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太阳系内有8颗行星,分别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1、水星Mercury
水星(英语:Mercury,拉丁语:Mercuriu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最内侧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中国称为辰星,有着八大行星中最大,比冥王星小的轨道偏心率。它每87968个地球日绕行太阳一周,而每公转201周同时也自转3圈。
水星有着太阳系行星中最小的轨道倾角。水星轨道的近日点每世纪比牛顿力学的预测多出43弧秒(角秒)的进动,这种现象直到20世纪才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到解释。
水星是一颗类地行星,由于其非常靠近太阳,所以只会出现在凌晨称为辰星,或是黄昏出现作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则在阳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见水星的。
2、金星Venus
金星(Venus)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距离太阳0725天文单位。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时候会更近)。古罗马人称作维纳斯,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特。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
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清晨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傍晚处于天空的西侧,被称为“长庚”。
2018年9月2日,天宇上演行星金星“合”恒星角宿一的美丽天象,这两颗亮星将近距离接触,为公众上演一幕浪漫的“星星相吸”。
3、地球Earth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4、火星Mars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4%。
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
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星”,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神话玛尔斯星”是十二星座白羊座的独一守护星,并非天蝎座的守护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
据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员称,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液态地下水湖)。
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5、木星Jupiter
木星(Jupiter)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由于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属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称气态巨行星)。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占所有太阳系行星质量的70%,主要由氢组成,占其总质量的75%,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岩核则含有其他较重的元素。人类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6、土星Saturn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离(由近到远)第6位。质量、直径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同属气态巨行星。
欧洲古代(古希腊)称土星为农神克洛诺斯(古希腊语:Κρόνος;英语:Chronos),在古代中国也叫镇星或福星。
土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微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裹着。最外层的大气层在外观上可以看出发亮的土星光环,虽然有时会有长时间存在的现象。
土星的风速高达1800公里/时,明显的比木星上的风速快。土星的行星磁场强度介于地球和木星之间,空气流非常快。
7、天王星Uranus
天王星(Uranus),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1837~2008天文单位),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质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天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氦和甲烷。据推测,其内部可能含有丰富的重元素。地幔由甲烷和氨的冰组成,可能含有水。内核由冰和岩石组成。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温度只有49K(-224℃)。
8、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Neptune),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远日行星。按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排列,海王星是第八颗行星,直径上是第四大行星,质量上是第三大行星。
海王星的亮度仅为785等,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Neptune)”的名字来称呼它。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
海王星在直径和体积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却大于天王星,大约是地球的17倍,而它的姊妹行星天王星因密度较低,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倍。
——行星
恐龙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那颗小行星去哪里了?你知道多少
首先,这颗陨石的落点已经基本上找到了。
最有可能的撞击地点是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外海位置,这个地点是一次石油钻探中发现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陨石撞击地点
这个上古时代发生的遗迹直径达到了夸张的180公里,也就是到图中的那个虚线位置。根据估计,这颗陨石直径在10公里左右,产生的爆炸足足释出高达421023焦耳的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炸药(1014吨TNT当量)。
这个爆炸能量相当于什么呢?
沙皇氢弹爆炸时的照片
人类历史中最强的人造爆炸物是沙皇氢弹,爆炸威力只相当于5,000万吨**炸药;而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的能量是沙皇氢弹的200万倍。下图是沙皇氢弹爆炸时的照片,蘑菇云的高度有56公里那么高,要知道,这颗陨石相当于200万颗这样的氢弹同时爆炸。
陨石坑现在的位置和想象的撞击后的情景
那么,为什么我看不到陨石坑?
这个陨石坑的遗址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在地表上,而是在足足1000米的地下。长期的地质活动导致这些遗迹被深埋地下,只是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通过该地区重力分布的异常,才看到这里有一颗陨石坑的(下面这幅图里面展示了陨石坑位置的重力异常分布,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陨石坑的形状)。
从恐龙的灭绝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行星对于地球的毁灭是不可逆转的,其破坏力足以让庞大的地球毁于一旦,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有人问,在小行星抵达地球之前,专家能够给出精准的预警来减少地球上的危害吗?
这样的设想确实能够减少地球的损伤,就跟在地球上发生火山爆发或者地震的情况一样,如果提前预测到了,就可以转移周围的人群,减少生命财产安全损失,不过这对于来自宇宙中的小行星,科学家就认为,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就有很高的挑战性。
根据最新模拟结果,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使地球陷入了长达18个月的黑暗。
主要理论研究推测这颗陨石的宽度至少有10公里(62英里),其导致了白垩系下第三系(Cretaceous-Paleogene,简称 K-Pg)生物集群灭尽事件。
得益于地质记录中的异常地层、以及墨西哥湾巨大的希克苏鲁伯(Chicxulub)陨石坑,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段地球历史(均可追溯到同一时间)。
除了公认最知名的受害者恐龙,科学家们预计当时也有93%的哺乳动物遭殃,更别提更加繁多的其它物种,然而撞击并非是导致其死亡的主因。
NASA 指出,被宽度大于1 公里(06英里)的任意太空岩石撞击,都会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地震、海啸、火山喷发、以及四处撒播的火风暴。
即便在这些事件平息之后,其影响力仍将延绵数千年。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牵头的一项新研究,便模拟了全球野火烟尘会对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首席研究员 Charles Bardeen 指出:
陆地大型动物的灭绝,属于冲击引发的直接结果。但海中、地下、或暂时能下水的物种,都有希望存活下来。然而我们的研究,着重于初效(地震、海啸、酷热)之后的发展。
我们希望知晓期间产生的大量烟尘,给地球生物带来的长期影响。以及对那些被遗弃的动物来说,意味着什么样的后果。
为开展这项模拟,NCAR 研究人员们决定从最近预估的烟尘水平上着手,从地质记录中找到了大约150亿吨的数据。然后,他们用更低或更高的数量运行了测试,以研究其对气候有何影响。
结果发现,烟尘会聚集在上层大气中,给地球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毯子,阻挡了大部分的阳光。研究人员称,冲击发生后,天空瞬间变得如同月下的夜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会慢慢地恢复正常。但要恢复到可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则需要耗费整整18个月的时间。遗憾的是,即使没被火烧掉,很多植物也没能捱到“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几年前,一颗被科学家归类为“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3200 Phaethon,直径约为5公里,有着非常拉长轨道,有时它比太阳更靠近水星,它有时比火星离得更远。将于12月16日再次跟我们的地球来一个近距离的邂逅,将距离地球约为1000万公里,相当于27个地月距离。上次这颗小行星于1974年12月16日跟距离地球最近约800万公里。预测2093年这颗小行星将再次回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能通过此次近距离的机会,准备对这颗小行星好好地进行一番仔细地探测,希望能拍摄到小行星高分辨率的3D图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言人称,1000万公里距离足够让戈德斯通和阿雷西博强大的雷达成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刚发出声明,一天后,来自俄罗斯哥尼斯堡的伊曼努尔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的专家接着发表了一个跟踪3200 Phaethon的视频。该视频称,小行星的异常轨道将比任何其他的小行星更接近太阳。然而这颗3200 Phaethon却让科学家迷惑,因为它同时具备小行星和彗星两种特征。在1974年12月16日科学家在3200 Phaethon与地球之间的一次近距离接触机会中,发现它的岩石中存在着尘埃流动现象,类似于大多数彗星所看到融化的冰尾。
科学家们可能已经探测到了一颗行星在银河系外穿越恒星的迹象,这可能是在我们银河系外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美国宇航局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颗可能的系外行星是由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在漩涡星系中发现的。
到目前为止,所有其他系外行星都是在银河系中发现的,其中大多数都是在距地球不到3000光年的地方发现的。这颗新发现的可能的系外行星距离我们大约2800万光年——比银河系的距离远数千倍。
如果这颗行星真的存在,专家们说它必须在超新星爆炸后幸存下来,而超新星爆炸产生了中子星或黑洞。在未来,伴星也可能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并再次以极高的辐射水平对行星进行爆炸。
研究人员将搜索钱德拉(Chandra)和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卫星XMM牛顿(XMM Newton)的档案,寻找其他星系中更多的系外行星候选者。
即将到来的2022年依然有不少或有趣、或精彩的天象等着我们去追逐,去观赏。其中,新年首月就有伦纳德彗星过近日点、象限仪流星雨极大、月“拜”三星、水星东大距、年度最小满月等多个天象轮番登场。
转眼间2021年已接近尾声,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与此同时新年天象大幕也将徐徐拉开。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介绍:2022年,我们将会迎来流星雨、月食、行星相合等诸多奇妙天象。
其中象限仪座流星雨、将于11月上演的月全食、金火土木“四星连珠”等天象极具观赏价值,值得期待。
象限仪座流星雨开启新年天象大幕
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象限仪座流星雨将成为2022年开年的第一个重要天象。
2022年北京时间1月4日凌晨4时40分,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将在天空上演。今年象限仪座流星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据预测,这场流星雨天顶每时出现率(ZHR)为120,流星雨的速度是41km/s,速度中等、流量较大、流星较亮;辐射点在后半夜将会升起,且不会受到月光的影响,所以观测条件极佳。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极大期只持续几个小时,因此1月4日的凌晨至日出前是最佳观赏时间。
11月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月全食将登场
①2022年,全球将有两次日食、两次月食上演。
②5月1日的日偏食,只有在太平洋东南部、南美洲南部,南极洲极小部可以看到,中国不可见。
③5月16日的月全食,在大洋洲东部、太平洋东部、北美洲(除北部),南美洲、大西洋、非洲、欧洲西南部及南极洲可以看到,中国同样不可见。
④10月25日的日偏食,在非洲东北部、欧洲、亚洲西部可以看到,我国新疆、西藏、甘肃及青海极西部可见带食日落。
对于我国来说,最值得期待的是将在11月8日上演的月全食。这次月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将于当晚17点08分进入初亏,20点49分复圆,从初亏到复圆长达3个小时41分。届时,我们可以看到一轮美丽的“红月亮”高悬夜空。
“四星连珠”“金木相依”闪耀天幕
2022年,我们还会欣赏到很多行星相合的浪漫天象。
三星相聚
2022年3月下旬,金星、土星、火星三者相距较近,在大约5度之内,解释将呈现“三星相聚”的美丽景象。
四星连珠
2022年4月中旬开始,木星也将加入这个“组合”,届时我们可以看到木星、金星、火星、土星“四星连珠”的景象。4月下旬,例如4月24日,月亮也会加入这个“闪亮组合”。
“金木相依”天文现象
2022年5月1日早晨,金星合木星,二者相距15角分,同框出现。届时,双星几乎“合体”,相依相偎,闪耀天宇。作为太阳系最亮的两颗行星,“金木相依”,像是夜空中一颗巨大闪亮的明星,十分具有观赏价值。
除此之外,明年我们还可以看到月掩金星,月掩火星,水星东大距、西大距等天象。6月14日、7月14日,年度“超级月亮”也将亮相天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