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解放军的军服发生了几次换装最好的还是07式,总共644个品种与四个系列的礼服,常规制服,训练制服。07式是解放军最全面,最系统和最全面的军服改革。这次改革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07型军服的最新版本。 07式的军装展现了中国士兵在全球的英勇自信和豪迈。这套服装系列与新的军服完美搭配,具有独特的徽标,显示了军方的荣誉和身份。精心的工艺,系列的搭配和便捷的钉扎,与国际军装的潮流相吻合,同时注入了中华民族和军队的特色元素整洁典雅的军事外观。中国人苗条,所以中国军装主要是修身设计。而且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军服上有许多装饰物可以反映出军事文化,色彩更加和谐,庄重,风格更现代,看起来也很好。
美军制服的特点是复杂!美国军服种类繁多,美军分为众多军种。每种服务的统一系统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不同。美国军事战斗服的质量仍然很高,特别是挺拔的。英国军装,军装也很有影响力。英国军服具有“英国风格”,其类别与美国相似。但是,在现代英国军服中,鸡毛装饰插入了头部,大胆的颜色出现在红色和白色之间。
德国军服。德国军服偏爱深色,更注重深蓝色。从历史上看,现在的军装在当今的德国非常罕见,偶尔有军人穿着军装并在路上行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犯下了严重罪行,但军服设计始终影响着下一代。特别是在军大衣和高筒军鞋中,德国人仍然保留它,我认为德国军服是最帅的军服,因为材料和细节非常重要。
俄罗斯的军服特色是军服高大,笔直且精巧。它具有立领,宽边帽和宽肩章。因为比较冷,所以军装是一件带毛领的风衣。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发源地,在美学和艺术方面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许多人的追捧。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也曾被称为“衣冠王国”。自夏商两代起,中国开始出现冠服制度,衣冠服饰成了统治阶级“严内外、辨亲疏”的工具和标志。中国早期的军服,就诞生于冠服制度基本完善的西周。当中华民族的祖先披甲戴胄、南征北战的时候,世界上不少人还赤身裸体,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据我国《汉代服装资料》记载:早在春秋之前,我国就出现了军服的雏形。在当时的战争中,为了不使对方的矢石矛剑击中自己,需要掩护身体的防御装备,人们开始制造甲胄。
甲——甲衣,是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它可以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免受伤害。先秦时期人们把皮革、藤条等物做的防护装具叫做“甲”,后来有了钢片、铁片制的甲便改称“铠”。胄——头盔,是一种用来防护头、颈的装具。因甲和胄是配套使用的,所以“甲胄”一词便成了中国古代军服的概称。又因胄后来又称做“盔”,“盔甲”一词便成了甲胄的同义词。所以,最早的军服主要是甲胄,战士穿军服,也就是披甲戴胄。但当时的军服制式很不统一,颜色也很混乱,多是各取所好。
从考古发掘的实物来看,商、周两代的军服,主要是坚厚的兽皮——牛皮、犀牛皮、鲨鱼皮等制作的皮甲和青铜制作的铠甲。那时的甲,只是整块皮革做成的甲片,坚硬如板,兵士穿在身上,持枪操刀搏杀时,十分不便。后来改用小片的皮革连缀。可按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切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革片,每片穿有小孔,用细绳连缀起来。
为了增强甲片的牢固性,还用双层或多层皮革缝制,表面涂漆,美观实用。自青铜器出现以后,人们用青铜铸成兽面护饰,装在甲衣胸、背部。这种带青铜片的甲衣,其防护效能比皮甲又增进一步。
军服自产生到现在,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绝大部分时期是盔甲时代。各朝各代的盔甲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直到近代以前,这一时期的军服发展比较缓慢,变化不是很大。
说到军服设计最著名还得说到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的礼服,不过现在很多对德军军服的评价都有点过分夸奖了,不过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各国军服德军的的确是有很高的辨识度,而且在颜色、美观上倒是挺好看,在加上德军在二战中的表现,德军的军服也随着德军的战绩而闻名。
除了之外美国陆军的军服到是挺好看挺著名的,去年11月的时候美国陆军决定将陆军的制式服装穿回“爷爷辈”的绿色制服,很多人都吐槽说感觉像回到了二战时期,不过二战时期的美军服装也的确好看,特别是深V领加衬衫领带的样式后来国军的服装和解放军的服装都采用这一设计,所以也是比较经典的一款服装。
而还有一款在军服也比较著名,那就是日本的海军制服,在根据英式西服改装成的服装成为海军的制式服装,而这一设计也成了日本和民国时期的男学生的学生校服,而孙中山也根据这一服装修改部分细节成了中山装,其实感觉也就是把立领改成了翻领、增加或者减少口袋和扣子而已。
说到军服,我们还是要从二战时期来说。最著名的莫过于二战时期德国的军服,与其他国家的军服相比较,德国的军服是很有辨识度的了。德国的军服也一直被视为经典,这经典的军服还要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希特勒,或许没有他就不会出现这些经典的军服。正如德国的一些士兵中,有些人是纯粹的为了穿上那一身帅气的军服而来的。然而,有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可以说希特勒的眼光是多么的独到啊!
德国的军服一向注重于对身材的勾勒,和对线条的凸显。然而,这些军服正是要衬托出民族的伟大形象,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去参军,去服从希特勒的统治。这些服装往往要加上皮带,以及夸张的配饰,在陪上德国人挺拔的身材,就如同行走的衣服架子,很是帅气,让人移不开眼睛。但是孰不知这只是一群漂亮的魔鬼,他们即将要穿着漂亮的军服来进行极其残暴的清洗政策。
德国的军服釆用了经典的黑白灰三色,然后在搭配鲜红的袖章,简简单单,却穿出了一种高贵的气质。除了德国的军服外,美国的军服也是非常著名的,尤其是美国陆军式的绿色制服,尤其是深V领加衬衫领带的样式,让后来的解放军服装和国民军队都运用这一设计。因此,这款服装也成为了一款经典的款式。
除此之外,在比较经典的款式就是日本的海军军服了,日本的海军军服才用了英伦风格,让服装看上去清新而柔和。而这种由英国西服改装而来的服装,也成了日本与民国时期男学生的学校服装了。然而,孙中山也从其中得到灵感,将领子改成了立领形式,并且去掉了几粒扣子,从而设计出了中国由来已久的中山装,而这一款式,在中国至今也是经典永流传。
( 秦军战服是其精神风貌的最好衬托 )
其实中国古代有许多朝代的军服都很威武,但得益于世间奇迹兵马俑,最早大一统王朝秦朝强盛的军容在现代得以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而从兵马俑所展示的秦军军服里,我们也不难看出秦国最终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兵马俑表明,秦军是一支高度标准化的军队,其不同兵种配置齐全,相互之间的差异从其军服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每个兵种的军服与装备又是高度标准化的。基本上,多数秦军兵种的军服都包括皮甲、深衣和行缠等几个组成部分,分别对应近代军服的上衣(防弹背心)、军裤和绑腿。而在高度标准化的军服衬托下,兵马俑所展示的秦军个个目光炯炯有神,对敌人的威慑力显而易见。所以秦军的战服也堪称全球古典时期最佳战服之一,也是在现代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古典战服之一了。
( 在两千多年前就能有达到如此标准化的秦军能实现统一中国的伟业也并不奇怪了 )
这个问题问得范围太大,在此只说一种:美军的M65式野战大衣。二战期间,美军越冬时配给的防寒服为M41式野战夹克,这种夹克因材质问题而很容易磨损,基层部队对此很有意见,因此在1943年改进设计采用全棉材质、并增加了风雪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又为M43型夹克增加了内衬改进为M51式夹克,此种夹克在设计上已经非常接近后来的M65。
1965年,M65野战大衣正式问世,这种在寒冷天气下穿着的军服非常注重实用性,除继承了源自M41时代的优秀设计特征外,还采用了缝有魔术贴、可任意调节松紧度的收口式袖口,另外将兜帽改为藏于衣领内部、在不用时可以折叠、避免了产生钩挂的可能。在材质上,M65采用尼龙和棉混纺材料,不但防寒性能强,而且具有一定放水能力、可在小雨天气下穿着。作为一款防寒服,M65的设计相当合格,以美军军标生产的M65能确保穿着者在极低条件下不丧失体温,这在上世纪60年代的军装设计中是不多见的。
另外,M65设计十分简约、能够与多种其他型号的作训服、携行具配合使用而不会因臃肿导致战术动作受到影响,因此该型大衣在配装后深受欢迎,成为美军使用时间最长的作训服装之一。由于M65在设计上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该型大衣也深受 时尚 界的青睐,很多服装设计者在设计大衣时都会将M65作为参考蓝本,因此M65在民间也广为流行。
二战时期算现代军服的开始,德军和美军的军服最具代表性,也最好看并深深的影响了战后各国军服的发展。德军的威严,庄重,漂亮帅气体现了德国人的严谨细致坚韧尚武精神,更能让人有畏惧感。美军的多样式便携,休闲,现代简约式的潇洒更能展示出美国国力强大并重视以人为本的态度。打仗都能体现出公子哥的气质,这就是霸气。
二战时候的德军军装是 历史 上最漂亮帅气的军装!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德军,军装,帅,如今,没任国一个国家超越。
我认为德国比较好看,其次国民党那个时候军服边好看,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军服是英国的。美国,英联邦,阿拉伯国家等都受英国影响。无论是海军陆军还是空军的,莫不如此。三接头皮鞋,斜挎武装带,都是英国发明的,随后被全世界效仿。卡其色作为世界主流陆军常服色之一,源自英国。西装领,四个口袋,四颗扣子的样式,源自英国。海军就更不用说了,没见过哪个国家的不是模仿英国的。有其他人说日本二战时海军制服学的英国的,那仅限于白色的,藏蓝色制服日本学的美国的。美国后来学的英国的贝蒂元帅—扣子比标准样式少两颗扣子。
解放军的65式军服就挺好的,即美观又大方、朴实,还保持着人民群众的本色。
55式军衔服装从设计到定型生产达两年时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对新式军服作过多次指示,并亲自审查样品。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全军陆续配发了50式军服。这是我军首次在全军范围内统一服装的式样、用料和颜色。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的发展,50式军服已不能适应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953年初,中央军委决定成立55式服装改革领导小组,由贺龙任领导小组组长,陈毅、叶剑英、黄克诚、洪学智为领导小组成员。以后增加了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刘少奇曾召集服装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开会,他说:“这次服装改革,主要参照苏军的样式,先学到手,有些不适合我军的地方可以做些修改,但穿出去要美观、威武,塑造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1954年,为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对军服的式样、用料和供应办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总后军需部负责搜集样品,研究设计式样、用料和颜色;总后军需生产部负责样品的制作与保管。当时搜集了苏联、美国等国家的各种军服样品;还搜集了北洋政府和国民党军队的服装样品,作为研究设计的参考。在贺龙主持下,确定了军衔服装的设计原则,由总后勤部提出军衔服装的制式标准方案并报军委。1955年4月7日,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方案。随后,服装改革进入样品设计和制作阶段,每套服装做完后都绘制了标准制式图样。
全套服装设计制作完成后,军服样品陈列在北京绿米仓军需样品实验所(现为军需装备研究所)。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先后审查了军服样品,并作了修整的批示。经修整后的样品于6月5日由中南海搬到三座门大高殿展出,征求总部机关、驻京单位官兵和来京开会的各大单位领导的意见。总后勤部根据展出中大家所提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修改了样品并就确定的式样等有关问题专题报告国防部。
报告中对新式常服和礼服提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常服。官兵常服要表现军容的整齐、严肃和全国军队的统一,并便于操作活动;保持我军艰苦朴素的传统;容易辨认上下级的区别,以利战时指挥和平时管理,但又不使官兵服装的质量相差太远;注意体现我国军队服装的民族特点;在质料上用国货,不用进口货。(2)礼服。军官礼服的式样主要贯彻俭朴的原则,求得与兄弟国家军队的礼服差不太多,以免在参加典礼和外交活动时显得过分悬殊;礼服只发给将官、校官和执行特殊任务的尉官。7月16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召集各大单位领导讨论通过这个报告,于7月27日签发并呈报毛泽东。
根据以上原则,修整了全部服装式样,再次陈列于勤政殿,请毛泽东等有关领导审定。1955年8月5日下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来到勤政殿再次审查军衔服装样品。毛泽东饶有兴趣地边看边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当走到陆军战士模特跟前时,毛泽东手指船形帽向贺龙问道:你们说船形帽好吗?贺龙答:世界多数国家军队的战士都戴船形帽,它的好处是观测目标时不影响视线,戴钢盔时可以当内衬。彭德怀说,国庆阅兵方队搞了几种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戴船形帽精神。毛泽东说:你们都说好,那就戴船形帽吧,但军衔和服装的材料都要用国产的,要立足于我们自己。毛泽东来到身穿“大元帅”礼服的木制模特前,一边抽烟,一边打量眼前这位“威风凛凛”的“大元帅”。陪同毛泽东参观的总参军务部队列处处长李平在一旁介绍说:“主席,这是大元帅服。”毛泽东听后,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他习惯地抬起左手向外一拂,右手夹着香烟朝“大元帅”面前轻轻弹了一下烟灰,诙谐地说道:“大元帅?你靠边站吧!”一句话,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人逗得哈哈大笑。毛泽东问道:“你们搞的这些服装,价格比现在的军装如何?”李平据实回答了两种军服的价格,并着重说明:“这种军装好看,设计时我们也注意了尽可能节约。”毛泽东高兴地说:“就是要从节约的原则出发,样式好看,统一、正规,又节约,这样很好!”
在毛泽东看完军服样品后,周恩来将彭德怀给毛泽东的报告和军服、军衔样本递给毛泽东,毛泽东翻开样本看了一遍,又交给周恩来说:“请总理办。”当天晚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并参考其他中央领导所提的建议,归纳为六条意见。周恩来还指示,要进一步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
8月20日,总后勤部将军服样品陈列在政协礼堂,前往参观的有宋庆龄、程潜、张治中等各界知名人士62人。他们对军服样品提出了很多中肯宝贵的意见。此外,当时各社会主义国家驻华使馆的武官也应邀参观了军服样品的展示。8月24日,服装改革小组将上述各方面人士参观情况及所提意见,以张爱萍、洪学智、张令彬的名义给周恩来写了专题报告,并由洪学智面呈周恩来。周恩来仔细审阅后,对每个问题逐条作了眉批,最后在报告首页批示:“除骑兵、汽车部队符号仍用原式样外,余均同意。”
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1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军衔服装的报告,并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服装从10月1日起实行。全套军衔服装定名为55式服装。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礼服主要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穿着。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式样为大脖领双排六粒扣西服和西式裤(女军官为裙子),加各种缘饰和绣饰,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大檐帽(女军官为无檐软帽)、皮鞋。颜色,大元帅、元帅、陆空军将官和校官的军服颜色为海蓝色,海军为藏蓝色;用料,大元帅、元帅和将军的军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校官的为纯毛哔叽。军衔,由肩章星花图案、衣裤缘饰区分,元帅肩章绣国徽,将军肩章绣星花,校官肩章绣纵条线加星花。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同。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
常服分夏常服和冬常服两种。陆军为棕绿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蓝色;海军夏常服为上白下藏青色,冬常服为藏青色。女军官冬常服与男军官同,夏常服上衣为小驳头翻领,下为裙子。夏季男军官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帽。冬季,男女军官均戴栽绒帽(皮帽)。
55式军衔服装是解放军军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将校呢、大檐帽、肩章、武装带等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
55式常服,海军士兵穿水兵服,戴水兵帽,舰艇士兵冬服为呢制水兵服。装甲兵、骑兵、伞兵穿马裤。军官穿着常服时佩戴军衔肩章。军种领章,大檐帽配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
1955年授衔时,人民解放军共有5个军种: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按军服和军衔标志仍分陆、海、空三个系列,即防空军和公安军的颜色与陆军相同,空军、海军自成系统。主要兵种有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防化学兵、海军陆战队(1957年6月撤销,20世纪70年代重建)。军衔等级从大元帅至列兵,共设6等19级,所以,识别符号十分繁杂。
肩章。元帅肩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满底金,正红边,国徽与用松枝包的大元帅星徽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满底金,正红边,国徽与元帅星徽各一。将官肩章:大将:满底金,4颗将级星徽;上将:满底金,3颗将级星徽;中将:满底金,2颗将级星徽;少将:满底金,1颗将级星徽。校官肩章:大校:2条纵线,4颗校级星徽;上校:2条纵线,3颗校级星徽;中校:2条纵线,2颗校级星徽;少校:2条纵线,1颗校级星徽。尉官肩章:大尉:1条纵线,4颗尉级星徽;上尉:1条纵线,3颗尉级星徽;中尉:1条纵线,2颗尉级星徽;少尉:1条纵线,1颗尉级星徽;准尉:1条纵线,无尉级星徽。海军军士、兵肩章(只限于水兵服);上士:宽横线1条;中士:窄横线3条;下士:窄横线2条;上等水兵:窄横线1条;水兵:底版无横线。
领章。1955年刚授衔时,领章分军衔领章和军兵种勤务符号领章2种,士兵佩戴军衔领章,军官佩戴军兵种勤务符号领章。
帽徽。帽徽只有军种区别:陆军:佩戴八一五星,外围齿轮麦穗的圆形帽徽;海军:与陆军帽徽相比,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铁锚图案;空军:与陆军帽徽相比,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飞鹰两翼图案;边防军:与陆军帽徽相比,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盾牌图案;公安军佩戴四面放射光芒的国旗形帽徽。
1958年以后对军衔服装作了数次修改,取消了争议最大的士兵船形帽,军官大檐帽只在特殊场合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
新式服装,肩章,领章,军兵种及专业勤务符号,经过两年多的着用,各方面对部分军服和肩章、领章的制式、质料,都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当时对士兵船形帽意见最大。一是由于过去美国兵和国民党兵戴船形帽;二是船形帽的标准戴法是歪戴,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很多人尤其是士兵们对这船形帽都很反感。船形帽规定是要向右歪戴的,帽沿距右眉一指宽,距左眉二指宽。但中国人(尤其是农民)历来是不习惯歪戴帽的,歪戴露出左边半个光头就更加难看。因此在军内外反应非常强烈。
1957年5月30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军内外同志对船形帽有意见》的文章以后,一石激起千重浪。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读者,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以个人名义或几个人联名向《解放军报》写稿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情,建议改革船形帽。许多同志在来稿来信中表示,他们在《解放军报》上看到以上文章后,感到是替士兵说出了心眼里的话,十分高兴和赞同。南京部队司令部大尉朱赤去信说:“改革船形帽这并不是少数人的意见,不论在部队和机关里都没听见有人说过船形帽的优点。”他认为:士兵不愿戴船形帽,他们戴上了就显得没精神,还时常发牢骚;群众看不惯船形帽,征兵时不少青年因为怕戴船形帽不愿入伍,影响了兵役工作;士兵不愿戴,军官就批评,也影响了官兵关系。三四○二部队政治处下士唐天祥说:“为戴船形帽我在部队受过几次处分,为戴船形帽也引起母亲的生气,说我不像个样子,为此我也很难过,我应征入伍服兵役,却没想到为船形帽出乱子。”
其他方面的意见主要有:军官肩章底版太硬,不便于操练、劳动。原军官肩章有金**、银白色之分。规定军政干部佩戴金**肩章,后勤干部和科技等业务干部佩戴银白色肩章。因而出现了“黄牌硬、白牌软”的反映。各级军官和军士、兵的夏常服用料,一是差别大,影响上下级团结;二是不符合我国经济条件。军士、兵的常服原为紧袖口、夏季闷热,冬季冻手,广大士兵甚感不便。
针对以上意见,国防部根据国务院的批示,于1958年1月18日向全军发布了修改部分现行军服和肩章、领章的命令。
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关于修改服装制式的决议》,把陆、空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大檐帽作为节日、外交等场合佩戴肩章时戴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帽徽大小亦作相应的改变。
从1960年开始,为改善解放军冬季服装换季的调节性和清洁卫生性,进行了以冬服结构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即以罩衣、紧身棉衣、绒衣裤、衬衣裤等组成多层次冬服。1964年以前,解放军一直是实行单一层次服装供应制度,只有因经济原因长期装备部队的“老棉袄”,没有绒衣、罩衣,穿时只能是脱了棉衣穿单衣,没有中间调节层次,服装保暖量调节与季节变化很不相适应。1961年10月9日,军委办公会议通过配套服装改革方案,1962年定型生产,定名为“62式”,于1964年装备部队。62式服装的装备,结束了解放军长期以来冬服单一层次的历史,改善了冬服的调节性能和卫生性能,把解放军军服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装备55式军服是解放军军服史上一次比较大的改革。它首次突破了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使解放军军容仪表有较大改善,这是解放军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以后经过十年不断改进,55式军衔服装日臻完善,迈出了解放军军服向体系化、系列化发展的第一步,使解放军军容得到较大改善,军威国威得到体现。1965年5月,随着军衔制被取消,55式军服也从部队的列装中消失。
红军时期我军的军装
工农红军最早的统一着装是在1929年。当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军进入福建汀州城后,准备用打土豪等筹集到的2万余元做红军的军装。因考虑到红军要经常在山地行军作战,灰布衣服在山区不易暴露目标,所以红军的军装、帽子和绑腿都选用灰布制作。上衣为中山装,下衣为西装裤。军衣领上缝两块红布领章,象征红旗普照全国;八角帽前缝上红布五星,象征工、农、兵、学、商团结一心向革命。
红军把汀州城内的缝衣工人全部组织起来,成立了第一个临时被服厂。这个临时被服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被服厂。当时正值列宁逝世5周年,为了怀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故在红领章周围,镶上了黑布边。这是红军第一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自制的服装。
1931年底至1932年初,中央苏区红军军校成立之初,校长刘伯承指示时任学校俱乐部主任的赵品三为红军学员设计服装。赵品三反复绘制草图,决定军帽采用八角,以表明红军是拥戴列宁的工农群众的武装。并认为大八角与中国人的身材不相称,最后确定了小八角军帽。军服开始是仿照苏联红军的套头样式设计的,经学员试穿后感到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刘校长看到头戴小八角军帽、身穿新式军装的学员后感到十分满意,当即决定给全校学员每人做一套。当时正值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已宣告成立,红军的后勤供应条件也有所改善。学员们很快就穿上了新式的统一军装。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都纷纷效仿红军学校,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统一的军装。这套军装为八角帽(各部队帽子的角大小有差异,如:红四方面军的帽子就是大八角),灰色中山装(部分部队是青色或蓝色),佩戴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打绑腿,穿布鞋或草鞋。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装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2日,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8年初,在南方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至此,全部红军都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队列后,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国民党政府象征性地发给军服、薪饷和枪械、弹药,八路军、新四军改穿国民革命军军服,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并佩戴部队番号臂章。八路军军服为土**中山装,新四军为灰色中山装,军帽为直筒加帽围的圆顶帽,八路军左臂佩戴“八路”、新四军左臂佩戴“N4A”臂章。
皖南事变后,我党从抗战大局出发,豁达大度,仍保持了与国民党的统战关系,新四军也继续佩戴国民革命军帽徽。但由于国民党不再发军服,而新四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于是新四军部队逐步不戴帽徽。另外,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也停止了对八路军的各种供应。但因为当时八路军还被国民党当局承认,所以,根据统战的需要,八路军部队仍佩戴国民革命军帽徽。而新组建的部队和新参军的战士,我军不再发给国民革命军的帽徽。因此,当时八路军干部战士中,戴不戴国民革命军帽徽并不统一。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军装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新四军与留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改编而成的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部队不戴帽徽。由各解放区抽调部队进军东北而组成的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前身),也不戴帽徽。其余部队中,有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戴不反对,不戴也无妨。而确定全部摘掉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时间是194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到1947年3月中共代表团全部撤离南京期间。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颜色有土**和灰色两种,胸前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个黑字的白底红边胸章,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佩戴“八一”铜质红五角星帽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由此,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其中变化较大的有6次:
一、1950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统一了全军的军服制式和供给标准,样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服几种。单衣,干部为开襟式,战士为套头式。女军人为连衣裙,均戴大檐帽。用料为棉平纹布。颜色:陆军为绿色,海军单衣为上白下蓝色、棉衣为蓝色,空军为上绿下蓝色。统一佩戴“八一”五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二、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参照苏军服装样式,对全军军服进行了全面改革。全军军官和士兵配发常服,校以上军官配发礼服。常服样式,男军官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夏季戴大檐帽(1958年加发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男士兵为立翻领两个上挖袋,西式裤,夏季戴船形帽(1958年改戴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海军士兵为披肩领套头式,裤子旁开口。女军人夏服为小翻领两个挖袋,戴无檐软帽。
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夏服为上白下蓝色、冬服为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色下藏蓝色。军官佩戴肩领章,士兵佩戴领章,官兵均佩戴各军兵种符号和圆形“八一”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校以上军官为毛料,尉官为斜纹布,士兵为平布。
60年代初期,针对冬季只有棉衣,夏季只有单衣,脱了棉衣换单衣,不利随气候调节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小改变制式的原则下,对冬服的结构配套进行了改革。用罩衣、紧身棉衣、绒衣和衬裤取代了老式棉衣,并普遍配发了大衣,较好地解决了服装换季问题,提高了军服的实用性及卫生性能。
三、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全军官兵一律改为配戴红五星帽徽、红领章,戴解放帽,海军军服样式与陆军、空军相同,颜色为灰色。
1968年,全军军服就化纤材料用于军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与试验。从1971年开始,逐步将单衣、罩衣和大衣用料改为涤棉混纺织物,提高了军服的质量。
四、1985年,全军换发了“八五”式服装,与原来服装相比,主要变化是:干部、战士配发了制式衬衣、大檐帽,圆形“八一”五星帽徽和各军种的肩领章。冬服、夏季、大衣,军以上干部改用纯毛料制作,师团干部改用混纺毛料制作。
五、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全军换发87式军服。
87式军装,官兵夏常服、女军人冬常服都由立领改为开领,士兵常服由两个口袋改为4个口袋,官兵着夏常服时配衬衣扎领带。作训服、迷彩服样式新颖,有时代感。大衣、衬衣、军帽、军鞋等也作了相应改进,都有较大创新。尉官常服、士官夏常服用料由涤棉布改为混纺毛料。军官的硬肩章、官兵的软肩章,其样式均威严、庄重、大方,衔级标志清晰,区分明显。军种符号设计简明新颖,便于区分,缀钉也较方便。大帽徽加设松枝叶和天安门图案,象征明显,寓意深刻。文职干部的肩章、符号,军官礼服的领花,大檐帽的饰带等,都与87式军装相匹配。
1994年,军服着装实行区分种类统一编号,夏常服装分三种(后改为五种),冬常服着装分四种,作训服着装分四种。
六、新一代军服。从1993年开始,我军开始研制新一代军服。
(1)1997年5月1日,驻港部队试穿新一代军服——97式军服。
97式军服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的基本颜色体系。
由驻港部队试穿的97式军服,主要设置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4个系列。具体又分为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等9个部分。
在穿着97式新军服时,军官仍配戴87式肩章(即现行的军官军衔标志不变),但士官、士兵的肩章则有所变化,增加了硬肩章。士兵硬肩章为宝剑头式,上缀银白色V型金属杠,士官V型金属杠上加红色标块。
此外,新一代军服还增加了军种胸标、绶带、姓名牌等服饰。军种胸标和姓名牌均为金属制品。其中陆军胸标图案中间为盾牌和长城,五角星镶嵌在盾牌之中,以橄榄叶环绕在盾牌和长城周围;海军胸标图案中间为五角星和铁锚,下面是舰艇行驶的海浪;空军胸标图案中间为五角星和盾牌;左、右为雄鹰翅膀。
(2)2000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官兵开始装备新式夏服。
这次换装主要包括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军官短袖茄克衬衣和贝雷帽。
陆、海、空三军衬衣面料科技含量很高,颜色为各军种的基本色,体现了三军特色,陆军为浅棕绿色,海军为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
99式衬衣款式采取了束腰式、茄克式、开关领等设计,增设了胸袋明裥,主要缝制部位还使用了双明线。99式衬衣在87式军服号型的基础上吸取了国家服装号型标准(GB1335)的优点,增设了人体控制部位的尺寸数值,该号型标准设5个号,每个号设5个型。
我军此次的贝雷帽分陆、海、空三种,为国际通用式样。陆军为深棕绿色,海军为深藏青色,空军为深蔚蓝色,分别缀钉陆、海、空军的电脑提花布质帽徽,用料为进口澳毛。
(3)2004年12月,全军士兵换发改进面料后的新式冬常服。
新式冬常服在保持87式常服样式的情况下,重点改进了服装面料,使用加厚仿毛哔叽。主要特点是毛感强,抗皱保型,可水洗,干得快,穿着挺括,舒适。
(4)2005年“五一”全军士兵正式换装04式士兵夏常服。
新式夏常服由过去的3型系列改为5型系列,面料由的确良改为“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很好的抗皱保型性,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但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
(5)2005年12月,空军正式启用新式军装。
05式空军常服由上棕绿、下藏青统一改为蓝灰色。
中国。
在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队,每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特制的服装 。
首先第一个意大利,意大利的军服可以入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意大利的军服非常的绅士,穿起来像一个侠客。对于意大利想必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是非常有浪漫情怀的人,都说谈恋爱要跟意大利的男人谈恋爱,那就是因为意大利的男人最浪漫。
这一点浪漫的情怀也体现在他们设计的军服上面,他们设计的军服特别像中世纪的侠客,帅气无比而且,侠气十足,很多网友开玩笑说,那是可能就是因为意大利的这身军服,导致他们二战的时候失败了,因为这身军服实在太好看了,他们不想弄脏这身衣服,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不过意大利的军服确实非常的漂亮好看,你们觉得呢?
还有就是英国的军装,英国的军装是十分帅气的,当年威廉王子身穿正式英国海军军装,相比于其他国家,英国其实一直注重外表形象,所以在衣服的设计上花费了不少的功夫,他们的军装特点就是,前面有八颗金色的裤子,旁边佩戴一个勋章 。虽然说这款帽子的设计跟很多军装的帽子设计非常相似,但是这种配色上面,显得非常的好看,让人感觉非常的庄重,稳重的感觉,真的漂亮!
在军装里面,德国的军装在二战的时候,被称为最帅的制服,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个配色就是非常好看,深绿色加上浅绿色再配上驼色的背带,让整个服装看上去非常的舒服,德国的军装到底有多受大家喜爱呢?就算到了今天网上有很多人仍旧非常崇拜德国的军装,比起那些喜欢日本军装的人,穿喜欢德国军装的人,却很少受到非议,虽然都是二战时候的法西斯。
虽然说德国的粉丝众多但是都不算啥,在小编的眼里,最漂亮的军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他是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时候部队穿的国民革命军的服装而改装的,到了2007年的时候,已经有七个版本的军服了,现在最新一款就是2007年的时候设计的,虽然已经11年没有更新换代了。
可以看得出,这身军装的设计受到人们的喜爱军人们的认可,非常符合咱们中国军人的气魄,小编觉得非常有王者风范。相信很多人的心目中,对于中国军人的形象都是高大,他们保卫了我们祖国的安宁、和平,给我们一个和谐的社会,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这身军装更加熠熠生辉。
军服服饰的历史,可以说和军服本身几乎是一样长的。最早的军服上人们就用羽毛、贝壳、兽牙等作为饰物。服饰成为将士们军服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或部落的军队,军服上都有一定的服饰。狮子、老虎、鹰和其他一些动物的牙齿、爪子、羽毛以及人和动物的头盖骨,一直是大部分武士的象征和装饰品。
最初的军服服饰纯粹是一种装饰物,起到装点军容、体现军威的作用。到了奴隶社会晚期,已出现较严格的等级制度,并有区别官员等级的各种标志。在我国的《周礼·典命》中就记载着这种规定:“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这里的“命”,是周朝用以区别卿士等级的标志。春秋以前还没有出现常备军,文武官员的界限不很明显,所以那时官职不分文武。周朝卿士的等级分为九命,数大为尊,相当于现在的军衔。不同等级的卿士,不仅俸禄不同,而且官邸、车马、服饰、礼仪上都有区别。
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更加森严,冠服佩饰成为封建特权的象征和标记,反映官员地位尊卑,要比现在标志军人地位的肩章、领章、袖章等军衔符号复杂、繁琐得多。那时,除了冠服上的标记以外,车轿、宫室、仪仗、印章等方面也都有严格而详尽的规定。史书中的《舆服志》就是专门记载这类制度的。
那时官员的等级标志,几乎遍及衣、用、住、行各个领域。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这种标志愈来愈加森严、复杂。在各类等级标志中最显著的要算是穿戴方面了。各朝各代对官服的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可见,古代军服的服饰,不仅仅是装饰物,还有严格的等级区分。
军服色彩史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