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教育手抄报的内容,四大块 急急急~

求~新教育手抄报的内容,四大块 急急急~,第1张

版块一: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于六大行动之首,并已经将它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在2002—2006期间,新教育曾经提出“营造书香校园”希望小学六年要读完一百本课外书、聆听六十场精彩报告、写完六百余篇日记、每个学生每月都要作一个10分钟演讲、师生网上都有一个家、六年学一项有用技能。新教育实验认为,如果六年时间里孩子果真能够这样度过,他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精神生命最丰富的人!”新教育还曾希望,有了这样基础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再引导他们阅读100本必要的文学经典包括哲学著作,让他们以书本为友,以真理为友,以大师为友,成为精神明亮的人。在这样的文化积淀和经典熏陶之下,他们就会逐步拥有深厚的哲理素养,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基本的价值判断,他们就会智慧明达,目光敏锐,意气风发,他们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够很快把宝贵的文化财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血脉!

  在2006年,“营造书香校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验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正式启动了“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9月23号,孔子诞辰日,苏州市召开了首届读书节;所有实验学校举行了各自的阅读节,开展了“书香漂流”、“图书跳蚤市场”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版块二: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实验开展的这几年来,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却不能不说体现了这些实验老师在理论上的成长,不能不认为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甚至是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版块三: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版块四: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在六大行动的基础上,新教育实验又开发了“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与幼儿教育”等整合性教育项目,并逐渐形成“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针对学生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生活方式。

可以适当缩写

1、小孩在家庭地位排名靠前

很多家庭会把一切行动都以子女为中心进行开展,完全不考虑家庭其他成员的需求和想法,甚至可以把其他家庭成员的家庭地位排名都降格在子女的下面,叫子女为小祖宗。子女要干啥就干啥,想要啥就给啥,全家人都得配合。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就是要让小孩从小懂得善良的道理,就是得让小孩明白孝敬的必要性。既然是要孝敬,那么必然是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进行孝敬。那么,家庭地位排名最高的是我们的父母,其次是我们自己,最后才是子女,而不是子女的排名高于我们自己,甚至高于我们父母。

在平时吃饭时,如果孩子还小可以适当让他们先吃,但是孩子过了六七岁懂事的年纪之后,我们要安排老人家先坐,要先行准备餐具,最好让老人家先行动筷才能开吃。即使没有先行动筷这个要求,也必须让孩子明白,家里的老人才是地位靠前的。

这个绝不能颠倒过来。地位的错位,将会孩子们会错误的认为,家人对他付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的,那么,不要指望孩子长大后会感恩,会善待父母,他只会索求无度,没有止境。

诚然,我们在家庭活动安排上会很多地围绕子女进行安排,但要跟他们说清楚,或者有意无意地告诉他们,因为家里人都在爱你,所以让这些活动围绕你开展,而不是应该一直如此。如果老人家或家人不适合参加这个活动,我们应该进行更换活动,并且把道理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明白和理解。

大宝大了,可以坐副驾驶座啦。她觉得坐副驾驶座更舒服,所以每次我单独载她时,她就会坐在副驾驶座。但我们家一家人出去玩,大宝就乖乖地去坐后座。为什么,我告诉她,奶奶晕车,坐副驾驶座可以让奶奶少晕车。大宝表示理解,所以,只要有奶奶在,她都不会霸占副驾驶座。

2、你只需要搞好学习,家务不用做

当代社会的子女教育都一个很严重的焦虑感,觉得子女一定要拼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创造出幸福的生活。甚至觉得小孩一旦去做了家务,就会耽误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

其实不然。

读书时认真读书,但不是要无时不刻都在读书,做家务根本不会占用小孩多少时间的。而且做家务,可以充当休息,让小孩的大脑得以休息调整;做家务,可以煅练小孩的动手能力,不会让小孩成为书呆子;做家务,可以明白家庭成员的辛苦和劳累,拥有同理心;做家务,可以让孩子知道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独立个体,我们享用家庭的温暖,也要为家庭进行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而不用付出。

网上报道一个博士生,他叫李明亮。他从小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很优异。他妈妈为了让他专心读书,就让他在家里什么事都不用干。如他家人所愿,李明亮考上了大学。考完了大学,再去谈研究生,后面又去读博士。在读博士期间,因处理不好同宿舍的室友关系,便退学回家啦,然后一直在家啃老,到37岁啦还在家啃老。父亲忍受不了,叫他滚,并且上了当地的电视节目。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上可以一路高歌,到实务处理、关系处理上就弱如土鸡。

我们也不希望,自家小孩长大成人,变成百无一用是书生吧。

3、过早地配备电子设备,低估电子设备的危害

今天看到一个头条文章,我觉得真实性很高。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妈妈,辞职全职带小孩,结果培养出一个只知道打游戏,连脸都不知道洗的孩子。起因是她和老公对孩子接触网络的态度是开明的。他们不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认为只要家长控制得好了就没问题。在六岁生日,买了一个IPAD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就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上小学时就没有学习的专注力,上初中就完全放飞自我,天天沉迷于游戏,父母的管控没有任何用处。不止于沉迷游戏,所有的生活卫生习惯都可以给游戏让步,父母已是绝望。

美国一项关于电子产品的研究表明,每天使用电子产品超过7小时的9-10岁儿童,大脑皮层会有过早变薄的迹象。大脑皮层是负责处理感官信息储存记忆的。如果大脑皮层变薄,会降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反应就会越来越慢,储存记忆的量也会变少,引起记忆力减退。同时导致孩子的专注力越来越差,无法去专注于学习和活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孩子的自制力没有成年人好,连成年人都很难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何况孩子呢?因此,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的次数越多,“上瘾”的概率就越大,孩子一旦上瘾就根本停不下来。

之前看到一个日本的视频,一对夫妻要给五岁的小孩买平板电脑作为生日礼物,孩子也挑中了一款,那对夫妻准备买单时,被店员告知要等小孩12岁之后再能过去取。父母很惊讶,也有些恼火。店员不慌不忙地解释,这么大的小孩最需要是家人的陪同和爱,而不是把陪同和爱交给电子产品;这样小孩很容易上瘾,对身心健康很不利。那对夫妻看向小孩,觉得如何,小孩点头赞同,完美结局。

我们绝不能低估电子产品的上瘾性,我觉得任何小孩只要过早地拥有电子设备,都很难抵抗上瘾。

我朋友家里就有这样例子,孩子几岁时,夫妻在看店,生意忙时没能及时控制小孩独自在电脑上玩游戏。当孩子长大之后,回家后便关住了房门,不与父母沟通交流,不参加任何聚会,在房间里手机就是一个自由的天堂。

 《爱的教育》 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列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爱的教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数百种文字,至今销量已超过15,000,000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爱的教育》一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部分情节概括

1、我们的老师

配巴尼先生叫我们默写,他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问他有没有发热。一个学生乘着先生没注意,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默写完了先生教育我们要用功,要规矩。放学后,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请求饶恕,先生原谅了他。

2、灾难(不幸事件)

一个叫罗伯蒂的学生,上学时在街上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在路上摔倒了。此时,有一辆马车向他驶来,于是罗伯蒂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了。大家都称赞罗伯蒂是个勇敢的孩子。

3、卡拉布里亚的孩子

有一个来自卡拉布里亚的意大利男孩来到安利柯的班级里。老师告诉同学们不管在哪所学校,同学们都应该亲如一家,不应该因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就歧视他。因此,在班长德罗西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赠送礼物个那位新生并和谐相处。

4、宽宏大量的品德

一天,班级里的三四个小孩正在取笑家庭贫穷有残疾的同学科罗西。科罗西大怒,将墨水瓶向弗朗蒂掷去,却打着了老师。卡罗纳怕科罗西受罚便替他顶罪。但最后科罗西承认了错误,老师批评教育了那些欺负科罗西的同学。安利柯由此看出卡罗纳的美好品德。

5、在阁楼上

母亲带安利柯去看望报纸上记载的穷妇人。在她住的阁楼里,安利柯发现原来她是残臂穷困的科罗西的母亲。阁楼里的物品简陋,科罗西连读书的灯也没有但仍然刻苦读书。母亲由此教育安利柯要像科罗西一样刻苦用功。

6、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

一位帕多瓦的少年被父母卖给了戏法班子,饱受困苦。又辗转法国、西班牙,后来逃出来,得到意大利领事馆的帮助,登上回家的船,船上的一些旅客给了他一些铜币,少年起初很高兴,后来他听到那些人辱骂他的祖国,他毫不犹豫地将钱砸还给他们,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7、清扫烟筒的孩子

一个清扫烟筒的孩子因为不小心弄丢了自己挣来的三十个铜币,因害怕主人而哭泣。几个三年级女生知道后,号召大家募捐,结果许多人都掏出钱赠给孩子,没带钱的女孩便送给孩子一些鲜花。孩子高兴地擦干了眼泪。

8、万灵节

万灵节——一个祭祀所有死者的日子。在这一天,安利柯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给他,告诉他应该向所有的死者寄托哀思,特别是那些所有为少年儿童死去的人。

9、卖炭者与绅士

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在与烧炭工的儿子倍梯争执时,气急败坏的辱骂了倍梯的父亲,绅士知道后,逼着儿子向烧炭工和他的儿子道歉,又要求老师将他们安排坐在一起,绅士与烧炭工亲切握手,诺比斯和倍梯友好拥抱,老师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

10、我的同学科列帝

我在散步时遇到科列帝。他正忙着搬运木柴,还一边复习功课。随后,我跟着他到他家做客。科列帝到家后还是忙个不停,做作业、卖木柴、为妈妈煮咖啡、照顾妈妈。当货车来了,他又忙着搬木柴。我很羡慕科列帝的幸福——既学习,又劳动,为父母担忧。

11、纳利的保护人

驼背的纳利,身体小而弱,经常被人捉弄。但为了不使母亲伤心,常保持沉默独自哭泣。有一次,弗朗蒂欺负他,卡罗纳把弗朗蒂打得狼狈不堪,从此再也没有人欺负纳利,卡罗纳成了他的保护人。纳利的母亲很感激卡罗纳,并将项链送给卡罗纳。

12、班级第一名

德罗西总是得第一。他开朗活泼,待什么人都和气总是毫不在乎地把所有的东西送给别人,像个大方的绅士。同学们都喜欢他。我嫉妒他,但后来与他形影不离。当我看到他抄写每月故事感动得哭了的时候,我由衷的敬佩他。

…………

  《爱的教育》,原名《考莱》,在意大利语中是“心”的意思。原书在一九零四年已三百版,各国大概都有译本,书名却不一致。早在英译本虽仍作《考莱》,下又标《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日译本改称《爱的学校》。译者认为:如用《考莱》原名,在我国不能表出内容,《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似不及《爱的学校》来的简单。但因书中所叙述的不但是学校,连社会及家庭的情形都有,所以又以己意改名《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在一九二三年被介绍到我国来的,在《东方杂志》上连载。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欢迎,20世纪80年代初和21世纪初都曾在国内畅销一时,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截止到2010年前后,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爱的教育》由夏丏尊先生于1924年对照日、英译本将这本书译为中文,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作插图和封面,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类自媒体内容有哪些分类?

教育自媒体有5大类:分别是科普,K12,高等教育,兴趣技能,职业教育

5大类有细分为

1、科普:天文宇宙,数理化科普,地球科学,社会人文科普,生活常识科普,科幻想象,未接之谜探索等。

2、K12:教育咨讯,校园,中小学文科理科,家庭教育,高考等

3、高等教育:有考研,海外留学,大学课程,学习经验分享等

4、兴趣技能:语言学习,摄影教学,绘画教学等

5、职业教育:职业考试,求职招聘,职场技能,自媒体运营,计算机软件技能等。

教育类大v的粉丝是哪些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2019今日头条客户端用户年龄分布情况:

可以清楚的看出:

1、24岁及以下的占233%,又因为在K12内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年龄和校园环境,看得出真正用手机上头条的学生并不多,所以,教育大V的粉丝是K12的学生的比例占少数。

2、25岁及以上的占了767%,这些群体中可能是教育类大V的粉丝且跟教育类沾边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有:孩子的父母亲、在高等教育范围的学生、兴趣技能的爱好者、涉及职业教育的人群、对某一科普领域感兴趣的人群、或者是上头条消磨时光的老人。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出:关于教育类的受众群体高等教育以下的人群占少数,而高等教育及以上的群体占绝大多数,是教育类主要的受众群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486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