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系诏书的典故

木系诏书的典故,第1张

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新唐书·本纪第二》

类似史万岁“竹筒传书”的方法,隋朝还曾成功地使用过一次。

隋炀帝即位之后,自恃国富兵强,不断对周边各族进行各种军事、外交活动,进一步扩张隋朝的国势。

大业三年(607),突厥启民可汗来朝。为了向突厥炫耀自己的富强,企图使他们畏服,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敕令洛阳点缀市容,把城内外的树木用帛缠饰,市民穿上华丽服装,一派歌舞升平、欣欣向荣的景象。

同年,炀帝率大军北巡,来到榆林,炀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制造大帐和观风行殿,行殿能容纳侍卫数百人,可分可合,下施轮轴,移动便捷。大帐可坐数千人,表演“百戏”为乐。突厥人哪里见过这样盛大的军容和奇巧的制作,所以每逢看见御营,十里外就跪伏叩头,行动都不敢骑马。启民可汗甚至亲执佩刀,为炀帝芟除牙帐中的秽草。但是好景不长,八年之后,炀帝再次北巡长城,就被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差一点丢掉了性命。

大业十一年(615)八月,隋炀帝到北边境地去巡游。诚心归顺隋朝的突厥启民可汗已在大业五年去世,隋朝册立他的儿子咄吉为始毕可汗。始毕可汗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其部逐渐强盛,开始对隋王朝构成威胁。黄门侍郎裴矩建议另立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为南面可汗,以分散始毕的势力,叱吉设不敢接受册封。裴矩又诱杀始毕可汗的谋臣史蜀吸悉于马邑(郡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始毕可汗大为不满,从此不再入朝。

他得知炀帝出巡的消息后,就率领几十万骑兵去袭击巡游的队伍。幸亏隋朝出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派使者抢先报告了这个消息,隋炀帝赶快到雁门郡去躲避,齐王杨嗦率领后军守在崞县(今山西原平北崞阳镇)作为救应。始毕可汗率大军追击,将雁门郡的41座城池攻陷39座,仅余雁门、崞县两城。

突厥围攻雁门,全城上下处于慌乱之中,由于缺少防御工具,只好拆毁许多民房来临时凑合;当突厥人攻城时,箭都射到了炀帝面前,炀帝惊惶失措,一个劲地抱着小儿子杨杲流泪,眼睛都哭肿了。雁门守军仅17000人,粮草也仅够维持20天,形势十分危急。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建议炀帝带几千名精锐骑兵突围出去,但另外的大臣都反对这样做,他们劝炀帝坚守雁门,并下令调集各地援军。炀帝同意他们的建议,并亲自巡视军营,对将士们说:“大家努力杀敌,如果能安定国家,凡在这里的人都给升官发财,一定不让其他官员舞文弄墨抹煞你们的功劳。”他又下令说:“凡守城有功的人,无官的将授予六品官,赏给丝绸一百段;有官的按级别再增加赏格。”他还不断派使者去慰问将士,并保证以后不再对高丽用兵。隋军士气大增,奋勇抵抗,虽死伤惨重,仍力保城池不失。

雁门虽然暂时守住了,但与外面的联系却被切断,信使根本出不去。炀帝十分着急,不知如何办才好。后来不知是谁急中生智想出来的办法,还是有人从史万岁的竹筒传书中得到启示,总之,炀帝突然就有了主意:命人把调兵命令密封好,捆绑在木头上,然后投入汾水河中,让其顺流而下。

隋朝地方守军看到命令后,赶忙在全国募集新兵,火速增援雁门,刚刚成年的李世民就是这次募集的新兵之一,他应募从军,隶屯卫将军云定兴部下。突厥久攻不下,又侦知隋朝的援军已到达忻口(今山西忻县北),而义成公主此时又派人谎报说:“北方边境有紧急军情,赶快回来!”始毕可汗只好撤围而去,炀帝这才捡回一条命,安全回到洛阳。

左思是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左思少年时以才气自负,他在《咏史》诗中,表达自己的志向: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式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左思认为自己文韬能与贾谊、司马相如媲美,武略可堪与司马穰苴并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平治天下。功成之日,不受封爵,隐退田园。但他的抱负落空了,西晋统治者认为他出身寒微,将他弃在一旁。

据《世说新语》记载,左思貌丑口讷。与左思同时代的潘岳是著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 容止篇》记载:“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壁。”“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与此相对应,《世说新语》描写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左思虽貌丑,但极有才气。《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

据《晋书》云,左思少时学书与音乐不成,其父认为他笨,左思受到刺激,发奋勤学,历十年而写成《三都赋》。《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由来于此!《文心雕龙 神思篇》称“左思炼都以一纪”,把他列为古来文思迟缓的作者之一,评为:“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同样是刘勰,评潘岳则曰:“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左思的《咏史八首》不专咏古人、古事,而是借以写自己的怀抱。本篇为第一首,乃是言志之作。晋武帘时羌胡、东吴和晋屡相攻伐,咸宁五年 (279)晋伐吴,诏书有 “ 孙皓犯境,夷虏扰边, …… 上下戮力以南夷句吴, 北威戎伙 ” 等语,和此诗所咏情事相合。

本篇直抒胸臆,议论滔滔,笔墨淋漓,气象开阔。然而,这些议论不是空泛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壮志高标通过那些能够激发人们想象的具体事物表达出来。比如诗人自述文才出众,便说 “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这就使人想到他具有贾谊和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又如他自述武略过人,是借 边城报警和自己娴习兵法来表达的。他不空谈志向的宏伟,而是写道: “ 长啸 清风,志若无东吴 ” ,以此见出其豪放高迈的胸襟。正因为诗中的议论都紧扣住具体意象,因此,全诗既有纵横古今的气势,又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此诗以情取胜,但并不疏于文辞。诗中多用对偶句,造句工稳,读起来自然流畅。他也精干炼字,象 “ 弄柔翰 ” 的 “ 弄 ” 字,生动地表明诗人运笔白如,得心应手; “ 长啸激清风 ” 的 “ 激 ” 字,写出了诗人搏击风云的气概;而 “ 左眄 ” 、 “ 右盼 ” 二词,更是大有顾盼间横扫千军的气势。这些字词都有传神写态之妙,正见出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力。

很多宫廷剧中都会出现宣读圣旨的桥段,圣旨象征着古代帝王的无上王权。作为政治的 文件,在等级和格式上都非常严谨,读起来稍显古板生硬。

圣旨的规格和等级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有着严格区别:一品是玉轴,二品是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是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也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官员的官衔也就越高。根据明清的定制,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相对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和七色,五品以下一般为单一的纯白绫。圣旨的宽度一般在33厘米左右,它的长度历代并没有硬性规定,长的可达5米,短的也有大约2米。

为了确保皇家威严,准确无误地传达皇帝旨意,圣旨也积极地加入了“打假”行动中,平常圣旨两端都会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还有些圣旨有专门的防伪绝招,比如在圣旨的绢布上会印有祥云图案,而且所有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写在右上角的第一朵祥云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帝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从现存的古代圣旨来看,不少皇帝都喜欢用白话文来拟写圣旨,首当其冲的典型代表就是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由于朱元璋没什么文化,所以他当了皇帝之后,仍用白话发布圣旨。

面对倭寇来犯,朱元璋霸气写下了一道特别搞笑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虽然朱元璋用白话文拟圣旨,但是不得不对朱元璋的能力予以肯定,他还开创了自明代以来的“圣旨金句”,也就古装剧里的经典台词,圣旨开篇的八个大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上天的旨意,便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奉天殿”,还写了《御制纪梦》一文,说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为“奉天承运”找到了事实根据和理论基础。

朱元璋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以颁布的诏书前面几乎都要加上这六个大字。后来,满清入关后,想表明发祥地盛京也有“奉天府”,爱新觉罗家族也是天命所系,所以仍然沿用明代“奉天承运皇帝”的称呼,直到宣统皇帝退位。

所以说在明朝之前根本就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么一说的,影视剧中不仅说的都是假的,而且还把此句四四开,导致绝大多数观众从没有怀疑地认为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事实上,这八个字要么一口气撑下去不断句,要么六二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的官方用语及完成工序

一般古代圣旨分为三种,“诏曰”是昭告天下,“制约”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另一种是“敕曰”,是告诫的意思。皇帝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候,则要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皇帝一般不会亲笔书写诏书,通常圣旨内容都由翰林院撰拟,再由内阁大学士奏定之后,再按品级填发。书写则是由皇帝亲自选 的最优秀的“庶吉士”完成,这是一个专门给皇帝代笔的官位。

高规格的圣旨一般是经过各位大学士反复斟酌商榷之后才能完成,读起来虽然有点晦涩难懂,但是整个行文相当精悍洗练,几乎达到增一字嫌其累赘,减一字就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程度。

故剑情深

皇帝所下的圣旨,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关系着儿女情长,痴情皇帝刘洵曾下了一道有史以来最为浪漫的圣旨。

汉宣帝刘洵出生后不久,因为宫内巫蛊之祸受到牵连,流落民间。颠沛之时,刘洵迎娶了普通人家的女儿“许平君”为妻,两人相依为命,举案齐眉。刘洵继位后,百官为了讨好大司马霍光,纷纷上奏说霍光的女儿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据《汉书》记载,公元前72年,百般纠结的刘洵无奈之下颁布了一道“上乃召求微时故剑”的圣旨。于是文武百官顿时醒悟,刘洵连一把旧剑都舍不得,何况是相濡以沫的妻子。一道圣旨点醒了众多大臣,最后在众臣“所望”中,刘洵封许平君为皇后。此后,“故剑情深”便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浪漫典故。

虽然圣旨经过一系列深加工,但仍能看得出皇帝作为平常人的悲欢喜乐叹。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维新变法时期为提高政务效率,清 正式下令“嗣后明降谕旨,均著由电报局”,也就是说光绪年间,清 便开始使用电报来传达皇帝的圣旨了,圣旨也正是从此时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故剑情深是真的。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刘贺被废。刘病已入未央宫,先封为阳武侯,随即群臣奉上代表皇权的玺、绶,刘病已即皇帝位,谒高庙 ,是为汉宣帝。九月,大赦天下。刘病已成了博陆侯霍光的政治工具,刘病已心里非常清楚,为了他和最爱的人身价性命。他对霍光言听计从。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刘询深知立皇后并不是自己一人说了算,而是关系自己身家性命和国运的大事

为了稳妥,他先将许平君封为了婕妤,就在这一年许平君生下了他们爱的结晶刘奭。

皇后之位虽然表面空着,可是刘询心里早已给了许平君。霍光为了把权利更加牢固的攥在自己手中,他逼迫汉宣帝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

那日朝堂,群臣有备而来。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小小皇帝不过十六七岁,唯独这件事他异常固执,《汉书·外戚传上》对这件事有记载:“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这就是历史最浪漫的诏书故剑情深的来由,不是故事,不是杜撰,来自于千年之前最真挚的感情。这份真情通过史书细枝末节的记载流传至今,当为永世传唱!

不论过程如何凶险,霍光那一派表面上还是屈服了。但是这却是许平君不幸的开始,三年后的许平君被人毒死在宫中,霍光的女儿霍成君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后位。不用猜测,也知道只是谁下的毒手,可是小皇帝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此时的霍光只手遮天权倾朝野,他只能在内心呐喊,痛恨霍光,也痛恨自己,在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爱人的时候为何不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怀恨在心的汉宣帝比从前更加委曲求全,,吸取了之前教训,为了麻痹霍氏集团,也为自己暗中培养势力争取时间,他怀着恨意专宠霍成君,沉浸在幸福里的霍成君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夫君有一日会将霍氏赶尽杀绝,自己这些年的荣华富贵如梦幻泡影,

如有来生,她,汉宣帝,许平君应该都不想生在帝王之家,此生他们承受了太多生不由己。

算不上扮猪,但也应该是忍辱负重,最终也是吃了大老虎。

“汉宣帝即位,年方十八,以久在民间,习知霍氏专恣。然当霍光稽首归政,犹谦让委任,迨光殁后,始亲政事。禹、云谋逆,咸服其辜,诚不愧为中兴令主。”

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1] ,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 ,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七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 。

从昭帝年间,到昌邑王刘贺(史称汉废帝)短暂的27天,再到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初,朝政差不多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当时,霍家权力极大,霍光除了权倾朝野之外,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还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统率禁卫部队胡越骑兵;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 。至此,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势和声望在废除了昌邑王刘贺的帝位、拥立汉宣帝之后,达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地步。

早在民间时,汉宣帝对霍光的权势和威风就有风闻。尤其在他一夜之间由一个平民变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之后,更领教了霍光的权威。他一即位,就明显地感觉到了朝廷内部来自霍光集团咄咄逼人的政治压力,所以在他登基之日谒见“高庙”时,霍光陪同他乘车前往,他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如“芒刺在背”。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汉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力单势薄,仅凭着一个皇帝的称号是不能和羽翼丰满的霍光相抗衡的,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所以在即位伊始,当霍光表示要还政于他时,汉宣帝回绝了,他明确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赏霍光的才能。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事后他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户 。每次上朝,汉宣帝都给予霍光以极高的礼遇。汉宣帝的这一系列行为对于消除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为他的统治创造一个良好政治气氛起到了极其明显的积极作用,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免于变成“昌邑王第二”。

汉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也就是地节二年(前68),霍光去世。宣帝亲临葬礼,按皇帝葬制的规格埋葬了霍光,并加封霍光的侄孙霍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的官职领尚书事。[56-57] 与此同时,汉宣帝认为时机已到,开始亲理朝政。他重用御史大夫魏相,让魏相以给事中的身份参与朝中的机密决策,后来又提拔魏相做了丞相 。继而任命邴吉为御史大夫,又委以他的岳父平恩侯许广汉以重任,逐渐把权力收归己手。

汉宣帝深知,霍光虽然死了,但霍家的势力还很大,霍家的亲属和亲信还控制着中央政府的各个机要部门,兵权也掌握在他们手中。为此,汉宣帝首先采取行动,削夺霍家把持的权力。他先解除了霍光两女婿东宫、西宫卫尉的职务,剥夺了他们掌管的禁卫军权。又把霍光的两个侄女婿调离了中郎将和骑都尉的位置,让自己的亲信担任南北军和羽林郎的统帅。最终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他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剥夺了他掌握右将军屯兵的实权。还对上书制度进行了改革,下令吏民上书,直接呈皇帝审阅,不必经过尚书,把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起来。通过这一系列步骤,霍家掌握的权力剥夺殆尽,权力逐渐集中在汉宣帝的手中。

面对汉宣帝全面夺权的行动,霍家集团内部惶恐不安,决定铤而走险,举行叛乱,推翻汉宣帝,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但叛乱在严阵以待的汉宣帝面前很快瓦解了。汉宣帝大规模地镇压了霍氏集团的叛乱,将参加叛乱的人都处以极刑,并废除了霍皇后(霍光次女霍成君),在西汉朝廷中盘踞了十几年的霍家势力一朝覆灭,汉宣帝最终确立了他的绝对统治。

终霍光之生,刘询对他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就只有一件事例外,这就是立皇后。当时众公卿都认为霍光之女是最佳的皇后人选,甚至于集体上书。这时候,皇帝却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我在贫微之时曾经有一把旧剑,如今我十分的想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群臣揣摩上意,开始一个个请立许平君为皇后[104] 。许平君与刘询于公元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 至此,宣帝如愿以偿。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后来才封了个“昌成君”。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一道王子对贫女的许诺。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许平君再度怀孕,生下一个女儿,霍显命御用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让许平君在坐月子时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许平君死后不久,霍成君如愿以偿当上皇后,她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与许后提倡的节俭、贤德完全违背。刘询装作对她千依百顺,而霍成君也没有为刘询生下子嗣。地节二年(前68),霍光去世,刘询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地节四年(前66)七月,霍家发动政变未遂,招致族灭,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废后诏书原文: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至此,刘询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

近期,各大电视台出现了各类虚化 历史的古偶剧~

说白了,就是白富美和高富帅的故事背景换到了模糊的古代~

但是,真正符合历史进程且 好看经典的古装爱情剧,有吗?

说实话,我真的 佩服此片的编剧~

既有改编又不颠覆历史,看清楚!没有颠覆篡改!

还能轻松、 搞笑的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最最关键的是,这里面有 古代历史上最最浪漫的典故!

真事哦“故剑情深,南园遗爱”的典故就来自这段历史~

神谝君在文章末端给大家分享故事~

没错,它就是根据汉朝 汉武帝时期巫蛊之说导致奸人挑拨,杀害了太子一家,还好忠臣护主,保住了遗孀刘洵(后来的孝宣皇帝),也叫刘病已流落世间一路称帝的故事~

《乌龙闯情关》!整整一个孩童时代的回忆~片尾曲可以把我唱哭的电视剧,至此这么一部!

看图, 由孙耀威,曹颖,宋妍,释小龙等联袂主演~当然还有林心如,柯受良大哥的大龙套的助演~

孙耀威 凭借《乌龙闯情关》一下子在内地知名度高升 ,可惜啊~后来被封杀,一度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 当然他唱歌也是很牛的~

电视剧开场就讲了 柯受良大哥饰演的汉武帝 因为一个梦开启了巫蛊之说,然后就是一场杀戮~历史也确实如此~

林心如怀着孩子逃离了出去,幸免于难~生下的孩子就是男主, 孙耀威饰演的刘病已 ~当娘的撇下孩子独自走了,男主跟着狱中的一对夫妇长大, 学的一身痞气,但是正义感十足 ~

前期的刘 病已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市井之徒,可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刘病已前期的“混混”属性 孙耀威用力过猛 ,让刘病已不止像个真正的混混,有点多动症的赶脚,有木有~

曹颖和宋妍饰演的角色,就好比孙耀威的红白玫瑰 ~似乎少了谁都不行~就好像大家一直在纠结结局,曹颖为什么没有和孙耀成在一起?

当然,不少吃瓜群众,还纠结在剧中的五大美人,谁最美?

神谝君 也叨叨一下我心中的排位:

TOP1 宋妍在剧中饰演女主角许平君, 与刘病已是青梅竹马,两人经常斗气,是欢喜冤家,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里面觉得她很美~可惜了,现在已经退出了娱乐圈~

TOP2曹颖 饰演大将军霍光之女霍水仙 ,剧中的形象定位是万人迷。那时风华正茂,确实漂亮。

TOP3 林心如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刘病已的母亲王翁须, 是戾太子刘据儿媳,为了报仇习得武艺~只能说存在感弱~

TOP4 李姝剧中上官凤儿的扮演者 ,温柔娇楚,不但迷倒了刘病已,还迷倒了电视剧前的万千观众。

TOP5吉祥《乌龙闯情关》中王妃的扮演者 ,原名朱虹,是一个大气、漂亮的江南女子~

我的审美观就这样 (这就是一个心理情结罢了)~

不得不提的还有 柯受良大哥 ,第一次饰演 那种白衣大侠 ,并且还得一人分饰两角, 连汉武帝也是他演的~他穿一身白衣,戴着长发套,正在认认真真地扮演大侠逍遥子,与林心如演起对手戏 。真帅啊~

我只想说,此剧 结构严谨,诙谐幽默,叙事清晰,把国家风云、宫廷斗争、市井生活、个人命运有机糅合了~

有谁还记得痞里 痞气的刘病已,精灵古怪的霍水仙,傻里傻气的大牛,嫉恶如仇的平君,神机妙算的鸠摩空…

这是电视剧足以碾压目前什么自赏,什么云中等等~

要演技有演技,要历史有历史

要喜剧有喜剧,要美女有美女

关键还有那 首片尾曲? 太有感觉了~

听得人 内心颤动一下

好剧好剧!

神谝君小课堂,让我装一回吧~

“故剑情深,南园遗爱”

故剑情深”, 是刘病已从散落民间后, 有一个糟糠之妻许平君, 在他称帝的时候,因为群臣和权重大臣霍光关于立皇后,大家都推荐霍光之女,也是多讨好霍光~刘病已心中已定,下了一道诏书说,我在贫微之时曾经有把旧剑,现在十分想念它,众位爱卿能否为我找回来~

当臣子的也不笨,于是就请愿立许平君为后~ 也有了这千古佳话,最浪漫的诏书~

“南园遗爱”立后第三年的时间 ,有了二胎,就在生下孩子之际,被霍光的夫人联合暗算死了, 于是!刘病已就把爱妻藏在了自己百年之地—南园!

最后, 一张图说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268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