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人结婚都选择北京人?外地女孩不好吗?

为什么北京人结婚都选择北京人?外地女孩不好吗?,第1张

我表弟,虽说是北京人,但是家中独子只有一套房子,结婚了和父母一起住,其实这挺好的,跟父母一起住的话,生活上省了不少事,小夫妻俩做的就是时不常的给父母买点小礼物,哄好父母就可以了,父母根本不会计较自己儿子和儿媳妇的小偷懒!但是我表弟娶个外地媳妇,其实这也没啥,四口人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都不是事!但是偏偏表弟媳妇是个特别顾娘家的人,娘家人也为自己的女儿能嫁个北京人觉得挺自豪的,就时不时的带着自己的亲戚来北京游玩顺带看看女儿和女婿,开始都没什么,但是日子久了,意见就出来了,舅舅,舅妈年纪也奔七十了,觉得儿媳妇整天把自己亲戚往家带有时候还安排住在家里很不是滋味,毕竟家里是二居室自己住一间,儿子媳妇住一间,也就将就了,可是媳妇家里的亲戚一年来好几波自己在家都觉得别扭,一个甚至几个陌生人跟自己在一个屋檐下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白天儿子媳妇都上班了,自己跟个陌生人在一个屋里还得给他们做饭,客套,矛盾出来后,媳妇认为这都是自己家的亲戚来北京自己在家招待一下没什么问题,表弟呢也劝过但是都被自己媳妇的一番高谈阔论噎得哑口无言,最后的结果就是俩人还是离婚了,这就是北京人为什么不愿意娶外地媳妇!

北京男人找对象都还是愿意找北京的女人,这主要是所谓的“三观”基本相同…。尤其是门当户对的要求,对于北京人来讲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许许多多婚后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这也就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了,比如:找个外地的男孩子抑或是女孩子谈恋爱,当他们(她们)结婚后,七大姑、八大姨、三伯、四大爷…,不断地来北京做客、 旅游 ,怠慢吧,不合适。接待吧,没完没了…,本来就是一个小家庭居然变成了“驻京办”,令人啼笑皆非!既得罪了外地的亲属,也搞得小两口没有好日子过…,您说何苦来哉!尤其是此类状况,已经深深地教训了北京人!

偶然看到你的问题,梳理了一下思路。觉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不仅是北京男孩,也有过一段很短暂的与外地姑娘的婚姻。不管你们是都觉得我的回答比较偏激,我还是说说我的切身感受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目前来看北京姑娘找北京小伙儿的比例确实很高,不仅仅是因为其他人所说的什么“强强联合”。当然,这也是事实的一面。最重要的还是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成长环境大体都差不多的缘故。说白了就是生活习惯,共同语言!如果再加上一些共同爱好或者目标,那幸福的指数会更高一些。

2北京男孩以前要求另一半的条件确实都不怎么在乎地域。我以前就完全不在乎,直到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婚姻之后我的想法开始改变了。对方人品性格姑且不提,只说最重要的两个点:三观和门当户对!年轻时觉得“门当户对”都是扯淡,但随着感情经历越多,年纪越大就越发觉得这四个字包含的意思太深了,太正确。并直接影响到婚后的点滴生活,因为结婚不是两个人怎么喜欢怎么来的事儿,更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结合。其实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结合。如果门不当户不对,在处理婚后两人关系,两个家庭关系,乃至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时,从思维意识角度就会完全不同,慢慢也就谈不上和谐了,久而久之必然影响两个人的感情。

3前面长篇大论,那说几个直接的吧。

比如驻京办的问题,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以各种名义来京找你们,不管是 旅游 ,上学,看病,找工作,不管是暂住还是你给安排宾馆。短期可以,但你架得住轮波儿来吗?姑且不说稍有怠慢亲戚会不会有不满的闲话,就是这么轮波儿轰炸难道不影响小两口日常生活吗?!把自己家当旅馆,长了谁也扛不住,都是想踏实过日子的人。我身边很多朋友都遇到这种问题,焦头烂额,天天吵架。

4过年过节问题。距离近的城市还好些,但也没有双方父母都在一个城市来的方便,自在。尤其是过年,找本地的你可以把双方父母约到一起吃团圆饭,然后各自回去轻松惬意。也可以午饭一家,晚饭一家。都是一脚油门儿的事儿!可家在两地呢,那你就需要考虑在谁家过年的问题了。要不父母接到北京来,要不两口子去外地。车票,住宿折腾不?经济条件很宽裕还好,但我觉得大多数还都是普通家庭。反正我是希望我的双方父母都能在身边,方便照顾尽孝!这样家庭稳定因素会高很多。毕竟高铁再快还是比不上同城方便照顾老人。

5我身边太多惨痛失败的例子,用血淋淋来形容绝不过分!当然,我说的只代表我自己和我身边的圈子。比如外地姑娘嫁过来,直接让我哥们儿把家里富裕的房子低价过户给她亲弟弟,说是弟弟北漂不容易。还有逼着公婆腾出一套房子说是生孩子以后接她自己父母过来生活,也方便照顾孩子。然后住着就不再走了,另一边天天跟我哥们儿吵架说要让他做自己父母工作把房子过户给她爸妈。还有外地女婿拿姐们儿肚子里的孩子要挟岳父母给房子给钱,然后外面东搞西搞各种玩的。这种例子前些年比比皆是,不是我阴暗,而是我眼见为实!我自己还算好的,一段不理智的婚姻丢了一辆奥迪和北京 汽车 指标,丢了父母的100w!到头来她还跟我说她是净身出户,借我父母的钱必须一人一半。我确实觉得对不起我父母,不过我自己做的孽,我也得自己承担!

6最后我就是想告诫北京的丫头,小伙儿们,婚姻大事多听听父母的意见,多为他们考虑考虑。他们是永远都不会害你的人!也多看看身边哥们儿,姐们儿的遭遇再做决定。外地与本地人结合一定有幸福的,我始终都相信!北京人之间结合也有很多不幸福的!只不过利弊都考虑好,再做决定。如果吃了亏,那就认!

当然不好,北京人一般指的是北京土著人,在北京有祖宅的。

我有一个同学,是北京门头沟人,家里的小破院一拆迁,居然换来了四套房,一夜暴富。

他说了,自己住一套,其他都租出去,按照那片地区的价格,其他三套房不算增值,仅仅是房租,每个月就能给他带来两万元收入。

他本人每个月工资两千块钱,但是人家敢花敢玩,敢不求上进。这也是很多北京土著人的生活现状,工作于他们来说只是调剂。

而外地女孩来到北京,且入得了土豪北京人眼的,大多是像《北京女子图鉴》里的戚薇那般,能干,能打拼!

戚薇类的女孩很耀眼,不过,努力奔跑的小白兔与慢吞吞的乌龟之间很难有共同语言。所以包括《北京女子图鉴》里的戚薇在内,很多嫁给北京人的外地女孩不幸福,有的甚至忍无可忍下离了婚。

北京人与北京人的结合首先是土豪与土豪的结合,再一个是相似的文化观念上的结合,也许北京姑娘不像外地女孩那么耀眼出彩,但是人家‘门当户对’啊。

自古以来,门当户对更容易稳固婚姻。

我常常听到北京男孩说,外地姑娘只适合恋爱,不适合结婚。

作为一个外地女孩儿,我想说的是,即便适合结婚,也不要轻易的嫁给北京人,因为现在法律变了,人家的房子是人家婚前的,一旦离婚跟咱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因为住在人家房子里,公平起见,我们日常就会多花一点,然而这些多花出去的钱,待到离婚的时候是很难清算的,说的不好听点,很可能打了水漂。

而且,本地人普遍歧视外地人(尽管这个歧视的依仗在哪里,不得而知,但是此现象不光普遍,还非常深入),即便我们嫁进他们家,也很难改变。

试想一下,我们一边受着气,一边掏着钱,到头来还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嫁给北京人,何必?!

所以,在面对北京人的追求时,我拒绝了。

北京人结婚都选择北京人?未必吧。当然很多北京人结婚选择北京人,这是存在的。

这是综合一些因素的考量,并不意味着,外地女孩儿不好,北京女孩儿就好。

这个“好”字,归根结底还是落实到婚姻这件事情当中的利益权衡层面的形容词。

那么,北京本地女孩儿有什么好呢?

1、生活环境、成长环境相似,会少一些交往上的隔阂与摩擦——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南北地区的不同,会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同为北京人,结婚就业买房买车什么的,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捆绑”,将来有孩子,孩子成长受教育等等也容易活泛,不至于太过复杂;

3、同为北京人,养老问题也更容易解决。

所以最终,其实都是为了更加便利与安稳。这就是婚姻的一种目的,或者说归宿,所以许多人不得不做这样的一些现实考量。

在这一方面,外地女孩儿就占据劣势,而且本地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观念(或者可以说是偏见):

1、外地女孩儿找本地男孩子结婚就是为了要一个北京户口,甚至是一套本地的房子,功利性太强,不实在,本地男孩儿会上当受骗;

2、和外地女孩儿结婚的风险太大,婚姻的成功率不高。

等等。

说下个人感受,因为我和爱人是大学毕业后留京的,真得是六个钱包凑了个房子首付,因为房子小,老人过来没地方住,孩子只能自己接送,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可是看看我儿子的同学呢,父母都是北京土著,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抢着接送孩子,每家一周,小两口从不做饭,都是在双方老人家吃,家里什么事儿都不用操心,生活轻松太多了,更不用说双方老人都有退休金,都有房子。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人家大部分惬意舒服,生活安稳。再说当适龄男女青年准备结婚时,身边的正例反例都在那摆着,大家什么选择心知肚明。

最后说一句,好多人都抨击人家不上进,混日子,说白了,人家现在得拥有够我们咬牙拼一辈子,我看着俩土著结合都羡慕,人家老北京人怎么就想不清楚,现在更多的是有些人找不到合适的就不结婚!呵呵

北京人还是找北京人好。三观,风俗习惯都差不多,很多人脉也能用的上。外地女孩儿嫁北京人,大部分都是比较优秀的那种,多年后离婚的也是这群人,还是琐碎的生活,三观不一致很难最终融合。

外地女人嫁北京人基本都是大学,研究生同学那种,还算男女双方势均力敌,

别人介绍的那种,一般都是男方比较一般或者较差但家庭条件好,女方想留在北京打拼走捷径,这种女方婚前要求房产加名的多,最终感情基础也未必就牢固。不过男方都比较听女方的。

还有就是中老年再婚的了,外地三无大妈组团到北京嫁老头儿,对本地大妈绝对是个威胁。北京大妈45岁到60岁这个群体,基本都有房有车,婚姻绝对不扶贫,但条件好的男人也看不上这些大妈,毕竟老女人眼里不揉沙子!温顺温柔更是谈不上。

看了这么多评论,真有那么多不懂事的?另有所图的么!我老婆山东的,叫亲戚来都不来,生怕给添麻烦,结婚时来的一趟我好好招待了,现在每次去山东亲戚朋友就请吃饭

有孩子了姥姥姥爷隔段时间就过来帮着看一个多月,我爸妈也能休息休息,也快七十了。婚前说买房,我也就能在郊区贷款买,然后她爸就说他出钱,后来大头她爸出的在市里买的房,我就提出那就领证前买,写我老婆名字。比较遗憾的是老妈身体不好,至今还没去过我老婆家。但老丈人也没挑过理。

还是自己用心感受吧,至少谈一年以上再结婚,别一棒子打死,哪里都有真情

我对北京男孩儿女孩儿的婚姻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看过很多北京男孩儿女孩儿的征婚启事。在这些征婚启事当中,很多北京的女孩儿表示一定要找一个北京爷们儿。而北京男孩儿的征婚启事里边儿,却很少看到这样的字眼儿。我不知道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但是我感觉北京的女孩儿对北京男孩儿的这种皈依的真情,这种心灵所属的程度要比男孩高得多。

题主提到的是很多北京的男孩儿愿意找北京的女孩儿。我感觉这可以理解,但是又大可不必。北京的男孩儿女孩儿结合就相当于两个上市公司搞合作,那属于强强联合。但是如果北京的男孩儿和外地的女孩儿结合,一个有钱,一个有貌,一个有才,一个贤惠,我感觉这是最好的合作模式。北京的男孩儿如果找一个北京的女孩儿,北京的女孩儿不一定能够从心里就顺服于你,而你找一个外地的女孩儿,她会很知足,外地女孩儿能够在北京打拼,能够在北京生活下去,就说明这个女孩儿她具有于常人没有的品质,比如他非常的坚决,非常的干练,非常的有能力。对于嫁给一个北京的男孩儿,外地的女孩儿会很知足,她会很珍惜这段缘分。而北京男孩儿娶一个北京的女孩儿,北京的女孩儿会不会同样的对待北京的男孩儿,那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有很多北京的人,他选择了外地人。如果一个北京人在处理自己的婚姻时,都不能够做到抛弃那些物质条件,那么这样的北京人似乎也和北京人的称号有些不符。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现在年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物质的条件,他们也考虑,但是并不像老年人那样,考虑的那么重。很多年轻人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两情相悦和共同的爱好,追求所形成的心灵的默契。

祝福年轻人,祝福他们。在抛弃了物质条件之后,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爱情,在当今这个 社会 ,应该有那种没有物质附加条件的纯精神的爱情。北京人那么富有,还不能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儿或者是男孩儿吗?

我是北京女,我家姐妹仨结婚都是一分钱彩礼都没要,哥哥娶媳妇嫂子家也没要彩礼,压根就没这陋俗。现在各家的孩子也都长大了,其他三家的孩子都结婚了,找的都是北京孩子,我家的是男孩,结婚对象必须是北京女孩,宁可不结婚,也不要外地的。主要还是为了净化婚姻目的,也为以后的安定做长远打算。身边就有外地女嫁给本地男后,拿到北京户口就离婚的例子,太膈应人了。

北京确实有很多地方没有彩礼的说法,但也仅仅只是一部分家庭如此。之所以越富的地方越不要彩礼,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薪水、素质更高。我国结婚习俗中总是免不了“彩礼”这个说法,全国各地都是如此,女方将彩礼带回娘家,比较开明的父母会将彩礼再给女儿带回来,仅仅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也有一些父母会将这笔钱留下。

首先,北京比较特殊,很多家庭从结婚前到结婚结束,没有提过"彩礼、嫁妆",不过他们的规矩相对繁琐,实在让人烦不胜烦。这种不要彩礼的家庭通常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父母双方都是老北京人,没有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当然了,如果自己是嫁女儿,北京老两口就会向对方提出买房的要求,最起码也要支付房子的首付,给女儿今后一个保障。

其次,很多人都发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天价彩礼的地方通常都比较落后,很多情侣情投意合,最终因为彩礼的问题而分道扬镳,实在让人感到唏嘘。那些富有的地方并不是没有“彩礼”的说法,而是他们比较开明,不会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试想一下,如果彩礼的钱是借的,女儿嫁过去之后还需要一起承担这笔债务,到时候岂不是得不偿失。

最后,因为这些家庭比较富有,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彩礼的问题。在一些落后的地方,二三十万的彩礼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是天价,但是对于富有的地方来说,长时间在外面见多识广,二三十万可能仅仅只是两三个月的工资,自然不会太过在意。总之关于这个问题,每个地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只能因人而异。

圣洁的浪漫——西藏

你可以不理解为什么齐秦一直希望在西藏举行婚礼,你也可以不相信一个人一辈子必须去一次西藏的说法。可是当你们牵着手,看到路上跪拜生钦朗扎山的有着最纯真笑容的信徒,当你们看到仁措湖的清明透彻和无边无际,难道不会有一种最真的浪漫和一种圣洁的甜蜜?

北京

不管我对北京或北京人有什么其他看法,北京是个极为大气的城市这一点是我所承认的。传统与时尚,民族与西洋,高尚与低下,所有东西

只要你想要

都可以在北京找到,包括浪漫。

婺源

自古文风鼎盛,素有书乡之誉,民风乡俗纯朴浓郁;这里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有寻幽访古的古老村落,粉墙黛瓦、飞檐戗角的徽派建筑;还有秋季那满山的红枫叶,和原汁原味鲜美绝伦的风味小吃正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婺源归来不看村总之,婺源是另一种感受的浪漫。

上海

上海同北京一样大气,但包容性不及北京。因为上海很挑剔,只有那些华美的东西才能留下来。所以,外滩是华美的,陆家嘴是华美的,南京路是华美的,淮海路是华美的。在华美的上海,你当然可以找到你的华美的浪漫。

广州

世俗,在这里与“以人为本”同义。广州不及北京上海大气,不及苏杭诗意,但广州却是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因为她以人为本。小到公车上的下车按铃,大到城市建筑的规划,都无不让人感到生活的舒适。如果你想要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浪漫,广州是最好的选择!

  刚来北京的时候,对吃一窍不通,自以为尝过烤鸭、喝过豆汁,就算知道了地道的北京味儿。后来,喜欢根据陈晓卿在 TIME OUT的京城美食专栏,按图索骥、逐个追踪,自认为能以此遍访地道的京城餐馆。如今想来,这两种方法都太OUT了。北京的饮食文化,并不能被姚记炒肝、庆丰包子、全聚德这几个标志所覆盖,甚至连地道北京菜的精髓,都不在饭馆里,反而应该向普通人家的厨房里寻。

皇城根下的品性

这是我读罢崔岱远《京味儿》一书的最大感触:都说食在广州,其实食何尝不在北京,不过,北京人的吃文化有着与南方不同的独特滋味,反映着皇城根下居住的人们那特有的品性。要言之,一是“穷”,二是“讲究”。因此,要说北京人吃东西是“穷讲究”,我举双手赞成。

什么是“穷”?这可不是指北京人吃不起高档菜,而是说地道的北京菜往往食材普通,好吃不贵。说起来,这特色还有点历史渊源。清朝三百年,北京专门负责吃喝玩乐的主儿一直按四时节气领钱粮的八旗子弟。但在清末以后,旗人的日子每况愈下,吃的东西也就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普通。

虽然“穷”了,但北京人吃起东西来依然“讲究”。八旗子弟多年来养成的刁钻口味却没有因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和清王朝的倒掉而改变分毫。那没落的公子哥儿仿佛在说:“爷没当初阔气啦,可爷照样得下馆子呀!”于是,精明的北京商贩琢磨出各种原料便宜、做工讲究、别具风味的食品来满足这个消费主体的需要,推而广之,也就慢慢培养出老北京人“不重食材,重视吃法”的传统。

“怎么做”和“怎么吃”

无论北京的小吃还是头牌菜,材料皆平淡无奇,做得却都是细致可喜。比如豌豆黄,上好的豌豆磨成细泥,切成透亮的小块,凉凉的盛在盘里,看着简单吃着爽口,典型的“好吃不贵”。但要把平淡无奇的豌豆,变成一碟豌豆黄,这工序可讲究得很。

首先,豌豆得洗干净了用水泡三遍,泡好的豆子得加上一点碱放在铜锅里熬煮成粥,用筛子细细筛过再回到锅里翻炒。这炒豆泥也有讲究,首先铲子得是木制而不能用铁铲,否则豌豆粘了铁器就会变黑。火候拿捏也很重要,否则要么豆泥凝不成块,要么炒得太老以致豆泥皴裂。待把炒好的豆泥倒进半寸来高的白铁皮盒子里晾透之后,切成指肚大小的方块,这豌豆黄才算是大功告成。北京食客对“做菜”的考究,可见一斑。

古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北京人不仅爱琢磨菜“怎么做”,对于“怎么吃”的讲究也有不少。就以爆肚为例,北京人吃爆肚,从来不上大盘,小盘的爆肚只有二十来块,一盘接着一盘,为的就是趁热吃,凉了就会返生,嚼着费劲。而且吃爆肚得先挑不好嚼的,比如肚板儿,等把下颚活动开了,再吃肉嫩好嚼的部分,惟其如此,爆肚那鲜香嫩脆的口味,才能被人细细品味得出。这个境界对于食客自身的素质要求,自然不在话下。

记忆是另一种“拯救”

北京人就是这样,常人眼里再平淡无奇的菜式,总能被琢磨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来。有道菜叫做“三不沾”,乍听之下很玄乎,说穿了其实就是普通的煎鸡蛋。这不起眼的煎鸡蛋,来头可不小。据说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有个馆子,自丰年间就专卖煎鸡蛋,不过当时的煎蛋只做蛋清,结果蛋黄给保留下来“改造”成了“不粘碟子,不粘筷子,不粘牙”的“三不粘”。

关于这“三不粘”,传说颇多。一种说法是“三不粘”原名“软黄菜”,前者是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在宴会吃过以后给起的名字。还有一个说法更浪漫:诗人陆游和唐婉相爱,陆游母亲却一直看不上这个媳妇,于是当众给她出了一道难题,要她做一道“有面咬不着面,有蛋吃不出蛋,瞧着有盐,尝尝很甜,不粘筷子不粘盘”的菜肴。

本是存心刁难的一个题目,但在唐婉的细心烹调之下,却成就了一桩后世广为流传的名菜。只是,关于北京这些最司空见惯的家常菜,如今能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人又有几个呢?崔岱远对此可是一点也不乐观:“那些地道的手艺,纯正的滋味,几辈子人琢磨出来的精致玩意儿,不知不觉间竟然都‘沦落’为文化遗产了。”想要仅仅靠着“吃”来拯救文化遗产,恐怕不太靠谱,但至少咱能通过对“吃”的研究,记住老北京那份隽永的滋味。谁说记忆不是另一种“拯救”呢?

(《京味儿》 崔岱远 著 三联书店2009年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56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