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具体已经发到楼主邮箱了。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17世纪~18世纪欧洲绘画艺术
17世纪~18世纪意大利绘画艺术
绘画大师--卡拉瓦乔
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艺术
绘画大师--鲁本斯
17世纪荷兰绘画艺术
绘画大师--伦勃朗
17世纪西班牙绘画艺术
绘画大师--委拉斯凯兹
浪漫主义绘画先驱--戈雅
17世纪~18世纪法国绘画艺术
18世纪英国绘画艺术
组画大师--霍格斯
肖像画家--雷诺兹
19-20世纪世界重要的绘画艺术流派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
1、象征主义:
19世纪末在英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英国的文学学艺术运动,在伦敦知识界影响很大,并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运动主要在法国,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国,比利时等。
代表作品:《俄狄甫斯和斯芬克斯》、《海边的年轻女孩》。
2、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锋芒是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代表作品:《印象·日出》、《红磨坊的舞会》。
3、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从印象主义的用光与用色中获得了诸多启示,但与之有本质区别,他是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19世纪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
代表作品:《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雅各与天使搏斗》。
4、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绘画风格,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代表作品:《奢侈·静寂·逸乐》、《裸妇》。
5、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1907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代表作品:《阿维尼翁少女》、《埃斯塔克的房子》。
1、艺术流派
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2、起源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3、特点
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4、代表作家和作品
该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泉》。
扩展资料
十九世纪绘画美术的特点
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专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当时人们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无疑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它的哲学观是求真求实,导致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它是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法国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反映到画坛上就成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一部分画家对此种种不屑一顾,悄悄地进入巴黎郊区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他们都无限热爱大自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风景,他们把描绘自然的丰富奇伟、优美秀丽和内在生命作为终生追求。
他们从不把自己的艺术信仰强加于他人,因为都居住在巴比松村,共同描绘大自然,所以这群画家被称之为“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是科罗、卢梭、和特罗容等。
-欧洲19世纪美术
我把西班牙的整个美术发展过程大概内容发给你看吧!有不懂的我在跟你解释。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早在公元前50万年前,伊比利亚半岛就有人居住。克里特人、希腊人、腓尼基人、罗马人都曾给过这个半岛以强有力的影响。在中世纪,这里曾经建立过西哥特王国。711年阿拉伯人入侵,统治达700多年。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完成统一,成为欧洲海上强国,开始了文艺复兴时代。从16世纪中叶起到世纪中叶,美术方面的主要代表是D委拉斯贵支。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美术一直缺乏生气,只是到了18世纪90年代,由于Fde戈雅的出现才打破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西班牙美术再一次吸引了欧洲。19~20世纪西班牙的美术界动荡复杂,在法国的影响下也涌现出一批知名的艺术家,其中最著名的有P毕加索、J米罗、J格里斯、S达利等人。史前和古代 在阿尔塔米拉山洞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洞壁画。这是至今人们看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绘画。形象是野牛、驯鹿和野马等,艺术水平极高。在卡
斯特利翁的山洞还找到一些用骨头雕成的山羊头。此外,最著名的还有1903年在黎凡特地方发现的岩画。类似的岩画,从北部的莱里达起南至加的斯,约有40余处。黎凡特岩画是中石器时代的产物,它最大的特点是:人的形象多起来了,并在狩猎时手里拿着弓箭。这时的绘画开始注意构图完整性与人和大自然的联系。
在中部发现的岩画《战争图》,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可能是最早的军事题材绘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陶器器皿上刻画有各式各样的花纹,几何花纹常有浮雕感。有一钟形的陶器形状如一个倒立的钟,上面的花纹十分考究。这种陶器最早流行在安达卢西亚一带,后流传到西部和北部地区。在青铜时代,阿尔梅里亚一带的艺术很有特色,现在仍有不少建筑遗址和器皿被保存下来。
阿尔加文化是阿尔梅里亚文化的继续,它的青铜制品、陶器也很出名。公元前10~前 9世纪在沿海一些地区,受腓尼基人的文化影响,南方的塔尔苏斯地区与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加的斯在文化艺术上交流频繁。随着希腊的强大,在东海岸出现了希腊的殖民地,从而又带来了希腊艺术的影响。在伊维萨岛发掘出一尊《迦太基女子半身像》(公元前4~前3世纪),从风格上看它颇似希腊雕像。罗马人西征又把罗马的文化带到了伊比利亚
半岛上,在西部的梅里达至今保存有罗马风格的剧场和竞技场,在东部塔拉戈纳保存有凯旋门和奥古斯都宫以及一些公共设施。在公元前2~前3世纪,在一座墓室的壁画上发现了一个画家的名字──席尔瓦,这恐怕是至今知道的最早的一位西班牙画家。
中世纪 从5世纪下半叶起进入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成为西哥特王国的领地,至今保存下来的西哥特建筑有著名的圣佩德罗·德拉纳韦教堂(8~10世纪)等。711年阿拉伯人开始主宰西班牙,此后开始大量建筑清真寺。科尔多瓦大清真寺(786~990)是一座最典型的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很不相同,南北长112米,东西宽126米,内部有很多的柱子,柱顶和柱身有花纹,柱身并不粗,显得十分秀丽,柱子之间,相互连接着红白两色相间的券拱,内部十分华丽,但采光较差。11世纪上半叶在西班牙出现了一批罗马式的建筑物,如卡斯蒂利亚地区弗罗米斯达的圣马丁教堂(1066年)、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修道院(约1080~1241)等。13~14世纪是哥特式艺术发展的时代,在卡斯提尔王国境内布尔戈斯、莱昂、托莱多 3个城市的大哥特式教堂尤为著名。在阿拉贡,巴伦西亚以及南部一些地区,也建有哥特式建筑物,工匠大多是摩尔人,他们很善于把天主教的哥特式风格与伊斯兰教的装饰风格糅合在一起,这种折衷的风格名为穆旦式。
西班牙中世纪雕塑基本上有两种形式:①用于建筑物上的浮雕,②用于祭坛上的彩色木雕。
在13世纪有一件非常精美的彩色木雕《悲哀的圣母》,形象生动,正在哭泣的圣母宛如一位人间的母亲。在哥特式时期,一些教堂建筑物上的浮雕在风格上很接近法国,不过西班牙的雕塑家比较重视细节的刻画。哥特式时期比较优秀的浮雕作品如莱昂大教堂门廊上的先知像和圣母子雕像,这些作品最主要的一点是排除概念化,人物自然、朴素、生动。圣母头戴花冠,面部表情富有人情味,端庄、恬静。从15世纪起,教堂里的祭坛木雕日益增多,它像一个大屏风,上面雕刻着各种宗教故事,并涂上色彩,这种手艺无疑是与西班牙民间木雕艺术有着密切关系。西班牙中世纪的绘画以教堂壁画和作为插图的细密画为主,知名的壁画家是F巴萨。
文艺复兴时代 西班牙的文艺复兴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略有不同:意大利城市资本主义势力比较雄厚,而西班牙封建王权高于一切,宗教势力十分强大;意大利有希腊罗马艺术的传统,而西班牙则缺乏这方面的传统。因为常常受到教会的阻挠与干涉,人文主义的思想很难扎根,例如在西班牙的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女裸体的描绘。整个艺术显然带有较浓郁的宫廷主义和尊僧主义的色彩。
16世纪上半期国王查理五世提倡向意大利美术学习,有不少意大利画家来西班牙工作,也有一些西班牙的画家去意大利深造。在同一时期,尼德兰的艺术对西班牙也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建筑物是:格拉纳达的查理五世宫(始建于1527)和在腓力二世在位时建筑的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建筑群(1567~1583)。这两座建筑物都是为了显示王权的永恒而建造的,特别是后一座,它的规模之宏大是惊人的,如果把它内部的走廊联结起来,长度达16公里。在这些建筑物上,可以看出注重装饰风格的西班牙宫廷的特色。人们把这种风格叫作银匠风格。因为它颇似首饰匠人的手艺。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家有D福门特、Dde西洛埃、A
贝鲁格特等。
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建筑群
西班牙文艺复兴早期绘画方面的代表是瓦仑西亚画派的L达尔、J巴科和卡泰罗尼亚画派的J乌格特等人。乌格特画的祭坛画人物生动,在人物背后还出现了风景的描绘,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进入16世纪,西班牙才开始有了架上绘画,很多从意大利学成归来的艺术家都从事这类绘画,最为杰出的代表是Jde华内斯、Lde巴尔加斯、A费纳德斯等人。费纳德斯画的《航海者圣母》(约1531),反映了塞维利亚海上贸易的情景。16世纪下半期在腓力二世执政时,西班牙宫廷艺术由开放变为保守,在马德里宫廷里最流行的是态度端庄、缺乏激情的王族肖像。著名的宫廷画家有JF纳瓦雷特、AS科埃略以及他的学生JPdel□克鲁斯。这一时期,在意大利的影响下,在地方上出现了样式主义美术和乡土风味的现实主义美术。Lde莫拉莱斯是西班牙样式主义美术的代表。他大部分时间在故乡巴达霍斯工作,多画宗教题材,人物有点变形,并带有多愁善感的表情。由于他的画有时还有点神秘主义的色彩,有人送给他一个“神人”的外号。另一位大画家 El格列柯虽然受样式主义艺术影响,但和莫拉莱斯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包含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主义的思想。格列柯也不同于一般的宫廷画家,他曾想进入宫廷但失败了,他不想粉饰现实,也不愿歌功颂德,而是独辟蹊径,多少带有点失意的心情表现他自己,也表现托莱多城那些没落的贵族。16~17世纪之交是西班牙流浪汉小说流行时期,这时,在美术上也开始出现了描绘世俗生活和市井人物的绘画。巴伦西亚的VF里瓦尔塔、塞维利亚的老Fde埃雷拉和F帕切科等人都是西班牙第一代现实主义画家,为西班牙17世纪艺术的黄金时代的到来作了准备,把艺术引上一条与宫廷相反的平民世界的道路。
17世纪 西班牙艺术最辉煌的时代之一,是17世纪上半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三大艺术代表是Jde里韦拉、Fde苏尔瓦兰和委拉斯贵支。里韦拉的艺术无疑是受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实际上,它甚至比卡拉瓦乔的更粗野,他的一些宗教题材的作品反映了西班牙农民、渔夫所特有的严峻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气质。苏尔瓦兰主要描绘寂静的僧侣世界,他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的,所以作品颇有生活情趣。委拉斯贵支的作品,具有全欧洲的意义。他在塞维利亚接受了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接近下层人民生活,大量的肖像画作品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德和对下层人民的热爱与同情。塞维利亚BE穆里略是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个代表。他还是美术教育家,曾是塞维利亚美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画风甘美,善画圣母子及流浪儿生活的风俗画。Jde N巴尔德斯·莱亚尔也是塞维利亚画家,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寓意象征的形象,并充满了动荡不宁的气氛。他的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苦闷的心情。在17世纪下半期,马德里宫罗马式美术又占了上风,代表人物有C科埃略等人。西班牙17世纪的雕塑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的代表人物是巴亚多利德的G费尔南德斯。南派的代表人物有塞维利亚的J蒙塔涅斯及其学生A卡诺。17世纪的雕塑大致有这样3个特点:①大多是宗教题材;②多是彩色木雕,有祭坛木雕和人像木雕;③注重外在的刻画,缺乏人物内在感情的表达。
18世纪 18世纪是西班牙艺术的低潮阶段。1744年马德里建立了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这里成了古典主义艺术中心。只是到了18世纪末,由于出现了戈雅,才打破了美术界沉闷局面。戈雅的艺术在前期受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他的名作铜版组画《加普里乔斯》中,可以看到,画家最早是企图唤醒理性来改造西班牙落后腐败的局面。1808年后,在人民的奋起反封建反拿破仑斗争的年代里,他已站在了人民的一边,激发出更大的激情,以艺术为武器进行了战斗。西班牙两次革命失败后,戈雅虽然心情沉重,但是决不是一个绝望的悲观主义者,他坚信光明必将到来。因此,他画了《这是真理》、《巨人》、《抱水罐的姑娘》等一些颇有生气的作品。戈雅的悲剧在于他有着崇高的理想,但又无法摆脱那个病魔的社会。
19世纪 进入19世纪在法国的影响下,西班牙兴起了古典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J阿尔瓦雷斯-库韦罗、J马德拉索、 V洛佩斯-波塔纳等人。其中马德拉索曾作过法国J-L大卫的学生。19世纪 30年代浪漫主义勃兴,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有L阿伦萨-涅托E卢卡斯-帕迪利亚等人。19世纪下半期涌现出一批描绘历史题材的画家。A希斯维特创作的《枪杀托雷哈斯和他的同志们》(1865)一画,以1831年的起义为背景,揭露了斐迪南七世继承人的伪善面目。19世纪下半期在一些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中,流露出对社会不满的批判情绪。其中M福图尼曾到过欧洲各国,眼界开放,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感。作品中所描绘的大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物,表现了他对这些小人物的深厚的同情。19世纪的著名雕塑家是A马里纳斯、A克罗尔等人。马里纳斯的作品具有激情和纪念碑艺术的特色,克罗尔在风格上具有沙龙味,两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20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影响下,西班牙兴起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J索罗利亚是一位杰出的印象主义画家,他生于巴仑西亚,后到罗马、巴黎等地深造,回国后在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任教授。他是一位追求色彩和外光的大师,创作了不少佳作。ADde雷戈约斯、J米尔、CAde贝鲁埃特等人也都是印象主义画家。其中雷戈约斯曾以点彩的手法描绘风景。20世纪可谓流派纷呈时代。立体主义画家除了毕加索、格里斯外,还有F阿吉雷、迪亚斯等人,迪亚斯很显然把P塞尚的风格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糅合在一起。西班牙表现主义绘画带有较浓的地方色彩,这一派的画家很多,影响也比较大。JG索拉纳早期受表现主义影响,不过,他仍重视对生活的描绘。超现实主义起于20年代,最著名的代表有米罗、达利、格里斯等人。抽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有A塔皮耶斯、A绍拉等人。在20世纪上半叶还有不少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优秀画家,他们最主要的特点是使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励人们去争取美好的生活。I苏洛阿加-萨瓦莱塔曾在罗马、巴黎等地学习,是一位很有个性特色的画家,同时也是
一位杰出的雕塑家。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期,涌现出一些投身革命的艺术家。1937年在巴黎的国际展览会上,毕加索展出了他创作的控诉法西斯罪行的《格尔尼卡》。米罗等人也展出了自己的作品,取得了国际进步人士的赞扬。内战时期也有不少人从事革命版画创作,他们把绘制的传单、招贴画贴在马德里的街头。20世纪在巴塞罗那兴起了20世纪主义运动,在4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20世纪浪潮派。
1957年后,西班牙出现了3个比较有影响的艺术派别:马德里的进步派、科尔多瓦的57之旅派、巴仑西亚的帕尔巴约派。进步派大都由一些非具象的画家组成,57之旅派主要宣扬理性的艺术,帕尔巴约派具有构成主义倾向。在50~60年代又兴起社会写实派主张具象的艺术。在60年代巴仑西亚的写实纪事派的年轻的画家们极力提倡具象的艺术,主张用更加通俗的绘画语言服务于社会。今天在西班牙比较有影响的写实主义画家还有女风景画家C拉丰、A阿维亚等人。西班牙20世纪著名的雕刻家不少,古典风格雕塑家J克拉拉受法国雕塑家马约尔的影响,大理石雕《青春》(1902)表现了一位沉思中的少女,在她身上闪烁着青春的气息。这些是一些代表画家的作品,这只是一部分的,他们的作品你可以在百度上搜到的,你可以看一下。格列柯:《托莱多风景》,格里斯:《自然死亡》,达利:《内战的预兆》,戈雅:《读信的女子》,委拉斯贵支:《宫娥》
原始时代
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也就没有现今的欧洲(恩格斯)。由于战争与自然原因,没有留下纯粹的希腊绘画,唯一的材料来自于“希腊瓶画”,希腊艺术的两种追求,一是真实再现,一是优雅和谐。而对罗马绘画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庞培古城。——西方绘画
古希腊罗马
人类最早的的绘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期的艺术持续约有一万年之久,几乎所有的图画都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最后5000年里,即距今17万年到12万年的吗格德林文化时期,这些被绘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图画,气势恢弘,栩栩如生,堪称自然主义杰作。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是其杰出代表。——西方绘画
中世纪
中世纪(476—15世纪)的漫长时期,处于古典文明的结束与复兴之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蛮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纪基督教占主要地位,于是图画也为之服务。包括五个部分:一早期基督教绘画(2-5世纪);二拜占庭绘画(5-15世纪);三蛮族及加洛林文艺复兴;四罗马式(10-12世纪);五哥特式(12-15世纪)。——西方绘画
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地,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马萨乔等把人文思想与对自然的逼真描绘结合,虽还具呆板僵硬痕迹,却显出了与中世纪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画家们再真实与幽雅方面达到了同意,有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提香、乔尔达内等威尼斯画派画家注重光与影的表现,追求享乐主义的情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20-1590年的手法主义画家不关心作品内容的表达,而对形式因素予以极大的热情,热衷于表现扭曲的体态、奇特的透视和绚丽的色彩,反映出与文艺复兴的古典审美精神相异的情趣。另外又有尼德兰、德国、法国的文艺复兴绘画也把意大利风格与本土传统融合,创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西方绘画
17—18世纪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洛可可特点:华丽、纤巧、追求雅致、珍奇、轻艳、细腻的感官愉悦。——西方绘画
19世纪
此时法国绘画再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法国绘画的发展大致分为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阶段。——西方绘画
20世纪
此时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艺术理论与观念上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他们排斥功利性,对描述性和再现性的因素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其主要流派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主义、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谱艺术、光效应、新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
中世纪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优越,尼德兰很早就是欧洲西北部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因此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美术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由于雕刻作品现存极少,在15世纪尼德兰美术中绘画方面的成就便显得非常突出了,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祭坛画与独幅木板画。因为尼德兰美术脱胎于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使得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有比较浓郁的宗教气息,总的绘画倾向是:严肃、静穆,人物形象不够生动自然。另一方面,尽管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传统的宗教题材,却由于画家对描写世俗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兴趣大大增长,作品中便不时体现出现实主义倾向。
罗伯特·康宾和扬·凡·埃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罗伯特·康宾(Robert Campin,约1375—1444)就是“佛莱玛尔画家”。原来在佛莱玛尔修道院发现了一位无名艺术家的作品,因此称他为“佛莱玛尔画家”。后来研究其艺术风格时,发现与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的风格有明显相似之处,据此有些学者推断“佛莱玛尔画家”就是维登的老师、著名画家罗伯特·康宾(还有少数学者认为所谓“佛莱玛尔画家”的作品是维登的早期作品)。
康宾长期在图尔奈工作,他的名作有《受胎告知》、《耶稣诞生》等。这些虽然是宗教画,却通过某些细节描绘,使画面上流露着市民生活的情趣。当时在尼德兰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风景画,画家在《受胎告知》中通过窗子画了窗外街景,可谓尼德兰绘画中最早描绘街景的例子;在《耶稣诞生》的右上角描绘了阳光下的美丽风景,有城堡、湖泊、道路和房屋,虽然这些风景并非实景写生,大多是假想,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出后来形成为独立绘画科目的风景画的端倪。罗伯特·康宾的艺术曾给予扬·凡·埃克与维登以很大影响。
扬·凡·埃克(Jan vail Eyck,约1390—1441)于1422年成为独立画家,1425年担任勃良第公爵的宫廷画家。约于1425年创作的《教堂中的圣母》刻画了无比亲切的圣母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扉,通过高窗射进来的柔和阳光不只冲淡了教堂内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照在圣母的脸上,使她端庄秀美的面庞神采奕奕,流露出的微笑也更加亲切动人。这件作品体现的世俗思想和画家在描绘室内光线方面独具匠心的探索,使它成为尼德兰早期室内画的重要代表作,也是17世纪荷兰室内风俗画的先声。
《根特祭坛画》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关于它的作者,长期以来存在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是由扬·凡·埃克和他的哥哥胡伯特·凡·埃克(Hubert vail Eyck)共同制作的,从根特祭坛画的一则题记——外侧下框边上的一段拉丁文中可以得知,首先由胡伯特·凡·埃克开始绘制这件作品,后来由他的弟弟扬·凡·埃克完成。关于胡伯特的资料非常少,他诞生的年代也无从查考,据说逝世于1426年,持这派观点的人相信他的存在,但由于根据不足,难以将兄弟二人的作品清楚地加以区分。持另一派观点的学者怀疑这段拉丁文题记的真实性,认为胡伯特只是位传说中的人物。后来又有语言学家A·阿姆普提出,写在根特祭坛画外侧下框上的一段拉丁文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胡伯特其人,这一研究成果为后一派观点提供了新的依据。胡伯特是美术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现在还没有最后的结论。
扬·凡·埃克于1432年完成了《根特祭坛画》,这是根特市圣贝文大教堂的一组祭坛画。平日两翼闭合,可以看到外侧,节日庆典时两翼打开,显现出内侧画面,整个祭坛画内外侧共由23个画面组成。内侧中间的4个画面是主要画面,上面中间为上帝,两侧为圣母和施洗者约翰,下面是祭坛画的主体部分《羔羊的礼赞》,人物形象端庄自然,栩栩如生,花草景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画家热烈地赞颂了人类与大自然,对现实世界采取了肯定的积极态度。
除了《根特祭坛画》之外,扬·凡·埃克还有一系列传世佳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尼古拉斯·罗林的圣母》、《凡·德尔·巴力的圣母子》等。《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一幅新婚夫妇的全身肖像画,也可以视为一幅出色的风俗画,画家精心刻画了一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他们宣誓对婚姻信守忠诚,表现了他们的内在情感,也表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虽然扬·凡·埃克的大部分作品是宗教画,他却突破了宗教画的传统技法,非常重视对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刻画,非常注意写实,细心研究了光和色的表现,还对油画方法做了重要改进,在他的笔下展示了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景象和现世人生的生活,冲破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体现了人文主义观念,为尼德兰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罗吉尔·凡·德尔·维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约1399—1464)也是15世纪前半叶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出生在图尔奈,是罗伯特·康宾的学生。1432年在图尔奈成为独立画家,后来迁居布鲁塞尔荣获该市艺术家称号。1450年曾去意大利,备受欢迎与尊敬,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称他是自扬·凡·埃克以来尼德兰最优秀的艺术家。通过他的活动,扩大了尼德兰画派在国际上的影响,他的遗作很多,如《受胎告知》、《下十字架》、《最后审判》、《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等都是他的力作。作品大部分是宗教画,少数是肖像画,他在肖像画创作中的成就尤其突出。《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刻画了端庄、纯朴的尼德兰妇女的典型形象。《大胆查理肖像》则表现出了这位时年30岁的公爵的性格特征。
15世纪中叶,在北方随着经济的兴旺发达,文化艺术也十分昌盛,以哈勒姆为中心形成了北方画派。德尔克·波茨(Dirk—Bouts,约1415~1475)是北方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曾长期在哈勒姆工作,后来迁居鲁汶,1468年获鲁汶市艺术家的称号。曾经为鲁汉市圣彼得教堂绘制了祭坛画,其中《最后晚餐》一画,画家没有按照宗教内容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而是将最后晚餐的场面大胆地移至15世纪尼德兰市民住宅的餐室中。典型的哥特式房屋,墙面狭窄,窗户较多,室内光线明亮而柔和,地面铺以整齐的花砖,洁白的桌单覆盖桌面,不但准确地表现了室内的透视关系,而且还很好地体现了尼德兰人爱好整洁的习惯,室内陈设与用餐情况都弥漫着相当浓厚的世俗气息。此画可被视为当时尼德兰绘画中在宗教题材里表现世俗生活的典型例子。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布拉台林祭坛画》、《基督在西门家》等。
继波茨之后另一位著名的北方画家是盖尔特根·托特·辛特·扬斯(Geertgen tot Sint Jans,约1460—1495),其创作风格受到过前辈艺术家波茨的影响。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幅油画《旷野中的施洗者约翰》。画面上的人物衣着简朴,须发蓬散,在破旧的长衫下露出了一双赤脚,画家刻画了一位典型的尼德兰农民形象。他还精心地画了树木、动物和飞鸟作为画面背景,风景优美,展现了一片很开阔的旷野,笼罩着静谧、平和的气氛。他的另一幅油画《耶稣诞生》描绘的是耶稣诞生时的夜景,以小耶稣的身体作光源照亮了圣母的面庞和一部分画面,另一部分画面则隐没在夜色之中,增加了宗教神秘感,同时画面上出现了强烈的明暗对比,这一特色在17世纪的荷兰绘画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扬斯是一位很有独创性的艺术家,甚至被认为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最早奠基人。
15世纪下半叶,尼德兰南方的著名画家是雨果·凡·德尔·高斯(Hugo van der Goes,约1440—1482),他于1467年成为独立画家,曾任根特画家行会的会长。1475年秋作为未受圣职的修道士住进了布鲁塞尔附近的罗德修道院,1482年逝世于该修道院。1480年左右完成的《牧人来拜》,1478年至1482年之间画的《马利亚之死》都是他晚期创作的力作。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三联式大型祭坛画《波提纳里祭坛画》,主画为《牧人来拜》,描绘了礼拜圣婴的场面,特别成功地刻画了憨厚、质朴的牧人形象,他们看到耶稣时,有的微笑,有的惊喜,面部表情丰富而真切,十分生动。
15世纪末、16世纪初尼德兰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进文化也被介绍进来,人文主义思想在尼德兰知识界广泛传播;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日益强烈;罗马教廷与大主教会的堕落也进一步暴露,社会上产生了日益强烈的宗教改革要求。这时期出现了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whusBosch,约1450—15 16)的艺术。他的艺术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那时一般尼德兰画家特别注意平整细腻的画风,注意形象的如实表现,博斯却往往通过幻想的漫画式形象,如老鼠、猴子、妖魔鬼怪或半人半兽影射诸如天主教主教、高级僧侣、神学家、封建主等人物,对他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绘画风格,冲破了尼德兰传统绘画中虔诚肃穆的宗教气息,站在进步的人文主义立场上,把批判的矛头主要对准了天主教会,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前夜人民群众反对天主教,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情绪,也是尼德兰新旧教派之间激烈斗争的一种表现。在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一些怪诞、夸张的形象,这些形象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又和艺术家本人的幻想相结合,同时写实性的表现手法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紧密结合,形成博斯独特的绘画语言,也是他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在《切除结石》、《愚人船》、《魔术师》、《干草车》、《圣安东尼的诱惑》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领略到博斯独特的绘画风格。
尼德兰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并且受到人们的喜爱。昆丁·马苏斯(Quinten Massys,约1465—1530)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生于鲁汶,后在安特卫普工作。早年受波茨与梅姆林那种细腻平整的尼德兰传统画风影响,后受意大利艺术家,特别是达·芬奇的影响。他常常与风景画家帕提尼尔合作,由后者画风景,他画人物,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家合画作品的先例。马苏斯擅画人物,形神兼备,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风俗画反映了世纪转折时期尼德兰的社会风貌。画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安特卫普度过,在当时的安特卫普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银行家,马苏斯的代表作《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生动地表现了银行家的活动与生活:丈夫十分认真地秤量金币,妻子正在读祈祷书,但是翻开的祈祷书被放在一边,她全无心思去读,而是很感兴趣地关注着丈夫的活动。
约阿希姆啪提尼尔(Joachim Patinir,约1485—1524)虽然不是独立风景画的创始者,他却为尼德兰风景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作品中风景占据了最主要的画面,即使表现的是宗教题材,人物也居于次要地位,并且常常是请昆丁·马苏斯等人协助画的。他潜心研究风景,描绘风景,将风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以此为风景画形成独立绘画科目奠定了基础。他画的风景并不是实景写生,而具有幻想的全景画的特色和人为雕琢的痕迹。画面视野开阔,以深调子为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重重叠叠的山峦、江河、森林,代表作有《圣哲罗姆》、《逃亡埃及》、《逃亡埃及途中的休息》等。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民的民主意识也得到加强,尤其在尼德兰北部荷兰、西兰诸省中,出现了一些联合行会企业和团体组织,经常请画家绘制团体肖像画,悬挂在他们的总部或会议室里,于是产生了早期团体肖像画,发展到17世纪达到全盛时期。扬·凡·斯科列里(Jan van Scorel,1495—1562)是团体肖像画的早期代表画家之一,代表作有《十二个耶路撒冷朝拜者》、《抹大拉的马利亚》等。
这时期,南方的意大利和北方的尼德兰是欧洲两个最先进的地区,两地艺术家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结果。尼德兰的艺术家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且学习了意大利先进的表现技法,这对尼德兰美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有助于尼德兰艺术进一步摆脱哥特式艺术中的宗教因素束缚。但是其中有些艺术家抛开了本民族的艺术传统,也脱离了生活,单纯模仿意大利艺术样式,在美术史上称他们为“罗马派”。扬·戈萨尔特(Jan Gossaert,约1478—约1534)是代表画家,早年以传统的尼德兰风格作画,后在安特卫普成为独立画家,1508年曾去意大利旅行,对古希腊罗马及意大利当代艺术进行了研究,深受影响,喜欢模仿意大利风格,代表作有《丹娜埃》、《维纳斯和爱神》。弗兰斯·佛洛里斯(Frans Floris,约正516—1570)为“罗马派”另一代表画家,于1540年加入安特卫普画家公会,不久前往意大利研究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及古代艺术作品,1547年回到安特卫普。他的画作以准确流畅的笔触和威尼斯画派丰富的色彩为特点。
16世纪60年代,爆发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它持续了几十年之久,直至1609年荷兰独立,在此期间尼德兰人民为反抗西班牙统治进行了长期的、坚忍不拔的斗争。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Bmeghel d.A,约1525—1569)的艺术产生于尼德兰革命酝酿和爆发时期。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与人民共呼吸,同战斗。他早年曾以铜版画家身份,从事风景画创作而闻名遐迩。1556年左右开始较多地描绘人物,表现出博斯的影响。自1563年直至逝世这段时间进入了其创作的辉煌时期,产生了最重要的油画杰作。在农民风俗画中满怀热情地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如《农民舞蹈》、《农民婚礼》,刻画了他们豪放的性格,展示了他们充沛的活力。
勃鲁盖尔的风景画也是十分出色的,他喜欢选取全景式构图,意境开阔,风景和人物紧密结合,描绘了农民丰富的劳动生活和农村的秀丽景色。如田园风景组画《收割干草》、《收割》、《牧归》、《雪中猎人》、《暗时表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与农民的劳动,情景交融,生机盎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尼德兰农村景色与生活的动人写照。
在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者如火如茶的斗争中,勃鲁盖尔创作了《伯利恒的户口调查》、《伯利恒的婴儿虐杀》等作品,以宗教画的形式暗示了西班牙军队在尼德兰横征暴敛、残酷屠杀的情景。还有少数作品如《绞刑架下的舞蹈》则直接描绘了森林游击队——“林中乞丐”的战斗生活,歌颂了人民的英雄气概与乐观主义精神,起到揭露敌人、鼓舞人民的作用。勃鲁盖尔以艺术为武器,深刻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从而成为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作品遗存很少,因此知名的雕刻家也不多。其中成就特别突出的有克劳斯·斯留特尔(ClausSluter,约1355—1406),他属于尼德兰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继承了哥特式艺术的传统,特别注意发挥哥特式雕刻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他生于哈勒姆,后到布鲁塞尔工作,加入布鲁塞尔雕刻家行会,1385年到了勃良第公国的首都第戎,为“大胆者”菲利普公爵服务。他的遗作中最精彩的是《第戎修道院的大门雕刻》和《摩西井》。被人们称为《摩西井》的这件作品,并不是井,而是一个六边形基座,原来在基座上立有一组基督受难组雕,现在除了基督头部与上身一部分保存在第戎博物馆而外,其余的雕像圣母玛利亚、约翰与抹大拉的玛利亚都不复存在了。底座上刻着摩西、大卫等6位先知的形象,形体饱满、坚实有力,面部表情很有个性。
让·莫内(Jean Mone,1500前—约1548)是16世纪的著名雕刻家,生于梅斯后在安特卫普工作,自1524年直至逝世都居住在梅谢恩。他在尼德兰颇有影响,为教堂雕刻祭坛,为贵族雕刻陵墓,十分活跃,遗作也较多。代表作《哈尔圣母院的高祭坛》、浮雕《查理五世皇帝及皇后伊莎贝拉》等。
雅克·杜布劳克(Jacuues Dubraucu,约1505—1584)为尼德兰另一重要的雕刻家,生于蒙斯,青年时代曾在罗马留学5年。1535年至1548年之间曾雕刻了故乡教堂的读经台。1545年至1556年担任查理五世的姐妹、匈牙利女执政玛丽亚的宫廷艺术家。代表作为浮雕《基督被判死刑》。
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
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美术史上堪称卓越超凡。不过,这样一件名作原本并不象我们许多人在试图给它下定义时认为的那样,是一幅肖像画,或者是一件风俗画之类的作品。
西方传统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这种描述性在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西方传统画与现代绘画差异,还反映在对于所谓再现的不同态度上。对于传统绘画来说,再现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目标。虽然相对于现代绘画而言,西方传统绘画以“再现性”为其主要特征,但是这种再现绝非对自然一成不变的描摹,这种写实带有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
古典与反古典,是西方传统能够绘画艺术的两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详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在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文艺复兴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新古典主义的格格不入。
二
现代主义时期,在绘画领域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派别和思潮:抽象主义以其非具象的体积和团块,组建着那种远离人们的日常视觉、与自然物像几乎毫无瓜葛的三度空间的形体结构;表现注意一夸张变形的绘画语言,使作品成为精神性的、情感的符号;梦幻主义则以一个个充满幻想和象征性的视觉图象,将人们带到精神彼岸飘渺超然的境界。综观现代派绘画,不难看出其共同特征,即对于客观再现的漠视和对主观表现的强调。
强调形式结构,是现代绘画的一大流派。立体主义画家更是不惜为了结构而牺牲再现。在他们的笔下,物象都被彻底地分解,缩减为基本的原素,及许多块面。分析立体主义通过对分解物象,以及并置、连接不同块面、获得明晰的画面结构;综合立体主义采用各种材料拼贴出形状各异的快面,虽略显具体物象的外形,但其目标确是显示画的自身世界的统一与独立。为了追求画面的构成秩序,蒙德里安走向了象征与抽象,他发展出他那种极简的集合抽象图式:三种原色、三种非色以及“水平线——垂线”的网状结构,求得诸要素之间的绝对平衡。
表现主义是现代派绘画的第二大主流。表现主义画家所关心的是内在情感及内在精神的表达,认为艺术不是客观的再现而是心灵的表现。在梵高的画中,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些柏树则宛如一团团巨大的黑色火舌翻卷缭绕,直上云端;而那为总是在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挪威画家蒙克,以其极度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类的极端孤独与苦闷。
表现怪诞的梦境,是现代绘画的第三条主流。形而上派和超写实主义的绘画是这一主流的典型代表。根据弗洛依德的观点,梦是无意识、潜意识的一种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本能在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它以扭曲的形式剥露了人的灵魂深处秘而不宣的本质。而艺术创作也如同梦幻一般,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画家们认为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用梦幻纠正现实、改变现实,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墙,达到神妙的超现实境界。意大利形而上派画家基里柯,被视为超写实主义绘画的先驱者。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荒凉的意大利式广场上,笼罩着不详的阴云’死寂的光线让人毛骨悚然,似乎某种凶兆被永久地凝固在那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那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我们感到不安,然而,形象之间的奇异冲突及清澈气息,又具有某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正如作家洛特雷阿蒙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得美”。而超写实主义画家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梦幻效果。他们在表象世界中加入自己的奇思怪想,这种怪想源自生命中最令人难以琢磨的因素“性、死亡、变态”
原始时代
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也就没有现今的欧洲(恩格斯)。由于战争与自然原因,没有留下纯粹的希腊绘画,唯一的材料来自于“希腊瓶画”,希腊艺术的两种追求,一是真实再现,一是优雅和谐。而对罗马绘画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庞培古城。——西方绘画
古希腊罗马
人类最早的的绘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期的艺术持续约有一万年之久,几乎所有的图画都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最后5000年里,即距今17万年到12万年的吗格德林文化时期,这些被绘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图画,气势恢弘,栩栩入生,堪称自然主义杰作。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是其杰出代表。——西方绘画
中世纪
中世纪(476—15世纪)的漫长时期,处于古典文明的结束与复兴之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蛮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纪基督教占主要地位,于是图画也为之服务。包括五个部分:一早期基督教绘画(2-5世纪);二拜占庭绘画(5-15世纪);三蛮族及加洛林文艺复兴;四罗马式(10-12世纪);五哥特式(12-15世纪)。——西方绘画
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地,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马萨乔等把人文思想与对自然的逼真描绘结合,虽还具呆板僵硬痕迹,却显出了与中世纪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画家们再真实与幽雅方面达到了同意,有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提香、乔尔达内等威尼斯画派画家注重光与影的表现,追求享乐主义的情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20-1590年的手法主义画家不关心作品内容的表达,而对形式因素予以极大的热情,热衷于表现扭曲的体态、奇特的透视和绚丽的色彩,反映出与文艺复兴的古典审美精神相异的情趣。另外又有尼德兰、德国、法国的文艺复兴绘画也把意大利风格与本土传统融合,创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西方绘画
17—18世纪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洛可可特点:华丽、纤巧、追求雅致、珍奇、轻艳、细腻的感官愉悦。——西方绘画
19世纪
此时法国绘画再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法国绘画的发展大致分为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阶段。——西方绘画
20世纪
此时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艺术理论与观念上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他们排斥功利性,对描述性和再现性的因素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其主要流派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主义、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谱艺术、光效应、新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