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五云山》毛主席诗词赏析

《七绝·五云山》毛主席诗词赏析,第1张

七绝·五云山

(一九五五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题解

这首诗,与《看山》、《莫干山》写于同一时期,构成了 的“杭州山色”系列。

五云山,在杭州城西南十公里处。五峰森列,又相传有五色彩云盘绕山顶,故名。山南临钱塘江,北临西湖,山中有云栖寺古刹。五云,原指青、白、黑、赤、黄五种颜色的云朵。古人常以云彩之色,卜测农业丰歉。后来,五色云被视为“祥云”,“祥云”出则天下祥瑞。祥瑞的极致,五云又指帝王居所。

注释

[堤]指钱塘江(浙江)之堤。或谓西湖苏堤、白堤。

[莺啼]西湖诸景中有“柳浪闻莺”。此诗或由此化出。

品评

我们不能断定, 是为了祥瑞才游五云山的;我们更不会说因为 登临五云山,五云山才现五云。但五云山上确曾出现过五云,或 登山时,五云山上真的云霞灿烂,这是有 诗作为证的。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一点儿不含糊,诗人落笔便描绘五云山五云。这该是写实。接峰者,高云远云;拂堤者,低云近云。上下远近皆为“五云”所罩,人,自然也在五色云中了!或许, 笔下“五云”,纯为诗家语。不一定是五色祥云,但以五色祥云视之,以映“五云山”之名耳。总之,这叫正写入题。

“若问”二句,加一设问,将诗情由“五云”荡开,又从“五云”扭转,活脱而出人意料。出人意料处,在其不再与“云”有任何联系。“此中”,当然是此五云山中。一句“野莺啼”,画出云来山空,莺啼涧静的意境。鸟在树上,人在林中,云过无语,鸟驻有声,这是诗人体验的相安共处之境。市上听语易,山中闻莺难。人之一生,几得林中听韵?原以为 《五云山》为观云诗,未料一变为听莺诗!其实,一个人的听觉如何,即能听到什么、不能听到什么,喜听什么、不喜听什么,都与他的关心重点有关。 喜听莺语。另一证是《井冈山》一词中的“到处莺歌燕舞”。“莺啼”、“莺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出诗人对光明与中平之声的渴盼。

1、题鹤林寺僧舍

作者李涉朝代唐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白话翻译: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2、《登庐山五老峰》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译文: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3、登盘山绝顶

作者戚继光朝代明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白话翻译:

北国秋末,霜天晓角,草木似乎都为之震惊悲哀。盘山顶上云头相对升起,石门也好像敞开了。

在北风中喝着边地的薄酒也没能喝醉,无数的寒鸦,在风扫落叶中纷纷飞来。

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情愿终生到老戍守边疆。

对有功的名将应刻石勒铭,谁有这样的资格呢?只有像名将李广、李靖这样制止外敌入侵的英雄,才配享有这种荣誉。

4、古从军行

作者李颀朝代唐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白话翻译:

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

昏暗的风沙传来阵阵刁斗声,如同汉代公主琵琶充满幽怨。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个个眼泪双双滴落。

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拼命奔波。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5、登高

作者杜甫朝代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话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 关于登山的现代诗句

关于登山的现代诗句 1 以“我们去登山”为题写一首20行的现代诗

走啊,我们去登山

群山已把我们拥抱

耳边已响起整整温暖的风儿

走啊,去登山,山是我们的梦。

山的怀抱如此宽阔

山的声音如此动人

山的气魄如此撩人

看见山,就像走进了幽洞。

我们在山的怀抱你跳跃

欢快悦耳的声音在山间徘徊

山是我们的一个朋友

和我们愉快的在一起玩耍

去登山,一路唱着动人的乐曲

去登山,一首唱不完的人生之歌。

2 跪求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意

《在山的那边》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因此,对我来说,重读这首诗,犹如翻开封存多年的老相册,重又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的我。显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

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但是,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构成一首诗,于是,“海”在我的生活中并最终在这首诗中出现了。

“海”的出现,恰好与“山”形成了对应。显现出一种诗的结构。

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

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而这些含义,在我年幼时都不可能意识到。

我只是凭借着我那耽于幻想的天性在遥望山的那边,在想像海的那一片蓝色。然而,正如人们所知,这种对另一个世界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最易受到挫折的。

可以说,任何“不务实际”的幻想,在“铁青着脸”的现实面前,都有它破灭的一天。我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一再经历过这样的让人的内心深受刺痛的时候。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幻想受挫,但那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却在生命中扎下了根来——它因在现实环境中受挫变得更为内在、也更为倔强了!诗的第二节所主要揭示的,就是这种对“海”的信念。也许是由于不屈的天性,也许是我在上初中时读到的一句格言“只要沿着江河走,就一定能发现大海”,给了我这种信念。

而这时的“海”——这个童年时的梦也被提升到整个人生的层面来重新理解,它已和第一节中的海有所不同,它已具有某种人生理想的象征色彩了。“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又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也许任何理想都是一个诱惑的圈套,任何理想都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人生被提升和充实,人生被赋予了希望和意义,“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命运就这样造就了我们这样一代。

我们这一代,生于五六十年代,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在“文革”结束后又来到大学校园,有人称我们为理想主义的一代,又有人称我们为幻灭的一代。理想主义培养了我们的幻想和精神气质,但我们也是为“理想”的虚妄付出过最惨重的代价的一代。

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正是基于对同代人的这种了解,我在这首诗的后来这样写道:“朋友啊,请相信——”。

这是对我的同代人讲话,但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激励: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峰顶,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和生命……今天重读这首诗,我当然感到了它在艺术上的稚气,因为诗歌指给我们的道路,其漫长和艰辛,都远远超出了我在年轻时的想像。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我已无数次地见过我在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我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即。

那么,对于现在的我,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依然是“信念”。如果我不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重新达到这种肯定,那就很难设想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坚持下去。

重读《在山的那边》,并遥望童年的方向,我再次感到了这一点。《在山的那边》导读(赵寻)《在山的那边》述说的,显然与他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见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然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要求诗人用“形象”而非简单的、概念化的语言来处理他所反复体会的痛苦、激情、信仰和经验。王家新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把他在生活中所遭受的折磨变成一种愤懑的喧嚣,而是从中体验出所有的理想的破灭之苦,并把它转化成一种以“山”与“海”的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沉思诗意。

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

所以,这种挫折也就喻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与之相对应,“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征:“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诗人相信,“你终会攀。

3 给我写一首 我们去爬山 的诗

三月,丽日悬在高空

我放下行李去爬山

钟摆提醒我的心脏

时候不早了

要赶快启程

我遇到一条小河

它湍急地把旅途中的孩子

带走。波光明晃晃的

旅途中的孩子

请原谅我的束手旁观

桥边的树林里伸出枝条

抽打我的衣袖,抽打的脊背

突然。石头缝里钻出一个孩子

他不是被河水带走了么

我做错了什么了,为什么脸红

我在石板桥上轻轻地走过

怕惊动了河神

身旁的孩子一脸笑容

他说:你真好

他说:我们爬山去

我惊诧的目光

被孩子天真的瞳仁淹没

河水开始叮咚作响

冰冷的孩子握住我的手

但我不能放弃孩子

为了摆脱,为了放逐

在这阳春三月

我微笑地对孩子说

走,我们爬山去

4 给我写一首 我们去爬山 的诗

三月,丽日悬在高空我放下行李去爬山钟摆提醒我的心脏时候不早了要赶快启程我遇到一条小河它湍急地把旅途中的孩子带走。

波光明晃晃的旅途中的孩子请原谅我的束手旁观桥边的树林里伸出枝条抽打我的衣袖,抽打的脊背突然。石头缝里钻出一个孩子他不是被河水带走了么我做错了什么了,为什么脸红我在石板桥上轻轻地走过怕惊动了河神身旁的孩子一脸笑容他说:你真好他说:我们爬山去我惊诧的目光被孩子天真的瞳仁淹没河水开始叮咚作响冰冷的孩子握住我的手但我不能放弃孩子为了摆脱,为了放逐在这阳春三月我微笑地对孩子说走,我们爬山去。

5 关于山的诗句古诗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欲渡黄河冰塞川,经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4《登山》许棠 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 近空无世界,当楚见波涛。

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 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登山》李涉 终日昔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7《登山》袁枚(清) 焚香扫地待诗成, 一笑登山依杖行 爱替青天管闲事, 今朝几多白云生。

6 描写自然风景的现代诗

描写自然风景的现代诗1、绿 作者:艾青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亥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2、风景 作者:杏花桃 有人说工作生活太累,让心灵放放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天南海北,爬山玩水,亲吻鱼嘴,赏赏露水,亲近大自然,看看风景,调节心境,我说这只能让心灵,暂时高兴,旅行,即使一年四季,那里都去,也未必懂得,人生意义,幸福真谛,真正的风景,并非外景,在内心,让内心成为真美景,让自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3、乡村里的音籁 作者:徐志摩 小舟在垂柳荫间缓泛,一阵阵初秋的凉风,吹生了水面的漪绒,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我独自凭著船窗闲憩,静看著一河的波幻,静听著远近的音籁,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这是清脆的稚儿的呼唤,田场上工作纷纭,竹篱边犬吠鸡鸣:但这无端的悲感与凄惋!白云在蓝天里飞行:我欲把恼人的年岁,我欲把恼人的情爱,托付与无涯的空灵消泯;回复我纯朴的,美丽的童心: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像晓风里的白头乳鹊,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鲜明。

4、初春 作者:舒婷 朋友,是春天了,驱散忧愁,揩去泪水,向着太阳微笑,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酊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飞溅起万千银珠,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但等着吧,一旦惊雷起,乌云便仓皇而逃,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是还有寒意,还有霜似的烦恼,如果你侧耳倾听,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战栗的山谷呵,仿佛一起嚎啕,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如吹不灭的火苗,使天地温暖,连云儿也不再他飘,友人,让我们说,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5、金色的秋天 作者:辛笛 红透了的果子香满园,农家晒场上高高的稻堆堆成片,拉个满网笑开了渔户的脸,寒衣温暖了战士的心在天边,斜阳外,捡起薄簿的石片,投向芦苇的水面,管它那儿深,这儿浅,看一行大雁驮起金色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着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花里,在每一滴水里,在每一颗展开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走来,向远方匆匆走去。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7 赞美“徒步”的诗句有什么

1、徒步

作者:肥水 现代

孤灯泛黄

街角寂寥

空自对月黯然神伤

无言再扰寂寞

怅然徒步

走不完的街巷

斗转星移

数不尽的星宿

无风自冷

寒彻全身

寂寞是一个敌人

在你最无助时

他依然侵扰你

寂寞是一个朋友

在你最渴望成功时

他是你的基奠

享受一切的孤独吧

品味月下徒步

莫要辜负寂寞的好意

2、徒步

作者:东方玉亭 现代

用飞机代步

也许一起一落

就超越了目的地

用汽车代步

飞速的车轮

让树木都连成了绿色的屏障

只一眨眼功夫

车轮就有了答案

徒步

只用双脚丈量

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每一个叶片

都清晰可见

迈开步

视野开了

起点是家

终点也是家

3、徒步

文/占东海(沙漠的杨) 现代

春天。我渴望置自己

于阳光下,却摆脱不了

细雨的纠缠

悲伤如针,在皮外

如佛坐针毡

紫花地丁的快乐莫名

小脚碎步

紧如鼓点,把我

逼在油菜花的包围中

不能自拔

等待布谷鸟

吹响哨笛,农人才能用镰刀解围

4、徒步-凤桥

作者:涛雪 现代

——献给喜爱徒步、热爱凤桥的家乡小镇人

昨天,脚下

还呻吟着雪的疼痛

今天,春风

抚平了残雪的伤痕

凤桥伸了伸冬眠的腰

碰醒了脚下的小河

于是,小河就流出了一冬的诗……

喜欢徒步

喜欢凤桥的小镇人

愿意数着小镇到桥的步数

深爱凤桥的人

也愿意丈量小城与村庄时空的距离

深爱凤桥的人

更愿意推杯换盏,

与老农一起,在星星的注视下共话

桑麻

凭栏远眺

感悟着蹒跚老农汗滴溅入泥土的瞬间

扶杆静思

祈祷着五谷命运的圆满

……

又一个沉甸甸的秋天,

压得凤桥吱吱作响

老农又笑多了几道皱纹

松林弄枝舞风

小河弹奏着丰收的歌……

徒步能拉长身影

似乎也能瘦短深秋的骨骼

还未来得及换上保暖的防滑鞋

大雪就白了小镇白了凤桥

凤桥穿上洁白的睡衣

筹划着冬眠的梦

小河也屏住了呼吸

准备沉淀一冬的故事……

5、午夜徒步回家

作者:景怡 现代

告别速度的躯壳

秋夜徒步回家

可以放空心灵吗?

路灯静静列队

一路为我站岗

黑黢黢的行道树

收起有棱有角的个性

像犯错的孩子被罚站

踩着坚硬的躯壳

所有的柔软

不是不可告人

边走边撒下白露

寒意包裹着过往

已模糊的甜言蜜语

等待朝阳的考验

迎接一个普普通通的秋高气爽

九日登山

作者:许继

处喧久忘静,临旷始怀真。 步登千仞冈,眷兹九秋辰。

余滓澄广泽,薄氛散高旻。 浮空白云远,冠日丹霞新。

海屿互出没,天峰秀嶙峋。 清眸穷四遐,逸兴荡八垠。

兴怀慨前古,一瞬迹已陈。 无令东篱菊,静笑悲秋人。

2虎丘僧房寻郭圣仆乘月登山

作者:吴鼎芳

长堤沿短棹,转入翠微湾。 酒伴秋相集,僧房夕不关。

布袍先受月,竹杖早过山。 何处歌声起,悠悠林木间。

3余僮张一颇慧闻余有登山之谋力劝行及入山乃

作者:王履

只道余成解析薪,岂知清思也能分。

子渊虽是吾宗族,断不依它制约文。

4登山

作者:明益庄王

屏迹书巢寂寞间,篮舆乘兴远登山。

山云挟雨忙飞去,不得逍遥共我闲。

5同数公复登山忽闻履声乃审知也携和诗三

作者:赵蕃

松简谡谡冲浮埃,跫然谁能为余来。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

兹山不到近十载,频日能来已再回。人生万事每如此,而欲取必真愚哉。

袖衔文书辱持似,快读不待纸尾开。金声讵须掷地出,隐隐自杂山风哀。

吾曹用意果痴绝,非尔何以娱岁月。明当举似子王子,不但慰归仍赋别。

6西园登山

作者:张栻

日光射崖冰雪色,风壑传响松龙吟。

但忻耳目得所遇,不觉山高几许寻。

7登山

作者:张栻

雨后溪重碧,木落山增明。

西风肃群物,感此秋气清。 

振衣千崖表,俯瞰万籁生。

匪生幽遐慕,政尔未忘情。

8岳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春风楼韵

作者:张栻

人言南山巅,烟云耸楼观。 俯瞰了坤倪,抑攀接天汉。

勇往愧未能,长吟湘水畔。 兹来渺遐思,风雪岂中断。

行行重行行,敢起自画叹。 我闻精神交,石裂冰可泮。

阴沴驱层霄,呆日丽旭旦。 决策君勿疑,此理或通贯。

9登山有作

作者:张栻

上头壁立起千寻,下列群峰次第深。

兀兀篮舆自吟咏,白云流水此时心。

10海四首其四

作者:张耒

鸟去苍烟古木,人归绿野孤舟。

信美虽非吾土,消忧且复登楼。

11登山望海四首

作者:张耒

西望扬州何处,云中双塔漓岏。

山外云涛断日,夕阳应近长安。

12望海四首

作者:张耒

仕宦此身漫尔,功名已老茫然。

山鸟不须惊客,相亲此复穷年。

13海四首

作者:张耒

江阔风烟易晚,山高草木先秋。

独倚阑干尽日,此身与世悠悠。

14后登山闲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作者:岳珂

冲席丞郎酒斛筹,不关无面见春鸥。

五鲭见说妨斋禁,留待明朝大白福

15后登山闲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作者:岳珂

小池玉尺跃清波,病不开尊奈尔何。

更倩棠漪吹柳岸,为君粘发醉颜酡。

16后登山闲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作者:岳珂

满山桃李闹红霞,曾约香山白鹿车。

堪笑东风欺病客,搀先且到别人家。

17午后登山闲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作者:岳珂

九折登山倚瘦筇,杏蹊眼缬早冬烘。

翠云遮断神仙客,不许其间著倦翁。

18卿登山瞻禹陵

作者:喻良能

考古年来喜有徵,相携步步上崚嶒。

皇华使者归朝著,好为诗翁说禹陵。

19祷雨丹井山徐真君祠登山拜毕即获雱霈

作者:喻良能

欲解骄阳厄,宁辞祀礼繁。 纯诚殚毣毣,英烈仰言言。

云阵千屯合,雷声万马奔。 晚来归路好,飘洒势腾轩。

20山

作者:杨万里

树远通鹦响,花晴带雨痕。 登山偶回首,隔水见前村。

澹往孤无伴,清归笑不言。 还家更迟著,松菊未应存。

描写登山的诗句如下:

1、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东晋·谢道韫《泰山吟》

译文:雄伟高大的泰山,以极其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它的山岩洞穴仿佛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

2、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明·唐寅《登山》

译文:上了一个台阶,又上了一个台阶,一直上到最高的山顶上。

3、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译文: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4、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唐·许棠《登山》

译文:随意散步来到了狭窄陡峻的山间小道,在这高山之中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了。

5、为寻真面到庐山,漫似坡仙与谪仙。——清·曾琦《登山》

译文:为了寻找真理,我来到了庐山,处于庐山之上,我仿佛就是苏东坡和李白。

6、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唐·岑参《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译文:西亭山高超出飞鸟以外,登上西亭山便与浮云相齐。

7、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唐·李颀《古从军行》

译文: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

8、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9、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唐·武昌妓《续韦蟾句》

译文:最令人悲伤的是别离,登山临水送别友人归。

10、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唐·李白《别山僧》

译文:天亮时分与我只别去上山,手持禅仗去攀登山中蹬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961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