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孤独,就是缺乏正常社会接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 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 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 孤独一般有两种类型: 其一是情绪性隔绝,指孤独者不愿意与周围人来往; 其二是社会性隔绝,指孤独者不具有朋友或亲属的关系网。 孤独产生的原因多而复杂,比如事业上的挫折,缺乏与异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挚爱,夫妻感情不和,周围没有朋友等。 此外,孤独的产生,也与人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人情绪易变,常常大起大落,容易得罪别人,因而使自己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 还有的人善于算计,凡事总爱斤斤计较,考虑个人的得失太重,因此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无疑,孤独是一种人们不愿接受的状态,它给人们带来的是种种消极的体验,如沮丧、失助、抑郁、烦躁、自卑、绝望等,因此孤独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据统计,身体健康但精神孤独的人在十年之中的死亡数量要比那些身体健康而合群的人死亡数多一倍。人的精神孤独所引起的死亡率与吸烟、肥胖症、高血压引起的死亡率一样高。 所以,孤独者应对自己进行一番冷静、客观、合理的估计,特别要留意发现自身的一些长处,以增强自己的自信。 心理学家发现,孤独者的一些行为,常常使他们处于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地位。比如他们很少注意谈话的对方。在谈话中只注意自己,同对方谈的很少,常常突然改变话题,不善于及时填补谈话的间隙。但当这些孤独者受到一定的社交训练,如学会如何注意与对方谈话后,他们的孤独感就会大为减少。 最后,孤独者应注意培养自己生活的乐趣,经常抽出一点时间主动接触别人,逐渐改变自己封闭的生活方式。 平时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加强自己的参与感,这会令你发现许多有趣的事和人,使你不知不觉地与他人融为一体。
孤独(gū dú)是表示“独自一个人;孤单”的意思。
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基本信息
英译Loneliness;Isolated;Lonely;Alone;Friendless
近义词孤单,寂寥
反义词众多,温暖
基本解释
(1)[lonely people]: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
百姓有不理(不合理)者如豪(同“毫”)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荀子·王霸》
(注:该意项为古意,现多采用下列定义)
(2)[isolated;lonely]∶孤立无所依附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筑路》
(3)[alone]∶独自一个人;孤单
老汉拄着拐棍,背着草筐,整天孤独地踯躅在田野上。——《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4)[friendless;lonely]∶不合群;不喜欢跟人来往
他性情孤独,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引例解释
(1)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
《礼记·王制》:“恤孤独,以逮不足。”
《管子·四时》:“论孤独,恤长老。”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高年者人所尊敬,鳏寡孤独者人所哀怜也。”
宋 叶适《徐公墓志铭》:“今鳏寡孤独夜宿煖堂寒苦,而僦钱无所得。”
(2)孤立无援,孤单无助。
《晏子春秋·谏下二》:“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灭国下》:“ 鲁大国, 幽之会庄公不往, 戎人乃窥兵於济西,由见鲁 孤独而莫之救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邛都县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
宋 曾巩《谢杜相公书》:“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
邹韬奋《萍踪寄语》一:“最伟大的莫过于大众的力量,只须朝这方向努力,不会感到孤独。”
(3)只身独处;孤单寂寞。
汉 徐干《中论·法象》:“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夫幽微者,显之原也;孤独者,见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
宋 苏舜钦《送韩三子华还家》诗:“早寄别后篇,微吟慰孤独。”
明 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我既无眷属之乐,又无朋友之乐,茕然孤独。”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虽然 虎妞 能替他招待,可是他忽然感到自家的孤独,没有个老伴儿,只有个女儿,而且长得象个男子。”
心理学定义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某种社会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对社会关系的渴望与现实拥有的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人们就会感到孤独。
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一个人可在众人参与的生活环境中,或者在众皆欢乐的热闹社交场合而仍深感孤独,也可在漫长的独处中毫无孤独感。
孤独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负性情绪体验,在孤独心态下人们往往会感到寂寞、郁闷、焦虑、空虚、无助、冷漠甚至绝望,常伴有铭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一一那就是全然的孤独。
虽然轻微的、短暂的孤独不会导致心理与行为的紊乱,但长期的或严重的孤独则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之而出现的各种无聊发泄的攻击行为或其他行为问题,以及各种心理疾病和思想问题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产生原因
孤独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它是一种综合因素的产物,是每个人所遭遇的内外环境中的种种不利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比如外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有的环境很容易让人感到孤独,在人烟稀少的环境中,或独自一人处在某种环境中,即使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却没有交往的对象,如驻守边防的军人,单身独居的人,都会经常感到孤独。
在陌生的环境中也同样如此,有些环境尽管热闹,但对某个人而言却是陌生的、不熟悉的,因为没有朋友、没有熟人,却要独自面对许多问题,承受许多压力,无法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也无法同他人进行必要的交流联络,于是就会感到特别孤独。
情感缺乏
在一切成熟的人际关系中,都免不了失望的成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面对失望。但为什么有人做不到呢?心理治疗师莫·勒阿在巴黎主持一家心理咖啡馆,她解释说 :“罪魁祸首就是这句抱怨:‘没人喜欢我’。”在她看来,这样的抱怨总是来自那些童年时期缺乏爱,或至少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爱的人。她认为:“没有哪家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可惜有很多父母并不懂得如何表达他们的爱。”
溺爱
那么溺爱呢?被溺爱的孩子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有人宠护着。成年之后,他们会向别人成倍地索求,觉得人人都该对他好。”他们对爱的无度索求和永不满足,往往吓跑身边的人。当然,毫不奇怪,其他人的这种反应更是让他们确信:“没人喜欢我!”
自恋
不习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总是归罪于他人,怪别人没有对自己付出更多,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勒巴斯蒂认为:“他们对一切的解释都是从自己出发的。”在这种自我中心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自我陶醉和过度敏感。艾丽·昂贝则认为,对他们来说,被人爱总意味着:“最受宠爱”。她说:“他们寻求的不是爱,而是最爱。”为了保护自己,这种人往往不自觉地将自己的遭遇归咎于人,就像勒巴斯蒂所说:“跟自责相比,责怪他人不爱自己当然更为容易。”
缺乏自信
因为不自信而感到孤独
与周围保持不好合适的距离(“哲学因素”)
美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著作中“可以”找到无数有关论述。具体地说,也是一种见不得别人变好的心态,原因在于:没有跟身边人建立起信赖关系(或说确立自己的交往信赖制度)。
真正的孤独是一种的心理上的落寞,无论怎么都无法感到一种身边有人的感觉,即使是身处在人群之中依旧会感到无人可以说话。
没有倾诉的对象,即使有也感到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的心,明白自己的思想。
真正的孤独孤独不是温饱后的无病呻吟。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是一种深刻的诠释,是不能替代的美丽。
文丨拾荒者毛毛
约到泡在书海里的菲菲时,我竟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菲菲是我老乡,一个奋斗在现代都市里的传统型女人,两点一线的生活,她将能掌控的时间全部用在阅读上。用她的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其让大好时光肆意从指间溜走,倒不如和有趣的人一起做点有趣的事。
我饶有兴致的问菲菲,何为有趣的人,何为有趣的事?
菲菲不假思索的说:懂生活、有内涵、有远见的必然是有趣的人,而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的人便是我所理解的有趣之人。
我说别一味地拿享受孤独做挡箭牌逃避现实,别被孤独侵蚀到忘乎所以、唯有阅读的境界,你享受孤独的同时,不知与多少浪漫的瞬间擦身而过。
菲菲用乜斜的眼神看着我说:孤独是一种情调,比浪漫更可靠。我知道自己的处境,更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套路不同,不必强求。
好一个套路不同,不必强求,活生生将我一颗热情似火的心浇灌的透心凉。原来频道不同,真的不可以强求。
菲菲是在老乡聚会上认识的学妹,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她放在手边那本《罗密欧与朱丽叶》,
那是我高中时最喜欢的一本小说,于是我凑到她面前说:
17岁的罗密欧喜欢罗萨兰时,刚好罗萨兰也钟情于罗密欧,结局会不会转悲为喜呢?
菲菲掀了掀鼻梁上的眼镜说:
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罗密欧与罗萨兰喜结连理,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不会被世人所传颂。正是因为罗密欧对罗萨兰的单恋,才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相遇并一见钟情的机会。虽然故事的结局以悲情收场,但罗密欧和朱丽叶完全沉浸在对爱情的热忱、向往之中的那种感觉以及在凯普莱特家花园中,朱丽叶对月的抒怀,都表现了他们炽热的情感交流和相别时的难舍难分,弹奏的是一曲曲情意缠绵的爱的青春颂歌。
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对于低一届的学妹,我刮目相看、自愧不如,却让我意外收获了一位有共同话题的老乡,在聊天中得知她叫菲菲。
聚会一别我不分昼夜赶论文,将菲菲忘得一干二净。再次见到她是在图书馆,当一个声音轻轻落在耳畔时,我抬头看见了菲菲。
在那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我和菲菲来到校前广场草坪上一路从文化聊到学习,从学习聊到生活。
聊到生活时菲菲讲述了一段她凄美的往事。
她之所以嗜书如命,忍着孤独享受寂寞都是因为她暗恋的男生树彤。
树彤文采特别好,文章经常在校报刊登,在校广播站播出。可她并不知道每篇必读的文章出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树彤笔下。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树彤无意间告诉她获得了新概念作文一等奖时,菲菲才突然想起前段时间读的一篇文章正是树彤说的那篇。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菲菲对树彤的映象从好学生升级为膜拜,为了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有树彤的参与,她努力改变着他们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沉淀,菲菲将他们的关系孵化到闺蜜层面。
她知道他们最大的差别就是知识诧异,虽然每次见面聊到文学时,树彤总是挑简单易懂的和她讨论,可她总觉得自己思想是空旷的,每聊一次文学,菲菲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恶补。
菲菲说读书本身就很苦闷,暗恋更孤独,刚开始她的坚持有点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因为取悦别人、能在树彤面前不用伪装,自由自在发表言论,还是爱屋及乌?她一直没有弄明白。
可她为了能尽早跟上树彤的步伐,竟喜欢上了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坐在阳光下想着树彤都会觉得浪漫。即便从同学到恋人的过渡期是孤独的,她也不想将自己的心事与人分享。
后来她才明白,暗恋一个人真的不用挖空心思去窥探对方的生活,更不要因为看到对方和其他异性有说有笑就莫名生气,做好自己才能更好的让别人发现自己。
以至于对树彤的整个暗恋期,她都是孤独的,尤其是想到树彤时,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促使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阅读,看更多的书,她要以全新的姿态面对树彤畅聊文学,而不是被树彤迁就着听他讲文学,势均力敌的感觉才浪漫。
为此她杜绝了外界的干扰,取消了无用的社交圈,图书馆成了上课之外唯一能去的地方。那一年她忍着孤独读了近100本书,从中外名著到励志文学、再到心灵鸡汤,当她觉得有资格和树彤相互交换文学里的浪漫时光时,树彤身边却出现了其他的女生。
菲菲长吁一口气继续说:
孤独可以塑造平静的心,留下默默的期待与憧憬。憧憬浪漫、憧憬美好。但孤独与浪漫,是两种不同的情调,浪漫可以是谎言,但孤独永远没有欺骗。
诚如她和树彤,当她守着孤独争取他的浪漫时,他却和心爱的姑娘在演浪漫。原来孤独真的是一种情调,比起渴望不可及的事,更浪漫的还是孤独带给她的阅读习惯,让其受用终身。
我说浪漫时担心失去浪漫的人,孤独时并不担心失去孤独。因为人还是渴望浪漫,但又不得不忍受孤独。
佛有千面、人有一面,你能将孤独看做一种比浪漫更可靠的情调,也许是因为见多识广,对于很多以前所不能理解的事,现在看来只不过是稀松平常,说明你很有才,懂得在孤独与浪漫之间权衡轻重。
孤独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情调,浪漫也不是信手拈来的感觉,当你接纳并享受孤独时,至少在思想层面上已经超越了浪漫,所以你觉得孤独比浪漫更可靠。
接着我继续说,别一味地享受孤独疏忽现实,别被孤独侵蚀到忘乎所以、唯有阅读的境界,在你享受孤独的同时,也适当撩撩浪漫。
菲菲用乜斜的眼神看着我说:我知道自己的处境,更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套路不同,不必强求。
好一个套路不同,不必强求,活生生将我一颗热情似火的心浇灌的透心凉。原来频道不同,真的不可以强求。
原来所谓“孤独是一种情调,比浪漫更可靠”的境界我实属不懂,怪不得对菲菲刮目相看,甘拜下风。
我说看来以后约你逛街、吃饭什么的都比较困难吧?
菲菲一本正经的说:
那得看心情。
于是我懂了,她将孤独玩弄于股掌定义为情调时,顺其自然就觉得浪漫不靠谱,因为浪漫可以是谎言,但孤独永远没有欺骗。
对一个人的喜欢有好些含蓄的表达,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今晚夜色好美。”
虽然俗的无可奈何,但这种琐碎又随性的,没头没脑的表达,本身就给予了孤独的人一种美好的憧憬。像星星,像月亮,像日出和日落,本是世间万物自然景观的一种,怎么偏偏被单独拉出来冠上了浪漫的意味。
我几乎没有被邀请过去看星星看月亮。
在我的想象中,这种场景只适用于互相暗恋的人拿“月亮好美”来当做散步的借口,或者在某片星空下跟朋友分享人生的重要时刻,只有这样才值得被我记住。
看景色不重要,跟谁看才重要。 若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周三,比起在家舒舒服服的洗个澡,然后“扑通”一声倒在柔软到能陷进去的被窝里,花上两个小时开车去看星星看月亮,或是在冷风中只为等待第一缕太阳照耀在我身上。讲道理,是有点不划算的。
可是度过了最近的几个月,我想是我错了。 原来浪漫不是必备品,但是星星是,月亮是,太阳也是。 还是迫切的需要走出房门大口呼吸,不管是冷风吹,还是阳光照,这些每日每夜交替着的景象,提醒着我,生活还在继续着。
四月三十日下午五点
村里阳光最好的是是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温温柔柔的,不那么热烈温暖的刚刚好。朋友搬家租来的车子还没来得及归还,在小区里转了几圈以后,干脆提出开去看日落吧!
摄于cedar key
隔离期间,除了逛超市添购生活用品,出门的次数简直少的可怜,四月末的好天气里去看次日落也算得上消遣。
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寥寥无几,但马路两侧的草地上众人早已找到了舒适的观望位置。景色像画似的,从深至浅的蓝,光亮的白,橘**的落日,深绿的草地和倒映着天空的湖。是好看的夜晚,耳边是朋友的笑声,眼前是正在消逝着的时间。 这时我也许了解了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日落,为什么作为**里的浪漫情节。
太阳落下的时候,我看到了时间,看到了一天的结束,看到了鲜艳的世界慢慢变灰暗,也是这种时刻,会感受到身边有人陪伴的安全感,冲动的想要分享这个一瞬间的美好时刻。
此时此刻,站在我身边的女孩告诉我 “嗯,日落是有够浪漫的。”
“The sun was drowning,
it saturated the skyline,
everything was melting as well as I did”
宅家多日的我,也免不了想要拿出手机咔嚓一顿乱拍。想趁着夕阳的光拍个照片留念然后发条朋友圈。
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生活,我很钦佩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人,我自己也尝试过坚持睡前在写那么一两句一天总结。可当我重新翻回去看的时候,即使被我记录下来的也不过是365天中普通的一天。一年到头,我们只能记住一些特定的重要的日子,剩下的不过是反反复复积累起的这一年的情绪和感受。相比文字,我更喜欢把手机里的照片翻来覆去的看,重新唤起我的记忆。
太阳每天都会下山,我不会因为每天不变的落日而感慨生活真好,但我每次看到手机里的那些相片, 我都会想起隔离期间的、在佛州路边的、属于我的那次落日。
Paynes prairie preserve state park
五月五日凌晨三点
我并不是一个作息规律绝不熬夜的人,刷剧到凌晨三点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熬夜看日出这件事我还不太熟练,在我生命里前二十年里只有两次。
这是第二次。也是一次晚饭后聊嗨了灵机一动的想法。和朋友在一起茶余饭后聊天聊到兴头上的时候,常常会做出一些推延睡眠时间的决定,比如喝酒麻将斗地主,或者像今天一样,去看日出。
Cedar key scrub state reserve
出发时间定在了五点,想直奔海边见证第一缕阳光从海平面浮现。这样回想起来,大学第一次看日出,也是一群朋友旅行返程路上临时增添的新项目。
几个朋友站在海边的围栏边,迎着海风瑟瑟发抖得勇猛的迎接了这样的一天。 不同的是,疫情期间连一个小时车程的沙滩都让我有感受到出门远行的激动和期待。
出发时天还是黑的,世界是黑暗的,餐厅的白炽灯是亮的,车灯是亮的,手机屏是亮的,还有星星和月亮也是亮的。我们行驶这样的场景中,目的地是今天的第一缕太阳光。出门迟了一些,心里猜中了怕是看不到预先期待的场景,但通过车窗也一样见证了前路由暗至亮,感受到了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脸上。
封城的缘故,大海没能成为我们的目的地,车子倒是停靠在了一片无人的草地。清晨的阳光,露水和风,让我觉得新鲜和自由。路上没有行驶的车辆,大片的草地上也只有我们朋友几个,这样的日子里才让我觉得是种放风,是从疫情回不了家的担忧,长久宅家的无聊情绪中释放出来,大口呼吸着,重新觉得生活美好生活有趣。
疫情期间,我的作息不规律了很久。熬夜并不是因为任务缠身忙得不可开交,而是私心希望晚睡晚起打发时间,一觉醒来一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早餐午餐都能直接省略。
意料之外的日出出行,竟然帮我出乎意料的帮我调整了作息,而这样的一次出行更让从隔离的无聊与孤独中重新振作起来。毕竟,疫情也没能阻挡我们看星星看月亮,看日出看日落的每分每秒。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顺利度过不那么顺利的疫情时光,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记得,无论如何,我们还看得到夜晚的星星月亮,每天升起的太阳和消逝的夕阳,是永远属于我们的浪漫时刻。
完
更多关于留学生的隔离日记,可以关注“我佛了杂志社”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