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

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第1张

浪漫主义文学的含义是“为艺术而艺术”。其特征是强调主观精神、个性解放和情感的自由表现,反对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原则的束缚。在创作方法上,主张运用夸张手法进行文学创作,以表达强烈的情绪或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于1997年4月宣告成立,这标志着北大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研究在北大揭开了一页新的历史篇章。

艺术学系设四个教研室: 艺术学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音乐学教研室、影视学教研室。 设有四个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书法研究所、京昆艺术研究所、戏剧研究所、电视研究中心等。

艺术学系还设有数字影像实验室、苹果电脑实验室和图书音像资料室。目前,艺术学系建设成一座较大规模的图书音像资料馆,国内最大的数字**研究资料库。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还负责管理和辅导北京大学学生艺术团的工作。北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学生合唱团、学生管弦乐团、学生舞蹈团、学生民乐团等,近年来曾多次应邀出访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艺术学习将努力把北京大学艺术团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学生艺术团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并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艺术学系还先后聘请一批海内外著名的学者和艺术家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北大艺术学系致力于以下互相联系的四项目标:一, 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使他们具有较丰富的艺术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趣味、格调和鉴赏力,从而成为有相当艺术修养的人才;

二, 培养一批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实践和艺术研究的专门人才(包括一批艺术研究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应在理论基础、专业训练、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都达到较高要求;

三, 积极组织基础艺术理论、各门类艺术、比较艺术和美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国际水准和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 通过面向社会的艺术教育、艺术评论,以及在艺术产业、艺术科技、广告产业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最快将于年内成立,初期计划包括美术系、音乐系、影视艺术系、文化管理系四个系和戏剧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影视研究所等。

现有专业:本科(影视编导、艺术学、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

硕士(艺术学、**学、美术学)

艺术硕士(MFA)

博士(艺术学)

可预计即将开设:本科(音乐表演、艺术设计)

硕士(戏剧戏曲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博士(**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目前,艺术学院有**学博士生导师1名:彭吉象 [教授],硕士生导师5名.影视学教研室 (主任:陈旭光 教授) 陈旭光 [教授] 俞 虹 [教授] 李道新 [副教授] 陈 宇 [副教授] 邱章红 [讲师] 陈宇[讲师]

彭吉象 教授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记 副系主任

博士研究生指导导师

学术职务: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教美育研究常务副会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

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副会长

开设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影视鉴赏、中国艺术精神、

美学原理、影视美学

当前主要工作领域:

1 主编"影视艺术丛书"(首批共10本),其中包括本人撰写的《影视美学》(35万字),以及由国内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影视社会学》,《影视心理学》,《影视文化学》,《影视语言学》,《影视批评学》,《影视艺术传播学》等,此套丛书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末开始陆续出版

2 研究课题《艺术学原理》拟在本人原来主编的《中国艺术学》(80万字)与《艺术学概论》(30万字)的基础上,努力用现代观念来阐述中国艺术传统理论,运用打通学科、打通中西、打通古今的研究方法来进行。

3 承担中央电视台研究课题“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4本人目前正在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一套影视艺术译丛,其中包括本人带领2000级影视专业研究生共同翻译的〈Film Art >(第五版),该书是美国著名大学均采用的**教材,而且是美国影视专业学生必修课的指定教科书。该书将于2001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发行的还将有另外两本著作《**文化》、《**简史》等。

研究课题:

1 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艺术学》,本人为课题负责人。该项目在"八五"期间全国艺术科研10个重点项目中名列第二位,研究成果为《中国艺术学》,本人主编,5位教授共同撰写,历时5年完成,共80万字。

2 中央电视台研究课题《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主要学术获奖情况:

1 《中国艺术学》(本人主编,高教出版社于97年12月出版,80万字)1998年获"中国图书奖";1999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全国文科最高奖,即第一届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成果二等奖。

2 《影视鉴赏》(本人主编,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万字)1998年被列为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1998年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普通高校美育与艺术教育重点教材(共四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同志为这套重点教材写序,倡导高校普及美育与艺术教育。1999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第一批重点教材(共41本)之一。2001年先后被北京市评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银幕世界的魅力》(北大出版社1991年版)和《艺术学概论》(北大出版社1994年版)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第四届与第六届科研成果奖。

主要学术著作:

1 《中国艺术学》,主编,高教出版社97年12月出版,80万字。

2 《影视鉴赏》,主编,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万字。

3 《**银幕世界的魅力》,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91年版,25万字。

4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35万字。

5 《影视美学》,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35万字。

主要学术论文:

1 《散文诗**的美学特色》,载《**艺术》,1985年第7期

2 《惊险片段的美学追求》,载《当代**》1988年第3期

3 《走向跨文化研究的比较艺术学》,载《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4 《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性比较略论》,载《文艺研究》2000年第4期

5 《跨文化交流中的华语**》,载《**艺术》2000年第1期,《北京日报》2001年2月18日转载摘要,《新华文摘》2001年第5期转载

6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载《现代传播》2001年第2期

7 《中华民族影视艺术与WTO》,载《**创作》2001年第3期

李道新 副教授 博士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指导导师

开设主要课程:

中国**史、中国**批评

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史、中国**批评、中国**文化、中国**传播

主要学术获奖情况:

《中国**批评史(1897-2000)》(中国**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64万字)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要教学获奖情况:

2003年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主要学术著作(均为独立署名):

1 《中国**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1万字。

2 《中国**的史学建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27万字。

3 《中国**批评史(1897-2000)》,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64万字。

4 《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4万字。

5 《中国**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3万字。

6 《波德莱尔是怎样读书写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34万字。

主要学术论文(均为独立署名):

1 《消费逻辑的建立与贺岁**的进路》,《文艺研究》2005年第5期。

2 《以光影追寻光明——沈浮早期**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2005年第3期。

3 《沦陷时期的上海**与中国**的历史叙述》,《北京**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 《建构中国**文化史》《当代**》2005年第1期。

5 《意识形态氛围与中国恐怖**的不可预期》,《**新作》2004年第5期。

6 《**学术:无人喝彩的尴尬与渴望超越的焦虑》,《中华读书报》2004年8月11日。

7 《**启蒙与启蒙**--郑正秋**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2004年第2期。

8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3期(连载)。

9 《新中国喜剧**的历史境遇及其观念转型》,《**艺术》2003年第6期。

10 《女性意识及其艰难浮现--影片<跆拳道>文化阐释》,《当代**》2003年第6期。

11 《市场经济呼唤重构中国**类型生态》(记者专访),《中国文化报》2003年8月26日。

12 《从中国**的类型传统看当前中国**的发展机缘》,《文艺报》2003年7月17日。

13 《心灵探询与价值重建--影片<和你在一起>的文化读解》,《当代**》2003年第2期。

14 《中国早期**史:类型研究的引入与垦拓》,《北京**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5 《第四代导演的历史意识及其在中国**史上的独特地位》(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3年第1期、2002年第6期(连载)。

16 《为生而死与向死而生--对侯孝贤影片<童年往事>的一种读解》,《**新作》2002年第6期。

17 《中国早期**里的父亲形象及其文化含义》,《**艺术》2002年第6期。

18 《物恋悲剧与生存困境--影片<寻枪>的文化读解》,《**艺术》2002年第3期。

19 《历史·文化与个体·尘世--夏钢影片<玻璃是透明的>评析》,《当代**》2002年第1期。

20 《好莱坞**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当代**》2001年第6期。

21 《中国**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北京**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2 《王家卫**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2001年第3期。

23 《选择与坚持:早期现实主义**批评》,《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1期。

24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歌唱片》,《当代**》2000年第6期。

25 《**理论与**史视野里的中国**批评》,《北京**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6 《中国早期**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27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50年》(上、下),《**艺术》1999年第5、6期(连载)。

28 《建构中国**批评史》,《**艺术》1998年第4期。

浪漫主义的意思: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不切实际的或传奇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读音:làng màn zhǔ yì。

解析:浪漫主义反映主观向往的事物,表现现实生活。浪漫主义有几种类型,如消极的浪漫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前者粉饰现实或留恋过去;后者能突破现状,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

浪漫主义造句

1、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才华横溢,跌宕不羁,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傲视王侯的诗篇。

2、这首诗富于浪漫主义风格。

3、想象瑰奇,色彩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4、死亡的恐怖是浪漫主义的,死亡的平静则是古典主义的。

5、我们是一群浪漫主义者。我们不仅仅是念诗,诗从我们舌间滑落,就像蜜糖。情绪高涨,女人亢奋,灵魂驰骋。

6、教育需要激情,激情让教育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教育需要诗意,诗意让教育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追求产生激情,激情使追求的主旋律铿锵有力;追求产生诗意,诗意使追求的调色板光彩照人。

浪漫诗派

一、定义

浪漫诗派是我国诗词四大流派之一。这些诗色彩绚丽,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笔调,融合继承了楚辞、乐府派浪漫传统,开创了奇险新创的艺术风格。他们崇尚自我,注重情感流泻,发挥想象灵感。

扩展资料:

二、流派的形成

浪漫诗派是指以创造社为核心的诗人创作群。他们崇尚自我,注重情感流泻,发挥想象灵感。代表诗人有:郭沫若、成信吾、邓均吾、闻伯奇、倪贻德、洪为法、穆木天、王独清等。(作为浪漫主义,本质上就是理想主义,它强调从主观心灵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突出情感作用)主观性、抒情性

初期白话情诗中,就具浪温主义倾向,如“少年中国会”的宗白华、田汉、郑伯奇等的部分诗作,就可视为浪漫诗潮的发端。

《女神》的主要作品在19199-19202陆续刊出,成为积极浪漫诗派的源头。

浪漫主义诗歌自觉形成一种流派是在创造社成立之后。

三、诗歌理论

诗是诗人“自我”个性的张扬

《三叶集》。19205出版,郭沫若、宗白华、田汉,较为完整系统的浪漫诗学,是浪漫主义诗学的奠基之作。

郭:“诗的主要成分总算是‘自我表现’了。”“我想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听诗意诗境底纯真表现,命泉不流出来的STRAIN(音乐),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旋律),生底颤动,灵的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

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田汉,诗应当是诗人自我的“血”、“泪”、“自叙传”和“忏悔录”。

诗是诗人“情绪”的抒写

郭“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为诗。

情绪的律吕,情绪的色彩便是诗。诗的文字便是情绪自身的表现。”

宗白华《新诗略谈》19202,最早给诗以明确界定,诗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底情绪中的竟境。…诗的‘形’就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诗中的‘质’就是诗人感想的情绪。”

诗是诗人情绪的“自由”抒写

①没有目的,郭《文艺之社会的使命》“文艺也如春日的花草,乃艺术家内在之智慧的表现。诗人写出一篇诗,音乐家谱出一支曲子,画家画成一幅画都是他们感情的自然流露,如一阵春风吹过池面所生的微波,应该说没有所谓目的。”

所谓“没有目的”,只是说诗人写作之前不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目的,比如为社会现实服务,为歌颂谁、礼赞谁而写作之类。这是诗人自由抒写的前提。

②力求“自然”,不可硬作

郭“只是我自己对于诗的真感,总觉得心‘自然流露’的为上乘,若是出以‘矫揉造作’,不过是些园艺盆栽,只好供诸富贵人赏玩了。天然界的现象,…没一件不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

“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

③在形式上没有限制

郭“他人已成的形式只是自己的镣铐,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对的自主。”

④讲究“内在律”

郭《论诗三札》“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的韵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商徵羽;也并不是什么双声叠韵,什么压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律或有形律。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

四、代表人物作品

古典浪漫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为代表,代表作有韩愈的《山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孟郊的《洛桥晚望》、贾岛的《剑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现代浪漫诗派代表诗人有:郭沫若、成信吾、邓均吾、闻伯奇、倪贻德、洪为法、穆木天、王独清等,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女神》。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后发起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性和创新运动。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现实主义: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 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 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末,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应该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会把现实以虚幻的形式出现,而浪漫主义作家是敢于面对现实,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103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