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2011年上映的荒野求生第七季。
《荒野求生S7》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3RmPcSM8DCHQNZ4MGQ6yg
pwd=qm9w提取码:qm9w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传奇,一个流浪的故事克里斯托弗(埃米尔赫斯基 饰)家境优渥,是亚特兰大私立名校艾莫里的优等生,前程似锦。但是,他从学校毕业后,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给慈善机构,去阿拉斯加寻找自我。在家人的劝阻声中,他踏上了回归自然的慢慢长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浪者。
一路上,他遇到不少人,也数次遭受野外生存的挑战,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他以坚韧的毅力,实践着寻找自我的梦想……
最后的快递就是片尾那个美女寄给她在俄罗斯的丈夫的礼物,看开头就明白了,而在俄罗斯的丈夫已经有了女人,所以这个包裹最终也没有到达那里。
荒岛余生的剧情简介 · · · · · ·
查克(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饰)任职于美国联邦快递,他系统工程师的职业决定了他的生活忙碌、自律、充满时间紧迫感。而查克总能把一切工作都井井有序的安排在每天的日程里,时间就在他的控制之下。他无暇顾及的只是女朋友凯莉(海伦•亨特 Helen Hunt 饰)。
一场飞机失事改变了这一切。所有人都以为查克丧生于这场灾难中,然而事实上他活了下来,被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荒岛上的生活就连吃喝都成问题,查克成为了现代鲁滨逊。但另一方面,他在这里却因为与大自然依存,与险境搏斗,与孤独作伴,与饥饿抗争,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领悟到的感受。当他回到现代社会时,人生有了新的开始。
m5qr
第一章荒岛余生
当进入游戏后,帕克会先做个所谓的梦,醒后发现自己已置身于海滩边,通过迈克伊恩及医生(女子)的对话,得知遇难了。这时帕克与三人对话。医生叫他寻找浮木生火,迈克提醒他去搜索渔钩和渔线,伊恩给了他一个苹果。离开营地后,在东海滩找到渔线,然后直接去西海滩找渔钩,找齐后返回(在这过程中看到浮木就捡)。
回到营地后把浮木交给医生生火,渔具给迈克,这时迈克会给你初级渔杆并教你怎么钓鱼找鱼饵!你没铁铲挖鱼饵,所以钓不了鱼。这时迈克叫你去找浮木做木筏,如果按我说的捡浮木了,此时马上可以交任务,迈克边便去做木筏同时叫你到处转转,找点东西!第一次谈话结束后继续与他交谈,他会告诉你西海滩有人活动,叫你去看。
于是去西海滩,在海滩发现一女子求救,问你要水喝,于是回基地找水,医生给你说水在迈克手里。和迈克交谈后获得水瓶,拿给女子后,画面转回基地。这时通过对话得知她叫埃米莉,女儿不见了。这时和医生交谈得到铁铲,与伊恩交谈叫你去钓一条鲔鱼烤,于是马上去地上圆形土里挖鱼饵,得到鱼饵后直接走到海边钓鱼,鱼咬钩后回拉,记住渔线呈红色后就别拉了,变白再拉,得鱼后找伊恩,会教你烤鱼并送你菜谱参考!
第二章:孤岛不孤。
帕克与迈克去森林找施菲,当迈克砍开灌木丛后,帕克一人去森林寻找。在森林西,发现有迷迭香,采下来后,在森林空间找到施菲,把施菲带回基地后分别与伊恩和迈克交谈接任务,然后去林中空间找图武学打猎,完成杀鸟任务后图武带领帕克去部落。
与右边女人交谈后送她迷迭香后学会播种(这个技能很重要)。然后与部落代表交易,获得斧头与种子。与其他人交谈后,女人叫你去杀珊弗蛇。于是通过部落上方的水湾密道进入北方峭崖杀蛇,在这过程中最好见树就砍,收集硬木!杀完蛇后回去女人会送你十枚种子。此后你一路砍树播种打猎走出森林,先给迈克硬木建木筏,然后回基地与埃米莉交谈,把她开垦的土地全部播种后回东海滩钓鱼。直到果疏能够收获后停止(也可以去打猎),收获果蔬的同时记得播种(切记)!然后找伊恩,他会教你做菜,并送你菜谱!这时你再去找迈克聊天,他会告诉你小刀不见了(此章结束)!
第三章:暗中做梗。
在基地与施菲交谈后帮她去找埃米莉。在西海滩的洞穴(找到药瓶那里)找到埃米莉和伊恩后,回到基地找医生交谈,答应帮他去部落找酋长。找到酋长后,马上去帮图武母亲去找图武。在危崖区洞穴里找到图武,带他回到母亲身边,这时他母亲会送你一百五十贝壳。然后转回部落,这时如果你在前面游戏的过程中按我说的去做了,就可以去与部落代表换高级弓箭与渔杆,同时记得买种子!一切弄好后回基地,这时伊恩叫你做菜,完成任务后与医生交谈,得知迈克去森林了,这时埃米莉也要去森林找伊恩。你在森林东的进口下方找到伊恩后,他告诉你水有毒,叫你回去报信!(此章结束)
第四章:神之试炼。
你回基地报信后,酋长出现了,他告诉你迈克的病可以试用草药治好,于是你和医生去了部落。这时你需要先去找图武母亲,因为她可以带你去找到熊莓。拿到熊莓后交给医生(如果此时你没多余的迷迭香,就要再去森林东找,记得在前面游戏里别卖掉迷迭香)!医生拿到药后就会和你带迈克回部落配药治疗!这时你去找施菲,帮她钓一条鲭鱼后,她会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你知道秘密后会去找酋长询问。通过交谈他会叫你去完成试炼任务,便可以离岛!
于是你接受任务,三个任务都很容易,只要你是个勤劳的猎人,前两个任务都很容易完成(一是收集水果,每种三个,第二是杀野猪,取六块肉)第三个任务也很容易,叫你去找山露花。你走到森林东部顺着最下方往里面走,走到森林尽头往上走两步就会看到山露花,采后马上回部落,在这个过程中记得不要射杀毒蛇!酋长等你交了第三个任务后会恭喜你,同时叫你做顿丰富宴席庆祝!(此章结束)
第五章:血石森林。
回到基地通过与医生交谈,了解到迈克的病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已恶劣后不久,小岛发生地震,基地出口处的山壁出现一个洞穴,医生叫你进去看看,你走进去后发现一具骷髅和一枚血石。出洞和医生交谈后,医生叫你去问酋长找答案。于是你去了部落,酋长告诉你血石一共有三枚,另外两枚在部落代表手上,于是你去找部落代表,每枚八百贝壳收购到血石然后找酋长(此章结束)
第六章:灵魂背叛。
你带着血石回到基地后,得知伊恩把埃米莉带走了,于是决定去森林里寻找。结果在森林东部上方的圣像群发现了他们。伊恩要杀埃米莉血祭岛神,正要动手时发现了你,于是威胁你离开,你假意答应后,退到圣像旁边,看到圣像上的祭文,想到血石上的文字,于是毫不犹豫的把血石悄悄塞进圣像内。当你塞完圣像后,整个圣像群天崩地裂,地面出现裂缝,伊恩摔倒进入裂缝里!同时地上出现一个地穴。你趁乱冲进洞穴里,发现是个地道。走出地道后!发现自己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岛心腹地。
在岛心腹地转了一圈后,发现了一个充满泉水的地方--泉水源头!你高兴之下马上回到基地告诉大家,医生和你马上带迈克去源头,结果迈克喝了泉水后病好了,大喜之下你们马上装满泉水回到基地,迈克提议马上登上木筏出海,你不答应,要再去岛心腹地看一下。迈克很生气但没办法,只得让你去,结果你在岛心腹地发现一个木箱,里面有份地图,大喜之下你马上回去,走到森林西后,决定去和部落的人告别。大家依依不舍的送走把你送出部落。
你回到基地把地图拿给迈克看,迈克发现时全岛地图后十分高兴,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要你做船长,带领大家离开孤岛,当你上木筏后,大家都跟着走上木筏,于是出海了,走了很久,突然看见远处有黑点,好像是大陆。对,那就是大陆,我们发现大陆了游戏这时提示待续。
我玩这个游戏花了三个多小时,我要提醒各位玩这款游戏的友友,在游戏里,希望大家不要只想着过关,你在游戏里第一件需要做的事就多砍树收集硬木和五种水果。硬木可以帮你完成迈克的任务,同时你需要一次性打造一千五百支箭,这样你可一拼命使用弓箭,弥补瞄准不足的缺点。迈克的任务完成后,弓箭数量有一千五百支后,如果五种水果也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停止砍树!其次就要不停的播种,多收获果蔬便于换贝壳买物品!好了,废话少说,喜欢这款游戏的话你可以马上去体验。此款游戏从人物,图画等各方面都十分不错,值得一玩!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荒岛余生》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
故事讲的是一个联邦快递公司员工(査克)在一次出差的旅程中,他搭的飞机在南太平洋上空遇难,所有人都以为查克丧生于这场灾难中,然而事实上他活了下来,被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查克成为了现代鲁滨逊。他在荒岛上与大自然依存,与险境搏斗,与孤独作伴,与饥饿抗争,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整整4年,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领悟到的感受。当他回到现代社会时,人生有了新的开始。
读完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以下是我几点小小的感受:
一、沟通
沟通是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沟通和情感交流是源自我们最原始的本能,当我们退化到原始人类,它也是我们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元素。
人活着要有朋友,要有可以与之交谈的人,需要有人陪伴,哪怕这个人不能为你做任何。一个破排球,在荒岛上査克唯一的朋友,陪伴了査克在一座空无一人的荒岛上度过了1500多个日出又日落的光阴。那个排球被赋予了人的名字“威尔森”,査克每天都会和他说话,对他进行情感的倾诉,以免自己丧失语言能力,要是没有威尔森,査克也许早就没有意志力支撑在荒岛上日晒雨淋的原始生活。一个不会说话的排球竟然成了査克最忠实的聆听者和唯一的朋友,也是査克的精神支柱之一。
沟通在我们工作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我们施工现场管理者来说,与施工方、监理方及施工人员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管理者要做出决策就必须从他们那里得到相关的信息,而信息只能通过与之的沟通才能获得,同时,决策要得到实施,有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再好的想法,再有创新的建议,再完善的计划,离开了与员工的沟通都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我们要记住一句话:没有解决不了,只有沟通不好。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至今没有任何矛盾和误解,只有沟通不好,所有问题通过沟通都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要做的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二、爱情
爱一个人你可以深深的埋在心里、爱一个人可以平淡如水的相处、爱一个人能够铭记所有的悲喜。
人世间的所有情感中,也许爱情的力量最强大了,大到直叫人生死相许。凯利,是查克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源动力,是查克逃离荒岛的目的,也是查克回到现实后最痛苦的根源,曾经的爱人已为他人妇,我相信这样的现实没有人愿意面对,纵然是一个善良宽容的人都将难以接受这一现实。爱一个人要怎样对待?爱一个人要怎样相处?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查克选择了宽容、选择了接受,令我看到了一个男人对待爱情的光辉一面,读懂了男人用心爱一个女人的那份细腻和软弱。
宽容与自己有过往的每一个人也就宽容了自己,接纳现实中的所有问题也就是解决了所有问题。以辽阔而厚重的爱弥漫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也将会拥有平实而宁静的心迎接未知的未来。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为曾经失去的和曾经经历的一切默默祝福、祈祷,生命也就开始了新的篇章。
三、信念
信念是什么?信念虚空无形,却执着地存在于每一个怀揣信念的人的脑袋里面。信念有时候是一块镶有照片的旧怀表,信念有时候是一只逐渐瘪去的插着草根的足球,信念还可能是想重回原来世界的固执愿望。
一个人的信念究竟能迸发出多么大的能量?这是察克一个人在经历1500个日夜后离开荒岛的实践。《荒岛余生》在査克这一个人的故事里面体现了生命的至高尊严,向一切困境发出呐喊的勇气,坚持信念的伟大力量。当一个人被困一座孤岛之上的时候,他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下一步?是每天望着星星发呆思念挚爱,还是确定自己的处境顽强地坚持自己的信念活下去?是的,査克坚持自己的信念活下来了。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整整4年,其中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小小的钻木取火,其实也是极不容易的,查克尝试了几天,才得以成功。现代人如果脱开我们身边的所有,身处荒野之中,又有几人能坚持几天?几周?几月?甚或几年……
面对孤岛之外的不确定,査克最终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就是继活下去的第二个强烈的愿望——回到现实社会,找到挚爱。他面对大风大浪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这种在浩瀚的海洋中接受考验不是每一个人可以忍受的,是不断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怀着极强烈的愿望的人才能作出的。
信念不值钱,但是坚持下去就会升值,甚至能改变你的余生,这就是《荒岛余生》带给我的启发!
罗曼罗兰曾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信念就是目标,就是生命的脊梁,假如一个人失去了生活的信念,那么他就会平淡无奇,可一个人若是有了一个坚强的信念,那么他就会以这个信念为目标,用这个目标来使自己奋斗。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确定目标,然后坚定我们的信念,不断努力,实现目标。
人生需要信念,需要勇气,需要毅力。只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拥有玫瑰的芬芳,夺取胜利的桂冠,创造生命的奇迹。
《荒岛余生》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对我们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人,在工作中要学会与人沟通,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感情,最重要的还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把工作干好。
可能真有类似的事,但这部**是一部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与梦工厂发行的**,剧本跟《鲁宾逊漂流记》很相似,逃出机械地现代化生活,享受自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释然中饱含坚韧,平淡中品尽艰辛。查克(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饰)用他的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荒野生存》这个是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的做法,让人感到敬佩…
《荒岛余生》影片内容中最后出现的那个女人叫Lari White。
《荒岛余生》这部**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海伦·亨特等主演的剧情冒险片。该片讲述了一个联邦快递公司员工在南太平洋上空遇难坠机流浪到荒岛的故事。
查克身为联邦快递的系统工程师,由于他是个超级工作狂,所以很少有时间陪女友凯莉,因此他们的关系出现危机。
在一次出差的旅程中,查克搭的小飞机失事,他被困在一座资源贫瘠的无人荒岛,当他失去现代生活的便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求生,他的人生观反而逐渐有所转变,当他发现生活的压力顿时消失,便开始反思人生的目的,最后对于工作、感情,甚至生命本身都有全新的体会和领悟。
扩展资料:
其实早在本片的早期筹备阶段,泽米吉斯和汉克斯就曾反复思量,要想以现实的手法描绘片中时间的流逝和查克所经受的痛苦折磨就必须将影片拍摄叫停,在这段时间,汉克斯不仅完成了外形上的蜕变,而且在情感上也发生了微妙改变。
导演回忆他看见汤姆的眼中跳跃着一种生命的火花,汉克斯就是查克的感觉。
拍摄过程,剧组的第一站是莫斯科,这是座本就戏剧性十足的城市,在这里要介绍查克的工作和生活,摄影师用移动的镜头表现出查克生活的节奏。在红场拍摄期间,剧组甚至封闭了整个广场。
在莫斯科完成一周的拍摄之后,剧组回到洛杉矶的摄影棚拍摄。2月,全班人马奔赴斐济,艰辛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早在1998年6月,主创人员就开始寻找一处合适的荒岛,最后终于在斐济群岛的西北部找到了荒无人烟的Monu-riki小岛。
Monu-riki是一个火山岛,只有99英亩大小,步行2个半小时就可以游遍全岛。与众不同的地势特点、质朴的海滩和椰林是小岛的魅力所在。
获准在小岛上拍摄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耐心,还要研究当地的风俗习惯,从而博得小岛主人的好感。在同斐济人拟订的拍摄合同中,还包括环境管理守则,在小岛上的整个拍摄期间,有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负责全程监督。
在完成小岛上的第一阶段拍摄后,2000年4月,剧组重返Monu-riki岛拍摄了一周,然后转道Namotu和Tavarua岛,因为这两个小岛的港口可以容纳下剧组的小型船队,是拍摄查克在凶险的海浪和礁石中逃离荒岛的最佳地点。
剧组提前1天半完成了在斐济的拍摄,随后返回洛衫矶,在摄影棚中拍摄特效场景。 查克重新回到文明社会的欢迎仪式在孟菲斯的联邦快递超级中心拍摄,有1200名联邦快递公司雇员成为临时演员,甚至联邦快递的创办人弗瑞德·史密斯也出现在画面中。
本片编剧小威廉·伯洛莱斯(William Broyles Jr)就是得到史密斯的允许才开始创作剧本,而且影片拍摄期间,联邦快递公司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荒岛余生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对于《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世界名著,在一段时间里,受“左”的思想影响,权威的解读往往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把鲁滨孙看作是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典型,而对于鲁滨孙身上所拥有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实际上,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无数的读者,乃在于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在欧美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做儿童的必读书。由此看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这里则可把重点放在代表人类创造、进取典型的“鲁滨孙精神”这一点上。
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思路。课文中他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等等。而把这些联贯起来,则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
综观全文,鲁滨孙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我们则正好可以用这三方面来概括课文三部分的内容。而这三个方面似乎有着深长的意味:这几乎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第1~3段写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
第1段中,“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这些词句充分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那种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情。第2段,“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表明鲁滨孙伤心绝望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柱。如果说在第1段中鲁滨孙是凭感情用事的话,那么在这里,他开始用理性的头脑来思考问题了。面对无法改变的险恶环境,他知道只有冷静地面对它,而无法绕开它、回避它。我们发现,鲁滨孙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了:一方面自己固然可怜,但另一方面,全船就他一个人保住了性命,其余10个人都已葬身大海,对自己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幸运。这样,鲁滨孙得出结论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说明,此时的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第3段,鲁滨孙进一步论证自己的优势:有维持生活的充足的东西,既有生活必需品,也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这就更值得庆幸。
至此,鲁滨孙思考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辩证的思维,成功地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才能进行……
第4~9段叙述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
第4~5段,鲁滨孙既然决定活下去,则要清楚地跟上时间的脚步,即主动把握年、月、日,而不至于过得浑浑噩噩。这两段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的方式。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写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我们由此可以引发一些联想。人之所以为人,不仅知道自己是活着的,而且知道是怎样活着的。而能清楚地掌握时间、驾驭时间,正是人知道自己怎样活着的一种标志。鲁滨孙来自文明社会,他必然要千方百计利用他已有的知识,主动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中。丢失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丢失了自我,生存的意义也应该打一个问号了。总之,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记录时间,也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第6段,详写鲁滨孙在船上获得的许多“价值不大”的东西。其实,这部名著中尚未入选课文的前面部分,已经写到了鲁滨孙从失事的船上搬运物品的情节。但那些都是所谓的“价值大”的东西——“财产”,如食物、弹药、枪械等。这里再提那些小东西,表明鲁滨孙决定“细细地”活下去。因为在这种地方,文明社会创造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对他极为有用。第7段写鲁滨孙还缺乏的东西;第8段写鲁滨孙艰难地打造木栅栏围墙,证明“住”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第9段写他每天觅食。
以上给我们展现了鲁滨孙日常生活的一角。证明鲁滨孙活得实实在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艰难创造生活的历程。作者对于鲁滨孙的实干精神是持一种赞颂的态度的。
人没有精神寄托,灵魂就无所依附,到处漂荡。
第10~12段,作者抛开物质条件,详谈鲁滨孙的“精神”世界。主人公进一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
第10段,写鲁滨孙记日记,深入思考当前的处境。但他声明记日记并不是为了留给后来的人看(他似乎不相信以后会有人到这荒岛上来了),而是为了精神有所寄托,减轻心中的苦闷。而日记中的“坏处”和“好处”,最集中地证明,鲁滨孙身上所闪现的理性之光,证明人类的辩证思维的胜利。假如在课文开头鲁滨孙是匆忙中给自己随便找了几条活下去的理由,那么,在荒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到这时是彻底的心平气和,对自己的想法来一番系统的梳理,极其冷静客观地列出了那些“好处”和“坏处”。这无疑为他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11段,得出经验教训,希望世人能够理解。第12段,鲁滨孙安心于荒岛生活。
综观全文,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写的是鲁滨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问题研究
1.从课文中看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滨孙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动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
要避免学生误以为鲁滨孙是运气好,只身落难荒岛又得到许多生活用品,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应该充分注意到,鲁滨孙并不是在旅游,也不是在模拟生存挑战,他遭遇的是真实的海难,他打定主意一个人在岛上苦度余生。他是在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经过反复动摇之后,才终于理智地鼓起勇气,孤身创业的。正因为这样,鲁滨孙才让人敬佩,值得学习。
2.鲁滨孙为什么要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
如果换一个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因为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孤岛上,迟早都是死,与其饿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杀而死——当然这是一种因为精神完全崩溃后导致的自杀行为。鲁滨孙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服自己顽强地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孙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活着,也许并非为了什么,而仅仅因为自己是一条生命,既然是生命就应该善待它。况且他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得像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像他这样的人值得活着。
3.如何理解鲁滨孙的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人们记日记往往是为了记录生活,抚慰心灵。日记总是面对自我而非他人。鲁滨孙记日记的行为,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走失。西方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精神问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种荒岛上,人更有理由相信上帝的存在(在这部名著里多次提到《圣经》及鲁滨孙对上帝的祈祷)。有了这个前提,鲁滨孙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其实谁都需要有精神支柱,才活得有理由,活得有意义。
4.鲁滨孙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这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
鲁滨孙在那样的环境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一种冷静的表现,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胜利。他成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心态平衡地生活下去。这与阿Q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正是敢于正视现实的表现。(分析时可以简单给学生讲讲阿Q的故事。)
5.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作者写鲁滨孙的遭遇用第一人称来写,通篇都是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是鲁滨孙在孤岛上生活的惟一目击证人。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3.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设题意图: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课文中鲁滨孙这个人物形象有一点自己的评价。
参考答案:
1.既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原话:“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2.鲁滨孙虽然身陷绝境,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
3.不能把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鲁滨孙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他的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二、回忆在你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设题意图:从课文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你将怎样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设身处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鲁滨孙,培养想像力,练习书面表达。
估计不少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鲁滨孙身处绝境的心理,相反,甚至认为这很好玩,有意思。这种情绪可能会在他们所写的短文中流露出来。荒岛生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是开玩笑。这个问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中“学会生存”,其含义是丰富的,这一题的题意也不妨包括进去。
教学建议
一、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最好布置学生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可参看本册书后的“名著导读”),使学生对这部世界名著中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个大体的了解。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着重两点: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作风。
三、课文主要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这是小说家常用的描写手法。教学时可适当向学生点明这一点,但不必说得过多过细。因为这个阶段我们不突出文体教学。只是为以后的文体学习打基础。
四、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如荒岛生存需要哪些基本常识,课文中提及的那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怎么使用;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一下鲁滨孙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
五、若有条件,组织学生观摩这部名著的**、光碟或其他录像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 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
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是道德说教。
……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二、笛福的思想(杨耀民)
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他属于资产阶级,他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他一生最关心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他极力称赞的是资产阶级,他认为一个国家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贸易。“给我们贸易就是给我们一切”“贸易是世界繁荣的生命”,这就是他最根本的主张。因为他以为贸易使制造业和航海业发展,使人民有工作,有衣穿,有饭吃,物资也因此能保持高价,并且可以维持高的地租,所以上层社会也得到好处。只要有勤劳的人来发展贸易,任何地方都会繁荣起来。他的一切经济论著与部分政治论著都发挥这个主张,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笛福关于发展经济的主张是有利于英国社会发展的,但是,他热烈地支持殖民制度,提出夺取、经营殖民地的办法,提出与落后民族扩大贸易的办法,并且拥护黑奴买卖。这一切都表现了他的阶级局限性。
笛福对于那些因门第而骄傲的贵族、绅士抱有很大的反感,他尽力颂扬并非上层阶级出身的资产阶级,抨击了那些看不起“平民”的“绅士”。他说人的始祖就是做工的。他强调商人是有用的人,而绅士变商人,商人变绅士则又是合理的事,等等。对自己阶级的称赞,他在《罗克萨娜》里有一段话说得最明显:
罗伯特男爵和我对商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罗伯特男爵说——我觉得他说的完全正确—— 一个地道的商人是全国最好的绅士,无论在知识上、在仪态上还是在判断能力上,商人都比许多贵族强。他们一旦控制了世界,虽然没有地产,也比有地产的绅士富有。
笛福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有两面性。他认为犯罪的根源是贫穷,富有的人是不会犯罪的。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萨娜之所以走上不光荣的道路,就是因为贫穷,所以他对这两个人物也是抱有同情心的。他主张发展工商业使人民有工作。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把当时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未成年的孩子就要工作等残酷剥削现象视为固然。这是雇主的观点。
笛福接受了洛克的政治思想,反对专制,主张民权。当时英国的议会是上层社会的政客明争暗斗的场所,贿赂和种种肮脏手段公行。工人、农民和中小资产阶级根本没有代表。笛福主张人的基本权利是任何人,包括国王、内阁与国会,都是不能够侵犯的,“英国人既不是国王的,也不会是国会的奴隶”。笛福是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的,当时英国虽然没有像法国、西班牙那样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极端专制,但是对国教以外的新教教派和天主教信徒也是有种种限制的。他是非国教的新教教徒,这种人多是中小资产阶级,他们要求合乎“革命原则”的政治体制,要求信仰自由。笛福是这派的代言人。他主张人民应受到较开明的教育,主张给妇女受教育的机会。
总的看起来,笛福的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的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很大。资产阶级在当时还是进步的阶级,还在进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保守的贵族、地主不事生产,坐享巨额地租收入,资产阶级组织着规模日大的工商业推动了社会发展。中小资产阶级一方面与大资产阶级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与统治阶级大资产阶级和贵族有矛盾,要求更开明的政治。所以笛福种种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见,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政治不民主,反对垄断等主张,都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受到时代和阶级偏见的限制而拥护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这却是与大资产阶级一致,是反动的。对劳动人民,他所关心的只是使他们有工作,能生产财富,这又与资本主义的要求相吻合。笛福思想上这种两重性,鲜明地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三、鲁滨孙的形象(杨耀民)
鲁滨孙是个新人,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是有教养的贵族中间的人物,而是一个平民。……鲁滨孙就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也尽可能地保持了资产阶级的体面,也使他能用这种当代文明的产物征服可能危及他本人和他的“领土”的土人。除了衣服和一些小用品外,他几乎享有一切当代文明的产物。这样他始终维持了“文明人”的生活而没有变成野人。他在岛上一方面等待离开荒岛的机会,一方面积极开发这个小岛。荒岛上一旦出现了第二个人,他就俨然以岛的“总督”自居了。鲁滨孙离开人群达28年之久,但是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状态方面,他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是资产阶级的一分子。这与“返回自然”或“知足常乐”是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的。鲁滨孙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得到了大量的产业和财富,这就是这个阶层英雄人物向往的归宿。
鲁滨孙是喜爱劳动的人。这样阶层的人物没有什么遗产可以得,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维持中等地位,才能爬到上层去。鲁滨孙父亲的观点也许只能代表旧时代,代表保守力量,而不能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对鲁滨孙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他凭一个人的力气,又没有小船,把破船上的东西往岛上搬,是有困难的。但是他的哲学是行动的哲学,是不怕困难的哲学。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搬东西,把两手搬得动的东西通通搬了下来,而且“倘使天气继续这样良好,我一定可以把全船一块一块地搬到岸上来”。他没有坐失时机,所以当破船终于为风暴摧散时,他可以觉得坦然,因为他没有偷懒。他说:“我平生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运用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才能,我渐渐发现我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得出来,只要我有工具。话虽如此,即使没有工具,我也做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鲁滨孙用自己的双手,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
鲁滨孙是坚毅的人。他说:“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样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费好长的时间,比如做一块木板就要42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了劳力,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因此也就不厌烦劳动。他就是这样与自然进行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可以说他的作为说明了劳动在他的小范围内能做出什么样的事业来。
鲁滨孙又是一个殖民主义者。他到荒岛上来以前就是个殖民者,而且是因为要到非洲买黑奴才离开巴西的。荒岛上还没有别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踌躇满志地说:“这一切都是我的。”而且如果可能,他还要把它传诸子孙。他后来把“星期五”变成了他的奴隶。
鲁滨孙在荒岛上做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的事,荒岛的自然面貌就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他做每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多困难,有些甚至看来是不可克服的,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他有坚强的毅力,最后他成功了。他要吃饭、要穿衣就必须劳动,他的一切建树都是凭自己劳动完成的。
作品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故事说明,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四、作品评价(杨耀民)
笛福的见解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的。鲁滨孙的坚毅性格,我们不是从笛福的直接说明看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他怎样费42天工夫做一块木板,怎样费了许多时间和劳力做了一只独木舟,不能使用,又顽强地开始造第二只等等。笛福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把人物性格突现出来。他用的细节是非常具体的,怎样做一件东西,拿了或用了多少物件,甚至吃了什么东西,吃了多少等等,都一一写下。他所列举的细节,以至于整个事件,都是让人觉得是可能发生的,是真实的。
笛福认为语言的美主要在于用易解、明显和习用的文字,使每个听众或读者都能正确地理解原意。《鲁滨孙漂流记》用的正是这种语言。我们读这部作品时似乎在听人讲故事,自然而流畅,看不到雕琢的痕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