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最早出现于哪个国家

架子鼓最早出现于哪个国家,第1张

1571年 ,第一批黑人被运到了当时的西班牙人殖民地美洲,从此上百万的黑人奴隶被不断的卖到美洲,黑人奴隶的到来不但带来了他们的劳动力,而且为美洲带来了新的音乐文化 —— 源于非洲的音乐与舞蹈 。

对于非洲的土著黑人来说 ,他们的舞蹈和音乐也是他们语言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的各种感情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仪式上 ,比如婚礼、葬礼 、节日庆典等重要时刻 ,人们总是聚在部落或村庄载歌载舞,而这其中重要的乐器就是鼓 。

鼓是非洲居民的传统乐器 ,起源于西非 ,人们在演奏时将鼓吊在脖子上,而且是几个人(至少两个人 ,甚至7个或8个人)一起演奏,讲究的是演奏过程中的配合 ,而且这种鼓乐有上千种节奏。

这种木鼓不但使非洲居民的娱乐工具 ,乐器以及非洲文化的产物,而且还是他们的联系和报警的工具 ,是他们的一种语言 。

直到19世纪初 ,在美洲的黑人奴隶仍然保持着他们的这种传统,尤其是在当时受到西班牙和法国影响的城市 ,比如路易斯安娜洲,密西西比的首府新奥尔良 。

但是在1861年以后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由于美国南方的庄园里的主要劳动力为黑人奴隶,所以南方的奴隶主害怕黑人通过这种鼓乐的语言来进行谋反的策划,因此他们禁止黑人奴隶再使用他们的传统音乐和乐器 —— 鼓。

而这一举动恰恰促成了现代音乐的诞生 。

当黑人再想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的感情的时候 ,他们不得不采用白人的乐器,演奏白人的旋律 。

这一举动可以视作是黑人音乐天赋的具体表现,黑人不仅仅是在演绎白人的音乐,而是将他们的音乐用美洲音乐风格演绎出来 。

由此于19世纪末诞生了黑白结合的爵士乐 。

也正是因为爵士乐的诞生,才使打击乐器在乐队或乐团演奏中的地位得以提升 。

长期以来 ,在出现爵士乐之前的白人世界中,打击乐器在乐团中仅仅是一种附属乐器。

人们无论在演奏何种音乐时(比如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等)打击乐器只在背景配乐中使用。

而旋律的演奏(Solo)是属于铜管乐器 ,旋乐和键盘乐器等其它乐器的。

但是在爵士乐中 ,打击乐器(架子鼓)第一次取得了和其它乐器同等的地位,终于也可以被用来演奏鼓旋律(Solo),通过独奏来表现某一段音乐或是鼓手的个人思想。

从50年代开始 ,出现了摇滚乐队 ,打击乐器(架子鼓)的地位再一次提升。

直到今天 ,摇滚乐队中都不可能缺少鼓手,有的甚至还要有一位打击乐手 。

但是,现今打击乐器(架子鼓)又一次将自身限定在“为主要的声音伴奏”的范围内,只不过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简单配乐 ,它体现的是和乐队中的吉他、键盘 、贝司以及主唱的配合 ,是乐队中的节奏乐器 ,固定了音乐的速度、动力和乐曲的结构 ,人们可以这样说 :鼓手是乐队的指挥 。

1978年:《红楼春上春》《狗咬狗骨》

1980年:《喝彩》

1981年:《失业生》

1982年:《柠檬可乐》《冲击21》《烈火青春》(第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杨过与小龙女》

1983年:《鼓手》《第一次》

1984年:《缘分》《圣诞快乐》《三文治》

1985年:《龙凤智多星》《为你钟情》《求爱反斗星》

1986年:《偶然》《英雄本色》

1987年:《英雄本色II》(第七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倩女幽魂》。

1988年:《胭脂扣》(第八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杀之恋》。

1989年:《新最佳拍档》《倩女幽魂II》

1990年:《阿飞正传》(第十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二十八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1年:《纵横四海》《豪门夜宴》

1992年:《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家有喜事》。

1993年:《霸王别姬》(第四十六届法国康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奖、第四届中国**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贡献奖)《花田喜事》《东成西就》《白发魔女传》《白发魔女传II》

1994年:《大富之家》《金枝玉叶》(第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锦绣前程》《东邪西毒》(第一届香港**评论家协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记得香蕉成熟时之初恋情人》

1995年:《夜半歌声》(兼任执行监制)《金玉满堂》

1996年:《金枝玉叶II》(兼任联合导演)《色情男女》(兼任客串导演)(第十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大三元》、《风月》(第三十三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7年:《春光乍泄》(第十七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九七家有喜事》

1998年:《九星报喜》、《红色恋人》《安娜玛德莲娜》;受邀担任柏林国际影展评委。

1999年:《流星语》(兼任联合出品人)《星月童话》《布宜诺斯艾利斯零度》(《摄氏零度之春光再现》)

2000年:《枪王》(第三十七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恋战冲绳》《烟飞烟灭》(兼任导演、编剧、剪辑)

2002年:《异度空间》(第三十八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二十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2004年:获得第二十三届香港**金像奖“演艺光辉永恒大奖”

韦伯(1786一1826)德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

主要代表人物是柴科夫斯基,格里格,格林卡,鲍罗丁等。浪漫乐派先河的贝多芬,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民族乐派的肖邦,柴可夫斯基,格里格 布鲁克纳(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音乐作品有交响曲,

1863 f小调交响曲

1863-1864 d小调交响

1865-1891(中途修改) c小调第一交响

1871-1889(中途修改) c小调第二交响

1873-1889(中途修改) D小调第三交响

1874-1888(中途修改) 降E大调第四交响

1875-1878(中途修改) 降B大调第五交响

1879-1881 A大调第六交响

1881-1883 E大调第七交响

1884-1890(中途修改) c小调第八交响

1891-1896 d小调第九交响 加上早期为有序号的两部共十一部交响作品。

管弦乐作品有g小调《序曲》1863;《四首管弦乐曲》1862。键盘乐有《兰西埃方阵舞》1850,《斯蒂利亚人》1850,降E大调钢琴曲1856,钢琴曲《回忆》1868,钢琴G大调幻想去,钢琴二重奏3首1852-1854;管风琴c小调前奏与赋格。管风琴C大调前奏曲。 室内乐作品有F大调弦乐五重奏1879,弦乐五重奏间奏曲1879。合唱曲作品有弥撒曲No1 d小调,No2 e小调,No3 f小调;《感恩赞》1811-1844,《F大调弥撒》1844,《d小调安魂曲》 1849,《降B大调庄严弥撒》1854,《圣母颂》1856,《赞美的语言》1868,《王的旗帜》1892,《夜魔》1878,《公证的花》1879,《日耳曼队伍》1863,《黑尔格兰岛》1893。

他的音乐创作中,,常收到站在瓦格纳对立面的人的批评。其创作的组织精密复杂,光彩夺目的对位与强烈的旋律美及宏伟却不夸张的配器相结合的交响曲备受赞赏。宗教作品也显示出其纯熟的作曲技巧。 马勒(1860~1911),奥地利音乐家,作品表现人形复杂面北抽丝剥茧地剖析、心灵的空虚与无助交响作品有1884~1888 D大调第一交响《巨人》

1888~1894 c小调第二交响《复活》

1895~1896 d小调第三交响

1899~1900 G大调第四交响

1901~1902 升c小调第五交响

1903~1905 a小调第六交响《悲剧》

1904~1905 b小调第七交响《夜小歌》

1906~1907 降E大调第八交响《千人交响》

1908《大地之歌》

1909~1910 D大调第九交响

1910 升F大调第十交响(未完成)

声乐套曲作品《旅行者之歌》,《亡儿之歌》。

歌曲作品《歌曲三首》1880,《歌曲五首》1880~1883,《青春之歌》1888~1891,《青年的魔角》1888~1899,《我们享受天国的欢乐》1892,《雷维尔格》1899,《鼓手》1901,《莫在歌中看我》1901,《午夜》1901,《大地之歌》。

室内乐作品有《小提琴奏鸣曲》1867,a小调钢琴五重奏1876,a小调钢琴四重奏1876。

康塔塔作品有《悲哀的歌》,及其他改编曲等。

马勒的交响曲属于浪漫派晚期的典型格式,乐曲长大形式发杂多样,具标题性质且乐器种类繁多。出众的配器法从纤细清理到浓重巨大都可处理的绝妙出色,和声与对位的使用更是标志着浪漫主义登峰造极的境界。他所使用的不协和和声,更是为20世纪的复调音乐的铺路。

他的音乐中既有民谣的音乐元素,又有圣咏般的乐句,使音乐变化丰富多样。更借着音乐表达出他内心的不安、忧虑、伤感等等灰暗迷茫的情绪。这对后来音乐的发展有这很大的影响。很多音乐家的作品中都呈现出受马勒影响的痕迹。 理查德·斯特劳斯(1864~1949),德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最有影响力的德国作曲家之一。 作品有

交响曲 1883 降E大调第一号圆号协奏1888 麦克白斯 1886 D小调钢琴管弦乐滑稽曲

1903 家庭交响 1942 降E大调第二号圆号协奏曲

1915阿尔卑斯山交响 1946 D大调双簧协奏曲

交响诗

1888《唐·璜》歌剧

1889《死亡与升华》1905 莎乐美

1895《蒂尔恶作剧》1908 厄勒克特拉

189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910 玫瑰骑士

1897《堂吉珂德》1912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

1898《英雄的生涯》1917没有影子的女人

组曲 1923 间奏曲

1882 降E大调小夜曲 1927埃及的海伦

1884 降B大调组曲 1932阿拉贝拉

1918 平民贵族组曲 1934 沉默的女人

1945 上变形 1936 和平纪念日

歌曲 1937 达芙尼

1885 八首歌曲 1940 达尼埃的爱情

1894 4首歌曲 1941 随想曲

1948 最后四首 其他舞台作品

协奏曲 1914约瑟夫传奇

1882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22 起泡的奶油

理夏德·斯特劳斯的创作早期风格为典型保留乐古典的特色。之后接触了李斯特、瓦格纳等认得作品,并从中对音乐创作有了新的认知,综合了浪漫与古典的技巧在不同的音乐体裁领域中不断摸索新的手法,使其作品充满了时代感。 沃尔夫(1860~1903)德国作曲家,作品有

1887 6首女生独唱曲

1895 市长 诗歌六首

1897 曼努埃尔·贝内加斯 诗歌四首

管弦乐 三首易普生歌曲

1883 交响诗彭特西丽亚 赖可尼诗歌三首

1892 意大利小夜曲1888 53首莫理可诗歌

室内乐 1888 迷娘之歌

1879 D小调弦乐四重奏 1889 西班牙歌曲集

合唱 米开朗其罗诗歌3首

1881 六首爱兴多夫合唱 情人在旁

1886圣诞夜相会

1888 火骑兵 祈祷

1888祖国相思

歌曲 告别

1877 12首青年时代歌曲 孤独的少女

他较为重要的音乐作品多为艺术各歌曲,他的每首艺术歌曲所凝聚的性格刻画是无与伦比的。要求表演者在心里上、生理上和乐器技巧上都有极高的艺术才能。他所选用的歌词文学趣味比交以前的德国作曲家更挑剔,很少用民歌式的旋律,也很少用勃拉姆斯的分节歌结构。而是有区别的采用瓦格纳的方法,使他的声乐作品无论是人声还是乐器都互相交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996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