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好像有两个个成语叫浪漫满屋和浪漫之约。
浪漫满屋的意思是整个屋子充满温馨、浪漫的气氛。
浪漫之约的意思是:这次约会很浪漫。
不知道有没有你想要的。
祝你生活愉快!
在超出宫廷,进入剧场,对芭蕾舞艺术的普及方面,有着重大的贡献。从浪漫派芭蕾开始,广大群众才有了接触和欣赏芭蕾舞这门高雅艺术的机会。浪漫派芭蕾舞不仅把超自然的精灵、浪漫蒂克的传说搬上舞台,大大扩大了芭蕾舞剧的题材,而且运用充分显露演员才华的足尖技巧,大大丰富了芭蕾舞的舞蹈语汇。这时,舞剧有了专门的音乐伴奏,作曲家用音乐来烘托气氛,交代剧情和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成为舞蹈的灵魂。舞蹈家也随着芭蕾舞的音乐,做出一系列动作和技巧,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浪漫派芭蕾舞的这种“专曲专用”,一变过去由演员自选乐曲的做法,使得舞剧与音乐珠联璧合,从而开创了浪漫派芭蕾舞的艺术新天地。
徐志摩当初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全是由于爱神的拨弄,是爱情的力量使他成了一位诗人,我们也才有机会读到他留给我们的那么多美丽的诗文。
徐志摩在24岁以前,对于诗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更感兴趣。他父亲希望他出洋留学以后,进入金融界;而他自己,则想要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当一个哲学家。可是,当他1921年在伦敦认识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之后,他立刻觉得“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至于渐渐的潜化了我的气质。”于是,他的诗情,就“像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猛虎集·序》),而终于以10年的时间,成就了这位有影响的诗人。
人艳如花的林徽因,打动了徐志摩的心,使他写下了《志摩的诗》中许多表现真挚热烈的爱情和追求理想、自由、个性解放的诗篇。然而,当他解除了与原配张幼仪的婚姻之后,林徽因却未有与之成婚的可能。在这时候,他认识了陆小曼。在追求陆小曼的日子里,作为诗人“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的波折的留痕”,他创作了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后来,他又陆续出版了《猛虎集》、《云游》两部诗集。 林徽因使徐志摩发现了诗;陆小曼则使他在诗的殿堂里得到新的收获与发展。然而,在同徐关系最近的3个女人当中,最爱徐的乃张幼仪。“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韩石山《徐志摩与张幼仪情感揭秘》)但是,假如徐志摩终生守着张幼仪过日子,而不对其他女人发生情愫,那么,可以肯定,
他是写不出这几部优美的爱情诗来的。因为,他从没爱过张幼仪,而若没有那爱力的推动,他便不会遇见诗神了
爱情是许多诗人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对于画家、音乐家来说,也同样如此。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柴科夫斯基在经济拮据之际,结识了既可以在经济上给予他资助,又能够欣赏他新异的、充满激情的音乐的梅克夫人。自结识梅克夫人之后,柴科夫斯基就向她表示:“从今以后我写下的每一个音符都将奉献给您。”果然,怀着对梅克夫人的爱,他于1877年创作了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他为这两部作品的完成“感到无比的喜悦”。他说:“我觉得,在这两部作品中我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且是一大步。我感到幸福,因为春天即将来临……”
徐志摩与柴科夫斯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由此而在诗或音乐的领域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至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真挚的爱情是一切文学艺术之花赖以生长、开放的阳光和雨露。对于一个作家、艺术家来说,那个女人是否爱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问题是,他必须很深的、很真的爱着那个女人。那么,当一个有着文学或艺术潜质的女人,很真、很深地爱上了一个男人的时候,这爱是否也会促使她成就一番事业呢?回答是肯定的。英国女诗人布朗宁夫人和她著名的《葡萄牙十四行诗》,就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好例子。
一个人对于异性的爱既有如此的伟力,其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爱则有更为巨大的力量。自古至今,无数献身于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正是在这种博大之爱的驱使下,以他们各自的成就与建树,
以他们的生命与热血,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不朽篇章。 当提到浪漫的人时,在我的脑海中仍然固定地闪现出一个人来,似乎在我心中,只有认定他才是货真价实,彻彻底底的浪漫人物,他就是——徐志摩。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关于他的只言片语。与他同时出现的总是那些词:才子、林徽因、陆小曼……浮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一幅才子佳人的画面。最初接触是在高中学习他的诗歌《再别康桥》,“噢,原来这就是徐志摩写的啊……”“他原来是长这样子啊……”后来终于了解的多了,知道了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却又英年早逝的人,知道了他的生命中还有一个名叫张幼仪的女子,知道了他的生平经历,感觉他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那么多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件既浪漫又传奇的故事……所以我选择了这本《徐志摩选集》,想看看这位看似柔弱斯文的书生,以他的经历,他的才华,写出的究竟会是怎样的文字?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诗选、散文选和徐志摩的生平系年。诗文包括他所出版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其中的经典选篇,散文有他的《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三个散文集和一个单篇散文《秋》。徐志摩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徐志摩诗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因此,有人说他的人与诗都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徐志摩的散文内容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
有一事一议的小品, 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他的散文表现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别一世界”。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他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写散文,在其全部创作中,其成就和影响更为显著的,除诗歌外,恐怕就要数散文了。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跑野马”的散文比他的诗好。他的散文集《落叶》的首篇《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情”的重要和作用。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真纯的个性”,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去沐浴。因此,有人说他“《落叶》诗篇是充满着浪漫蒂克的自白,充满着康桥时代的憧憬。”
中国文论中有言:“文如其人”。的确,我们从徐志摩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追求自由,浪漫不羁的性格。他的文章字里行所蕴带的主观性,感伤的情调以及对自然的崇尚,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究竟带有怎样的气质一定会与他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息息相关。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样一位
分为:同宫禄权,同宫禄忌,同宫禄科,同宫权科,同宫权忌,同宫科忌的解释。
一,同宫的禄、权相会:最好的吉象,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禄,是机会,是圆融,是福气,是喜欢,是财源,是欢笑、亲和。
权,是能力,是掌控,是积极,是茁壮茂盛,相对于禄的春天,权是夏天万物生长。
有禄的机会和舞台,还需要权的能力来展现和拓展。
所以禄喜权来巩固,权也喜禄来拱护。同星曜哈。非同星曜,不是同一股能量,不结缘,不触缘
比如:
就课前刚刚看的盘吧。@小白-猫猫 发下白盘
田宅丙天同禄入迁移(表象宫,增长缘果报福报宫),房子容易增值,家道旺,住家在热闹地段,容易房子越换越大
这时,追同星曜的权
追官禄丁天同权入迁移,那命主的工作(能力)来成就田宅的禄(家道或财产增长)的吉象
命主努力工作,房子或家道或财产就会越来越旺。
这时候,迁移,是不是形成了天同的禄权双化吉象?
当然,这个盘有三化象,旁边还有一个巨门生年权的吉象,迁移坐权,是处世应对冷静、有能力、机灵果敢有魄力
一样可以逢权(生年权或命权或自化权)就追禄
追财帛宫辛同星曜巨门禄来会。
那命主的迁移宫,处世应对宫、社交手腕宫、社会资源宫,有巨门生年权和财帛的禄的双化象了
意思是,命主在这个社会上,是既冷静果断有魄力、涉及到红尘作为(命、财帛、官禄是红尘作为三宫)赚钱方面也是圆融亲和会说话的(巨门禄,口才好)
小结:我们见到生年禄或命禄或自化禄,要马上追同星曜的权。或者我们见到生年权或命权或自化权,要马上追同星曜的禄。看看是哪方面让禄权交拱而锦上添花的相得益彰吉利象。
大家再发盘?
比如@Jun 的福德宫坐破军生年禄,福德坐生年禄,是有福之人,性格也随和好商量。
这时候,要追财帛和迁移(我们现在不是在论具体的事情,先不管是不是论事的体用宫,假设财帛和迁移都是论事的体用宫)
的同星曜的甲破军权。意思是什么?
命主有福,好商量,如果是涉及到赚钱或处世、社会资源方面,也会马上积极起来,具有破军禄权的破旧立新开拓能力
@周小仙 比如官禄有生太阳生年禄, 工作的机会多且好,禄是有点懒散的,追兄弟(创业成就宫)的同星曜辛太阳权,要创业了,就会更积极一点把能力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一点
@周小仙 福德有生年忌当然有固执不好沟通和重享受为嗜好乱花钱的一面。
@贪狼 你也是一样,命宫坐巨门生年禄,口才好,善于分析事物的真相,适合巨门类的比如算命、教学、主播、营销……专门研究。命宫坐禄也是交友的福德宫坐禄,随和好相处。这时候,要追兄弟宫(创业成就位)的同星曜癸巨门权,这个口才和研究分析的喜好才会更积极茁壮的表现出来
@秦青 迁移有武曲(正财星)生年权,处世应对有生年权是冷静机灵果敢有魄力,武曲比较刚直可能会稍微强势了一点,这时候追夫妻和财帛的同星曜的武曲禄
一方面夫妻禄入迁移,是配偶处世比命主圆融亲和。
那结合起来,可能就是适合开夫妻店两口才一起在这个社会上赚钱能蒸蒸日上。
总之我们见权追禄,见禄追权就好了。
当然,有了禄权之后,还要马上转忌,看这个禄权的相得益彰的好处,是确切的到了哪里?
当然最后是转忌(把禄权的能量传输到)三财宫,有钱进
比如调姐的:
我迁移中有太阴命权。我的处世应对和社交手腕,是冷静、果断、机灵、有魄力的。
但是只是权,格局不好或运势不好时,是强势讨人厌。这时候要追同星的禄来圆融调和一样
追兄弟宫(创业成就位)同星曜的丁太阴禄来会,那意思是我要工作上有所成就的话,就会圆融亲和一些,处世周到一些,让迁移有太阴禄权的恩威并施
@Ko ʚ团小念ɞ 你这个就是迁移天然坐命权和生年禄,这种是最好的,有能力又圆融周到处世,迟早在社会上有好形象。
兄弟宫禄入迁移,也是创业、事业成就尽早会亮丽于外受人称赞,加上命权的能力和自信,禄权拱得漂亮。
那这种就是不用追了
@Ko ʚ团小念ɞ 恩恩,生年四化和命宫四化直接显现,不用追,天然好。
二,同宫的禄、忌相会这个要复杂一点。
要分我宫还是他宫,不同立场而判断得失。
我宫,归我所有的宫位:命,财帛,疾厄,官禄,田宅,福德。兄弟论我的经济实力、存款、事业成就时是我的宫,我宫。迁移论我的社交资源地位时是我宫。
他宫,是别人的宫位:兄弟论兄弟、情同手足的朋友时、母亲时,夫妻,子女,迁移论社会大众时,交友,父母。
学理是:我宫飞忌入他宫逢他宫坐禄时,我宫双倍之得,他宫双倍之失。
我宫禄入他宫,他宫坐忌时,我宫双倍之失,他宫双倍之得。
尤其自化禄,自化忌时。因为自化不用心,得失无所谓不放心上。
比如:看我的
我的疾厄宫,坐了贪狼命禄,这是我宫有禄的好处
他宫,交友,是不是飞同星曜的癸贪狼忌来劫我这个命禄?
那对于我来说,我双倍之失,当然生年禄、命禄这两个天然的大好处,别人劫持不完的。
对于朋友来说,是双得,劫持到了我的命禄。
然后呢,我的疾厄癸贪狼自化忌,我的性格,也大大咧咧的,不在乎,好坏都不,事情过去了就算了
这个也是交友忌入疾厄,冲父母宫(道德规范位),我交往的朋友容易是不体面(父母宫,名声位)、没有道德感的人,有贪狼忌不良嗜好的人
你们发盘
比如前一个,田宅(财产宫)自化禄,理财方面比较天真乐观不设防,好在是逢财帛(我宫,我的钱)同星曜忌入田宅的点滴积累成富象(小财位忌入大财位,财由小变大,不为失)
如果,假设,是交友同星曜癸贪狼忌入田宅,逢田宅自化禄,那就是朋友来劫持我的钱,而且是大钱(财帛,兄弟,田宅,小、中、大财位),朋友这个饿狗、来抢我的自化禄这个肉包子
朋友是双倍之得,我是双倍之失。
@紫微小白 天同忌 可以理解吗?
那第二张,是子女宫自化禄,他宫甲廉贞自化禄,我的子女、晚辈、下属比较天真乐观不设防,我的兄弟宫我的经济位存款位同星曜丙廉贞忌入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因为这里有色情宫逢色情星了。子女宫也是外遇。兄弟宫也可以是手足哥们。
比如命主有个什么私密的感情。可能会被哥们劫持了去。
有点八卦哈。仅就盘面语言来说
对于命主自己的外遇宫(子女自化禄)来说,是双倍之失。
对于哥们来说,是双倍之得。
子女宫自化禄,是吸引人的肉包子,朋友是饿狗,飞忌来抢命主的外遇。
容易被横刀夺爱
另外类似的情况还有:比如夫妻自化禄,感情上天真乐观不设防,逢交友或迁移同星曜飞忌来劫持,被认识的朋友(交友宫)或不认识的他人(迁移,包含陌生人在内的社会大众)同星曜化忌来劫持,也容易被横刀夺爱
尤其是廉贞禄忌和贪狼禄忌。
@Foong Weng Khong 是的,一定要分我宫他宫,分不同立场来看得失
@紫微小白 天同忌 当然还有很多种解释,因为宫位复合涵义太丰富了。比如子女宫廉贞自化禄,你的小孩漂亮可爱,兄弟宫忌入子女,兄弟宫是妈妈,是说你的妈妈,疼爱你的小孩得不得了,或者你的存款大把花在子女身上
@小白-猫猫 如果都是我宫对我宫,那还好。打个比方:有人福德宫有生年忌,重享受乱花钱,财帛同星曜化禄入福德宫,那人家有钱来满足这个嗜好。当然,站在福德宫的立场,享受是双倍被满足,站在财帛宫立场,是双倍之花用了。
再来一个盘?
@Ko ʚ团小念ɞ 自化禄有点多,三个,你是个天真宝宝……
自化禄,犹如怀揣金银宝物走夜路,最容易被劫持。
比如:
1,夫妻乙天机自化禄,感情上比较天真乐观不设防,逢父母宫(长辈、师长)同星曜戊天机忌入夫妻,有可能有年纪大的异性对你表现好感,看中你的乐观天真
2,命宫丁太阴自化禄,命主性格天真乐观不设防,逢夫妻同星曜乙太阴忌入命,自己天真,容易被异性瞧上来打你的主意
比如这第2个,站在命宫的角度,命宫是双失了,站在夫妻宫,异性是双得了
异性或配偶就是有点欺负你的天真
3,父母宫戊贪狼自化禄,可以说是命主学习命理比较乐观随意,逢财帛癸贪狼忌入父母,那就有钱就买命理的书
(对于父母宫,增长知识来说,是双得。对于钱来说,是双失。)
自化禄逢他宫飞忌,和自化忌逢他宫飞禄,最容易产生对待上的不平等不平衡恩怨是非生怨气。
比如:
比如夫妻宫自化忌,老婆是大大咧咧不记恩也不记仇凡事过了就算了的佛系性格
疾厄以同星曜禄入夫妻宫
命主身体去贴近老婆或身体力行的为老婆做事,命主就生怨了:你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得了便宜还卖乖
这就容易产生不和谐的生怨象。
那这个也符合我们家,上面是姐夫的盘,他做家务,我还要说做得不好……姐夫就火了
那再看我的盘:
我的福德宫自化忌,我就是一个好坏都不记在心上的没良心的人
那夫妻宫同星曜化禄入我的福德宫
配偶对我好
但是我不领情。
上面一张盘,夫妻宫,自化忌的一方,是双得。疾厄是双失。
下一张,福德宫是双得,夫妻宫是双失。
凡是这种自化忌逢禄的,容易生怨。
那自化禄,持宝物走夜路,被他宫劫持了,当然也会好处被抢了而彼此生怨。或者说:自化禄,梁老师讲,有信口开河,但是又做不到的不讲信用的一面,被劫持了禄,也会生怨
这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解释到。
(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你的老公疼你,让你有了不在乎的资本)
恩,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不只这个飞化[呲牙]夫妻之间嘛,总是恩恩怨怨的人间烟火
不过总得来说,姐夫算是命、疾厄、福德,都盯着我
相当于你一个人,把身心灵,都放在配偶身上,会不会有不和谐?肯定有的
婚姻就是修行……哪座庙都一样
我命宫忌出,疾厄自化忌,福德自化忌,三性格宫都忌出
……也是奇葩
三,同宫的禄、科相会
这个比较好。我尤其喜欢科。
对禄权没那么喜欢了……年轻大了
禄是圆融,科是斯文。禄科同宫:浪漫蒂克,斯文理智,慢条斯理,源远流长,其情悠悠,柔情似水
比如:田宅(财产或住所)得禄、科:其发达也久远,其家庭也温馨
夫妻得禄、科:缠绵其情。
疾厄(肢体语言)得禄、科:慢条斯理。
父母(涵养宫、表情宫)得禄、科:含和有礼貌,谈吐形象好
迁移(处世应对、社交手腕)得禄、科:亲和、亲切、有礼
福德(精神享受、嗜好)得禄科:有情调,精致,有品味。
四,同宫的权、科相会:权是能力、强势,科是文明、秀气斯文,结合起来变成了精明细腻、强而不锐。
如果这时候再加上禄,就漂亮了,圆融练达。能方能圆的周到。
五,同宫的权、忌相会:刚愎自用、好强争胜、好勇斗狠、格外劳碌、奢侈浪费、特立独行。
权忌入命宫,性格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很难沟通。
权忌入福德宫:享受、花钱奢侈浪费。
性格上固执又自大。
权忌入疾厄宫:操心劳碌不得闲。
权忌入迁移宫:憨胆冲动,特立独行于世间。
福德化忌逢生年权或命权或三性格宫的权于表象宫(父母或迁移或财帛),脾气快直易翻脸冲动和好勇斗狠。
福德化权入交友逢交友宫生年忌或命忌:自以为是的好管闲事为他人做嫁衣裳
六,同宫科、忌相会:藕断丝连,拿不起放不下,拖拉不干脆,剪不断理还乱,优柔寡断。
科忌在命宫:个性不干脆,优柔寡断
科忌在夫妻:感情藕断丝连,不能快刀斩乱麻。
科忌在父母或迁移两表象宫、处世智慧宫:腼腆斯文,娇柔造作。
科忌在福德宫:精致考究繁复的享受。
科忌在田宅:房子小但精致,陈旧但整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科忌在交友:待人诚恳细心,长久金石情。
七,涉及同宫三化,四化,依此理类推。同星曜力度最大。非同星曜力度小(不是同一股能力,不直接结缘、触电触缘、只能是同宫互涉一点)
好,接下来,大家互相练习验证吧?
发盘
@YiYi 这个命宫有生年忌和命科,虽然不是同星曜,也还是有拿不起放不下的不干脆、优柔寡断个性。
比如我的迁移宫同时有命权和命忌,权忌同宫,虽然不是同星曜那么强的能量,也还是有憨胆冲动、特立独行、格外劳碌的一面的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因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志摩答复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徐志摩与诗本来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时期他虽然写了那么多诗,但现今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的也仅有二、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但从尚能见到的有限的诗篇中,还可以约略窥见徐志摩初期诗作的状况和他的思想印痕。
这时的徐志摩为什么写诗象着了魔似的,他是怎么暴发诗情的?
首先,与他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是他生活的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的。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吸烟与文化》)。因此,这时期,他创作了象《夏》、《夏日田》,此时,他的个人生活“照着了一种奇异的月色”。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的“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随后谈起恋爱,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像《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再有,他所以倾向分行的抒写,是他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艺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他吹着了这股“奇异的风”——欧风,他踏着他们的路,于是借助诗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感情“奇异”的表现出来。
因此,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不无感慨,异常兴奋,他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当时的抱负和志趣,而且形象地传达出他的诗绪汹涌的状态,他开放创造的喷泉,他放喉歌吟,因此,他要做一个诗人了。这些早期诗歌,总的是调子清新,情绪高扬,反映了“青春的呼唤,燃点着希望灿灿”(徐志摩:《春》)。同时,也开始多方探求新诗的形式,诗式比较多样,但尚未定型,有自由体,新格律体,也有西洋诗体,甚至还有无标点诗,但讲求音韵、节奏,格式的匀称和整齐,要求“声调流利好听,形式轻盈柔美”,这也正是徐志摩作诗的一贯追求。
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但思乡怀国之情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年8月离开欧洲,启程回国。回国途中,曾在新加坡、香港、日本稍作停留,经历两个月的旅程,于10月15日到达上海。
回国后,徐志摩开始了另一种生活。,有时还感觉精神上的烦闷和焦躁。于是他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诉之笔端,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
32 《志摩的诗》
1922 年秋徐志摩回国后,他的诗情没有中断,继续诗歌创作并公开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志摩的诗》是徐志摩自己编选的第一个诗集,集中收录的大都是1922——1924年之间的作品,这个诗集的出版,使他名声大振。在这本诗集中可以约略见出徐志摩在回国初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所“泛滥的感情”。大致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的;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讨生活哲理的;以及写景抒情的。
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
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他的理想主义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与林徽因的恋爱结果遭到破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终不能实现,于是,使他忧郁、苦闷。因此,这些诗篇也程度不同地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茅盾:《徐志摩论》)。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给徐志摩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与泰戈尔建立了友谊,泰戈尔给他取印度名素思玛(Susima)。5月底,泰戈尔离沪去日本,徐志摩与他同行,《志摩的诗》中的《沙扬娜拉》那首诗,就是逗留日本期间写成的。徐志摩擅长于抒情诗,同时也喜欢写泰戈尔那样的哲理诗。
《志摩的诗》中,有一些是描写贫富悬殊穷人痛苦生活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志摩的诗》中还有一些写景抒情诗,比如《沪杭车中》。
这个诗集就整体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内容的发掘是不够深刻的,思想感情也并非全是那么积极和健康。但从它的表现技巧看,“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陈西滢:《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诗的形式变化多样,有长诗,短句,自由诗,散文诗,更多的是对西方的诗式进行试验。这一时期,是徐志摩诗式的试验期,也是他诗歌技巧的磨炼期,他是在摸索和试验中显露出他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独特风格的。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此外,他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这得力于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仅与众不同,而且,他能把看来比较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像《毒药》、《白旗》、《婴儿》是三首内含哲理的散文诗,他也使出了艺术想象的本领,依仗这种特别的感受力去描绘事物。
《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不足。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
33 《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是他的1925至1927年部分诗歌创作的汇集。这一时期徐志摩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一个较大的波折。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着了魔似的与她热恋起来,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但他俩全不顾这一切,可一时又难以解决,徐志摩在十分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下,于1925年3月11日启程出国欧游,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上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的翡冷翠(即佛罗伦萨)住了一段时间,他将他的伤悲,他的感触,托付纸笔,写了不少诗,因此,这部诗集就题名为《翡冷翠的一夜》,这个诗集,除了有哈代、罗赛蒂等英国作家的译诗外,还有象《西伯利亚》、《在哀克刹脱教堂前》那样漫游欧洲时对异乡他国生活的感受。他也写了一不少爱情诗篇。《翡冷翠的一夜》,可以看作是记叙了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澜,他的热烈的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
1925年和1926年,中国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五卅事件与三·一八惨案引起他的“愤慨”和“悲切”,为纪念“三·一八”,他写了《梅雪争春》,揭露了军阀屠杀无辜,连十三岁的儿童也惨遭杀害。在《大帅》、《人变兽》的诗篇中,暴露了军阀活埋伤兵、杀死人民的血腥罪行。他的思想起了“波折”,“流入怀疑和颓废”,认为现在是受罪时期,因此,不少诗篇失去乐观调子,相反染上了一层忧郁、失望、逃避现实的颓废色彩。他诅咒生活,赞颂死亡,要辞别人间去殉恋爱。想象奇特,思想灰暗。当然,这个诗集也还有少量调子比较积极明朗的诗篇。
这个诗集在艺术技巧上如闻一多说的“确乎是进步了”。对诗的形式技巧更加注意推敲,除了在诗式上更多样化,什么对话体,打夯歌、豆腐干式;既有叙事,也有抒情,他也醉心于诗的音节与格律。
34 《猛虎》与《云游》
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徐志摩还出个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1931年出版的《猛虎集》,一是由他人编选,1932年出版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1927年后,徐志摩的思想经过“波折”,他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完全破灭,另一方面,他对工农革命又感到恐惧和抵触,他的思想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绝望。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与现实生活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的秘密”。有的诗歌无病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潮流相抗衡,他竟不顾诗歌艺术的基本要求,将赤裸裸的政治概念搬入诗中,用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在极度幻灭和绝望的时候,又仗持尼采的哲学来鼓励自己。
在《猛虎集》和《云游》中,出现了内容和形式很不统一的状况,大部诗歌的内容是这样空泛和贫乏,但却越来越追求形式的整饬和美观,不论在诗行的排列,音韵的铿锵,节奏的明晰,用词的推敲上都较前几个诗集有了变化和发展。对此,茅盾有过很恰当的评论:“圆熟的外形,配着谈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唱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而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徐志摩论》)。
35 “跑野马”的散文
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写散文,在其全部创作中,其成就和影响更为显著的,除诗歌外,恐怕就要数散文了。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跑野马”的散文比他的诗好。
徐志摩一共出版过《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三个散文集和一个单篇散文《秋》,计三十三篇(未收集中还有不少)。除《秋》篇写于1929年,其余三个集子的大部作品均完成于1925——1926年间。他的散文内容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有一事一议的小品,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他的散文表现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别一世界”。
第一个散文集《落叶》,完成于他创作的“泛滥”期,共八篇,内容各异,表情达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谈人生,谈社会,谈政治,谈艺术……不受任何约束。首篇《落叶》是在1924年秋天,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期间,应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所作的讲演稿。他企图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如何解决生活的枯燥和苦闷的问题。《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情”的重要和作用。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情的纤微”来缀补这个破烂社会的大网。徐志摩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执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在生活本体与大自然里。“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真纯的个性”,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去生活去沐浴。因此,有人说他“《落叶》诗篇是充满着浪漫蒂克的自白,充满着康桥时代的憧憬。”(穆木天:《徐志摩论》)
继《落叶》之后,在1927年和1928年,徐志摩又相继出版了《巴黎的鳞爪》和《自剖》两个散文集。这两个集子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写他在1925年出国欧游的所见所感,以及解剖、省察自己的思想灵魂,因此,在“自我”和“感情”这两点上都比《落叶》集更为突出和显露。《巴黎的麟爪》集中的《巴黎的鳞爪》、《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吸烟与文化》等篇,是属于写景抒情散文一类。醇厚的兴趣,活泼的情绪,丛集于笔端,便构成了这类散文的抒情特色了。
郁达夫曾把徐志摩一路的散文家写作的散文的共同特征,归结为“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徐志摩《自剖》集的第一辑《自剖》辑共六篇,大部可以归入这一类。这些自剖性的散文,作者的心胸是畅露的,文笔也是生动的,然而,调子是低沉的,认识是空幻的。
徐志摩的一部分散文,如同他的一些哲理诗一样,具有启迪思考的哲理性,又具有浓郁的诗情,使得哲理和诗情两相融合,这构成了他的散文又一特点。作者在独自领略风光妙处的同时,总在宣扬他那“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的观点。他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是显而易见的。
徐志摩散文艺术上另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的不少散文和诗很难严格的区分。他将诗和散文二者黏合在一起,难以分开,是他“自己的另创一格的诗的散文”(赵家璧:《写给飞去了的志摩》)。是一种诗化的散文,或散文的诗化。徐志摩这种散文诗化的倾向,是与他在接触社会现实过程中,思想产生振动和郁积,而又急于表达的一种“急不可待”情绪的反映。
36 小说、剧作、翻译
徐志摩在其将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主要写作诗歌和散文外,同时还写了一些小说、剧本并从事翻译工作。他先在1923年2月11日,《努力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此后断断续续又写了一些,共计十一篇,后以《轮盘》为题合集出版,这是他的唯一的小说集。
他的小说不外乎写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和外国的某些社会风尚,同时也有一些取材于中国社会的某些生活侧面,题材是不广的,容量是有限的。他的小说多用浪漫主义的笔法,着力于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发掘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在小说中,作者又好用诗的句型、艳丽形象的比附,抒情的笔调,因而,他的作品带有浪漫的抒情色彩,具有“独特的华丽”(沈从文:《轮盘自序》)的格调。他的小说有的情节过于简略,近于速写,不那么“完全”;有的只是“直着写,没有曲折,也少有变化。”(《轮盘·自序》)必须指出的:他的小说多数写司空见惯的男女恋爱,很少触及当时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尖锐问题。
徐志摩也热心倡导过戏剧活动。1923年新月社成立时,他积极组织戏剧活动,还创办过《剧刊》,也演过戏,但是他很少写剧本。他只写过一个剧本,叫《卞昆冈》,还是与陆小曼合写的。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影响。在徐志摩的文学生涯中,翻译倒是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他写诗也译诗,他创作小说、散文,也翻译小说散文。曼殊斐儿一共有两个短篇小说集《园会》与《极乐》,共二十多篇,徐志摩选译了其中八篇,自英国康桥译到中国上海,并在1927年,以《曼殊斐儿小说集》白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25年,他在编《晨报副刊》时,又翻译了伏尔泰的小说《赣第德》并连载于副刊,后于1927年6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并列为“欧美名家小说丛刊之一”。同年八月,他和沈性仁合译的英国作家詹姆士司芬士的小说《玛丽玛丽》,也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此外,他还译过一些诗和散文。徐志摩的翻译也有他的偏爱,他说“除了曼殊斐儿是我溺爱,其余都可算是偶成的译作。”(《玛丽玛丽·序》)
37 “新月”活动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了《晨报诗刊》,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刊》的编撰工作。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刊》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以“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出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个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沈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至1933年6月终刊,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出了四期,陈梦家在1931年9月,从《晨报诗刊》、《新月》月刊和《诗刊》上选了十八家诗人八十首新诗,编成一本《新月诗选》,从这些待作中,多少可以见出新月诗派的基本面貌和特色。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新月派被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销声匿迹了。
综上所述,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徐志摩在其中都起着主角的作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他发出悲叹:“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爱的灵感》)
到了1933年6月,随着《新月》月刊的停刊,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也就中止了。
南国社:1923年成立于上海,***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
现代评论派: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1927年7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屯阝(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员。“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着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革命文学论争:指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着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1934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普罗文学: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主题。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华汉《地泉》及重版:1932年的阳翰生的《地泉》重版,可以看作是左联有计划地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事例。《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是初期革命文学中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重版时,瞿秋白、茅盾、钱杏屯阝、郑伯奇四人为之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清算,否定将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写法,以及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提出新兴文学应当唾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地走向“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由“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而于1930年11月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所确认。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认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过具体的人物和生活的描写将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来,那么图解政治概念就是合理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2年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传入时有些变形,由于周扬在左联的领导地位,文章几乎给此后左翼文坛对创作方法探求定下了调子,即既吸收了其中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又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两个口号论争: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1930年成立于上海。刘保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剧联成立后,起草并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近行动纲领》,除在上海设立总盟外,先后在北平、汉口等地设立了分盟和小组,使左翼戏剧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演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成50多个左翼剧团。其中上海就有艺术剧杜、南国社等。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为了开展工人演剧活动,剧联成立了工人演出委员会,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1936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着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