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灯塔由于是火光点燃,所以象征着希望。灯塔是位于海岸、港口或河道,用以指引船只方向的建筑物。灯塔大部分都类似塔的形状,透过塔顶的透镜系统,将光芒射向海面照明。在电力未出现的以前,常以火作为光源。
作为地处动荡中东的弹丸小国,以色列的生存之道一直为外界津津乐道。实际上,从语言到政治、从教育到生活、从经济到文化,现代以色列社会几乎无处不充满着犹太传统的痕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强调,得以超越流散时代形成的多元文化,在现代的民族复兴与古代的历史辉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其中,最能体现传统犹太象征与现代国家认同相结合的标志莫过于以色列的国旗、国徽、国歌,因为这是一个独立国家用以宣布自己的认同和主权的象征。
用大卫星招聚犹太人回归故土
19世纪80年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形成,并日益发展壮大。1896年,维也纳犹太人记者赫茨尔撰写《犹太国》一书,进一步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理论和纲领。在书中,赫茨尔提议为这个新的犹太国家设计一幅旗帜,以白色背景象征新生活的纯洁,以七颗金星代表七小时工作制。在1897年巴塞尔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上,来自纽约的莫里斯·哈里斯提交了一幅他设计的由两块条纹与大卫星组成的新旗帜,最中心处为象征马卡比起义(古代犹太人反对塞琉古王国的起义)的雄狮,从第二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起被视为该运动的官方旗帜。
位于旗帜中心的就是著名的大卫星。这是因为旗帜设计者从《以赛亚书》中找到了灵感源泉:“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荣耀。”耶西是大卫王的父亲,“耶西的根”自然指代大卫王。这段话意在表明以大卫王为旗帜招聚犹太人回归故土。在犹太传统中,大卫王的标志通常就是大卫星,因而以大卫星为旗帜的现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就代表着圣经中先知预言的实现。
大卫星国旗:连接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神圣的与世俗的人士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为了避免使流散地犹太人陷入“双重忠诚”的指责,决定为以色列国另外设计一幅官方旗帜,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旗帜区别开来。人们对于新国旗的图案争论不已,有人希望以七臂烛台为中心,还有人痴迷于犹大之狮。最后,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决定向公众征求方案。尽管活动时间比较短促,但仍然收到了164人提交的450份方案,其中最突出的是图案总召集人理查德·阿里尔提交的图案,使用了蓝色条纹和白色背景,以及红色的大卫星,意在仿效法国的三色旗。
以色列政府决定向流散地犹太领袖征求意见。美国犹太社团领袖回信表示:“我们情愿将犹太复国主义旗帜作为以色列的国旗,而仅进行很小的修改。我们觉得对于使用这个旗帜在海外的犹太复国主义聚集活动而引起的麻烦之恐惧在某种程度上被过分夸大了。”其他的回复大致类似。于是,在打消了双重忠诚的顾虑后,1948年10月以色列临时议会一致决定将犹太复国主义旗帜作为以色列国旗,同时授权理查德·阿里尔对其进行细微的修改。他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旗帜上的雄狮及环绕其周围的七颗小星等图案去掉,绘制出了以色列国旗的图案。
这面国旗主要由蓝色大卫星与两块蓝色条纹等图案组成。位于中央的大卫星也被称为大卫盾,是一个传统的犹太教符号。传统上,大卫星的六个角分别象征着上帝统治宇宙的六个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在此被解释为,朝上的三角形指向的是精神的与神圣的,而朝下的三角形指向的是物质的与世俗的。由此,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乃至以色列国象征着将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神圣的与世俗的人士连接在一起。两块蓝色条纹寓意为犹太人在祈祷时披在肩上的围巾“塔利特”,提示人们几千年以来的犹太人一直在为回归故土而祈祷。除蓝色大卫星与蓝色条纹外,背景颜色为白色,充分借用了作为经典犹太色调的蓝白两色,白色象征着光明、纯洁、正直、和平,而蓝色代表着忠信、智慧、依靠与天堂。
七臂烛台国徽:连接犹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以色列国徽的设计竞赛与国旗设计竞赛同时进行,在此环节中被选为最终候选方案的有:奥特赫·瓦利斯奇与斯塔卢斯基的方案,使用了七臂烛台,顶部镶有七颗小星,代表赫茨尔提倡的七小时工作制;埃塔玛尔·大卫与耶拉赫米尔·谢克特的图案,除含有七臂烛台与七颗小星外,还借助了诸如“以色列和平”铭文、羊角号与棕榈叶等传统象征,意在传递这样的信息:除强调犹太民族与其故土的古老联系外,还从仪式、宗教、政治等方面暗示这个新国家应该立基于赫茨尔的现代世俗自由主义;加布里埃尔与马克西姆·沙米尔兄弟的方案,结合了七臂烛台与橄榄枝。最后,沙米尔兄弟获得了头奖。实际上,七臂烛台与橄榄枝的结合并非沙米尔兄弟的发明,这个意象最初可以追溯至先知撒迦利亚。从这个角度上说,以色列国徽代表着犹太复国主义观念中重建犹太国家的期盼;在回归锡安后,与复兴犹太国家相伴的就是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两棵橄榄树在这个新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宗教”与“国家”(即两位受膏的显贵——大祭司与统治者)一起为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理想而努力。
最终,以色列国徽确定为由七臂烛台、橄榄枝等围成的盾形符号。位于中间的烛台的原型就是刻在提图斯凯旋门上的烛台。七臂烛台从古代起就已作为犹太教的神圣标记,是耶路撒冷圣殿山的犹太第一圣殿中供奉的三种特别圣物之一,圣经中也有多处关于它的记述。公元前588年,犹太第一圣殿为巴比伦王所毁,七臂烛台也被巴比伦王带至巴比伦,最终不知所终。与此同时,大批犹太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也被掳往巴比伦,被称为“巴比伦之囚”。后来,重回故土的犹太人重建第二圣殿时,以原模重新铸造了纯金七臂烛台供奉。但是数百年后,犹太第二圣殿又为罗马提图斯率领的军队摧毁,七臂烛台成为罗马人的战利品。犹太囚徒肩负以七臂烛台为中心的战利品示众的场景被刻在罗马的一座凯旋门上。这一场景也成为犹太人所铭记的悲惨历史之一。采用七臂烛台意在给人们醒目的警示:尽管它在过去是犹太人失败、耻辱与受屈的象征,但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犹太民族的永久性,代表着现在以及未来的期望,连接着犹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围在烛台两边的橄榄枝象征着古代以色列农业的丰收,同时又象征着和平,表明回归故土的以色列人要重新致力于农业生产,并与周边国家寻求和平。最底部的铭文是“以色列”一词的希伯来语拼写,也是这个犹太国家的名称。国徽的主色调仍然由经典的蓝白两色组成。
《希望之歌》:回荡在中东大地
以色列国歌《哈蒂克瓦》(也称《希望之歌》),源自西里西亚犹太诗人纳菲塔利·依姆伯尔在1878年创作的短诗《我们的希望》,后被谱成歌曲,并为早期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组织之一——希巴特锡安运动采纳为该运动主题曲。1897年,在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一致将其定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主题曲。从此开始,它迅速成为全世界犹太人最受欢迎的歌曲,内容也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歌词中,锡安、耶路撒冷被视为犹太民族两千年来的最高理想,充满着浓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充分表达出犹太民族渴望回归故土、恢复主权自由的经典主题。英国委任统治时期,为了避免激发阿拉伯人的反抗情绪,当局下令禁止公开演奏该曲。这更加激发了犹太人的爱国热情,1948年以色列国的《独立宣言》宣布将其作为国歌。
“只要我们的心中,还深藏着犹太人的灵魂;只要我们的眼睛,还眺望着东方的锡安山。两千多年的希望,就不会化为泡影;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矗立在锡安和耶路撒冷……”伴随着《哈蒂克瓦》的旋律,以色列的大卫星旗已在多事的中东飘扬了64年。也许,外界对以色列外交政策的评价会永远充满争议,但是它的顽强,它的智慧,它对民族传统的维护,它对现代发展的追求,都不能不令人佩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