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最奇妙的10颗卫星

太阳系最奇妙的10颗卫星,第1张

本文将介绍太阳系中最奇妙的10颗卫星。

1 怪异天气: 土卫六—— 泰坦

土星朦胧的卫星泰坦比水星大,但它的大小并不是它像行星的唯一方式。土卫六有一个厚厚的大气层,有自己的"水循环"——除了它在土卫六上太冷了,不适合液态水。相反,乙烷和甲烷等液态碳氢化合物的降雨落在冰冷的山脉上,流入河流,并聚集在大海中。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宇宙飞船用雷达绘制了甲烷海洋的地图,它的相机甚至瞥见了从海洋表面反射的阳光。

2 冰冷的巨人:木卫三

木星的卫星Ganymede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它比水星和冥王星大,是火星的四分之三。它也是唯一已知有自己磁场的卫星 。

3 逆行叛逆者:海卫一

海卫一是海王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以与其行星自转相反方向(逆行轨道)运行的相当大的卫星。它可能是从冥王星轨道的柯伊伯带捕获的。尽管那里的温度寒冷,但Triton具有冰冻火山活动 - 冷冻氮有时会直接升华成气体,并从表面的间歇泉喷发。

4 冰冷的间歇泉:土卫二

地球以外太阳系中最着名的间歇泉属于土星活跃的卫星土卫二。这是一个小而冰冷的天体,但卡西尼号揭示了这个世界是太阳系科学上最有趣的目的地之一。类似间歇泉的喷流从土卫二冰冷地壳下的地下海洋中喷出水蒸气和冰粒。凭借其全球海洋,独特的化学和内部热量,土卫二已成为我们寻找可能存在生命的世界的有前途的领导者。

5 火山世界:木卫一——埃欧

木星的卫星埃欧受到巨大的引力,导致其表面上下凸起多达330英尺(100米)。结果呢?埃欧是太阳系中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天体,有数百座火山,有些喷发的熔岩喷泉高几十英里。

6 阴阳月亮:土卫八——伊阿佩特斯

当天文学家乔瓦尼·卡西尼(Giovanni Cassini)在1671年发现Iapetus时,他观察到土卫八的一侧是明亮的,另一侧是黑暗的。他指出,他只能在土星的西侧看到Iapetus,并正确地得出结论,Iapetus的一面比另一面暗得多。为什么?三个世纪后,卡西尼号飞船解开了这个谜题。Iapetus轨道路径中的黑暗,红色的尘埃被扫过并降落在月球的前方。黑暗区域吸收能量并变得更温暖,而未受污染的区域保持凉爽。

7 双重世界:冥卫一(卡戎)与冥王星

卡戎是冥王星的一半大小,是冥王星卫星中最大的卫星,也是相对于其母体已知的最大卫星。与冥王星相比,月球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冥王星和卡戎有时被称为双行星系统。卡戎绕冥王星的轨道需要64个地球日,冥王星自转一次(冥王星日)需要64个地球日。因此,从冥王星的角度来看,冥卫一既不会上升也不会凝固,而是盘旋在冥王星表面的同一位置,而冥王星的同一侧总是面向冥王星。

8"死星"月亮: 土卫五—— 咪玛斯

土星的卫星Mimas有一个特征比其他任何特征都更引人注目:赫歇尔陨石坑,它在一次撞击中形成,几乎粉碎了这个小世界。赫歇尔给米马斯一个独特的外表,引发了一个经常重复的笑话。但是,是的,这是一个月亮。

9不要害怕,这只是火卫一

火星是战神,所以它的两颗小卫星被称为火卫一——"恐惧"和火卫二(戴摩斯)——"恐怖"。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捕捉到了火卫一的相貌,它大约有17英里(27公里)宽。近年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开始认为,火卫一将被其主行星的引力撕裂:

10 我们最熟悉的月亮

尽管自宇航员最后一次踏上月球表面以来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地球的月球远未被遗弃。几个机器人任务继续 探索 。例如,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捕捉到了月球着名的第谷陨石坑的壮丽景色,该轨道飞行器今天继续详细绘制月球表面。

太阳系十大卫星如下:

1、木卫三,2、木卫六,3、木卫四,4、木卫一,5、月球,6、木卫二,7、海卫一,8、天卫三,9、土卫五,10、天卫四。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

分享一下关于木星四大卫星的基础知识

和地外海洋环境其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证据

提供几个参数用来做比较:

月球直径:347628千米

地球直径:12742千米

木星直径:139822千米

木卫一直径:36374千米

木卫二直径:3138千米

木卫三直径:5262千米(太阳系最大的卫星)

木卫四直径:4800千米

木卫一,伊奥。 四大卫星里 最靠近木星的一颗卫星,表面环境极其恶劣。上面除了火山外,木卫一其他的景观,仅有一些普通的山脉、溶化硫湖泊、深度达数百公里的破火山口,以及长达数百公里的低黏度液体在流动,可能是液态硫或是硅酸盐。此外,木卫一的硫磺及其化合物拥有多种不同的颜色,形成了它独特多变的外观。

木卫二(Europa,欧罗巴)。 木卫二 是一个温和的世界,其表面被冰层覆盖,底层是一片海洋。科学家认为,地球海洋孕育了生命,而与地球有类似环境的木卫二,也有可能孕育生命。因此,木卫二的冰下海洋成为科学家寻找地外生命的目标之一。

2013年12月11日 ,美国NASA宣布,木卫二表面发现黏土质矿物或可育成新生命。木卫二表面布满了冰层,冰层温度在零下26度左右冰层下有海洋,比地球最深的海洋还要深96公里。

2016年9月26日消息,美国宇航局专家杰夫·尤德称,木卫二的地下海洋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希望存有生命的地方。

木卫三(盖尼米得,Ganymede)。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2015年3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太阳系最大卫星木卫三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

木卫四,卡里斯托(Callisto) 。木卫四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所构成,平均密度约为183克/厘米。天文学家通过光谱测定得知木卫四表面物质包括冰、二氧化碳、硅酸盐和各种有机物。伽利略号的探测结果显示木卫四内部可能存在一个较小的硅酸盐内核,同时在其表面下100千米处可能有一个液态水构成的地下海洋存在。

由于木卫四上可能有海洋存在,所以该卫星上也可能有生物生存,不过概率要小于邻近的另一颗卫星木卫二。多艘空间探测器都曾对该卫星进行过探测,包括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和卡西尼号。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木卫四是设置进一步 探索 木星系统基地的最佳地点。

相比于浩瀚的宇宙星空,人类是何其的渺小。如果只有人类的话,那会是多么的遗憾与孤单。

木卫三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直径比水星大,但质量是它的一半。木卫三比冥王星大得多。

木卫三被伽利略和Marius于1610年发现。但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战国时楚国著名天文学家甘德就发现了,可因为当时科学还不被广泛普及,所以这个结论被认为为谬论。直到1610年伽利略发现才证实了这一说法。

研究人员发现,在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加尼米德”(Ganymede)表面的崎岖冰层下,可能藏有液态的咸水海洋。地下水源的存在,是星球上是否拥有生命迹象的重要指针。这项最新的结果使得“加尼米德”也成为第3颗拥有地下水源的木星卫星。另外2个类似的卫星,分别是木卫二“欧罗巴”(Europa)以及木卫四“卡利斯托”(Callisto)。研究人员是在分析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伽利略号宇宙飞船(Galileo)所传回的资料时,发现了可能的地底海洋。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在1995年12月升空后,便开始绕着木星飞行收集资料。今年5月20日,伽利略号终于飞到最接近“加尼米德”的位置,两者仅仅相距809公里。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就是根据这次所传回来的资料。研究小组表示,一种用来测试磁场的仪器,在“加尼米德”的内部,侦测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暗示可能是一种具传导性的液体,例如咸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太空物理学家基弗森(Margaret Kivelson)说:“在与数量庞大的资料奋战了几个月之后,我们相信,在『加尼米德』的表面冰层下,应该藏有一层液态的水。”基弗森说,这个约有几英里厚的液态水层,应该是落在距离卫星地表160公里左右的地底下,水温可能为摄氏零下5556度,不过,由于卫星内部的高压,这个液态水层并未结冰。伽利略号的相关研究人员也表示,根据宇宙飞船最近传回来的高度显影照片,“加尼米德”的表面活动看起来与地球相差无几。受到卫星内部放射性元素的热度影响,“加尼米德”地表的坚硬冰层,事实上,是浮在一层更具活动性的冰上。不过,在人类寻找外星生物的计划上,木星的“欧罗巴”卫星,还是目前科学界最主要的目标。因为,不像“卡利斯托”或是“加尼米德”,科学家在“欧罗巴”上所侦测到的地底海洋层并不很深,离地表只有几英里的距离。

  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所以是8大,不是9

水星Mercury

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的质量更大。

金星 Venus

是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

地球 Earth

是距太阳第三颗的行星,也是第五大行星

火星 Mars

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又称荧惑,因为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木星 Jupiter

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和质量大25倍(地球的318倍)。

土星 Saturn

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天王星 Uranus

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海王星 Neptune

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

而太阳系的卫星就多了。比较出名的是:

木卫三(盖尼米德)土卫六(泰坦星)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里,排列顺序从内到外是怎样的

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哈雷彗星。

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四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四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和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小天体区。其中目前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扩展资料:

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也是其他行星质量总合的25倍。木星的丰沛内热在它的大气层造成一些近似永久性的特征,例如云带和大红斑。木星已经被发现的卫星有79颗,最大的四颗分别是木卫三、木卫四、木卫一、和木卫二,显示出类似类地行星的特征,像是火山作用和内部的热量。木卫三比水星还要大,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

土星,因为有明显的环系统而著名,它与木星非常相似,例如大气层的结构。土星不是很大,质量只有地球的95倍,它有62颗已知的卫星,泰坦和恩塞拉都斯,拥有巨大的冰火山,显示出地质活动的标志。土卫六比水星大,而且是太阳系中唯一实际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天王星,是最轻的外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4倍。它的自转轴对黄道倾斜达到90度,因此是横躺着绕着太阳公转,在行星中非常独特。在气体巨星中,它的核心温度最低,只辐射非常少的热量进入太空中。天王星已知的卫星有27颗,最大的几颗是天卫三、欧贝隆、乌姆柏里厄尔、艾瑞尔、和天卫五。

海王星,虽然看起来比天王星小,但密度较高使质量仍有地球的17倍。他虽然辐射出较多的热量,但远不及木星和土星多。海王星已知有14颗卫星,最大的海卫一仍有活跃的地质活动,有着喷发液态氮的间歇泉,它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行的大卫星。在海王星的轨道上有一些1:1轨道共振的小行星,组成海王星特洛伊群。

-太阳系

八大行星排列顺序是什么?

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海陆空

其他记法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虽然有些长但是很好记。

还有一种记法,虽然有些牵强,但是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水晶球,火烧木,变成了土,天涯海角。”

还有一个记法,“水漫金山地,火烧木焦土,天海成一体,浩浩太阳系”。

“火烧木焦土”,所以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太阳系中已知有八颗行星由近到远的顺序分别为什么?

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距离太阳5791万千米,金星距离太阳10820万千米,地球距离太阳14960万千米,火星距离太阳22794万千米,木星距离太阳77833万千米,土星距离太阳142940万千米,天王星距离太阳287099万千米,海王星距离太阳450400万千米。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小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它为“辰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

产生原因

在一个恒星边上,可能吸收了比较多的宇宙灰尘聚集,拿太阳举例:太阳大约在40亿年前,就吸收很多灰尘,灰尘之间互相碰撞,粘到一起。长期以来,出现了大量的行星胚叫做星子,当时至少有几十亿的星子围绕太阳运动。

星子之间作用规律是:两个星子如果大小差距悬殊,并且彼此的速度不大,碰撞以后,小星子就会被大星子吸引而被吃掉。这样,大的星子越来越大。

如果两个星子大小差不多,彼此速度很大,他们碰撞后就会破裂,形成许多小块,而后,这些小块又陆续被大星子吃掉。这样,星子越来越少。大行星就是当时比较大的星子,无数小行星就是当时互相吞并时期没有被吃的幸运儿。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如何排列?

太阳系八大行星是天王星、水星、木星、土星、金星、地球、火星以及海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质量排名第四。

水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有着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轨道偏心率。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

土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位于第六,体积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气态巨行星。

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距离太阳0725天文单位,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公转周期为2247地球日。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也是宇宙中人类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

火星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四颗行星,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4%。

海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体积是太阳系第四大,但质量排名是第三。

太阳系的形成

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八大行星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

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也存在大量的小天体。还有很多卫星绕转在行星或者小天体周围。小行星带外侧的每颗行星都有行星环。

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

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有很多不同,按照和太阳的距离来排列的话,其中从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按照质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1、按距离排列

按照和太阳的距离来计算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从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星球,但是水星并不像名字所说的那样,其星球表面的温度很高。

2、按质量排列

还可以把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质量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其中木星是最接近恒星质量的星球,其质量有190x1027千克,但是木星实际上还是属于行星范畴。

3、按体积排列

也可以把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体积的大小进行排列,其中从大到小依次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其中木星的体积比地球大1317倍,而且排名第二的土星体积也要比地球大745倍。

水无金无地卫星(天然):1颗(月球)土 土卫星数(已确认的) 23木 木星拥有超过61颗卫星 ,是太阳系中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其中靠近内侧的地方有4颗特别大。从靠近木星的一端数起依序为:伊奥、欧罗巴 、加尼美德、卡利斯托,是由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发现的,又称为伽利略四大卫星。天王卫星数量:9海王卫星数: 27冥王一个卡戎太阳系

太阳系(solar system)组成

太阳系(solar system)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由太阳、8颗大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66颗卫星(原有67颗,冥王星的卫星被剔除)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 planets)。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可能是由位置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某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积成为统一行星的石质碎块。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

这些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以椭圆轨道公转,虽然除了水星的十分接近于圆。行星轨道中或多或少在同一平面内(称为黄道面并以地球公转轨道面为基准)。黄道面与太阳赤道仅有7度的倾斜。冥王星的轨道大都脱离了黄道面,倾斜度达17度。上面的图表从一个特定的高于黄道面的透视角显示了各轨道的相对大小及关系(非圆的现象显而易见)。它们绕轨道运动的方向一致(从太阳北极上看是逆时针方向),因此,科学家们把冥王星排除在九大行星之外。除金星和天王星外自转方向也如此。

太阳系(solar system)在宇宙中的位置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边缘

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员。这个示意图显示了各个行星与太阳的相对大小

太阳系的构成

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虽然它只是一颗中小型的恒星,但它的质量已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5%;余下的质量中包括行星与它们的卫星、行星环,还有小行星、彗星、柯伊伯带天体、外海王星天体、理论中的奥尔特云、行星间的尘埃、气体和粒子等行星际物质。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的总表面面积约为17亿平方千米。太阳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中所有的天体紧紧地控制在他自己周围,使它们井然有序地围绕自己旋转。同时,太阳又带着太阳系的全体成员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太阳系内迄今发现了八颗大行星。有时称它们为“八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这八大行星依次是: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也被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也被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也被称为远日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存在着数十万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家将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此外,太阳系中还有超过1000颗的彗星,以及不计其数的尘埃、冰团、碎块等小天体。

太阳系中的各个天体主要由氢、氦、氖等气体,冰(水、氨、甲烷)以及含有铁、硅、镁等元素的岩石构成。类地行星、地球、月球、火星、木星的部分卫星、小行星主要由岩石组成;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其核可能是岩石或冰。

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另请参看太阳系起源、太阳系形成年龄

一般以为行星系统是恒星形成过程的一部分,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两颗恒星差一点撞击而成。最普遍的理论是说太阳系是从星云形成。

恒星形成的基本过程为此:

1 星云中较密的核心部分变得太重,重心不稳定,开始分裂和崩溃坠落。一部分的重心能量变为放射的红外线,剩下的增加核心的温度。核心部分开始成为圆盘形状。

2 当密度和温度道足够高, 氘融合燃烧开始发生,辐射的向外压力减慢(但不中止)临近其他核心崩溃。

3 其他的原料继续下落到这一颗原恒星,它们的角动量的作用可能导致双极流程。

4 最后,氢开始熔化在星的核心,外面剩余的包围材料被清除。

太阳星云这个假说,是1755年由伊曼努尔·康德提议。他说,太阳星云慢慢地转动,由于重力逐渐凝聚并且铺平,最终形成恒星和行星。一个相似的模型在1796年由拉普拉斯提出。

太阳星云开始直径大约100AU,质量是现在太阳的两三倍。在这个星云中,比较重的物质往中间落,积聚成块,是成为以后的行星。而星云外部越来越冷,因此靠里的行星有很多重的矿物质,而靠外的行星是气体或冰体。原太阳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以后八亿年中各个行星形成。

太阳系的运动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一个螺旋形星系,直径十万光年,包括两千多亿颗星。太阳是银河系较典型的恒星,离星系中心大约两万五千到两万八千光年。太阳系移动速度约每秒220公里,两亿两千六百万年在星系转一圈。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

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大都相同,多数为椭圆形轨道,一般公转周期比较长。

对太阳系的探索与研究

人类出于对自身生存环境了解的渴望以及日益紧张的地球资源,从1959年开始不断的通过空间探测器等进行空间探测,研究太阳系。目前主要集中在月球和火星的探测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

对太阳系的长期研究,分化出了这样几门学科:

太阳系化学:空间化学的一个重要分科,研究太阳系诸天体的化学组成(包括物质来源、元素与同位素丰度)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年代学和化学演化问题。太阳系化学与太阳系起源有密切关系。

太阳系物理学:研究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际物质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和宇宙环境的学科。

太阳系内的引力定律:太阳系内各天体之间引力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规律。

太阳系稳定性问题:天体演化学和天体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太阳系和其他行星系

虽然学者同意另外还有其他和太阳系相似的天体系统,但直到1992年才发现别的行星系。至今已发现几十个行星系,但是详细材料还是很少。这些行星系的发现是依靠多普勒效应,通过观测恒星光谱的周期性变化,分析恒星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并据此推断是否有行星存在,并且可以计算行星的质量和轨道。应用这项技术只能发现木星级的大行星,像地球大小的行星就找不到了。

此外,关于类似太阳系的天体系统的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着生命。

太阳与八大行星的一些资料

下表的数据都是相对于地球的数值:(卫星数截至2005年底)

太阳与八大行星数据对照表(赤道直径以地球直径6370公里为单位),距离与轨道半径以天文单位为单位。

天体 距离(AU) 赤道直径 质量 轨道半径(AU)|轨道倾角(度)|公转周期(年)|自转周期(天)|已发现卫星数

太阳 0 109 333,400 -- -- -- 27275 --

水星 039 0382 005528 038710 70050 0240852 586 0

金星 072 0949 082 072 34 0615 2430185(逆向自转) 0

地球 100 100 100 100 0 100 09973 1

火星 15 053 011 152 19 188 10260 2

木星 52 112 318 520 13 1186 04135 63

土星 95 941 95 954 25 2946 0444 47(有34颗已命名)

天王星 192 398 146 1922 08 8401 07183 29

海王星 301 381 172 3006 18 16479 06713 13

1930年,冥王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确认为行星,但一些天文学家对其行星的身份仍持怀疑态度。

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

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

在19世纪末,很多天文学家推测海王星之外还有别的行星,因为测试海王星的轨道和理论算出的轨道不一样。他们叫这颗星“行星X”,是未知行星的意思。

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在1909年和1913年两次寻找海王星之外的行星,但是没有找到。1915年结束之后,罗威尔发表论文,写出估测的行星数据。其实在那一年,他所在的天文台照到了冥王星的照片,但是直到1930年才认出这是一颗行星。

可是冥王星的质量太小,无法解释海王星的轨道。天文学家继续寻找“行星X”,但是这个名字又有了第十大行星的意思,因为X是拉丁文的10。直到“旅行者2 号”探测器临近海王星,才发现海王星的质量一直算错很多。用正确的质量,加上冥王星的影响,海王星的现实轨道和计算轨道一致。

按照行星轨道计算,和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不可能在60AU之内(冥王星现在离太阳大约30AU)。如果确实有第十大行星,它的轨道会很倾斜,很可能是外星系的天体,靠太阳太近,而被太阳吸引入轨。

一直以来,天文界对冥王星的地位一直有所争议。甚至有些地方的天文馆将冥王星从九大行星的地位中剔除。

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

自21世纪以来,科学家在冥王星更远的外围分别发现了三颗较大的行星。依序为2004年所发现的“Sedna”,代号为 2003 VB12;2005年同时发表的“Santa”,代号为2003 EL61及代号为2003 UB313(发现者未公布其名称)的行星。

2005年7月19日美国科学家发现的2003 UB313,研究人员估算其直径达3,000公里,被一些人认为很可能是太阳系第十大行星,发现者已向国际天文学协会提出申请等待批准。

“水内行星”

天文学家曾发现离太阳最近的水星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微小运动,天文学家怀疑可能有一个比水星更靠近太阳的行星的引力引起的,并用一个火神的名字给这个行星起名为“祝融星”(中文常译为“火神星”),但天文学家们观测了五十多年仍然未找到这颗行星。

“水内行星”的假设,已被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排除。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解释了水星的奇怪运动,但天文学家们仍未放弃对“水内行星”的探寻。

其他资料

太阳系内众多包含固态表面,而其直径超过1公里的天体,它们的总表面积达17亿平方公里。

有人认为太阳其实是一个双星系统的主星,在遥远的地方存在著一个伴星,名为“涅米西斯” (Nemesis)。该假设是用作解释地球出现生物大灭绝的一些规则性,认为其伴星会摄动系内的小行星和彗星,使其改变轨道冲进太阳系,增加撞击地球的机会并出现定期生物灭绝。

行 星 的 形 成

类地行星是经由碰撞聚集固态的物质颗粒成为微小行星 ,再聚集微小行星形成的。

类木行星以水冰相互吸附为起点,质量够大后,进一步吸附氢、甲烷,形成气体行星。

太阳系的行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

类地行星

成员包括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

是小而密的岩石世界,具有较稀少的大气。

内部结构:中心有金属核心,外为石质的地壳所包围,表面有相当多的坑洞,平均密度约为3-5g/cm3 。

类木行星

成员包括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是体积大、质量大、但是密度小的气体世界,具有浓密的大气。平均密度约≤175 g/cm3,土星的密度约为07g/cm3,木星 质量约为地球的318倍。

结构:由内而外,中心有岩石核心、液态金属氢、液态分子氢、充满气体的大气层,表面有漩涡状的云层。另有行星环及为 数众多的卫星环绕著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依序为: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图中各行星的大小代表其真实的相对大小。

到底谁是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

从1999年2月11日开始,冥王星终於变成太阳系中名符其实的最远的行星。根据JPL天文学家们的计算,从国际标准时(UT)9:08am(中原标准时间17:08)开始的228年内,冥王星都会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1930年2月18日,Clyde Tombaugh研究Lowell天文台望远镜所拍摄的天空照片时发现了冥王星。冥王星绕日周期为248年,轨道倾角约为17度,轨道偏心率约为02480。它主要是由岩石和冰所组成,有四季的变化。冥王星只有一颗卫星,名为查龙(Charon),在1978年才发现它的存在。由於冥王星轨道倾角及偏心率都比其他行星大很多,也就是说,冥王星近日点附近的轨道,有部份会落在海王星轨道的内侧(见附图),所以从1979年2月7日开始到1999年2月11日为止的20年间,冥王星至太阳的距离比海王星还近。

这样看来,2月11日时,冥王星会不会和海王星发生碰撞呢?答案是:不会!为什么呢?冥王星和海王星若要相撞,则两者必须同时到达它们的轨道交点。冥王星和海王星的会合周期大约是497年,即冥王星每绕日二周,海王星已绕日三周。所以每当冥王星经过轨道交点的时候,海王星总会绕到别的地方,发生碰撞的机会微乎其微。此外,冥王星相对於黄道面的轨道倾角比其他行星都大很多,也是不会发生碰撞的原因之一。

冥王星的直径大约是2300公里左右,在所有行星中,它比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小很多,甚至比月球还小;它的性质跟巨大且为气态的类木行星(木、土、天王、海王)不一样;轨道倾角及偏心率也都比其他行星大很多。所以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应不属於「行星」一族,而应是归类於「库伯带(Kuiper Belt)」的成员。柯依伯带位于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外的区域,带中的天体都比冥王星小很多,而且大多是由冰所组成,可能是太阳系演化早期的残片。不过,冥王星的外形是成圆球形,与这些库伯带天体多为不规则状又有些许的不同;而且冥王星很规律地绕日旋转,所以,在经过众多争议之后,它仍被归为「行星」族。 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

所以我们对冥王星的认识非常有限。美国太空总署(NASA)下所属的喷射推进实验室(JPL)目前正在进行一个称为「冥王星w伯带(Pluto-Kuiper Express)」的计划,预计在公元2004年发射太空船,大约再10年之后,太空船就会飞掠冥王星和查龙,并探测库伯带中的天体。

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从这一天起,冥王星不再是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海王星代替了它位子。

太阳系的行星一个八个,相信楼主背的比我更加熟练,本人就不赘述了。

太阳系有6颗行星有卫星,地球1颗,火星2颗,木星60+,土星50+,天王星30+,海王星13(木星,土星,天王星有光环,很难辨别一个天体是卫星还是光环物质)。

最主要的就几颗卫星

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土星的土卫六,地球的月球,海王星的海卫一,还有冥王星的卡戎。天王星和火星的卫星不怎么有名。

不过楼主在百度里面肯定可以找到的,只要不是那种半径几公里的卫星一般都有不错的特写~O(∩_∩)O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z=0&word=%BA%A3%CE%C0%D2%BB&s=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66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