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过生日要做些什么

古代公主过生日要做些什么,第1张

首先肯定要早起化妆的,生日这天,皇宫会早早派人送来公主喜欢的衣服和首饰。吃过早膳,公主会去宫中请安。晚上,宫里会举行盛大的晚宴,如果公主到了已婚年龄,则晚宴上还会招亲;各国使节会送礼。没有什么特别的节目,最多就是放放烟火之类的

很多人对自己出生的那一天很重视,会以不同的方式庆祝一番。

皇帝怎么过生日?

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之五十九写道:

圣人生日明朝是,私地教人属内监。自写金花红榜子,前头先进凤凰衫。

欧阳修的《归田录》卷二记载:“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榜子。”用金花纸写红榜子,相当于制作精美的生日卡,表示非常重视。第二天皇帝过生日,宫女在头天私下里嘱托内监,把自己那份给皇帝的生日礼物放在前头,以引起皇帝注意。

宫女给皇帝送生日礼物,有讨好皇帝之意,但写金花榜子、进凤凰衫之事并未于见史料记载,以王建对宫廷生活的了解来于大太监王守澄的直接告知,当为不虚。

除此之外,唐朝皇帝在“庆生”时还有哪些说法和节目呢?

把皇帝生日作为诞节,并且在礼典中制有庆贺仪式的规定始于唐朝。

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校注》卷四有“降诞”条:

太宗曾以降诞日谓长孙无忌曰:“今日是朕生日,俗云‘生日可喜乐’,以吾之情翻感思!”因泣下。

中宗常以降诞宴侍臣贵戚于内庭,与学士联句柏梁体诗。然则国朝以来,此日皆有宴会。

玄宗开元十七年,丞相张说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诞日为千秋节,百僚有献承露囊者。是日皇帝御楼张乐,倾城纵观天下士庶,皆为赏乐。其后又改为天长节。

肃宗因前事以降诞日为天平地成节。

代宗虽不为节,犹受诸方进献。

今上即位,诏公卿议。吏部尚书颜真卿奏:“准《礼经》及历代帝王无降诞日,惟开元中始为之;又复推本意以为节者,喜圣寿无疆之庆,天下咸贺,故号节曰‘千秋’,万岁之后,尚存此日以为节假,恐乖本意。”于是敕停之。

封演仕德宗朝,德宗不设诞节,有宴会。这段文字对之前几位皇帝的庆寿活动均有提及。

在唐玄宗设置“千秋节”之前之后,皇帝对自己的生日就很重视。上文提到,唐太宗在生日那天百感交集,对着大舅子掉眼泪。另外,唐太宗对出生地还格外很重视。《新唐书�6�1礼乐志》记载:“太宗生于(武功)庆善宫。”唐太宗曾于贞观六年(632年)九月和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一月来到他的出生地,写下《幸武功庆善宫》和《重幸武功》,虽然不是为了庆寿,但却在诗中特意提到降诞的事,显示出对出生地的重视,对父母孕育之恩的感怀。太宗另有《过旧宅二首》,旧宅就是武功庆善宫。

中宗李显时还没有把皇帝生日确定为诞节,但宫中往往以宴饮的方式进行庆贺,而且宴饮时君臣还效柏梁体联句。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参与者有李显、李峤、宗楚客、刘宪、崔湜、郑愔、赵彦昭、李适、苏颋、卢藏用、李乂、马怀素、薛稷、宋之问、陆景初、上官婕妤。

“十月”应为“十一月”。据《旧唐书�6�1中宗纪》与《唐会要》卷一,中宗生于显庆元年十一月五日。又据《唐诗纪事》卷九“李适”条,诗当作于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五日。李峤有《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中宗的生日恰逢长宁公主满月,一同庆祝。“侍宴”,表示宫中在这天举办祝寿的宴会;“应制”,表示这天大臣们写诗表示祝贺。

“千秋节”的设置是在开元十七年,此前玄宗的庆寿活动也非常热闹。

张祜的《退宫人二首》之二写道:“歌喉渐退出宫闱,泣话伶官上许归。犹说入时欢圣寿,内人初著五方衣。”

崔令钦的《教坊记》记载:“开元十一年,初制《圣寿乐》,令诸女衣五方色以歌舞之。”

这位宫伎在容颜老去,歌声不复婉转的时候,被逐出宫。她逢人就说当时为皇帝祝寿表演的情景,可见当时的情景给她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记载:“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金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公元729年,唐玄宗过生日,皇上在花萼楼请百官大吃大喝。百官上表建议把每年的八月五日――玄宗降诞日,作为“千秋节”,群臣进万寿酒,献金镜绶带和以丝织成的承露囊。举国欢庆,还放三天假。

千秋节以三日为庆,可见其盛。《唐会要》记载:“千秋节咸令宴乐,休假三日。”

据北宋·王钦若等编的《册府元龟》,当时上书提出这一建议的是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和右丞相张说,他们在上表中已经列出了千秋节的活动内容。

《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记载:“天宝七载(748年)秋八月己亥朔,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意为人寿比天长,千秋无限期。

顾况的《八月五日歌》写道:“八月五日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开元九年燕公说,奉诏听置千秋节。”玄宗的生日是在八月五日,他是昭成窦太后所生,与史料相符。但这里却说张燕公(张说)在开元九年就提出了设置千秋节的建议,与史料不符,应为开元十七年。

《旧唐书》记载的是王公以下向皇帝献金镜,而据《唐会要》卷29,千秋节这天,皇帝赐四品以上金镜、珠囊、缣彩,赐五品以下束帛。

唐玄宗有两首诗是专门写“赐群臣镜”的。

李隆基的《千秋节赐群臣镜》写道:“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分将赐群后”,赐镜给群臣。

李隆基的《千秋节赐群臣镜》写道:“瑞露垂花绶,寒冰澈宝轮。”不仅提到金镜,还提到承露囊。

李隆基的《千秋节宴》写道:“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据《旧唐书·玄宗纪》,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八年(730年)八月五日,是确定千秋节之后的第二年。

杜甫的《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为明皇千秋节)》写道:“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也提到赐给群臣宝镜。原诗小注有误,明皇千秋节应该是八月五日。

杜牧的《过勤政楼》写道:“千秋令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铺。”也提到承露囊。金铺,铜制门饰,用以衔环,上作兽头或其它形状。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千秋节之际,皇帝宴百僚,群臣进万寿酒,举国欢庆。

李隆基的《千秋节宴》写道:“兰殿千秋节,称名万寿觞。风传率土庆,日表继天祥。玉宇开花萼,宫县动会昌。衣冠白鹭下,帟幕翠云长。献遗成新俗,朝仪入旧章。”

据《洞冥记》,兰殿即猗兰殿,汉武帝生于此。唐玄宗借指自己的出生地。

花萼楼是当时最主要的宫廷娱乐场所,全称花萼相辉楼,在兴庆宫西南隅。宁王宪、申王撝、歧王范、薛王业邸第相望,环于宫侧,取《诗�6�1小雅�6�1棠棣》兄弟亲爱之义,意为花覆萼,萼承花,兄弟相扶。千秋节的盛会常在这里举行。

诗注:“开元十八年,礼部奏请:秋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从之。故诗云云。”“从之”,原作“散之”,误,据《册府元龟》卷2改。春秋二社在唐代都放假一天,千秋节跟秋社的日子靠近,合二为一。

张说的《杂曲歌辞�6�1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写道:“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写到群臣向皇帝进万寿酒的事。“万寿觞”当指皇帝赐宴,群臣借皇帝所赐之酒举杯祝皇帝万寿无疆之意。

顾况的《八月五日歌》写道:“丹青庙里贮姚宋,花萼楼中宴岐薛。”写到在花萼楼设宴,宴请王公贵族。

还有在集贤殿赐宴或者只提到举行宴会但是未明确地点的情况。

张说的《皇帝降诞日集贤殿赐宴》写道:“仲秋金帝起,五日土行昭。瑞表壬寅露,光传甲子宵。阴风吹大泽,梦日照昌朝。不独华封老,千年喜祝尧。”可能在集贤殿的宴会要比在花萼楼的宴会更正规一些,更加具有仪式性。

千秋节这天不仅举行宴会,而且君臣还赋诗唱和。张说还有《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诗。

关于举国欢庆的情景在诗中也有所反映。在系列庆祝活动中,乐舞杂伎表演必不可少。

戎昱的《八月十五日》写道:“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

郑嵎的《津阳门诗》写道:“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在花萼楼之南举行盛大仪式,君臣与外国使节一起观看表演。

杜牧的《华清宫三十韵》写道:“歌吹千秋节,楼台八月凉。神仙高缥缈,环佩碎丁当。”有“歌吹”的声音,有“环佩”的舞动。

张祜的《杂曲歌辞�6�1千秋乐》写道:“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赵解愁是以表演竿技著名的伎人,在千秋节的庆祝活动中进行表演,演出时满城人都出来观看。

诗中还提到生动的马舞表演。王建的《楼前》写道:“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当千秋节的热闹随着安史之乱烟销云灭之后,抚今追昔,这一天令人倍生感慨。

舒元舆的《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写道:“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唐玄宗的儿子肃宗的生日(九月三日)名为“天成地平节”,或称“地平节”,表示在太上皇的天长节之下,节日庆典是在这一天于三大殿置道场。

宪宗生日起初称为“降诞节”,后在武宗时追改为“降圣节”;此后,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五朝没有设置诞节,但仍有庆祝活动,有休假,地方政府也照样进献礼物。

文宗恢复诞节设置,其生日名为“庆成节”;武宗生日名为“庆阳节”;宣宗生日名为“寿昌节”;懿宗生日名为“延庆节”;僖宗生日名为“应天节”;昭宗生日名为“嘉会节”;哀帝生日名为“乾和节”。

《新唐书�6�1礼乐十二》记载:“自肃宗以后,皆以生日为节,而德宗不立节,然止于群臣称觞上寿而已。”

宪宗和穆宗的生日都没有专门设置诞节,但是大臣们往往写诗祝贺,诗的内容一般都是歌功颂德。

广宣有《降诞日内庭献寿应制》:“仙驾三山上,龙生二月中。”广宣仕元和(宪宗年号)、长庆(穆宗年号)两朝。宪宗李纯的生日是大历十三年(778年)二月十四日,所以说“龙生二月中”。

广宣还有《早秋降诞日献寿二首应制》,穆宗生于贞元十一年(795年)七月六日,正是早秋时节。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那首歌:“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乎生日怎么过。”

问题一:古代管“生日”叫什么? 男子生日。古代诞生礼俗,生了男孩便在门的左侧挂一张弓――弧。后因称生男为悬弧,男子生日即称为悬弧之辰。鸡女人地位低 不过生日 除非等要到了“寿辰”的时候才过

问题二:古时皇帝的生日叫什么 古代皇帝过生日叫法很多,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名称,如唐代曾有:千秋节、天长节、天平地成节、庆成节、嘉会节之名;后晋名启圣节;后汉名嘉庆节;后周名天清节;宋代名长春节、乾明节、寿宁节、承天节、乾元节、寿圣节、同天节、兴龙节、天宁节、乾龙节;辽代名千龄节;金代名天寿节;元代名圣节。几乎每个皇帝的寿节名称都不同。皇帝诞日的名称只是在明清时才叫万寿节

问题三:古代人的生日怎么称呼 中国讲究尊老重贤,只有老年人,才能过大寿。新生婴儿满周岁时,会举行“抓周”。以后每年过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几个鸡蛋就糊弄过去了,这叫“小生日”。直到60岁才有资格贺“寿”,也就是过“大生日”。此时,可以大摆戏台,亲朋好友还会送上珍贵的礼物和美好的祝福。所以,在古代,想要过个像样的生日,还得有长命的本事。

寿庆仪式

寿诞:极为生日举行庆祝仪式,俗称“做寿”、“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岁生日叫做“长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和衣物鞋帽以示庆贺。中、青年生日,没有请客庆贺之例,俗谚“不三不四”,是说20、30、40不庆寿,逢这样年庚,只增加一些荤菜而已。40岁不做寿,还因“四”与“死”谐音,做寿不吉利。寿庆通常从50岁开始,50岁为“大庆”,60岁以上为“上寿”,两老同寿为“双寿”。儿女们在寿辰日要给父母做寿。谚云“三十、四十无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锣通知”。又有“做七不做八”之说。80岁寿辰多沿至下年补行。俗称“补寿”、“添寿”,也有提前一年庆寿的。凡成年人寿庆,男子“做九不做十”,不计足龄;女子则“做足不做零”;有的地方是男女皆“贺九不贺十”。旧俗还因百岁嫌满,满易招损,故不贺百岁寿。旧时凡大办寿庆,多是富室且有社会地位之家,贫穷人家则不做寿。

寿礼:庆寿之家,先期为寿翁蒸制米粉或面粉“寿桃”(寿越高,桃越大)分送亲族好友,同时告知为家中某老人几十寿庆之喜,祝寿以女婿女儿为主,儿子媳妇陪衬。

寿庆形式:庆寿之家发出请柬,同时布置寿堂,堂前正中挂金色“寿”字,或挂“百寿徒”,两边挂贺连“福如东海大,寿比南山高”。先摆好寿堂,寿辰前一天晚上,红烛高照,寿翁焚香拜告天地祖先后,端坐上座,受子孙和幼辈叩拜礼,俗称“拜寿”。寿诞日为正日,清晨,鸣放鞭炮,亲族好友登门祝贺,俗称“拜生日”。至时,寿翁回避,堂上虚设空座,贺客向虚座行礼,儿孙侍立一旁答礼。

寿宴:先招待鸡蛋功茶点、长寿面。有不少敌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寿宴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

问题四:古时候皇帝过生日称什么?古时候皇帝上任又称什么? 上任是登基,皇帝过生日是要放假的,称寿辰

问题五:古代的生日是叫什么? 生日

问题六: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

问题七:老人生日又可叫做什么,古代的叫法是什么? 年轻女子仍然和现代一样叫“生日”

如《红楼梦》里,宝钗即将过十五岁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如何操办,贾琏说:“你连多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

探春也说:“……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

问题八:古代人过生日吗?是怎么过生日的? 那生活在古时候那个年代呢古人过生日吗是怎么过的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跟随我来了解下! 中国讲究尊老重贤,只有老年人,才能过大寿。新生婴儿满周岁时,会举行“抓周”。以后每年过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几个鸡蛋就糊弄过去了,这叫“小生日”。直到60岁才有资格贺“寿”,也就是过“大生日”。此时,可以大摆戏台,亲朋好友还会送上珍贵的礼物丹美好的祝福。所以,在古代,想要过个像样的生日,还得有长命的本事。揭秘:古代女人刮除体毛吗古代女人们的婚前体检都检查哪里古代女人怎么洗头洗澡古人又是怎么化妆的

问题九:古代皇上过生日有什么礼仪 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寿庆典礼

皇帝“受贺”日前后,是不能处决犯人的,皇帝生日当天还要禁止屠宰。当日五鼓后文武百官要到太和殿左右朝贺,皇帝在中和韶乐中着礼服升太和殿,随后按照顺序分别进行奏乐、拜位等活动,最后王公大臣要进献寿礼。

献完寿礼后,皇帝要宴请群臣。皇家的金龙大宴是格外丰盛的,并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寿宴”共有热菜二十品,冷菜二十品,汤菜四品,小菜四品,鲜果四品,瓜果、蜜饯果二十八品,点心、糕、饼等面食二十九品,共计一百零九品。菜肴以鸡、鸭、鹅、猪、鹿、羊、野鸡、野猪为主,辅以木耳、燕窝、香蕈、蘑菇等。待皇帝入座后,宴会才开始,分别上热菜、汤菜。进膳后,献奶茶。毕,撤宴桌。接着摆酒膳。寿宴长达四个小时,午时摆设,未时举行,申时结束。

文武百官进贡的寿礼也非常讲究,基本可用“精、珍、奇”三字来概括。寿礼中多为如意、盆景、钟表、插屏、漆器、织绣等精美的工艺品,内容以福、寿、吉祥为主题。祝寿礼品既从纹饰上又从造型上突出祈福祝寿的寓意,常有蝙蝠、梅、竹、寿石、绶带鸟以及莲藕、枣、栗等纹饰,如在盘、碟口沿绘一圈蝙蝠,谓之“洪福齐天”;蝙蝠、桃及古钱两个,寓意“福寿双全”:“梅”与“眉”、“竹”与“祝”同音等。

一斋戒

《颜氏家训》是最早提到庆祝凡人生日的,其中表达了一个观念,即在生日那天不庆祝本人的生日,而是要向父母表示感谢。常言道,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母亲生下一个孩子需要经历十月怀胎的辛苦,生下孩子后还要夜以继日地喂奶把他抚养长大成人,甚是辛苦。因此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通过生日来追思母亲分娩时的痛苦,感激母亲的哺育。南朝的梁元帝每到生日这天都需要斋戒,举办佛教集会,宣讲佛法来过生日,借此来感激父母。

二抓周

这个习俗也延续到了现在。新生婴儿满周岁时会举行抓周仪式,在床前摆上笔墨纸砚、钱币、吃的、玩具等等,让小孩坐在床前不给他们任何指示,任由他们随意随性去抓。看看他们先抓什么后抓什么,以此来分析他们的兴趣,预测他们未来的前途。这个习俗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当时无论是穷人家还是富人家都非常重视这个习俗。

三吃长寿面

这个习俗即使在现在也是很常见的,现在很多人过生都会吃一碗长寿面。这个习俗源于西汉年间。汉武帝一天和大臣们聊天说,“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一寸长,就可以活到一百岁。”东方朔听了以后大笑,说要是按照这个说法彭祖活了800岁,他的脸就有8寸长,那得多长啊。后来变通了下方法,脸就是面,脸长就是面长,所以渐渐就演变成吃面来达到长寿的愿望了。

由此可见,古人过生日还是比较有仪式感的。

从古人们就重视小孩出生�第一个生日,俗名叫「周岁」,小孩过周岁的习俗是始自江南,但是后来渐渐通行到南北各地,而且人们还给盛试儿用物品盘起了一个专用的名词作「卒盘」,因为儿生一岁之卒,把试儿用的东西一起放在一个大竹编的盘子�,放在小孩的面前,任他或她去抓,可以籍此预卜他或她的未来,於是就改称『试儿』为『抓周』了,大家最熟习的就是贾宝玉抓�时什么都不要,只抓脂粉钗环的事。

至于生时「设斋讲」这是佛教而起的节目,生日诵经设斋有两个原因,一是感谢父母生我之恩,尤其是母亲生我要忍受最大的痛苦,甚至会因此死亡,为感谢母亲之恩,到了生日就茹素诵经舍斋,为她祈福,因此称为「母难之日」,二则尊长生日「设斋讲」是为他或她祈福廷寿。

现在人过生日要吃寿桃寿面,古时候人过生日吃什么?�唐人笔记记唐玄宗即位渐渐凉落了自己的患难之妻後,王后生怕他弃了自己,另立新宠,一天对玄宗说「三郎你忘了当年我脱下新做紫色背心换了一斗面,为你做汤饼过生日的事吗?」,可见唐人过生日是吃汤饼,「汤饼」也叫「水引」也就是汤面,後代因为它是祝寿用的才管它叫「寿面」。至於『寿桃』当然是跟�西王母园中三千年一熟的番桃传说造出来的。

生日年年有,但是不一定年年要祝贺,有的老年人生日庆九不庆十,比如七十大庆时并不要正式大举祝贺,儿女亲友都是在他六十九岁的时候为他「庆九」,作为预祝,古人说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不为他作『整寿』正是祝他长生不老的意思。

生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而对于古代君王来说,那就更是表现地位的时候了。所以他们的生日宴都会布置得很奢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1、群臣献上寿礼。

君王过生日,群臣送寿礼,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他们所要送的对象可是当代君王,那礼物品质绝对是要最好的,否则会体现出对君王地位的不尊。所以,群臣在挑选礼物的程序上是会很细致,他们大多从“精、珍、奇”三个特点上面进行选择。这样的礼物送给君王才是最为体面,在其他大臣面前也不会输了气势。

02、寿宴可口。

君王过生日,宫内的氛围肯定是热闹无比。想都不用想,就能猜到在宴席这一方面肯定是热闹繁华的,菜品也都是一些精品。因为在群臣献上寿礼之后,君王就要请群臣吃饭了。一般来说,菜品种类高达一百零九样,种类繁多,且都以特色菜品为主。寿宴几乎都是以四个小时为限度。

03、民间禁止屠宰,宫中不再处理刑事案件。

因为生日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所以有关杀生的一切都不能出现,否则会有一种晦气。在君王的寿辰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不仅如此,大家还都要表示祝贺之意。在那一天,君王到达的每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要布置得艳丽些,这也是喜庆的一种象征。在那一天,民间还禁止穿素色系的衣服,一定要衣着鲜艳,表示对君王生辰的庆祝。

生日本就应该热热闹闹,所以君王生日的热闹繁华是想象得出的。但又由于君王的身份特殊,所以在很多细节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这也是情有可原。可见,君王过生日真的是要花费巨资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47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