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死后,为什么要跟年世兰合葬在一起?

雍正在死后,为什么要跟年世兰合葬在一起?,第1张

雍正在死后跟年世兰合葬在一起,是因为他对年世兰有感情。虽然大家看《甄嬛传》的时候觉得年世兰是一个娇纵跋扈的人,而皇帝对她也没有什么感情,但其实并不然。历史上的年世兰其实是雍正最爱的女人,和电视剧里面所演绎出来的现象并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的华妃也不叫年世兰,大家一直都称她为年氏,或者喊她为华妃。正是因为非常受雍正的喜欢,所以她才被册封成为贵妃。临终之前雍正为了给华妃冲喜还册封华妃为皇贵妃

地位高

其实两个人本身是政治联姻,但是这段政治联姻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走到相看两相厌的地步。华妃因为哥哥的官职比较高,所以进入雍亲王府的时候身份也特别的高。当时华妃在入府之后,雍正就把乌拉那拉氏给晾在一边。如果看过史书就一定知道华妃年幼的时候就是体弱多病,而且雍正在当上皇帝之后,华妃的身份也越来越高,直接被册封成为贵妃。

真心爱护华妃

但是当时的清宫有规矩,如果要晋升为贵妃,那么身份必须是上三旗。而华妃并不是,所以本来不应该被册封成为贵妃,但是雍正为了能够让她成为贵妃,就把她的家族直接抬到了镶黄旗,所以华妃就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一个被册封成为贵妃的汉族女子。而且雍正真的把华妃当做妻子一样,每次还去找华妃拉拉家常。

政治联姻

众所周知,雍正想要处置年羹尧很久了,但是因为有华妃的原因,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处置年羹尧,只是在华妃去世之后才处置了年羹尧。但是为了不想让华妃的母族凋落,所以他一直都在提携华妃的母族,因此也可以看到这一场被所有人都看成是政治联姻的婚姻,其实走到最后也成为两个人的相濡以沫。

雍正皇帝时期,一共有两位后宫嫔妃跟雍正皇帝合葬,她们分别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和敦肃皇贵妃年氏,她们能够跟雍正皇帝合葬的原因很简单,她们一个是雍正皇帝的发妻,另一个是雍正皇帝最爱的女人,合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首先,大家所了解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跟敦肃皇贵妃年氏,无非就是《甄嬛传》里的皇后宜修和华妃年世兰,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和敦肃皇贵妃年氏,都跟《甄嬛传》中恰恰相反。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的大阿哥早夭以后,还能够坐稳中宫之位并深得雍正皇帝敬重,这就足以说明她是一个人品贵重的皇后,而且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孩子并不少,所以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不可能是“打胎队队长”。

其次,敦肃皇贵妃年氏在历史上生下了好几个孩子,但是全部都早夭了,她甚至是包揽了雍正皇帝登基后十年内的所有孩子,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基本上就只让敦肃皇贵妃年氏侍寝,后来年羹尧要被处死,雍正皇帝也是看在敦肃皇贵妃年氏的份上,才推迟了行刑时间,所以真实的历史上,敦肃皇贵妃年氏是真的非常得宠,雍正皇帝也是真心喜欢她,反倒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不怎么得宠,若不是生了个好儿子,她根本不可能当上太后。

最后,清朝时期的皇帝都会跟心爱的嫔妃合葬,例如顺治皇帝就是跟董鄂皇贵妃合葬,而乾隆皇帝更是跟好几位皇贵妃合葬在一起,但是雍正皇帝是比较专一的,除了发妻乌拉那拉氏之外,也就是他真心宠爱的敦肃皇贵妃年氏能够得到跟他合葬的待遇了。

雍正皇帝和敦肃皇贵妃年氏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可以说雍正皇帝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就是敦肃皇贵妃年氏了,如若不是敦肃皇贵妃年氏所生的儿子都早夭了,皇位还真不一定能轮得到乾隆皇帝。

首先,《甄嬛传》中是完全将敦肃皇贵妃年氏给颠覆了,《甄嬛传》中的敦肃皇贵妃年氏是靠着哥哥战功赫赫,才获得了雍正皇帝的宠爱,但是历史上真实的敦肃皇贵妃年氏可是凭借自己的魅力,获得了雍正皇帝的厚爱。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在年羹尧获罪的时候,雍正皇帝就是考虑到敦肃皇贵妃年氏的身体,所以才没有杀年羹尧,后来敦肃皇贵妃年氏病重去世了,雍正皇帝这才杀了年羹尧和他的长子,其余的都只是流放而已,年羹尧的父亲和兄弟也都没有因此受到严重牵连,这都是雍正皇帝眷顾敦肃皇贵妃年氏的表现。

其次,敦肃皇贵妃年氏其实是给雍正皇帝生育孩子最多的妃子,她一度包揽了雍正皇帝中年时期,整整十一年的所有孩子,也就是说在这十一年内,雍正皇帝基本上没有召幸过别的嫔妃,这样的待遇可见敦肃皇贵妃年氏是有多么受宠。

而且按规矩,雍正皇帝的儿子都应该以“弘”开头,但是雍正皇帝为了 给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孩子祈福,于是便给他们以“福”字取名,被誉为工作狂的雍正皇帝多次不上朝,也都是为了敦肃皇贵妃年氏,这也足以说明雍正皇帝对敦肃皇贵妃年氏有多好。

最后,敦肃皇贵妃年氏其实也是遇到雍正皇帝太晚了,如果她早一些嫁给雍正皇帝的话,那么她极有可能成为清朝唯一一位在世就是皇后的汉族女子,毕竟雍正皇帝真的超级爱她。

合葬墓里的过仙桥既不是对来世的期许,也不是夫妻恩爱的体现,而是对已亡之人美好的祝愿。过仙桥是指在在两座紧挨着的墓室中间的那堵墙上打开一个窗口,这样子躺在墓室中的人,只要翻个身就可以看到彼此。一般情况下都是生前非常恩爱的两个人,在死后人们感念他们之间的感情,为了让他们在死后也能相聚,就在墓室中打开了这么一个窗口,俗称“过仙桥”。

过仙桥中体现着中国古代的阴间文化。在我国古代关于人死去后的阴间文化中认为,墓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是一个人死后在阴间的家。这一点有很多古代鬼怪小说都曾体现,比如曾经有人说自己做梦,梦到自己的亲人说他家房子漏水漏风,需要维修。醒来后才想起来,这个亲人已经死去很久了,于是这个人就到亲人的墓地去查看,结果发现坟墓被野兔打了几个洞,在他把洞补上之后,当夜自己的亲人就又进入他的梦中道谢。

虽然这个故事肯定是假的,但是这个故事体现出墓室在人们的观念中,确确实实就是人死后的家,是封闭的。可是两个相爱的人,在死后却睡在不同的房间,哪怕房间紧挨着,也是“老死不相往来”,这在古人看来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宁愿让他们不葬在一起,也不能发生这种咫尺千里的事情。

于是为了方便他们在死后还能够相互来往,就把两个墓室打通,喻意着成人之美。所以综合而言过仙桥这种墓葬方法,其实是对已经死去的人的一种美好的祝愿,祝愿他们在死后也能够恩恩爱爱,做一对鸳鸯。而不是说希望他们来世再做夫妻,或者纪念他们生前的恩爱。

馆陶公主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是因为他们的婚姻只是一场政治婚姻,馆陶公主和他的丈夫之间根本就没有感情基础,她们的婚后生活也并不幸福。生命一点点流逝,时间一点点过去,但是馆陶公主根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他逐渐迷失了自己,她想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他不想带每天面对着枯燥无趣的男人,于是她开始开辟了自己人生的新一条道路。他遇到了一个和她的灵魂相契合的男人,她在也不愿等待下去,她要在自己的余生之中一直都和这个男人在一起。

生在帝王之家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他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每天不必辛苦的劳作,也能够过得锦衣玉石的生活。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生在帝王之家也是不幸的,很多的事情他们都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只能遵从命运的安排。帝王的女孩儿的婚姻都是一场政治婚姻,她们生下来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婚姻不是她们自己可以做主的。

很多时候作为个体的我们是无从选择的,馆陶公主也不例外。从小她的婚姻就已经被他的父亲给安排了,但是这个男人并不是她理想中的男子。她理想中和她长厢厮守的男人,应该是一个风度翩翩,满腹经纶,懂得风花雪月浪漫诗人,但是眼前的这个男人和他理想的模样大相径庭。

馆陶公主已经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时代。他不愿自己的余生还生活在痛苦之中,他要遵从他内心最真实的选择,他要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生前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死后也要和他一起合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40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