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的折法

笔筒的折法,第1张

笔筒的折法教程如下:

1、准备一张纸,最好是长方形的A4纸,对折成三角形,然后把对折的三角形,另外一边多余的纸也折出一条痕,然后用手或者剪刀剪掉。

2、纸张被裁减成正方形之后,把正方形的纸张中线对折,要折出痕,然后中线的两边都以中线为标准,再中线对折。都要有痕,也就是最后要3条痕在正方形纸张上。

3、再另一个方向中线对折,对折之后,再重复上一个步骤,以中线为标准,再两边中线对折。完全对折之后,会出现16个正方形的格子。如果没有出现16个正方形格子就是不对的。

4、再把正方形的纸张的4个角都折成3角形。每个角一个折一个三角形,需要4个三角形。

5、然后再把已经对折三角形的一端,往里中线对折,沿着之前已经折好的。另一端也同样做法。

6、两边都折好之后,把折好的一面翻过来,再竖着对折,两断往中间对折。然后把对折的一端的两个角插入另一端对折的两个角的缝隙里。一直往里面深深插入,直至出现一个三角形滚筒,稍微修饰一下。就可以了。

7、用以上前6个步骤重复做6个三角形笔筒。然后把有花纹的一面朝外,里面的用胶水或者双面胶粘贴好,放置几分钟就可以了。最后在已经做好的笔筒上涂上想要的花纹和颜色。笔筒就做好了。

1描写笔筒好词好句

好句: 1、啊!多么崇高的思想!多么伟大的战士!为了千千万万个人的爱,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祖国的孩子们,他们不就是我们最可敬的亲人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朵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朵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我的桌斗里放着一个破旧的碎花书包,虽然破旧,但它却是我的一只小船,一块珍宝。

书包是一只船,载着我去泛游学海,冲急流,越险滩,飘流远航,到达胜利的彼岸;书包又是珍宝,它融有妈妈的情和爱,给我勇往直前的力量。

它终于初具形态:一条宽带子把一个不大不小的布兜做成了,那样子还真像个小船,上面还绣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

一枝普通毛笔的“身高”约有6寸,这种构造正是为了适合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的书写需要。

笔筒是用可口可乐易拉罐做的,表面粘着的上百个小海螺壳拼成了一个奇特的图形

2求描写笔筒的文言文

再看这件笔筒,器形酷似一座大山,随形而雕,成半园三角形,底部刻意雕长城纹,给人以敦实厚重之感,喻示大明江山如万里长城,稳如泰山。刀法劲健、粗矿、游刃自如,整体均采用浮雕,园雕,巧雕,缕空雕等技法。

笔筒一侧,一株万年古松顶天立地,蟠曲如龙,直冲云霄,古松虬枝而过、松枝穿插虬劲、松针如刃、刻工深峻入骨,生动反映了当时文人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笔筒的另一侧,千年古梅拂云而下,有如万紫甘露,梅枝苍劲、遒韧、婉转自然,梅朵饱满有力,展示了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左右各一大小天然洞壁,巧奇天工、玄机、妙不可言,借此衬托梅花的孤芳自傲、迎雪霜、甘洒清香万紫星,生动再现了方孝孺的崇高品德和不屈节操。

3描写笔筒的100字文章最好是描写山水的圆柱形的笔筒上有一幅画, 爱

我的家乡——我住在远近闻名的——。

一听这个名称,你就知道我的家乡有许多河,河上一定有许多座桥。那一座座桥,形态各异。

我们的大桥大多数是用石头建造的,有桥里桥、……还有一座桥的名字大家都叫不出来,可能是年代久远的缘故吧!乌镇有许多可以让人游玩的地方,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那是两处集中的游玩景区,还有修真观、唐代银杏……最值得观赏的是夜晚的西栅景区。 西栅的夜晚是那么迷人。

晚上,天色暗了下来,五颜六色的灯就亮了起来。西边的一座,四周镶嵌着许多电灯和。

在风中它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非常动听。灯光一亮,那座显得格外美丽。

乌镇的特产也特别多,有三白酒、、姑嫂饼……其中的姑嫂饼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呢!乌镇还有一所百年名校,这所学校曾经培育出了一代。 爷爷小时候就在那所学校读书。

校内,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看,我们的家乡很美吧。

  文竹人物题诗方笔筒

 文竹人物题诗方笔筒,清晚期,通高14cm,长72cm,宽72cm。

 笔筒四方式,通体包镶文竹,嵌红木底座,四足。在筒身相对的两面以阴刻技法各刻画一人物:一为文士,背向立,戴高巾,斜持拐杖,伛偻腰身,容颜虽只是侧面,但可见须髯及胸,抿唇凸颌,颇显龙钟老态。衣袂轻飏,似有微风吹动,极为生动。衣纹繁复,线条如屈铁,有陈老莲笔意。另一面为一渔人,正向立,粗服跣足,手扶斗笠,钓竿倚于肩上,挺身扬首,面含微笑。两相对比,意味深长。筒身其余二面均阴刻题铭。一为楷书:“昔苍颉创业,翰墨作用,书契兴焉。夫制作上圣立宪者莫先于笔,详原其所由,究察其成功,铄乎焕乎,不可尚矣。庚子四月苍溪王竹民刊。”及“王勋”篆书小印。相对一面为行书:“雕镌精巧,似辽东之仙物;图写奇丽,笑蜀郡之儒生。和卿题。”

 此器风格清隽,书画皆有可观,文竹镶嵌及阴刻技法尤为精妙,是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品。

 黑漆镶文竹人物纹方笔筒

 黑漆镶文竹人物纹方笔筒

 黑漆镶文竹人物纹方笔筒,清,高14cm,口径124cm。清宫旧藏。

 笔筒直角正方形,四角下设象牙足。通体髹黑光漆,外壁四面以文竹镶嵌纹饰,边饰连续回纹,中央单线方形开光内饰高士图,四面人物各异,有倚石读书者,有伫立沉思者,有席地扶书简者,有把玩灵芝者,均长衣阔袖,清高雅逸。

 此器纹饰简洁,文人格调极浓。黑漆地上嵌饰的文竹线条清晰醒目,风格独特,韵味清雅高古。

 文竹方笔筒

 文竹方笔筒,高15cm,口、足边长12cm。清宫旧藏。

 笔筒近似立方体,壁稍厚,浅方足,内外均贴饰浅色竹簧,作并排竹竿纹。其纹饰简单,却耐人寻味。竹节以几何化的`“∽”纹表示,各根竹竿的节数不等,“∽”纹的方向呈规律性的变化,错落有致,形成节奏感与动态感,加之修胎讲究,竹节处均微微突起,竹节间则稍稍低凹,起伏均匀,令竹簧不显轻薄,增添了立体感。

 此笔筒竹簧片粘贴紧密,拼接细致,过渡圆融,色泽温润,有类牙、玉,尽显独特韵味。在清中期宫廷工艺追求繁缛富丽的风潮中,能出现这种技艺精湛、以简驭繁、风格清新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清中期,通高285cm,长301cm,宽132cm。清宫旧藏。

 文具盒通体包镶文竹。台座为长方几式,正背面均嵌贴龟背莲花锦地纹。四足,正面设小屉五,错落为高低二层,下层中间隔有空洞,洞饰镂雕花牙。每屉均装铜钮,钮上配挂蝠形白玉片,以便于抽拉。

 较高的座面上立一木座方瓶,瓶身亦包镶文竹,并贴深色蕉叶纹、卐字不断头纹等为饰。瓶分4节,可拆分成3层小盒,各层均以子母口相合,瓶口部即为盖。瓶口内斜插如意,肩部嵌白玉兽首衔环耳。方瓶旁为一木座椭圆盒,贴饰缠枝莲纹,盖顶镶嵌青玉蟠螭饰件。

 较低的座面上置一书函式二层盒。盒盖面阴刻卐字纹地,上嵌玉书签,饰青玉雕蟠螭及染牙丝穗玉佩。盒壁仿书口处粘贴竹丝以象征书页之相叠状,颇生动。

 此作工艺精益求精,造型多变而富装饰意味,展现了文竹工艺独特的美感。

 文竹镂空嵌玉方笔筒

 文竹镂空嵌玉方笔筒,清中期,高138cm,边长94cm。清宫旧藏。

 笔筒方体,底附四矮足。筒身每面中央均有镂空长方形区域,镶嵌一青白玉玉板为饰,周围镂雕变体蟠螭勾连纹。

 笔筒器形极为工整,线条横平竖直,镂空处虽缝隙狭小,但文竹包镶一丝不苟,通体几乎不见接缝痕迹。文竹表面的色泽、肌理等都处理得细腻入微,加之其上又施以浅浮雕,乍看直似黄杨木雕刻而成,由此可见清中期文竹工艺的高超水平。此器的玉石镶嵌与文竹工艺结合得恰到好处,秀骨清像,格调高雅。

 文竹贴花方水丞

 文竹贴花方水丞,清中期,高29cm,口径34cm,底径6cm。清宫旧藏。

 水丞作四方抹角马蹄式,凸口,方唇,平底。通体包镶文竹为饰,口边、足缘及转折棱线处均镶贴深色竹簧。器身每面中央饰变体几何纹样,抹角处过渡的四条窄面则于下部饰如意云头纹。

 此器形制乖巧可人,色泽淡雅,为同类制品中较为突出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76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