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作品

泰戈尔的作品,第1张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

1、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

2、小说:短篇《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四个人》(1916),《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

3、剧作:《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

4、散文:《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扩展资料:

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祝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

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邀,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 

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扩展资料

泰戈尔作品特点

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

泰戈尔善于学习和运用人民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使诗歌的语言清新活泼;在创作方法上,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在抒情诗中,浪漫主义成分较重,在叙事性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较多。

泰戈尔作品中的女性来自各种不同的种姓和阶层,也有着不同的身份。

如童养媳、守寡少女、陪葬寡妇、被骗失身的幼女、印度传统家庭妇女、受过高等教育的名媛、拥有新思想的知识女性等,这些女性形象身份或单一呈现,或揉合纷杂,往往被塑造成传统陋习的牺牲品、美满爱情的追逐者和作者理想中的印度新型女性。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泰戈尔家庭是印度地区非常富裕的一个贵族,他出生的时候是在西孟家拉邦加尔各答地区,而这个泰戈尔的家庭是商人也是个地主的阶级,当时英国曾经创建过东印度公司,那个时候他家的财运非常的好,属于柴明达地主。而在他的家庭中爷爷和爸爸都是非常有名气的社会活动家,在孟加拉地区进行启蒙运动的时候他的家族都是非常支持的。他的爸爸对奥义书也有着比较深刻的研究,在当地属于小有名气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宗教的改革人物,非常具有民族主义。

在泰戈尔家庭中泰戈尔是十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而他的兄长和姐姐当中也出现了许多艺术家,也就是因为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具有传统和西方两种文化交融的家庭中,所以从小就受到了很多因素的熏陶。因为是最小的一个孩子,所以家人总是会非常亲昵的称呼他为拉比,也是所有人最为喜爱的一个孩子,他在小的时候曾经进过四个学校,尽管这四个学校他都不是十分的喜欢,可是他的哥哥姐姐不断的督促他,他还是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提到泰戈尔时,都会想到泰戈尔所写的优美诗句。诸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等。从这些优美的诗句中,也能看出泰戈尔的创作风格。从诗歌创作来看,泰戈尔敢于用独树一帜的表达方式来深化诗句的意境。

从诗歌体裁上来说,泰戈尔创造了故事诗和抒情诗,除此之外,泰戈尔还创造了自由体裁的诗歌形式。既然说到了泰戈尔的创作风格,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泰戈尔清丽浪漫的语言特色。泰戈尔的诗歌之所以能受到全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这与他清新活泼的语言特色是分不开的。

在泰戈尔诗歌中,经常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只不过在抒情诗歌中,泰戈尔会倾向于多用一些体现浪漫主义的诗句。除此之外,泰戈尔的创作风格特色,还可以从泰戈尔的叙事性作品中看出来。在叙事性作品中,泰戈尔将视角放在印度各个阶层的妇女身上。

在泰戈尔看来,印度妇女是整个社会最底层的群体,她们大多是童养媳、或者陪葬寡妇、守寡少女等等。泰戈尔通过描写印度各阶层妇女的故事,以此来折射国家传统陋习的弊端,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广大印度妇女的深切同情。

同时,泰戈尔还在作品中,谴责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对百姓无情而残酷的压迫。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在印度生活的人民,大多都有自己的信仰,著名诗人泰戈尔也不例外。那么,泰戈尔信什么教。想要弄清泰戈尔信什么教这一问题,可以从泰戈尔文学作品中入手。

提起泰戈尔这个人物历史上有诸多记载,他是一位十分有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在印度出生的他有着十分良好的家庭环境,而从小就十分喜爱文学的泰戈尔也有着很高的文学素养,或许是受到家庭影响的关系,他对社会活动也有着很深的研究,而他的作品也变得十分的深刻和有内涵。泰戈尔诺贝尔奖让他的名气变得更大,从此后他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那么泰戈尔诺贝尔奖是怎样获得的呢  

来源于网络

泰戈尔诺贝尔奖是凭借着《吉檀迦利》这部作品获得的,在1913年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亚洲人。在这部诗集中泰戈尔发表了自己对宗教和哲学等方面非常深刻的见解,因此也成为他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实泰戈尔获得这次诺贝尔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这部作品中人们看到了他非常敏锐而又十分清新、优雅的诗句,在这些诗句中隐含着非常高超的文学技巧,他本身是个非常纯正的印度人,可是这部作品却是完全由英语表达出来的,这样一来就让他整部作品的思想更加靠近西方文学,所以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奖是非常名副其实的。

泰戈尔这部获奖的作品也表达了他对神的赞扬和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在错过神降临时候的那种失望以及最后和神终于融合在一起的那种狂欢的感觉,在这部作品中他寄予了非常多的向往,这些对生命以及哲学的深刻意义都包含在了作品《吉檀迦利》中。

泰戈尔怎么死的

印度史上著名诗人泰戈尔怎么死的。通过了解泰戈尔生平简介,便可得知泰戈尔怎么死的。通过资料记载可知,泰戈尔于1941年8月6日,在加尔各答家中安详地离世。关于泰戈尔怎么死的这一问题,很多与泰戈尔生平经历相关的书籍都是一笔带过。从寥寥数字来看,泰戈尔应该是寿终正寝,毕竟并没有相关书籍记载泰戈尔的疾病史。

来源于网络

所以,以此来看,泰戈尔生前并没有受到疾病折磨,他平静的度过了晚年,最后得以安详离世。从泰戈尔出生年月来看,泰戈尔生于1861年5月7日,到1941年8月6日时,泰戈尔已经有八十岁的高寿。所以,正好印证了泰戈尔寿终正寝这一说法。

泰戈尔作为印度鼎鼎大名的诗人,他在印度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泰戈尔去世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人民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泰戈尔的悼念。等到泰戈尔下葬那一天时,印度上万名民众都送别了泰戈尔。后来,每年一到5月7日,或者8月6日时,全世界各地人民都会纪念泰戈尔。

对中国很多读者来说,每年到了5月7日,都会阅读泰戈尔的作品,以此来表示自己对泰戈尔的缅怀之情。泰戈尔一生都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在泰戈尔笔下,死亡充满着美感和诗情画意,泰戈尔在创作《吉檀迦利》时,他写了二十多首赞歌来表达自己对死亡的向往之情。从这些诗句中,便可看出泰戈尔对死亡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

对泰戈尔的评价

泰戈尔曾经写过许多著名的作品,他是印度地区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是诗人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学家,他曾经因为作品出色而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亚洲地区的人,在他的诗中总是会看到非常深刻有内涵的见解,而他在文学界也有着不可超越的地位。因此人们对泰戈尔的评价也是非常之高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曾经赞扬或者称赞过他,那么人们对泰戈尔的评价究竟是怎样的呢  

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人们对他的作品还是存在一些争议的,然而也有人一直非常推崇他的作品,曾经有一位瑞典的诗人曾经说过,在读过泰戈尔的诗歌之后非常容易就被他感动了,仿佛是有一汪纯净的泉水一般沁人心脾,所有的思想和感情都是非常炽热和纯洁的,泰戈尔将优美的风格和 完全融合在一起,展示出一种既完整又十分深刻的精神美感。在泰戈尔的所有作品中人们无法看到尖锐或者争执的东西,更不会有伪善或者低微。不得不说这些评价对于当时的泰戈尔来说是非常高的赞扬了。

就连伟大领袖周恩来都对泰戈尔的评价非常高,在1924年的时候泰戈尔到中国进行访问和考察,后来周恩来说人们一直都非常的怀念当时的情景,而泰戈尔则不仅仅只是一个在文学界影响重大贡献突出的天才,还是那些反对黑暗、向往光明的印度人民心中伟大杰出的代表人物,总之他的作为是许多人永远都无法追赶和超越的。

泰戈尔在中国一直被误读

泰戈尔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广受欢迎,其中他的《飞鸟集》更被中国读者封为经典中的经典。冰心、郑振铎等著名文人都翻译过泰戈尔的作品。其中,当代作家冯唐也曾翻译过泰戈尔的《飞鸟集》。冯唐版《飞鸟集》一经面世后,引起了巨大争议。 

来源于网络

对比冰心现代作家郑振铎和冰心翻译的文本来说,冯唐版《飞鸟集》言语比较粗俗,有人还说冯唐扭曲亵渎了泰戈尔的作品。但是,有的读者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泰戈尔在中国一直被误读,中文世界中的泰戈尔并不是他的真实形象。因为有的中国学者具备形而上思考方式,他们便以自己的思考方式来解读泰戈尔的文学作品。

久而久之,造成的一种现象就是泰戈尔在中国一直被误读。有读者还表示,虽然冯唐不是泰戈尔作品最合适的翻译人,但是从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泰戈尔在中国一直被误读的现象。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译者读泰戈尔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当翻译者具备主观意识之后,就会影响自己对文字的翻译。

加上,泰戈尔的作品都是用孟加拉文写作而成,在泰戈尔诗歌中,诗歌作品韵脚细密,十分具有浪漫主义气息。当后人将泰戈尔作品翻译成英文,而后又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时,很多词句就会改变原意。从某一方面来说,译者再次创作了泰戈尔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582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