁、果冻等,既有营养又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对多种疾病有辅助疗效。

并不是所有的花都能做菜,所以在挑选花入菜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是不是无毒的,比如,一些花卉如夹竹桃、曼陀罗、光棍花、一品红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不能随意食用。同时,一般可以食用的花卉都是含高淀粉和高糖类,这样才可以入口,尝起来口感才不错。通常被认为正式蔬菜的有:芋头花,韭菜花,金针花,南瓜花,玉兰花,紫藤花,槐花,荷花,车前子花等;此外,玫瑰,菊花,昙花,木棉花,茉莉花,兰花,桂花等皆是美容佳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94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