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鸭嘴兽的资料?

求鸭嘴兽的资料?,第1张

采纳我吧

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的尾巴扁而阔,前、后肢有蹼和爪,适于游泳和掘土。鸭嘴兽穴居在水边,以蠕虫、水生昆虫和蜗牛等为食。繁殖时雌鸭嘴兽每次产两卵,幼兽从母兽腹面濡湿的毛上舐食乳汁。其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约克角至南澳大利亚之间,在塔斯马尼亚岛也有栖息。此外,鸭嘴兽是极少数用毒液自卫的哺乳动物之一,是珍贵的单孔目动物。基本介绍

   小鸭嘴兽鸭嘴兽是生存于澳大利亚的单孔目哺乳动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动物的进化环节,在动物进化上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所谓单孔目动物,是指处于爬行纲动物与哺乳纲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行纲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纯粹的哺乳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恒温;而单孔目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行动物的重要特性。它虽被列入哺乳纲,但又没有哺乳纲动物的完整特征。是最原始最低级的哺乳纲,在动物分类学上叫做“原兽亚纲”或称为单孔目卵生哺乳动物。其寿命约为10~15年。

   它是最古老而又十分原始的哺乳动物,早在2500万年前就出现了。它本身的构造,提供了哺乳动物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许多证据。

  鸭嘴兽的细胞中有5对彼此独立的染色体,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会聚合在一起,并且决定了鸭嘴兽个体的性别:带有10个X染色体便是雌性,带有5个X染色体和5个Y染色体的便是雄性。理论上鸭嘴兽可能会拥有25种不同的性别,虽然这一现象在实际中并未发生。

编辑本段

体貌特征

   鸭嘴兽成年鸭嘴兽长度有 40-50公分,重量雌性在 700-1600克之间,雄性在 1000-2400克之间。

  凡见过鸭嘴兽的人都说它长得实在太怪异了。当初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发现鸭嘴兽时,惊呼其为“不可思议的动物”。鸭嘴兽长约40厘米,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与针鼹相比,较小,大脑呈半球状,光滑无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在行走或挖掘时,蹼反方向褶于掌部。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嘴内有宽的角质牙龈,但没有牙齿,尾大而扁平,占体长的1/4,在水里游泳时起着舵的作用。

  它的体温很低,而且能够迅速波动。

  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伤,即引起剧痛,以至数月才能恢复。这是它的“护身符”,雌性鸭嘴兽出生时也有剧毒,但在长到30厘米时就消失了。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鸭嘴兽为水陆两栖动物,平时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时眼、耳、鼻均紧闭,仅 鸭嘴兽生活环境凭知觉用扁软的“鸭嘴”觅食贝类。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与自身体重相等。

  鸭嘴兽是游泳能手,用前肢蹼足划水,靠后肢掌握方向,捕食一些生活在河中的小的水生动物。

  鸭嘴兽生长在河,溪的岸边,它的大多时间都在水里,它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体在较冷的水中仍保持温暖。在水中游泳时它是闭着眼的,靠电信号及其触觉敏感的鸭嘴寻找在河床底的食物。它以软体虫及小鱼虾为食。鸭嘴兽生殖是在它的岸边所挖的长隧道内进行的。它一次可最多生三个蛋。六个月后的小鸭嘴兽就得学会独立生活,自己到河床底觅食了。

  鸭嘴兽在水中追逐交尾,卵似乌龟蛋状。小鸭嘴兽孵化出世后,靠母乳喂养4个月方能自己外出觅食。鸭嘴兽是夜行性生物,它们惯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

  鸭嘴兽能潜泳,常把窝建造在沼泽或河流的岸边,洞口开在水下,包括山涧、死水或污浊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它在岸上挖洞作为隐蔽所,洞穴与毗连的水域相通。它是水底觅食者,取食时潜入水底,每次大约有一分钟潜水期,用嘴探索泥里的贝类、蠕虫及甲壳类小动物以及昆虫幼虫和其他多种动物性食物和一些植物。

  冬季不活动或冬眠。雌兽挖相当于16米长的涧穴,将卵产于用湿水草筑成的巢内,每产产卵,有时3卵。卵比麻雀卵还小,彼此粘在一起。孵卵期洞口堵塞,孵出的幼兽发育很不完全,鸭嘴兽既无育儿袋也无乳头,成束的乳腺直接开口于腹部乳腺区。幼兽用能伸缩的舌头服食乳区的乳汁,哺乳期大约五个月。 鸭嘴兽二百多年前,当第一批英国探险者从澳洲带回一只鸭嘴兽标本时,所有的科学家们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眼睛:身体像水獭长满浓厚的皮毛,嘴巴如鸭嘴般宽大扁平,长着四只脚蹼,尾巴宽厚如河狸鼠。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奇形怪状的混合物,一定是什么人恶作剧制成的假冒货。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动物能像爬行动物或鸟类般产卵。卵孵出后,又能像哺乳动物般喂奶水给幼仔。这违背了科学家们已有的对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划分。经过多番争议和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得出结论:这种奇异的动物属于“monotremes”家族,即“卵生哺乳动物”,起名叫“鸭嘴兽”(duckbilled platypus或platypus)。这种动物代表着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一个环节。在发现鸭嘴兽之前,人类长期以来对这一环节知之甚少。鸭嘴兽居住在河流和湖泊里,分布于澳洲繁荣的东南沿海地区。鸭嘴兽体形小巧,与普通家猫差不多,体重也才一公斤左右。它通身长满柔软的皮毛,像一层上好的防水衣。嘴巴极宽扁,像面具一样装在脑袋上。别小看它的嘴巴,外观虽像鸭嘴,却比鸭嘴高级得多。它的质地柔软,似皮革一般,上面布满神经,能像雷达扫描器一般,接受其它动物发出的电波。鸭嘴兽仗着这一利器,在水中寻找食物和辨明方向。

  鸭嘴兽喜欢吃一些小的水生动物,如昆虫的幼卵、虾米和蠕虫。但是可怜的鸭嘴兽没有哺乳动物般尖利的牙齿,一张扁扁的鸭嘴,如何咀嚼食物,难道生吞活咽吗?鸭嘴兽却有办法,每次它在水中逮到食物,先藏在腮帮子里,然后浮上水面,用嘴巴里的颌骨上下夹击后才大快朵颐。

  春季是鸭嘴兽生儿育女的季节。通常雌兽在水底寻找一块稳妥的地方,然后挖掘一个长约20米的洞穴。小小的鸭嘴兽居然挖出如此宽大的洞穴,为自己和未来的孩子们建造了一所豪宅。雌兽一般在豪宅里产出两枚卵,经过两个星期的艰苦努力,它的小宝宝终于出生了。这时,鸭嘴兽妈妈就可以把小宝宝抱在怀里,喂奶水给它们吃。幼仔要经过三四个月才能长大成“人”。

编辑本段

带有毒性

   鸭嘴兽鸭嘴兽是极少数用毒液自卫的哺乳动物之一。在雄性鸭嘴兽的膝盖背面有一根空心的刺,在用后肢向敌人猛戳时它会放出毒液。

  鸭嘴兽身上带有80多种毒素,是一个毒素大杂烩。带有蛇毒、蜘蛛毒,甚至海星毒。鸭嘴兽分泌毒物是为了显示它们在交配季节中的主导地位。雄性鸭嘴兽会通过它脚掌下面的小倒钩来分泌毒素。鸭嘴兽身上只有三种它自己特有的毒素,其余毒素在其他动物身上也有发现,例如:海星、海葵、蜘蛛、蛇和蜥蜴。这83种不同的毒素基因可以归类为13个不同的基因家族。这些毒素的不同组合,可能会引起炎症、神经损伤、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等症状,令人死亡。在野外遭遇鸭嘴兽,绝不能掉以轻心。

编辑本段

生殖繁衍

  母体虽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体产卵,像鸟类一样靠母体的温度孵化。母体没有乳房和乳头,在腹部两侧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兽腹部上舔食。 刚出生的鸭嘴兽幼体有齿,但成体牙床无齿,而由能不断生长的角质板所代替,板的前方咬合面形成许多隆起的横脊,用以压碎贝类、螺类等软体动物的贝壳,或剁碎其它食物,后方角质板呈平面状,与板相对的扁平小舌有辅助的“咀嚼”作用带毒的产蛋哺乳动物。

  到了繁殖期,成年鸭嘴兽会在河岸上用前脚上的宽指甲挖一个特殊的洞。洞大约有30米长,里面有一个或多个小巢。

  雌鸭嘴兽会产下2只或3只软壳蛋,10天后幼仔被孵化出来。从这以后,它们的行为就越来越像哺乳动物了:幼鸭嘴兽吃母亲的奶,直到它们长到可以离开洞穴。

  鸭嘴兽是肉食动物---捕食昆虫和其他一些生活在流动的小溪与河底的小动物。在水下,鸭嘴兽闭上眼睛,用它那柔软而敏感的嘴在泥浆里掏摸着找寻食物。

  鸭嘴兽游泳能手,用前肢蹼足划水,靠后肢掌握方向。

编辑本段

学术意义

  鸭嘴兽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历经亿万年,既未灭绝,也无多少进化,始终在“过渡阶段”徘徊,真是奇特又奥妙,充满了神秘感。这种全世界唯有澳大利亚独产的动物,但因追求标本和珍贵毛皮,多年滥捕而使种群严重衰落,曾一度面临绝灭的危险。由于其特殊性和稀少,已列为国际保护动物。澳大利亚政府己制定保护法规。

编辑本段

科普文章

  《令人伤脑筋的鸭嘴兽》 叶进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未出生的孩子和已经死了的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完人”这句话,今天恐怕谁都会这样说,然而在前些年,这话是断然说不得的。

   鸭嘴兽这要从我在澳大利亚所看到的一种特殊动物谈起。

  那是初春的一个上午,我在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上,看到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叫鸭嘴兽。它既是哺乳类,又会下蛋;既像鸟类,又像爬行类。

  据说,当1880年一个鸭嘴兽标本从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送到伦敦时,曾使英国有名的生物学家们大发雷霆。他们断言,这个标本是几种不同的动物拼凑起来的,并扬言要追查是什么人敢如此恶作剧,这拍案者之一,就是恩格斯。

  按照传统的概念,哺乳动物必须胎生,而不会下蛋。革命导师恩格斯也一度拘泥于这种认识,后来在实践的检验面前才改变认识,并把它作为教训,提示别人,引以为鉴,给人们树立了一个重视科学、实事求是的榜样。恩格斯在1895年给康·施米特的信中说:“我在曼彻斯特看见过鸭嘴兽的蛋,并且傲慢无知地嘲笑过哺乳动物会下蛋这种愚蠢之见,而现在这却被证实了!因此,但愿您不要重蹈覆辙!”

  鸭嘴兽有一个平而扁的阔嘴巴,短而钝的粗尾巴,还有一对蹼。乍看起来,同家鸭差不多。而它那身漂亮而柔软的灰色绒毛,又可与我国的特产水獭媲美。

  鸭嘴兽实在是很怪的。说它是兽类吧,它却是靠下蛋繁殖后代;说它是爬行动物吧,可它孵出的后代都是靠哺乳喂养的。真是“不伦不类”。我们知道,一般从蛋中孵出的小动物是不吃奶的,如鸡、鸭、鸟、蛇;而一般吃奶的动物是胎生的,不下蛋的,像猫、狗、猪、羊。

  由于鸭嘴兽既下蛋,又吃奶,生物学家们伤透脑筋,不知道该把它列入哪一类动物。经过多年的争论不 鸭嘴兽身体结构休,最后,只好以毛和奶作为决定分类的依据,将鸭嘴兽列入哺乳类,称它为“卵生哺乳动物”。因为世界上只有哺乳动物有圆的毛(鸟类的羽毛是扁的)和分泌真正的乳汁,而这两个特点鸭嘴兽都具备。

  雄鸭嘴兽有50多厘米长,雌的略小。它们的腿短而强壮,各有五个趾,趾端为钩爪,趾间的蹼便于游泳。它的长着粗毛的尾巴,游泳时当“舵”。它的眼睛很小,没有耳壳,锁骨和鸟喙骨很发达,这些方面又像鸟类。

  鸭嘴兽习惯于白天睡觉,晚上出来觅食。青蛙、蚯蚓、昆虫等都是它的食物。它的消化机能特强,一只鸭嘴兽体重不到一公斤,但一天能吃下与自己体重相当的食物。 鸭嘴兽鸭嘴兽总是在河边打洞,洞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往水中,一个通往陆上的草丛。它们用爪挖洞的本领很高,即使在坚硬的河岸,十几分钟也能挖一米深的洞。有的洞长达几十米,里面有宽敞的“卧室”,准备产卵用。卧室里铺着树叶、芦苇等干草,俨然是个舒适的“床铺”呢!

  母鸭嘴兽一次生两个蛋,白色半透明,壳上带有一层胶质。母鸭嘴兽将蛋放在尾部及腹部之间,然后蜷缩着身体包围着蛋。两星期后,小兽脱壳而出,但眼睛看不见,身上没有毛,不能觅食,全靠妈妈喂奶。

  若与爬行动物相比,鸭嘴兽显然是比较高等的动物,因为它虽属卵生,却是哺乳的。但在哺乳动物中,它却是最低等的。它生蛋和排泄粪尿都用同一个器官,所以又称单孔类。澳大利亚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单孔类动物的故乡,除了鸭嘴兽外,还有一种叫针鼹。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生物界有待人们去探讨的奥秘,还多着哩!

编辑本段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吉祥物

   悉尼奥运会吉祥物之一(中)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夏季奥运会吉祥物Ollie、Syd和Millie 。澳洲本土动物鸭嘴兽、针鼹猬和笑翠鸟挤掉了众人熟知的考拉和袋鼠,荣幸地成为奥运会吉祥物大家庭的一员。由马修·哈顿设计的吉祥物被分别命名为Ollie,Syd和Millie。笑翠鸟Ollie代表了奥林匹克的博大精深,其名字来自于奥林匹克。鸭嘴兽Syd表现了澳洲和澳洲人民的精神与活力,其名字源自于悉尼;针鼹猬Millie的名字则代表了千禧年,是一个信息领袖,在它的指尖上还有着资料和数据。此外,分别在水中、地上、空中生活的三个吉祥物还代表了澳洲土地、空气和水。结合起来,它们既体现了澳大利亚的民族文化特色,象征着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开放、友好、热 悉尼奥运会吉祥物爱体育和乐观向上的人民,又与奥林匹克相吻合,可谓寓意深远。

  这三个形影不离的吉祥物拉进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与悉尼奥运会的距离。悉尼奥委会不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儿童以及各行各业人们对本届奥运会吉祥物的赞赏足以说明它的成功。这同时也是奥运会历史上身价最高的吉祥物,它们如同“招财童子”般地为主办者赢得了多达213亿美元的利润。

1陆生生物类:

白腹锦鸡 白鹳 白冠长尾雉 白鹤 白颈长尾雉 白鹮 白琵鹭 白头鹤 白鹇 白枕鹤 苍鹰 藏马鸡 草鴞 草原雕 长耳鴞 长尾阔嘴鸟 长尾鴞 赤颈鹤 大鸨 大绯胸鹦鹉 大天鹅 丹顶鹤 雕鴞 蜂鹰 高山兀鹫 冠斑犀鸟 褐鲣鸟 褐林鴞 褐马鸡 黑长尾雉 黑鹳 黑颈长尾雉 黑颈鹤 黑脸琵鹭 黑琴鸡 黑鹇 红腹角雉 红腹锦鸡 红角鴞 红脚鲣鸟 红隼 红胸黑雁 花头鹦鹉 花尾榛鸡 黄腹角雉 灰腹角雉 灰鹤 灰头鹦鹉 金雕 卷羽鹈鹕 孔雀雉 蓝翅八色鸫 蓝耳翠鸟 蓝马鸡 蓝鹇 栗鸢 领角鴞 绿皇鸠

编辑本段2水生生物类

扬子鳄:又称鼍<tuó>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体重约为36公斤,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编辑本段3两栖类

阿鲁巴岛响尾蛇 菲律宾鳄 古巴地鬣鳞蜥 河水龟 黑凯门鳄 黑软壳龟 角龟 库莱布拉岛安乐蜥 拉尔山谷蝰蛇 鲁德岛石龙子 孟加拉巨蜥 日壁虎 圣埃斯特万岛黑叩壁蜥 太平洋橄榄鳞海龟 兄弟岛楔齿蜥 牙买加水蟒 耶罗岛大蜥蜴 印度鳄 印度蟒 中国短吻鳄 中国大蝾螈

编辑本段4爬行类

大鲵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生境: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与食性: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类: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它的外形有点象壁虎,一般长06—12米,体重10—20公斤。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可是动物园内养的娃娃鱼,至今尚未听到它的叫声;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大鲵四条又短又胖的腿,前脚有四指,后脚有五趾,尤其是前脚连同它的四指很象婴儿的手臂,因此有了娃娃鱼的称谓。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娃娃鱼身体扁平,棕褐色的身体后面拖着一条侧扁的大尾巴,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与鱼类的最大区别是,娃娃鱼可以用肺呼吸。两栖类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鳃消失,它具有比其它任何动物更多的呼吸方式,这反映了两栖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但并不完善的过渡情况。不同种的两栖类,或同一种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低山地区清沏、湍急、清凉的溪流中,白天栖息在石缝或岩洞中,夜间出来觅食。以水中的鱼、虾蟹、蛙和水生昆虫为食。它不善于追捕,只是隐蔽在滩口的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甚至二、三年不吃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每年七、八月间是娃娃鱼产卵的时期,先由雄娃娃鱼将洞穴清扫干净后,雌娃娃鱼才进去产卵,一次可产卵300—400枚,产完卵就走了。所有监护工作都由雄娃娃鱼担任,它常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将卵围住,或把卵带缠绕在身上,以防被水冲走和遭敌害的侵袭。直到幼娃娃鱼孵出才离开。 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稀少,需加强保护。 保护: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CITES附录I。 娃娃鱼虽不怕冷,但也有冬眠的习性。每年从初冬到明年开春是它的冬眠期,这时它不吃也不动,但受袭击时仍有反应。娃娃鱼的寿命在两栖类中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93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