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做为一名妈妈,希望能够以更直观、好玩的方式,带孩子走进诗词的世界。
导图大体原则上是自己根据理解后搜罗背景资料、等信息做为参考,偶有参考临摹,绘制而成。
导图思路
中心图
把四句诗词对应的图画感一一画出来,并按照诗词的每一句布局整体画面,帮助记忆。
(按分支顺序解释整体图案)
右上:山脉连绵,晴朗的一天,天空一朵不是白色的云。和诗句呼应,并且表达作者喜悦的心情。
右下:湖面上,表示作者归途中。
左下:褐色的山脉,表示和我们比较近的山脉。
左上(靠中心):乘坐在船上的李白。
分支(一级,二级)
按顺时针解读,以四句诗词顺序一一展开
诗句前两个字作为一级分支,后面两个字/三个字 拆解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图标
云朵环手的动作,表示彩云间。
关公的脸,表示过去的江陵,现荆州。
小猴子,表示诗中的猿。
锅子,与“过”谐音,下面红红的火,已烧好,锅盖有点被蒸汽顶上来的感觉,表示“已”的意思。
诗词原文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诗词大意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详细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作诗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当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爱诗爱画,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用笔画出诗中的风物。边画边背,趣学语文。
一、正文
二、思维导图
关键词提取:
1点题介绍原因
2眼前之景(近景)
3放眼望去之景(远景)
4表达不舍之情(寄情)
三、相关介绍
1字词解释: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曾多次重修。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689—740):李白好友,襄州襄阳(今属湖北省)人,一生隐居,寄情于山水之间,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之:往。
广陵:今江苏扬州。
故人:旧友,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烟花: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春光明媚。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天际流:天际,即天边的尽头,流向天边。
2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3背景介绍: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途经襄阳,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六年(728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翻译:
暮春三月,繁花似锦,在这么美好的季节里本该与好友饮酒赏花,踏青游玩。然而我今天却要在这仙人乘鹤归去的黄鹤楼送别老朋友孟浩然,老朋友向我挥挥手,在这柳絮如烟、百花争妍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他的孤帆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只看见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地向天际奔去。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状况、文化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状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各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思想倾向和风格特点也各自不同。在动荡不定的社会条件下,作家本人的思想也不断地起着变化。在浪漫主义作家内部,基于思想认识的不同有时也发生矛盾和斗争。这种情况说明,浪漫主义作家是千差万别的,他们仅仅是属于同一个思潮,而不是属于同一个流派。
写在前面的话
做为一名妈妈,希望能够以更直观、好玩的方式,带孩子走进诗词的世界。
导图大体原则上是自己根据理解后搜罗背景资料、等信息做为参考,偶有参考临摹,绘制而成。
导图思路
中心图
把四句诗词对应的图画感,布局整体画面,帮助记忆。
分支(一级,二级)
按顺时针解读,以四句诗词顺序一一展开
诗句前两个字作为一级分支,后面两个字/三个字 拆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图标
小船:与诗句“舟”呼应
音符:代表歌声
花:与桃花呼应
爱心:与诗句“情”呼应
诗词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诗词大意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详细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作诗背景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