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音乐家的详细介绍?

历史上著名音乐家的详细介绍?,第1张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与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这种充满宗教内容及复调音乐思维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纯音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出了那种严谨的德国式思维。另外,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 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 Bach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后世评价

  重燃兴趣

  [1]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他的音乐大体上无人问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极为欣赏巴赫的天赋)。新的音乐风格在发展,巴赫的“旧式”乐曲一时声消音灭。但是1800年以后,人们对巴赫乐曲重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他的声誉和名望与日俱增。在现今这个非宗教的时代里,巴赫远比他在世期间的名望更高。一位两百年前在风格和主题方面都被认为是旧式的作曲家,今天却受到了广泛的颂扬。

  水平最高的艺术家

  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他谙熟他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他对旋律组合法(同时演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曲调的方法)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赞颂。

  地位

  巴赫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当巴赫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义时,他的音乐作品才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而对于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未能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生活时代特点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德国处于政治分列、经济落后的状况,文化艺术暗淡无光。外国的、例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在德国占绝对优势,自己的民族文化受到轻视。恩格斯曾形容到,“从那个时候起,棍棒和鞭子就在国内占了统治地位;和整个德意志一样,德意志农民降低到极卑微的地位。”在这样情况下,教堂自然成了人们寄托精神情感的地方。 在德国的图林根州“巴赫们”曾成为音乐家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巴赫一族,可以上溯到好几代人,其职业都是一种组成行会的音乐职业,世家相传,他们属于音乐艺人这样一种特殊社会阶层。在领主的宫廷中,巴赫的社会地位是仆役性质的,与厨子列在同一个名册上。他不具有自由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其创作的作品并不能直接成为其经济收入的来源,而是归于领主所有。即使成为托马斯的宫廷乐长,他也很难维持在莱比锡的生活,死后也无遗产,不似贝多芬死后还留有股票。他的作品除了在教堂中,在当时演出也很少,死后长期默默无闻。 他的作品有不少是为统治者写并对其歌功颂德的,但是他不满足于自己屈辱的地位和现状,所以不断地转换他的恩主,寻求能更好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栖身之处。他甚至说过自己是不得不生活在被人厌恶忌妒的环境中,并且也曾和宫廷、教会中的恩主发生冲突,所以他也有傲慢、倔强的一面。 巴赫1703年曾在阿恩施塔特的教会担任风琴师,同时也为宫廷作曲。从那时起,他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1704年创作的d小调托卡塔,其中具有某种威力,像在用非常有力的语言在说话。在中间转调处,他杰出地运用了许多减七和弦,似狂风一般有力。过去一度有人认为这是其晚期的作品。只是因为他带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妇女到教堂唱歌,被城市议会列为罪状后,就自动辞职了。 1708年他曾在魏玛宫廷任风琴手。这时,虽然他的身份也很低,但是作为一个风琴师,他的地位和名声却逐渐提高。在德累斯顿,巴赫应邀与法国演奏家作即兴演奏的比较竞争,虽然那位法国人跑了,而他却成为德国音乐家和外国人竞争获得第一次胜利的好榜样。 1717年,巴赫生平第一次担任奎登宫廷乐长。由于奎登公爵非常爱好音乐,他甚至在国家支出中抽了三十分之一作为经费组成18个人的乐队。巴赫在奎登宫廷服务了六年,他的重要器乐创作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他献给勃兰登堡侯爵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富于生活气息,也具有骄傲、华丽的贵族性格。此外,他还写了《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为独奏小提琴用的三首奏鸣曲、三首“帕蒂塔”(Partita)等。另外在1721年,巴赫写了C大调、d小调的管弦乐组曲、法国组曲;1722年写了《平均律钢琴曲》上集,1723年写了两部和三部创意曲等等。这一时期的创作,被认为具有广阔和大胆的思想和技术手法。 巴赫在1723年到了莱比锡这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在当时也是自由的都市,在法制上可以不受理那里的萨克森公爵的统辖。在那里他演奏了一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使该市的议员们听了非常饮佩,因而获得了圣·汤姆士教会的乐长工作。此外,他还作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这期间,他为教堂写了许多很好的音乐作品,如有名的《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此外,为了谋得宫廷作曲家的职位,他曾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b小调弥撒》。这部作品与《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一样,虽然是宗教作品,但是其音乐精神的如此广阔,就像是在面向全人类说话,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的局限。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后又从事轻歌剧的创作。 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柠檬树花开的地方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作有《闲聊波尔卡》《火花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法兰西和波西米亚风格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1844年10月,年仅十九岁的约翰·施特劳斯率领自己的乐队在维也纳一流的饭店进行首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场圆舞曲的“父子之战”就此展开。老约翰动用自己的关系阻止各娱乐场所聘请儿子的乐队演出,但聪明的约翰开始逐步培养有别于父亲的观众,他把目光转向年轻人和民族主义者,创作了《维也纳的年轻人》、《塞尔维亚进行曲》、《捷克波尔卡》等早期音乐作品。 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小约翰·施特劳斯演奏了风靡全球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第314号)。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又称:钢琴魔王)。 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Raiding, Hungary)。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 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并于此后不久移居维也纳,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Antonio Salieri,或译萨列里)、车尔尼(Carl Czerny)、雷哈、巴埃尔的弟子。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二首钢琴练习曲以及超技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 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Weimar),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Rome)、布达佩斯(Budapest)之间。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拜罗伊特(Bayreuth)。 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包括社会主义)。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他是最早把匈牙利民族音提高到世界水平的民族音乐家,他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有积极要求变革生活的热情,也有怀疑和失望的消极情绪,但占主要地位的常常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李斯特是肖邦的同代人,但他离开祖国的时间比肖邦更早,因此,他的思想和创作不能简单地纳入“民族乐派”。然而,作为一个匈牙利人,李斯特对祖国的事业真诚关注;民族的历史和英雄人物,民间音乐的音调和节奏,在他的创作中都得到生动的反映和运用;加之他对东、北欧及俄罗斯青年作曲家的大力提携和鼓励,使他在欧洲民族乐派的发展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他的祖国,人民始终尊崇他为伟大的“民族艺术家”。 他一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又是现代钢琴技术的创造者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700多首音乐作品,并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他的主要音乐作品有吉普赛风格的《匈牙利狂想曲》(米高梅出品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其中获奥斯卡奖的一集“猫咪音乐会”使用了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作为全集的背景音乐,也显示出这个曲子弹奏的复杂技巧),《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帕格尼尼练习曲》,《瓦格纳改编作品:汤豪舍》等。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技巧辉煌,内容肤浅,但他不愧是位伟大的音乐革新家,并在历史上对改善音乐家地位,推动新生音乐风格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他最著名的贡献包括发明了交响诗这一体裁。 他还著书立说,出版多部论文和书信集,他的论文《论艺术家的处境》对改善音乐家的社会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李斯特最重要的作品是《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四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钢琴曲中最难的一首当属《唐璜的回忆》。

  “钢琴诗人”弗里德里克·肖邦(FFChopin 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1830年11月华沙起义前夕,肖邦离开祖国经维也纳到法国巴黎定居。

  平

  在维也纳,肖邦结识了西欧文艺界许多重要人物,包括德国诗人海涅, 弗里德里克·肖邦

  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等,特别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关系,对肖邦的思想、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成熟,创作上获得极其丰硕的成果。肖邦的创作可分四个时期。 由于40年代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给肖邦精神上带来沉重的打击;远离故乡;亲人和挚友相继逝世;都给他身心带来深深的创伤。1836年他开始患肺结核,症兆日益加重。1848年,衰弱的肖邦去英国短期教学和演奏,他为流亡国外的波兰同胞开了最一次演奏会。回巴黎后,他的健康急剧恶化,终于1849年10月17日病逝巴黎。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通过钢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把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到了精彩绝伦的境界。

  编辑本段作品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 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巴洛克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勃兰登堡协奏曲

亨德尔:皇家烟火音乐、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G小调第六号大协奏曲、C大调大协奏曲“亚历山大的盛宴”、水上音乐

古典

海顿:好多交响曲、奏鸣曲(我也不记得多少部了)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乐章最有名)

莫扎特:第20、21、23、27钢琴协奏曲(20、21的第二乐章优美……唯美)、第40、41交响乐、弦乐小夜曲(共四个乐章,都很熟悉的)、D小调幻想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很好听)

古典-浪漫

贝多芬:九首交响乐(当然三“英雄”、五“命运”、六“田园”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鲁采”、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舒伯特:A大调五重奏“鳟鱼”(第三乐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浪漫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四把竖琴绝无仅有)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有熟悉的婚礼进行曲)、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三个乐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勃拉姆斯:第一(又称“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第四乐章旋律模仿欢乐颂)、二、三、四交响曲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叙事曲、4首即兴曲、多首诙谐曲、多首圆舞曲、多首大圆舞曲(有名波兰舞曲、波罗乃兹)、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多首练习曲、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柔美至极,唯美)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梦幻曲”最经典,还有“竹马游戏”、“在火炉边”等)、狂欢节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较有名)、钟、爱之梦、献辞、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很特别,加入诙谐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旅行年代(欧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园的喷泉)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推荐:圆舞曲、四小天鹅)、胡桃夹子(推荐:花之圆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荐:玫瑰柔板)、第六交响曲“悲怆”(每个乐章都令人难忘)、钢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经典)、如歌的行板、弦乐小夜曲

民族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很著名、其他三个乐章也很熟悉)、斯拉夫舞曲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很有名)、被出卖的新娘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庙、索尔维格之歌)

西贝柳斯:芬兰颂、悲伤圆舞曲、小提琴协奏曲

印象

德彪西:夜曲、大海、牧神午后(根据象征派作家马拉美同名作改编)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波莱罗 、茨冈

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变奏18较著名)、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很美)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小提琴主题伴随四个乐章)、西班牙随想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其中“天鹅”最著名)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蝙蝠序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埃及进行曲、皇帝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南方的玫瑰圆舞曲、前进波尔卡、安锐波尔卡、拨弦波尔卡(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创作)、吉卜塞男爵、晨报圆舞曲、维也纳糖果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天佑皇帝约瑟夫一世万岁进行曲(有德国国歌片段)、游览列车波尔卡、享受生活圆舞曲、爆炸波尔卡、你和你圆舞曲、柠檬树花开何处圆舞曲、音乐美酒和女人圆舞曲、艺术家生涯圆舞曲、闲聊波尔卡、奥菲欧四对舞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村燕圆舞曲、水彩画圆舞曲、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小磨房波尔卡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中国人加洛普

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前奏曲)、罗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

马勒:第一进行曲、旅行者之歌(声乐套曲,古斯塔夫·马勒作词)

R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品30(开头被选为一**配乐)、唐璜 作品20 、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 作品28

法雅:爱情魔术师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降E大调“浪漫”)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选曲)

埃尔加:小提琴小品爱的致意(又称爱的礼赞)、威仪堂堂进行曲、新颖主题变奏曲“谜语”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木星”乐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现)

  “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古典乐派些概念例如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古典乐派对西方音乐历史起到重要意义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风格上则与巴洛克时期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即便是刚刚入门的听众也能够听出这两个不同时期作品在许多方面的不同。巴洛克音乐崇尚的是一种光彩照人的强烈,而古典主义音乐则崇尚稳重守制、逻辑均衡,虽然显得过于循规蹈矩,但却不乏美感。欣赏这个时期的作品,听众所享受到的是一种和谐、优雅却又平衡、统一的优美。 在节奏上古典主义音乐一改以往巴洛克持续不断的强烈感,特别注重旋律的作用,而旋律也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最精湛和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其灵魂所在。在旋律上,这一时期的音乐特别强调均衡和简洁。在结构方面,古典主义时期更与巴洛克时期有着极大的区别,其核心在于古典乐派采用单旋律主音音乐结构;而在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们崇尚的是复调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典乐派的许多作品更适宜初入门的听众来欣赏的原因,其调性明确且主线清晰,不像之前的巴洛克音乐那般,往往一个乐章有许多支线。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对此后音乐历史的发展是具有非凡推动意义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三大重要的曲式——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键盘奏鸣曲。虽然古典主义在贝多芬去世之后被全新的浪漫主义所更迭,但是这三种重要曲式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在浪漫主义时期被越加发扬光大。尤其是交响曲这一全新的曲式,由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巨头在短短数十年内,将其成型、完善、壮大。除此以外,奏鸣曲、室内乐以及器乐协奏曲、歌剧等形式也在古典主义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当然这也得益于当时乐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乐器之王“钢琴”正是在这一时期最终成型并被广泛运用的。 1浪漫主义纲领

  人们习惯于把雨果的《序》称为浪漫主义的纲领,这是因为雨果这篇讨伐伪古典主义的檄文,确曾获得广泛的响应,从而得以用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掀起一个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以显示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声势。因此文学史上常把雨果发表这篇序言的1827年和随后因雨果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上演成功而达到浪漫主义发展高潮的1830年,作为古典主义同浪漫主义在时间上的分界。

  2浪漫主义的根源

  探究浪漫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因为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短篇小说《阿达拉》 (1801年)和《勒内》 (1805年),已经包含了日后浪漫主义文学将要加以发展和夸张的一切优缺点的萌芽(持别是勒内这个悲观厌世的“世纪病”的典型人物的出现),所以有些人常把整个十九世纪视作浪漫主义的纪元,有时甚至还把它的结束时间延伸到大约1910年间。

  3浪漫主义分类

  高尔基在他的《俄国文学史》中第一次把浪漫主义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因此,如今在谈论浪漫主义及其作家和作品时,大多根据作者的政治立场、即对待革命的态度,区分为积极的(又称进步的或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和消极的(又称反动的或贵族的)浪漫主义两个不同的阶级流派。浪漫主义内部的两种倾向的相互联系,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即使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家多半也还有消极的一面,这是当时西方各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所决定的。因此,原则上可以区分,但又不能绝对化。举个例说,在文学领域固然可以举出这两种浪漫主义流派各自最早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斯达尔夫人(Mme de stael,1766-1817),另一个是夏多布里昂;但是在音乐领域就很难找到这样绝然的人物一在浪漫乐派作曲家中,瓦格纳是够复杂的了,可又无法把他归入浪漫主义右翼。这又是一个难题所在。

  4浪漫主义的思想

  浪漫主义者志在无限,一心要除旧布新,他们是向前看的,但是由于他们主要在幻想中探讨生活,有时也会走回头路,例如他们凭依古典主义所忽视的想象的翅膀,飞向大自然和异国,但也飞回远古以及九霄云外那虚无缥缈的境界,到那里去寻觅理想和找求满足。关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在古典主义时期原是同作品的主人公交融一体的,但到浪漫主义时期,大自然同人之间也存在着深邃的矛盾,浪漫乐派常被用以同主人公极端孤独的内心世界形成对照。不但如此,浪漫乐派作曲家感伤的心境,往往还给他们所描绘的风景画页抹上一层暗淡的色彩。因此,在浪漫乐派的作品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光辉夺目的大自然景色,个别田园画面的描写虽也美妙,却是已近黄昏,而更多的则是阴森恐怖的暗夜、孤寂的海岛和经常翻腾着惊涛骇浪的海洋。至于异国和远古,尤其是浪漫主义艺术家便于遁入的虚幻境界:他们追求所谓较少受到资产阶级文化侵蚀和影响、即较多保持古风的异国情调——于是法国作曲家喜欢选取西班牙的题材,而德国作曲家则写意大利;与此同时、他们还倒退到启蒙主义者极端仇视的那个中世纪中去——于是这个迷信的黑暗世纪所特有的种种怪物全都应运而起。

  [编辑本段]浪漫主义音乐

  1浪漫主义音乐的着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着重点从形式及其正规发展转到个性化的旋律写作上来。浪漫乐派作曲家认为精工编织的一长串旋律线条,远比主题的严格发展来得重要,因此浪漫乐派,他们的旋律写作往往不受传统的公式或小节线的束缚,只要求旋律像自由的呼吸那样诉述作者心里的话或表达他们直接从独特的心境或印象产生的激情。如果必须从一支美妙的旋律和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构这二者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一个浪漫乐派作曲家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前者,而对古典乐派高度发展过的那些曲式则自由地加以处理。因此,举例来说,浪漫乐派的奏鸣曲,就像是由若干个饶有兴味但彼此间联系比较松散的片断组成的,它不像古典时期的结构那样小心翼翼地注意保持均衡。然而,对抒情旋律的兴趣虽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浪漫乐派作曲家最明显的建树,却在于和声与音响色彩。

  2浪漫主义音乐特色

  在十九世纪,和声的技巧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音和声、远关系转调、复杂化的和弦等,都力图把大小调体系的调性轮廓弄模糊;和声现在变成一种表现工具,而不仅仅是音乐结构的一个媒介。浪漫乐派作曲家对和声技巧的发展同对音响色彩的兴趣是相辅相成的:这一个时期的乐队规模无限扩大,一些乐器得到改善,又有一些新的乐器发明出来、各种乐器的新奇组合产生了新颖的色彩效果,又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调色板,从而使这种拥有迷人的音色储备和力度层次的大型管弦乐队成为一种理想的工具。浪漫乐派相关书籍作曲家由于不太重视对称和均衡、有时甚至摒弃诸如快板乐章奏鸣曲形式的结构原则,因此,当他们使用大型管弦乐队以构筑要求首尾一贯的大型作品时,除了使用“主导动机”外,还借助于其他的附加性手段(例如故事的情节)去加以统一,这就产生了综合性的艺术——标题交响音乐。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这方面的一部“处女作”,随后,李斯特和后来的理查施特劳斯创造的单乐章音诗(或称交响诗),则是标题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有些浪漫乐派作曲家却认为小型作品特别可亲,更便于发挥他们的抒情才赋,也较容易捕捉那些难于捕捉的瞬间情绪,于是,钢琴小品和艺术歌曲首次在十九世纪得到推广,成为最富于特性的体裁之一,其中且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少著名范作。

  [编辑本段]浪漫乐派

  1浪漫乐派概念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2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关系

  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是浪漫乐派后期的发展;早期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者,他们的作品含有后期浪漫乐派风格和形式的许多特点。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

分类: 艺术 >> 器乐

解析:

六级A组(1) 练习曲 车尔尼

此曲应注意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手指头要有弹性、干净、流畅。肩膀和手臂要放松,以便于每个颗粒的清晰。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古典乐派节奏律动的平稳和音质上的平均。

六级A组(2) 布列舞曲 泰勒曼

此曲应注意泰勒曼是巴洛克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古钢琴家。在这首练习中还应想到巴洛克时期风格的特点:句子不是很长。弹奏时连音、断音要做出来。乐句划分时不要划的太长,每个声音要有弹性,节奏要准确。谱例第二行最后一小节的突然强与第三行第二小节的突然弱,以及第三行最后一小节的再强要做出力度上的安排,这是巴洛克时期风格的音响对比。这种忽强、忽弱而非渐强渐弱,是古钢琴阶梯式音量对比的特点。另外还要弹出巴洛克时代的华丽、纤巧、细腻的风格特点。

六级A组(3) 奏鸣曲 海顿

此曲是古典音乐风格,强调主,副部性格之间音乐形象的对比。谱例上第四行第四小节左手(阿尔贝第音型)的弹奏音量上不要太响,它是作为一种陪衬,一种伴奏,一种节奏的韵律出现的,主要依附于右手上声部旋律表情上的变化,旋律的起伏。这里体现奏鸣曲式结构的地方是在于再现部调性、曲式的变化,因前后两次不在一个调性上,更容易增添不同的趣味性,这首曲子主部具有民谣歌曲性,副部主要以钢琴化的“阿尔贝第”音型衬托。弹奏时应注意主题非常简短有力。要弹出塌实、平稳、高贵的艺术气质。

六级A组(4) 蝴蝶 格里格

它是格里格写作的小品形式。格里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演奏风格比古典主义时期更多地加入了个人的感 彩。更能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浓郁风格。所以此曲声音上要求更丰富,更加变化多彩一些,要注意内心世界对音乐的感觉。节奏上要稍自由一些,稍夸张一些。音乐幅度和音量上都强调要比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大一些,变化多一些,还要注意乐句的起伏 的奏法以及音质上要求的歌唱性。此曲可根据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经验去体会标题音乐——蝴蝶,能够象征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描绘一种什么样的图景,这样才有利于更好的完成这首作品。

六级 B组(1) 练习曲 车尔尼

此曲要注意手指的弹性,节奏的均匀以及旋律的流畅、平稳的感觉。在谱例二十一页最后三行中要求手指的独立性,要注意对手指四、五指的训练,要加强手指尖的力度和弹性训练,手臂要放松,肩膀也要放松。这样才能使四、五指连续弹奏时音色上更加清晰、更富有弹性。左手弹奏的跳音与连音要区分开,结尾处的连奏也要有歌唱性。

六级B组(2) 二部创意曲 巴赫

此曲是巴洛克时代的巴赫当场为学生练习写作的。此曲因没有太多的连线,弹奏时声音上要短促。因全篇音符速度比较快,不要用手臂顿音弹奏方法,建议练习手指的断奏(跳音)训练,这种奏法可以保证既有清晰的声音又有轻盈的速度,演奏上会显得轻松。要强调手指尖的弹性,手指尖不能太软弱,手臂要放松、平稳,这样才能使手指的断奏更有弹性。二十三页第三行的颤音(TR)可以弹奏比较长的时值,但要注意在颤音结尾时提前一拍停、断下来,以保证自然的进入下一小节。整个乐曲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能太沉重。音乐上要有起伏,乐句的划分可稍短一些,这样更能体现巴洛克时代旋律跳音的风格。

六级B组(3) 奏鸣曲 莫扎特 (G大调第一乐章)

莫扎特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被誉为“天使的欢笑”。此曲在作品中流露出一种天才赋予的生命力,并且音乐形象非常多。主题非常柔和、优美。第三行第二小节音乐形象上出现变化,出现浑厚、有力的八度弹奏。在二十五页第一小节处音乐上又有了鲜明的对比,力度上要轻、弱,有歌唱性,而这些都是莫扎特非常典型地富有歌剧戏剧性变化的作品特点。要注意音乐形象上的变化,这样曲子才能显得丰满、光彩。弹奏这首练习曲时要紧紧抓住古典风格乐曲的基本节奏,不管情绪上有任何变化,基本拍子不能改变,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应注意主部、副部以及展开部和再现部之间都要保持一种统一的速度感。不能在弹奏抒情的乐句时速度就慢下来,反之,在弹奏戏剧性比较紧张的乐句时又快上去,这就会破坏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特征。另外还要注意休止符的时值不要被音符占满。两个音的连线要做出语气感。

六级B组(4) 牧童短笛 贺绿汀

此曲是按照古典主义时期或巴洛克时代风格的写法。第一段是比较严格的复对位。第三十页第二行开始是第二段,第二段主调性的音乐与第一段弹奏地要抒情一些,第二段则要活泼一些。注意此曲是中国古典式风格特点作品,不是太浪漫的作品,基本节奏要把握的牢靠一些。复调因素要保持好,声部的进出要交代清楚,要分清哪一个是旋律声部,哪一个是伴奏声部,要安排好两手句子的起伏。要强调左、右手哪一只应该突出。并且注意左右手声部都是非常流畅,非常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地位。在三十一页第三行第三、四小节下方有一个标记(una corda)要求踩弱音踏板来改变音色,听起来象是很遥远。两小节后的标记(tre corda)要求放开踏板。这里不要从力度上感觉变化,而是要从音色上感觉变化。要想象一个牧童从远而近的场面,这样更有利于恰当地表现全曲的意境。中段(第二段)转为快板速度,从开始就定好速度,要保持律动到底。最后再现部要回到原速,要和第一段的速度统一起来。

六级选曲(1) 喷泉 卡尔博姆

此曲是轻音乐式的钢琴曲,并没有很深的意境可以表达,只不过在描绘轻松愉快的格调。在这首音乐中可以听到十分流畅的音型和左手非常有弹性的节奏。全篇应弹奏的轻松、活泼。这首曲目是二十世纪伸受人们喜爱的轻音乐式钢琴代表作之一。此曲中段(第三十三页第四行第四小节)要弹奏地稍微有一点力度,坚定一些,这样就和前后两段流动的、流水一般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段结尾处(第三十四页第一、二行)要注意音量上的写法,它并不是延用了浪漫主义时期渐强、渐弱的写法,而是借用了古典或巴洛克时期的阶梯式表现。这一页第一小节开始两个小节很强,另两个小节很弱,然后在强奏两小节,最后是渐强的表现形式,这样使巴洛克时期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曲尤其要注意轻松明快的节奏以及流畅的右手旋律和中段断奏级进式音型的对比,结尾处的三连音弹奏得不宜太快,要保持旋律性的奏法。

六级选曲(2) 天词歌 门德尔松

此曲是一首表达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情绪的歌,要注意渐强渐弱的起伏。音乐上比较短促,富有弹性。它并不是单音(托卡塔式)的跳动韵律,而是歌的韵律。在弹奏时要注意弹出清楚、清晰的弹性和乐句发展的方向。要用干净、利落的手指头跳音弹奏方法。不要用太多手臂、手腕的跳奏,手臂要放松。弹奏得要轻巧、清晰,手指尖要有弹性,不要太软弱。这样弹奏时不会显得非常笨拙,更有助于演奏出有弹性的歌的韵律。句子开始要仔细,音乐渐渐展开,从十六小节处非常弱(p)到二十一小节处非常强(f)形成音量上的对比,形成一个 的渐强趋势。音型上不再是一个短促的一个一个音的跳动,而是由两个音为一组连线的律动,要求把每一组的呼吸做出来,做好。

六级选曲(3) 水草舞 吴祖强 杜鸣心

此曲是浪漫主义风格为舞剧改编的中国作品,音乐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内心体验、抒情旋律和流畅的低音伴奏声部特征。引子中的八小节要一气呵成。并要注意长线条的旋律线。中段(三十九小节第二行)左手是旋律声部,右手为陪衬的伴奏声部。音量上左手主旋可稍突出一些,右手稍轻一些,断一些。左手的旋律线要唱出具有歌的、长气息的浪漫主义长旋律的表现手法。 的安排在再现部的开头,要充分一些。乐曲的最后一个音弹奏的力度上要轻,不要太重。要弹出向上抬指的感觉,不要弹出向下砸的感觉,音乐上象是渐渐走远了、消失了。

时期: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 20世纪音乐。

1、古代音乐

西方艺术音乐的历史始于基督教音乐。4世纪初,随着罗马帝国国势的衰落,基督教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在帝国内部崛起。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给基督教徒以信仰自由,他本人也在临终前受洗入教。基督教乘势在各地兴建教堂,广泛传教。音乐作为传播信仰的工具,依附于宗教仪式,得到迅速发展。

没有代表人物。

2、中世纪音乐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主要是方言歌词的歌曲。世俗歌曲的歌词采用押韵的诗,有明快的节奏,曲调是歌谣性的。

没有代表人物。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约为公元1450-1600年,在中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这时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离而独立发展。

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汴舒阿、奥凯格姆等。

4、巴罗克

巴罗克原意“怪异”,17、18世纪指装饰华丽的建筑风格,后来指一个艺术风格时期。巴罗克时期的音乐特征是:歌剧的诞生和器乐音乐的发展,复调风格逐渐向主调风格转移,教会调式逐渐被大小调体系代替,数字低音的运用引起了“和声学”的新概念。大量新的音乐体裁涌现,音乐语言在不断更新。

代表人物:弗雷斯科巴尔迪、布克斯特胡德、库泊兰等。

5、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

6、浪漫主义

从19世纪开始,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占据重要地位,音乐史上将这100余年称为“浪漫主义时期”。经过法国大革命的洗礼,人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在音乐中表现自我尤为盛行的同时,公开的音乐会成为重要的形态,为取悦听众,音乐家们追求高超的技巧、富丽堂皇的音响和丰富多彩的风格。

代表人物:舒曼、勃拉姆斯的间奏曲,舒伯特、舒曼、巴拉基列夫等。

7、20世纪音乐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后浪漫主义音乐家把浪漫主义的理想与语言推向极致,激发了年轻一代作曲家的反叛。

代表人物:古斯塔夫·马勒、理察·施特劳斯等。

--西方音乐

韦伯、舒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肖邦、R舒曼、柏辽兹、帕格尼尼、李斯特、勃拉姆斯、WR瓦格纳、布鲁克纳、小约翰·施特劳斯、奥芬巴赫、圣桑、弗兰克、柴可夫斯基。

维尼亚夫斯基、维厄当、安东·鲁宾斯坦、布鲁赫、理查德·施特劳斯、马勒、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雅纳切克、埃尔加、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1、韦伯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年11月18日-1826年6月5日),德国作曲家。

韦伯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

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

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3、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4、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

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5、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

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

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浪漫主义乐派

  西方音乐发展简史

  中世纪音乐:

  一、宗教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史单声部音乐,多用拉丁文演唱,按朗诵拉丁文散文的方式吟唱,内容多摘自《圣经》。

  弥撒(Mass)是天主教宗教仪式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为了纪念耶稣献身事迹而举行的,其名称来自此仪式的结束语“Ite ,missa est“(意为:仪式结束,众教徒退席)的拉丁文音译。一般可分为三类:庄严弥撒,又称为大弥撒;小弥撒,是庄严弥撒的简化形式;特别弥撒,由于季节或节日 不同而使用改编后的大弥撒,如还愿弥撒、婚礼弥撒。安魂曲是为纪念逝者超度亡灵所专用的弥撒,歌词遵循正常弥撒的内容,常省去荣耀经和信经而增加“最后的审判“。

  二、世俗音乐

  “游吟诗人“(troubadour):大多出身贵族,身着红色的短上衣,头戴一个**的风帽,下穿连衣裤,骑马,身背维埃勒(vielle)琴,从一个城堡到另一个城堡,去寻找愿给他们提供帮助的施主。他们自己作诗、谱曲、所唱内容多维谈情说爱、战争、传说故事,如描写田园风光、歌颂英雄人物、骑士与牧羊女的爱情等等。演唱过程大致为:首先用维埃勒琴演奏一段前奏,然后再几个持续音的衬托下自弹自唱,音乐风格特点表现为段落清晰/节奏规范、乐节长短大致相同,所用调式多为大调式,作品结构一般都是有两个段落组成的。在德国,人们称游吟诗人为“恋歌诗人“。

  三、复调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最初也属于单音音乐,后来僧侣中的乐师们尝试着在原有的圣咏的下方另外加上一个平行四、五度的曲调,既起到了衬托原有圣咏的作用,又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这种复音音乐形式被后人称为“奥尔加农“(orgaum)。9世纪以后,出现了复音音乐,并逐渐在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中广泛应用,由最初的两个声部添增为三个声部、四个声部甚至更多。11世纪时,僧侣乐师们将平行的曲调加在原有的圣咏的上方,并改变了只能平行的规则,大胆使用曲调之间斜向、反向的进行方式,形成了声部交错、变化,使音乐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人们称这种圣咏为“狄斯康特“(discantus)。到13世纪,复音音乐又出现了两种体裁:“经文歌“(mctet)和“康都克土斯“(conductus)。经文歌是在奥尔加农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来得,即在原圣咏的上方加上一个演唱不同歌词的声部,这个声部的曲调多出自世俗音乐,使世俗音乐与宗教出现了有意或无意的结合。唱词既有拉丁文又有法文,有的作品是由三、四个声部组成,分别是不同的歌词,其演唱效果可想而知。这类经文歌的作者注重的是每个声部的横向进行效果,不关心各声部之间是否协调、一致,也不关心音乐的纵向效果,但这正是复调音乐的起点所在,是音乐史上由单音音乐阶段向复调音乐阶段过渡的必由之路。康都可土斯与经文歌德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圣咏声部,也就是说整个作品都是由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形式简单,声部之间是音与音的对称,音乐发展手法自由,表现内容广泛。从奥尔加农到狄斯康特,再到经文歌,最后是康都可土斯,这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表现了音乐成长的足迹。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一、特点

  世俗音乐在宗教音乐盛行的环境里逐步成长壮大,产生了歌谣(chanson)、牧歌(madrigal)等多种新的声乐体裁;复调音乐渐渐发展起来,大、小调式与主调和声的风格也开始为人们接受;音乐理论及乐器也都各自有其新的发展。

  巴洛克音乐

  一、概述

  “巴洛克“一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在1600—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视觉艺术。“巴洛克“(baroque)源于葡萄牙语,意指体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种有冲动、任性、夸张、幻想之意。

  二、歌剧的产生

  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拿波里

  法国

  英国

  德国

  三、新的声乐体裁

  清唱剧

  康塔塔

  奏鸣曲

  大协奏曲

  组曲

  赋格曲

  代表人物:

  亨德尔

  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尼罗》、《罗德里格》、《阿格里皮耶》、《拉达米斯托》、《乞丐歌剧》

  2 西方音乐发展简史

  清唱剧:《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

  管弦乐:《水上音乐》、《焰火音乐》、《森林音乐》等

  音乐小品:《广板》、《快乐的铁匠》等

  巴赫

  声乐类: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弥撒曲

  器乐类:组曲、托卡塔、赋格曲、前奏曲、变奏曲、协奏曲

  常见作品:《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圣母颂歌》、《圣诞清唱剧》、《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键盘练习曲》

  维也纳古典乐派

  一、“古典“一词源自拉丁文,愿意为典范,即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视为景经典而加以崇拜、模仿。含义有两种,一是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在艺术思想与追求方面有一种承继关系;二是在文学艺术组作品中追求完美的秩序,以艺术思想的明晰和表现形式的典雅为追求目标。

  代表人物:

  海顿

  交响曲之父:创作交响曲104部,以最后的12部为代表。建立了成熟的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形式:即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一般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民间舞曲风格的小步舞曲(常为三部曲式);第四乐章,活泼欢快舞曲类型的结构(多采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广为流传的是《94交响曲(惊愕)》、《100交响曲(军队)》、《101交响曲(时钟)》、103交响曲(鼓声)》、《104交响曲(伦敦)》。

  弦乐四重奏:《皇帝》、《云雀》

  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莫扎特

  歌剧:主要作品为《后宫诱逃》、《费加罗德婚礼》、《魔笛》、《唐•璜》

  协奏曲:《c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5钢琴协奏曲》、《G大调长笛协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等。协奏曲的创作确立了三个乐章的结构形式: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常有两个呈示部,具有戏剧性和抒情性;第二乐章为慢板乐章,大多具有歌唱性特点;第三乐章为回旋曲式,具有一些世俗性特点。

  室内乐: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g小调弦乐五重奏》、《C大调弦乐五重奏》。

  宗教音乐:《加冕弥撒》、《c小调弥撒曲》、《安魂曲》

  贝多芬

  第一阶段:继承海顿和莫扎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法。创新在于用快速的谐谑曲乐章取代了庄严的小步舞曲。

  第二阶段:《C大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序曲、《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歌剧《菲德里奥》、《第三交响曲(英雄)》、《f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皇帝)》、《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C大调弥撒曲》、《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艾格蒙特序曲》

  第三阶段:对传统的突破,采用不对称的或是偶数加奇数的方式来组成音乐主体的句式,实现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最初的转变。往往避免用终止方式,而是以一种并不明确的终止式来表达他的乐思,结果是听众的听觉产生不了令人满意的结束感,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也许就是瓦格纳所谓的“无休止旋律“的最初版本。创造了新的曲式,人们称为“大型变奏曲“

  浪漫主义音乐

  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拉丁文Romancce,指中世纪的一种拉丁语系的罗曼语(Roman)写成的被称为“传奇“的民间文体裁。

  二、德、奥音乐

  三、意大利音乐

  四、法国音乐

  五、其他重要体裁,芭蕾舞音乐、标题音乐

  六、匈牙利音乐

  七、波兰音乐

  八、捷克音乐

  九、俄罗斯音乐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代表人物:

  韦伯

  歌剧:《自由射手》(又称为《魔弹射手》)、《优兰蒂》、《奥伯龙》

  舒伯特

  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魔王》、《野蔷薇》、《春天的信念》、《圣母颂》、《诗人》、《鳟鱼》、《你是安宁》、《流浪者的夜曲》、《晚霞》、《无尽的爱》、《热烈欢迎你》、《流浪者》、《死神与少女》、《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天鹅之歌》等

  3 西方音乐发展简史

  室内乐:钢琴五重奏《鳟鱼》、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C大调弦乐五重奏》、《小提琴、钢琴幻想曲》等。

  门德尔松

  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交响序曲《芬格尔山洞》、序曲《仲夏夜之梦》《宗教改革交响曲》等。

  舒曼

  钢琴作品:《蝴蝶集》、《狂欢节》、《大卫盟员舞曲》、《克赖斯勒偶记》等。

  艺术歌曲:《歌曲集》、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桃金娘歌曲集》、叙事歌曲《两个掷弹兵》等。

  交响曲:《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d小调第四交响曲》

  1842年室内乐之年:三首先给门德尔松的《弦乐四重奏》(a小调、F大调、A大调)、《降E大调钢琴四重奏》、《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d小调钢琴三重奏》、《F小调钢琴三重奏》

  清唱剧:《天堂与谪仙》

  19世纪50年代:《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d小调第四交响曲》

  勃拉姆斯

  F(自由)—A(然而)—E(孤独)。

  瓦格纳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序曲《莱茵河的黄金》、第一部《女武神》、第二部《齐格弗里德》和第三部《众神的黄昏》)、《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发尔》

  罗西尼

  歌剧:独幕喜歌剧《结婚证书》、正歌剧《唐克雷迪》、喜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利亚》、二幕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正歌剧《威廉•退尔》

  威尔第

  歌剧:《第一次十字军远征中的伦巴第人》、《厄尔南尼》、《一日为王》、《纳布科》、《麦克白》、《两个福斯卡里》、《强盗》、《列尼亚诺战役》、《海盗》、《路易莎•米勒》、《西西里的晚祷》、《游吟诗人》、《弄臣》(又名《利哥莱托》)、《茶花女》、《西蒙• 博卡尼格拉》、《假面舞会》、《唐•卡洛斯》、《命运的力量》、《阿伊达》、《奥赛罗》、《法尔斯塔夫》等。

  奥芬巴赫

  法国轻歌剧之父:《美丽的海伦娜》、《巴黎生活》、《格罗斯坦公爵夫人》、《缔约中的奥菲欧》等。

  古诺

  歌剧:《浮士德》等。

  比才:

  歌剧: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独幕喜歌剧《奇迹医生》、《采珠人》、《珀斯城的美女》(《帕斯的漂亮待稼女》)、《阿莱城的姑娘》、《卡门》等。

  交响乐:《C大调第一交响曲》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交响序曲《李尔王》、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安魂大弥撒曲》、《送葬与凯旋交响曲》、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又称为《浮士德的责罚》)、《拉科西进行曲》、《跳蚤之歌》、《图勒王》、《鬼火小步舞曲》、清唱剧《基督的童年》、歌剧《特洛伊人》、喜歌剧《比雅特丽斯与本奈狄克特》、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声乐套曲《夏夜》。

  圣桑

  《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歌剧《银的音色》、《参孙与大利拉》、独幕歌剧《**公主》;管弦乐曲《翁法勒的纺车》、《法埃同》、《死之舞》、《赫拉克勒斯的青年时代》、《阿尔及利亚第一组曲》、第2—4《钢琴协奏曲》、第1—3《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

  《钢琴四重奏》、《动物狂欢节》等。

  埃尔凯尔

  匈牙利民族歌剧的奠基人,1845年他的一首歌曲被定位匈牙利国歌。

  歌剧《洪尧迪•拉斯洛》、《邦克总督》

  李斯特

  钢琴作品:《b小调奏鸣曲》、《送葬的行列》、《“死之舞“变奏曲》、《巡礼的年代》第三集、《匈牙利狂想曲》19首;交响乐作品有12篇交响诗、《交响曲“但丁“》、《浮士德》;清唱剧《圣伊丽莎白的传奇》等。

  《匈牙利加冕弥撒曲》;清唱剧《耶稣基督》

  肖邦

  华沙阶段:《a小调玛祖卡舞曲》、《C大调玛祖卡舞曲》、《F大调玛祖卡舞曲》、《降E大调华丽大波洛奈兹舞曲》、《d小调波洛奈兹舞曲》、《e小调钢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4 西方音乐发展简史

  巴黎阶段:《b小调谐谑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a小调前奏曲》、《g小调叙事曲》、《降b小调奏鸣曲》、《b小调练习曲》、《升g小调玛祖卡舞曲》、《e小调玛祖卡舞曲》、《降A大调幻想波洛奈兹舞曲》等。

  斯美塔那

  《三首诗意的波尔卡舞曲》、《三首波尔卡舞曲》(升F大调、f小调、E大调)

  交响诗:《理查德第三》、《华伦斯坦的野营》、《领主加康》。

  9部歌剧:《李布舍〉、《达里波尔》、《布兰登堡人在捷克》、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等。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德沃夏克

  《摩拉维亚二重唱》、独幕喜歌剧《国王于煤工》、独幕喜歌剧《两个头脑顽固的人》、第3—5交响曲、《g小调钢琴协奏曲》;歌剧《雅各宾党人》、第6—8交响曲,《胡斯教派序曲》、被称为“自然、生命和爱情三部曲“的《三联交响曲》、《斯拉夫舞曲》、七首吉普赛歌曲(包括《母亲教我的歌》)、《e小调第九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交响诗《水妖》、《午时女妖》、《金纺车》、《野鸽》;歌剧《魔鬼与卡嘉》、《水仙女》。

  格里格

  《a小调钢琴协奏曲》、弦乐作品《两首悲调》(《创伤》和《晚春》)、《G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c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g小调弦乐四重奏》、《e小调钢琴奏鸣曲》、诗剧《培尔•金特》。

  格林卡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伊万•苏萨宁》

  强力集团:

  巴拉基列夫:《李尔王》配乐、交响诗《塔玛拉》、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

  居伊:歌剧《威廉•拉特克列夫》;四部儿童歌剧《雪勇士》、《小红帽》、《靴中猫》、《小傻瓜伊万努什卡》;管弦乐曲《诙谐曲》三首、《组曲》四部、《庄严进行曲》;钢琴作品《天真烂漫》、《小小华尔兹舞曲》、《献给舒曼》、《宛如歌声》、《宝石花》、《摇篮曲》、《玛祖卡舞曲》、《乡村诙谐曲》、《波洛奈兹舞曲》、《意大利夜曲》、《华尔兹随想曲》。

  鲍罗廷:《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穆索尔斯基:《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f小调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管弦乐诙谐曲》、《C大调钢琴二重奏》、四手联弹《诙谐曲》、管弦乐曲《女巫》(后改称为《荒山上的圣约翰之夜》(《荒山之夜》))、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

  柴科夫斯基

  《第一钢琴协奏曲》、《冬日的梦幻交响曲》、《乌克兰交响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诗《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芭蕾舞剧《天鹅湖》、交响幻想曲《暴风雨》、《D大调弦乐四重奏》、《F大调弦乐四重奏》、《波兰交响曲》、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第四交响曲》、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睡美人》、《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等。

  其实时间这里都有仔细找找吧呵呵具体的时间表没找到啊

  如果是说古典音乐话

  是从巴洛克时代开始的

  就是本文的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51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