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知道贝多芬所有的创作曲目?

请问谁知道贝多芬所有的创作曲目?,第1张

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 第十交响曲 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 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 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斯蒂芬国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 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 命名日庆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国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对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兰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舞曲 11首维也纳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 庆贺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 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 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 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协奏曲 第六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回旋曲 钢琴与乐队的降B大调回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调

协奏曲 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

贝多芬的全部交响曲介绍(完全版)

贝小芬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动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一样,同属于英雄性艺术的最崇高作品,贝多芬开始创作第五交响曲是在第四交响曲之前,完成了第四交响曲之后。他在这部作品中所提出的主题与英雄交响曲一样,那就是英雄斗争的意义和目的。所不同的是第五交响曲描写的是英雄除自己以外联合人民,共同去斗争,共同完成神圣的使命。

“从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思想。第五交响曲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它结构严谨,手法精练,形象准确生动,层次清晰,各乐章有内涵的联系整部作品气宇轩昂,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第三交响曲到第六交响曲的创作,贝多芬在承袭古典音乐先师的基础上,进行了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使庞大的交响乐队服务于一个独立的思想主题,也可以说是贝多芬奠定了近代交响乐的先锋作用。

C大调第一交响曲(1779-1800),Op21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顾名思义,《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其实在“边听边入门”系列中的那篇《辉煌交响之路的第一步——解析贝多芬第一交响曲》一文中,我们已经对这部作品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那么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来看看贝多芬与两位交响曲创作领域的前辈——莫扎特以及海顿,有着怎样的联系,因为我觉得这是《第一交响曲》艺术风格背后隐藏的故事。

贝多芬1770年出生在德国波恩,生活在充满音乐艺术的浓郁氛围中,而且贝多芬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在当时莫扎特已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音乐神童,贝多芬的父亲也就立志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物。11岁的时候,贝多芬从学校辍学,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音乐旅程。随后他跟随父亲和一些颇具水准的乐师学习乐器演奏以及音乐理论,逐渐展现出了才华。当时欧洲真正的艺术中心是奥地利的维也纳,所以贝多芬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和帮助,在自己17岁那年第一次来到维也纳,试图在那里继续提升自己的音乐功底。

当时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因为那里荟萃了以莫扎特、海顿为主的一大批有才情的音乐大师。到达维也纳不久,贝多芬就见到了长他14岁的音乐巨匠莫扎特,会面的地点是在莫扎特的家中,据说那是一次有很多人出席的聚会。贝多芬显得非常拘束,因为他对莫扎特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态度。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展示一下自己独特的才华。贝多芬让莫扎特指定一个音乐主题,他来进行颇有难度、也更见功底的即兴创作独奏。莫扎特应允了这个要求,结果贝多芬略加思索就按照大师给出的要求,完整而流畅的创作并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旋律,以至于莫扎特十分欣喜,对在场的众人预言——贝多芬将是未来的杰出音乐大师!这就是这两位历史上最负盛名作曲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可以说,在以后的日子里,贝多芬一直非常崇敬莫扎特,甚至自诩为——迄今最崇拜莫扎特的人。

由于母亲病危,贝多芬在到达维也纳之后不久不得不重新回到波恩,并且永远告别了母亲。但他终究觉得当时的波恩过于封闭,要想达到自己的音乐理想,必须去维也纳。所以,1792年他第二次来到了音乐之都,在那里开始长达数年之久的学习和积累,并且得以拜海顿为师。海顿被称之为“交响乐”之父,一生创作过 100多部交响曲。不过根据史书记载,海顿非常看重贝多芬的才华,并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值得培养的后起之秀,但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教授贝多芬太多的实际知识。即便如此,贝多芬日后依然把海顿尊为自己在维也纳时期最重要的师长,海顿的作品和理念给了贝多芬很多灵感。

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时期最重要的两位作曲家,贝多芬作为他们的后辈乃至学生,从他们两位的作品中汲取了非常丰富的养分,这些前辈赋予的精粹也正集中表现在《第一交响曲》当中。虽然这是贝多芬在交响乐创作领域的处女作,但是这并不说明这部作品尚不够水准。事实上,贝多芬创作《第一交响曲》的时候已经三十而立,自己在维也纳学习已经有八年,并且已经在当地立足稳固,从一名出色的演奏家逐渐转型为作曲家,甚至已经有了比较出名的原创音乐作品。在十八世纪末期,他所创作的《“悲怆”钢琴奏鸣曲》以及前两部钢琴协奏曲已经普遍受到维也纳听众的好评与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于1798-1799年,1800年首演的《第一交响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过可惜的是,由于乐团素质有限,这部作品的首演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其旋律中表现出来的乐思,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来自贝多芬的与众不同。

对于《第一交响曲》的评价,古往今来几乎是众口一词的。其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第一交响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但是我们不能粗浅的把这种类似或者雷同归结为这部作品的缺陷或者不成功,而应当理解为真正伟大的贝多芬那个时候还处于摸索、探寻的阶段。而且在《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依然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所以我以前说过,欣赏这部作品是一件颇具兴味的事情,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通过这样的对比,正可以显现出其在创作上的风格转变。

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配器: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定音鼓2,及弦乐组

备注:献给Von Swieten男爵,首次公演于1800年4月2日

D大调第二交响曲(1801-1802),Op36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36

或许大家从很多正面或者侧面的资料中会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失聪者,通俗的说就是“聋子”。其实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疾病引起的,而且是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全聋。就在贝多芬在维也纳立足稳定,并且创作了一系列出色音乐作品,包括《第一交响曲》之后,他的健康状况开始出现问题,主要是听觉的衰弱以及严重的腹泻。其实在贝多芬3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差,经历了数年的痛苦,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医生的治疗手段并没有改观贝多芬耳疾的病情。他需要和人用很大的音量来进行交流,对于微弱的声响很不敏感。尤其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其中的痛苦,是常人所难以体味的。

但是在这段时间,贝多芬并没有被病痛的折磨所制伏,他依然坚持创作,足见其内心深处具备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且这段时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后流传广泛的名作,包括钢琴奏鸣曲《月光》、《暴风雨》以及小提琴奏鸣曲《春天》。所以有人说,这段时期贝多芬的创作功底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力量却是来自同病痛的对抗。但是病魔是无情的,它一直在不断折磨着贝多芬,因此在1802年4月份,作曲家接受了医生的劝告,离开了闹市区,来到位于维也纳郊区的海利根施塔特休养。虽然腹泻病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耳疾依旧越发加重,贝多芬甚至时常有预感,自己将很快会告别这个有声世界,而变成一个彻底的失聪者。在来到海利根施塔特半年后,贝多芬开始感到寂寞与绝望,以至于写下了一份遗书,向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交待了后事,这份文献后来被称之为《Heiligenstadt Testament(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贝多芬并没有为此寻短见。相反这纸遗书反而激发了他尚未爆发的潜能。有人说,这正是贝多芬被称为伟人的最好理由。在强大的病魔以及精神压力下,虽然一度绝望过,但是最终作曲家没有被这些负面的东西压垮,他最终还是站起来了,挺过来了。可以这么说,通过这份遗书,贝多芬实际上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了后来继续大踏步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强大动力。最终这份遗书并没有交给亲属或者朋友,而是一直由他本人保存,直到贝多芬真正去世之后才被人们发现。

从死亡阴影中走出来的贝多芬,在 1802年10月左右回到了维也纳,并马上创作了《第二交响曲》。所以读到这里,你应该了解我为什么在前面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贝多芬与病魔、死亡作斗争的经历——因为《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同时也可以将其看成对《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精神内涵的音乐化提炼和总结。

或许贝多芬的这部《第二交响曲》是他所有九首交响作品中最不起眼的,但我们决不能就此忽略它的艺术价值,其实只要仔细看了前面的篇章,您就应该意识到它对贝多芬而言重大的意义。对于这部作品的看法,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对生活的渴望。但也有人认为,《第二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直到第三、第四乐章才是真正的属于欢乐、胜利的旋律,他们称这部作品走了两个极端。但无论如何,在思想性上《第二交响曲》已经超越了《第一交响曲》,他更富有内涵和哲理。而在艺术性上,则依然稍稍带有莫扎特、海顿时期的影子,但属于贝多芬自己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在经历了死亡的阴影后,作曲家对人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所以在独创性方面也显得越加个性化和大胆。总之我觉得,《第二交响曲》虽无出名的乐章和段落,也没有很大名气,但其将思想和旋律的冲突性融为一体,很能体现贝多芬坚韧的个性风范!

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配器: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定音鼓2,及弦乐组

备注:献给Carl Lichnowsky王子,首次公演于1803年4月5日

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1803-1804),Op55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Eroica"

说道贝多芬的这部《第三“英雄”交响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拿破仑。在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最风云的人物当属这个法国人,从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把拿破仑当作这部鸿篇巨著的主角。当然,也不能完全那么理解,且听我慢慢说来。

文章的前面我就提到过,贝多芬十一岁的时候就因为热爱音乐而辍学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新知的机会。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很早就接触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20岁不到的时候,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学习过一阵子伦理哲学,当时也正逢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自由、革命”的口号充斥着校园,作曲家从那时起就打心眼里向往这种精神和宗旨,并逐渐成为贝多芬的一种人生理想。就此,他成为了一个时刻关注革命、向往自由的人。在去维也纳学习、落脚并且稳固地位以后,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经常来去于皇室、权贵的“高雅”圈子中。即便如此,贝多芬骨子里面那种崇尚革命的理想,依然时刻让他对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感到极度不满。可见在贝多芬身上有一种不被“不公平”社会所同化的可贵精神,这也是我非常敬佩他一个理由。而这种精神也逐渐渗入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所以后来有人称他为“革命音乐家”。

向往自由的音乐大师,从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同样他又从一个法国军人身上看到了“共和”的希望,那个人正是一代风云人物——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向欧洲封建帝制发起了最强烈的冲击,并且几近获得成功。所以贝多芬一度把拿破仑视为偶像、英雄乃至神的化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下,1798 年的时候有一位非常赞赏贝多芬音乐才华的法国将军登门拜访他,而交谈间贝多芬也表达了对拿破仑的敬重,所以那位将军便提议,是不是可以写作一首名为“波拿巴”的交响曲,贝多芬自然欣然应允。

但是直到1803年,距离上一部《第二交响曲》一年不到,贝多芬才开始正式写作这部策划已久的交响曲。这年夏天,作曲家来到维也纳郊外杜布林中的一个葡萄园,在一间农舍中开始了创作。宁静的田园几乎与世隔绝,就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下,一部大作悄然问世。《第三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最终长度是仅次于《第九交响曲》的超长作品,而在艺术成就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个我们等一会儿再说。因为此时,发生了一个变故——拿破仑背叛了革命。

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拿破仑推翻了法国封建王朝之后,并没有实行人们期盼已久的 “共和”,而是重新恢复帝制,自己当上了皇帝。更加丑陋的是,在加冕典礼上他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皇冠。这种背叛革命的行为,使得所有向往自由的革命志士痛心疾首。而这个消息传到贝多芬这里的时候,作曲家已经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的创作,并且特意命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还恭恭敬敬地写了献给拿破仑的题词。此刻,当得知拿破仑如此卑劣的行径之后,简直无法表述自己当时愤怒的心情,贝多芬冲动的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大骂拿破仑是“凡夫俗子、野性暴君”。经过了这次打击,贝多芬对拿破仑的好感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据说为此还病了一场,所以也就耽误了《第三交响曲》的发表。一直到1804 年4月才在维也纳第一次上演,1806年总谱出版发行,而这部曾经是为拿破仑“夺身定做”的交响曲标题也被改为了“《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作”。后来有人分析说,虽然拿破仑不再是贝多芬心中的 “神”,但是在某些方面贝多芬依然尊重他。

虽然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第三“英雄”交响曲》的主角似乎一下子从“伟人”变成了“叛徒”,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的伟大。虽然这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交响曲,但是其中到处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向往革命的精神。这部长达40多分钟的作品,可以说塑造了一群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英雄雕像。曲调中时刻洋溢着战斗的气息,自由的理念。我不想花过多的笔墨去逐个乐章的描绘,因为这部作品的内涵应该是广义而非狭隘,应该是宏观而非微观的。包括专业乐评家都对很多细节持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三交响曲》中崇尚的英雄主题、自由气息,是这部交响曲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贝多芬曾经说过,《英雄交响曲》是他最钟爱的作品之一,不难看出这部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事实上,最初公演的时候,它并没有受到听众乃至当时同仁们的广泛认可。为什么呢?因为《英雄》的与众不同!正是在这部大作中,贝多芬完全发挥出了属于他独特个性的非凡艺术气息,无论在乐章的编排上还是在旋律的构造上,他都完全突破了以往莫扎特、海顿所开创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而这种艺术构思的来源,可以说恰恰来自作品主题所蕴含的“自由、革命”精神!真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作品将法国大革命这场人类历史上永载史册的大众运动,以及其中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用交响曲这一艺术手段进行了记载、加工乃至升华,所以不得不承认《第三“英雄”交响曲》注定将是名垂青史的!

也正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的交响曲风格开始趋于成熟,也走入属于他自己的轨道,一部又一部更加精彩的作品在作曲家的心中孕育、产生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英雄》!一个里程碑!

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配器: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定音鼓2,及弦乐组

备注:献给Lobkowitz王子,首次公演于1805年4月7日

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1806),Op60

Symphony No4 in B flat major, Op60

如果说,《第一交响曲》体现了贝多芬无与伦比的天分、对前辈传统的良好继承;《第二交响曲》表现出作曲家内心不屈不挠的个人奋斗历程;《英雄交响曲》将贝多芬崇尚自由、信仰革命的高尚精神洋溢的淋漓尽致,那么《第四交响曲》则是一曲大师对生命、对生活予以充分肯定、赞美的颂歌。为什么深受病痛折磨,同时又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的贝多芬,突然会写出这样一部充满明朗色彩的作品?答案只有一个——当时的贝多芬正在恋爱!

很多朋友都知道,贝多芬终究没有找到终生伴侣,但是他的爱情生活却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而略带悲剧色彩。有人说,艺术家往往都是浪漫而多情的,没错!贝多芬也没有逃脱这个规律。然而贝多芬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者说表面印象却并不是一个这样的人。很多文献资料都这样形容作曲家的外貌——杂乱的头发、宽大的额头、凶蛮的目光、并不美观的鼻子。这些描述足以表现出贝多芬并不是那种容易引起少女爱慕的“白马王子”,甚至有人形容他为“狮子脸”。同时在生活上,他也不拘小节,说的不好听一点,简直有一点邋遢。但即便如此,很多女子还是无法抗拒来自贝多芬身上的那种英雄气质和艺术修养,而和贝多芬谈着或长或短的恋爱,但是这种关系最后都没有终生保持下去。

贝多芬对于爱情是执著的。对于自己钟情的人,他总是倾其所能,近乎疯狂的去追求。他心目中的爱侣应该是青春纯洁、端庄秀美、品德高尚又极具修养的女子。可以说,贝多芬在爱情上近乎是完美主义者!这也是他没能找到终生伴侣的一大因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可能也来自他的耳疾。贝多芬喜爱追求过的女子很多,有些是贵族的**,有些则是自己的学生,也有女作家。在诸多次恋爱中,曾经有一次近乎取得成功,那就是他与匈牙利贵族**特雷泽的一段感情,双方曾经订婚过,但是最终婚约被毁。此前,他热恋过特雷泽的姐姐朱丽叶,而后又与特雷泽的妹妹约瑟芬发生了爱情,可悲的是依然没有结果。与这一家三姐妹的恋爱,可以说是贝多芬爱情悲剧的典型——因为门第、因为金钱,因为一些世俗的观念,美满的婚姻不能成为现实。其实失败又何止这些,贝多芬用心去恋爱,用文字、用旋律来赞美自己心中的最爱、赞美美好的爱情,但最终总是因为世俗的偏见乃至陈旧的观念,而遭到失败。虽然贝多芬相貌并不英俊,举止算不上潇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真诚、他的才华,他的善良打动过很多女子的心。最终很多女子没有和贝多芬结为夫妻,却和他保持了很长的友谊。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感情受挫的次数越来越多,贝多芬逐渐失望了,他对于是不是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爱人感到迷茫和悲伤。而能够最好的表达作曲家当时这种心态的文献被保留下来,后人誉之为《致永恒的情人》。这其实是三封没有发出的信件,一直到贝多芬去世后才被发现。没有收件人的姓名、也没有邮寄的地址、具体写于哪一年竟也无从考证。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不可能把那三封长长的、饱含真挚情谊的信为大家一一奉上,但需要指出的是,《致永恒的情人》具体是写给哪个情人的,研究学者的猜疑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三封信表达出贝多芬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悲叹。记得前些年,曾经有过一部讲述贝多芬爱情生活的**,名字就叫做《永恒的情人》,大家如果有兴趣、有时间不妨去欣赏一下,应该会比看我上面这些枯燥文字有意思的多。

费了一番口舌为您讲述了贝多芬的感情世界,因为《第四交响曲》正是处于恋爱时节中的贝多芬才华横溢的体现,而其主题就正是赞美生命和爱情。时间定格在 1806年,当时贝多芬的恋人正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匈牙利贵族**特雷泽,那应该是贝多芬感到最幸福的光阴。特雷泽曾与贝多芬订婚,而且感情维系了4年左右,可以说是贝多芬一生中最稳定的一段感情生活。所以他的创作热情特别高,才思敏捷。贝多芬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在这时候写成的。此后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也是迅速的落笔,迅速的完成,而被誉为“塑造贝多芬情人形象”的一部作品。

随后,贝多芬开始酝酿《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撰写似乎非常顺利,但是作曲家在这里却停止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转而去写一部全新的交响曲。当时贝多芬的感情生活浪漫温馨,状态之好在他一生中也是十分少见的,所以从落笔到完成,几乎一气呵成,顺利流畅,而且旋律中充满了生命、青春的气息——这正是《第四交响曲》!其实如果按照贝多芬既定的创作思路,其交响曲作品的顺序应该是《第四“命运”交响曲》,而后才是充满生机的《第五交响曲》,但事实上恰恰相反。

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配器: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定音鼓2,及弦乐组

备注:献给Oppersdorf伯爵,首次公演于1807年3月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1804-1808),Op67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让我们从头来认识这部作品!

《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创作他的意图又在哪里呢?这里我

黄梅戏**:龙女、孟姜女、血泪恩仇录、母老虎上轿、香魂、徽商情缘、生死擂黄梅戏电视剧;第一部电视剧《双莲记》、第一部获奖电视剧《郑小姣》、第一部音乐电视剧《西厢记》、第一部反映现代题材的电视剧《啊,吉他》、第一部采用高清技术拍摄的电视剧《李清照》,另外还有许多根据名著改编的,如《啼笑因缘》、《家》、《春》、《秋》、《桃花扇》、《祝福》、《二月》、《潘张玉良》黄梅戏舞台剧《红楼梦》、《无事生非》、《风尘女画家》、《柯老二入党》、《未了情》、《徽州女人》、《墙头马上》、《孔雀东南飞》、《长恨歌》、《雷雨》、《逆火》、《僧尼浪漫曲》(又名<双下山>)、《李四光》、《美人蕉》、《六尺巷》,还有吴琼的一部新戏《严凤英》,

1、《蓝色的多瑙河》 。

"圆舞曲之王"、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7年的名曲,合唱曲与管弦乐曲的版本并存,乐曲描写了多瑙河的秀丽景色,被誉为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丽景色,被誉为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1mp3

2、《晨曲》。

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写于1901年的小品,与另一首《黄昏之歌》相对应,原曲是为小提琴及钢琴所作。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2mp3 ;

3、《印度之歌》。

由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96的发表的歌剧《萨特阔》中第四场印度商人的唱段改编而来,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旋律而让人难以忘怀。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3mp3 ;

4、《船歌》

(选自《霍夫曼的故事》)。 法国著名的喜歌剧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原为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二重唱曲,后被改为多种音乐演奏形式,"船歌"又称"威尼斯船歌",它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门德尔松及肖邦亦有类似体裁的作品。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4mp3

5、《闲聊波尔卡》。

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波尔卡代表作之一,1858年为其在俄罗斯的演出而专门创作,乐曲生动地描绘了妇女们愉快生活的场景。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5mp3 ;

6、《伦敦德里小调》。

爱尔兰民谣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后由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改编成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又叫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座小城。乐曲纯朴动人,充满温馨情调。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6mp3 ;

7、《威尼斯狂欢节》。

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作曲家热南所作,原为长笛曲,其中部分旋律引用了威尼斯的古老民歌。乐曲所描绘的明朗而欢快的节日风景经曼陀凡尼改编后显得更为栩栩如生了。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7mp3 ;

8、《罗马之恋》。 这是一首以罗马名胜为题材的乐曲,那低缓而略带伤感的旋律表达了游人们对风景名胜依依不舍的心情。乐曲有着意大利通俗歌曲的韵律,使去过罗马的人们对美丽的往事流连不已。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8mp3 ;

9、《意大利随想曲》 。

曼陀凡尼乐队的保留曲目,由《塔兰泰拉舞曲》、《我的太阳》、《弗朗西斯卡》、《桑塔露齐亚》、《玛丽亚·玛丽》、《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等六首曲子的主旋律组成,是其演奏会中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在中国献演时也不例外。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9mp3 ;

10、《那不勒斯的塔兰泰拉舞曲》。 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于1830年至1835年间创作的音乐曲集《音乐夜宴》中的第八曲,原为女高音独唱曲。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10mp3 ;

11、《卡塔丽》。 根据那波里民歌改编的著名男高音独唱曲,又名《负心人》,描写的是男人失去心上人之后的痛苦之情。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洛蒂、多明哥、卡雷拉斯都曾演唱过此歌。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11mp3 ;

12、《 组曲》。 由六首 民谣组成,其中《温柔地爱我》、《牛仔之歌》、《哦,苏珊娜》等旋律都是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12mp3 ;

13、《迷人的一瞥》。

又名《奇异的恩典》,作为英国民谣及圣歌而传唱于世,并被多位歌手翻唱。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13mp3 ;

14、《绿袖子》。

曼陀凡尼的经典作品之一,根据十六世纪传入英格兰的民谣改编,许多影视剧都采用过此曲。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14mp3 ;

15、《西班牙吉普赛歌曲》。西班牙作曲家NPMarquina创作的具有西班牙风格的吉普赛舞曲,因其热烈奔放而通常会作为曼陀凡尼演奏会的下半场开始曲。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15mp3 ;

16、《墨西哥草帽舞》。 根据墨西哥民间舞蹈音乐改编,是曼陀凡尼乐队的演奏曲目中编配最好的乐曲之一。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16mp3 ;

17、《探戈》。

西班牙作曲家阿尔贝尼斯所作钢琴曲集《西班牙》中的第二首,因其旋律优美流畅,有如一首抒情歌曲而广为流传。探戈是由西班牙所特有的民族舞曲探戈·弗拉明哥演变而来的一种在现代社会广为流传的舞曲,曼陀凡尼本人对这一体裁尤为喜爱。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17mp3 ;

18、《蓝色探戈》 。著名的探戈舞曲之一,是起着古典与现代通俗音乐桥梁作用的 作曲家安德森1951年的作品,曾被许多乐队改编演奏过。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18mp3 ;

19、《蓝天》 。德国作曲家JRixher创作,是二次大战前欧洲大陆最受欢迎的一首探戈名曲,亦曾得到不少轻音乐演奏团体的青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 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 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 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 剧都曾有过贡献。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 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 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 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 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 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 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 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 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 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 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 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 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 的地位。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 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 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 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 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 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 笼罩着欧洲大陆。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 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 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 歌上。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 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 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 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 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 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 期。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

  作品类型 作品名 原名 作品编号 创作时间 调式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 第十交响曲 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 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 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斯蒂芬国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 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 命名日庆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国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对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兰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舞曲 11首维也纳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 庆贺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 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 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 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协奏曲 第六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回旋曲 钢琴与乐队的降B大调回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调

  协奏曲 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调

  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调

  浪漫曲 浪漫曲两首 2 Romances Op40 1802-1803 C大调

  小夜曲 小夜曲两首 2 Sereenades Op8,Op25 1796-11797 D大调

  重奏 管乐8重奏 Wind Octet Op103 1792 G小调

  重奏 管乐7重奏 Wind Septet Op20 1796-1800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71 1796-1797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81b 1794-1795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5重奏 Wind quintet Op16 1796-1797

  重奏 弦乐5重奏 (3首) String quintets Op429104 1800-1801 C大调

  重奏 第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调

  重奏 第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调

  重奏 第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调

  重奏 第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调

  重奏 第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调

  重奏 第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调

  重奏 第七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调

  重奏 第八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调

  重奏 第九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调

  重奏 第十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调

  重奏 第十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调

  重奏 第十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调

  重奏 第十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调

  重奏 第十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0 F大调

  大赋格曲 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调

  重奏 弦乐4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调

  重奏 钢琴4重奏 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重奏 第一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E大调

  重奏 第二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调

  重奏 第三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调

  重奏 第四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调

  重奏 第五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调

  重奏 第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调

  重奏 第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调

  重奏 第三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调

  重奏 第四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调

  重奏 第五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5 Op701 1808 D大调

  重奏 第六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调

  重奏 第七钢琴3重奏(大公) 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调

  重奏 第八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打调

  重奏 第九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调

  重奏 第十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调

  重奏 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D D大调

  重奏 木管3重奏 Woodwind trio in C Op87 1794 C大调

  重奏 3重奏 Trio in G WoD37 1790 G大调

  重奏 2重奏 String duo in E flat WoD32 1795-1798 降E大调

  奏鸣曲 圆号奏鸣曲 Horn Sonata in F Op17 1800 F大调

  主题与变奏 6首 6 Tema Con Variazioni Op105 1817-1818

  重奏 长笛2重奏 Flute duo in G WoD26 1792 G大调

  重奏 木管2重奏 3 Woodwind duos WoD27 1792 C大调

  变奏曲 根据歌剧<唐璜>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La ci darem la mano” aus der Oper “Don Giovanni” Von WAMozart WoD28 1797

  变奏曲 根据<费加罗的婚礼>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 Vuol ballare,Signor contino” aus der Oper “Le nozze di Figaro” Von WAMozart WoD40 1792-1793 F大调

  奏鸣曲 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调

  奏鸣曲 第二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调

  奏鸣曲 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调

  奏鸣曲 第四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调

  奏鸣曲 第五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调

  变奏曲 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变奏曲 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G大

  变奏曲 根据<马卡布的犹大>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e the Conquering hero”aus “Judas Maccabeus” Von G F Handel WoD45 1796 G大调

  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调

  浪漫曲 浪漫曲两首 2 Romances Op40 1802-1803 C大调

  小夜曲 小夜曲两首 2 Sereenades Op8,Op25 1796-11797 D大调

  重奏 管乐8重奏 Wind Octet Op103 1792 G小调

  重奏 管乐7重奏 Wind Septet Op20 1796-1800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71 1796-1797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81b 1794-1795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5重奏 Wind quintet Op16 1796-1797

  重奏 弦乐5重奏 (3首) String quintets Op429104 1800-1801 C大调

  重奏 第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调

  重奏 第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调

  重奏 第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调

  重奏 第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调

  重奏 第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调

  重奏 第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调

  重奏 第七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调

  重奏 第八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调

  重奏 第九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调

  重奏 第十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调

  重奏 第十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调

  重奏 第十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调

  重奏 第十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调

  重奏 第十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0 F大调

  大赋格曲 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调

  重奏 弦乐4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调

  重奏 钢琴4重奏 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重奏 第一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E大调

  重奏 第二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调

  重奏 第三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调

  重奏 第四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调

  重奏 第五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调

  重奏 第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调

  重奏 第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调

  重奏 第三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调

  重奏 第四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调

  重奏 第五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5 Op701 1808 D大调

  重奏 第六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调

  重奏 第七钢琴3重奏(大公) 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调

  重奏 第八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打调

  重奏 第九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调

  重奏 第十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调

  重奏 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D D大调

  重奏 木管3重奏 Woodwind trio in C Op87 1794 C大调

  重奏 3重奏 Trio in G WoD37 1790 G大调

  重奏 2重奏 String duo in E flat WoD32 1795-1798 降E大调

  奏鸣曲 圆号奏鸣曲 Horn Sonata in F Op17 1800 F大调

  主题与变奏 6首 6 Tema Con Variazioni Op105 1817-1818

  重奏 长笛2重奏 Flute duo in G WoD26 1792 G大调

  重奏 木管2重奏 3 Woodwind duos WoD27 1792 C大调

  变奏曲 根据歌剧<唐璜>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La ci darem la mano” aus der Oper “Don Giovanni” Von WAMozart WoD28 1797

  变奏曲 根据<费加罗的婚礼>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 Vuol ballare,Signor contino” aus der Oper “Le nozze di Figaro” Von WAMozart WoD40 1792-1793 F大调

  奏鸣曲 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调

  奏鸣曲 第二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调

  奏鸣曲 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调

  奏鸣曲 第四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调

  奏鸣曲 第五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调

  变奏曲 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变奏曲 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G大

  变奏曲 根据<马卡布的犹大>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e the Conquering hero”aus “Judas Maccabeus” Von G F Handel WoD45 1796 G大调

  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调

  浪漫曲 浪漫曲两首 2 Romances Op40 1802-1803 C大调

  小夜曲 小夜曲两首 2 Sereenades Op8,Op25 1796-11797 D大调

  重奏 管乐8重奏 Wind Octet Op103 1792 G小调

  重奏 管乐7重奏 Wind Septet Op20 1796-1800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71 1796-1797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81b 1794-1795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5重奏 Wind quintet Op16 1796-1797

  重奏 弦乐5重奏 (3首) String quintets Op429104 1800-1801 C大调

  重奏 第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调

  重奏 第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调

  重奏 第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调

  重奏 第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调

  重奏 第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调

  重奏 第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调

  重奏 第七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调

  重奏 第八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调

  重奏 第九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调

  重奏 第十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调

  重奏 第十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调

  重奏 第十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调

  重奏 第十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调

  重奏 第十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0 F大调

  大赋格曲 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调

  重奏 弦乐4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调

  重奏 钢琴4重奏 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重奏 第一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E大调

  重奏 第二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调

  重奏 第三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调

  重奏 第四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调

  重奏 第五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调

  重奏 第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调

  重奏 第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调

  重奏 第三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调

  重奏 第四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调

  重奏 第五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5 Op701 1808 D大调

  重奏 第六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调

  重奏 第七钢琴3重奏(大公) 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调

  重奏 第八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打调

  重奏 第九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调

  重奏 第十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调

  重奏 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D D大调

  重奏 木管3重奏 Woodwind trio in C Op87 1794 C大调

  重奏 3重奏 Trio in G WoD37 1790 G大调

  重奏 2重奏 String duo in E flat WoD32 1795-1798 降E大调

  奏鸣曲 圆号奏鸣曲 Horn Sonata in F Op17 1800 F大调

  主题与变奏 6首 6 Tema Con Variazioni Op105 1817-1818

  重奏 长笛2重奏 Flute duo in G WoD26 1792 G大调

  重奏 木管2重奏 3 Woodwind duos WoD27 1792 C大调

  变奏曲 根据歌剧<唐璜>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La ci darem la mano” aus der Oper “Don Giovanni” Von WAMozart WoD28 1797

  变奏曲 根据<费加罗的婚礼>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 Vuol ballare,Signor contino” aus der Oper “Le nozze di Figaro” Von WAMozart WoD40 1792-1793 F大调

  奏鸣曲 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调

  奏鸣曲 第二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调

  奏鸣曲 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调

  奏鸣曲 第四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调

  奏鸣曲 第五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调

  变奏曲 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变奏曲 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G大

  变奏曲 根据<马卡布的犹大>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e the Conquering hero”aus “Judas Maccabeus” Von G F Handel WoD45 1796 G大调

  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调

  浪漫曲 浪漫曲两首 2 Romances Op40 1802-1803 C大调

  小夜曲 小夜曲两首 2 Sereenades Op8,Op25 1796-11797 D大调

  重奏 管乐8重奏 Wind Octet Op103 1792 G小调

  重奏 管乐7重奏 Wind Septet Op20 1796-1800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71 1796-1797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81b 1794-1795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5重奏 Wind quintet Op16 1796-1797

  重奏 弦乐5重奏 (3首) String quintets Op429104 1800-1801 C大调

  重奏 第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调

  重奏 第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调

  重奏 第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调

  重奏 第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调

  重奏 第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调

  重奏 第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调

  重奏 第七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调

  重奏

  安德烈·波切利

  开放分类: 艺术家、音乐家、美声、歌唱家、男高音

  简介

  [编辑本段]

  安德烈·波切利 (ANDREA BOCELLI,1958922— )是意大利新近升起的男高音。他双目失明,却拥有一副好嗓子。1958年9月22日,波切利生于意大利拉亚蒂科,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敏感。7岁时开始学钢琴,随后又学长笛、萨克管。小小年纪就对歌剧特别感兴趣。

  波切利自小是一个弱视儿童,12岁时,一次踢足球的意外,使他双眼全盲,但他不自暴自弃,坚持学唱。原因在于,37年前父亲凑在他的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波切利毕业于比萨大学,取得法律博士学位,做了一年的法律工作,30岁才开始学声乐。他的第一位声乐老师是贝塔里尼,三年后又随柯莱里学唱,帕瓦罗蒂在歌唱上也给过他重要的意见:“记住要唱得柔和,不要强迫用嗓……”,至今他像说话似的歌唱就是受到帕瓦罗蒂的启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意大利著名摇滚歌手佐凯洛听到波切利的演唱,大为欣赏,立即联同他唱《求主怜悯歌》,即获得1993年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奖。

  1994年,他首张个人专辑《宁静的夜海》再获得圣雷莫音乐节大奖,打进了意大利流行榜十大之一,他与莎拉·布莱曼灌唱的《告别的时刻》一曲,更是盛兴一时,成为欧洲流行榜冠军歌,奠定了他的国际流行歌手的地位。

  1994年,他应邀参与在摩德纳举行的帕瓦罗蒂与流行群星音乐会的演出,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继《意大利之旅》之后,1997年他推出《浪漫曲》,以崭新的演绎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雄踞荷兰、比利时、瑞典、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流行榜。其实,波切利是学Bel Canto的,却以Pop闯进乐坛,而且搞出了名堂。

  "我认为流行音乐在我的古典音乐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即使如卡鲁索、吉利等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曾唱过流行歌曲啊。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剧院观赏歌剧。"波切利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

  波切利在他的《歌剧咏叹调集》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大胆与能力,所选唱的曲目都是传统男高音中最难唱和最富于技巧性的咏叹调,有普契尼"冰冷的小手"(《艺术家的生涯》)、奇妙的和谐、"今夜星光灿烂 "(《托斯卡》)、"再见吧,可爱的家"(《蝴蝶夫人》);威尔第的"美女如云"(《弄臣》);比才的"花之歌"(《卡门》)等,一个新秀能将这些沉重的咏叹调"啃"下来已算不错,唱法也比较正统、自然、舒服,始终保持着柔和的音色和稳定的声音,不过重也不太冲,听来令人放心。

  他高声区的CLOSE是采用母音变圆变暗的唱法,有很强的穿透力,混合共鸣使用得很好,也就是说他的CLOSE给人的感觉声音是从胸、腹中发出的。如他带有胸声唱出9个HIGH C的"多么快乐的一天",有着帕瓦罗蒂的影子。

  波切利得奖纪录:1998美国告示牌杂志最新年度大奖双冠军;世界音乐类最佳艺人,古典音乐类最佳艺人。1999格莱美奖最佳新人奖提名,1999新曲《THE PRAYER》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声带歌曲》提名(与席琳狄翁合唱)。

  个人简历

  [编辑本段]

  ●1958年

  -9月22日,波切利生于意大利比萨省的拉加提克。早在孩童时期,他就对教堂的乐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0年

  -波切利在Viareggio以《我的太阳》赢得了他的第一个歌唱比赛的胜利。

  ●1980年代

  -在完成学业之后,波切利的工作是一名律师,工作一年之后他完全投入到音乐中,跟随83岁的Bettarini学习声乐,直到1997年大师去世。

  ●1992年

  -春天,意大利摇滚歌星Zucchero需要与一个男高音合作演唱他和U2乐队的乐手Bono合作的歌曲《求主怜悯》,而理想中的合作者是帕瓦罗蒂。Zucchero请安德烈录制了此歌的试音带,当帕瓦罗蒂听了波切利录制的试音带之后,问道:“这个人是谁?我认为你们不需要我了,我不会比他唱的更好。”虽然如此,帕瓦罗蒂与Zucchero还是共同录制了这首《求主怜悯》。

  ●1993年

  -夏天,波切利获邀加入Zucchero在欧洲各地举行的巡回演唱会,演唱《求主怜悯》中帕瓦罗蒂的部分。当他单独表演时,他对歌曲的演绎完全不同于摇滚歌手,他演唱的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中的《今夜无人入睡》为他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1994年

  -2月,波切利在意大利重要的音乐节“The SanRemo Festival”的比赛中以一首《宁静的夜海》获得了大奖。并发行了他的首张同名CD,一经发行就进入畅销行列,并为波切利赢得了他的第一个金唱片奖。

  -9月,波切利应邀在意大利摩德纳参加帕瓦罗蒂的个人慈善音乐会,并与大师同台演唱雷昂卡发洛的《早晨》。同月,他初次登上了歌剧舞台,参加演出了威尔第的《马克白》。

  -12月,当年圣诞节波切利在意大利圣彼得广场演唱了《Adeste Fideles》。

  ●1995年

  -2月,波切利参加了在SanRemo举行的音乐比赛,获得了第四名。

  -2月22日,波切利的第一个儿子埃莫斯出生了。

  ●1996年

  -1996年10月,德国,在拳王亨利的告别赛上,他与英国歌唱家莎拉·布莱曼合唱了动人的《告别时刻》,全场为之震撼。这首歌打败了所有唱片业纪录,在排行榜的前十名停留达半年之久。

  ●1997年

  -春天,波切利发行了专辑《浪漫曲》。

  -3月3日,在德国汉堡 “艾科奖”的颁奖典礼上,波切利领取了“年度最畅销单曲奖”。

  -8月,波切利参加了在Torre del Lago举行的普契尼节,和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青年节,并在教皇面前进行了演唱。

  -9月27日,波切利在Bologna的圣餐典礼上,又一次在教皇面前演唱。

  -10月8日,波切利的第二个儿子马蒂欧出生。

  -10月19日,波切利与卡雷拉斯一起在梵蒂冈参加了由世界抵抗饥饿组织举行的慈善音乐会。

  ●1998年

  -3月,波切利发行了专辑《咏叹调》。

  -4月19日,波切利走上了美国的演艺舞台,在华盛顿的肯尼迪中心举行了个人音乐会,并在第二天在白宫受到了克林顿总统的接见。

  -5月5日,波切利在蒙地卡罗的世界音乐大奖颁奖典礼上,赢得了“最佳意大利歌手”和“最佳古典音乐诠释”两项大奖。

  -7月至9月,波切利进行了北美和南美的巡演。其中,最后在麦迪逊广场举行的音乐会门票以最短的时间销售一空。

  -9月,波切利以《咏叹调》接受了第二个古典音乐艾科奖“最畅销古典音乐专辑奖”。

  -11月,波切利参加了Celine Dion的圣诞音乐会,并与她合唱了《祈祷》,使他在美国迅速走红,Celine Dion这样评价安德烈·波切利:“如果上帝会歌唱,那么他的歌声应该像波切利那样”。

  ●1999年

  -1月25日,波切利应邀为华纳兄弟公司的动画片《魔剑奇兵》与Celine Dion一起配唱主题曲《祈祷》,这首歌同年在洛杉矶为他赢得了“金球奖”。

  -2月24日,波切利在洛杉矶葛莱美奖的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艺术新人奖”的提名。

  -3月21日,波切利和Celine Dion因《祈祷》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歌曲奖”提名。

  -3月22日,波切利发行专辑《大地之梦》

  -4月11-24日,波切利从圣地牙哥到温哥华进行了美国西海岸的巡演,并在洛杉矶Hollywood Bowl剧场受到了来自18000观众的热烈欢迎。

  -5月15日,波切利在洛杉矶为克林顿总统演唱。

  -6月27日,波切利在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参加了麦克尔杰克逊为苦难儿童举行的慈善音乐会。

  -11月8日,全球同步发行了波切利的专辑《圣歌》,广泛收录了弥撒曲,两星期之后,这一专辑就占据了美国古典音乐宣传排行榜的首位,同时排行榜的前三位依次为波切利的《圣歌》、《咏叹调》、《美哉意大利》。同月,他的《圣歌》、《咏叹调》、《美哉意大利》也占据了美国古典音乐专辑销售排行榜的前三位。

  -11月29日,波切利受英国女王的邀请,在伯明翰参加了女王每年一度的皇室综艺演出。

  -11月30日,波切利的自传《黑暗中的天籁》在意大利发行。

  ●2000年

  -2月23日,波切利在42届葛莱美奖上获得两大提名——“最佳流行男歌手”和“最佳流行合唱组合”。

  -3月6日,波切利被任命为卢卡Boccherini音乐学院院长。

  -5月,英国古典调频FM的听众,投票选举波切利的《圣歌》为年度最佳专辑。

  -9月11日,波切利发行专辑《威尔第》。

  -9月,在由美国总统克林顿参加的在华盛顿举行的第28届的NIAF(意美合作论坛)上,波切利通过卫星从卢卡传输送上了他的歌声,并同时获得了“意美友谊”奖。

  -11月,波切利完成了他的第一张歌剧专辑: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

  ●2001年

  -整个夏天,波切利流连于托斯卡尼的美景中并为他的新专辑《托斯卡纳的天空》录制DVD版。其中的主角都是当地的原著民,还有他的亲戚、朋友们,连他的经纪人Michele Torpedine都在其中担当了鼓手的角色。

  -9月25日,波切利在米兰参加了一场鲁贝奇(Massimo Rebecchi)的时装发布会,其间为地球上的和平发表了宣言:在美国两个星期前遭受了可怕的恐怖袭击之后,我们的世界重新迎来了美丽。

  -10月,波切利的专辑《托斯卡纳的天空》在全球销售超过4千万张,并因此获得了一个特别奖。此专辑仅仅几个星期的销售就达到几百万张,跃居CNN全球专辑销售排行榜的首位。在英国官方的专辑排行榜上也得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外语流行音乐专辑在此排行榜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它同期占据了德国、香港、荷兰、爱尔兰、挪威、葡萄牙和瑞典的专辑排行的前三位。

  -10月28日,受纽约市长Rudolph Giuliani的邀请,在Ground Zero举行的纪念9·11遇难者的音乐会上,波切利唱了Schubert(舒伯特)的《圣母颂》表达了一个天主教徒的虔诚。

  -11月,波切利被授予欧洲白金唱片奖,以纪念他的专辑《托斯卡纳的天空》销售超过一百万张。

  ●2002年

  -3月6日,波切利在蒙地卡罗接受了两项世界音乐大奖——“全球最热卖的古典艺术家奖”和“最热卖的意大利艺术家奖”。

  -3月11日,波切利参加了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举行的纪念9·11遇难者的和平音乐会。

  -5月23日,因其对音乐的杰出贡献,波切利被授予了全英音乐奖。

  -5月27日,波切利在罗马为乔治·W·布什和意大利总理Silvio Berlusconi演唱。

  -5月28日,波切利参加了“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的慈善音乐会,当年的主题为“为了安哥拉”。

  -9月11日,波切利在罗马的美国大使馆演唱了《圣母颂》。

  -10月14日,波切利和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一起灌录了专辑《恋恋情声》。

  另:波切利的突出贡献在于它将意大利文化带给了全世界,同年他还被授予了许多其它的音乐奖项和被二次提名一些曾经获得的奖项。

  ●2003年

  -3月,波切利以制作人的身份参加了意大利歌曲节,并拥有了自己的制作公司——Clacksong。

  -5月,波切利发行了自己的第二张歌剧专辑《托斯卡》,一经出版就占据了若干个世界古典音乐排行榜的前几位。

  -5月22日,波切利因《恋恋情声》在英国皇家艾伯特音乐厅被授予了两项全英音乐奖——“最畅销古典音乐奖”和“年度专辑奖”。

  -5月27日,波切利又一次受邀与许多知名艺术家参加了名为“帕瓦罗蒂与朋友们”的盛会,与帕瓦罗蒂同台演唱了一首那不勒斯歌曲。

  -11月,波切利主要在美国进行巡演。

  -12月,波切利首次在上海举行了他的个人音乐会。

  ●2004年

  -1月,波切利在博洛尼亚的Teatro Comunale剧院连续出演了四场歌剧《维特》。

  -5月,波切利发行了歌剧唱片——威尔蒂《游吟诗人》。

  -7月24-30日,波切利在Torre del Lago的普契尼音乐节上演出了歌剧《托斯卡》。

  -9月,波切利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行了名为“一生仅有一次”的巡演。

  -10月,波切利在北京、上海分别举行了独唱音乐会。

  -11月,波切利发行最新跨界专辑《Andrea》。

  ●2005年

  -3月,波切利发行最新歌剧专辑《马斯奈:维特》。

  2006年,发行新专辑《Amore》

  2007年,发行专辑《Vivere - The Best Of Andrea Bocelli》

  2008年 与张靓颖合唱奥运新歌《拥抱爱的梦想》

(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法国艺术歌曲“Mélodie”起源于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欧洲,和更早的“浪漫曲”有所区别。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期是法国艺术歌曲的繁荣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福雷、德彪西等人。19 世纪末正值大变革时期,此背景催生了象征主义文学,使得法国象征主义成为当时火热的一种艺术思潮,成为连接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音乐之间的桥梁。德彪西是这一特殊时期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国印象主义之父”。象征主义诗歌强调感知,在象征主义诗歌中感受到的是模糊、缥缈。它以隐喻的形式,使艺术得到升华,让人们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含义。德彪西采用象征主义诗歌《浪漫曲》完成了这首艺术歌曲,本论文基于相关研究理论,通过对该歌曲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帮助歌者在了解《浪漫曲》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歌唱。

一、《浪漫曲》作曲家和词作者简介

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 Claude Debussy)(1862年8 月22 日-1918 年3 月25 日)是法国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作曲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就展现出了打破常规、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受到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瓦格纳以及象征主义文学、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大海》等。除此之外,他的艺术歌曲也非常有代表性,如《曼陀林》《阳台》《浪漫曲》等,都采用著名诗人的诗歌。他的作品充满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90 年之前,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有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影子;第二阶段1890-1904 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 ;第三阶段1905-1918 年是他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展望以及对古典浪漫时期音乐的回归 。《浪漫曲》于德彪西创作初期1880-1884 年完成的。他继承了福雷所确定的浪漫主义时期法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同时又独具个性,将自身对音乐和调性的独特色彩感,融入自己的声乐线条和钢琴伴奏织体中。

保尔·布尔热(Pual Boueget)(1852 年-1935 年)是法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曾在巴黎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对诗词有较深的研究,受象征派文学的影响颇深,作品带有印象主义特点,在1872-1882 十年间刻苦钻研诗歌,发表了《在海滨》《希望》等几部诗集。在德彪西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有八首艺术歌曲采用了保尔·布尔热的诗歌。其中一首就是《浪漫曲》,德彪西于1880-1884 年完成《浪漫曲》的创作。

二、《浪漫曲》的音乐分析

(一)《浪漫曲》的音乐结构和创作技法

该歌曲为二段曲式,主调性为D 大调,节拍为4/4 拍,一共28 小节。第一段一共转了三次调(D-A-D-G),都为近关系转调;第二段转入了远关系E 大调,最后回至主调D 大调。

《浪漫曲》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艺术歌曲,受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德彪西创作音乐往往将音乐和绘画联想构思,将音色和音响作为音乐的表现手段,把音乐的强弱变比作成绘画中光线强弱的变化,利用音乐的强弱变化和色彩性和弦营造歌曲要表达的朦胧的、飘渺的意境。在《浪漫曲》中德彪西多次使用带有浓厚个人风格的音乐创作手法,如该歌曲的16-20 小节一共包括三句话,皆使用了全音音阶,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大调音阶中的半音音程,避免了导音倾向性,造成调性模糊的感觉,歌曲的功能性和声减弱。不仅如此,德彪西因为不满足调性的稳定,歌曲多次使用离调的手法,带给听众新鲜感,添加了一些色彩感和音响上的特殊意境。歌曲还多次使用减五、七度等不协和音程,如歌曲开头伴奏下方两个声部音程构成减五度,造成一定扩张感和色彩感。并且作者在创作该歌曲的时有着链环衍展的思维方式,着眼于音乐材料的连锁式发展,使音乐进行及发展的关联性始终得以保持,采用了顶真的作曲技法,在歌曲的第1-2、第4-5、第5-6 等句中均能体现出来,保持了作品内在的统一。

(二)钢琴伴奏织体特点

《浪漫曲》钢琴伴奏是随歌曲的发展而改变的,具有一定的规律,该歌曲最低声部皆为长音,通过二度、三度进行连接全曲,呈现宣叙性质的音调,突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朦胧的音响效果。该歌曲的钢琴伴奏中有一句旋律(第1、2 小节),作为贯穿全曲的纽带,一共出现了三次,而全曲的织体改变一共有五次,下面一一论述。

歌曲引子(1-2 小节)为三个单音声部加上伴奏旋律声部,伴奏旋律辅助音式级进下行,结合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其余三声部皆为长音,而后又反复一次该旋律,这是该旋律声部的第一次出现。

歌曲在第6-8 小节,变换了钢琴伴奏织体,原先的三个长音声部变为了一个,原先伴奏旋律声部变为了以两拍切分为主要节奏型的柱式和弦,给全曲带来了一种紧张感,但很快这种紧张感消失了,两拍切分的柱式和弦隐藏声部二度级进上行,使歌曲听起来仍然带有一种朦胧感,仿佛刚刚的紧张感只是插曲。

歌曲在9-13 小节处,第二次出现了钢琴伴奏旋律声部,这一次将1-5 小节使用过的旋律和6-8 小节使用过的二拍切分节奏型相融合,相比1-5 小节,切分节奏使音乐听起来更加流动,在听觉上造成了一种意外的强弱交错,推动了歌曲情绪的发展。

歌曲第二部分14-21 小节由原先四声部变为了三声部,左手是以四分音符为基础节奏型的单音分解和弦,右手则为柱式分解和弦,伴奏整体听起来舒缓、悠远,和使用全音阶的旋律声部相配合,营造飘渺、梦幻的意境。

歌曲22-28 小节处第三次出现钢琴伴奏旋律声部,力度达到了mf,回到了原速,在9-13 小节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声部,增强了歌曲结尾的稳定感。

(三)旋律线条和歌词的巧妙结合

1旋律节奏和歌词节奏的配合

该歌曲中的每一个音节对应旋律部分的一个单音,每一个音节皆对应一个元音。

2诗歌旋律中的韵律

《浪漫曲》的歌词含有独特韵律,歌曲共分为两个乐段,一共十二个乐句,歌词的第1-3 句L'âme évaporée et souffrante,L'âme douce,L'âme odorante 以及歌词的7-8、11-12句N'est il plus un parfum qui reste,De la suaviré céleste,D'une vapeur surnaturelle,Faite déspoir d'amour fidèle 皆押韵。

3旋律的走向和歌词含义、语调的配合

德彪西的《浪漫曲》具有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歌曲多次使用同音反复的创作手法和宣叙般的声调渲染出一种缥缈的神秘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保留了诗词朗读的韵味。全曲的大部分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声乐旋律音程起伏很小,表现出诗词中的朦胧的气氛和对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

歌曲开头第一句“受苦的灵魂在飘荡”旋律多次同音反跳后,让歌唱如诗词朗读一般,同音反复后的大跳仿佛让人感觉真的在飘荡。歌曲第一段(1-13 小节)歌词的大意是受苦的灵魂在空中飘荡,圣洁的百合花用它的纯净和香气安抚了疲倦的灵魂,无论是花香还是灵魂都是在空中漂浮着,旋律的走向非常契合歌词,每一乐句皆未落到主音上,正好与歌词所表现的语气语意相契合。歌曲第二段(14-28小节)歌词的大意是两个人相爱了。两个人身旁笼罩着浪漫、唯美的氛围,相比第一段,第二段歌词将浪漫气息和爱意讲述得更加明白,而旋律的第八—第十句采用大连线,均为音阶级进上行/下行,大幅度的音阶流动推动了歌曲情绪的发展,旋律和歌词相契合得非常完美。

三、该作品的语言艺术和演唱艺术表现

(一)歌唱语言

法语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它优美动听、明亮悦耳、柔和抒情。演唱该歌曲需着重注意咬字,要遵循法语发音的语言特点,注重元音的发音,法语是世界上元音最多的语言,一共有16 个元音,其中a/e/i/u/y/o 六个元音字母需要单独练习,保持语言的连贯特点,使单词与单词之间通过元音连起来,歌唱时要注意歌词的“联诵”,两元音在一起只读后一元音,前一元音不发音,如《浪漫曲》第一句L'âme évaporée 两个词联诵的结尾音不发音。在这首法语歌曲中,要注意一些字母的发音,如字母j 发音与中文“日”相近;字母s 在字尾不发音;字母qu 发拼音k 的音;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鼻化元音,鼻化元音是法语的特有现象,法语有4 个鼻化元音,该歌曲中有两个鼻化元音,该歌曲中的单词dans、vent 发a 的鼻音ã,donc 发o 的鼻音õ。

(二)演唱的声乐技巧

1气息的控制

该歌曲的音域是d1-g2,大部分的音在中低音区,中低音区音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中低音区要唱的浑厚、实在、沉稳,中低音区一定要把喉位放下来,保持喉部肌肉的松弛去进行演唱,这样出来的气息才是平稳的,中低音声部不能只用纯真声,仍需真假声混用,保持声音的饱满状态,高音的部分要唱得飘逸、朦胧,越高的音越需要气沉下去,不可扯着嗓子唱,这样的声音是尖锐、不圆润的。中低音区和高音区的过渡也要引起重视,要统一状态和音色。总体来说,整个歌唱是自由的,是通过气息的支持控制来完成的,气息要深、松、稳、有弹性。

2音量的控制

《浪漫曲》整首歌曲包括三个力度的标记,分别是pp、p、mf,这首歌曲带有强烈的印象主义色彩,歌曲音量的变化幅度不能太大,它展现的是一幅幅印象画,演唱时避免乐句与乐句之间音量差距过大破坏总的音乐的感觉。

(三)恰到好处的情感处理

歌曲的表达要建立在歌曲的深入了解之上,该歌曲具有浓厚的印象派特征,歌曲中有许多色彩性和弦并且在不停地转调、离调,这需要演唱者演唱之前要细心感受音乐的色彩感。《浪漫曲》展现的是一种朦胧的气氛,表达的是对爱情的憧憬之意,突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朦胧的音响效果和旋律色彩感,旋律没有内在的紧张感,更像是脑海中回想的一帧帧画面,故演唱时避免加入过多的情感表达,或者夸张的抒情和喜悦。要注意声音细腻的把控,获得艺术之前的通感(和诗歌、绘画一样的情感),从而反映诗歌、绘画中的情感变化。歌唱者在歌唱之前可反复朗诵歌词,在脑海中构思出一帧帧画面,把握歌曲的整体意境和感觉,为歌唱时有恰到好处的情感处理做好准备。

四、结语

德彪西艺术歌曲《浪漫曲》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带有浓烈的印象主义风格,更加追求自由,更加注重作品的意境,不同于传统音乐的风格,不局限于传统音乐中那种严密的结构。该篇通过研究钢琴伴奏、旋律和歌词的配合来加深读者和演唱者对艺术歌曲的感受和认识,主要通过语言艺术、声乐技巧和情感处理三个方面来帮助演唱者理解和欣赏印象派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进而更好地演唱《浪漫曲》这首歌。

注释:

①Mélodie:柏辽兹作为史上第一人用这个词来称呼他所作的歌曲,并以此来区分德国艺术歌曲和那种旋律就是一切的歌曲。

②受苦的灵魂在飘荡:受苦的灵魂在飘荡是浪漫曲的歌词,浪漫曲歌词是由玛利亚翻译的。

③联诵:在同一节奏组中,如果前一词以不发音的辅音字母结尾,后一词以元音字母开始时,前一词的词末辅音字母由不发音变为发音,与后面的元音组成一个音节,这种现象叫做联诵。

1.纪念曲

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某日,因为访问友人,乘电车到维也纳郊区去,恰巧经过舒伯特之墓。他见了这位生前并无名气的歌曲之王之墓,油然在脑海中浮起了乐思,急于记载下来,写在电车票上。到了友人家中立即在钢琴上细心研究,完成了全曲。这首曲子追忆怀念之情尤深,大都理解为美女深情的回忆,或是幸福美好的纪念。作曲家未给予确切的说明,这就留给欣赏者来领悟吧。全曲由三部分组成,曲调鲜明简练,余音绕梁不绝。尤其是那优美柔丽的音色,也使听众引起深切的怀想。

2.圣母颂

这是一首由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Wilhelmj)根据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在古典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给人以崇高意境的圣母形象化作庄重的乐思中,表现出自始自终的质朴高贵。曲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仿佛就是达芬奇的圣母肖像画。那曲调句句层次清楚,深邃而通畅,情感浓重,格律严谨,以虔诚和真挚深深感动人心。起始在G弦上浑厚多姿的歌唱,感人至深。当用八度双音演奏时,钢琴伴奏使用了大幅度波浪进行的琶音。在乐曲高潮中,涌现出圣洁的色彩。全曲在异常宁静中渐渐消失。

3.云雀

这是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Dinicu)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绝无仅有的颤音名曲。乐曲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丽、风景如画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高超的颤音绝技一气呵成。

4.沉思

这是法国作曲家马斯涅(Massenet)为歌剧泰安司(Thais)所作的幕间曲。女主角Thais在沉沦的深渊中,渴望憧憬着清明湛蓝的天空。作为一首小提琴冥想曲,在表现深挚悠远的情思,在宁静起伏的旋律中,其典雅耐人寻味。

5.爱之喜悦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是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师。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为三段式,充满喜悦欢乐浪漫的情调,极富沙龙风味。中段十分温厚亲切。本曲在运用三度双音上独具一格,把小提琴的华丽、灵秀表现得韵味深长。

6.匈牙利狂欢节

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是二十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曾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院长。这首小提琴曲可算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本曲为多段式作品,既有深沉华丽的旋律,更有热烈狂欢的场景。在运用连续颤音方面,匠心独具,有着惊人辉煌的技巧和震撼人心的表现力。

7.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Mendelssohn)为出身名门贵族的典雅绅士。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协奏曲,一个多世纪以来久奏不衰。它有着高贵温柔的小调色彩,第二乐章是一副怡人的音诗音画。钢琴伴奏好似荡漾的水波。小提琴正如无歌词的船歌,弓弦之间缓缓倾注出柔丽抒情的旋律,显示出小提琴的纯洁、银色而崇高。曲调在进入复调后,其双音技巧得以充分展现,宛如两把小提琴合奏。这是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迷人的柔板乐章。

8.吉卜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艺术表现上有惊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顶级。本曲运用吉卜赛人的音调风格写成,成为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最喜爱的一首名曲。乐曲起始于豪放而激动的散板音调,自由奔放,还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装饰,使之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之感。乐曲之中段转入慢板,曲调缠绵动人、悲酸忧郁。结尾是极其精彩活泼的快板。这一突然转变把人们带进热闹欢腾的场面,流利的快弓拨弦十分引人入胜。在高潮迭起中结束全曲。

9.引子与幻想回旋曲

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是一位多才多艺、杰出的高产作曲家。他的每一首乐曲都新颖别致,有风格回异之感。这首回旋曲曲调节奏十分别致而富于弹性。引子部分是带有忧伤冥想的行板,进而音调像飘落的枫叶在天空中浮动,很有沙龙式的味道。中段的西班牙舞灵活流畅、妩媚动人,接着是豪华的琶音,之后是大段飞速奔驰的快弓乐段,使乐曲越往后越精彩、动人。在音乐上色彩缤纷、争奇斗艳,是最能体现小提琴技巧性的作品之一。

10.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塔尔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这首奏鸣曲正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顶峰之作。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叙述了它的来历。一天夜里,塔尔蒂尼在睡梦中梦见了魔鬼,魔鬼教他用奇妙的方法演奏了一首乐曲。他惊醒后立即追忆记录下来。后来,作品以其非凡的魔力征服了听众。它好似作曲家在梦中与魔鬼对话。它的抒情与庄重深沉在曲调中由难度极高的双弦颤音体现出来。那雄浑的气势和独到的旋律使魔鬼的颤音给人间留下了绝响。几个世纪过去了,再也没有哪位小提琴家做过同样的梦,记下那样惊世的曲调。

钢琴名曲

1 1812序曲 35 幻想即兴曲(萧邦) 69 维也纳森林故事

2 E调前奏曲(巴哈) 36 幽默曲(德沃夏克) 70 绿袖

3 F调旋律(鲁宾斯坦) 37 彩云追月 71 美丽的星期天

4 G弦之歌(巴哈) 38 摇篮曲(勃拉姆斯) 72 花仙子

5 三套车 39 斗牛士之歌 73 苏格兰之歌

6 二泉映月 40 星星索 74 苏武牧羊

7 五月花开 41 春之声圆舞曲 75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8 兰色多瑙河舞曲 42 春之歌(门德 尔松) 76 英雄波兰舞曲(萧邦)

9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43 春江花月夜 77 茉莉花

10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44 昭君怨 78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1 十面埋伏 45 月光(贝多芬) 79 行星组曲(霍斯特)

12 卡门 46 月光曲(德彪西) 80 西班牙女郎

13 友谊地久天长 47 杜鹃圆舞曲 81 邮递马车

14 吉他奏鸣曲(威 尔第) 48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查斯特劳斯)82 重归苏莲托 15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49 梅花三弄 83 野 玫瑰

16 啤酒桶波尔卡 50 梦幻曲(舒曼) 84 金婚式(马瑞)

17 四季(威尔第) 51 棕发少女(德彪西) 85 金银圆 舞曲

18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52 横笛协奏曲1号(莫扎特) 86 钟表店(安德松)

19 圣母颂 53 欢乐颂(贝多芬) 87 钟(李斯特)

20 夏夜午后之梦序曲(门德尔松) 54 步步高 88 钢琴协奏曲2号(拉赫马尼诺夫) 21 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 55 水上音乐(亨德尔) 89 胡桃夹子圆舞曲

22 天鹅(圣桑) 56 汉宫秋月 90 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23 天鹅湖 57 沉思曲(马斯奈) 91 致爱丽丝(贝多芬)

24 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 58 流浪者之歌 92 舞乐组曲(巴哈 )

25 威风堂堂进行曲 59 浪漫曲 93 良宵

26 寒鸦戏水 60 海顿小夜曲 94 阅兵式进行曲

27 小夜曲(舒 伯特) 61 清明上河图 95 阳 关三叠

28 小夜曲(萧邦) 62 渔舟唱晚 96 阳春白雪

29 小步舞曲(比才) 63 溜冰圆舞曲 97 雨中

30 少女的祈祷 64 火光(安德松) 98 雨滴(萧邦)

31 布蓝登堡舞曲 65 生日快乐 99 风 流寡妇圆舞曲

32 帕格尼尼狂想曲 66 皇帝圆舞曲 100 高山流水

33 平沙落雁 67 睡美人圆舞曲

34 平湖秋月 68 结婚进行曲(门德尔松)

单簧管

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单簧管五重奏》K581;韦伯的两首《单簧管协奏曲》OP73、74与《小协奏曲》OP62;史博(Louis Spohr)的四首《单簧管协奏曲》OP26、59、WO19、20;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单簧管与钢琴幻想曲》OP73;勃拉姆斯两首《单簧管奏鸣曲》OP120与《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三重奏》OP114、115;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单簧管奏鸣曲》OP57;浦郎克(Francis Poulenc)《单簧管奏鸣曲》;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单簧管协奏曲》;李察•史特劳斯(Richard Strauss)《为单簧管与低音管的复协奏曲》;史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三首无伴奏小品》;柯普兰(Aron Copland)《单簧管协奏曲》。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贝多芬生平介绍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是一个女佣,一个厨子的女儿。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第九交响曲”、“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关于贝多芬的课文:《月光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 语文 第8组 第26课。课文大意:讲的是贝多芬到莱茵河边上的小镇时的一天夜晚,贝多芬在路上散步时候听到一所茅屋有琴声传来,贝多芬进去后看见一位皮鞋匠在做鞋子,窗前的一位盲姑娘在钢琴前,在他们的谈话中贝多芬听出盲姑娘想听他弹琴,而没钱去音乐厅听,贝多芬听到这里,就上前弹奏了那首盲姑娘刚刚弹的曲子,一曲弹完,盲姑娘赞叹着,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贝多芬并没回答,说想再弹一首,贝多芬即兴创作,弹出了一首《月光曲》,当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入神后醒来,贝多芬早就回了客店,他花了一夜功夫,谱写了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这是一篇多美的课文,特别是描写月光曲的那段,把月光照在水面上真是幽雅美丽!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

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

贝多芬一出生就开始了他与命运的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赋,总是把他当作神童一样四处炫耀。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洋琴是一种形式和组织都类似于钢琴的乐器,是在钢琴出现之前的一种键盘乐器)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一间屋子里。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他学习。十一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的乐队。十三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他总算不厌恶音乐,这是非常幸运的事了。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

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剧都曾有过贡献。

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

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颇受欢迎,二十五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给音乐带来的变化中有许多已经产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曲的长度,扩大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为使它成为第一流的乐器做出了贡献。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来启迪。

贝多芬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各种风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还为柏辽兹、古斯塔夫、马勒、斯特劳斯等许多人开辟了道路。

贝多芬在本册中的名次看来显然应排在任何其他作曲家之首。虽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几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贝多芬的乐曲比巴赫的乐曲拥有范围更广、数目更多的听众,而且贝多芬做出的众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般说来,用语言表达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能比用音乐表达得更容易、更清晰,因此文学是一个比音乐更具有影响的艺术领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虽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但还是比莎士比亚排得低些,(非常错误,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形式!音乐抽象到了无形,只存在于时间中,一切艺术形式都是趋向于音乐的形式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已经超过的所有艺术的形式)在比较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时,我深受这样事实的影响:大多数人听音乐远比看画和雕像所花的时间多。因此我认为一般说来音乐作曲家比画家和雕塑家具有更大的影响,如果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享有同样的盛名。总而言之,大体上把贝多芬排在莎士比亚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交响曲中的极品中的极品。《第三交响曲》的结构最为严谨,复杂,《第五交响曲》的思想性最为深刻,《第九交响曲》的气势和规模最为宏大,同时也为后世指明的音乐发展的方向。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

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

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

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

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 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

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 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期。

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

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

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

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遗迹 贝多芬尽管生在德国,但是自从他22岁离开德国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维也纳。他在维也纳留下了众多的遗迹。

帕斯克瓦拉蒂楼房Pasqualatihaus

1, Moelker Bastei 8, 有轨电车 D, 1, 2: Schottentor

电话: 535 89 05

周二至周日10:00-13:00

14:00-18:00

这座楼房以房子的主人命名,建造于1791至1798年间。在1804至1815年间,贝多芬曾经多次在这里居住过。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他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4, 5, 6交响曲,第4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屋Heiligenstaedter-Testament-Haus

19,Probusgasse 6

有轨电车37: Geweygasse

有轨电车38A: Armbrustergasse

电话: 370 54 08

周二至周日10:00-13:00, 14:00-18:00

海利根施塔特当年是维也纳城墙外很远的地方了,如今是维也纳北部高雅的别墅区。在这里,贝多芬在失去听觉的绝望之际,于1802年10月在这里留下了遗嘱,这所故居如今对外开放。

英雄屋Eroica-Haus

19, Doeblinger Hauptstrasse 92

有轨电车37: Pokornygasse

电话: 505 87 47

周五: 15:00-18:00或电话预约

在离遗嘱屋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贝多芬故居,这就是英雄屋,是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地方。贝多芬的另外一部交响曲《田园》也是在附近的地方创作的。这座故居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非常有名的新酒酒店。在充满城郊风情的小路上,游客可以领略到贝多芬当年创作的气氛。在这里,人们把贝多芬散步的小路称为《贝多芬小道》,小道的尽头,有一个《贝多芬休息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4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