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大卫,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是德拉克罗瓦。
(2)艺术主题上的差异
①大卫作品中的主要表现题材为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
②德拉克罗瓦的主要表现为现实题材、悲剧性题材与一锅情调题材。 (3)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①大卫推崇古代法则,强调以线和轮廓为主的素描造型,其作品多具有雕塑般的严谨造型和以完整、明晰的构图。
②德拉克罗瓦则主张具体描绘表现对象的个性特征,追求色彩、色调的表现力,主张构图的生动效果、流畅奔放的笔触和有生命力的活动干。
1、大仲马的风格是高度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小仲马更注重写实。
2、小仲马是大仲马的儿子。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法国剧作家、小说家,
亚历山大·仲马是法国小说家大仲马任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因与其父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
3、代表作品不同:
大仲马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小仲马其它有名的戏剧作品包括《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克洛德的妻子》(1873)、《福朗西雍》(1887)等。
-亚历山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
19世纪的法国,是西方艺术中心,巴黎享有“艺术之都”的美誉,各种艺术思潮空前活跃,在油画绘画领域产生了众多风格不同形式各异的流派。其中,除以学院派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画派和新生的印象主义画派外,还有两个影响较大的画派,一个是浪漫主义油画画派,一个是现实主义油画画派。
说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很多读者可能会想到我国唐代以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词和以诗圣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词。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从“艺术定性”的层面来讲和“李杜”诗词有一些相近的意思,但又不完全一样,不能同日而语混为一谈。
一,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的产生和主张
浪漫主义油画又叫“非理性主义”油画,专业的解释是“既不是随兴的取材随意的创作,但也不强调跟客观事实完全的一致和精确,而是介于两者中间”。浪漫主义油画产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在思想理念上,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个人价值。
现实主义油画同样产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其思想理念与浪漫主义相同,但在艺术理念上主张关注社会现实,注重描绘普通民众的劳动生活,同时揭露和批判阴暗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二,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的艺术特点
浪漫主义油画大都取材于历史事件、战争题材、重要活动和自然风光,表现人物较多气势宏大的场景和生命的激情与个性的张扬,借以抒发理想主义的情怀和主张。在表现风格上,笔触奔放,手法夸张,色彩绚丽,充满想象。如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籍里科的《赛马》等。
现实主义油画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普通民众的劳动生活场景,暴露和批判社会的一些不公和阴暗。在表现风格上,强调真实描述记录生活,“画眼睛里看到的”,造型朴拙洗练,色彩自然平淡,不事渲染。如库尔贝的《碎石者》、米勒的《拾穗者》等。
三,浪漫主义油画与现实主义油画的相同之处
(一),二者在表现形式上都属于“写实”油画的范畴。
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虽然在艺术主张、理念、题材、风格上不同,但在表现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以“写实”的方式刻画和描绘要表达的主体和主题。
(二),二者在绘画立场上都与“学院派”相对立
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都极力反对当时的主流画派“学院派”的艺术理念、苛刻固板的规章旧习和所谓“理性的和谐”,称之为“装腔作势”和“无病呻吟”,主张直接表现“有个性的有激情的”的理想和“现实中的真实场景”。
(三),二者在思想理念上都极力主张艺术民主
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在思想理念上是相同的,都主张艺术民主,提倡用艺术推进社会向前发展。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油画的代表画家有德拉克罗瓦、籍里科等,现实主义油画代表画家有库尔贝、米勒等。
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首先,强调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其次,推崇想象力
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

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策源地,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中心:
A、耶拿派,主要人物是施莱格尔兄弟,代表诗人有诺瓦利斯和蒂克,他们要求创作自由、重视情感、寻求神秘感
B、海德堡派,该派的贡献在于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中心人物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两人合作出版了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雅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在收集童话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两兄弟编成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C、柏林派,中心人物是霍夫曼和沙米索
海涅是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后来转向现实主义文学。
他的名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被恩格斯称为“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他的代表作,长诗对德国的检查制度,封建制度,教会等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对社会革命做出预言。作品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运用了夸张、讽刺、想象、比喻的手法,结合民间文学的传统,进行叙事和抒情

英国文学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有两组代表人物
A、“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远离都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写了很多缅怀中世纪和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赞美湖区风光的诗作,有诗作《抒情歌谣集》
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的,被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他认为“诗是强烈情感的流露”,题材上选取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特别“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语言上,要采用“微贱的田园生活”的人的日常用语;诗人要突出想象力。他的主张有力的推动了英国诗歌创作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B、“撒旦派”或“恶魔派”,代表人物是拜伦、济慈和雪莱
雪莱被称为“天才的预言家”,作品有《西风颂》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均表现出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
济慈作品有《伊莎贝拉》和《夜莺颂》等,表现诗人热爱自由,对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除了诗歌外,还有历史小说,代表人物是瓦尔特·司各特,作品《艾凡赫》

法国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人物是雨果
夏多布里昂,作品《勒内》中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忧郁的“世纪病”形象
斯达尔夫人,作品有《论文学》和《德意志论》,代表作是《戴尔菲娜》和《柯丽娜》
乔治·桑,女作家,小说分爱情婚姻小说、社会小说和田园小说三大类
缪塞,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形象—阿克达夫
大仲马,以戏剧和通俗历史小说著称。作品有《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俄国和东欧文学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是茹科夫斯基,其他人物有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刻画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贵族“多余人”毕巧林的形象
裴多菲是匈牙利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代表作是《自由与爱情》

美国文学
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库珀,有“美国司各特”之称,开拓了历史题材
爱伦·坡,是具有唯美倾向的诗人和小说家,是侦探小说,恐怖小说,象征主义的先驱,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
霍桑,代表作《红字》
梅尔维尔,作品《白鲸》
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民主诗人。他的《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
草叶是民主的象征,也是自由、生命力、发展的象征;《草叶集》贯穿全诗集的主题是歌唱自我、民主、自由;诗作应用了自由体诗的新形式,对后来“垮掉的一代”很有影响
十八世纪末,欧洲兴起浪漫主义文学艺术运动,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浪漫主义出现既是启蒙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不满足于社会现实和文学现状新的思想反映。
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而迟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才真正兴起,浪漫主义文学一旦兴起,立即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文学运动。维克多·雨果不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
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产生一种并不严密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其代表人物是左拉、龚古尔兄弟二人。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批判现实主义,并渐渐形成了文学的主要潮流。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其一出现,则显示出其锋利的批判锋芒。其中,斯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伟大代表;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其作品之一《人间喜剧》,被恩格斯认为是“伟大的作品”,称赞他提供了一个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十九世纪末三十年代初,象征主义文学的出现,产生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沙尔·彼德莱尔,其为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中最重要的诗人,也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与法国十九世纪时期雨果齐名。
在现代音乐史上,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位重要作曲家,其创作打开通往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大门。法国“现代青年钢琴王子”誉称的理查德·克莱德曼《致爱丽丝》、贝多芬《命运》、《梁祝》……
法国文化发展到今天,是相当不容易地。身处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冲击之际,更迫切与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强烈愿望,使得法国文化永远行走于世界各国文化的前沿,一起推动全人类文化事业发展中扮演最重要角色,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声望,这美好愿望促成中法两国走到一起,共同打造以“文化”为媒介的桥梁这张牌。举办具有历史性创意之举大型活动——中法文化年。
纵论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发展前景和深刻影响当我们回顾法国文化历史所取得辉煌成就同时,又不得不再次将目光重新投放到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未来岁月会发生什么变化?其景又将如何?同时,对中国文学发生怎样深刻影响?这些应引起文化学者、作家、理论界等人士给予高度重视从全局的思想审视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各种问题。
从资料表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深受十九世纪法国文化的影响,我们则不能看出法国文化对我们本民族文化有很深远渊源关系,可以找到共同点,积极诊脉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是可以在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的得以共同发展。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事实谈法国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年和中国文学间的变化,以及产生的作用。
中国已故著名现代国画大师徐悲鸿,早年赴法学习绘画艺术;再有另一位曾饱受旧封建思想礼教压迫女青年潘玉良。自她从上海美师专业毕业以后被公派赴法学习油画和雕塑,成为“两艺称著的艺术家”,领到只有法国人才能享受的罗马奖金。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被改编歌剧、**等不同艺术形式,并于去年的八月份法国艺术家将雨果《巴黎圣母院》带入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连续公演五天,受到中国人民热情欢迎。再次感觉法国文化的魅力和大师的经典之作。
另一位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罗,一九三三年发表描写上海“四·一二”大屠杀的小说《人类的处境》,其作品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杰出抽象派画家朱德群是第一位获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称号的华人;华裔作家程抱一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当法国文坛上出现不同文学创作流派的时候,对世界各国文学创作上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深刻影响。
中国姑娘山飒创作法语版长篇小说《和平无门》,获法兰西学院奖、龚古尔处女作奖、新年奖;《围棋少女》成为法国二00二年、二00三年畅销自传体小说之一。当法国总统希拉克看她小说后称她是法文作家中“中国文化使者”。
中国著名当代作家贾平凹《废都》、《逛山》在法国出版发行,引起法国人民(读者)广泛地关注,感受中国文化魅力,贾先生因此获得法国费米那文学奖。
举上述实例,唯一目的则表明法国文化不仅影响中国文学,且中国文学的发展更对法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互相学习交流和借鉴地作用。谁也不可能更优于哪个国家文化,仅是发挥自身优点互相汲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谋求会有利于本民族文化事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才有了此次中法文化年为媒介的中法文化交流论坛活动。
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到二十一世纪这个伟大的时代,一方面靠我们几代文学大师们和像我无名热爱文学青年不懈奋斗而取得现在成就,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借鉴法国文化不断丰富我们创作技巧和眼界才有今天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事业可喜的局面。
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二十一世纪未来发展是将如何?
据我观察,我认为其未来发展将是充满希望之路,是一个美好的明天、朝阳的事业。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间的变化,以及在面对未来的发展中协调好并制定一套科学战略规范等方面,使其发展得更加顺利为总原则作为出发点。简单地说,如何处理好本民族的同法国文化关系,使其互相接纳融为一体同时又不失本民族独具魅力。
作为代表东西方两个国家的中国和法国,相互间遥远,但都怀着一种强烈发燕尾服本民族文化事业这一美好愿望,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都主张积极开展不同文明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交流。主张维护民族文化的特性,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基于此共同点,我认为,中法两国都应本着求同存异,去其糟粕取其精的宗旨,积极引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发展本民族文化学习和借鉴,这样,对法中两国文化发展都将有利而无一害处。
或许,中法两国的文化都有迫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一希望,也就有了此次中法文化年大型活动。
在此,我想谈此次中法文化年的意义,不仅上面所谈到的还应具更深层的蕴意,其将在过去十年、二十年,甚至于一百年以后,不管怎样,凡是有利于法中两国文化未来发展之事,我们则大力去做,责无旁贷。
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留给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人类走到今天,是相当不容易地,如何在二十一世纪中使得我们人类社会变得更加文明,让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明媚的春天享受幸福生活?
然而,这个世界一天也不太平,尤其伊拉克(专题,图库)、阿富汗、中东地区……诸位是否还记得前年,阿富汗前政府塔利班,为阻止美国政府攻打阿富汗,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中具有三千多年古佛雕像被阿富汗前政府塔利班炸毁;二00三年三月二十日美英联军攻打前,萨达姆(专题,图库)领导的伊位克政府中又有多少价值连城艺术品在战火中毁掉,可以讲,每一次战争中,我们的人类在饱受失去亲人生命之中,同时,使得我们自己创造古老文化艺术品在战争中失去。
在当今的伟大变革时代,我们的人类对于文化发展道路上将作出如何选择?我们都懂得越是古老的文化艺术,更是世界的精华。
中法两国在二十一世纪之中,如何为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作为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希拉克积极倡导文化创新,他曾说,“尽管我不喜欢某些现代艺术,但我认为应该尊重和鼓励艺术家的探索精神”。从这位总统先生的话中,我们则更应有充分理由看到一个较强的信号,那就是能够为推动二十一世纪人类文化事业,是一种荣誉,值得骄傲和自豪地。
我想,集众之慧方定更为出色,关键问题在于对人类文化事业发展中突出难点等问题群策群力想办法,什么难题不就迎刃有余解决了吗?
下面,我,谈有关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未来发展道路一些不成熟想法,仅供参考商榷。
首先,中法文化年大型活动正式定为中法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之一,每年二、四为一届,成为世界各国了解当前文化发展一个前沿阵地;
其次,在中法两国或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会)增设专攻文化艺术领域科研课题合作专项基金给予资助;
其三 举办国际性高层文化学术论坛,出版专业会刊,指导文化艺术研究不断出成果;
其四 组织中法两国文化领域专家和学者以不同身份互派进行学术讲学交流活动;
其五 全国中小学学校增设专业课程,从娃娃抓起接受业界文化教育,培养有志于文化领域未来接班人。
古人云:“凡事则立,不立则废”。
我们要积极看待中法两国举办中法文化年大型活动,把握每一次机遇,与时代同行。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发展上继续发挥接纳海川之魅力多交流,多沟通中发展本民族文化为已使命,推动全人类文化事业,一往直前争取新辉煌业绩。
19世纪法国文学
1789年法国革命后及19世纪初形成了注重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主观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贵族浪漫主义主要着意抒发忧郁情调,代表作有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和《勒内》,拉马丁(1799~1869)的《沉思集》、《新沉思集》及《诗与宗教和谐集》,维尼(1797~1863的《命运集》等等。
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着重表现在大革命后感到失望和不满、富有资产阶级个性的人物,代表作有斯达尔夫人(1766~1817 )的小说《苔尔芬》、《柯丽娜》,龚斯当(1767~1830)的小说《阿道尔夫》等等。到20年代,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在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强大的文学运动,为反对封建复辟和埋葬古典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代表作有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剧本《欧那尼》和小说《巴黎圣母院》。大仲马(1802~1870 )的历史剧《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乔治·桑的小说《印第安娜》和《康素爱萝》等等。
浪漫主义文学到40年代初走向衰落,但它的巨大影响使法国19世纪后半叶的文坛出现了流派并列、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雨果的《惩罚集》和《悲惨世界》等杰作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波德莱尔、魏尔兰(1844~1896 )、兰波( 1854~1891)的象征主义诗歌和以戈蒂耶为代表的帕尔纳斯派的唯美主义诗歌都因追求诗歌形式的完美而各放异彩。其中有一批浪漫主义的拥护者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中坚,例如司汤达写出了《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为批判现实主义竖立了不朽的丰碑,他的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等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万能的社会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则因注重素材的准确性等特色而被左拉认为是自然主义的先驱。左拉、龚古尔兄弟和莫泊桑等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只是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较多地受到了生理学、遗传学等的影响。左拉还首次在《萌芽》中描写了工人运动。除此之外,巴黎公社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和布尔热( 1852~1935)的心理小说等在19世纪法国文学中也都有一席之地。
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式,它发挥和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倾向,而且增加了某些新的重要成分。这些新成分代表了自然主义的特点,这就是它相信科学,相信观察、实验、提供文献的方法。它因遵从科学原则而变得系统化,以致形成19世纪后期公认的学说,而早期的现实主义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