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响送礼第几集

王响送礼第几集,第1张

王响送礼出现在《西游记》第十五集,也就是“盘丝洞”篇章的第三集。在这一集中,唐僧一行人来到了盘丝洞,被盘丝大仙所困。盘丝大仙要求唐僧留在盘丝洞中,成为她的丈夫。唐僧拒绝后,盘丝大仙便命令白骨精等妖怪攻击唐僧一行人。王响是一位蜘蛛精,在攻击唐僧一行人的过程中被孙悟空打败,之后便向唐僧献上了一些礼物,希望能够获得唐僧的宽恕。这一集中,王响送的礼物包括一块“蜘蛛丝”和一只“蜘蛛饼”,但唐僧并没有接受她的礼物,而是让她回到正义的一方。这一集展示了唐僧的慈悲为怀,不愿意对妖怪下毒手的一面,也展示了王响的向善之心,希望能够加入正义的一方。

 

七夕节的起源与传说

  ✿七夕节简介

 名字:七夕节

 别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关键人物:牛郎织女

 流行区域:华人地区及部分受汉文化影响的东亚地区。

 起源:汉代

  ✿七夕节的缘起

 汉代:查遍史料,我们能看到的有关七夕的最早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里面有写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我们也是由此断定,七夕起源于汉代的。

 唐宋:自此以后,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就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

 宋元: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明清:明清时期,七夕做为最重要的民间年节之一,可谓精彩纷呈。据记载,明代七夕时,民家“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月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此卜女之巧”。

 现代: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节名称的由来

 1、“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关于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那时候人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2、“七夕”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另外“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关于七夕的三十首古诗词

 

关于七夕的100句表达思念的经典诗句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一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我们都曾失去过,也知道失去并不代表什么,得到也是。——血条禾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6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6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7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7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7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7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

 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7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7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8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我们都曾失去过,也知道失去并不代表什么,得到也是。——血条禾

 8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8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8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8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85、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8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8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0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关于七夕的三十首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牵牛织女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

 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

 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

 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

 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

 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马嵬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乞巧丝。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登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七夕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二郎神·炎光谢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络角星河菡萏天

 (唐末五代)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传道仙星媛

 (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七夕·闺女求天女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

 (清)吴绡

 星光历历汉悠悠,怅望双星独倚楼。

 莫谓人间多别恨,便疑天上有离愁。

 梁清谪去谁相伴,子晋归来合公游。

 惟有月娥应最妒,一轮风露不胜秋。

怨王孙七夕

 (清)朱彝尊

 一水填却双星如约。

 乞巧谁凭。

 诉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怜不。

 悠悠岁月辞家者,孤眠且。

 此夕何夕也。

 碧梧小院风细,露槛同凭,昔年曾。夕

  红娘子

 (清)朱彝尊

 袖薄吹香过,发重萦鬟亸。

 压众风流,倾城色笑,趁时梳裹。

 惯新诗咏罢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别泪看频堕,密约何曾果。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

 悔当时花月可怜宵,镇相逢闲坐。

七夕夜女歌

 佚名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Pantone “2022春夏十大流行色” 的公布,我们的衣橱也即将开启新的旋律。

春天素来象征生长、治愈,在Pantone看起来本季度流行色重新打破 时尚 定义;以安全日常百搭为基础,色彩间依旧可以做到俩俩混合,从而调配出一抹属于春的韵律,美好且撩人,经典而浪漫。

2022春夏十大流行色 里,各种春色百般撩人,既可释放情绪,消除素然无味的平淡穿搭,又能给予美的治愈,感受来自春的“生命力”

尤其这俩年环境下,这些“春色“无疑是能为我们带来无限“活力和希望” ,2022春天究竟有哪些流行色值得期待呢,一起看看吧

要说今年春夏流行色中最温柔舒展的,当属这种“棉花糖蓝”,所谓棉花糖蓝Pantone定义它为“加糖后的粉彩且具有空气属性”。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低饱和度甚至泛白的淡蓝色系。

这种低调且柔和的棉花糖蓝,整体色调总能在甜美中给人一种“清爽解腻”的感觉,气质高级且十分显白。

最关键的是这种自带温柔属性的棉花糖蓝,其实非常基础好搭配,融入到各种单品亦能轻松驾驭,细腻的质感很容易便能唤醒春日浪漫。

想要为衣橱增添一份优雅轻快的“春色”,棉花糖蓝大衣or半裙都能助你轻松稳赢很大,谁穿都能很时髦。

春夏换上件棉花糖蓝卫衣or大号衬衫,来搭配半裙穿慵懒减龄极具少女清纯气息。

时髦推荐

NEW

优雅永存蓝色西服外套

不难发现2022春夏色调大多都以“素雅柔美”为主,而蛛丝粉的出现可以说将春天的梦幻美诠释到了极致。

放眼春夏潮流圈,“蛛丝粉”已然成为当之无愧的气质主打色。柔美优雅且自带回头率。

相较于其他难以驾驭的亮粉,像这种接近半透明状态的柔粉色,不仅能呈现出一种若影若现的温柔撩人,更能给予春天无限幻想。

尤其是春天将它融入到缎面裙当中,简约轻盈的质感无需费力便能助你在浪漫中寻回该有的高级。

不知道穿什么的时候,甜而不腻的蛛丝粉针织衫与各种单品联手亦能打造出1+1大于2的慵懒chic美。

时髦推荐

NEW

左:Heydress粉色西装外套

右:刺绣吊带连衣裙

百花盛开的春天素来要够浓郁方能展现韵味。而这种偏玫红调的“暗影红”不仅出场自带主角光环,如Pantone所说“这种高能见度极强的“色彩”更能时刻散发诱人魅力。

若你春夏依旧钟意复古风情,那么愉悦明亮的“暗影红”绝对就是最佳选择。

无论是裙子的妩媚性感,还是各种针织单品的优雅知性,都能令你美到窒息。

若说2022春夏最值得投资的色系,那绝对当属这种“静谧经典”的跳水蓝,相较于其他淡色调,跳水员蓝不仅自带高贵属性,还能充分展现大女人该有的“飒A”

而早已刷屏于各大秀场的“跳水员蓝”也为春天蒙上了一层神秘气息。Pantone官方则认为这种可靠的蓝色亦能激励我们不断突破困境与自我,到达新的高度。

而作为2022春夏绝不可错过“万能色”,将其与各种单品融合联手都能营造出无穷魅力,

最基础简单的依旧是素来与春天登对的“百褶裙or 衬衫”,从容优雅的轻快步伐很容易便能将穿搭层次演绎到底。

想要保留整体和谐性,跳水员蓝还可以与“黑色”直接组CP,举手投足尽显洒脱高级姿态,谁穿都能很出彩很显眼且无需过余修饰。

时髦推荐

NEW

桑蚕丝蓝色打底衫

春夏的气息总伴随着一抹“娇艳的**”,活泼甜美的气质韵味最能让人感受到春暖开花的美好。

2022春夏“水仙黄”的出场可谓是恰到时机,既摆脱冬季带来的保守沉闷,又给人一种温暖浪漫的 时尚 情怀

Pantone则给出这样的解释“快乐的水仙黄让我们与春天花园轻松发生连接” 而M姐光听到花园俩字就已经沦陷了。

而将这种如阳光般耀眼璀璨的“高饱和**”运用到服饰当中亦能起到丰富造型层次感的关键作用。

春天搭配白色清爽慵懒,搭配棕色高级迷人。倘若担心过分跳跃,利用配饰来点相助亦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脱俗与惊艳。

时髦推荐

NEW

左:高腰显瘦休闲裤

右:春夏气质打底衫

从2022春夏流行色里不难看出“蓝色”已然成为超越经典成为主打,从棉花糖蓝、跳水员蓝到冰川湖蓝,绝对的治愈撩人,显白高级。

所谓冰川湖蓝其实就是介于灰色与蓝色之间的色彩,低调的饱和度在视觉上给予春天无限轻柔细腻。

自带高贵典雅氛围;So无论任何单品都能让你真正彰显出非凡品味,这种温柔内敛的气质美绝不输人。

尤其是春夏一袭“冰川湖蓝长裙”上身,轻松慵懒的轻熟魅力瞬间便能让你养眼到犯规。

时髦推荐

NEW

春夏法式印花挂脖连衣裙

色彩不仅能情绪的释放还是营造美好氛围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像来自海洋深处的“海港蓝”,轻松便能让我们在这个春天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神奇韵律。

平静淡雅的“海港蓝”搭配属性也可谓是百变无穷的,与浅色系联手即刻就能营造清新高雅的极简风。与亮色系配在一起则能尽显复古摩登气息。

春天将这种神秘且冷清的色彩穿上身尤其应景、成套穿高级显贵十分有气场。

融合到缎面材质当中典雅随性,超级大气。

时髦推荐

NEW

海港蓝宽腿休闲裤

紫色素来是浪漫的代名词,明媚鲜艳间既能展现端庄优雅,又能保留春天该有的“轻快跳跃”,而2022春夏十大流行色中“大理紫菊”则展现了另一番别有韵味“春意”

这是一种“活泼且散发灵动美”的紫色调,靓丽却绝不罕见,

百搭不挑肤色无论穿搭主色;还是小面积点缀,强烈的层次力无需刻意便能美出一筹。

大理紫菊本身就足够吸睛,So姐更推荐大家利用同色调or相近色来相助,和谐平衡的高级感更能助你穿出不俗功力。

时髦推荐

NEW

法式慵懒风开衫外套

要说2022春夏闭眼入的气质高级色,绝对当属自带复古属性的“可口摩卡”。

对于我们并不陌生的摩卡色其实就是“浅咖啡色“,它是一种极为典雅内敛的暖色系,显白不挑肤不仅能营造四季皆宜的气韵美,对于黄皮也相当友好安全。

从2022潮流趋势来看,它也完美展现经典不过时、宜刚宜柔的穿搭玄学。

尤其是将它运用到生活当中,无论营造极简高级,还是摩登复古,它总能给人一种极其温柔含蓄的美感。

入春最简单的就是将摩卡色毛衣与半裙组CP,温暖撩人轻松便能显尽时髦女人味。

时髦推荐

NEW

左:复古链条牛皮方包

右:咖色廓形西服外套

百花齐放的春天素来红色最应景般配,虽说春节刚过去,但由此看来红色依旧是春夏大热色之一,而若说其中最能令人印象深刻的红,当属这种“凤凰红”

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鲜红色” ,明媚靓丽的红色像极了春天后花园充满了无限“生机和希望”

尤其是春夏时节红裙加身轻松便能撩人于无形,想要为法式复古造型增添一份轻快浪漫,还可以用西服、贝雷帽来呼应平衡整体时髦。

对于姐来说最实穿百搭的莫过于红色针织衫,既能单穿又可内搭,并且与任何下装组CP都毫不违和。

不知道穿什么的时候,“针织衫+高腰裤”这对儿经典套路准不出错,随性飒雅又显高显瘦,谁穿都能好看到犯规。

时髦推荐

NEW

左:红色简约显瘦开衫

右:复古百搭贝雷帽

好啦今天就说这了,看都看完了

七夕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 文化 圈诸国的 传统文化 节日。那么古代七夕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呢?下面我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古代七夕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乞巧节

纵观七夕民俗活动,多与七夕民俗的两大主题:“乞巧”、“婚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七夕民俗都是从这两大主题发展出的习俗。同时又因为这两大主题与女人关系密切,所以七夕民俗纪念活动的主体是年轻的女性,七夕也就因此被称作“女儿节”,或称 中国传统节日 中的妇女节。清代《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大家闺秀一年12个月的贵族生活。其中一幅名为《桐荫乞巧》的,正是对京中“七夕”风俗的描绘。全画细致地展示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场面: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这就是清代七夕节盛行的“投针乞巧”,也叫“丢巧针”。与针线有关的“乞巧”活动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主要有“蛛丝乞巧”、“穿针乞巧”、“投针乞巧”、“兰夜斗巧”等。

蜘蛛乞巧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唐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也写过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宋代《东京梦华录》:“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穿针乞巧

周处《风土记》云:“七月七日,其夜洒扫庭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即牵牛也)织女。”唐诗人祖咏《七夕乞巧》诗云:“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为巧。《醉翁谈录》:“其实此针不可用也,针褊而孔大。”

“穿针乞巧”,是较早的出现的乞巧方式之一,即首先制作不同类型的多孔针,有双眼、五孔、七孔、九孔等不同的乞巧针,然后由年轻女性在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谁先穿过就是“得巧”。关于乞巧穿针的民俗最早始于汉,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最早记载了穿针乞巧的民俗:“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荆楚岁时记》中也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的记载。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则记载得更为详细,不仅记有七夕彩楼,还有祭祀摆设,更包括了穿针乞巧的竞赛规则:“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作为后续发展,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中则有:“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后世的穿针乞巧民俗基本以此为准绳。

古代七夕送的礼物

同心结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言为心声,所谓“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结这个汉字就象是一张“不舍心怀、情用牢结”的网,却网不尽天下痴儿女 故事 的万一,目睹神伤。

团扇

越国大夫范蠡到诸暨城南苎萝山寻觅贤良,却与赤足浣纱的西施一见钟情,而且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约。心灵手巧的西施便用麦草编成扇,将自己的容貌用彩丝绣于扇芯,送予范郎。

古人在以诗词表达自己心声时,也不忘用团扇作指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西汉时期的团扇,因为它洁如明月,蕴涵着团圆、欢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细腻、温婉、浪漫的性情发现和选择,将它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

如意

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七夕节的由来和 传说 故事

七夕节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 爱情故事 尤其是鹊桥相会的传说密切相关。牛郎织女的故事千古流传,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小说之一,故事有不同的版本,流传最广的版本如下:

牛郎是一个命运凄苦的放牛娃,因爹娘早逝而随兄嫂生活。心狠的哥嫂不但对其百般虐待,最后还为了独霸家产把他赶出家门,只分给他一头老牛。然而,哥嫂没有想到的是,这头老牛竟然是被贬下凡间的灰牛大仙,它不仅能说人话,还知道天上仙女下凡沐浴的时间和地点。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趁仙女沐浴时抱走了一位仙女的衣裳——这位仙女乃是天上专司织锦的织女。失去衣裳的织女无法按时回到天庭,又被牛郎的真情打动,于是留在凡间,与忠厚老实的牛郎结为佳偶。婚后,织女教会了乡亲们养蚕抽丝织绸缎,还为牛郎育下了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很幸福。那头老牛在死前,叮嘱牛郎剥下它的牛皮,悉心保存,以备日后之用。

织女私自下凡与牛郎结合一事,触犯了天条。玉皇大帝派遣天兵天将下凡,将织女强行带走。情急之中,牛郎记起老牛临终的嘱咐,急忙披上牛皮,挑上一对儿女乘风追随。牛皮发挥着神力,眼见就要追上织女一行,王母娘娘却拔下了头上的玉簪当空一划,顷刻之间,在牛郎的眼前就出现了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银河,将他和织女分开。但痴情的牛郎不忍离去,他带着儿女苦苦守候在河边,而隔河相望的织女也终日哭泣,再也织不出美丽的云锦。

时间长了,王母娘娘也被织女和牛郎的真情所动,许可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每到这天晚上,人间的喜鹊都会飞往天上,在银河之上架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就靠这座鹊桥共赴佳期。相传在七月初七的晚上,在人间是看不到一只喜鹊的。而在黎明之前,喜鹊们必须飞走,牛郎织女也得赶在鹊桥消失之前匆匆话别,回到银河的两边。

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小小蛛网,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穿针乞巧

可以说,穿针乞巧本是来源于七夕的爱情婚育文化,而后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七夕节俗游艺活动。乞巧风俗日渐兴盛,还发展出了许多“流派”。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

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

“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 雕刻 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古代七夕节有哪些民俗活动相关 文章 :

★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资料

★ 这些七夕节的传统风俗,你知道几个

★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

★ 七夕节民间都有哪些习俗活动

★ 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 七夕节又叫什么节有哪些习俗

★ 七夕情人节饮食习俗有哪些

★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 七夕节的节日发展变化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01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