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简单的材料的问题,要深层次看待这种现象。中国地大物博,根本不用考虑是不是材料本身的问题。物资上的原因永远不是重点,真正的问题是中国的技术不过关。根本原因是意识上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蝇头小利便洋洋得意了。说到这里,就涉及到民族奴性的问题,加强教育才是出路。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讯 (王石健)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海归”在中国社会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海归” 代表,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11日坐客人民网手机强国论坛“寻访时代弄潮儿”改革开放系列手机访谈时表示,留学生回国机遇更多。
在目前国内就业压力巨大、竞争激烈,以及归国留学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现状下,归国留学人员整体就业现状并不乐观。据相关报道,北京中关村“海归”月薪已经跌破2000元大关,部分海归长期待业变成了变“海带”。呢称为“gooder”的手机网友提问具有一定代表性,“我家里人都想我出去好好看看,现在国内的环境竞争太激烈了,美国人少,而且环境福利都好,请您给我一个建议。”
针对这种倾向,王辉耀表示不完全认同此观点,他认为国外福利固然比较好,但竞争同样激烈,相比之下国内机会更多。“当你掌握了国际文化,又掌握中国文化,拥有跨越东西方的优势后选择回国,获得机会可能更多。相信国家未来会有更多鼓励留学生回国的政策出台,让他们拥有更多发挥才华的空间,留学生应当把握回国的好机遇。”
“我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拿出4万亿振兴经济,我相信国家会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往往机会就在这个地方,等到政策出来大家都回来的时候可能就晚了,如果觉得现在有条件回来,你能够回来,机会又在这儿,我觉得你先回来是非常有远见的,而且特别是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政策,可以回来看看,比如像每年在广州都有一个广州留学人员交易会,有好几千留学人员回来,政府提供费用,这些都是免费的,我觉得是一个很好了解国内的机会,也可以回来看一看,走一走。所以我觉得政策在不断完善,可能也要自己把握机会。”
邓中翰,1968年9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
1999年10月14日,邓中翰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企业的一间仓库里开张了。北京市政府积极支持邓中翰的“星光中国芯工程”,立项、注册、办照、招聘人员一路绿灯。中星微还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的第一批种子基金,而后期的风险投资都由企业自主筹措,从而成为一家以“硅谷机制”创立的中国本土企业。
中星微的核心团队都是典型的“海归”:董事长邓中翰,首席技术官杨晓东,副总裁张辉、金兆玮,两位伯克利博士和一位斯坦福博士,都曾在IBM、HP、DELL实验室等国际大公司工作过。但中星微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当公司发展之初遇到资金断流时,他们用个人的存款、房产、股票与银行签订了个人抵押贷款合约,贷到了300万美元,经受住了一次严峻挑战。中星微成立的1999年,中国销售了490万台品牌电脑,其“心脏”却都不是“中国制造”。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设计的第一款芯片终于清晰地展现出数据图像。
在邓中翰的领导下,他们研制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先后突破7大核心技术,申请专利500多项。2001年,“星光一号”研发成功,这是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的数字多媒体芯片。中星微的产品不仅仅结束了“中国硅谷”中关村无硅的历史,而且还成为第一块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
2013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珠海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且珠海为新型花园城市,属国家新颁布的"幸福之城" 。所以珠海有"浪漫之城" 的称号。
地理位置
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最早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扩展资料
珠海丰富的旅游资源
珠海是珠三角地区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海域面积6019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91千米,岛屿146个(总面积2369平方千米),被誉为“百岛之市”。陆地峰峦重叠,河网纵横,山川形胜,石奇洞秀,发展海滩旅游、海岛旅游和山岩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珠海十景
圆明新园、东澳岛(丽岛银滩)、唐家共乐园(鹅岭共乐)、珠海渔女(渔女香湾)、梅溪牌坊(梅溪寻芳)、农科中心(农科观奇)、飞沙滩(飞沙叠浪)、珠海烈士陵园(狮山浩气)、黄杨山景区(黄杨金台)、淇澳岛(淇澳访古)十个景点为“珠海十景”。
-珠海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每年有大量的人才出国“深造”、“镀金”,其中有大量的定居海外。但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风景这边独好,大量的“海归”出现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海归”在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
承载历史
“海归”这一说法最先出现在1990年代后期,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海归”的叫法就在社会上更加流行。那到底“海归”是怎么定义的呢?
据中关村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介绍,海归的官方定义是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对这类人员,国家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在海外获得大学以上学历的归国人员;或者是在海外做访问学者一年以上归来的人员。这些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回国以后,其“海归”身份由中国驻所在国的大使馆、或者是教育部、人事部和北京市人事局留学人员的认定部门出具认定证书。
“也就是说,你是不是属于海归,一是要看你是否在国外拿了文凭,二是要看你是否拿了大使馆或者是国家有关人事部门出具的证书,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你才能享受国家规定给予海归的优惠政策。”王立平在北京书生公司与《知识经济》杂志联合主办的海归论坛中如是说。
欧美同学商务会会长王辉耀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必须加上是否取得国家相关人事部门出具的证书的条件来确定是否属于海归是值得商榷。他说,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员的数据可以通过国家大使馆比较准确的统计出来,基本上都是10万左右,但回国的留学生的统计就比较困难了,有很多留学生回来时根本不到使馆去登记,这就造成一部分海归在国家人事部门统计之外。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现在人事部门公布的中国共有1728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数据是不够准确的。按照王辉耀的观点,是否具有国家人事部门出具的“海归”证书只能是海归能否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的一个条件,难以作为海归身份的衡量条件。
其实海归的含义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以梁启超、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东渡日本和西行欧洲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政治精英。由于对当时的社会沉疴和时弊有切肤之痛,所以他们更多地从政治理想上来探询救中国的途径,与现在经济建设时期的海归相比,无论在个人理想还是回国动因上都有显著的不同。这部分人更多的是“铁肩担道义”,属于意识形态道路上的探询者。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建国前后,为了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中国出现大量的“留苏”人员。这部分人承担着学习技术建设祖国的重任,学成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如建国后经济学领域的经济学家薛幕桥、孙冶方等。直到今天仍有部分留苏人员活跃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各行各业。当然这个时期以“两弹功勋”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也属于海归的范畴。他们更是建国后中国国防建设的中流砥柱。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与国际接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力度大大增强,大批人员到国外留学,也壮大了中国的海归队伍。这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所称的海归。由于这部分人越洋过海从海外归来,也被形象地称为“海归”。“这个时期的海归人员,不论是前期出国还是后期的回国都具有较强的个人发展目的,他们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知识,并不担负意识形态上的重任。”王鑫说,“个人发展被这个时期的海归放到了第一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时期的海归也不如之前两个时期的海归更具有个人英雄色彩和人格特征。”
除了“官方”对海归的定义和“民间”关于海归的理解外,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员,也开始对“海归”进行界定,甚至立法对其定义。
例如,深圳市就从2004年9月份开始了《深圳市引进留学人才条例》的制定工作,据悉,该条例的草案将首次对海归进行定义。这也是该市首次立法定义“海归”。
“海归”带来了什么?
“海归远涉重洋回归祖国,从国外带来了许多现在我们称之为国际化的产品,典型的如VC(风险投资)。”在书生公司和《知识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海归沙龙论坛上,王鑫如是说。
业内人士认为,海归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逐渐叫响海内外,这不仅仅是因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带来了快速便捷的传输方式,更重要的是因海归带来了VC(风险投资),是VC培养了互联网。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的兴起和繁荣,海归功不可没。
早在1995年,亚信的丁健就组建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他本人也被业内人士誉为“国内最早传播互联网概念、介绍互联网技术并提出互联网商业化的先驱之一”。
1997年以张朝阳为代表的一批海归看重国内的互联网产业,并积极投身其中。张本人也在赢得导师引荐的尼葛洛庞蒂的青睐后回到国内积极投身互联网的发展,这成就了今天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SOHU“如果没有VC国内的互联网产业不会发展那么快,没有VC的支持也难有今天的SOHU”某互联网评论家说。
之后,1999年哈佛MBA毕业的谭海音和邵亦波在上海组建易趣网,李彦红成立百度在线等,这些海归在互联网生存的艰难时刻仍然积极投身,足见他们对互联网的情有独钟。
对海归带来资金的观点,欧美同学商会会长王辉耀也积极赞同,他说,海归创业项目主要靠外商投资,项目成功之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吸引国内大量的资金。
王辉耀还认为,除了资金外,海归还带来了技术、人才、管理和新观念、新思维。
在技术上,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IT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进了PC的普及,大量的高科技被带回国内。据统计,目前已有近六成在中关村创业的“海归派”拥有自己的科技成果,其中40%多获得专利,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不断涌现。比如中关村的邓中翰结束了中国的无“芯”史,程京博士研发出了被评为世界十大科技突破的缩微芯片等等。
“像程京博士研发出来的博奥芯片,把基因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结合起来,是通过人的体液进行检测,可以把人体的基因和未来可能得什么病,以及你现在所患的病需要什么药来治疗检查清楚。2008年奥运会就准备把这个技术运用到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上,在运动员入场之前,就可以提取体液检测,结果立即可取。”中关村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介绍中关村出现的高新科技成果时说。
此外,海归对中国科技做出贡献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他们在载人航天工程、高温超导、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绘就等重大项目和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中取得的成就。
“海归本身就是人才,大量的海归给国家的建设带来了大量的人才。”王辉耀说。据统计,中国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72%的“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是留学归国人员。另外,在北京卫生系统的43位带头人中,有34位对是海归人员,在2003年战胜非典灾难的战斗中,大量海归生物科技人员和其他科技人才贡献了重大力量。
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曾被认为是中国国有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大量海归加入到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壮大了改革的推动力量,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这类海归以学院派的张维迎和实践派的许小年为代表,前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后者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另外,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国家人事部、发改委、国资委,两度联合为中国国有大型企业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这可以看作是国家对海归管理人才的肯定。
MBA在国内的兴起并一度炙手可热,是海归带来管理的又一例证。1990年代后期大量MBA学成回国,参与到中国企业的管理当中,使我们逐渐真正认识到“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令人刮目相看。随着国外MBA热的出现,国内也曾掀起MBA热,直到现在MBA仍旧是国内最热门的专业资格之一。目前,国家教委批准的具有MBA招生资格的院校已达54所。
“在海归带回的各项'产品'中,优秀的观念和意识是最重要的。”王辉耀说:“这种新的思想和意识逐渐改进了人们传统的行事风格,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局面,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体现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例如随着海归的出现,人本思想在社会上开始回归;海归参与的沙龙和论坛为各种新的思想和意识的碰撞提供了开放的平台等。
海归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对海归本身来说还有那些机会能有更大的概率创业成功,我发现海归的创业年龄也很重要。通过对从不同渠道得到的海归创业与发展成功的样本,我还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分析。首先,我发现这些海归成功人士回国创业的平均年龄是在35岁。由此看来,30多岁是海归回国创业的黄金年龄。这也某些方面解释了为何一些没有经验年龄较轻的海归创业困难会更多。当然,不是说年轻的海归就不能创业,只是我的数据发现创业成功的海归回国的年龄平均是30多岁。这也很好理解,出国留学学几年,有的甚至学七八年,然后还要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建立自己的行业和人脉网络,积累一定的资金,然后再开始创业,准备的充分,这样的年龄来创业更更有把握,更容易成功。
此外,通过对海归创业人士的其他分析发现,目前回国创业成功的人士从美国回来的仍然占主导地位。在成功回国创业的海归样本中,54%回国创业海归是从美国回来的,而且海归创办的企业成功的大多也是从美国回来;23%是从欧洲回来,10%从加拿大回来,9%从日本回来,3%从澳大利亚回来。美国回来创业的特别多。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创业的居多是因为美国硅谷的创业文化影响很大。XX年7月,我在美国加州硅谷参加了一场留学人员组织华源科技协会的活动,来参加活动的近百名留学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创业的,几乎每个人都是自己公司的CEO,这是我在世界各地参加留学人员活动碰到创业人员最多的一次,说明美国,特别是硅谷创业文化的影响。
还有从海归学习专业的分布上我们可以发现,46%的创业海归海外学习的专业为理工专业,27%的海归的专业为经济或工商管理,12%为法律或其他人文专业,还有9%为医疗卫生专业,其他的专业为6%。另外,从海归回国创业的男女性别上,男性海归占到了绝大多数,达到90%,创业的海归女性只占海归创业总比例的10%,这说明女性海归创业在国内还有不少的难度。
中国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竞争日趋激烈时代,中国要想在激烈的世界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要从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创造,必须要加大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创新力度。中国正在提倡要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要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需要有大量的创业做依托,要改变重创新,轻创业的倾向,特别是高科技领域里的创业。海归在创新和创业两者结合上有着独特的和天然的优势。中国海归回国正在帮助国家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海归们回国创业,既帮助中国走向了世界,也帮助世界走向了中国。我们应当重视海归力量,加强对海归创业现象的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