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

如何认识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第1张

1925年摩尔根“基因论”的发表,确立了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决定着生物体的性状。但关于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仍然不清楚。揭示基因的本质及其作用方式就成了当时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开创了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是生物学中信息学派、结构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研究成果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史上一次成功的由学科交叉融合而引起的科学革命。发现DNA双螺旋的故事已为人们广为传颂,并作为生物学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伟大发现而载入生命科学史册

1.信息学派:信息学派主要是由一群对遗传信息世代传递感兴趣的物理学家组成,其代表人物是德尔布吕克(Max Delbrück)。德尔布吕克德国物理学家,1930年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资助下,到丹麦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著名物理学家玻尔(Niels Bohr)作博士后研究。1932年,玻尔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光治疗大会上作了“光与生命”的演讲。演讲中玻尔提出了认识生命的新思路,认为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有可能发现一些新的物理学定律。德尔布吕克深受玻尔思想的影响,决定转入生物学研究。他认为,研究遗传信息的世代传递的机制,基因是最好的切入口。德尔布吕克离开哥本哈根回到柏林后,与遗传学家列索夫斯基(Nikolaï Vladimirovich Timofeeff-Ressovsky)、生物物理学家齐默尔(Karl G Zimmer)合作,从量子理论的角度研究辐射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并于1935年出版了《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结构的本质》的小册子。书中,他们用量子理论分析讨论了辐射诱导的基因突变的规律,并给出了“基因的量子力学模型”。此模型认为,基因如同分子一样,具有几个不同的,稳定的能级状态。突变被解释为基因分子从一个能级稳态向另一个能级稳态的转变。文章还根据计算,推断了基因的大小。这就是著名的“三人论文”。“三人论文”是一篇完全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基因进行研究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意义不在于其结论的正确与否,而在于它使许多年轻物理学家们相信,基因是可以通过物理学方法来进行研究的,从而推动了一大批杰出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三人论文”后来成为薛定锷(Erwin Schrödinger)“生命是什么”一书讨论的基础。

1937年,在洛氏基金的资助下,德尔布吕克来到加州理工大学摩尔根实验室进行遗传学研究。在那儿他发现噬菌体是一种比果蝇更适合进行基因研究的材料,并与埃利斯(Emory Ellis)合作,研究噬菌体的增殖、复制规律,建立了噬菌体的定量测定方法。1940年底,在费城召开的一个物理学年会上,德尔布吕克与刚来美国不久的意大利生物学家卢里亚(Salvador Edward Luria)认识了。卢里亚读过“三人论文”,对德尔布吕克极为景仰。当时他刚获得洛氏基金资助,在哥伦比亚大学准备开展X-射线诱导噬菌体突变的研究。共同的兴趣使他们很快建立了合作关系。当时在美国还有一个进行噬菌体研究的科学家是华盛顿大学的赫尔希(Alfred Hershey)。1943年,德尔布吕克约他在自己实验室见面,并讨论了合作研究计划。这样,一个以德尔布吕克—卢里亚—赫尔希为核心的“噬菌体小组”就形成了。

噬菌体小组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德尔布吕克与卢里亚合作进行的细菌突变规律的研究开辟了细菌遗传学的新领域;1945年卢里亚和赫尔希分别独立发现噬菌体的突变特性;1946年德尔布吕克与赫尔希又分别独立发现,同时感染一个细菌的二种噬菌体可以发生基因重组,证明了,从最简单的生命到人类的遗传物质都遵循着相同的机制。噬菌体小组最值得夸耀的成果是50年代初证明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1944年艾弗里(Oswald T Avery)已经通过肺炎球菌转化试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但一直未获承认。赫尔希和蔡斯(Martha Chase)分别用35S(与蛋白结合)和32P(结合在DNA上)标记噬菌体,然后用它感染细菌,结果发现噬菌体只有其核酸部分进入细菌,而其蛋白外壳是不进入细菌的。表现为在感染噬菌体的细菌体内复制产生的后代噬菌体主要含有32P标记,而35S的含量低于1%。这清楚地证明,在噬菌体感染的细菌体内,与复制有关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蛋白质。1952年,这个结果发表后立刻被广泛接受,对促进沃森(James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确定DNA双螺旋结构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噬菌体小组除了在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外,还从1941年起,每年都在纽约长岛的冷泉港举行研讨会,并从1945年起每年暑期都举办“噬菌体研究学习班”。学习班课程主要为那些有志于投身生物学研究的物理学家们开设的。通过冷泉港学习班,扩大了噬菌体研究网络,形成并巩固了以德尔布吕克—卢里亚—赫尔希为核心的噬菌体小组在遗传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到50年代初,噬菌体小组已成了一个影响很大的遗传学派。

噬菌体小组早期的研究工作引起著名物理学家薛定锷的注意,并引起了他对生命的思考。1943年,他在爱尔兰的都柏林三一学院作了一系列演讲,阐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1944年,他将这些演讲整理汇编成书出版,这就是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划时代著作《生命是什么》。在此书中,薛定锷讨论了以噬菌体小组为主的信息学派的研究成果,尤其对德尔布吕克的“基因的量子力学模型”最为推崇。在讨论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薛定锷认为“在有机体的生命周期里展开的事件,显示了一种美妙的规律和秩序。我们以前碰到过的任何一种无生命物质都无法与之相比。”“我们必须准备去发现在生命活体中占支配地位的,新的物理学定律”。

《生命是什么》一书对生物学研究产生的影响是震撼性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斯坦特(Gunther Stent)指出:“在这本书里,薛定锷向他的同行物理学家们预告了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不少物理学家受到这样一个可以通过遗传学研究来发现‘其它物理学定律’的浪漫思想的启发,就离开了他们原来训练有素的职业岗位,转而去致力于基因本质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历史表明,1950年代那些发动分子生物学革命的科学家,包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都是受薛定锷此书的影响,而转而进行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

2.结构学派:20世纪30年代起,在生物学领域还有一群物理学家开始从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这就是被称为“结构学派”的物理学家。结构学派是由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布拉格父子,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和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创立的。20世纪初,他们发现用X-射线照射结晶体可以在背景上获得不同的衍射图像。通过对衍射图像的分析,就可以推出晶体的结构。他们用这个方法成功地确定了一些盐类(如氯化钾)等的分子结构。1915年,布拉格父子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8年,劳伦斯·布拉格出任卡文迪许教授,开始将X-射线衍射技术推广应用到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的三维结构研究。50年代初,当时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佩鲁兹(Max Peruts)领导下,正在进行二种蛋白质的结构分析。一是他自己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血红蛋白的结构研究;另一个是肯德鲁(John Kendrew)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肌红蛋白的结构分析。此外,在伦敦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的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和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的研究小组正在进行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核酸的结构,并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结构学派的生物学家们主要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感兴趣,对功能研究则较少涉及。

3.生化遗传学派:自从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之后,“基因是怎样控制特定的性状”的问题就成了遗传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1902年,英国医生伽罗德(Archibald Garrod)发现一些病孩患尿黑酸症,病人的尿一接触空气就变成黑色。很快这种尿变黑的化学物质就被鉴定出来,即是由酪氨酸转变而成的一种物质。伽罗德对患黑尿病患者的家谱分析发现,此病按孟德尔规则的方式遗传。在进行一系列研究后,1909年伽罗德出版了《新陈代谢的先天缺陷》一书,指出黑尿病患者代谢紊乱是因为酪氨酸分解代谢的第一阶段,即苯环断裂这一步无法进行。因而伽罗德认为,苯环断裂是在某种酶的作用下发生的,病人缺乏这种酶,所以出现黑尿症状。这样就把一种遗传性状(黑尿)与酶(蛋白质)联系起来了。但对遗传因子与酶的这种预测性的设想,却无法得到实验证实。

1940年,比德尔和塔特姆(ELTatum)开始用红色链孢菌研究基因与酶的关系。他们用X-射线照射诱导产生链孢菌的突变体,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失去合成能力的链孢菌。他们通过对这些突变体杂交后代的遗传学分析表明,每一种突变体都是单个基因突变的产物,并认为每一个基因的功能相当于一个酶的作用。由此,于1941年他们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按照这个假说,基因决定酶的形成,而酶又控制生化反应,从而控制代谢过程。1948年,米歇尔(F Mitchell)和雷恩(J Lein)发现,红色链孢菌的一些突变体缺乏色氨酸合成酶,从而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理论提供了第一个直接的证据。蛋白质是有机体基因型产生的最直接的表现型,决定了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因此“一个基因一个酶”(后改为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的理论为以后DNA→RNA→蛋白质的“中心法则”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认识基因控制遗传性状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958年,伽罗德和塔特姆获得诺贝尔奖。

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

1951年,沃森在意大利参加了一个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学术会议,会上听了英国国王大学威尔金斯关于DNA的X-射线晶体学的研究结果的报告十分兴奋。沃森是噬菌体小组领袖人物卢里亚的研究生。博士毕业后,被卢里亚送到丹麦哥本哈根的克卡尔(Herman Kacker)实验室做有关核酸的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这使他迅速熟悉了核酸方面的知识,并确认基因的本质是DNA。他认识到,要解开基因的功能之谜,必需首先弄清DNA的结构。威尔金斯的工作给了他极大的启示,在卢里亚的支持下,他来到了当时世界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的中心——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在这里,他与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相遇。克里克毕业于伦敦科里基大学物理系,二战期间在军队从事过磁铁矿方面的研究。战后在薛定锷《生命是什么》一书的影响下,转向生物学研究。当时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正在佩鲁兹研究小组参加血红蛋白结构的研究。沃森的到来,使他了解了DNA研究的新进展。他们一致认为,搞清楚DNA的结构是揭示基因奥秘的关键所在。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是克里克的朋友,这使他们很容易地获得威尔金斯小组对核酸研究的新成果。沃森和克里克的合作,可以看成是生物学研究中,信息学派和结构学派结合。这个结合最终导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在沃森—克里克开始着手研究DNA结构之时,对DNA结构的资料还是比较零散的。当时已知:1。DNA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4种核苷酸组成;2。每个核苷酸的糖基因以共价键的方式与另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因结合,形成糖—磷酸骨架;3。这些核苷酸长链具有规则的螺旋状结构,每34埃重复一次。但DNA分子究竟是由几条核苷酸链组成,以及链与链之间通过什么方式组成螺旋状分子,则仍然不清楚。1951年沃森—克里克曾提出一个三螺旋模型,1952年,鲍林也提出了一个三链模型,但随即被否定,因与已知的DNA X-射线衍射结果不相符。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主要由于以下的研究成果:1。1952年,沃森在威尔金斯那儿看到了富兰克林在1951年拍摄的一张水合DNA的X-线衍射图,上的强烈的反射交叉清楚地显示了DNA是双链结构。这张图给沃森印象极为深刻,决定建立DNA的双链模型;2。1952年数学家格里菲斯(J Griffith)通过对碱基间的结合力计算,表明A和T与G和C之间相互吸引的证据。同时从查伽夫(F Chargaff)早先已确定的,DNA分子中,嘌呤碱与嘧啶碱之比为1:1的当量定律,也排除了碱基同型配对的可能性。此外,多诺休(J Donohue)指出了碱基的互变异构现象。这些结果都肯定了DNA的二条核苷链中,A-T,G-C的碱基配对原则;3。1952年,富兰克林DNA的X-线衍射结果已经准确地推测出,双链分子糖—磷酸骨架在外侧,碱基在内侧的结论。富兰克林还推测出配对碱基的距离为20埃,旋距为34埃。

根据上述资料,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了一个DNA双螺旋模型。这个结构符合已知的有关DNA的实验资料,弃提示了DNA分子复制的可能方式,因而立即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并很快被接受。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此后的15年间,分子生物学取得迅速发展,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有:

1, 1968年克里克在他的《论蛋白质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RNA-蛋白质的著名的“中心法则”。1970年蒂明(Howard Temin)和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分别在RNA肿瘤病毒颗粒中发现“依赖RNA的DNA转录酶”(逆转录酶),证明了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DNA,从而完善了中心法则的内容。1975年,蒂明和巴尔的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1954年伽莫夫第一次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核苷酸组合称之为遗传密码,并提出了“重叠式三联密码”假说。他通过计算给出了64种可能的三联密码。伽莫夫的假说的问题是:1,重叠密码是错误的;2,认为DNA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是错误的。1961年克里克和布伦纳(SBrenner)通过实验和统计分析否定了遗传密码的重叠问题,提出了“非重叠式三联密码”的假说,并通过实验获得证实。同年,尼伦伯格(MWNirenberg)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及体外无细胞合成体系,首次成功地确定了三联尿嘧啶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揭开了破译三联密码的序幕。到1966年就完成了所有20种氨基酸的密码表1968年,尼伦伯格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基因表达调控的“操纵子学说”的提出。1960年法国科学家莫诺(J Monod)和雅各布(FJacob)发表了“蛋白质合成的遗传调控机制”一文。在文章中他们正式提出了基因表达的操纵子学说。他们用大肠杆菌乳糖代谢调控系统为模型,揭示了半乳糖苷酶产生的基因调控机制,提出了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的概念,并证明了半乳糖苷酶(蛋白质)的产生正是这些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使对基因的研究从结构研究向功能研究的转变,为深入揭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表型)的机制奠定了基础。1965年莫诺和雅各布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操纵子理论有力地证实了美国科学家麦克林托克(BMclintock)1951年在研究玉米遗传特性时提出的“跳跃基因”(转座子)的概念,为真核细胞基因调控的研究开辟了道路。1983年麦克林托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基因工程枝术的诞生。1962年阿尔伯(WArber)提出细菌体内存在一种可以破坏外来DNA的酶。1970年史密斯(HOSmith)获得了第一个DNA限制性内切酶。纳桑斯则用内切酶将SV40病毒的DNA切割成一些特定的片段,并获得了此病毒基因组的物理图谱。1978年阿尔伯、史密斯和纳桑斯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又陆续发现了DNA联接酶、DNA聚合酶,这些工具酶的发现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71年美国科学家伯格(P Berg)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联接酶将SV40的DNA与入噬菌体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杂种分子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使跨越物种的DNA重组成为现实。基因工程作为一项新技术诞生了,它不但为农业、畜牧业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为进一步深入探索生命起源和开展人造生命(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伯格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80年伯格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以来的半个多世记中,分子生物学按还原论的路径迅猛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进入21世记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的出现,为从整体上认识遗传、变异、及个体发育等基本生物学现象开辟了新方向。早已认识到基因组完全相同的卵孪生子之间在遗传表型上可以表现明显差异,显示了基因型(Genotype)与表现型之间的复杂关系。近年来兴起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研究表明,基因组可以通过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基因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RNA编辑等方式改变基因表达的方式。这样就为深入理解环境与遗传的关系提供了可能,从而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丽菊

学名:Dahlia pinnata Cav.

英文名:Dahlia,Garden Dahlia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大丽花又叫大丽菊、天竺牡丹、大理花、西番莲和洋菊,是菊科多年生草本。菊花傲霜怒放,而大丽菊却不同,春夏间陆续开花,越夏后再度开花,霜降时凋谢。它的花形同那国色天香的牡丹相似,色彩瑰丽多彩,惹人喜爱。

大丽花是墨西哥的国花,吉林省的省花,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市花,绚丽多姿的大丽花象征大方、富丽,大吉大利。今天,它的足迹已遍布到世界各国,成为庭园中的常客,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

大丽花容易繁殖,播种、扦插和分根都可,性喜阳光和疏松肥沃、排水好的土壤。在刚萌芽时嫁接,可以育出多彩的大理花、大丽菊。

大丽花适宜花坛、花径或庭前丛植,矮生品种可作盆栽。花朵用于制作切花、花篮、花环等。块根含有菊糖,医药上同葡萄糖相似。全株可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我国各地庭园中普遍栽培观赏,通常用块根繁殖或扦宙,也可播种。

[编辑本段]分布地区

大丽花的故乡是墨西哥高原地区海拔1500米的地方,它既不耐寒,又畏酷暑,那里气候温凉,有一段低温时期进行休眠。大丽花在我国辽宁、吉林等地气候适宜,生长良好。

大丽花具有粗大锤状肉质块根,株高因品种不同而有高低,叶对生,1-3回羽状分裂,裂片卵形,锯齿粗钝。花长于梗顶。大丽花以长长的花期受人欢迎,从秋到春,连续发花,每朵花可延续1个月,花期持续半年。在我国南方春季2——6月开放。

[编辑本段]品质分类

从花形看,大丽花有菊形、莲形、芍药形、蟹爪形等,花朵的直径小的似酒盅口大小,大的达30多厘米。它们的颜色,不仅有红、黄、橙、紫、淡红和白色等单色,还有多种更为绚丽的色彩。

大丽花花瓣有重瓣和单瓣。重瓣的大丽花,有种千瓣花,白花瓣里镶着红条纹,宛如玛瑙,妖艳非凡;而单瓣的品种“红世纪”,花瓣虽少,却显得简单朴素,别有一种情趣。

重瓣的大丽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堪同牡丹媲美,因此又得名“天竺牡丹”。但是花儿的构造毕竟同牡丹不同。牡丹花的花心里有大簇的花蕊,而大丽花的花,不能称为“朵”,只能叫它“花篮”、“花盘”。因为它是由无数朵小花排列而成的。这些小花就是大花中的“花瓣”,而且它们会随着开放的先后陆续结实。这同它的近亲菊花完全一样,是菊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大丽花的花朵,花瓣排列得十分整齐,不像牡丹花那样大小错综,自然奔放而富有浪漫色彩。但是,大丽花也有花瓣卷曲多变的,如一种叫“仙人掌”的,就是这样。

[编辑本段]生长特点

大丽花又名西番莲、大丽菊。要想培育好大丽花,需要掌握它的四大特点:(1)喜湿润怕渍水。大丽花怕干旱,忌积水。这是因为大丽花系肉质块根,浇水过多根部易腐烂。但是它的叶片大,生长茂盛,又需要较多水分。如果缺水萎蔫后不能及时补充水分,经阳光照射,轻者叶片边缘枯焦,重者基部叶片脱落。因此,浇水要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2)喜肥沃怕过度。栽种大丽花宜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除施基肥外,还要追肥。通常从7月中下旬开始直至开花为止,每7-10天施一次稀薄液肥,而施肥的浓度要逐渐加大,才能使茎干越长越粗壮,叶色深绿而舒展。(3)喜阳光怕荫蔽。大丽花喜阳光充足。若长期放置在荫蔽处则生长不良,根系衰弱,叶薄茎细,花小色淡,甚至不能开花。只有将其栽种在阳光充足处,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开出鲜艳的花朵。(4)喜凉爽怕炎热。大丽花开花期喜凉爽的气候,气温在20℃左右,生长最佳。华北等地栽种从晚春到深秋均能生长良好。但它怕炎夏烈日直晒,特别是雨后出晴的暴晒,这时应稍加遮阴,则生长更好。

[编辑本段]繁殖方法

以分根和扦插繁殖为主,育种用种子繁殖。

1.分根繁殖 此法最为常用。因大丽花仅于根颈部能发芽,在分割时必须带有部分根颈,否则不能萌发新株。为了便于识别,常采用预先埋根法进行催芽,待根颈上的不定芽萌发后再分割栽植。分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苗壮,但繁殖株数有限。

2;扦插繁殖 是大丽花的主要繁殖方法,繁殖系数大,一般于早春进行,夏秋亦可,以3~4月在温室或温床内扦插成活率最高。插穗取自经催芽的块根,待新芽基部一对叶片展开时,即可从基部剥取扦插。也可留新芽基部一节以上取,以后随生长再取腋芽处之嫩芽,这样可获得更多的插穗。春插苗经夏秋充分生长,当年即可开花。6~8月初可自生长植株取芽行夏插,但成活率不及春插,9~10月扦插成活率低于春季,但比夏插要高。插壤以沙质壤土加少量腐叶土或泥炭为宜。

3.种子繁殖 仅限于花坛品种和育种时应用。夏季多因湿热而结实不良,故种子多采自秋凉后成熟者。垂瓣品种不易获得种子,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播种一般于播种箱内进行,20 C左右,4~5天即萌芽出土,待真叶长出后再分植,1~2年后开花。

[编辑本段]栽培方法

大丽花的茎部脆嫩,经不住大风侵袭,又怕水涝,地栽时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阳光充足而又背风的地方,并作成高畦。株行距一般品种1米左右,矮生品种40厘米~50厘米。大丽花茎高多汁柔嫩,要设立支柱,以防风折。浇水要掌握干透再浇的原则,夏季连续阴天后突然暴晴,应及时向地面和叶片喷洒清水来降温,否则叶片将发生焦边和枯黄。伏天无雨时,除每天浇水外,也应喷水降温。显蕾后每隔10天施一次液肥,直到花蕾透色为止。霜冻前留10厘米~15厘米根颈,剪去枝叶,掘起块根,就地晾1 ~2天,即可堆放室内以干沙贮藏。贮藏室温5C左右。

盆栽大丽花以采用多次换盆为好。选用口面大的浅盆,同时把盆底的排水孔尽量凿大,下面垫上一层碎瓦片作排水层。培养土必须含有一半的沙土。最后一次换盆需施入足够的基肥,以供应充足的营养,其他管理同地栽。 切花用大丽菊,栽培要点同地栽,株行距50厘米~100厘米,生长旺季半月追肥一次液肥,适当摘心,多保留侧枝。

[编辑本段]栽培管理

多用扦插和播种繁殖,以扦插为主,一般在9-10月份进行。

①上盆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每盆1-2株;

②当苗长高10-12厘米时,留2个节摘顶,培养每盆枝条达6-8枝,最后一次摘心在离春节前40-50天进行,以便控制春节期间开花;

③浇水:每天浇水2-3次,需要开花前可适当控水促花;

④施肥:前期以施氮肥为主,后期施磷钾肥为主。一般每10天施无机肥一次,每月施有机肥一次

⑤病虫防治:定期喷药保护脚叶;

⑥绑竹:在最后一次摘心并定枝后,开始绑竹,每枝条一支竹片,同时把过多的侧枝摘除,以便通风;

⑦摘蕾:当花蕾长到花生米大小,每枝留2个花蕾,其它花蕾摘除;

⑧定蕾:当花蕾露红时,每枝只留1个花蕾。

[编辑本段]盆栽关键

盆栽大丽花生长好坏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植株盆土的管理,并给予充分的光照,勤施水、肥,及时进行整形和修剪等的管理。

(1)、加强对盆土的管理。大丽花适生于疏松、富含腐殖质和排水性良好的砂壤土。盆栽大丽花定植用土,一般以菜园土(50%)、腐叶土(20%)、砂土(20%)和大粪干(10%)配制的培养土为宜,板结土壤容易引起渍水烂根,不能用。在日常管理在及时松土,排除盆中渍水,因为大丽花肉质块根在土壤中含水量过多而空气通透不良时即腐烂。

(2)光照。大丽花喜光不耐荫,若长期放置在荫蔽处则生长不良,根系衰弱,叶薄茎细,花小色淡,甚至有的不能开花。因此,盆栽大丽花应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叶处平等互利萁明充足的光照,每日光照要求在6小时以上,这样植株茁壮,花朵硕大而丰满。若每天日照少于4小时,则茎叶分枝和花蕾形成会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阴雨寡照则开花不畅,茎叶生长不良,且易患病。

(3)勤浇水。大丽花喜水但忌积水,既怕涝又怕干旱,这是因为大花系肉质块根,浇水过多根部易腐烂。但大丽花枝叶繁茂,蒸发量大,又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果因缺水萎蔫后没能及时补充水分,再受阳光照射,轻者叶片边缘枯焦,重者基部叶片脱落,因此。浇水要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一般生长前期的小苗阶段,需水分有限,晴天可每日浇一次,保持土壤稍湿润为度,太干太湿均不合适,生长后期,枝叶茂盛,消耗水分较多,晴天或吹北风的天气。注意中午或傍晚容易缺水,应适当增加浇水量。

(4)适当施肥。大丽花是一种喜肥花卉,从幼苗开始一般每天10-15天追施一次稀薄液肥。现蕾后每7-10天施一次。到花蕾透色时即应停浇肥水。气温高时也不宜施肥。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而定。凡叶片色浅而瘠薄的,为缺肥现象;反之,肥料过量,则叶片边缘发焦或叶尖发黄,叶片厚而色深浓绿,则是施肥合适的表现。施肥的浓度要求一次比一次加大,这样能使茎秆粗壮。

5)整形和修剪。盆栽大丽花的整枝,要根据品种灵活掌握。一般大型品种采用独本整形,中型品种采用4本整形。独本整形即保留顶芽,除去全部腑芽,使营养集中,形成植株低矮、大花型的独本大丽花。4本大丽花是将苗摘心,保留基部两节,使之形成4个侧枝,每个侧均留顶芽,可成4干4花的盆栽大丽花。

(6)插杆扶株。大丽花的茎既空又脆,容易被风吹倒折断,应及时插竹扶持,插竹还可以避免枝条生长弯曲,提高盆栽观赏价值。当植株长高至30厘米以上时,应在每一枝条旁边插一小竹、并用麻皮丝(或细线绳)绑扎固定;随着植株越长越高,还应及时换上更长的插竹,最后插的小竹要顶在花蕾的下部。

(7)保护植株安全越冬。大丽花不耐寒(主要是块根不能受冻),11月间,当枝叶枯萎后,要将地上部分剪除,搬进室内,原盆保存。也可将块根取出晾1-2天后埋在室内微带潮气的砂土中、温度不超过5度,翌年春季再行上盆栽植。

[编辑本段]养护宜忌

一、宜选矮秆品种,忌植高秆品种

大丽花株高30厘米至200厘米,有高中低三档,阳台盆栽宜选30厘米至60厘米的矮秆品种,过高既挡光线,且遇大风易倒伏,甚至连盆刮倒坠落下去,可能发生伤人砸物事故。

二、盆宜深大通透性好,忌用浅小轻盆大丽花肉质块根较发达,宜用通透性较好、盆径30厘米至50厘米的土陶盆或紫砂盆,塑料盆通透性差,且较轻,遇大风有被吹下阳台的危险,如用塑料筒盆,要用绳扎附栏杆上,以防意外。

三、宜用中性沙质壤土,忌用重粘土

大丽花以种植在沙质壤土中生长最佳,可用腐叶土50%,菜园土3 5%,沙10%,草木灰5%混合成疏松肥沃的中性沙质壤土栽种,每年于早春翻盆另换新土,否则易退化,花少色淡。重粘土栽种易烂根,生长不良。

四、土宜湿润,忌旱,也忌涝

它喜湿润环境,干旱时叶易萎缩变黄,浇水要适度,土稍湿润即可,过湿易徒长,渍水易烂根,故种植时宜在盆底放层碎硬塑料泡沫块,增强透气排水防烂根。在适当控水的同时,要常向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利其生长。

五、宜薄肥勤施,忌生肥浓肥和单施氮肥

它喜肥,上盆时可在土中加些骨粉,生长期薄肥勤施7天至10天一次,最好用磷酸二氢钾溶液,浓度苗期01%,花期02%,或用5%的过磷酸钙。生肥浓肥易烧根,单用氮肥易徒长,茎软倒伏。

六、宜置阳光充足处,忌荫蔽

大丽花是阳性花卉,每天至少要见4、5小时的直射光才能叶茂花繁,以置于屋顶花园,南向、西向阳台为好,置阳台上10天左右要转动180°,防偏冠。忌置室内和晒不着太阳的荫蔽处

七、宜温凉,忌高温闷热和霜冻。

大丽花在10℃至32℃之间都能适应,以15℃至25℃最适宜,32℃ 以上生长停滞,此时可置于凉爽的东、北向阳台。在高温而多雨的夏季,置于屋顶花园的大丽花,要遮阴避雨,防烂根。大丽花不耐寒,一经霜打地下茎便枯萎,地下块根休眠,长江以南可在室外越冬,长江以北宜移入1℃至10℃的低温室内越冬。

八、宜通风良好,忌大风

它喜通风良好的凉爽环境,通风差茎徒长无力,遇大风因茎中空而脆,极易倒伏断折。一般长到30厘米时,用4根如小指粗的竹竿或筷子粗的钢筋,插入盆四周,出土50厘米左右,用塑料铝、铜线做2、3 道圆圈,将四根小柱连接起来,以防植株倒伏。

[编辑本段]采收贮藏

为避免大丽花块根受霜害,应于霜前或轻霜后掘出块根。露地栽培的大丽花掘前8—4天,不要浇水,使土壤松干。掘前将植株留6—10厘米,剪去其余部分。掘取时要注意勿伤块根,不可弄断根颈。掘出后将宿土轻轻去掉,放在露天晾晒,要防止霜冻,晾干后即可收于室内。盆栽植株的取块根方法与地栽大致相同,只是在掘取前1—2天才停止浇水。

贮藏时可将块根置于花盆或木箱中,每放一层,用一层微潮的沙土隔开,最后在上面封一层沙土,放在于燥、温度在0—5℃的阴暗处。盆栽大丽花也可剪去茎叶,带盆置于低温潮湿的地方。

冬季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若发现沙土过干,不要直接浇水,可将沙土外块根分开,给沙土略洒水,并搅拌均匀,再将块根埋好。如发现腐烂块根要及时剔除。

[编辑本段]病虫害预防

大丽花在栽培过程中易发生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花腐病、螟蛾、红蜘蛛。

(1)大丽花白粉病。9-11月份发病严重,高温高湿会助长病害发生。被害后植株矮小,叶面凹凸不平或卷曲,嫩梢发育畸形。花芽被害后不能开花或只能开出畸形的花。病害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加强养护,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控制浇水,增施磷肥。②发病时,及时摘除病叶,并用50%代森铵水溶液800倍液或70%托布津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大丽花花腐病。多发生在盛花至落花期内,土壤湿度偏大,地温偏高时有利病害的发生。花瓣受害时,病斑初为褪绿色斑,后变黄褐色,病斑扩展后呈不规则状,黄褐色至灰褐色。

防治方法;①植株间要加强通风透光;后期,水、氮肥都不能使用过多,要增施磷、钾肥。②蕾期后,可用05%波尔多液或70%托布津1500倍液喷洒,每7-10天一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大丽花暝蛾。该虫主要危害大丽花、菊花,以幼虫钻进茎杆危害。受害严重时,植株不能开花,甚至残废。

防治方法:一般应在6月开始至9月,每20天左右喷一次90%的敌百虫原药800倍液,可杀灭初孵幼虫。

(4)红蜘蛛。红蜘蛛即朱砂叶螨,可参看“茉莉”中朱砂叶螨的防治部分。

大丽花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叶对生,1-3深裂,叶缘锯齿状。头状花序顶生,花色紫红、桃红、粉红、复色等颜色。

(5)大丽花棉叶蝉虫害

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在植株叶背吸汁为害,使叶面出现黄褐色斑点,叶片向背面皱缩,严重时全叶变色枯焦。

防治办法:A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叶并处理,以减少虫源。B在成虫为害期,利用灯光诱杀成虫。C在若虫、成虫发生期,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次数视虫情而定,一般每隔10天左右喷1次。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药 名:大丽花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大丽花的块根。

功 效:活血散瘀。

主 治:治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辛、甘,平;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亦可外用。

别 名:天竺牡丹(《植物学大辞典》)、西番莲、大理菊、洋芍药(《新华本草纲要》)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拉丁名:大丽花 Dahlia Pinnata Cav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名录、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中药化学成分:本品(块根)含菊糖。块根为制作果糖的原料。在医药上有与葡萄糖同样的功效。

[编辑本段]相关问题

如何培植多色大丽花

大丽花的花型、花色极多,目前全世界有7000多个品种,我国也有500多个品种。但每个品种只有一种花色,怎样将若干花型、花色集中到一株上呢利用人工块根嫁接的方法就可达到这一目的。

块根嫁接多在春季进行,用不带芽的块根作接本,取需嫁接的品种的嫩芽梢作接穗进行劈接。具体方法:

1)构思立意,设计图案

如果您需要春梅花形,您就在接本块根中央嫁接**花接穗,外缘周围嫁接粉红色接穗,但一定要独干独花,采取药物控制生长,使其株型均衡美观,注意花位排列。

2)嫁接程序和操作方法

选择粗细高矮一样的接穗先削成鸭嘴状,然后按照设计图案位置在接本块根上下刀,将接穗插入切口中,对准形成层,并用胶带纸将接口处粘连封闭即可。接后将块根埋入土中,待愈合发芽抽枝时再移入盆中或花坛中。

3)管理要点

大丽花的栽培需选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的地方;需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深翻40厘米,种植前应施大量基肥。4月下旬种植块根宜浅植,深植会烂根,深度掌握在根茎低于土面2-3厘米为好。随着苗的生长需立支柱,以防倒伏。要注意疏蕾和修剪,每枝留一个花蕾。花谢后可于基部留2-3个芽,因此春栽后需追肥2-3次;秋季9-10月追肥2-3次。夏季炎热,要防旱,防涝,并注意排灌。

如何使大丽花矮化盆栽?

大丽花花期之长和花之美艳,已是人所共知。但美中不足的是其植株高大,只好地栽。就是矮型品种,盆栽置于几案也不相宜。花卉工作者通过含蕾扦插法行矮化盆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了株高尺许,花大而艳的矮化植株,可栽植于十几厘米口径的小盆内,很适于室内摆放,可为家庭生活增添不少春意和生气。

所谓含蕾扦插,即当植株上花蕾已形成但尚未显现,只有在分开心叶才能看到花蕾时取枝扦插。取枝时间宜早不宜晚,如花枝已显蕾,则成活后开出的花朵小,不艳丽,不能体现品种的特点。

为争取适时(气温不超过25℃)扦插,应早育母株,有条件的可于温室催芽,育苗盆栽,终霜后地栽,加强管理,使在气温适宜扦插时可提供含蕾的枝条。可行扦插的温度范围为10-30℃之间;发根的最宜温度18~22℃;超过30℃则插条易腐烂。根据上述温度情况,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品种的特性,就可决定培育母株的早晚。扦插温度要掌握宁低勿高的原则,低只延长成活时间,高则烂条徒劳无功。

割取插穗时宜用刀片,不要用剪子。插穗长15厘米左右。从节下1厘米处割取,切口要平,去掉1~2节上的叶片,切口涂以木炭粉或草木灰,随割随插。扦插基质用洗净的小米粒大小的河沙,插前先浇透水,待水渗下,用木棒打孔,将插穗插入。扦插深度5厘米左右。插后浇水使沙与插穗密接,并罩以塑料薄膜。置全荫处8一10天后移于半荫处。插后每天向所留叶片表面喷水1~2次,不要使叶子蔫萎变黄,因为这些叶片也正是将来制造养分供花开放和供观赏的叶片,失去它们也就失去了观赏价值,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在扦插后的水分管理中.水分不要大,空气湿度不要小,以相对湿度95%以上为宜.不可低于90%。如果温度适宜(18~22℃),经20天左右便可生根成活。成活后要及时上盆,花盆口径15—15厘米较为适宜。上盆时切勿伤根,盆插的可整盆倒出洗净河沙分栽;地插的可以大水灌透,随灌随取苗。盆栽用土宜为透性强、肥力足的腐质土。上盆后置半荫处3~5天(注意叶面喷水),而后移至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处培养。

上盆缓苗后以肥水猛攻,每5~7天追一次液肥,直至第一朵花开放。盆土水分不要过大,以防烂根死苗。管理得当,插后只需40多天,就可培养出尺许高、花朵丰盈的盆栽大丽花。

怎样保持大丽花优质品种花色不变异

为了保持大丽花优质品种花色不变异,只要把优质花色品种单独分别栽种、养护管理,相互隔离,不能相互传粉受精即可。如果不分品种混栽或混合养护,因其会相互传粉受精,易产生花色变异,这就很难保持种质的纯正。平时常见的半红半黄,或半白半红,或白中有红纹等色,都是这种原因所致。

大丽花只长叶不开花怎么办

大丽花的品种繁多,色彩丰富为大自然增添了不少风采。然而在种植大丽花时碰到只长叶不开花怎么办?挽救方法:

①加强光照。光照的充足与否是种植大丽花的关键,光照不足引起枝条徒长而瘦弱,因植株体内的养分不足,而不能开花或少开花。

②加强施肥。在种植前或植株萌发前必须施足基肥,如果基肥不足可适当增加追肥的次数。

③加强防冻。如果在比较寒冷的地区,入冬后地面上需覆盖一些枯草等,或将大丽花的块根挖出晾干,放在室内贮藏,待第2年清明前后再进行盆栽或地栽。

大丽花如何科学浇水与施肥

在养护管理中,应根据大丽花的生态习性和生长期的长势进行科学浇水与施肥。

①水的管理。上盆后或定植后,在幼苗生长期不宜多次浇水,一面促使徒长,应掌握不干不浇,浇就要浇透的原则,做到干、湿相宜,不得积水。

②追施肥料。大丽花贪肥,但追肥要适量,促使茎叶繁茂、茎挺。在生长发育期,一般每20天左右追施1次腐熟稀薄有机肥和01%尿素与01%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现蕾后还需追施磷、钾肥浸出液,如果只重视追施氮肥,忽视磷、钾肥,特别是在少施磷肥的情况下,会导致只长叶片不开花的后果。早高温季节要停止追肥,入秋后气温下降后才能正常追施肥料。

大丽花块根分栽后,为何长不出芽苗

大丽花块根分栽后长不出芽苗,很可能是种植的块根没有带芽所致。大丽花具有地下根块,在膨大的根块上不具有可长成新植株的芽眼,因而在大丽花分割块根繁殖时,要在春暖后先将贮藏的块根放在暖处催芽,当芽长至2~3厘米时,才可在根颈处 进行分割(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应在距地面15厘米处将茎杆割去,挖出块根后贮藏),分割的块根根颈处要有1~2个芽,这样种植的块根才能长出芽苗。

大丽花复壮法

在春节期间花繁叶茂的大丽花,春节过后就会逐渐衰退,花朵失艳凋萎,叶片失绿黄化脱落,失去生机,必须及时进行复壮,使其重新萌芽长枝,抽蕾开花,才能再度花繁叶茂。其复壮方法如下:

当大丽花的花色和叶色开始变淡时,将其从盆轻轻取出,除去支撑茎枝和花朵的枝杆,并将地上部从近地面处全部剪去,保留3—5厘米左右的基桩,剪口要平,不要撕裂伤口。然后用利刀削去四分之一左右的盆土,再将其放回盆内,用6份腐叶土、3份沤制腐熟的塘泥、1份干净细河沙,充分搅拌混和均匀后,配制成新营养上,填回盆内,填至盆口处,再淋足清水,使新营养土下陷,并与根系紧密接触。换土后将盆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养护,保持盆土湿润,经10—15天左右,基桩上即萌发出新芽来。待新芽高3—4厘米左右时,将其移到有散射光源照射到的地方,并进行疏芽,每条基桩上保留2条健壮的新芽,其余的全部除去,每盆约保留6—8条左右的新芽即可。其后,每3—5天淋一次清水,每次每盆淋1—15公斤左右,以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同时,每10—15天叶面喷洒一次800倍花卉专用型高美施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水溶液,喷湿叶片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从叶面补充养分,使植株健壮,叶色浓绿。如果发现在病虫为害叶片,则用1000倍乐斯本、800倍甲基托布津混合液喷洒防治。这样,经过2—3个月的养护,大丽花就会枝繁叶茂,并开始现蕾开花,恢复生机。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爱,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在爱的情感基础上,爱情在不同的文化也发展出不同的特征。

爱情是一种情感依赖,通常是指人们在恋爱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感情。爱情也是人际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爱情是男女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倾慕,渴求发展亲密关系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女性通常会爱上健康、平和、有趣、善良和大度的男性。而男性选择短期伴侣的时候则倾向于忽略女性的智慧,以及教育程度、忠诚度、幽默感和年龄;但男性选择长期伴侣则看重基本的美德。爱情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婚姻的不同阶段也会产生变化。男性容易爱上女性的年轻美貌,而女性容易爱上男性的财富地位。但是,每个人需找的爱情是不同的,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选择爱人的影响最为重大。

爱情的本质是化学反应,由激素和荷尔蒙所散发出特殊的气味由大脑识别,知其喜好,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有些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有些感情是后天发展的,比如战友情,手足情,爱情,爱国情等。

广义的爱情:有关系到爱的情感都叫爱情。父子之情,亲友之情,师生之情等。

狭义的爱情:通常指男女之间有爱慕之情。

爱情是一种相互依偎,是付出而不是一种单向索取。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是至高至纯至美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爱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同性恋等)

爱情(法律定义):是男女双方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的、纯真的、专一的感情。

爱情(好坏定义):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决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

全集然文明逻辑:广义的美感包括所有好的感觉,是二次导存(第二次引导事物存在的东西:生物的意识)的正向特示(正方向的特级指示;指示内容:那些事物对你有潜在利益,请继续追逐获取;回应特示:追逐获取);而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所以属于美感,自然属于正向特示,于是就会让人们很自然的产生了与美感相同的属性、衍生行为和副产品。

爱的真谛

爱的真谛是:美

所以它具有美的通性:

1属性:对人有诱惑性和吸引力

2衍生行为:付出、欣赏、珍惜、感动、了解、保护、占有、让其更好的存在

3副产品:得到时的欣喜,平常的牵肠挂肚,失去后的痛心、不能拥有的无奈

特殊点:

1由于这种美感的对象更多时候是人类,所以还会产生心理差异的猜疑、能力不足的嫉妒和被欺骗的仇恨。

2这种美感的生理基础更多时候是性别的差异和繁衍后代的本能。

推理:

1如果要让对方更爱你,那么就不断的增加和持续自己的各种美感,特别是“心灵美”,整洁美也很重要。

2可以与对方一起完成一些具有美感氛围的事情,可以增进感情,这就是为什么“浪漫”讨人喜欢的原因。也是必杀技哦。

3婚后可以增加家庭的美感和其它兴趣爱好对自己的美感,来最大限度的减小婚外恋的可能性。

爱情表现的行为

爱情往往通过男女之间的接吻、拥抱、爱抚以及性行为表达出来。爱情最重要的表现是一个人对爱人无所不尽其心。子曰:爱之,能勿劳乎(爱他/她,能不为他/她操劳吗?)?爱情会给恋爱的双方带来心理的变化。首先是理想化,热恋中的两人会忽略对方的缺点,而夸大对方的优点。理想化可以促使双方相信自己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其次是忍受痛苦。即使被喜欢的人拒绝,这个人也会通过忍受痛苦的方式来使毫无回报的行为正当化。第三是幻想。恋爱中的人会对未来抱有某种幻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另外,爱情也会使一个人高度敏感,特别是对对方的行为产生情绪化反应。这不仅带来不安全感,但也伴随着满足感。通过以上特征可以判定爱情的质量。爱情使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了情感以及肉体上的依赖。而失去爱人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胸闷、无食欲、失眠、愤怒、沮丧、怀旧、空虚、寂寞、绝望、郁闷、疲劳、反胃、哭泣以及失去信心。治疗失恋最好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强制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擅长的事情上面来以提高大脑多巴胺浓度,增加自信心和希望。此外,运动和阳光也是治疗失恋的好方法。同时,帮助失恋者确认爱情能带来的奖赏和代价也至关重要。

大爱

什么爱是最保险的?

答案是:大爱/博爱

爱的感觉,并不局限于异性朋友,而是可以扩展出来爱整个世界、自然万物

这种爱就是:大爱/博爱

特点:即使你没有异性朋友、没有父母亲人等等,

你的心中却仍然可以充满爱的感觉!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

使用全集然文明逻辑推理:人的思想意识是二次导存(第二次引导事物存在的东西),而情感就是二次导存的特级指示(特殊级别指示工具),各种好的感觉都是正向特示(正方向的特级指示,指示内容为:某个事物对你的存在有利,请继续追寻和获取),而爱的感觉就是正向特示的最高层次,因此我们应该对万物充满爱意,进而就会充满人生乐趣。

动物的爱情

别只说人有情种,其实动物也有情种。研究人员发现,不少动物都拥有和人类相同的性格和感情,便如鲸鱼在求爱时会跟爱侣“耳鬓厮磨”、猩猩则喜爱“一夜情”及贪新厌旧,至于外表丑陋的乌鸦,却是忠心不二的丈夫和妻子,它们一生之中只有一个性伴侣。

美国生物学家贝科高称,在北洋区生活的“巨无霸”露脊鲸,相信便是动物中的“大情人”了,他们观察到远在十七公里的露脊鲸,在交配前必定会互相摩擦亲热三分钟,然后才会双双去“共赴巫山云雨”。而其貌不扬的乌鸦则是从一而终的,它们不会对自己的爱产生不忠的行为。

而和人类关系密切的猩猩则刚好相反,它们具有人类在爱情方面常犯的毛病---花心。贝科高说,雄性猩猩看来不喜欢对异性作任何的爱情承诺,它们在“得手” 一次之后就会立马变心,另寻新欢,不会再与同一只猩猩求爱或性交。另外,猩猩原来亦懂得尴尬,它们在攀爬时一但失手时便会躲藏及不快。

剑桥大学的贝特森教授亦指出,尽管我们未能进入动物的脑袋,但从它们的行为表现来看,可以相信人类和动物对痛苦等的感觉,是没有很大的分别。

产生和维持爱情的重点是:珍惜

爱情产生过程:1从友情,亲情以及其他感情到爱情的逐步过度 2一见钟情

因为如果你珍惜一个人,那么无论那个人多么不理解你,不信任你,或做错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原谅他/她。

而当一个人不理解你、不信任你、不尊重你的时候,并不一定代表他不爱你。

但当你从来都不珍惜对方,那么你也就从来都不爱对方。

同时,维持爱情也需要双方的亲密接触。远距离恋爱是不现实的,也难以维持爱情。即使现代通讯技术很大地扩展了从其它世界的地区保持联系的方法。技术包括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和视频会议等,因此有些人认为远距离对双方感情影响不大。但远距离恋爱始终不能有亲密的接触,亦难以观察对方行动,定力不够的人容易被第三者所吸引而背叛伴侣,导致分手收场。一些情侣还因为长期分隔,令其中一方或双方有外遇而离婚。即使没有第三者,情侣也可能因为聚少离多而令感情变淡,双方生活环境不同也可能增加相处上的分歧、冲突,导致分手或离婚。

案例:

1当一对恩爱的夫妻在某件事上不理解对方,并不代表他们不爱对方,毕竟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

2当丈夫在某件事情上不信任妻子,并不代表他不爱她,毕竟如果对方在做一件傻事,你还信任她,那么就等于把对方向火坑里推,下场是很悲惨的。

3当一对夫妻,有了点小矛盾,开始吵架的时候,自然就不会这么尊重对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对方,因为很多吵架都只是人们的一时之气,或就是因为太爱对方,所以产生嫉妒等,开始吵架的。

4当你不再珍惜对方,而后再扪心自问,自己爱不爱对方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毕竟爱是让人牵肠挂肚的,如果你不珍惜对方,那么又怎么会牵肠挂肚的想念对方呢?

推理:

1要让对方爱上你,除了自身要具备一些美感外,你还需要让他/她有想去珍惜你的感觉;首先你要“接触”到对方,然后引起对方的“注意”,最后让对方觉得你有特别之处,比如:对他/她特别好、特别信任你、特别诚实、特别善解人意、特别照顾、特别合适等等,那么对方就自然会产生一些对你的珍惜感,进而发现你的更多美感,产生爱情,并维持爱情。

2当爱情有矛盾,对方不理解你、不信任你、不尊重你的时候,你可以保持着“珍惜”心态度过爱情难关。

3如果你的心中对他/她,已经没有珍惜感,那么就说明你已经不爱对方了,这时候你可以寻找对方值得你珍惜的地方,继续这段爱情,也可以在各方面权衡下放弃这段爱情。

全集然文明逻辑:任何“事件”都是“导件”(引导存在的事件),如果要检验各“导素”(导存要素)在“导件”中的“重要性”,只要使用“导素有无实验”并进行“前后对比”,就可以判断出各“导素”作用和“地位”是什么样的。最后发现在爱情中最重要的是:珍惜。

冲动爱情

冲动爱情,又称浪漫爱情。受到对方直接而强烈的身体吸引,总是想到对方,总想尽可能多地与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产生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个体提供真实的或虚构的爱恋对方的模式;有一个爱恋的对象;有自己情感的激发,而且理解这种情感是由爱恋对象所引起。对于这种爱情是否能长期保持,研究者的看法不甚一致。

自我中心爱情

自我中心爱情。爱情的个体并不希望被爱恋对象束缚,也不希望爱恋对象被自己束缚,把爱情看成是一系列挑战和解决难题,避免因承诺而造成负担。

依赖爱情

依赖爱情。具有这种爱情的人常表现得焦虑不安、寝食不佳、妒忌心强烈,结局多为悲剧性。

实用性爱情

实用性爱情。爱恋者寻找在个性、宗教信仰、兴趣、背景等条件方面相配的爱恋对象,希望一旦找到合适的爱恋对象,双方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在由父母安排的婚姻中,这种爱情形式较为多见。

结伴爱情

结伴爱情。不像冲动爱情或依赖爱情那样激动人心,双方开始时是朋友,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工作,逐渐发展产生爱情。具有这种爱情关系的双方,即使后来分手了,可能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利他爱情

利他爱情。即认为所爱之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来得重要,无私的为爱恋对象福利着想。

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Platonic Love),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在《会饮篇》和《斐多拉丝篇》写道,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

哥特式爱情

哥特式小说其模式特征是,故事常常发生在遥远的年代和荒僻的地方,人物被囚禁在狭窄的空间和鬼魂出没的建筑内,悬疑和爱情交织在一起。惯常的悬疑手段有神秘的继承权、隐秘的身世、丢失的遗嘱、家族的秘密、祖传的诅咒,等等。到最后,悬疑解开,歹徒暴露,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障碍扫除。不过,这种爱情有别于言情小说里的爱情。两者的区别是:哥特式小说通常描写神秘冒险故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歹徒;而言情小说描写家庭平凡琐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男女主人公本身。

爱情的心理学分法

在现在生活中,纯粹的爱情就像纯金一样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不管是涉世不深的学生,还是已入不惑之年的人,心中还是总有对理想爱情的幻想与向往。

喜欢式

爱情,只有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

迷恋式

爱情,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

空洞式

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

浪漫式

爱情,只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伴侣式

爱情,只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这里指的是四平八稳的婚姻,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

愚蠢式

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只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只不过是空头支票。

完美式

爱情,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爱情与喜欢有4点不同:

①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喜欢不像爱情那样狂热、激烈、迫切,始终比较平稳、宁静、客观。

②爱情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喜欢却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

③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

④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喜欢则不具有。

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曾设计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用以测量个体间爱恋的程度和喜欢的程度。

爱情量表的部分项目是:

①如果我不能同他(她)永远在一起,我会感到苦恼;

②对于任何事情我都会原谅他(她);

③我觉得对于任何事情我都会信赖他(她)。

喜欢量表的部分项目是:

①我觉得他(她)非常好相处;

②结识以后多数人对他(她)的反应是好的;

③他(她)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运用这两类量表,不仅可以大体反映个体间吸引是属于爱情还是喜欢,也可以反映爱恋和喜欢的程度。

爱与喜欢的具体区别

人世间有种情感叫“喜欢”,另一种叫“爱”。

爱是他在的时候,眼睛里只有他一人;他不在的时候,一切都带有他的影子。

喜欢是在深夜看书时突然想起他,想象他现在做什么,心里漾起一阵轻飘飘的温暖,却从不主动给他打电话。几分钟后,注意力又重新被书中的情节吸引!

爱是在寂寞的夜里,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手里捧着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心里惦记着他此时是否还在加班,吃没吃晚饭,是不是如自己想着他一般想着自己。

喜欢是和他讨论问题争的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在他面前像个刺猬一样从不认输,但在心里却早已暗暗佩服他的见地他的才华。

爱是希望他和自己步调一致,和自己心灵相通,他无心说的一句玩笑话也能让自己顷刻情绪低落甚至眼泪汪汪。在他面前,自己是从不设防的。

喜欢是出门在外给他发个短信,告诉他这边的天气很好,然后把手机关掉,独自在异地疯玩一个星期,晒成一个黑人后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吓他一跳。

爱是无论到哪都希望有他陪伴。可以站在海边给他打手机,让他听听海浪的声音;也可以因为在异乡的街道上看到一个酷似他的背影而愣在原地久久不动。

喜欢是他出差前简单的道一声“一路平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有一点不舍,却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等待他归来的消息

爱是他临出差前千叮咛万嘱咐,往他的背包里塞满衣服和食物,在车站要等到火车开走才肯离开。并且在他走后的日子里天天心神不定,一遍遍的祈祷他能够平安归来。

喜欢是在受伤的时候,不想让他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在他面前把眼泪悄悄抹掉,转过头依然是一副快乐坚强的模样。

爱是在受委屈的时候,趴在他的胸前痛哭,没有伪装没有顾虑,把所有的烦恼统统告诉他,并渴望从他的怀抱中得到安慰。

喜欢是和他周末逛街逛累了一起吃肯德基;是在寒冷的冬天和他抢一杯热咖啡;是和他并肩走在街上中间始终隔着半米的距离;是陪他一起在电脑前打游戏两个人笑的像个孩子。

爱是周末利用半天时间亲手做出几道好菜满足的看他吃下去;是在寒冷的冬天不断为他的咖啡杯里续上热水;是和他走在街上任由他紧紧挽着自己的手;是在他旁边安静着做着,幸福地看着他在电脑前工作时专心的样子。

喜欢是听他讲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哈哈大笑,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爱是听他将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微微一笑,心中更加怜惜眼前这个曾经如此调皮捣蛋的男人。

喜欢是在楼道里碰上他,愉快的和他打声招呼,再简单寒暄几句,擦肩而过的时候看见了窗外明媚的阳光,心情无端好了起来。

爱是在楼道了看见他,脸上装出一副毫不在乎的表情,但在擦肩而过时细心感受身边颤动的空气,于是忍不住回头望一眼。

喜欢是看到他和另一个女孩牵手走过,心里有一点点疼,但很快会冲着朝阳重新扬起笑脸。

爱是输不起的游戏,付出全部以后,留下的可能仅仅是刻在心底的一道伤痕。

喜欢一个人是想要他是自己的,所以,可以喜欢很多人,想要很多人都是自己的。

爱是明明离不开他,却要不得不放弃他,因为他要的幸福,也许我给不了。不敢霸占他,希望看他找到幸福,即使那份幸福不是跟我分享的。

喜欢是,希望寂寞的时候,无聊的时候,伤感的时候,找个人说说话。

爱是,在任何时候都想跟他分享,快乐的时候甚至希望把所有快乐都给了他。

喜欢是,在很久很久没联络的时候,接到他的电话,然后笑着听他说话。

爱是,在几天没有联络的时候,着急得的打电话给他,然后忍住眼泪笑一笑。

喜欢,只有在一起的时候,才惦记着对方。

爱,是哪怕是在一起,每一秒钟也都在思念他。

喜欢一个人,多数许多朋友,也会觉得快乐。

爱一个人,是多一个人,都会享受的两个人的世界。

喜欢一个人,是甜腻的。爱一个人,是苦尽甘来的。

喜欢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很开心。

爱一个人,不在一起的时候,会莫名的失落。

喜欢一个人,你不会想到你们的将来。

爱一个人,你们常常在一起憧憬明天。

喜欢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永远是欢乐。

爱一个人,你会常常流泪。

喜欢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你会突然想起他。

爱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你会天天想着他。

喜欢一个人,当你想起他,你会微微一笑。

爱一个人,当你想起他,你会对着天空发呆。

喜欢一个人,你会想他有了孩子,你一定会很喜欢。

爱一个人,会有一天,你突然很好奇:将来我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喜欢一个人就是希望大家都开心。

爱一个人希望他会更开心。

喜欢一个人,你要得只是今天。

爱一个人,你期望的是永远。

喜欢一个人,是看到了他的优点。

爱一个人,是包容了他的缺点。

当你站在你爱的人面前,你的心跳会加速。

但当你站在你喜欢的人面前,你只感到开心。

当你与你爱的人四目交投,你会害羞。

但当你与你喜欢的人四目交投,你只会微笑。

当你与你爱的人对话,你觉得难以启齿。

但当你和你喜欢的人对话,你可以畅所欲言。

当你爱的人哭,你会陪她一起哭。

但当你喜欢的人哭,你会技巧的安慰她

当你不想再爱一个人,你要闭上眼睛并忍着泪水。

当你不想再喜欢一个人,你只要掩住双耳!

喜欢,是一种心情

爱,是一种感情

喜欢,是一种直觉

爱,是一种感觉

喜欢,可以停止

爱,没有休止

喜欢一个人,特别自然

爱一个人,特别坦然

喜欢一个人,有时候盼和他在一起

爱一个人,有时候怕和他在一起

喜欢一个人,不停的和他争执

爱一个人,不停的为他付出

喜欢一个人,希望他可以随时找到自己

爱一个人,希望可以随时找到他

喜欢一个人,总是为他而笑

爱一个人,总是为他而哭

喜欢,是执着

爱,是值得

喜欢就是喜欢,很简单

爱就是爱,很复杂

喜欢你,却不一定爱你

爱你,就一定很喜欢你

其实,喜欢和爱仅一步之遥

但,想要迈这一步

就看你

是喜欢迈这一步

还是爱迈这一步

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

爱是一种依赖,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相互的依偎,

喜欢是一种淡淡的莫名的好感,是一种突然间的冲动,是一种闪在脑里的念头,爱是一种埋在心里的翻江倒海,是不可以用任何的喜欢来代替,是一种力量!

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爱他;但爱一个人的前提,却是一定要喜欢他。

喜欢很容易转变为爱,但爱过之后却很难再说喜欢,因为喜欢是宽容的;而爱,则是自私的。

喜欢是一种轻松而淡然的心态。但爱,却太沉重。

爱一但说出了口,就变成了一种誓言,一种承诺。"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短短的八个字里却要包含多少的风风雨雨!

山无陵,海枯竭,冬雷震震,乃敢与君绝!这便是爱了。

爱是把双刃剑,如果拔出,一个不小心,既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被爱所伤的人心中永远都有一道不会愈合的伤口。

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你思念着远方的他/她,如果心中只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温馨,那就是喜欢。

如果其中还有一份隐隐的疼痛,那便是爱。

同一个主题里,也有人回复说:"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

喜欢的人没有限,可以很多个同时存在,但是爱不同爱就只能爱一个了,并且死心塌地得爱。

喜欢像是荡秋千,一个人可以自得其乐。

爱是跷跷板,必须要两个人一起,享受甜蜜和快乐。

你找到和你一起玩跷跷板的人了吗

1930年,瑞士地图学家爱德华·艾默霍夫的一张铅笔素描,此图是在主峰西南侧描绘,图中左侧为西北山脊。三角测量草图▲

贡嘎何其多

贡嘎山是以这样一种特别之处进入我们视线的。 当你打开亚洲的高峰地图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贡嘎山处在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姑且不说它是整个横断山脉的最高峰,全世界7000米以上的山峰大都集中在中亚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而贡嘎山傲然独立于千里之外,成为同等级山峰中位置最靠东的7000米高峰。 

贡嘎山属于横断山脉中的二级山系大雪山山脉的主峰。它雄居于四川省中部,人类学和社会学家告诉我们:贡嘎山无论在文化以及地理环境上,都处于西部藏族(青藏高原)与东部汉族(温暖和潮湿气候)的分界点上。

٧

1930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贡嘎山专题▲

今天在贡嘎山周边的广大地区,一些地名往往是西方探险者命名的,他们忽视了千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原住民。而近代综合研究编制的“申报馆地图”和印度出版的英文地图上记录的大多数地名则反映了当地人民对这块土地的了解。正如威廉·克洛农所言:……甚至英语和印第安语对于一个地景特征的命名目的也不一样。英文命名一个地方通常是随意地创造地方名称,不是唤起家乡的独特性,就是与地主的名字有关,而印第安人则取材生态环境的特征,来描述一个地方能够如何使用。 

在藏语中,“贡嘎”是“白色的雪山”。我们注意到,在广大的藏族地区,冠以“贡嘎”的山名和地名不在少数,比如,亚丁神山“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是三座神山的称谓,神山脚下称作贡嘎郎吉岭寺的贡岭寺因神山而得名。专门从事康藏史地调查研究的任乃强先生在《康导月刊》上谈到:在大雪山主峰米雅贡嘎周围,环绕着奇布龙贡嘎、沪溪贡嘎、折西贡嘎、念波贡嘎等等上百座雪山。 

贡嘎山所属的地区居住的大多数藏族,是生长于藏区三大地理文化区域之一的康区康巴人,他们是藏族中极具个性而又成就突出的一个群体。严格的说,康区是指川西、藏东、滇北、甘南以及青海西南这一广袤的地区,这里地处横断山脉,既是北方游牧部落南下的走廊,又是大地从东向西逐渐隆起的阶梯,因而康巴地区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

٧

贡嘎山山峰区域图    绘制/中村保▲

他们以自己的勇武剽悍和经商才能而享誉四方--从刺杀吐蕃赞普的侠客、横扫高原的起义斗士到抗英英雄,从汉藏走廊的茶马互市到多元共处的人文胜景;从近代邦达昌的威名到八廓街的经商群落;从朝圣路上的虔诚人群到康巴艺人的诙谐奔放。康巴人血液里既有北方游牧部落的粗犷,又有南方行吟诗人的忧伤;所以才能唱出:“世上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世上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这样惊世骇俗的歌词。 

那么在康巴地区,贡嘎山又代表着什么样的文化符号呢? 

“贡嘎”在藏语中是“白色的雪山”。白色是山神的色彩,藏族最景仰的是白色。在他们心中,白色是最美、最崇高的颜色,故而,在藏区广为流传的众多神话中,山神多是白色威武神灵。更有传说称贡嘎山是第三女神珠穆朗玛的姑姑,可见其法力非凡。 

1930年前往贡嘎山进行测量调查的约瑟夫·洛克在贡嘎山脚下的喇嘛寺中感触到了千年的幽怨和对神山的敬畏: 

“一切如此安寂,我躺在高僧留下的庙中,帐子面向其龛。屋外的冰川流吼石动。神寺在这异谷呈现魔影。我瑟瑟发抖。今日在这里,在喇嘛寺金身道场,我木然一身倾听贡嘎冰峰的风暴霹雳……时间可曾倒流千年?梦想乎?现实乎?”

٧

艾默霍夫绘制的贡嘎寺草图▲

无止境探索 

对未知地区的探索的原动力在哪里?J·K·Wright的一席话似乎解释了一切。 

未知的土地(Terra Incognita):这些字眼激发了想象。多年来,人们被海上女妖塞壬的歌声诱惑,来到许多未知的地域。当我们今日在现代地图上,看到标示为“未经探索”的地方、由断续线条所表示的河流、标示着“存在可疑”的岛屿时,塞壬歌声的回响,便在我们耳边激荡。 

正像青藏高原上许多名山大川那样,贡嘎山久已为世界所注目。普通人踏入海螺沟冰川是近几年的事情,但对它的发现和研究已有百多年历史,贡嘎山的名字也屡屡出现在地理探险家们的文章里。贡嘎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和各种丰富的资源,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和探险家的目光。 

最早对贡嘎山进行科学考察主要集中地形地貌的调查和地图绘制及高度测量。1877年,写下不朽著作《金沙江》的吉尔上尉首次在地图上标记了贡嘎山,并描述了小贡嘎峰。一年后,奥地利人劳策深入考察,1879年,匈牙利伯爵斯奚尼测量主峰约7600米(24963英尺),这是比较接近的测量数据。1889年至1890年,英国自然科学家普拉特连续两次来到贡嘎山东坡采集动植物标本,并率先注意到海螺沟冰川。 

从1890以后到1923年,主要是博物学家进入东麓山区考察,1923年,西奥多·罗斯福测量高度为10000米;1930-1931年,瑞士地理学家艾默霍夫绘制了贡嘎主峰草图,并使用三角测量山峰高度为7590米,在以后,人们通过《美国国家地理》知道了约瑟夫·洛克深入贡嘎山区调查的事情,而且他测量的贡嘎山高达30250英尺(9500米)给世界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٧

1930年,中山大学川边考察团深入贡嘎山区考察,瑞士人海姆和中国学者李承三对海螺沟冰川作了专题调查。1934年,瑞典植物学家史密斯和中国西部科学院植物园在康定周边调查。同年9-12月,美国卡内基学院研究员布朗与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合作进行地磁项目研究工作。

1932年,美国西康探险队沿西坡转西北山脊(传统路线)首登,测量高度75895米。 

新中国在60年代后对包括海螺沟在内的贡嘎山进行了地学、测绘、生物学等学科考察与测绘。从那时以来至今,贡嘎山一直就是地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地区。1965-196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川西横断山地区综合考察,70年代四川省对西部地区和贡嘎山进行了考察。1981-1986年,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生产部门30余个单位40多个专业250余人参加,着重研究横断山脉的形成原因和地质历史,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垂直带结构、生物区系组成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以贡嘎山为中心,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成都山地所在此建立了"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后被纳入攀登计划青藏项目中,科学研究在贡嘎山成为常规工作。 

其实人类对贡嘎山区的探索就是一部科学探索史。

٧

洛克的足迹

提到贡嘎山的发现,不能不提及奥地利奇美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约瑟夫·洛克是个与贡嘎山有过不解之缘的传奇人物。我们至今还能看到《美国国家地理》上洛克经典的论述:“如今地图再没有秘密可言——一些人不负责任的鹦鹉学舌一样重复着。但是有谁知道西藏的全部或者中国遥远的西部呢?甚至连当地的居民,也只知道他们的自己的山峰和常年刮风的峡谷。”这是洛克1930年2月号上发表的《探访神秘的阿尼玛卿峰》文章开篇语。 

洛克深受柏林大学校长李希霍芬的感召,对东方向往不已。李希霍芬是贵胄之家,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查特莱夫人的原型便来自劳伦斯从老师手中抢来的李希霍芬千金。飞行英雄李希霍芬兄弟也是柏林大学校长李希霍芬的晚辈。如今上网搜寻李希霍芬大名,所得皆是此大家族中的后来风流之辈。而那位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地理学家---老李希霍芬已鲜有人知。大概只剩下张承志在《北方的河》还用上了一次。 

洛克把大半辈子的精神依托和伴侣,都留在了川藏滇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他在《美国国家地理》上发表的长篇纪实文章,把富于异国情调的川藏滇民族风情以及雪山冰峰的气息带给读者,引起西方人对这一区域的注意和兴趣,这其中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并引发了其创造“香格里拉”意境的灵感。常年于亚洲雨林山地行走,使得洛克对高山有着地理学家的本能热爱。他曾在日记中详述攀越玉龙雪山、梅里雪山(又称太子雪山或卡瓦格博)的艰辛。至今翻越梅里雪山也绝非易事,山口的公路只能在夏季通行。洛克携着笨重的相机与大块玻璃胶片,不仅翻过了山口,还冒着葬身急流深峡的危险溜索漂筏,到了独龙人与怒族的区域。探险是一种梦想,世界上能够真正把梦想付诸实现,而且贯彻如一的人并不是很多。 

从1924到1937年,洛克在云南省西北部探险期间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了10篇以上的文章和大量照片,但是这些探险并不象普通人想的那样浪漫、诗意和充满英雄气概,实际中更多的是艰忍和一丝不苟。

٧

1930年,《美国国家地理》贡嘎山专题▲

1923与 1924年之交,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的第一篇介绍纳西巫师东巴文化的文章发表,同时获得了该杂志云南探险队的主力头衔。他开始把精力与时间转向东巴文字和康藏苯教的研究,开始了向川滇地区的跋涉。1924年冬天,洛克走过海拔4000米的山口抵达木里王国。春节时,统治着22000藏民的木里王子款待了他,这位出生入死的探险家,已然进入到鲜为外人所知的一块圣地。1925-1926年,洛克带着在贡嘎山地区收集6万余个植物和1600个鸟类标本回国。1928年,洛克在木里的贡嘎岭为该杂志拍摄的彩色照片就有243张,黑白照片有503张。1930年春节将至时,他再次回到这里,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贡嘎山照片,有关贡嘎山的报道《贡嘎之荣耀》的文章,把贡嘎山介绍给美国人和东西欧国家,1932年的美国登山队就是由此而来。

人们常指责洛克在对山峰高度测量屡屡漏洞百出,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1930年2月27日,他给《美国国家地理》发电报称“贡嘎山高达30250英尺(9500米)为世界最高峰”,可是到1930年10月再次测量时为25600英尺,但仍比实际高度高出许多。当时洛克没有配备经纬仪,是用沸点温度计、无液气压计、测角器、棱镜罗盘和自己的推断来测量山峰高度的。 

٧

小说的巧合

香格里拉是个热门话题,许多地方都趋之若鹜,争着说自己是真正的香格里拉,最后的香格里拉,并从多个角度去论证这一命题。然而人心是盲从的。世俗是充满功利的。一个清醒的理智者会哑然失笑。不是吗?小说《失落的地平线》最后写道:“我最后问道:你认为康韦最终能找到香格里拉吗” 

作者这一发问震聋发聩。有一句话说得极狡黠又充满哲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香格里拉;真正的香格里拉就在我们心中。 

今天谁也说不清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然而,小说中的神秘乐土的创意却有实实在在的现实素材——在洛克的文章和照片。小说中的“卡拉卡尔山“可以根据小说中的描述和提示找到它的现实原型。

《失落的地平线》小说原文这样写道:“首先,它是一座金色金字塔,一座几乎完美的锥形雪山,高度已超过28000英尺……但这些山峰从来没有准确地测量过,甚至有一些传说这座山实际上已经超过珠穆朗玛峰……但一个曾试图翻越这些山脉的美国旅行家说他怀疑喀拉昆仑山一带没有任何一座山超过25000英尺的高度。”这些对“卡拉卡尔山”的形状和高度的描述实际上就是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上发表的系列文章中对中国西南部的一些雪山的描述,所采用的数据就是洛克对四川境内贡嘎山和青海阿尼玛卿山等金字塔式雪山的测量数据。 

1933年,小说《失落的地平线》发表,背景与贡嘎山酷似。小说一出即为轰动,香格里拉令人神往。1937年新年之夜,英美合拍的同名**《失落的地平线》开始公映,远在云南丽江的洛克却默默地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无以言喻地孤寂”。希尔顿和洛克从事的事业大相径庭。但两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总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磨练与滋养。希尔顿的小说与洛克的纪实文章对那些壮美的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很接近的地方。

٧

希尔顿对“卡拉卡尔山”这样写道:“他的视线被不可抗拒地引向山谷的正前方,就在那里凌空高耸着一座雄伟的山峰,在月光的朗照下闪烁出熠熠的辉光,在他的心目中,这该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可爱的山峰……前方构勒出苍白的三角形,这金字塔式的山峰又呈现眼前,开始是灰色,接着换成了银色,后来,太阳最初的光芒吻了上来,这顶峰竞妆点上粉色的胭脂”。 

洛克在1930年10月,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上的《The Glories of the Minya Konka 》(贡嘎之荣耀)中这样写道:“走进寒冷、灰色的黎明,但见前方万里无云的天空下,一座无与伦比的金字塔——雅博雅峰傲然挺立。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妙绝伦的山峰,墨绿色的天幕下,那座冰雪金字塔呈现出灰色,然后又换作银色,但后来,当太阳最初的光芒吻了上来,雅博雅的顶峰涂上了一抹金黄。” 

真是同出一辙,天下哪有这般巧合的事呢?然而我们不能说“卡拉卡尔山”就是“木雅贡嘎”,因为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上介绍过的金字塔式的雪山不止贡嘎山和阿尼玛卿山两座,而无论怎样,贡嘎山无愧于伟大和光荣的称号。

٧

洛克在贡嘎地区拍摄的照片▲

攀登的乐园

对横断山脉有着多年研究的中村保先生,谈到贡嘎山这一区域的山峰时,用“深深侵蚀的国度”来形容这些山峰的险峻。地质学家在讲解康滇褶皱过度带时,往往把贡嘎山在地貌学上的奇特表现作为代表。

贡嘎山是西藏高原到康滇褶皱过度带上最高的山峰。金字塔形的主峰三面都是呈现圆滑的陡度极大的坡面,唯有一面是稍微缓一点的凹进去的圆锥面,这是攀登贡嘎的必经之路,而恰恰就在此处,是贡嘎冰川最发育的地方,由于坡度太大,经常在这里由于不小心发出的声音,造成共鸣效果后,引发高处的雪崩,雪崩冲击而下,将攀登之人埋没。同时,因为贡嘎地区靠近四川盆地边缘,潮湿的盆地里的水气使冰雪积累很厚,所以雪崩发生非常频繁。 

地质学家很好的解释了贡嘎山险峻的原因——提出“横断运动”这一理论的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陈富斌教授,在《横断事件:亚洲东部晚新生代的一次重大构造事件》论著中,提出贡嘎山是在距今360万年前一次重大构造中隆起的。

٧

翻看现代攀登史不难发现,1932年前后,贡嘎山是人类能攀登的最高峰,1931年,人类登顶的7751米的卡美特峰当时被认定为低于贡嘎山。由此西方人得知了这一奇异之地,登山和探险队接踵而至,先后有英、美、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近20个登山队和考察队进入这一地区。还有哪一个地方能像贡嘎山区隐藏着无数传说和神奇?1930年,洛克在仰望贡嘎山后不禁感叹道:“这是最后被现代文明所知的几个地区之一。那里的景色如梦如幻,静静地等待着热爱自然的人们,但是需要他们付出代价。” 

洛克的话后来不幸被言中。195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为了证明中国能独立攀登7000米以上的高峰,6人奋力登上顶峰,但却付出了4条生命的代价。日本登山队为了完成东北山脊路线,14人先后丧身于此。贡嘎山总计登顶22人,却有21人遇难,在美丽的背后是无边的凶险。

1932年 美国西康探险队拍摄的传统路线难点--驼峰。 

伟大的贡嘎山也和某些历史事件相联系。贡嘎山东南的泸定县就是大约两千年前诸葛亮南征时“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征途出发地点。清咸丰时期,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在大渡河紫打地覆灭,1935年红军长征时勇夺大渡河泸定桥。这是一个制造英雄同时也毁灭英雄的奇迹之地。

 “祭司的鼓声,青幽的桑烟,谁的渴望?如此真实,谁的渴望。 不融的雪山,不荒的草原,谁的家园?花开花落,花开终究要落。” 

当我耳中响起这首千年传唱不衰的歌曲时,我知道是该拜会这座不融的雪山,伟大的贡嘎的时候了。

٧

贡嘎地区探索史

1877年 写下不朽著作《金沙江》的吉尔上尉首次向外界描述了小贡嘎峰(Riuchi Konka); 

1878年 奥地利科学家劳策进入山区考察 

1879年 匈牙利伯爵斯奚尼测量主峰约7600米(24963英尺); 

1890年 英国科学家普拉特进入东麓山村和考察拉莫蛇峰; 

1911年 博物学家拜利上尉进入东麓山村考察; 

1923年 西奥多·罗斯福测量高度为10000米; 

1929年 英国科学家赫伯特·斯蒂文斯绘制了简易地形图 

1929年 约瑟夫·洛克绘制该地区地图,在西麓调查摄影; 

1930-1931年 瑞士地理学家艾默霍夫绘制了贡嘎主峰的草图,并测量山峰高度为7590米,中山大学川边考察团深入山区考察,瑞士人海姆和中国学者李承三调查海螺沟冰川和地理地貌;

1932年 美国西康探险队沿西坡转西北山脊(传统路线)首登主峰,测量主峰高度75895米,这一数字刊登在1932年10月28日出版的《China Journal》杂志上; 

1934年 瑞典植物学家史密斯和中国西部科学院植物园在康定周边调查。

1934年9-12月 美国卡内基学院研究员布朗与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合作进行地磁项目研究工作。

1957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6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下山时3人因滑坠遇难,另1人因雪崩遇难; 

1965-1968年 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川西横断山地区的综合考察; 

٧

1981-1986年 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生产部门30余个单位,40多个专业,250余人参加,着重研究横断山脉的形成原因和地质历史,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垂直带结构、生物区系组成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1980年 美国队分别从南坡和北坡攀登失败,1人因雪崩遇难; 

1981年 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登达7450米,7人遇雪崩遇难;瑞士队首次登顶中山峰(6886米),太山(6410米)及6652米山峰;英国队首次登顶小贡嘎(荣誉贡嘎、Riuchi Konka、5928米); 

1982年 美国队首次登顶嘉子峰(Rudshe Konka、Jaizi peak 6540米);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失败,登达7500米处,1人遇难;美国队两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 

1983年 瑞士队沿西坡转西北山脊3人登顶,1人下山滑坠遇难; 

1984年 德国队3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 

1985年 香港登山队沿西北山脊攀登失败; 

1988年 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贡嘎山为中心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8年 成都山地所建立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1989年 法国队沿西北山脊攀登失败; 

1990年 日本队沿西北山脊攀登失败; 

1991年 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失败;美国队沿西坡转西北壁攀登失败,登达Tuparu(5464米); 

1994年 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失败,4人遇难; 

1997年 日本札幌队2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首次春季登顶;

1998年 韩国队4人沿东北山脊路线首登,1人遇难; 

1999年 日本队首登罗德漫因Reddomain(6112米); 

2001年 德国2人登顶; 

2002年 法国队2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 

2016年10月,捷克队登贡嘎山未成功;

2017年10月7日下午15时,6名捷克登山者成功登顶海拔7556米的四川贡嘎山,并安全撤回大本营,上一次登顶记录要追溯到15年前。

٧

生物学,如果能够延长人的寿命,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很大的贡献!先把我们自己研究透了,然后再去研究物质就简单多了!生物都是有简单物质构成的,研究生命的奥秘才是解决一切的关键!生物学,生命和物质结合的学科,生命源于物质,物质是生命的基础,把生命是怎么来的先搞明白了,再通过物理化学学习物质特性,最终实现为我所用,让物质为生命服务!

物理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客观规律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所有工程性学科的基础,物理系本科的四门专业课四大力学,经典力学支撑起了机械、土木、航空航天、工程力学等学科;热力学和统计物理支撑起了能源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量子力学支撑起了材料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等学科;电动力学支撑起了电气工程、光学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广义相对论是我们进行天体观测、GPS定位等所需要的重要理论工具,固体物理对新一代的电子器件研究及量子计算机的研发非常重要,量子场论为我们研究相对论性的量子力学铺下了一条路。总而言之,物理的深入发展让我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加强,这是一种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的体现,它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智力是如何转换成真正的力量的。

而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不评价物理对其他人的意义,对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就是物理带给我的“踏实感”,学习了物理,就仿佛在我的心中多长了一只慧眼,让我看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更加清晰,更加舒心。我看到风吹过树叶的表面,会想到流体力学的边界层理论,知道树叶上有一个薄薄的静止的边界层,风的流场如何从树叶表面延申到自由的空气中在我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图案;我又会想到固体力学里的各种极限理论,是因为树枝的强度、刚度和韧性足够,才让树叶不至于掉落;我会想到是热力学里的熵增原理让这颗大树得以从一个种子变成如今的枝繁叶茂;会想到光合作用的光,在电动力学的图景下,是一种电磁波,而这不过是因为上帝希望“一个反对称二阶张量的四维散度等于零”,于是有了光,同时也有了相对论中串联时间空间的洛伦兹变换。在学了物理以后,脑子里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一套物理思维,在这套思维下,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异常浪漫的,一切都那么自然而又踏实,你的精神可以走出人类孱弱的肉体,去和遥远的山河湖海,日月星辰产生共鸣,这是物理对我的意义。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故答案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05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