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属于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他们谁年纪最大啊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属于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他们谁年纪最大啊,第1张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年终39岁)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

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曲》、《葬礼进行曲》、《革命练习曲》

莫扎特最大,

莫扎特和贝多芬属于一个时期,他俩和海顿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三大代表人物。

肖邦属于之后的浪漫主义。

弗里德里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9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逝世于法国巴黎。

扩展资料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因大部分作品是钢琴曲,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

参考资料:

-弗里德里克·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

全名: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法语)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

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曲,葬礼进行曲

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从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六岁时加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Fryderyk Chopin (1810一1849)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波兰,曾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领导的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后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

音乐家: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贝多芬

作品:《魔弹射手》、《幻想交响曲》

1、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3、舒曼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

4、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5、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6、《魔弹射手》

CMvon韦伯创作的3幕歌剧。又译《自由射手》。1821年在柏林首演,剧本由F金德根据德国民间故事编写。剧情是护林人马克斯与林务官之女阿加特相爱,但他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才能升任林务官并和阿加特成婚。

已将自己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护林员卡斯帕尔为了换取自己免受惩罚,企图使马克斯成为他的替身。马克斯在第一天的比赛中不幸败北,他受卡斯帕尔的引诱,不惜去狼谷向魔鬼索取魔弹。

7、《幻想交响曲》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

只不过,法国人讲究优雅细致,不像德国追求的是严肃与厚重,因此在交响曲这样讲究形式结构的曲风上,法国人一向少有杰出的发挥。

肖邦 李斯特:两位被历史误读的大师

————肖邦李斯特二者异同点比较

打开任何一本西方音乐史,肖邦和李斯特肯定是在浪漫主义那一章出现,但是,从浪漫主义的更细致的划分上,二人显然不属于同一小节。在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中,肖邦属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时期,而李斯特则是在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这一部分;保罗·亨利·朗则在他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中,将肖邦归纳为纯粹的浪漫主义时期,而李斯特则是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有的西方音乐学者这样讲到,单纯的从时间上对音乐进行划分断代,稍显生硬,真正的音乐史应该是声音的历史。

肖邦和李斯特的音乐听起来有很多共性,比如更注重表现人的情感,突破了结构的某些局限,但是也有很多不同,比如肖邦的音乐更具有歌唱性,而李斯特则是把钢琴变成了万能乐器,将交响乐的创作思维放在钢琴上,音响效果空前宏大,技巧性很强等等。事实上,肖邦出生于1810年,而李斯特是1811年,李斯特和其他的早期浪漫主义者出生于大约同一时期,但是他比他们活得都长,比如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和李斯特关系很微妙,肖邦认为李斯特的音乐很低俗,他同样不喜欢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人的音乐,但是他却同他们是朋友,有的时候彼此帮助。

肖邦,始终是和波兰、爱国、乔治·桑、爱情、弱不禁风这几个词分不开,肖邦成名以后,几乎没有人批评他的音乐,肖邦就像是放在真空瓶子里只能远远观赏的稀有的花,我们很难真实的触碰到他,当然这也与留下来的肖邦的一手资料很少有关;而李斯特就更像是受众人喜爱的杂耍演员,他有很多头衔:钢琴家、作曲家、指挥、评论家、文学家、神甫、教师······英俊的外表、丰富的音乐活动、过人的经历、被人津津乐道的私生活,李斯特更立体的将自己呈现给世人,所以争议很多,他像是一个花农,在花园里种满鲜花,其实,很多花远比我们我们想象的更有价值。他们两个都在不同程度上被世人误读。

首先,在创作体裁方面,肖邦充分的利用了现有体裁,进行再创作,而李斯特则是在标题音乐的基础上,很好的发展了交响诗。

肖邦与西方音乐历史中的绝大多数作曲家不同,肖邦将一生的创作活动几乎全部倾注在钢琴音乐领域。尽管创作领域局限在很小的方面,但是他却改变了音乐的面貌。他对于祖国波兰的深深的爱国之情,并不是想简单的创作背景介绍那样,例行公事一样的附在了诸如《革命》等等曲子的后面,他的革命性是融入在音乐之中的,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甚至有点滥俗的“他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让人们对于肖邦的理解夺走了一点弯路。马祖卡、波罗奈兹这些波兰的民间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有民间特色的题材,从形式到内涵,肖邦将他们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它吸收和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赋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等等体裁新的艺术表现力。

而李斯特涉足的领域则要多很多。李斯特作品数量很大,早期以钢琴作品为主,后期管弦乐作品的成就更突出。交响诗是李斯特对西方音乐的重要贡献,既向交响曲那样体现更宽阔深厚的思想内涵,又精炼简洁。在他的音乐生涯中,三个人对它影响很大,柏辽兹,他的管弦乐队的印象色彩,将李斯特变成了钢琴管弦乐队化的第一人;帕格尼尼,对于乐器的无限探索,技巧的追逐,让《帕格尼尼练琴曲》之间令人叹为观止;肖邦,肖邦的演奏让李斯特明白了钢琴的诗意歌唱性以及装饰音的重要性。

在作曲技巧和声方面,二人均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肖邦从不掩饰自己在工作上的野心,他曾经讲过:“我有一个也许过于大胆但是很崇高的心愿和意图,那就是为我自己创造一个新世界”作为一个钢琴家,他开创了一个新纪元,钢琴成为一种完全的乐器,他的音乐有不和谐音,包括刺耳的二度音和九度音,要通过熟练的使用踏板才能使他们出彩,半音阶的大胆的和声对19世纪音乐思维产生了根本的影响,影响了瓦格纳甚至更晚一些的作曲家。他独创性的重要方面是把半音的不和谐和转调的公认手法推向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

李斯特晚年在和声上的大胆尝试给世纪末的作曲家以重要启示,在半音化和声以及模糊调性的道路上的探索,引起了更多后人的注意。李斯特给音乐带来了曲式和和声方面的一些新观念,贝拉·巴托克认为,李斯特有一些缺陷,但是这都不重要,“我们必须带着新思维找出这些作品的精髓”

印象派、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等等以后的作曲家们的创作都不是凭空出世的,追根溯源,依然不能够忽视这些大师们做出的重要探索。

其次,钢琴教学方面。两个人无一例外的都是钢琴家,但是,李斯特对于现代钢琴教学的发展贡献非同小可。

肖邦更注重生活品位,他的钢琴课可以一节课30法郎,但是跟他学琴的往往是某某夫人,某某**等等这些上层社会的人士们,他们学琴娱乐的成分更大一页。肖邦鲜有正规的学生,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而李斯特作为一个钢琴教师影响广泛而深远。他培养了整整两代追随者,继彪罗和陶西格之后,又诞生了诸如亚历山大·西洛季、埃米尔·冯·绍尔等等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产生的影响至今都绵延不绝。

整体上,李斯特给人感觉更张扬,更外在,而肖邦多少有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李斯特社会活动十分丰富,有着多重身份,擅长跨界,放在今天,他更贴切的称呼也许是一个音乐活动家;而肖邦则更多的伴随着法国的沙龙文化。实际上,与其笼统地描绘当时的历史,还不如客观的了解这两个人的历史,他们是两面镜子,反映的东西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照了以后会有不同的想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什么简单的词语能够将他们概括,他们对当时的音乐生活,对音乐史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音乐大师应有的作用。

转载

  肖邦的音乐精神

  在19世纪的编年史中,肖邦(1810--1849)被称为“钢琴诗人”

  ,这是一个恰当

  的称号。他那孕育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

  金时代。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

  是他自己的,人

  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

  是唯一把他的创

  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

  他在这个狭窄的

  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

  源泉。不能演奏

  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

  这些局限。对于

  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

  踏板把低音部相

  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

  “必须让每个音

  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

  盈的过渡句---

  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

  象是自己歌唱出

  来的。

  肖邦有很多作品至今仍是钢琴家的演奏曲目,这是值得注意的。

  他的夜曲----正

  象这名字所含有的意思一样,是夜晚的歌曲----带有各种不同的忧郁

  色彩,这些曲子

  通常是三部曲式。他的前奏曲都是幻想的片段,有些有一页长,有几

  首只有两三行。

  他的练习曲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在这些乐曲中,钢琴技术也变得具

  有了诗意。他的

  即兴曲奇异而有变化莫测,但它们却都圆满无缺。他的圆舞曲反映了

  沙龙里的鲜艳色

  彩和娇媚姿态,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心灵舞曲。他的玛祖卡舞曲取自波

  兰的农民舞曲,

  显现了他青年时代所见到的理想景色。

  在大型作品中,肖邦写了四首叙事曲。这些乐曲是有宏大结构的

  史诗,象是游吟诗

  人讲述的传奇。他写的波兰舞曲再现了一种庄严的情感,这是波兰贵

  族向国王欢呼时跳

  的列队舞蹈。这些舞曲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回荡着战斗中的铿锵声,

  颂扬了英雄的功绩。

  这位民族的诗人使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愿

  望。《摇篮曲》、

  《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都显示出肖邦在他的艺术中在

  他的艺术中达到了顶

  峰。《B小调奏鸣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

  、《F小调钢琴协奏

  曲》都完全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

  肖邦在20岁时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风格,他不象一些大师

  如贝多芬或是瓦格

  纳那样长期的思想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肖邦与同时代的舒曼

  和门德尔松一样,

  在风格上是真正的抒情诗人。这三个人去世都很早,他们都用青年时

  代自发的抒情性达

  到自己事业上的顶峰,他们是浪漫主义第一阶段最杰出的代表。可以

  说肖邦在他的成熟

  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件是凭借传统技巧和曲式写成的。肖邦没有象舒

  伯特那样忍受过贫

  困和轻慢,也没有想舒曼那样忍受过精神病的折磨。虽然他一生享有

  盛名,与那个时代

  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友善,但致命的疾病使他过早地逝世。当他在3

  9岁去世时,他留下

  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钢琴文献。

  肖邦的大量作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包括技术性的练习曲两

  集,每集12首,分

  别于1833和1837年出版,以及无作品编号的三首。每首练习曲提出一

  个技术性的难题,

  常用单一的动机加以发展。它们在多方面概括了肖邦对钢琴技术的可

  能性的想法。但它

  们不仅仅是练习曲,也是一系列已具雏形的抽象音诗。

  第二类包括用小型、亲切的曲式写成的作品,其中有24首前奏曲

  、19首夜曲、4首即

  兴曲、14首圆舞曲、10首波兰舞曲和55首玛祖卡舞曲。波兰的旋律和节

  奏对肖邦风格的影

  响在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曲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是波兰的民族舞曲

  ,用三拍子的斯拉

  夫节奏音型和民歌式的旋律写成。这种简单的舞曲结构常被扩展成幻想

  曲和音诗。肖邦最

  出自内心的乐曲是夜曲和圆舞曲。夜曲是伤感情绪的无言歌,它用分解

  和弦伴奏上方的抒

  情旋律写成。

  第三类包括用较大型的自由曲式写成的作品,其中有4首谐谑曲、

  4首叙事曲和6首幻

  想曲。叙事曲和谐谑曲揭示了肖邦使用大型曲式进行创作的能力。显而

  易见,他是把叙事

  曲这一名称用于器乐曲的第一人。他的全部叙事曲都用四分之六或八分

  之六拍子写成。其

  中,他任意地借用了现成的奏鸣曲、回旋曲和歌曲等曲式结构去创造这

  一新的、史诗性的

  体裁。

  在这三大类作品之外,肖邦创作了三首奏鸣曲,其中的一首B小调

  (Op58)最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与当时的流行习俗相左,肖邦没有一首乐曲被标上一个

  奇异的、浪漫色彩

  的标题。作为一位创造富有表情气氛和情绪的大师,他拒绝把音画用在

  他的作品之中。

  肖邦还有两首乐曲属于另一类型:F小调幻想曲(Op49,1840-18

  41)和波兰舞曲幻想

  曲(Op61,1845-1846)。这两首乐曲也是肖邦的不朽之作。

  肖邦几乎全凭个人的努力学习钢琴。他是一位卓越的钢琴家。他的

  演奏以精致细腻、

  美妙动人的音色和富有魅力的表现力著称,但是缺乏力量。人们常批评

  他弹奏的声音在音

  乐会大厅中显得过于柔弱。他特别喜欢在友人之间演奏。他清楚地意识

  到自己没有象李斯

  特那样对广大听众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这方面他很羡慕他的对手。

  肖邦的作品没有真正的先例可援。他的风格是个人的、浪漫主义的

  ,与古典世界完

  全背道而驰。它们不依靠正规的大型曲式,也很少表现出结构感和均

  衡感。他的作品是

  随意的、幻想的、雅致而迷人的。美妙的旋律和闪耀的和声交织成适

  合与它们本身的曲

  式。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反复,有时只用少量的装饰就给反复增添了

  兴味。肖邦的作品

  给人以来自即兴创作的错觉(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所渴望能做

  到的事),但事实

  上,肖邦是仔细而有 意识地把它们创作出来的。

  虽然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革新力量,但他从来都不是稀奇古怪

  的或炫耀自己的作

  曲家。他的音乐表现出的情感幅度很大:从伤感到洋洋得意的全有,

  但他反对空洞的炫

  技性作品。

  肖邦的作品从来不是复调音乐,而是带“伴奏的旋律”。肖邦的

  旋律来自他从波兰

  带来的对祖国民间歌舞的回忆,但是,对他来说,纯属个人触发灵感

  比这些现成的素材

  要多得多可。他那装饰音很多的长乐句往往具有声乐的特点,缠绵悱

  恻、回荡翱翔,最

  后似乎只得无可奈何地结束,但音虽消失,意犹未尽。

  肖邦旋律中装饰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属于一种完全新颖

  的类型,与那种音

  域狭窄、紧紧围绕着主要音乐的古典装饰音迥然不同。它们快速灵活

  、激动奔放的音流

  往往一直冲到钢琴的尽头,又重返到它的起点。它们以大量极为丰富

  多彩的经过音群的

  形式出现,却似乎从来不打断旋律的进行,而是与之融为一体。它们

  灿烂辉煌,变化多

  端,非常悦耳动听,但却并不冲淡那些始终是最基本的东西----旋律

  线和表情。

  肖邦的经过音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在这方面,他在钢琴音

  乐中引进了大量的

  新颖手法:不同音程的双音经过音群、八度经过音群,以及随意变幻

  的各种经过音群,

  其间引进了最不符合调性的经过音。这与那种古典风格的经过音大不

  相同,后者多限于

  表现用不同方式分隔的音阶。

  肖邦作品中“伴奏部分”的特点在于既有精心选择的和声,又

  有用来表现这些和声

  的精雕细刻的音型安排。这已不再是那种纯属调性的和声了。我们

  可看到当半音进行不

  在旋律的本身出现时,往往会出现在低声部或中间的声部。倚音、

  经过音和不谐和音层

  出不穷,而一个别具风味的和弦可以在这种音乐中产生表现力极强

  的效果,这在肖邦之

  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相信和声本身会具有这样的能力。

  肖邦的和声有时引用密集的和弦来表现,但用得很少。这种和

  弦的音程通常要比过

  去的宽大很多。这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密集的和弦了,手指跨度很大

  ,它们很自然地包含

  “十度”音程。肖邦最喜欢用琶音,远甚于用和弦,并运用各种不

  同的音型。这些音型

  包含了曲调,利用各中手法来表现和声,这种手法比传统的“分解

  和弦”和古典派单纯

  使用的那些伴奏效果极为单调的几种刻板音型要丰富得多。这就产

  生立刻一种前所未有

  的融洽、柔和、优美的效果。

  肖邦作品的节奏是非常鲜明的,也是很有力的,但又极其灵活

  自由。这已不再是古

  典主义的严格节奏。在他的音乐中,自由节奏是个很重要的特色。

  肖邦是个浪漫主义者,但不是一个革命者。他象舒伯特和舒曼

  一样,也尊重传统。

  即使在他的创造革新中,也从未有过与过去决裂的大胆想法。他没

  有李斯特的那种大胆

  的魄力。

  肖邦有着一种浪漫主义者的狂热性,他在自己的灵感中自我陶

  醉、留连忘返,以至

  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可。他重复这种灵感,甚至超越了原来自然达

  到的限度。他似乎不

  愿看到这种奇迹或者令人心醉的幻境消失。他希望永远不要回到现

  实的尘世中来。

  在肖邦的艺术中,浪漫主义的风格丰富多彩,使得他的后继者

  们看来似乎一切都已

  为他们做下了准备。肖邦的模仿者们和追随者们充斥于19世纪下半叶

  ,直至20世纪仍未

  绝迹。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仍然未能摆脱肖邦的魔力,尽管他

  们继承肖邦,而写

  出的都不过是一些昙花一现的作品;同样是在肖邦创作思想的影响下

  ,在李斯特、瓦格

  纳,并于一定范围内在勃拉姆斯等人的身上却产生了创造性的反应。

  没有肖邦,19世纪

  下半叶的音乐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独创性是那样的强大,每个乐思、

  每一乐句都有其独

  特的魅力,或许没有任何其他作曲家能象肖邦那样容易从其作品中辨

  认出作者的。这样

  的独创性是不可能模仿的。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复制出来的只是肖邦

  前奏曲的某些外貌,

  而不是其本质,它们的本质是在人的最隐秘的心弦上引起共鸣。肖邦

  感情的幅度广阔得

  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炽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应

  有尽有。他的音乐

  思想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使人猜想在它们的背后有隐藏着的标题,但

  它们的性格刻画从

  来不是描绘性的,甚至也不是史诗性的,它们只是一些纯粹的抒情性

  的自白。

  肖邦的钢琴艺术风格显然是受到胡梅尔和费尔德的重大影响,但

  它却是完全新颖的,

  肖邦是使现代钢琴变成他的唯一可能的表现手段的第一位大作曲家。

  李斯特的技巧是建

  立在肖邦的技巧之上的,不过肖邦一直紧紧依靠着纯粹的钢琴艺术,

  而李斯特则开拓立

  式钢琴的色彩和管弦乐的功能。

  肖邦是一个只有当外界触动他的神经和情绪时才去认识外界的作

  曲家,他讲的是自

  己,写的是自白。他的忧郁和感伤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息,因为这一

  切都是在生活中体

  验过和真实感受到的。在他的音乐里,“世纪病”和“世界痛苦”无

  论如何强烈,却从

  来没有造成支离破碎的印象,因为这位艺术家一直对此保持警惕。肖

  邦之所以偏爱舞曲

  的形式,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鼓舞情绪的作用和青春的新鲜与生动,

  而且是因为它们还

  有着深刻的象征性的意义。在社会的嘈杂混乱之中度过了他的一生的

  这位寂寞的艺术家,

  靠着这些舞曲活跃了他那孤寂的创作想象。

  他的舞曲完全不象古典舞曲那样总是多少有点刻板和拘谨,而是

  以感情在乐曲中

  统驭着一切。这是些热情奔放的舞曲,不仅仅是生动活泼、形式优雅

  、姿态高贵而已。

  这是些属于浪漫派的舞曲,它们表达了人类所有的情感:欢乐、痛苦

  、顺从、温柔、

  忧郁、爱情、自豪、愤怒、直至受屈辱的爱国者的那种英勇慷慨之气

  。

  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

  地突出斯拉夫民

  族气质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的因素归入了

  欧洲音乐的主流。

  在肖邦充满战争气氛的波兰舞曲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

  ,那矫健勇猛而

  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的钢刀;骑士般的玛祖卡舞曲闪烁着火热而辉煌

  的姿态;甜蜜的

  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中。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

  莫测,有时又象

  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

  一种普遍语言的

  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获得了最大的胜利,而夜曲则是他

  在孤独中的梦幻,

  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最恳切的渴望。他虽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

  实际上却和他那

  浪漫主义的许多同时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

  肖邦的浪漫主义虽然明显不是德国的浪漫主义,但是我们必须把

  它与舒曼和门德

  尔松摆在一起,因为在精神上他是他们的兄弟,并为他们所爱戴,所

  理解,而他和他

  的巴黎环境(除了李斯特和海涅是例外)的关系是从来不甚亲密的。

  肖邦比门德尔松

  更加忧郁而多情,也更加富于幻想、敏感和激昂。在创作手法上,他

  比舒曼更加稳健。

  肖邦是最纯真的浪漫主义钢琴抒情诗人。

肖邦 FFC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恋上了年轻的歌手康斯坦西娅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就是这位少女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他的余生便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一起。肖邦在沙龙中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通过李斯特,肖邦结识了“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奥罗尔杜德旺夫人,也就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肖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种他从未经历过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乐想象力达到高度兴奋的程度。其后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诺昂乔治桑的别墅里度过的。这些年也是肖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但他的健康逐渐变坏,他和乔治桑的关系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后的信件充满了孤独的绝望。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后几个月便逝世了,时年三十九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兰的泥土。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就献给了键盘,他在这狭窄的结构中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下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顺手的,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

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在肖邦的战争气氛的波罗涅兹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它们那矫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的钢条。那骑士般的玛祖卡闪烁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之中。除了这些精神化了的舞曲形式之外,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测,有时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心血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一种普遍语言的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庆祝着最大的胜利,而那些夜曲则是他在孤独中的梦幻,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的最恳切的渴望。他虽然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但实际上,却和他那浪漫主义的许多同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二位大师舒伯特和肖邦,前者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奠基人,后者是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推向新高度的奠定者二人相差只有十三岁,都是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也一样过早的因病去世在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二人创作上有相似之处,同时兼有不同和衍生的发展

首先, 肖邦和舒伯特的作品旋律性强,都充满着浓厚的诗意幻想抒情,旋律细腻宽广,优美如歌二人的性格相似温柔细腻,气质也是抒情性的,身上都充满诗人的气质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也是音乐文化史上最伟大的旋律作曲家,他的音乐魅力总是从旋律中表现出来的肖邦的旋律非常有个性,受到意大利歌剧,也别是贝里尼的影响,气息宽广,优美如歌而舒伯特对诗歌包含的各个方面都十分敏感,他的钢琴音乐受其艺术歌曲的影响很大旋律优美如歌,运用大小调交替的调式和变换的调性来表达钢琴音乐中细致敏感的诗意性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诗变成了音乐,他的钢琴曲又使音乐变成诗在其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舒伯特是一位旋律天才舒伯特的,在第一乐章主题重复出现的时候,旋律悠扬,加上分解和弦的伴奏并使用踏板时,使人疑为听到了肖邦的音乐在第三乐章开始,出现一个和肖邦更为相似的地方,而且凑巧两者同样从F音开始

其次,不可否认二人都受到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巴赫的影响追溯到整个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可以说都或多或少受到巴赫的影响肖邦音乐根源是巴赫,他的24首前奏曲与巴赫平均律中的前奏曲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关系在调性上沿用巴赫的做法不同的是巴赫是按同名大小调顺序,肖邦则是根据关系大小调,然后是五度循环进行创作但是他们短小精练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肖邦的前奏曲是完全独立的小品体裁,每一首都有不同的形象个性舒伯特的音乐也受到巴赫的影响,巴赫用在音乐中的重复音是作为一种乐思,是一种语言的凝塑而舒伯特在音乐中的重复音是通过不同的节奏形式来体现,渗透在音乐细胞组织中,来展现其音乐性格

第三,他们虽然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 但是他们的创作又无处不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 体现着古典主义的形式舒伯特一直在创作中摸索和试验将浪漫主义的内容装进古典主义的形式他的钢琴奏鸣曲和室内乐在这方面都有所体现舒伯特的抒情风格不同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他使抒情形象大大个性化,注入了细腻的心里描写在钢琴奏鸣曲方面,舒伯特将钢琴奏鸣曲发展自成一格,既不同于同时代的贝多芬,也不同于以后的勃拉姆斯舒伯特写作钢琴奏鸣曲是返回到海顿,莫扎特奏鸣曲的基础上来写,没有以贝多芬达到的高度为起点他的早,中时期奏鸣曲受到了海顿, 莫扎特和早期贝多芬的影响晚期舒伯特的奏鸣曲受贝多芬中期作品的影响较深舒伯特的室内乐创作也延续了古典传统,音乐真挚亲切,强调旋律因素,有较强的抒情性舒伯特的早期交响曲具有维也纳流行的抒情轻松的音乐风格,对海顿,莫扎特交响曲的模仿也十分明显;肖邦的音乐中充满着含蓄内在,均衡典雅的古典精神不仅表现在音乐创作中,同时也反应在他的钢琴演奏风格中肖邦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手指触键技术精湛对踏板的运用,弱音音色的探索都有很高造诣在rubato的运用上恰到好处,为后来的钢琴家树立典范相比之下,舒伯特的钢琴演奏水平一般,这在作品中表现为手法简单但是舒伯特对于钢琴作品的写作不是从技术出发,而是从音乐本生出发来创作音乐

另外一个相似之处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二位大师在音乐创作中都冲破旧的作品传统模式他们在和声语汇方面都有所创新和贡献 肖邦的伟大贡献在于把练习曲,夜曲,叙事曲,即兴曲,圆舞曲,玛祖卡,波罗乃兹,谐谑曲等体裁赋予新的内容,将这些钢琴体裁极大的开拓并发展到顶峰肖邦音乐创作的和声语汇与音乐内容息息相关, 通过大量的运用半音手法, 动摇维也纳古典乐派牢固确立的自然音调行体系, 加强了和声色彩功能, 成为后世作曲家的重要先驱; 舒伯特的钢琴小品也充分表现了其旋律天才及和声色彩变化的才华舒伯特开拓了古典奏鸣曲和钢琴小品的风格, 使其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浪漫主义的后世作曲家们都是循着舒伯特的脉络而壮大起来舒伯特有着非常美丽的和声语汇, 他在创作中使各个音乐组织之间贯通融汇,用一个小的细胞组织要素来发展壮大,不断演变产生新的内容,这也是舒伯特对音乐的伟大贡献叙事曲,这种体裁来自诗歌和文学舒伯特写了很多声乐叙事曲并广为流传这一形式的杰作是以歌德叙述诗为词的同名叙事歌曲肖邦是钢琴叙事曲的首创者,他展现了叙事曲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场面,表达了爱国热情可以说是肖邦音乐中形式最完美,内容最丰富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52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