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三篇,第1张

【 #教案# 导语】《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古诗二首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

 的教学,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

 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板书:寺,学生识记“寺”字)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故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倾听的意识。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读准字音与理解字义并举,使学生读准诗题,理解题目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3师生合作,读出这首五言诗的独特节奏。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一)学习第一、二行。1随文溯源学习“危”

 字,知道“危”的本义是表示人在山巅

 或高崖,站在高处而恐惧。引申为恐惧,又引申为高。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体会“楼高”。

 (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了楼之高。

 ①高百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导朗读,将“高”字读得响亮,突出“楼很高”的感觉。

 ②摘星辰。想象说话。

 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现出楼之高。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学习第三、四行。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来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出示三、四行,学习“惊、恐”,读准后鼻音,理解字意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诗歌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里面住着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高声语”“天上人”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三)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1师生问答读。

 师:看这寺庙里的高楼,多高啊!生:危楼高百尺。师:甚至高到什么程度?生:手可摘星辰。

 师:安静的夜晚,繁星满天,站在这样的高楼上,诗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声语。

 师:为什么?生:恐惊天上人。

 2师生承接读。

 师:危楼——生:高百尺,师:手可——生:摘星辰。

 师:不敢——生:高声语,师:恐惊——生:天上人。3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4学生加动作表演读,学生评价,师相机点评。5看课文插图背诵。

 6播放古筝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师生这样合作读虽简单,但一直在变换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保持了诗的整体性,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本身蕴含的音韵之美。】

 四、小结。

 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大胆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板书)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与众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危、惊、敢”整体观察。

 2出示“危”,看清结构(半包围),强调第二笔是横钩,第五笔是横折钩。教师范写后,学生观察并书空。

 3出示“惊、敢”,通过比较,指导如何写好“敢”字,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4运用规律,独立练习写字。看清位置,找准重点——名学笔顺,练习临写——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5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字例,纠正;学生再次连写。【设计意图:师生写字教学的设计从整体到个体,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讲清注意点,抓住关键笔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六、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写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作业:1背诵《夜宿山寺》,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危楼高百尺,恐惊天上人”的意思。

 2诵读《登飞来峰》,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板书设计:夜宿山寺

 百尺,摘星辰。楼高不敢语,惊天人。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谈感受。

 2我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时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游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指导“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3教师示范读带读;师生合作读。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三、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1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辽阔的天空,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诗中哪几行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学生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结合课件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体会“穹庐、笼盖”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这个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磨坊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后两行诗。

 (1)出示相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诵读体会。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拜拜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

 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无边无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

 (2)反复诵读。

 (3)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闭目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

 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色,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3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1)师生承接读。

 (2)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师: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生:敕勒川,阴山下,

 师: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师: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生:天苍苍,野茫茫,

 师: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生:风吹草低见牛羊。

 (3)看课文插图背诵。

 (4)播放马头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乐曲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陶冶情操,触摸到古诗那悠远、空灵的意境。】

 四、延伸阅读老舍写的《草原》片段。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将名家老舍对草原的描写链接诵读,使《敕勒歌》的内涵丰厚起来。】

 五、指导书写“阴、似、野、苍、忙、茫。

 作业:

 1背诵《敕勒歌》,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2把自己对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简笔画,并把古诗抄写在上面。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层。

 (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

 起。不怕层层

 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草原(节选)

 老舍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外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钩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敕勒歌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想象后)高极了,

 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相距咫尺。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02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