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所谓“京派”作家,主要指活跃在京津一带,以及北方其他大城市的作家。这批作家又可以为两类:一类是以《大公报》、《现代评论》、《文学杂志》、《水星》、《骆驼草》等为阵地的一批青年作家。这些作家以京城文化为依托,又以高等学院为背景,主张远离政治,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因此,在创作的作品中着力描写自然美、古朴的人性美、理想的爱情和理想的社会关系,带有浓厚的地方气息和抒情性。另一类是以老舍为代表的老北京写实作家。他们以写北京地方风情为主,虽然对古老的文化生存状态和接近自然的田园风光有所依恋,有所顾惜,但更多的是批判。这部分作者也主张创作自由,反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文学艺术的干预和侵扰,但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关注着社会人生,诅咒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金钱世界,走的仍是坚实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创造社最早的现代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张尊崇主观,张扬自我,提倡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后期转向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主要负责人为施蛰存、苏汶、戴望舒三人。《现代》发表各类作家的作品,包括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称之为“现代诗派”。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后又编《新诗》杂志,推进这股现代派诗潮。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股现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被人称之为新诗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创业史
长篇小说。柳青作。出版于1960年、1977年、1979年。土地改革时,农民梁三老汉分得了土地,便萌生个人发家的念头。其养子梁生宝却积极带领大家走互助合作道路,从而与梁三老汉发生冲突,同时也受到富农、富裕中农的反对。然而他通过改良稻种、新法育秧、大搞副业,终于使互助组获得丰收,并继而建成初级合作社。小说结构谨严,议论精辟,语言清新流畅。
寻根文学
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于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 耶拿派
(1) 是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他们在耶拿创办杂志,提出浪漫主义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
2 海德堡浪漫派
(1) 继耶拿派之后,又有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报刊,进行浪漫主义创作,主要人物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
(2) 海德堡派的功绩主要在于对德国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主要成就中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3 “湖畔派”
(1) 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作家代表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 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他们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3)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是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4 “东方叙事诗”
(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经东方故事为体裁的组诗——《东方叙事诗》。
(2) 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因此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5 “拜伦式英雄”
(1) 拜伦式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
(2) 他们热情勇敢、意志坚强、傲慢孤独,但由于以个人主义来反抗,最终都以失败与死亡而告终。
6 “美丑对照原则”
(1) 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出于他的法国浪漫主义宣言书《〈克伦威尔〉序言》。
(2) 内容是:大自然中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手法,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7 多余人
多余人是指俄国贵族革命时期(1825~1861)所塑造的一种典型。他们具有以下特征:
(1) 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品格、气质远远高于贵族子弟。
(2) 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苦闷、忧郁、彷徨。
(3) 他们都希望改变现状,但不能与社会彻底决裂,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只能是社会的多余人。
8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3)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
9 简述夏多布里昂笔下的“世纪病”形象。
(1)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勒内》中的勒内是第一个世纪病形象。勒内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排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着年轻的生命,这就是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2) 勒内的性格是由社会造成的,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贵族青年找不到自己的地位时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形成这样一种“世纪病”形象。
10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主要思想内容。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以贵族恰尔德·哈洛尔德这个漂泊者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拜伦式英雄”的雏型,整个游记的中心主题是对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观注和歌颂。
其中第一章反映了拿破轮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笔调自怜、悲观和冷漠。第二章写了作者希望被压迫民族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第三章描写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代表积极的思想。第三章是凭吊滑铁卢战场。第四章写了他的希望和信心变得最为是明朗有力。
11 简析《唐·璜》的形象及作品主要艺术成就。
《唐·璜》是拜伦长篇讽刺叙事诗中的主要人物。
(1) 他英俊、骄傲、胆大、心灵和性格上没有特别出众的品质。
(2) 他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也不忧郁。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反抗和积极进取精神。那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
《唐·璜》艺术成就:
(1) 辛辣的讽刺。被称为“讽刺百科全书”。
(2) 插话。在叙事过程中不时有意识地和大规模地插入议论。
(3) 题材和风格的无穷变换也是《唐·璜》显著特点,
(4) 运用口语体语言。
12 简析奥涅金的形象。
奥涅金是普希金笔下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1) 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品格和气质远远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2) 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3) 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生活态度往往是消极的逃避。
13 以《悲惨世界》为例,分析雨果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充分体现在“两个同情、一个遣责一个塑造”上。
(1) 对贫苦人民遭遇的同情。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2) 对人民的革命斗争表示同情。小说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歌颂了巴黎街垒战。认为人民的革命斗争是统治当局逼迫的必然结果,是合理的。
(3) 遣责了当前社会的世俗、法律,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法律是低级法律,只能使罪犯继续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的法律,它能使罪犯改恶从善,终止犯罪。
(4) 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即米里哀主教和后期的冉阿让。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理想。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他收留冉阿让,感化他,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以人道对待死敌沙威,使沙威“人性”复活。
雨果的人道主义也有其局限性:以这样的人道主义感化来缓和阶级矛盾、调和阶级关系只是一种空想,对于正在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是一贴腐蚀剂,直接起着腐蚀和毒害的作用。
14 《悲惨世界》的艺术成就。
小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
(1) 现实主义描写。小说中许多画面,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柯赛特痛苦的童年,以及滑铁卢战役、巴黎街垒战等都是现实、真实的描写。
(2) 浪漫主义手法。小说运用了许多浪漫主义手法,象情节的非凡性,人物的非凡性,巧合,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等是夸张的描写。
(3) 具有政论性。作者不时地站出来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4) 语言高昂、激烈、热情,有史诗的风格。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他们有刊物《小说月报》,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如果是文学研究会的简答+(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穆木天,当时都是留日学生,出版有《创造季刊》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崇天才,讲神会,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新月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开始时是聚餐会性质,1925年10月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4月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同人刊物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章川岛等其主张和态度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以刊登“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鲁迅说《语丝》有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散文和杂文的刊物
文学革命时期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还有莽原社、未名社、狂飚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鲁迅最早的散文诗集:《野草》,他创办的社团有:莽草社、未名社、语丝社先叫浅草社后叫沉钟社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李金发是象征诗派中国话剧运动开始于1907年,一批爱好戏剧的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吴春柳社
中国诗歌会:在诗歌方面,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出版会刊《新诗歌》,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这是一自觉地与无产阶级革命取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自由主义文艺中有”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庞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芦焚(师陀)、李健吾、朱光潜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等以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宣扬”世事看穿,心有所喜悦,用轻快笔调写出……自然幽默”,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与各体别,所谓个人笔调是也”内容包括一切,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
1931~1933年,左联又和”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了思想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杜衡)
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蕼、骆宾其、李辉英、舒群、罗烽、白朗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孤岛文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1937年10月创刊,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的诗歌,以艾青、田间为首,并培育了绿原、亦门(阿垅)、曾卓、鲁藜、邹荻帆、牛汉、冀汸、彭燕郊等一批青年诗人,形成贯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
战国策派或战国派: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创办《战国策》半月刊,翌年,又在重庆《大公报》上编《战国》周刊,称为战国策派或战国派他们自称是抗战文学思潮中的另一种声音他们虽然也主张和宣传”抗战”,但他们却错误地称当时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
战国策派的思想观点,适应了国民党专制主义的需要
附学衡派: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于南京创刊,主要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骕等,主张”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白话文
李金发与象征派诗
在中国现代文学上,象征诗派是指以1925年出版的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
特点: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内容:他的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直接表现自己的内心生活,内容往往是悲剧性的人生感受:死亡、悲哀、绝望、孤独。这实际是也是现代诗歌的一个主题,多表现人的“异化”。代表诗歌《弃妇》就倾诉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用弃妇的悲惨象征人生的悲惨。
艺术价值:
1、诗歌大量意象的使用。
2、诗歌意象新奇。
3、大量地选用了文言词语 。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
主要成员: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
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
在上海成立。
主要人物: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
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
会刊《新诗歌》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主要刊物:《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基本特征: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
主要成员:陈铨、林同济。
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时间问题,没法一一细谈,上面的一些有的也不太全面,是我自己备考的一部分参考资料,试着看看吧)
第1章 明治初期的日本近代文学
一、江户时期的小说文学遗产与传承
江户时期文学的时间范围和时代背景
时代特征:庶民文学的形成与武士文学的并存
发展脉络:从元禄文学、天明文学到化政文学
文学形式:品种繁多、异彩纷呈的江户小说
二、江户时期的诗歌
日本早期诗歌概略
江户时期的俳谐、川柳与狂歌
三、明治初期的社会启蒙思潮与近代文学的萌芽
明治最初二十年的社会状况与社会思潮
明治最初二十年的近代文学发展脉络综述
早期的戏作文学与翻译小说、政治小说
《小说神髓》与《新体诗抄》
第2章 明治二十年代的日本近代文学
一、近代文学的初步尝试
明治二十年代的社会状况与社会思潮
明治二十年代的近代文学发展脉络综述
二叶亭四迷与小说《浮云》
森鸥外的早期文学活动
山田美妙、尾崎红叶与砚友社文学
幸田露伴与红露时代
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二、浪漫主义文学与文学评论
《文学界》的浪漫主义文学及文学评论
北村透谷的浪漫主义文学
明治女性作家樋口一叶
深刻小说、观念小说的出现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
三、明治二十年代的日本近代诗歌
《于母影》与《楚囚之诗》
第3章 明治三十年代的日本近代文学
一、不同流派的独特视角
明治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与社会思潮
明治三十年代的日本近代文学发展脉络综述
社会小说与内田鲁庵、德富芦花
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早期自然主义文学与小杉天外、永井荷风
社会主义文学与儿玉花外、木下尚江等
泉镜花与国木田独步的文学创作
二、高山樗牛的文学评论
三、近代诗歌的发展
日本近代新体诗与岛崎藤村
明治三十年代新体诗的其他代表作家
近代短歌与与谢野铁干和与谢野晶子
近代俳句与正冈子规
第4章 明治四十年代的日本近代文学
一、自然主义文学的兴盛
明治四十年代的社会状况
明治四十年代的近代文学发展脉络综述
自然主义文学与岛崎藤村、田山花袋
自然主义文学评论与岛村抱月、长谷川天溪等
二、非自然主义文学和唯美派文学的成就
夏目漱石与森鸥外
永井荷风与谷崎润一郎
唯美派文学的其他作家
第5章 大正时期的日本近代文学
一、文艺杂志《白桦》与白桦派文学
大正时期的社会状况与社会思潮
大正时期的近代文学发展脉络综述
文学杂志《白桦》与白桦派文学
武者小路实笃与《友情》
志贺直哉与《暗夜行路》
有岛武郎与《一个女人》
白桦派其他作家
二、新思潮派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兴盛
芥川龙之介
菊池宽与《文艺春秋》
三、新思潮派的其他主要作家
大众文学的兴盛
直木三十五
四、新早稻田派文学、私小说、无产阶级文学、新感觉派文学
新早稻田派(奇迹派)同人
无产阶级文学的出现
新感觉派的兴起
佐藤春夫与室生犀星
第6章 战前的昭和文学——转型期的近代文学
一、无产阶级文学——大正文学向昭和文学的过渡
《文艺战线》派与《战旗》派
《文艺战线》派的叶山嘉树与《水泥桶里的信》
《战旗》派的小林多喜二与《蟹工船》
二、新感觉派文学——大正文学向昭和文学的过渡
横光利一与《苍蝇》
川端康成与《雪国》
三、新兴艺术派、新心理主义和文坛新人——昭和初年的文坛
井伏鳟二与《鲵鱼》
栀井基次郎与《柠檬》
……
第7章 战争时期的昭和文学——成熟期的近代文学
第8章 战后文学——蹒跚起步的现代文学
第9章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至昭和末期的文学
第10章 平成文学的特征
附录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日本童话作家、小说家。原名小川健作。生于新□
县高田市,家境贫困。他自幼热爱大自然,青年时代受无
政府主义思潮影响。1905年在早稻田大学英文系毕业前
夕,写了《雪珠》,刊登在《新小说》杂志上。毕业后曾
担任《少年文库》、《读卖新闻》等报刊编辑和《北方
文学》杂志主编。参加过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自由
艺术家联盟和新兴童话作家联盟的活动。早期主要创作
短篇小说。《修鞋铺的主人》(1918)写一个鞋匠对资本
主义社会从恐惧到反抗的过程。《破灭的乡村》(1923)
反映资本主义发展给贫穷农民带来的灾难。1910年创作
童话集《赤色的船》,同时写了许多具有反战色彩的短
篇作品,为文坛所瞩目,被认为是日本新浪漫主义文学
的先驱。短篇童话《野蔷薇》(1923)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内容描写大小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但两国人民不愿相
互为敌,他们从对方那儿闻到的是野蔷薇的芳香。优美
的抒情笔法,浓厚的抒情色彩,强烈的节奏感和纵横驰
骋的梦境,是他创作的特色。1926年以后主要从事童话
写作。
小川未明于1951年获日本艺术院奖,1952年被选为
艺术院会员。曾任日本儿童文学家协会会长。
宫泽贤治(1896-1933)代表作:《银河铁道之夜》
日本诗人、童话作家、教育家。生于日本东北部贫穷的岩手县一个富有之家,自幼目睹农民的悲惨生活,对劳动人民寄予无限同情。为改善农村面貌,他亲赴农村任教,并以普通农民的身份开办农业技术讲习所,创办农民协会,亲自指导农民科学种田,过起了自耕农的生活。终因积劳成疾,年仅37岁便永远离开人世。
小川未明,代表作:《红蜡烛和人鱼姑娘》
(1882-1961)是日本著名作家,也是日本儿童文学的元老之一,在日本儿童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参加日本无产者联盟,新兴童话作家联盟活动,倡导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又有浓郁现实注意生活气息的童话作品1910年他出版童话集<赤色的船>,是日本儿童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1926年以后,他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工作,担任<少年文库>主编1951年他获得日本艺术院奖,1952年被选为艺术院会员,还担任儿童文学家协会会长他提出儿童注意理论,对以后的日本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深刻的影响他创作了包括<红蜡烛和人鱼姑娘>在内的<未明童话集>5卷,为日本儿童文学做了巨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