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都梁的《血色浪漫》

怎么评价都梁的《血色浪漫》,第1张

血色浪漫,是一种红色的浪漫,说是浪漫,实际上更多的是无奈。钟跃民亲身经历了身边无数人的生死,虽然很多人的死和他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每一次死亡,每一次他的眼睛看到鲜血的时候,对他都会造成极大的触动,都会或多或少的改变他的生活,也会改变他的一些观念,包括对人生的看法。

对于爱情,钟跃民始终很无奈,过于厚重他无法承担,最简单的了结方式在很多时候是无奈的表现,对于爱情,他从来不能得心应手的驾御,但他善于改变,善于在爱情的夹缝中生存,他喜欢变化,不甘于平淡和寂寞,就注定他要寻找一个可以为他付出和等待,爱他胜过爱自己的女人,幸运的是,最终他找到了。

浪漫,男人女人都很期待,只是浪漫的代价不要太大,不需要用鲜血来染色,浪漫很简单,它存在于你的内心,只要简单的几句话,用你的双手,就可以堆砌让自己和他人感到幸福的浪漫。

前段时间看完了《血色浪漫》这本书,书的最后一行字是“2002年8月31日第一稿完成”。

2002年,好熟悉但又好遥远的年份,那时候这本书应该很火吧。至少当时它的同名电视剧,因为孙俪和刘烨的传神演出,火爆大江南北。

电视剧我大概看过几眼,记忆的画面就是几个年轻人穿着绿军装,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肆意奔走的样子,还有他们成年后的一些画面。

那个时候的我,对这种题材不是太感兴趣,就没有看。一晃,20年过去了,在这本书第一稿的20年后,我终于翻开了这本书。

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呢?主要原因是张先生寒假里一直在看这本书,还不时地发两句感慨。

然后,寒假快结束的一个清早,我睡不着了,但也不想起床,就去书柜里找书,然后就看见了这本书,就靠在床头看了两个小时。

其实看最前面十几页的时候,我还是有点不在状态,一种想看下去但又心不在焉的矛盾感纠缠着我。我最近喜欢看的书是历史书,不太想看小说。

尽管心里矛盾着,但我就是坚持看了两个小时。后来,我就看下去了。慢慢地,我发现了那个支持我选中它、坚持看完它的原因是什么了。

是因为我现在和书中各位主人公,特别是男主钟跃民,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或者准确地说,我想看看书中人物,是怎么面对时代变迁、怎么抗争命运的。

还不错,又一次站在人生选择十字路口的我,从书中获得了力量,明确了方向。这本书通过各个人物、特别是钟跃民的人生选择,为读者透彻地讲明白了人生道理。尽管我们和书中人物隔着时代,但这些关于人性的探究是共通的。

首先,积极面对时代变革。

钟跃民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人,一直处在蜂拥而至的历史变迁中。

十几岁的时候没学上,闹革命;

再大一点,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后来参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复员后卖了一段时间煎饼果子,跑去当了国企高管;

然后是被审查关押,恢复自由后开饭店,最后跑到西北游荡。

我是80后,都说改革总是从我们这一代改起来,其实,哪一代人都会遇到变革。面对变革,害怕、恐慌、不知所措,在所难免,但最终需要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钟跃民面对时代浪潮,也曾经迷茫、痛苦,刚下乡面对饥饿,在部队想复员而不得,当了国企高管后暂时迷失,他都经历过,但他很快调整心态,在和社会各色人物游刃有余应对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本心。

时代是不会等人的,时代变革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但无论时代怎么变,像钟跃民一样,保持善良的人生底色、努力向前冲的干劲,总会在时代大浪中为自己寻得一线生机。

其次,人情世故通透清醒。

钟跃民可以说是人间清醒:

他能对不属于自己一个阶层的李奎勇互相敬重,肝胆相照;

他早早就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做乖孩子;

他认同并践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他会闹情绪,但会坚持把工作做好;

他给特遣队战士做战前动员时,谈及死亡的松弛感直击人心;

这些都让他充满精神上的强悍,真真人间清醒。

再次,在路上,重体验。

钟跃民看似游戏人生,其实他追求的是一种“在路上”的生命状态。

他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他渴望改变,对未知充满好奇。这样的心态使得他在任何苦难条件下,都能甘之若饴、成就不同。

别人上山下乡都悲惨欲泣,他却沉浸在信天游的悲凉中;

战场上当了英雄,本可以在部队平步青云,但他却觉得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太可怕;

别人复员争着进编制内,他却觉得被限制自己自由,跑去当了个体户……

他的人生可以说“狂放不羁爱自由”,追求“心灵的自由勃发和个性的恣意张扬”,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他活出了人生的真谛:轻结果,重过程,永远在路上。

这是钟跃民最最让人羡慕的地方,他活出了他自己。

钟跃民的形象能够这么鲜明立体,这都归功于作者都梁,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对人物形象的精准刻画、对复杂人性的精准探索,让人感受美妙的阅读体验。

看完书,我还觉得不过瘾,我还准备去追剧呢,刘烨年轻时的气质和钟跃民是很契合的。

读这本书,我拿到了此刻的我想得到的。

鲜血,是生命奔涌的力量,让我感动;红色,是心脏律动的色彩,让我着迷;浪漫,是优雅舒缓的情歌,让我陶醉。《血色浪漫》——那朵知青年代的理想和才情浇灌出来的带露玫瑰,那一抹鲜亮的血红,让我时时沉醉于那个激情燃烧的浪漫岁月。 8年后重温《血色浪漫》,那群操蛋的青年,那些智慧的贫嘴,那片贫瘠的黄土,那段火红的爱情,还有那一首首土得掉渣的信天游……还是那样鲜活,还是一如当初催人泪下。 我是灵魂的诗人,也是肉体的诗人。 我占有天堂的愉快 ,也占有地狱的痛苦。 前者我把他嫁接在自己身上,使它生殖; 后者我把他翻译成一种新的语言。 啊~我的灵魂~我们在破晓的宁静的清凉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归宿。 …… 我的声音追踪着我目力所不及的地方 我的舌头一卷 就接触了大千世界! 这是郑桐在黄土坡坡上念的一首诗,惠特曼歌唱自己的诗。蓬松的头发,搞笑的圆脸,厚厚的镜片,小小的双眼——这是郑桐。郑桐最可爱、最幽默。他当过跟班打过架,唱过京剧讨馒头,做过帮凶泡美妞,不插房门搞老婆……有他在,只要看他那摸样,你就会开心;他一开口,你就会更开心。没有理由。 郑桐也最智慧。在物资匮乏、黑白颠倒的年代,他穷卧土炕夜读书,用知识和乐观在黑乎乎的窑洞上打开一扇精神天窗。他用惠特曼的诗为自己打气,也为同伴作注,即便某些人昏昏然不解此诗谓为何物。 钟跃民最潇洒,最大气,最仗义,最敏锐。他始终是人群中的主角,但同时也是人群中最孤寂的角落。他是一个矛盾体。他一身痞气、性格暴躁,却能清晰地看到柴可夫斯基音乐背后的广阔草原,能和牧羊老汉一起把信天游唱得让人撕心裂肺;他玩世不恭、骨坚皮厚,却始终为那段信天游擦出的爱情花火等到心碎,始终为几个难兄难弟的崎岖坎坷刻骨纠结……他喜欢X,不喜欢常数。他总是在路上,总是活在自己心里。也许,我跟钟跃民有些许同质体。所以,我能在某种程度上读懂真实的钟跃民。尽管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经历着不同的经历,快乐着不同的快乐,感动着不同的感动,遗憾着不同的遗憾…… 当然,血色的浪漫永远离不开女人的演绎。三个女主角是那抹血色里不可或缺的原色。周晓白是一只正直、善良但任性的刺猬;秦岭是一个传说,一个美丽的传说;高玥是一杯红酒,泼在钟跃民脸上却能让他眨巴嘴甘之如饴的醇酒。 刺猬可爱,但娇贵不好养活,且脚步慢、视野窄,要跟上钟跃民的步调,不把自己累死,也会把钟跃民急死。周晓白的出现,给萌动的青春增添不少浪漫色彩,可惜色调不是红的。 传说是神秘的,如果传说的主体是女人,而且这个女人有一双摄人心魄的大眼睛,有一副扯人心弦、透人肺腑的好嗓子,有一条在黄土坡坡上随风舞动、火红火红的围巾,还恰好在某个时点把古老的信天游一字一句敲进你的心坎,那么,这种传说是致命的,况且,女人比哥更值得迷恋。迷恋传说,只有两个后果:一是自己变成传说,另一个是把传说变得更传说。钟跃民狠狠地迷恋了一把,把两个结果同时收入囊中,在把自己变成传说的同时,让秦岭变得更传说。这个传说真的很美丽,尽管是让钟跃民纠结心碎的传说。 红酒口感温和,恰似英伦斯文;白酒香辣爽口,有如绿林豪迈,所以,白酒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野性男人更具诱惑力。但是,男人变得老一点会更喜欢红酒,因为它耐品不辣口,有劲不上头。30出头的钟跃民遇上20左右的高玥时,老男人端起了红酒杯。尽管有“类城管”干预,有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他们还是一起摆摊卖煎饼,高玥体验的是经历,钟跃民品味的是人生,打情骂俏,非常合拍;他们一起开餐馆,高玥投入的是期待,钟跃民溢露的是神秘,秋波频传,非常搭调……后来,一个继续开餐馆,一个跑到可可西里护猎——他们放起了漂亮的风筝,线的一头是高玥,另一头是钟跃民。没人知道风筝是什么颜色,但是,我想,应该是红色,红酒的颜色。红色的风筝蓝蓝的天,好美。 血色浪漫,真的很浪漫。

很感人。

说点真实的想法,请各位能够容忍一下不同的意见。

首次听说这部电视剧,是朋友的介绍。后来看过一小段片断,而几天前,才看完全剧,现在想说说感想。不过我的感想并不都是赞扬,所以呢,请吧内朋友宽容。

先说说对电视剧的想法吧,给我感觉电视剧的制作很粗糙。导演和编剧都没有认真对待这部戏。这部戏的漏洞非常特别以及极其的多。举几个小例子吧,68年竟然用的是现在发行的人民币,一百的那张;收瓷器的老大爷说正德三年是1632年,距今356年,如果我计算无误的话,那应该是1988年,可是那时文革期间,70年代末文革就结束了;追求秦岭的叶楚良竟然在80年代初就用上了手机,虽然是大哥大,但居所1987年电信的网络才建立;在广大群众还在使用人工交换的电话的同时,钟跃民他们就用上了看上去挺先进的手机;80年代初期就有了现在的别克君威和本田雅阁,还是带天窗的;钟跃民刚刚专业的时候去卖煎饼,竟然是一块钱一张,80年代的工资似乎普遍在几十块钱吧,(因为剧中交待是百万裁军嘛),群众普遍的月工资只够买几十张煎饼的,可竟然大家还都在买,那时候的物价竟然跟现在一样;秦岭的别墅里有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的29寸纯平彩电;宁伟枪杀的那个老板,客厅里赫然是背投;周晓白和张海洋刚刚结婚的时候,那装修水平和防盗门简直应该是进入21世纪的产物,抑或是我们农村孩子生活水准实在太低,从来没记得那个年代有那么好的装修工艺,或者是中国20年来装修的水平就没有进步;还有也不知道他俩是什么级别,分到那么大的房子;还有80年代就有了公交公司的说法,我孤陋寡闻,90年代后才听说过这个词……类似的错误简直是数不胜数。最为重要的是,整个主人公的年龄是十分混乱的。我真的不敢说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似乎编剧和导演并不知道那个时代和现在的差别。就算是年轻观众,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可我们也听父母说过那个年代,在书本里读到过那个年代,最最起码的东西,常识性的一些错误,稍稍注意一下,应该就可以避免,但我们还是看到了,我只能说,这不是精品,是一部制作非常粗糙,导演、编剧不那么敬业的电视剧。

在说说角色的塑造把。吧里很多人都喜欢钟跃民吧,我对此提出异议。或许有人说钟很男人,但我觉得并不是。一个男人最重要的责任感。而这,恰恰是钟所缺乏的。从头到尾,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负过责任,也没有对任何事负过责任。对于女人,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明白,很多人会用他对周晓白的感情来反驳,但我要说的是,一个责任感的男人,再不能保证给一个女人幸福的时候,就不应该向她表白。甚至对于他的家庭,他也都没有什么责任感。他除了偶尔陪陪他的父亲之外,真想不到他还为自己的家庭作过什么。年轻的时候可以原谅,电视剧结束的时候估计应该都快40的人了吧,他父亲让他结婚,他还对年迈的父亲那种态度…他说他喜欢“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其实本质上,他在内心深处是惧怕承担责任的。也正是这种对承担责任的惧怕,才让他理直气壮的选择了这种“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我相信,一个男人,无论他多么有才华,如果他没有责任感,那至少他就不是成熟的男人,至多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不知道哪个年代有多少人是像钟一样,换句话说,不知道钟代表了那个年代多大部分的人,但我知道的是,如果没有军区大院的背景,钟也不会有机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某种意义上,他其实只是个纨绔子弟,只不过他有点个性,有点小聪明罢了。

其他角色中,我倒觉得张海洋和郑桐两个人可圈可点。张海洋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感情深沉的男人;而郑桐则是个非常清醒的人。自从他开始读书之后,他清楚地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自己想过什么样的日子。插队的时候,他对招工不感兴趣,却对当老师这件事很兴奋。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面临去机关和搞研究,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的道路,尽管面临的是清苦的生活。

至于女主角呢,周小白的角色,我觉得描写的很苍白,没有什么内涵,更没有什么发展。就算是高干子弟,工作到40岁还是跟十几岁时一样的娇**脾气,这可能么?而孙俪的演技,我就更不敢恭维了,感觉她演任何角色都一样,包括拍广告…看他的电视剧,血色浪漫,玉观音,还有幸福像花儿一样,几乎都是一种性格,只不过年代和外衣不一样罢了,缺乏内心深刻的刻画(孙俪的影迷们不要骂我…)。而秦岭,个人认为是个败笔,因为那是那个年代几乎不可能存在的一个女人。而且演员只刻画了她的孤高,并没有赋予人物实质的内涵。电视剧中的秦岭,我觉得是个挺让人讨厌的女人的,她只会考虑自己,时不时还会拿出来一套大道理来说教别人,没有什么可爱之处。最后出场的高月倒是还算饱满,但她确实挺可怜的,碰到了钟跃民…

对于故事的发展,有些地方或许是因为篇幅的原因,感觉很突兀。比如说周晓白后来给张海洋打电话说要嫁给他,丝毫也弄不明白为什么。

这就是我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吧。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共同探讨,但终归还是希望吧内人士能够包容不同的想法

自由和民主要个人或者小集体利益浪漫自由美国已经超出法律责任和道德标准,死伤无数,是不是要美国方析得浪漫,还是要在法律之下民主浪漫政治行政就是民生创新前进,一代胜过一代子孙后代代代传,治就法治,法律管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能做到人人平等,没有法律个人能浪漫吗?

人生啦。

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在很多年前看过。

虽然时隔多年,但仍留有一些零星印象;印象中,《血色浪漫》讲的是一群大院子弟历经上山下乡参军入伍然后退伍就业的故事。

当年看的时候,便感觉这部剧有点“三观不正”,大院子弟们都有点玩世不恭,钟跃民喜欢撩妹并且撩起来还很有一套,好几个妹子包括高干子女周晓白都中了他的招;“小混蛋”是个十足的混混,没有一点革命青年该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一条小命硬生生地被自已混没了。

上山下乡时,大院子弟们都很实际甚至是庸俗,一点都没有干部子弟所“应该有的”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样子,他们也谈恋爱,也像普通的下乡知青一样找路子回城,因回城而要跟心上人分手时,也像普通人一样难分难舍,当时听秦岭送别钟跃民时唱的信天游,觉得非常打动人。

还记得剧中有一个“宁伟”,个头不大,本事不小,似乎命运对他有些不公,不知怎么地成了罪犯,后来死在了公安的枪下。

总的感觉是,这部剧并不“高大上”,但却很真实,“真实”并不是“确有其事”,而是“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发生这种亊”,这样的作品,才是现实主义的佳作。

《血色浪漫》是都梁先生的作品,都梁先生还有一部作品《亮剑》,(拍成电视剧时作了删减),同样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在这里谨向都梁先生表达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崇敬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29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