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中秋水调歌头(拼音版)

苏轼的中秋水调歌头(拼音版),第1张

一、原文:《水调歌头》 宋 苏轼shuǐ diào gē tóu,sū shì。

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bǐng chén zhōng qiū ,huān yǐn dá dàn ,dà zuì ,zuò cǐ piān,兼怀子由jiān huái zǐ yóu 。

明月几时有míng yuè jǐ shí yǒu ?把酒问青天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不知天上宫阙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 ,今夕是何年jīn xī shì hé nián?

我欲乘风归去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 ,又恐琼楼玉宇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高处不胜寒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起舞弄清影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何似在人间?hé sì zài rén jiān。

转朱阁。zhuǎn zhū gé ,低绮户dī qǐ hù ,照无眠zhào wú mián 。

不应有恨bù yīng yǒu hèn ,何事长向别时圆?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人有悲欢离合rén yǒu bēi huān lí hé ,月有阴晴圆缺yuè 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此事古难全cǐ shì gǔ nán quán 。

但愿人长久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 ,,千里共婵娟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二、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赏析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据悉,很多人都以为电视剧《归去来》是根据小说《归去来》改编的,但其实小说中描写的故事和电视剧发生的故事并不一样。

  《归去来》是编剧作家任宝茹和高璇的原创剧本,主要讲述的是书澈和缪盈两人父亲的行为最终败露,而萧清却阴错阳差的成了公诉方的关键证人。她就这样在爱情和正义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电视剧《归去来》讲述的是书澈、萧清、缪盈、宁鸣,因为家庭、求知、追爱等种种原因,相聚美国,成为了海外留学生中的藤校精英。书澈和缪盈本是情侣,没想到两人父亲有无法见光的利益往来,为求避嫌而强迫二人分道扬镳。

《归去来》结尾中,在父辈一代,书望(王志文 饰)最后被判无期徒刑,而伟业集团董事长也被判刑。而站上法庭的公诉方证人却是萧清(唐嫣 饰),她选择站到了正义一边,就必须付出感情的代价。之后她去美国继续学业,眼前物是人非,不知该如何收拾残局。

经过一系列打击和变故,待安顿好母亲,书望的儿子书澈(罗晋 饰)始终无法接受现实,便只身一人远走柬埔寨,找寻心中的田园。从此,他在柬埔寨的一个山村里深居简出、去山里支教、开船种菜自给自足。而萧清辗转各个地方找到恋人书澈,“就算你怀疑一切,都不要怀疑我爱你”,并且想带他一起回国,却遭到了书澈的拒绝,得到的回复是:当他找到真正自我时便是归期。

半年以后,书澈应聘的公司正是萧清任负责人的律师事务所,虽然他们再次重逢,但心理上存在巨大裂缝,因此也不能走到一起……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圆满结局,该剧虽然让人感到虐心,不过也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很难想象女主角这么对待男主角之后,男主角还能跟她继续爱下去”。

观众有争议 叙事要更合理

很多观众对《归去来》给予好评:该剧踏实回归生活,记录青年成长,突破人物群像刻画,弘扬了主流价值观,为现实主义创作打样。

作为一部青年励志题材剧,《归去来》聚焦当下备受社会关注的留学生群体,不仅做到了题材上的创新和拓展,也满足了观众对留学经历或好奇、或共鸣的心理。观众认为,《归去来》看点丰富,不是借着留学皮囊讲述老套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低质量青春剧的窠臼,不仅有感情戏,更在故事中呈现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冲突。例如,面对可能失去爱人、朋友的风险,“大义”与“小爱”究竟如何取舍,是女主角萧清面对的人生第一题,也是对青年价值观的拷问。

不过,《归去来》在叙事的合理性上有所欠缺,很多“巧合”与“误会”,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偶像剧桥段。编剧为了体现青春、励志、感情等元素而塑造的戏剧冲突,反而削弱了力度,使真实性打了折扣。

与此同时,为了展示各群体的风貌,编剧也为配角预留了大量空间,每个都是饱满而鲜活的人物,夹杂了诸多的喜怒哀乐,最终导致群像人物太突出,致使主线叙事不够清晰有力,观众觉得女二号比女一号的戏还要多。

做一部现实主义剧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贴近生活的真实,还要顾及戏剧性,又要传递出主旋律和正面价值观,如何在这三个方面取得平衡,一直是创作难题。以往的现实主义剧也都在此饱受诟病。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

译文: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注释:

①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字面上是说自己耻于像长安的市井小人一般凭着斗鸡小技赌胜微不足道的彩头暗讽唐玄宗在宫内设置斗鸡坊,斗鸡小儿因此而谋得功名富贵。据陈鸿《东城父老传》记载,唐玄宗宠爱一个叫贾昌的斗鸡小孩,给了他极其珍贵的待遇,而且恩宠他达几十年之久。

②弹剑作歌奏苦声:战国时代,冯谖投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为门客,但不受孟尝君的重视,便三番弹剑作歌,抱怨自己得到的待遇太低。曳裾王门:语出《汉书·邹阳传》中的“饰固陋。

赏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的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诗人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结交一些纨袴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他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至于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曳裾王门不称情,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他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现在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像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他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他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指游食于王侯之门。不称(chèn)情:不如意

书望情人刘彩琪的孩子在书望的安排下被成伟制造车祸意外而流产了,刘彩琪对书望的感情是真的,她对这个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失去孩子的她崩溃了。

演,王志文特别出演,许龄月、于济玮、王天辰、马程程、曲栅栅、高丽雯、张晞临、史可、施京明、张凯丽和王姬等联袂主演的电视剧归去来正在热播,最新剧情中,书望情人刘彩琪的孩子在书望的安排下被成伟制造车祸意外而流产了,刘彩琪对书望的感情是真的,她对这个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失去孩子的她崩溃了。

自从刘彩琪来到美国后,一直都是鲁尼陪在身边,刘彩琪自己都没有发现其实她很依赖鲁尼,她每次有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人都是鲁尼,毕竟比起书望那样的男人,鲁尼真的好太多了,可是因为不堪的过去,她不愿面对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且失去孩子的她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报复书望和成伟。

《行路难三首》唐代:李白

其一: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zhì)赌梨栗(lì)。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释义:

其一: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其二: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其三: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扩展资料:

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

《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行路难》其一可以代表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诗人入长安而不断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候。诗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起四句高开低走。“清酒斗十千”,好酒每斗十千钱(即万钱),夸言价格之高。“直”,同“值”。如此盛筵,正好大快朵颐,而诗人却没有胃口,推杯掷筷,拔剑而起,茫然四顾,无所适从。四句有意设置不同寻常的生活情节,耸人听闻,以构成悬念。

诗人当欢不欢,究为何事?这便逗出下文:欲渡黄河,而冰块阻塞河道,渡不过去;欲登太行山,而大雪覆盖山冈,登不上去。二句点题,以自然之旅的行路艰难,比喻政治之旅的行路艰难。仕途既不顺利,知难而退可也,何必自寻烦恼?令人纠结的是,诗人不想放弃,他对政治还有所盼望。

于是乃有下文。“闲来”二句,暗用了两个历史典故:相传姜太公曾在磻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垂钓,得遇周文王,后辅佐文王之子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得遇商汤,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用此二典,可见诗人自我期许之高。这中间的四句,抑而后扬,诗情复又振起。

然而梦想是梦想,现实是现实。一旦返观现实,诗人再次跌落苦闷之中。“行路难!行路难!”一叠连声的叹息,使读者感觉到,诗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多歧路,今安在?”二句换韵,乘势也换出新意:行路之难,不仅在路有障碍,还在岔道甚多,正确的路今在何处?

想到这里,诗人豁然开朗:“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材也必有路!黄河不通,太行不通,大海通不通?末二句是说,人生不可能总是逆境,我且高高升起船帆,一定会有“长风”到来,助我破浪直渡沧海!几经感情的煎熬与挣扎,理想主义与乐观主义还是占了上风,诗的旋律最终又拉升回到了高音区。

此诗情绪激烈,波动幅度大,振荡次数多,时沉九渊,时腾九天,艺术张力大,故文学感染力强。其自强不息的信念,为理想而百折不回的价值观,既带有盛唐时代精神的投影,也是李白个性气质的典型体现。

第二首中说:“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后一句用汉代贾谊遭受元老贵臣忌恨排挤的典故,意思很明白。“蓬蒿人”指居处于草野间的人。

诗人如此兴奋,是因为他以为从此可以由布衣而卿相,走上实现政治抱负的道路。他怀着一腔热望来到长安,看到的是贤愚不分的现实:“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燕雀做巢于梧桐之上,鸾凤却栖止于草丛之中。

遭遇的则是不断射来的明枪暗剑:“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简直无法再在长安驻足,只好“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了。这不能不使诗人心中充满愤懑之情。

其一诗共十四句可分为三段,每一段的前一部分都侧重写客观现实,后一部分侧重写自己的主观感情,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是一首抒情之作,主要通过意象组合,构成可感的诗歌形象予以表达。揭示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基本途径。

前四句(第一段)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描绘抒情主人公面对美酒佳肴投箸茫然的情景,是一种感情的宣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金樽”指华贵的酒杯。“斗十千”是一斗值十千钱的好酒。

“羞”同“馐”。“珍馐”指珍贵的菜肴。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下筷,拔剑四顾,心绪茫然。这几句写朋友们为李白送行的现实,让人感觉似乎是—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的“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诗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他食不下咽,表现了他的悲愤心情,丰盛的酒宴消解不了因为在朝廷得不到重用,实现不了抱负失意的苦闷。

四句诗表露出来的激愤感情,大有洪水破堤之势。由于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对诗人行为表现的描写反映出来,不仅使人感受到诗人的情绪,还能看到他被苦闷煎熬的神态,大大加强了诗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整个诗句都是用夸张强调的笔墨。前两句特别渲染了酒宴的美盛:器皿是华贵的,金制的杯,玉制的盘,酒是珍美的,斗酒十千,盘菜万钱。如此美酒佳肴,却不能下咽,这使人从反面起兴,以此烘托诗人内心若有所失的茫然,亦见出愁愤之深。

第三句写不能食,重叠两个动作,“停杯”、“投箸”,属细节描写

第四句写激动之情,排比三种情态,“拔剑”、“四顾”、“心茫然”,都是用浓墨重笔,勾勒得异常醒目,给人印象强烈。

这四句显然受到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诗句的影响,但已带有唐人诗的流宕风华。诗从愤懑情绪发端,倾泻而出,很有气势。

诗人的愁苦从何而来呢?接着的两句写情绪产生的根源,落到行路难本题。

中间的四句是诗的第二段,釆用比兴象征方法,运用多种意象,形象传达出失望与希望的内心矛盾。开头是用现实中的险山恶水,暗示当时自己处境的艰难和政治道路的坎坷。

第一段四句是白描笔法,这两句则转用比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面写行路难,生动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处境,想要渡过黄河可寒冰堵塞了河流,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却封住了道路。

此时,李白正打算东游梁、鲁,不料途中却遭遇黄河、太行之险。这两句用来比喻世路艰难、举步皆蹶的情况,贴切而明透。

诗的表面意是欲渡黄河而坚冰塞川,将登太行而大雪封山。而诗人的真正用意,却是借山川的阻碍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这样广袤的世界上竟没有自己的—条出路,诗人瞻望前程,怎么能不四顾茫然呢?

那诗人就此止步了吗?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拔剑四顾”依然是不甘消沉。由于现实的险阻,他试图过“垂钓”、“乘舟”的游闲隐居生活,但下不了决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更是—种继续追求的表现。从字面上看“垂钓”、“乘舟”是一种途穷归隐、游闲自得的生活,实际上这两句是暗用两个典故,表现诗人内心的追求。

一是姜太公吕尚遇到周文王时曾经在溪边钓鱼,后得遇文王被征为师,又帮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另—个典故是伊尹受命商汤之前,原不过是个耕田的,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边穿过,后果然受到商汤的赏识,并帮汤取得了天下。自己虽遭压抑冷落仍然心存希冀。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仍然依吕尚、伊尹自比。

梦寐以求的是像他们那样受命于贤明君主,作一番大事业。这两位开始并不顺利,但最终成了大有作为的历史人物,这给了李白以信心,也使他万分不平。

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这样的幸运,自己的出路在哪里?用此典故显示出诗人仍然不能忘记现实,他还是盼望能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遇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这段中,李白的希望与失望,抑郁与追求急剧交替变化。

正是这种现实与希望在内心中的激烈冲突,使诗人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呼喊,诗进入第三段。先以“行路难,多歧路”把情绪由憧憬拉回现实,准确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欲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歧路”就是岔路口。可东可西,可南可北。“在”犹如说止处,这里引申有往意。诗句节奏短促跳跃,他仿佛走到一个歧路上,找不到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他徘徊、彷徨,在人生道路上不知所从,这和上面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是前呼后应的。

可以看作是四顾茫然、急切不安的心里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形象地传达出诗人进退两难,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这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千百年来激发了无数命运坎坷、壮志难酬之士的强烈共鸣。

它真实地传达出苦闷彷徨的心境和激越的感情。世路维艰,岔路口就在面前,向哪里走呢? 我们认为倔犟而又自信的李白,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诗人并没有由徘徊而颓唐,由苦闷而消沉,而是展望前程,放声唱出了充满信心的响亮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是用南朝宗悫的典故。

宗悫曾对他的叔父表示志向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志在四方,建树功业。由于他矢志不渝,奋勇自励,终成大器。文帝时,为振武将军。后随武陵王刘骏(孝武帝),屡建战功,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大明三年,参加平定竟陵王刘诞之乱。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死后,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李白困顿之时,化用宗悫语以明志,充分表明他的乐观与自信。“云帆”指高帆。“济”是渡越。“沧海”即大海。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张高帆直越大海。诗语的高亢昂扬,气势的豪迈直前,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自信和力量。

他把思路推上了豁然开朗的境界,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并未因世路的艰难而放弃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他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的。

整首诗思维是跳跃的,思想是矛盾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可以说是一股感情奔泻的激流,随着复杂矛盾的感情的推移,自然地形成诗的起伏波澜。愤懑的激动,苦闷的彷徨,昂扬的乐观,交替而出,转折振荡,撼人心魂,表现了诗人歌行体诗的特色。

全诗三段,每段的前半部分,或实写,或比兴,侧重于客观的描写;后两句或直言,或用典,都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对现实与理想的交替穿插描写,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冲突。

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碍,反映出诗人由此而引起的内心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愤激,有茫然,有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变化跳跃。

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倔犟、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首诗就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写出了诗人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人生遭遇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境面前畏葸不前。豪言壮语,固然动人;然而无力面对人生险途的理想却无疑是虚幻的。

本诗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为基调,以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为线索,在揭示抒情主人公复杂心路历程的过程中、展示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到真切、动人。诗中,面对美酒佳肴时的茫然,“冰塞川”、“雪满山”所象征的仕途艰难,以及“行路难,多歧路”的残酷现实,既是阻挠诗人理想实现的障碍,同时也是考验诗人斗志与信心的试金石。

诗人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正是他冲破重重矛盾和障碍之时,也正是他征服自己,走向未来和希望的开始。

该诗运用比兴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典故,含义深广,很好、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第二首,着重表现现实的黑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句,这是多么悲愤的呐喊!结尾的“行路难,归去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行路难》第三首,则更多地表现了消极颓唐,及早隐退的情绪。

这三首《行路难》,充分地表现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的李白的悲愤与苦闷,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一最具代表性。

除此以外,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一种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性格。他对腐朽的上层的蔑视、抨击和反抗,是他诗歌民主性精华的集中表现。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抒写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闷的心态及对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就整体而言,这首诗起伏跌宕,曲径通幽。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

接下来四个短句,抒发了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至深。

——行路难三首 (李白组诗作品)

要说2018未播先火的剧都有哪些,《归去来》绝对算一个。这部剧因题材好,正能量等原因被提档播出,男主角罗晋更因两部剧连播而霸屏。开播之后,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能够热播,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男女主角的高人气和众多老戏骨的加盟,使这部剧人气颇高。罗晋和唐嫣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青年演员,特别是两人公开恋情后人气更高。这部剧是两人公布恋情后合作的第一部剧,且唐嫣已经蛰伏很久没有新剧播出了。喜爱他俩的观众早就等不及了,有了新剧一定会追。加上王志文等老戏骨加盟,更加有看点

其次,播出的时间段和平台好。北京和东方两大卫视同时热播,还都是黄金档。使得很多年龄较大的观众也能通过卫视收看,不再局限于网络。覆盖观众群体广,自然就收视率高

最后,题材现实,反映当下百姓特别想了解的留学问题。这是部讲述留学生活的影视剧,这个类型的电视剧本来就很少,加上现在正是中高考前夕,很多家长和学生也关心留学到底是不是一个好选择。对于没有出国经历的人来说,通过剧情也对留学生活能有个大致的了解。关系到孩子甚至整个家庭前程的事,必然受到重视

另外,到位的前期宣传和各种造势活动也是让大家给足了眼球,开播之前大家就期盼,开播之后收视高就很正常了

很久不曾有这样的体验了,一部剧就是一个话题。

5月14日,《归去来》首播,办公室90后的小妹率先追剧,她是唐嫣的粉儿。

几天后,公交车上闲聊,同事佳佳说她也在追《归去来》。

某天中午,对面的70后大姐哧哧的对着手机屏幕笑,问及原因,在追《归去来》。

闺蜜也在微信上问我,小说《归去来》的结局。

《归去来》播出过半时,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剧,你不追你就不合群,一部《归去来》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追了一天一夜赶上进度的我终于在剧中得到了答案。

演员爆裂的演技+独特视角+深度剧情,《归去来》掀起收视狂潮!

《归去来》由知名导演刘江执导,高璇、任宝茹任编剧,唐嫣、罗晋领衔主演,王志文特别出演,许龄月、于济玮、王天辰、马程程、曲栅栅、高丽雯、张晞临、史可、施京明、张凯丽、王姬主演。

从演员阵容可以看出,《归去来》有老戏骨,有当红偶像,有影视新人,这样的组合势必撞出别样的火花。

果然,有王志文这样的老戏骨做标杆,年轻演员们的演技也是爆裂式的爆发,《归去来》播出后,演员演技也是备受观众认可。

老戏骨的演技,眼神里都是必杀技;

再感受下年轻一代的演技,分分钟就入戏的哭戏;

除了演员演技在线,《归去来》的视角很独特。它是首部以留学生为视角,“法二代”、“官二代”、“商二代”、“工薪二代”、“富二代”,六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从异国留学徐徐展开。

虽然留学生的视角很独特,但《归去来》却只把它作为载体,而剧中关于六个年轻人的爱情、亲情、友情和现实发生的碰撞,撕裂中的成长,还有关于正义、利益、信仰等一系列深层挖掘的剧情才更让观众引起共鸣。

《归去来》播出后,无论是话题度还是收视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自5月14日开播,《归去来》一直稳居同时段收视第一,它的网播量也相当喜人,播出第一集,单集网播量不到20小时破2亿,收官时网播量更是突破70亿,在低迷的2018年上半年电视剧市场,《归去来》掀起了一波收视狂潮。

《归去来》不仅掀起收视狂潮,各方的发声也掷地有声。

“《归去来》绘就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图谱”

著名资深剧评人李星文曾发长文评价《归去来》,李星文说:《归去来》,四个“至上”绘就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图谱。

李星文所指的四个“至上”即剧中所体现的“正义至上、真爱至上、亲情至上、利益至上”。

《归去来》的人设都不完美,但这些不完美的人却在相互交错中体现出他们不同的价值观。

先说书澈这个人设,他正值、善良、有责任感,他是家族和爱情被权商利益污染、但却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抹洁白,但《归去来》却并没有把书澈塑造成完美的正义使者。

书澈曾经因开车撞人而逃避过,几年后,当他在美国因为在高速超速面临牢狱之灾时,他同样可以选择逃脱,但最终他勇敢承担;不管有多大的利益诱惑,书澈心里始终有他的底线,不做利益的奴隶,不为欲望出卖自己的灵魂。

就像书澈说的:我不能改变他们,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我可以不被他们,被世界改变。

书澈有两段爱情,和缪盈的初恋毁于父辈的利益,但究其原因,他和缪盈,是价值观上的分歧产生了决裂;而书澈后来选择了萧清,也正是三观合拍才让两个人可以携手同行。

书望,他贪赃枉法,但对于儿子书澈的爱却是真实的,在他心里,权势地位是他的铠甲,但对儿子的爱却是他的软肋。

而成伟,在他的价值观里只有利益,为了利益,他可以不择手段,可以牺牲女儿的爱情,甚至不惜买凶杀人。

《归去来》不是一部聚焦“小情小爱”的偶像剧,它对正义、信仰、公平等进行深度的解析,通过主人公们价值观的不断推翻和重建,展现了时代大爱的大格局。

“我不轻易喜欢一部国产剧,为何《归去来》除外?”

《归去来》播出后,它毫无悬念的成了自媒体的宠儿。

自媒体就是这样,它不会轻易青睐某部剧,但一旦喜欢,就会是铺天盖地的。

这部剧不玛丽苏,不傻白甜,不霸道总裁,《归去来》的确有很多点可以被自媒体get到。

有自媒体评论,“《归去来》诠释温柔中撕裂觉醒的青春”,除了书澈、缪盈这两个比较惨痛的“撕裂”外,即使是坦荡的萧清,剧中也不能避免被“撕裂”的命运。

原生态家庭赋予了萧清正义、正派、正能量,她的心里一直有一把正义之尺,但是,一边是和书澈愁肠百结的爱情,一边是深入她骨髓里的正义,两股力量让萧清撕裂般的疼痛。

48集中,成然插在萧清身体上的一刀,却彻底让萧清得以解脱,逃避也好,懦弱也好,当理智与 情感 发生激烈的撞击时,人往往会宁愿自己置身事外,这才是人的本性。

“当代年轻人怎样面对父辈的给予”,这也是自媒体在剧中get到的一个点。

就像剧中书望对书澈说的:不管儿女需不需要,做父母的,总希望给孩子更多、更好的。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式父母的心理,但是作为书澈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父辈的给予,他们的接受也是理智和清醒的。

爱情、亲情,成功、失败,付出、给予,甚至是剧中的演员,自媒体真的可以抓出太多的点。自媒体喜欢《归去来》,理所当然。

“收视率和好口碑是观众对一部剧最简单粗暴的认同!”

观众对《归去来》的喜爱方式就比较简单粗暴了,超高的收视率和如潮般的好评就代表着观众对这部剧的认可。

《归去来》,它的收视率喜人,收官时网播量已经突破70亿,这样的成绩进军2018年上半年电视剧网播总量前三甲已经完全不成问题。

观众喜欢《归去来》也是比较直接。

有直接表示喜欢主演的演技的;

有对剧情情有独钟的;

有觉得布景、服化不错的;

萧清的穿衣搭配我也超级喜欢的;

有照单全收,整体感觉就是不错的;

还有单纯就是爱着剧中某个主角的;

《归去来》完美收官,你会不会也依依不舍呢?

“反常规、独特美,赤裸裸现实碾压下的亲情、友情、爱情才更深沉、绵长”

《归去来》第一集中,女主角萧清最后几分钟才出现,男主角书澈也只是惊鸿一瞥,不得不说,《归去来》在开篇上的确很反常规。

而作为剧中的男女主角,萧清和书澈的爱情在第30集才有发酵的迹象,第33集书澈才第一次偷吻萧清,这样的爱情的确有种独特美。

编剧高璇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归去来》这部剧主角的爱情节奏:书澈是副市长的公子,他原本有门当户对的女友,所以他不可能刚见面就爱上普通人家的女孩萧清,那样是不现实的。

“现实”,是《归去来》的底色,也是全剧的基调。

不止萧清和书澈的爱情如此“现实”,还有书澈和缪盈、缪盈和宁鸣、成然和绿卡之间的爱情,几段错综复杂的感情,都挣脱不开现实的魔咒。在赤裸裸的欲望和利益的碾压下,这些 情感 ,要么支离破碎,要么风雨摇曳,要么情比金坚。

在48集书澈逃避遁走之后,就像萧清说的,一次是利益,一次是正义,毁掉了书澈两段爱情。

除了爱情,还有剧中诠释的亲情和友情,只有经过现实的激烈撞击,只有经历欲望的洗礼,无论是撕裂后成长的年轻人,还是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中年人,他们才真正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在谈及《归去来》创作初衷,导演刘江就曾说:“《归去来》有青春剧的外壳,但更有 社会 的公平和正义,在正义和良知之间选择大爱,这是很了不起的选择,也恰恰是当下所缺失的。”

人的很多深层次的内在是需要唤醒的,《归去来》希望带给观众更多精神层面的体验、震撼和唤醒,这也是这部剧的初衷。

《归去来》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不刻意逢迎,不哗众取宠,它极具创新性的反常规和独特美,也打破了国产剧固有的套路,它是披着偶像剧外壳的现实题材良心剧,它也将成为国产剧的一个新的标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已归!”6月10日,《归去来》已完美收官!

《归去来》开播唐嫣的戏份很少,这让期待了一整年的粉丝们不满。网上出现了很多热帖,纷纷表达不满,各种话题不断,当然也有黑唐嫣的,类似捧女二扁女一的,想说观众们有眼睛,不是随便会被糊弄的。

剧中成然的扮演者,把角色演活了,也是很讨喜,圈了很多粉。

当然CP粉也很多,唐嫣罗晋,为了这部剧打破再不合作,追剧的很多人,就是冲着他们俩的。

综上此剧肯定火,收视率肯定高。

首先,如今省级卫视热播的剧目中,《归去来》来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但用“如此高”来形容,恐怕略有不妥。因为同时段央视的《楼外楼》收视率甩了它们一条街。但如今在大盘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归去来》双台联播破1已实属不易。在这里,由我来简单的分析下为何它的收视率能遥遥领先于其他剧。

一、平台优势

(以上均来源于网络)

二、电视剧本身的看点

抛开播放平台的优势,电视剧本身质量是否过关,演员是否有吸引力都是很重要的检验标准。比如《归去来》的主演唐嫣和罗晋。他们现实中就是情侣,而情侣搭档演戏本身要比一般的演员看点多。更何况唐嫣一直都是收视率女王,很有观众缘。而罗晋更是当红小生,颜值与演技并存。此外,饰演女二号的许龄月也是非常有看点。当红明星加上质量过关的剧本收视率自然不会差。

三、对手是否强劲

四大卫视中,除了东方卫视的《归去来》,同时段还有湖南卫视的《温暖的弦》、浙江卫视的《爱情的边疆》以及江苏卫视的《誓言》。其中,《温暖的弦》与《归去来》同属都市小言剧,在题材上形成了重叠。这个时候就突出了平台的优势。而《誓言》从播出至今,收视率一直稳在04到06之间,网络上也没什么水花。这里比较可惜的是《爱情的边疆》,殷桃和王雷主演。此剧的格局要大于另外三部剧,主演也都是实力派,还有黄金配角李乃文的加入。可惜,浙江卫视的中国蓝剧场flop已久,根本带不动这部剧。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浙江卫视的黄金档恐怕只有超级大ip和一线流量明星才能拯救了,以后可参考《扶摇》。

另外,湖南卫视《温暖的弦》已结束,张柏芝的《如果爱》强势上线,首播成绩就超越了《温暖的弦》大结局收视率。相信这部剧将会是未来《归去来》最强劲的对手,东方卫视是否能继续保住收视率第一的位置,要取决于《归去来》的后续剧情发展是否能延续前半部分的精彩。

因为有唐嫣罗晋的演技担当,拉住了很大批观众,到结尾都那么的精彩感人,弄哭了一大批观众,好棒的唐嫣罗晋,希望他俩人继续合作,每部都很精彩好看,可看二三遍,超级期待下一部的合作。

说说我看《归去来》这部剧的感受吧!当初也是因为唐嫣跟罗晋的关系,所以才选择去看,他们真的是银屏上我非常喜欢的一对cp了。之前,唐嫣罗晋也合作过不少部作品,《克拉恋人》、《锦绣未央》、《归去来》等。满满的cp感让人觉得很舒服。但是,看《归去来》还是蛮失望,越看越觉得这部剧真的很没有意思。

为什么《归去来》这部剧收视率如此高?也有相当纳闷,两天点击量破3亿,7天点击量破115亿。

但是评分真的不是很高,才75分。

我想,这大部分应该是唐嫣罗晋粉丝们贡献出来的流量点击吧。

这部剧很有槽点,明明唐嫣是女一,但是前面十集都很少看到唐嫣演的萧清的戏份,反而是许龄月演的女二缪莹的戏份要多很多。

粉丝都急了,唐嫣演的女主在不出现会拖垮这部收视率的。

可见很多粉丝确实是因为唐嫣而来。

没有让大家失望的是,唐嫣的演技竟然提升了很多,再也不是以往那种傻白甜的类型角色。

为什么《归去来》收视如此之高?唐嫣真的是太适合这个角色了,演技可以打8分。要说颜值,唐嫣虽然三十出头了,但是还是满满的少女感,重要的颜值高,身材也非常不错。

就连女二角色选的也比较好,相当的有气质。

要说这部剧收视率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就是唐嫣吧!

不过,这部剧剧情太慢,太拖拉,前面很大部分没有什么主线。而且女二的戏份比女一也要多,导致后来我根本没有耐心看完这部剧。

所以,收视率高,也不一定就能代表是好剧,粉丝的评价才是重要的。

这部剧非常罕见的以男二为主视角出发,讲述了一部故事前传,且背景在国内和国外两者间交叉,能让观众更加真切的了解到主人公萧清、书澈、缪莹、宁鸣等人因为个人理想、亲情、爱情、友情等种种原因相聚美国,成为名校学子又走出象牙塔在 社会 这个大染缸中,发展出自己独特色彩的故事。

事实上,《归去来》的收视率虽然高但并没有那么高,远远比不上唐嫣和罗晋的上一部作品《锦绣未央》,且豆瓣评分也很低,没有及格,又因为女主的戏份太多,一度压榨了女主的戏份,遭到了粉丝的不满。

不过从制作以及演员们的表现以及剧集的立意来看,《归去来》仍具有深意,因此入围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希望以后再有艺术创作者们在策划此类具有现实主义,聚焦小众人群的电视剧时,能合理安排感情线,更加突出生活的真实性。

这部剧是我最近在看的一部国产剧,个人感觉还好,但也没有达到优秀的水准。这年头,一年到头有一两部国产剧能看的下去就实属不易的,所以这一部国产剧,能让我看下去,从个人的观点来看,可以给个及格吧。

但从剧情、节奏和主演的演技等,其实也只能说是一般般,所以我并没有每一集都不落的去追着看,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打开电视,有的话就看,没有的话,也没有刻意去追剧。

从剧情的角度,这部片应该重点讲的是年轻人在国外留学,以及实习工作的一个状态,但从这片子里面,并没有看到很真实的那种留学的场面,以及在美国真实的生活以及职场一些场景。

现实中,有多少人可以过着那么优越的生活?在斯坦福这样的大学里,大部分人的日子,估计都是埋头苦读的状态。所以感觉这块并没有特别让人感同身受的地方。所以和《别了温哥华》《北京人在纽约》这些剧比,这方面差太多了。

第二,节奏来说,也是感觉很拖沓,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之间的情情爱爱,很多完全是没有任何可观看性的情节,这手上的遥控器,如果可以快进的话,估计好多都会被快进掉的。

第三是那些年轻主角的演技,尤其是唐嫣和罗晋(粉丝要骂就骂吧),这两个领衔主演的演技真的是令人尴尬的很,还有剧中的一些年轻人的整容脸,看了也令人不舒服。 反而是剧中那些老戏骨,像王志文、张晞临、史可、王凯丽、王姬等主演的,他们的演技都是在线的,而且那些情节比起,翻来覆去的谈情说爱,感觉更比较吸引人。

那我觉得,这段时间它的收视率能高,主要的原因还是并没有其他的可看性的电视剧,我觉得如果有其他的比较优质一点的电视剧的话,它很难会有这样的一个收视率,所以只能说它的排期运气比较好。

那天有个我写的文章说《归来去》收视率越来越低,然后底下都是骂女二戏份多造成的,当时看了一下收视率还是排在最前面的,水军们骂女二,造成更多的人好奇,看看女二到底怎么不堪?结果一看都被她的美貌和演技吸引,再加剧情又好看了,所以收视率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归去来》这部作品主要是励志,弘扬正能量。弘扬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精神面貌。他们积极向上,向善,乐观,以及公正正直的精神态度和行为。通过角色人物,来演绎得十分自然,十分到位。

萧清作为,这部剧当中主要的人物角色,她身上的品质特征,生活态度,以及精神面貌等,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本剧的方向以及发展。她遇到了爱情和正义之间的 情感 冲突和矛盾选择。但幸运的是,在这种矛盾当中,做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呢也接受了意志上的检验。尽到了每个国人,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还有义务。

同样面对着周围人人的质疑,面对着家庭突然遭受的困境,还有巨大的生活压力时,她有着坚强,勇敢以及毫不退缩的态度,这些态度和行为也收获了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看到了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内在的品质和精神力量的人物性格,也只有这样的性格才会克服那种艰苦的生活状况还有压力。

书澈作为这部影视作品当中的男主角,他能够在不好规则等坏的环境下,表现出心中的高洁与纯真,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不被环境所影响,他的内心也是积极向善以及向上的,演绎得非常到位。

剧中像何宴这样的父辈人物。也都公正无私,清廉正直,无私正派。演绎了作为一名正义的斗士,他有着面对秩序,坚持捍卫,面对公正,坚持拥护的处事风格,这也影响了他的女儿,并且让他的女儿有了坚守公正与无私无畏的底气,还有勇气。他的精神面貌不仅是正面,而且是积极向善的。

个人认为,《归去来》凭借着上面所说的这些好的方面,使得这部影视作品收视遥遥领先,以及观看之后,也学习到了一些好的方面。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魏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拟挽歌辞三首

魏晋 : 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感叹 , 生死组诗 注释 (1)嶕峣:很高的样子。

(2)幽室:指坟穴。

(3)向来:刚才。

(4)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5)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山阿:山陵。 鉴赏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生死。但贤如王羲之,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之叹;而真正能勘破生死关者,在当时恐怕只有陶渊明一人而已。如他在《形影神·神释》诗的结尾处说:“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意思说人生居天地之间如纵身大浪,沉浮无主,而自己却应以“不忧亦不惧”处之。这已是非常难得了。而对于生与死,他竟持一种极坦率的态度,认为“到了该死的时候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顾虑!”这同陶在早些时候所写的《归去来辞》结尾处所说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实际是一个意思。

这种勘破生死关的达观思想,虽说难得,但在一个人身体健康、并能用理智来思辨问题时这样说,还是比较容易的。等到大病临身,自知必不久于人世,仍能明智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如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写成自挽诗,这就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了。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征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之这一组自挽诗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近人逯钦立先生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就持非临终绝笔说,认为陶活了六十三岁,而在五十一岁时大病几乎死去,《拟挽歌辞》就是这时写的。对于这三首自挽诗,吴小如先生断定他是在大病之中,至少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时写的。而诗中所体现的面对生死关头的达观思想与镇静态度,毕竟是太难得了。至于写作时间,由于《自祭文》明言“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九月,而自挽诗的第三首开头四句说:“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竟与《自祭文》时令全同,倘自挽诗写作在前,就太巧合了。因此把这三首诗隶属于作者临终前绝笔更为适宜。

第一首开宗明义,说明人有生必有死,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这是贯穿此三诗的主旨,也是作者对生死观的中心思想。然后接下去具体写从生到死,只要一停止呼吸,便已名登鬼录。从诗的具体描写看,作者是懂得人死气绝就再无知觉的道理的,是知道没有什么所谓灵魂之类的,所以他说:“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只剩下一具尸体纳入空棺而已。以下“娇儿”、“良友”二句,乃是根据生前的生活经验,构想自己死后孩子和好友仍有割不断的感情。“得失”四句乃是作者大彻大悟之言,只要人一断气,一切了无所知,身后荣辱,当然也大可不必计较了。最后二句虽近诙谐,却见出渊明本性。他平生俯仰无愧怍,毕生遗憾只在于家里太穷,嗜酒不能常得。此是纪实,未必用典。不过陶既以酒与身后得失荣辱相提并论,似仍有所本。盖西晋时张翰有云:“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见《晋书·文苑》本传)与此诗命意正复相近似。

此三诗前后衔接,用的是不明显的顶针续麻手法。第一首以“饮酒不得足”为结语,第二首即从“在昔无酒饮”写起。而诗意却由入殓写到受奠,过渡得极自然,毫无针线痕迹。“湛”训没,训深,训厚,训多(有的注本训澄,训清,似未确),这里的“湛空觞”指觞中盛满了酒。“今但湛空觞”者,意思说生前酒觞常空,现在灵前虽然觞中盛满了酒,却只能任其摆在那里了。“春醪”,指春天新酿熟的酒。一般新酒,大抵于秋收后开始酝酿,第二年春天便可饮用。“浮蚁”,酒的表面泛起一层泡沫,如蚁浮于上,语出张衡《南都赋》。这里说春酒虽好,已是来年的事,自己再也尝不到了。“肴案”四句,正面写死者受奠。“昔在”四句,预言葬后情状,但这时还未到殡葬之期。因“一朝出门去”是指不久的将来,言一旦棺柩出门就再也回不来了,可见这第二首还没有写到出殡送葬。末句是说这次出门之后,再想回家,只怕要等到无穷无尽之日了。一本作“归来夜未央”,意指自己想再回家,而地下长夜无穷,永无见天日的机会了。亦通。

从三诗的艺术成就看,第三首写得最好,故萧统《文选》只选了这一首。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与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风”,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而止,却历历如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结,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作者还没有把真正的生死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面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并非消极,而实是因看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而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后六句。“向来”犹言“刚才”。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死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遥相对照。“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生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说孔子如果某一天参加了别人的丧礼,为悼念死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唱歌。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时转不过来,而且刚哭完死者便又高兴地唱起歌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其实孔子这样做,还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诉诸理性的表现;如果是一般人,为人送葬不过是礼节性的周镟应酬,从感情上说,他本没有什么悲伤,只要葬礼一毕,自然可以歌唱了。陶渊明是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论语》之意,爽性直截了当地把一般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动都如实地写了出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陶之可贵处亦正在此。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观中还是有着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大意是,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它即将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呢。

至于前面说的此三首陶诗极有新意,是指其艺术构思而言的。在陶渊明之前,贤如孔孟,达如老庄,还没有一个人从死者本身的角度来构想离开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观方面的情状发生;而陶渊明不但这样构想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用形象化的语言写成了诗,其创新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当然,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以思想上的明彻达观为基础。没有陶渊明这样高水平修养的人,是无法构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实、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来的。

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从陶诗看来,他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的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他的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主题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后两月后逝世了。诗人假设自己死后亲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

其一是说死后收殓的情况,描述儿女朋友痛哭,诗人豁达地说死后便没有荣誉与羞辱,只觉得酒还未喝够便死了,有些遗憾。

其二是出殡前的祭祀。诗人描述亲人的哀伤,自己虽感到不能饮酒的遗憾,但已为快离家园而有些黯然。

其叁是写下葬的情形。对下葬后的幽冥世界不猜测,也认为贤达也不能逃避死亡。这与当时追求神仙得道的风气迥异。

陶渊明有一些以发挥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拟挽歌辞》也可以归入这一类。这类诗可以视为玄言诗,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有所不同,并非“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而是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魏晋人注重门阀,陶诗中有的写到宗族关系或对儿子加以训诫,如《命子》、《责子》、《赠长沙公》等,可见陶渊明也还是重视家族的荣誉和门第的。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86篇诗文

留春不住。恰似年光无味处。满眼飞英。弹指东风太浅情。 筝弦未稳。学得新声难破恨。转枕花前。且占香红一夜眠。——宋代·晏几道《减字木兰花·留春不住》

减字木兰花·留春不住

宋代 : 晏几道

留春不住。恰似年光无味处。满眼飞英。弹指东风太浅情。

筝弦未稳。学得新声难破恨。转枕花前。且占香红一夜眠。 惜春 , 感叹 , 时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两汉·佚名《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

两汉 : 佚名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古诗十九首 , 感叹 , 生命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唐代·李白《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唐代 : 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

展开阅读全文∨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重阳节 , 友情感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62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