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旅居推荐独栋别墅悦景庄

云南西双版纳旅居推荐独栋别墅悦景庄,第1张

项目简介:悦景庄·西双版纳由平安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平安不动产注资、云南景和置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该项目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旅游小镇G214国道勐海方向以北,距离景洪机场3公里,距市区7公里。项目一期为500亩纯独栋别墅居住区,以热带雨林生态修复为基础、依附山地自然起伏地势而建,着力打造东南亚风情与热带自然风光浑然天成的轻养生避寒度假体验。

楼盘信息

项目地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勐泐大道67号

售楼处地址:

西双版纳勐泐大道67号

开发商:

云南景和置业有限公司(预售证:预许字2017第(07)号)

物业公司:

绿城物业

物业类型:

双拼, 独栋

容积率:

042

产权年限:

40年

绿化率:

37 %

物业费用:

5 元/㎡/月

装修状况:

带装修

水电燃气:

市政供水、供电

占地面积:

143704 ㎡

建筑面积:

20000 ㎡

 

推荐理由:1、私家温泉SPA,体验私人订制的舒适,2、花间堂最美人文客栈,遇见另一个世界。3、40000㎡浪漫花海梯田,迎坡而生,与山顶会所水景遥相呼应。4、80%的森林覆盖率,十六亩雨林滋养一栋别墅。5、山顶无边星空泳池,一眼览尽群山连绵,群星璀璨。6、绿城物业,连续六年业主满意度第一。

 

 

结语:西双版纳被誉为世界“暖都”,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正意义上的春城,那么有考虑购别墅的可以首推悦景庄!

 

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有大益、下关、陈升号、福今、澜沧古茶、斗记、宝和祥、合和昌、雨林古茶坊、润元昌。

1、大益

大益集团的前身为云南省原国营茶厂之一的勐海茶厂,这个光辉的历史前身让大益集团添色不少。近年来,大益的茶品在市场上得到很大的反响。

它成熟而稳定的制茶工艺,尤其是在熟茶的发酵方面颇有建树。比较魔性的是,大益出产的产品既能满足大众的品饮需求,在高端茶的发展方面也毫不示弱。

2、下关

下关沱茶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的云南省国营茶厂——下关茶厂。既然以“沱茶”二字作为该集团名字的元素之一,可想而知下关的沱茶最为出名。其中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茶品。

此外,下关的一大特色便是 “烟味”,有些老茶客的眼里,烟味是普洱茶的标配,因此烟味也成了下关的一大标签。

3、陈升号

是云南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于2009注册成功的商标,发展至今,已成长为普洱茶中大树茶领导品牌,该商标于2011年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俗话说,“班章为王”,它的独特与霸气使之别具一格。也因此,班章造就了陈升号,陈升号以班章闻名。在众多产品之中,老班章是陈升号的标杆产品,此外,陈升号的霸王青饼和陈升一号也令众多茶友竞相追捧,且好评不断。

4、福今

作为“班章普洱茶”概念的初创者,福今的名声自然不会弱势。令福今名声大燥的是“大白菜”和“孔雀”班章等生态系列普洱茶品。虽然在“大白菜”和“孔雀”初创期间是在勐海茶厂与兴海茶厂的生产车间制作的,但并未丝毫影响何氏兄弟创立福今的念头。

而后福今自立茶厂,推出福今普洱茶茶品,生产出标杆产品茶王青饼及特制系列,受到了消费者深深的喜爱。

5、澜沧古茶

澜沧古茶的前身是始建于1966年的景迈茶厂,成立至今,一直以芒景·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和邦崴古茶树群为原料。作为高端熟茶的鼎鼎大名者,澜沧古茶俘获了不少熟茶爱好者的芳心。乌金号、0081和0085都是澜沧古茶的熟茶明星,独得消费者芳心。

6、斗记

斗记的好口碑首先来源于斗记品牌创始人陈海标,仅仅是为了一个产品包装,他自创了十八褶叠法、泥鳅边来包裹茶品,每七饼一提,笋壳包之,竹篾扎之,放入手提箱,只为了保证茶品在运输途中的安全。

其次是斗记的产品,无论是大小树还是春秋茶,都会在茶品的包装上清晰的表明。最后,斗记的茶品以大斗、金斗、颠峰之斗最为出名,吸粉无数。

7、宝和祥

源于云南普洱茶历史上著名老茶庄共同的集团品牌称号,有“宝和祥”标识,便为云南普洱茶的一线产品。如今的勐海宝和祥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李文华为创始人。近年来,宝和祥脍炙人口的茶叶经典产品有纪廿,2012布易班、乌金号、易武秋兰、兰亭熟等。

8、合和昌

于2010年在勐海成立,是普洱茶中的一个高端品牌,以拼配高品质普洱茶而出名。合和昌产品经过积累,基本形成了:“星系列”、“润系列”“藏系列”、“熟茶系列”等四大系列十二款产品。其中,星系列产品包括:合和昌四星、合和昌五星和合和昌六星。

9、雨林古茶坊

雨林古茶坊全称为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以专注手工制古树普洱茶的闻名,真正古树、传统手工是雨林古茶坊的理念。

在大多数消费者的眼里,雨林古茶坊给人的感受一直都是“大气和时尚”,腾蛟成凤一直是众多消费者眼中高高在上的茶品。此外,精美的包装、舒适的滋味和精美的雨林海报,赢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10、润元昌

云南省勐海润元昌茶厂的旗下品牌。专注于高端、专业级普洱茶的开发,以布朗山茶区普洱茶为原料。近年来,润元昌的茶品在市场上持续走俏,赢得了不少忠实粉丝。

作为一个典型的茶品驱动型品牌,润元昌以春茶发酵的熟茶深受业界好评。从新产品上来说,润元昌的陈皮普洱茶和单泡装普洱茶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人民网-加快建设普洱茶文化之源 打造全球知名普洱茶大品牌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各国国庆节由来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国庆节历史由来 :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欢庆十一国庆节诗歌散文专题

  幸福的开端 作者:康朗英 [傣族]

  一

  过去,

  我们的生活不如牛马。

  收得的粮食,

  落到领主家;

  铁做的鸡笼,

  保不住鸡的命;

  池塘里的鸭,

  被老黄狗当鸟打。

  勐海地方,

  处处荒凉,

  宽阔的坝子长满野草,

  道路上老虎豹子成群,

  田地没有人耕种,

  寨子像墓地一样阴冷。

  穷人的命

  像枯黄的茅草,

  领主点着罪恶的火,

  巴不得一下烧掉。

  二

  毛主席的光辉照到边疆,

  各民族人民得到了解放,

  我们的勐海也不再黯淡,

  如同星辰一样发亮。

  穷人分得了土地、茶园,

  心里像寒冬时得到棉被一样温暖,

  人们用劳动来建设祖国,

  妇女也走出了竹楼。

  党是我们的眼睛和方向,

  村村都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就像千万只孔雀,

  展开金色的翅膀,

  朝着社会主义飞翔。

  神鬼被赶走了,

  千年荒芜的茶园发出嫩芽,

  盖起了高大的工厂,

  坝子的新楼像盛开的荷花,

  公路像新织的鱼网。

  三

  我们幸福的开端,

  我们神圣的节日,

  伟大的国庆来临了。

  我们要在田野上铺一层黄金,

  用丰收,用蛋大的谷粒来迎接。

  我们要替群山缝一件锦衣,

  用千担棉花,万担茶叶来迎接。

  国旗

  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到万众瞩目的高度。

  虽然没有惊涛骇浪,但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在起伏,有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在激荡。

  升起来了,万物在这个高度里陶醉!

  多么鲜红的高度,尊严从这里独领神州风骚,太阳就在灿烂里陪伴……

  多么有力的凝聚,自信从五角星的光芒中笑傲风景,万物就在激情中生长,自信愈发坚强起来……

  多么豪迈的情怀,期待从这种浪漫中孕育美好,龙的传人在伫立守望,期待愈发坚韧起来……

  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起世人惊叹的目光。

  这鲜艳的五星红旗哟,猎猎飘扬着半个世纪的辉煌,展示着神州风采!

  面对国旗,山,站起来;水,活起来;天,阔起来!

  面对国旗,每个生命都庄严起来、神圣起来,沿着国旗下的路向前延伸。

  飘扬的国旗啊,您是我昼夜难眠的情感……

  国歌

  这是真的。

  她容纳了神州大地百分之百的乐感,她的每一个音节都凝聚着东方民族的骨气,她的每一个音符都能够滋生咆哮的力量,她的每一个音律都爆发出东方雄狮的最强音!

  是的,每当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总要唱响这力量与信心之歌;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要奏响这庄严和圣洁之歌;每当取得胜利和收获的时候,总要从内心深处吟诵这雄浑与骄傲之歌……

  沿着这歌声潮头,我们驾驭着追求之舟,向着理想的彼岸航行。

  每一个人生的码头都有我们金色的梦幻。

  只要歌声不灭,我们总能挽起手来,摘取时代挂在亮丽之处的金牌!

  再一次唱响这不朽之歌吧。

  一半是勇往直前的势不可挡的力量,一半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目光。

  远方的地平线既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在那里,这歌声还会与我们会合!

  国徽

  赞美有时不需要歌唱,要用心聆听。

  是的,我听到了麦穗在齿轮中生长的声音。

  这个声音萦绕着一群红五星的光芒和一座城楼的文明。

  文明都沐浴在这光芒和文明之中。

  我深知泥土的真实和可靠,我深知钢铁的坚硬和骨气。

  这泥土、这钢铁终于用她的赤诚和硬度支撑起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

  在光芒中,我们挥舞镰刀,收割几千年的清香;在文明中,我们启动齿轮,伸延几千年的征程。

  把民族的向往浓缩起来,把民族的尊严升华起来,浓缩到朴实里,升华到自然里!

  这就是麦穗和齿轮的不朽糅合。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对联

  上联:处处飞花飞处处

  下联:夜夜笙歌笙夜夜

  上联:举国庆国庆

  下联:出对联对联

  上联:兵甲富于胸中

  下联:犹乐关乎天下

  上联:修身齐家平天下

  下联:挽发捉袖锄大荒

  上联:减员增效降成本,

  下联:国退民进甩袱。

  上联:象九进一跨大步,

  下联:卒三退二奔小康。

  上联:同甘共苦声声唤,

  下联:与时俱进阵阵风。

  上联:食丰衣锦豪门乐,

  下联:国泰民安图画新。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0710htmlsi=3

暑假期间,学生党旅游可以选择一些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且消费水平适中的目的地。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 海滨城市:暑假是海滨旅游的最佳时期。您可以选择去青岛、大连、厦门、三亚等海滨城市,感受海滨的清爽与浪漫。

2 自然风光:张家界、黄山、九寨沟等自然风光秀丽的地区也是暑假旅游的好选择。在这些地方,您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山水景色,还可以尝试徒步、攀岩等户外活动。

3 古城古镇:学生党可以考虑去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古镇,如丽江、平遥、凤凰古城等。在这些地方,您可以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还可以了解丰富的历史文化。

4 世界文化遗产:暑假期间,学生党可以选择去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如故宫、长城、布达拉宫等。在这些地方,您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拓宽视野。

5 科技与历史融合的景区:如上海科技馆、北京科技馆等,这些地方将科学与历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们在游玩中学习到新知识。

6 主题公园:如果您喜欢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可以选择去迪士尼乐园、长隆野生动物园等大型主题公园。

在选择目的地时,请确保您的旅行预算和时间安排与您的兴趣相匹配。同时,注意安全、健康和环保,确保在享受旅行的过程中不忘履行社会责任。

吴承恩写入《西游记》小说中的流沙河,实际上是今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开都河。

唐朝时属于古国焉耆。史书记载开都河又称敦薨之水、海都河,突厥语意为蜿蜒曲折的河,河水发源于天山中部萨尔明山哈尔米斯特和扎巴斯台沟,汇入博斯腾湖。

在有关新疆的典籍中,确实有关于流沙河的记载。最早记载流沙河的,是晋代高僧法显。他于公元399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途中曾穿越过流沙河。他在《佛国记》中记述,他们由敦煌太守李皓供给,渡流沙河。沙河中多有热风恶鬼,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渡处,则莫知所以。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行17日,得到鄯善国。晋代的鄯善国在今新疆若芜县一带。他所记载的流沙河,有专家认为应该是甘肃敦煌至新疆若羌间的沙漠地带。法显笔下的这条流沙河,究竟在哪里是明确指还是泛指大沙漠而言呢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公元630年唐僧取经路过开都河,因水大草深,遍地是毒蛇无法通行,从焉耆到铁门关整整走了七天七夜,因此唐僧祈祷南无阿弥陀佛,神明感应,点蛇为鱼,从此焉耆方园四十里无蛇,鱼很多,但却无鳞,人称焉耆大头鱼。如今的焉耆人已经对开都河进行开发,欲打造“流沙河”旅游品牌。

汛期来临,从山间奔流而出,泥沙俱下,称为流沙河名副其实。流沙河的奇异就在于沙随水动,水流沙流,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大自然让河水夹杂着细碎轻巧的浮沙,年年岁岁游动著,水与沙始终不分离。在流沙河坐船游玩,最过瘾的是看船尾切开的一道线,从这条线隐约可以看见河水里的浮沙在游动,船速一快,水和沙形成了波涛,再开快些,水和沙能喷溅起两米多高的浪花。水和沙的奇妙结合,让来这儿的人感受着河流的气势,神话的力,还有细沙与水的浪漫、神奇。

流沙河:

是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河流,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其长万里、宽八百里,河主人是沙僧。

流沙河的奇异就在于沙随水动,水流沙流,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大自然让河水夹杂著细碎轻巧的浮沙,年年岁岁游动著,水与沙始终不分离。在流沙河坐船游玩,最过瘾的是看船尾 切开的一道线,从这条线隐约可以看见河水里的浮沙在游动,船速一快,水和沙形成了波涛,再开快些,水和沙能喷溅起两米多高的浪花。水和沙的奇妙结合,让来这儿的人感受著河流的气势,神话的引力,还有细沙与水的浪漫、神奇。

资料来源:-流沙河

傣族

傣族 傣族现有人口约1159322人。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傣族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白衣”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民族简介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 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5日)。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掸”,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有“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支系。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著,“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

[编辑本段]民族节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月中)。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问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 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 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 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编辑本段]民族禁忌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

[编辑本段]民族饮食

日常食俗: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浊,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吕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傣历7月15日)、开门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元江大平乡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典型食品:傣族风味凉、热腌菜都有典型菜肴和小吃。如:椰子砂锅鸡、油炸麻酥、牛撒皮、酸肉、火烧鱼、腌牛头等。

傣族民居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楼”。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

在气候变化较大,平坝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傣族地区,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土掌房系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粮食和杂物,牲畜单独建圈。土墙有两层,厚达三尺,对防热保凉防寒保暖起到了独特的功效。土木夯实的平面屋顶厚达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顶上纳凉,秋收时又可在顶上翻晒谷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

[编辑本段]傣族风俗—泼水节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

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A 泼水节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到过云南的人都知道有名的傣家泼水节,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西双版纳、德宏的传说都是由“七公主杀火魔”的故事得来,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B 泼水节祝福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C 泼水节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D 泼水节力量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象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E 泼水节舞蹈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F 泼水节“高升”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傣族家庭

傣族家庭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的父权制小家庭。由于各地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在西双版纳,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的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形式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婚后男方必须如约到女家劳动数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时,由村社分给“份地”。假若双方意见不合,征得头人同意,互递一对蜡条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即以蜡条一对放在死者棺上,将馆材送至楼口,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耿马、孟连傣族家庭婚姻形态与西双版纳大同小异,不过对偶婚的残余更为淡薄,主要表现为不能轻易离婚。

德宏和内地傣族地区的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抢婚”日期。男青年倍其伙伴,身带砍刀、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定后,才正式过门成亲。此外,在这些地区,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西双版纳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9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