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以下蓝色字体进入观看完整版
课程简介:IAC明星讲师讲解钢琴考级曲贝多分《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课程主讲:
1、识别贝多芬谱子表情记号的重要性
2、很多学生数不清贝多芬悲怆的拍子,第一乐章是4/4拍,但是曲子开头有表情标记符,所以曲子的速度相对慢,应该打8拍弹奏,在各种比赛中评委对第一乐章曲子的节拍非常重视的
3、理解贝多芬的心理特征和性格,尊重贝多芬的决定
4、该曲的踏板技术要求非常高,如何控制踏板,弹出优美的乐感,如果踏板控制不好钢琴是不会听你的
《悲怆奏鸣曲》出版于1799年,贝多芬27岁时创作的,题献给热爱音乐的亲王李斯诺夫斯基,属于贝多芬早期的作品。创作时社会政治环境方面,当时是德国风雨飘摇的革命时代,又是自由与平等受到镇压的时代。贝多芬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发,贝多芬不但向往自由和平等,愤怒地反对封建专制,并且用他的音乐唤醒人们为自由和平等而斗争。个人方面,1796年贝多芬的听觉日渐衰弱,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他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此事写信告知他的朋友。听力对音乐家来多么重要可想而知,听力于音乐家就好比双腿对于田径运动员,就好比画笔对于画家,耳疾让贝多芬备受命运的打击。但是“铁汉”贝多芬并没有被现实所所败,在苦闷的挣扎中向命运挑战和抗争,对于命运的给予的这个不愉快的“礼物”隐忍和抗争。
“我为什么要作曲——在我内心的东西必须将它释放出来这就是我作曲的原因。”贝多芬曾经这么说过,他的思想和情绪当然也融进了《悲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这就是他对命运所赐予的给予坚决的回应。标题“悲怆”,隐藏着对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里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思想的执着和坚定。这部作品构思气势磅礴、音调庄重威严、情绪悲壮激昂、感情崇高伟大,它运用厚重的织体、丰富的和声、频繁离调和转调、音区与力度上的对比手法,让音乐更加富有戏剧性。
《悲怆奏鸣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C小调,4/4拍,是整奏鸣曲中最为伟大的乐章,引子部分,在矛盾因素的对峙和较量,在隐去的对比中拉开帷幕,仿佛是在沉重压迫中痛苦的喘息,在庄严的慢板中,烘托了强烈的悲壮情绪和性质,弥漫着痛苦的哀求,沉重的和旋,伴随着命运的痛苦的叹惜和呻吟。在庄重缓慢的和弦多次强调之后,此时将音乐推向了宽广激昂的优美旋律,不让人有丝毫喘息的机会,音乐又急速地推向音阶,像激流一般一往无前。而休止符的出现像是在等待和酝酿反抗的机会,集中内在的爆发力,增强了音乐内在的紧张度,从而产生浓烈的悲壮气息。引子结束,为后续的爆发做了很好的铺垫。
呈现部奋发向上、激情汹涌的音流反映了人们向命运挑战的气势、与黑暗势力搏击的决心。和弦部分音型和节奏坚定有力,震音如电闪雷鸣,运动的节奏像卷起的巨浪拍击岩石,动力性很强第二主题be小调,活泼抒情的主题在低音区和高音区一唱一和,十分动听,非常有生气,四个音的短句非常均匀,没有重音,音符具有很强的歌唱性,衬托出旋律的美感,力度稍轻,与沉重的引子和激昂的第一主题有鲜明的对比 。左手的伴奏部分节奏具有舞蹈性,充满生气,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和对欢乐的遐想 ,希望的曙光已经不再遥远。
展示部,由慢板与快板部分组成,表现了残酷命运同激昂奋进的斗争精神的强烈冲突。主部变化跌宕,中部简短曲调,仿佛掀起更为汹涌的反抗浪潮,音乐从低向高,从弱到强,整个音响好像在远离、减弱、继而又产生了铃铛般的铿锵声,有如旋风袭击着一切,我们可以从中听到悲惨的呼吸、凄凉的哀诉,清晰地表现出贝多芬急躁的冲动和钢铁般的意志,把展示部的斗争情绪推向高潮。
再现部音乐一往无前、坚定有力,从而使英雄豪迈的性格增添了几分悲壮的气氛。尾声是对主体的回忆和主部主题的再现,最后几个斩钉截铁般的和弦宣告了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显示了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铁汉气概,奏响了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凯歌。
这一乐章旋律庄严激昂,旋律跌宕起伏,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彷佛把人带入天空乌云密布的情境,狂风暴雨肆虐着大地,仿佛一头要将世间所有吞噬的魔兽,面对现状无力的人就像狂风暴雨中一颗被风雨蹂虐的树苗,风雨交织,天地混沌一片,看不到一丝阳光,但却不服于现状的压抑,而愤怒的雷声仿佛在抗议,再迅猛的暴风雨也终将有结束的时候,终于雨势减弱,大地渐渐恢复平静,雨后彩虹呈现,天地终于明朗可见,又让人看到了希望……音乐让人感受到对光明的期望,对光明坚定地向往,表达了贝多芬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对命运的不屈抗争,反抗黑暗势力的坚定决心、追求幸福美好的愿景。这是一个用钢琴表现生命力的铮铮“铁汉”。
古典复苏·音乐传承
他们是世界顶级钢琴家
拥有世界一流的演奏水平
专业的音乐素养,演绎非凡的音乐理解
聆听世界级大师音乐会,陶冶情操
提高音乐素养,与世界钢琴大师零距离接触
2017819南宁站
我们在这里等你
不见不散
点以下蓝色字体处购买音乐会门票
转眼间2022年就要来了,一年一次的钢琴考级考试也随之到来。
那么今年的钢琴考级有哪些变动值得注意呢?
往年来看,各家机构的音乐考级早已考完的居多,而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几乎都延期了,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甚至还未公布报考章程与考试时间。
中国音协考级、中国音乐学院考级等,都因为疫情的原因,采用了线上考试的模式。
并由于考试时间、报名人数等多方面原因,考官一般听完前面两三分钟,就会换下一个考生;而今年的线上考试则需要考生上传弹奏对应曲目的完整视频,这意味着,考官在评分时可以快进,学员就必须要把考级曲目完整弹下来,不可以投机取巧。线上考试看上去氛围不紧张了、轻松了,但实际上对考生的要求是更高了。
除了考试形式,和全国音乐家协会一样,中国音乐学院也在今年宣布更换钢琴级教材。
已经报名的不用担心,今年两版教材还都可以用,可以继续准备考试,但是从明年1月1日开始,旧版的黄皮通用教材停用,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改用新版黑皮精品教材。
从新版教材的目录上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十级考试了,十级考试不再单独考查前奏曲与赋格、奏鸣曲、中外乐曲,也要考查基本练习,演奏曲目和前九级一样,分规定曲目和自选曲目来练习,这大概是希望考生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牢把握基本功,扎实练琴基础吧。
另外,从新版教材编者的话中,还可以看出十级曲目都是钢琴家独奏音乐会的返场加演节目,有些曲目可能谱面上看过去比较简单,但是因为是大师演奏级别的,所以要求也会更加严格一点,所以还是那句话,基本功是很重要的。
钢琴考级评分标准
钢琴考级的评定标准包括三部分。很多家长总希望孩子提高音乐表达,其实,演奏完整性和流畅性,也就是无错音、无错节奏,演奏不中断,占到总分的60%,几乎决定通过率。
此外,演奏方法是否正确规范(演奏技巧性)和对作品风格的把握和对乐曲的理解(音乐表现力)约各占20%。考级曲目中,练习曲与手指练习(音阶琶音等)是重点考核,练习曲是考试的第一首曲目,给考官印象最深,复调与乐曲是考核辅线。
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首先要把谱弹对,不能错音也不能错节奏,其次是要把曲子完整流畅地弹下来,在这些基础完成好的情况下,如果可以加上自己对曲子的理解,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么评委老师就有可能会给你加分。
考级现场影响通过率的情况
卡顿!弹断片!最影响打分!
很多孩子在家练得很熟了,考级时一紧张突然“断片儿”了,或者弹错就停住了,这都属于没达到完整性和流畅性,即使考生弹得再有音乐性和技巧,分值也不会太高。
注意弹错一定不要停!线下考级如果弹忘了,可以跟考官说先弹下一首,如果下一首弹得很好,基本上评委老师也会说,上一首曲子能想起多少就弹多少吧,这也算个临场补救的方法。线上考级有2次上传视频的机会,可以弥补演奏的过失。
线上考级有视频录制的时间限制,越高级别,曲目越难也越长,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演奏,也要了解曲式结构,避免超时影响得分。比如奏鸣曲(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考级时演奏呈示部和展开部就可以。再现部由于考级曲目规定时间的关系无需弹奏,其他乐曲如夜曲、圆舞曲、变奏曲、回旋曲等只选择快板乐段。
杨弋夫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曾说过:“钢琴考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种锻炼,不只是为了那一纸证书,考级学到的不仅仅是钢琴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汲取到音乐和艺术之美,借由艺术,让孩子在成长与生活中拥有更多的自信、更广阔的眼界与快乐。”
所以,希望宝贝们在顺利通过考级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长远,感受音乐带来的生活改变,让自己找到与艺术相伴的快乐和成
[钢琴考级]关于钢琴考级的几点质疑
目的之质疑--为什么而考级?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手段的完善和目的的混乱。"我们想,这句话用于描述我国目前钢琴考级的现状,也是非常合适的。当初举办考级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普及和推广钢琴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音乐的熏陶,并通过级别的鉴定,促进学习者提高演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音乐素质的目的。十多年以来,钢琴考级在制度的制定、级别的设置、曲目的选择、评判的准则等等各方面,都在日臻详尽和规范,唯有开设考级之初的目的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和模糊了。是为了发展热爱的事业?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是为了更容易出名、赚钱?是为升学可以加分?都是,又都不是!
一位学生家长就很明确和坦率地自己的女儿说:"我让你学钢琴,就是为了考重点中学能加几十分,不然我让你学来干嘛!"话虽说得很露骨,可能会令人不齿,但这却代表了时下一种非常普遍的想法,只是别人会含蓄些表达罢了。众所周知,许多知名大学、重点中学都有为特长生加分开绿灯的制度,钢琴通过某个级别的考试,就可以相应加多少分。说是全面发展也好,说是投机取巧也好,这些制度的确很诱人,吸引和刺激了大批学生投入到学习钢琴的行列,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许多在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强迫下学习钢琴的学生。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或他们的父母)对学习钢琴持这样的观点,相比那些枯燥、寂寞、深奥、复杂的文、理科,学钢琴似乎更容易成材、成名(其中的艰辛他们暂时是看不到的),只要参加一、两次比赛,能获个奖,便能功成名就了;即便不成名,学好了钢琴,赚钱也会比其他文、理科学生快得多、多得多。要达到这个目的,通过考级当然就是必要途径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数。
在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考级,让学生取得一些成就感,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考级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少教师却喧宾夺主,将考级视为提高自己知名度的途径,他们一味地拔高学生的程度,以证明自己的教学实力,另一方面,因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则不言而喻了,但这种做法使得浮夸风在钢琴教学中甚为普遍,其最大受害者,只能是那些学生了。
钢琴艺术毕竟是纯净、圣洁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怀着这样功利性的目的去教和学习钢琴,就会显得动机不纯了。以这样的目的来学习钢琴,能掌握钢琴的内涵吗?能感受音乐的真谛吗?我们深表怀疑。据我们所知,欧美等发达国家并无考级,但他们音乐教育仍然十分普及和广泛,人们的艺术修养也很深厚,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钢琴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但切不可本末倒置。当然这绝不是一、两个人或一部分人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包括制度的制定、舆论的导向、教育的方法、以及媒体的宣传等方面,都要为之作出努力。
但愿有一天,我们不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而学习钢琴,让我们的手指下流出纯真而感人的音乐直指人心,让我们在琴键上用执着而热烈的激情燃烧生命。
方法之质疑--考级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
既然要考级,那么每一个级别的证书都应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力地证明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对考级的方法,或者说是级别的界定上存有一些质疑。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对目前考级曲目的划分,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是否高级别的学生就一定比低级别的学生水平高,而低级别的学生就一定比高级别的学生水平低呢?
我们认为,根据现行的考级方法,是很难证明这一点的。考级中的各个级别都规定有相应的曲目,但是将这些曲目界定为不同级别的标准是什么呢?仅仅是技巧的难易吗?而这些曲目的技巧又有多大的代表性呢?
音乐有着广阔而深刻的内容,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背景、内涵、风格、情感,演奏方法也就有着千差万别,是不能简单的地以演奏技巧的难易来加以区分的,而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又何止千万,且都各具特色,实在是很难想象能将它们都一一量化成不同的级别。而目前考级所规定的那些有限而狭窄的曲目范围,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呢?
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四月--松雪草》和门德尔松的《猎歌》,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将前者定为五级,将后者定为九级,相差悬殊;而《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程》将二者同时归于具有相当难度的第四册,也就是高年级学生演奏的曲目,而在我们个人看来,高师教材的编排似乎更合理。再例如莫扎特的作品,专业人士都知道,莫扎特的作品在大的技巧方面并无太多难处,而要真正弹好,表现出莫扎特音乐独特的内涵和情感,尤其是那些精致而细微的处理,却有着相当大的难度,那又该如何给它定级呢?
另外,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许多学生考级带有太多的功利性,为了尽快达到高级别,他们一级一级艰苦地过关斩将,甚至拔高跳级。或许他们能如愿以偿地达到最高级别,但回头再看他们的学习历程,他们所弹过的,几乎仅限于那些考级曲目,而考级曲目之外的作品则极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涉及,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级别证书,而不是音乐,这不能不说是考级的一个悲哀。而另外一些学生,或许他通过的级别并不很高,但他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弹奏了大量考级曲目以外的作品,而且无论是演奏技巧、风格把握和音乐处理都能做到很到位,而且开拓了较为广阔的艺术视野。那么这二者之间的实际水平孰高孰低,又将如何鉴别呢?
我们认为,在音阶、琶音、和弦、练习曲等基本训练上,当然可以、也必须循序渐进,逐级上升,以严格考核各级别考生的的基本功,而在乐曲的选择上,则应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可考虑给考生相对自由和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某种适当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对考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评估,使考级成绩能更公平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那张考级证书的含金量才会更高,更具说服力。
标准之质疑--是"独尊儒术",还是百花齐放?
这可能是一个很敏感,很具争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斗胆提出来,因为近几年某些地方的钢琴考级在评判标准上的唯一性和刻板性,实在让我们越来越多地想起旧时的八股科举考试。自古以来,就存在有许多不同的钢琴学派,正是这些不同学派、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才使得钢琴艺术异彩分呈,魅力无穷。但为什么在我们的钢琴考级中却感受不到这一点呢?一些地方的考级评委把自己的方法视为正统,将其定为唯一标准,否定其他的演奏风格,排斥演奏风格的多样化,所有考生都必须遵循他的标准弹奏,否则就不合格。这已绝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归纳一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片面强调手指。无论弹什么乐曲,都过度强调手指的主动性和音色的颗粒感。我们认为,钢琴虽属敲击乐器,但其真正魅力并不在于敲击,而在于在演奏中使听众产生对音的连续的想象;我们也不否认手指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是首位的,它是钢琴演奏的主要载体;但手指毕竟不是全部,必要时也应充分运用手腕或手臂力量,可使音色更为柔和、圆润、通透,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音乐的流线感和连贯性,这种效果是光靠手指的独立敲击所不可能达到的。我们认为,在音阶、琶音等基本功方面,可以强调手指的训练以加强基本功,但弹奏具体作品时,则应该根据音乐表现的要求,例如"小步舞曲"等很典雅的具有古典气质的作品,或"夜曲"等很深情的饱含抒情情绪的作品,适当地运用手腕和手臂,弹奏出音乐的内在张力,以增强音乐的美感。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些考级评委排除在外了。
2、盲目追求速度。为了达到锻炼手指的目的,无论演奏什么作品,都一律以快为准,以快为本,完全不理会作品的内涵对速度的要求。如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的七级曲目--门德尔松《无词歌》(Op38No2),其谱面速度标记为"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这个"不太快"是一个很有弹性的表述,不应断章取义地将其就视作"快板",而实际上这是一首颇为抒情的作品,其音乐情绪还略带悲伤(该作品有一标题为"失去的欢乐"),如以中速偏快的速度演奏似乎更符合音乐的要求。我们认为,快速地弹奏固然是技巧高超的表现,但光是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是要能快能慢,快慢自如,无论快慢都能很好地驾驭音乐的表现,这才能体现出演奏者的真正实力,是一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一味地快速弹奏,最终反而慢不下来了,一慢下来便无法控制,无所适从,这能说是全面而扎实地掌握了钢琴演奏技巧了吗?
3、漠视音乐表现。由于上述原因,一些考官在考试时,只注重考生的技术,而不注重考生对音乐的表现,致使许多考生的演奏几乎成了"砸琴"般的炫技,演奏出的音乐却是生硬且粗糙,毫无音乐的美感。更可悲的是,许多考生弹完一首作品,对该作品的作曲家、所属时代、风格内涵等相关知识毫不知晓,只是按要求将乐谱上的音符准确无误的敲出来而已,把学生培养成演奏机器,将鲜活生动的音乐变成呆板僵化的音符,这难道就是我们考级的初衷吗?另外,作为二度创作的演奏者,所谓音乐表现也是见仁见智的,不应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确的标准(当然,一个时代和流派的大体风格是要把握住的),而应鼓励考生演奏出个人的理解和个性。
而遗憾的是,由于一些考官对于演奏标准的绝对化和权威化,使得许多教师和考生为了顺利过关,只好放弃自己原有的风格和个性,而投其所好,这样的考级与科举考试有何分别?不客气地说,这是对学生艺术灵性的粗暴扼杀,是对艺术多样风格的无理干涉,无论是对考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还是对他们学习经历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常此下去,也将影响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以上提出的对钢琴考级的一些质疑,仅仅是我们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钢琴教师和音乐工作者,对考级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做出的个人的思考和见解,绝非对考级的全盘否定。我们提出这些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识和重视,并希望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进一步完善和促进考级,从而推动我国的钢琴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至于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也欢迎同行们共同商榷和指导。
我一登陆你就遇到了我,看来是缘份了,钢琴是我的最爱.如果可以,你可以加我QQ,672235707交流钢琴的弹奏的心得 ,中国音乐学院钢琴(业余)考级
第六级
一 基本练习 音阶/琶音
二 规定曲目 A组:练习曲/二部创意曲/奏鸣曲/山歌
B组:练习曲/二部创意曲/C大调奏鸣曲/溪边嬉水
三 自选曲目 台湾民谣/内蒙古民歌主题变奏曲/浮云/音乐瞬间/练习曲/圆舞曲/三部创意曲/《月光》奏鸣曲第1、2乐章
第七级
一基本练习 音阶/琶音
二 规定曲目 A组: 练习曲/库朗特/奏鸣曲/圆舞曲
B组: 练习曲/库特朗/奏鸣曲/随想曲
三 自选曲目 龙灯调/碎步舞曲/梦幻曲/即兴曲/雨滴前奏曲/六月—船歌
第八级
一 基本练习
二 规定曲目 A组:练习曲/三部创意曲/奏鸣曲/玛祖卡
B组: 练习曲/奏鸣曲/吉甫赛回旋曲/节日舞
三 自选曲目 筝箫吟/春天的歌/夜曲/木偶的步态舞/浪漫曲/奏鸣曲/三部创意曲
第九级
一 基本练习
二 规定曲目 A组:练习曲/前奏曲与赋格/奏鸣曲/彩云追月
B组: 练习曲/前奏曲与赋格/奏鸣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三 自选曲目 帕斯比叶舞曲/杂技速写组曲—空竹/婚礼/对花/练习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