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芭蕾时期的作品有《多瑙河之女》、《翁金娜》、《文斯米拉尔达》、《卡塔琳娜》、《吉赛尔》等。首演于1841年的《吉赛尔》是浪漫时期芭蕾代表作。这部舞剧中,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非人间同时并存,舞蹈设计追求轻盈细腻,剧情也更讲究戏剧性,充分体现了浪漫时期芭蕾的特点。因而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地仍在上演。
布达佩斯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光和影像也将这个城市不一样的美展现给大家。
记得,我是在一个下着雨的星期天下午,天色阴沉的有些忧郁,一边看《布达佩斯之恋》,随后又听了那支甜蜜而又悲伤的《gloomy Sunday》。欧洲小城优雅和慵懒充斥着**的前半段,仿佛生活在油画中的人栩栩如生的出现在你面前。
桥上的浪漫骑行~
左手爱情,右手婚姻。对伊洛娜来说,那个为她创作了《忧郁的星期天》的钢琴家给她的才是理想的爱情。还记得她和钢琴家第一次见面时,四目相对,彼此静默无言。还记得当她听到钢琴家为她创作的那首曲子之后,她情不自禁的差点吻了上去。
而女主人公在物质上依赖着餐厅的老板,灵魂上却给了钢琴家。其实女主人公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缩影,是一些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渴望物质来满足他们强大的虚荣心,同时也渴求生命中有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享受被爱的温暖。餐厅老板,这是个特别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符合一切世俗好男人的标准。经营着一家餐厅,养活着伊洛娜和钢琴家。他救助过害死他的纳粹军官一条命,最后却被纳粹军官害死。他大度的成全了钢琴家与他共享一个女人。他是犹太人,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他也知道伊洛娜对他的只是深深的依附,而非爱,但是他愿意为她而妥协。如果钢琴家不出现,如果没有二战,没有那个纳粹军官,也许他会和伊洛娜过着世界上最平常的幸福生活。
如果说《布达佩斯之恋》给我带来了
对爱情生活的进一步理解。
那么,
让我更有感触的便是**中的风景了。
链子桥
链子桥古老壮美,
串联起布达佩斯这座双子城。
链子桥是第一座真正连接佩斯与布达两城的永久性建筑,一直是布达佩斯的象征。链子桥长360米。宽16米,中间是往来汽车道,两侧是人行道,桥的两端是两个新古典式的拱门。链子桥是连接布达佩斯的9座大桥中最古老最漂亮的一座桥。匈牙利人称多瑙河为“母亲河”,而链子桥就像是“多瑙河母亲”胸前美丽的项链。
有这座桥上的经典镜头,
选个清晨,牵起爱人的手,
漫步其上,体验这15分钟的浪漫。
RestaurantSzabó 餐馆
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个餐馆发生,
缘起、缘灭、消亡~
而汉斯的到来点燃了一条痛苦的导火线,
求而不得的痛苦,
将美好的一切打破。
多瑙河
人们说,多瑙河是布达佩斯的灵魂,而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的骄傲。踏上这座古城,既可以欣赏到迷人的风光,又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变迁。
布达佩斯被称为“多瑙河上的明珠”。它是由西岸的布达和东岸的佩斯两座城市,通过多瑙河上8座美丽的桥连为一体的。城内许多古迹多建于城堡山。城堡山是面临多瑙河的一片海拔160米的高岗,13世纪时修建的城堡围墙至今保存完好。著名的渔人堡,是一座尖塔式建筑,结构简练,风格古朴素雅。游人可以站在渔人堡的围墙上,欣赏多瑙河上的美景和佩斯的风光。
汉斯第一次在餐厅过生日的时候,
卑微的他祈求伊洛娜让他给她拍张照。
求爱失败后跳多瑙河自尽,被餐厅老板所救。
后来他身为纳粹军官、外交官,
破毁了这段关系的美好。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伊洛娜心里还是没有他。
二战中被炸的链子桥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
伊洛娜有了孩子,
而当汉斯80岁再次光临这个餐厅时,
伊洛娜毒死了他。
这部影片不论从故事抑或风景,都彰显着布达佩斯的美和浪漫。
根据匈牙利的法律规定,男女结婚年龄分别是男22岁,女20岁。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选择教堂婚礼,也可以是政府婚礼形式。不过,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婚礼的新人,在婚后,都要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做一件事——选个清晨,牵着爱人的手,踱过链子桥。
链子桥并不长,快步走,只要5分钟就能完成。而新人则应该慢慢走过,匈牙利著名诗人曾经说:“哪怕和爱人在桥上只待15分钟,都会让你们充分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婚姻的真谛,真正享受匈牙利人的浪漫!”
"浪漫芭蕾"有哪些代表作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发端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巴黎。浪漫芭蕾是芭蕾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题材上表现的大多是仙凡之恋(如:仙女与农夫、村姑与伯爵、海盗与少女、木偶娃娃与乡村小伙子、牧羊人与仙女等等),顺应了当时法国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潮流。
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作品有《仙女》(1832)、《多瑙河denver》(1836)、《幻想曲》(1839)、《吉赛尔》(1841)、《艾丝美拉达》(1844)、《四人舞》(1845)、《海峡》(1856)、《葛佩莉亚》(1870)和《西尔维娅》(1876)等,不仅内容题材充满了浪漫情调,且结构严谨,表情细腻,动作舒展,具有典型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其中,《仙女》和《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的双壁。
莫扎特,mò zhā tè,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享年35岁。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仅仅活了35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海顿,1732年4月1日,维也维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维也纳。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以修造马车为生,母亲是个厨娘。尽管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却都热爱音乐,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他的家境贫苦,为了学习,六岁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当时施台芳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后来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他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发现,并得到了他的救助,才勉强活了下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艰苦的时期。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保尔·艾斯特哈齐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廷乐师。此后,海顿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总有一种宁静、乐观的感觉,而不象贝多芬的音乐那样具有强烈的斗争性。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下: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还有普希金的诗歌
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缪塞,这些人的主要作品。
《暮光之城》蛮好看。
巴黎圣母院,神曲,唐吉可德。
文学:
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雪莱――英国――《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海涅――德意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大仲马――法国――《基督山恩仇记》
音乐:
肖邦(1810-1849),波兰,有“钢琴诗人”之誉。作品:《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革命练习曲》、《离别练习曲》、《一分钟圆舞曲》、《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作品:《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第三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个特别好听!!)、《降D大调音乐会练习曲”大海》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作品:《童年情景》、《蝴蝶》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第四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黑桃皇后》
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曾与同时代的哲学家尼采有过交往。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
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仲夏夜之梦》
肖邦(1810-1849),波兰,有“钢琴诗人”之誉。作品:《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革命练习曲》、《离别练习曲》、《一分钟圆舞曲》、《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作品:《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第三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个特别好听!!)、《降D大调音乐会练习曲”大海》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作品:《童年情景》、《蝴蝶》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第四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黑桃皇后》
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曾与同时代的哲学家尼采有过交往。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
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仲夏夜之梦》
现代法国人的起源非常复杂,主要由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罗曼人构成。法语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拉丁语的一种现代形式。那些古罗马的拉丁语天才尽管早已作古,却似乎始终左右着法语文明发展的轨迹和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