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土地总面积为 44865万亩,其中承包耕地155万亩,林地 3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75万亩),宜牧荒山30万亩。 禽类 麻雀、喜鹊、灰喜鹊、乌鸦、 燕子、鹌鹑、布谷、大雁、环颈雉(野鸡)、野鸭、鹭鸶、鸬鹚(鱼鹰)、猫头鹰、鹰、鹞、啄木鸟、百灵鸟、白头翁、苦恶鸟、画眉、稻鸡、环颈斑鸠、棕背斑鸠、大杜鹃、四声杜鹃、八哥、董鸡、翠鸟、云雀(告天子)、苍鹰(鹞鹰)、雕等共30余种。
兽类 野兔、狼、黄鼠狼、狐狸、鼠、刺猥、蝙蝠、灵猫、骚狗子、猪獾、狗獾、獐(羊獐子)、野羊等,共15种左右。
甲贝类 草虾、大虾、海虾、螃蟹、毛蟹、河蚌、珠蚌、龟 、鳖、蜗牛等。
爬行类 蚯蚓、壁虎、蜥蜴、赤链蛇、黑眉锦蛇、水蛇、乌梢蛇、蝮蛇、竹叶青等。
两栖类 青蛙、蟾蜍等。
昆虫类 蜂、土蜂、知了、蜻蜓、螳螂、蟑螂、蚊、蝇、虻、蚤、臭虫、蚂蚁、蟋蟀、蝼蛄、蛴螬(金龟子)、蚱蜢、稻蝗、土蝗、飞蝗、叶蝉、飞虱、蚜虫、稻苞虫、稻纵卷叶螟、蓟马、麦粘虫、红铃虫、棉铃虫、松毛虫、天牛金花虫、大袋蛾、背债蛾、黄刺蛾、瓢虫、蝽象、步甲、虎甲、舟蛾、卷叶蛾、粉蝶、螨、蚕、地鳖虫、蚂蝗、蜈蚣、蝎子、柳叶蚂蝗、豆元青、斑蝥、红娘子、萤火虫、绿元青、蜣螂、玉米螟、粟灰螟、高梁条螟、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豆杆螟、金刚钻、小造桥虫、地老虎、冬斯、草蛉、蜉蝣、猿叶虫、瓜守、水蚤等共80余种。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攻坚“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增长86%;财政收入142亿元,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1423亿元,增长166%;规上工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16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6元、8542元,分别增长91%、1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亿元,增长652%。总量上,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全市前三位;增速上,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位次同比上升2位。 经济开发区 定远工业园区于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已建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区,有省内外百余家企业落户,总投资120多亿元,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轻纺服装、农林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四大产业雏形。
2013年8月4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定远工业园区更名为“安徽定远经济开发区”,同时初步确定定远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面积为173平方公里。 盐化工业园 2005年4月,定远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正式立项,项目占地390公顷,建设总投资160亿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号工程。2011年3月,定远盐化工业园已被批准为省级盐化工业园区。其功能被定位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安徽省重点发展的盐化工业园,它以“两碱”(烧碱、纯碱)生产为龙头,着力打造“千亿生态型盐化工基地”。 民国时期,手工业生产开始活跃。五匠(木匠、铁匠、石匠、蔑匠、泥瓦匠)、六坊(砻坊、糟坊、油坊、粉坊、染坊、豆腐坊)遍及乡、镇,印刷、卷烟等相继出现。
民国14年(1925年),定城周佑庭独创第一家工厂——印刷厂,周从南京购回一块石印板,刻字印刷,承接印刷信笺、信封、请柬等简单业务,生意兴隆,规模逐渐扩大。民国27年(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定城,到处烧杀抢掳,周家外逃汉口,两年后返回,重新开业。民国29年(1940年)中国***领导的皖东抗日根据地,在藕塘附近的东洋庄、德胜集一带兴办被服厂、皮革厂、榨油厂。定城刘华章办起了小卷烟厂。加之“五匠”、“六坊”的相继出现,形成定工业的萌芽。据统计,1949年全县从事手工业生产的有3394户,5732人,年产值438万元,约占工农业总产值12%。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3年恢复时期,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农户组成了铁木业社。陈玉升、陈如海等率先成立定远县农具厂。是年,个体手工业者有2088户,2820人。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大部分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合作社,坚持个体生产的仅150人。
1958年大办钢铁。全县先后新建、扩建54个国营工厂。企业职工人数由1951年的20人,猛增到13197人。1960年,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许多企业严重亏损。1962年被迫进行调整,除保留印刷厂、酒厂外,其余大部分工厂被关、停、并、转。这一年工业总产值仅396万元,比1956年的556万元下降29%,出现了建国后第一次工业大跌落。
“文革”十年,工矿企业的规章制度遭到破坏,工厂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产值下降,亏损严重。据统计,196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396万元,又回到1962年和建国初期的水平,成为建国后第二次工业大跌落。
进入70年代,定远县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建立了水泥厂、轮窑厂、化肥厂、磷肥厂、染织厂等骨干企业。与此同时,县属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也开始发展。据统计,197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上升到3337万元。比“文革”中的1968年增长8倍以上,其中乡镇企业约占30%。
80年代,县办工业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迅速发展。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为10282万元),比1980年(3871万元)翻了一番多;固定资产由1980年的1776万元增加到的3908万元;利税由1980年的412万元增加到946万元。工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办工业积极增加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强化企业管理,先后扩建、改造了一批老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得到提高。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4亿元,在1985年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多。实现利税273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治理整顿、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号召,县属工业一些发展项目受到一定影响。经过短时期的清理整顿,1989年县委、县政府再次要求全县增强发展工业意识,继续大办工业,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是年兴建的重点工程有:年产10万吨精盐的盐矿首期工程、化肥厂年产25万吨合成氨扩建工程、水泥厂44—88万吨水泥扩建工程、磷肥厂2万吨硫酸生产线、染织厂色织布生产线、麻纺厂1/4台套麻袋生产线、定城米厂日产150吨大米扩建工程、印刷厂生产车间楼、面粉厂立筒库和大修厂电子称体车间。1990年,化肥厂4万吨尿素工程批准开工(1991年底投产);非工业部门的企业——校办工业健康发展,原实验小学铝箔厂1986年建厂,1989年实现产值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粮油食品加工、建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纺织服装、印刷、包装和机械工业等也同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占居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位置;定城、炉桥两个重点工业区和定城粮油食品加工基地、泉坞山建材基地、东兴盐化工业基地、炉桥农用化工基地均已建成。是年,全县工业初具规模,拥有固定资产112亿元,工业总产值39910万元,年增长速度在全地区名列第三。2012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市第2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1500万美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利用外资实现重大突破,达1000万美元。规模工业企业达81家,新增22家。兑现中小企业奖扶资金4200多万元,新增非公企业434家、个体工商户1588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工业技改投资21亿元,增长4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专利360项。支持企业专利转化14项,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亿多元。
盐工业
2005年4月,定远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正式立项,项目占地390公顷,建设总投资160亿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号工程。 2011年3月,定远盐化工业园已被批准为省级盐化工业园区。其功能被定位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安徽省重点发展的盐化工业园,它以“两碱”(烧碱、纯碱)生产为龙头,着力打造“千亿生态型盐化工基地”。 定远是皖东地区最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是国家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是中国粮食、油料、肉类百强县,居安徽省前列。农副产品盛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畜禽、玉米、山芋、豆类和水产品等多种农副产品。2002年粮食总产居中国第26位,油料总产居中国第27位。定远瘦肉型猪是全中国31个良种猪之一,1996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跻身“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行列。已建成粮油、生猪、棉花、花生、水产、蔬菜等六大农副产品基地。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畜牧养殖业发达。常年存栏生猪180万头,出栏110万头,1987年被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1996--2009年连续14年跻身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行列,年生猪存栏量居全省第二,肉类总产首次进入中国百强县第88位、安徽全省第6位。自古以来,农业在定远县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赋役全书原编》载:明崇祯年间,定远有熟地1414顷,应征银24620两,常额人丁应征银4383两。清雍正六年(1728年),实行“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民赋征银29036两。民国37年(1948年)本县财政岁入总额53亿(旧币),其中田赋23亿,占43%。
建国初期,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水平低下,产量不高。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46亿斤,人均产量513斤。此后的二十多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不前,1972年至1977年有所发展,1977年粮食总产为57亿斤,人均800余斤。
1979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加农业投入,实行科技兴农,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大发展。1980年产粮6亿斤,1985年产粮97亿斤,1986年产量突破10亿斤大关,达到11亿斤。1987年以后,逐步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换,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1988年成为中国12个售粮大县之一,1989年粮油产量均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粮食产量名列中国第48位,全省第6位;油料产量位居全省首位、全中国13位。1990年粮食产量又跃新台阶,产量146亿斤,人均1800余斤,是实行责任制前的26倍。油料总产上升为中国第10位,粮食名列中国第33位。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22亿斤,增长53%,实现“九连增”。新增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市级3个,出栏生猪1436万头,继续保持中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在安徽省率先建立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定远稻米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农机致富工程,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382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居全市首位。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增加到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521家,新增著名商标4个、绿色食品9个。实施林业“双百双十”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
优质解答
一、写建筑物的作文类型 通过描写或介绍一处建筑,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或展现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二、写建筑物的参考题目 略三、写建筑物的参考开头 略四、写建筑物的参考词句 错落有致/风格迥异/红墙碧瓦/拔地而起/小巧玲珑/气象万千/雄伟/干干净净/引人注目/富丽堂皇/讲究/天花板/精致/宽敞/张灯结彩/正中墙上/亭台楼阁/古色古香/明亮/高大雄伟/造型别致/玻璃幕墙/更加壮观/巍然屹立/高耸入云/鹤立鸡群/气势磅礴/小桥流水 (写好建筑物也必须写好它的周围的环境,可以起到衬托的作用) 2喷泉真是各式各样,有拔地而起的水柱;有簇拥在水柱周围的菱形网状水帘;有腾起云雾状的水球,还伴随着悦耳、优美的乐曲声,随着声调的高低,颤动着二十四个喇叭型水花(用排比句来形容事物能够形成一定的气势,多角度地进行描绘,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3五亭桥是由五个亭子组成的,五亭相连,大亭端坐中央,四周的小亭对称地围绕着它五亭桥下有十五个圆洞,圆洞相通,游船来往自如中秋佳节,十五个圆洞中映着十五轮像玉盘似的月亮远看,五亭桥像一座玲珑的水上宫殿;近看,五亭桥像是碧湖之上开了一朵巨大的莲花(远看和近看,小读者看起来很懂得描写的方法,一远一近,就把事物写清楚了,而且还有立体的感觉呢!) 4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过晚上的露水洒过,春雨洗过,显得光滑、闪亮在它的旁边,往往躺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水面活溜溜的,风一吹,荡漾着轻柔的涟漪,就像是有什么人在悄悄抖动着碧绿的绸子每隔二三十步,就有一座小桥有耸肩驼背的小桥,有清秀玲珑的石板桥,也有小巧的砖砌桥和油漆栏杆的小木桥(细致的观察,同时加以分类,就能够把事物说明清楚) 立这种精神,是我们所需要和发扬的呀!(写建筑物,要写得形象生动,让人一下子就明白,打比方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8我们来到正桥,栏杆是乳白色的在桥面矗立着十五根电杆,每杆安装四只杯形华灯,宛如倒扣的茶杯乳白色的灯罩和蔚蓝的天空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我想,到了夜晚,这些灯发出柔和的金色的光辉,一定会使大桥更加美丽,犹如披上了一层金纱大桥有快车道和慢车道快车道有十二米宽,可并排行驶四辆卡车来往车辆从这里疾驰而过,奔向四方桥两旁站立着威武的石狮子,它们像卫士一样,不管风吹雨打,忠实地守卫着大桥,又为大桥增添了几分雄姿(写建筑物,也需要想象这位小作者是白天去参观的,所以他看不到夜晚的景色但他觉得桥上的那些灯在晚上时一定很美丽,于是他就用“我想”这样的句式,开始了想象文章也就变得丰富生动了是不是大家都可以学学呢) 9居住在靖城的大人小孩都知道在东门菜场向北有一口稀奇的井它是由四口小井组合在一起,所以人们都叫它“四眼井”这四口小井的井口分布在一块正方形的石板上人们经过这个地方都要特地走过去瞧瞧,觉得很新奇井内水深不到二米,邻居们常常用吊桶去打水、淘米、洗衣服天长日久,井圈上让绳子磨出了道道光滑的槽痕我有时就喜欢伏在井圈上做着怪样子看着倒影,水中的倒影清清楚楚,我高兴得又跳又蹦(写井,先交待它的位置,怎样组成的,井水有多深,还特别写了井圈上的道道槽痕,给人历史久远的印象然后再写我对这口井的喜爱很有条理其中写我伏在井圈上朝井内做怪样的事情,写得很有儿童的情趣) 10 一走进小书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正面那座镶着透明玻璃的书柜柜里整齐地放着书刊,有文学书,科技书,企业管理书,少儿书,真是应有尽有有适合儿童看的,也有适合青年、老人看的,还有小说出租呢各类书籍排得整整齐齐,最上层是专业书籍,第二层是政治读物,中间两层是少年儿童读物,底下几层是医药卫生等读物在营业员旁边,还有条理地堆放着一些报纸书刊(写建筑物和写别的东西一样,要注意顺序,不能想到写什么就写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段虽然很简单,但却很有次序,一点不乱)六、写建筑物的参考题材
我心目中的南京新外滩
定远有一位女子卖饼,攒下了上百万元,给弟弟买房买车。这位姐姐对弟弟的照顾,从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比较愚蠢,但每个人情况是不一样,女子离婚住在娘家,父母也一直在帮衬,因此他们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女子并不在意外界怎么看,最重要是一家人十分和睦,这种家庭氛围值得大力去宣扬,家和才能万事兴,没有必要计较太多,那么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女子卖饼攒百万元,给弟弟买房买车
女子通过很多年奋斗,终于通过卖锅盔,攒下来上百万,平时生活比较节俭。在离婚之后就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住在父母家,父母也很好,经常会帮忙带孩子,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把弟弟也当做依靠。弟弟平时在姐姐的饼店里打工,女子接受记者访问,声称自己暂时不会考虑婚姻,等到弟弟成婚之后再结婚,可见对于幸福还是向往的,这样的女子非常了不起。她勤劳能干,并且把所有的好都给了家里人。
二,如何评价这位姐姐对弟弟的照顾?
这位姐姐对弟弟照顾令人很羡慕,弟弟有这样的好姐姐是一种天大的福分。旁人指责女子愚蠢,女子并不觉得,她当时一个人离婚很无助,父母做了后盾,父母一直在帮助,如果不是娘家人帮助,相信她也不会生意如此之好。毕竟一个人带孩子又做生意比较难,正是因为全家齐心合力,才会积攒如此之多的钱,相信他们一家人以后的日子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总之,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吵架,姐姐不认为有什么问题,那么旁人就不应该过多指责,弟弟也要有担当,不要凡事依靠姐姐,否则就辜负了姐姐一番苦心。
“争米”是什么意思?故事的来源和寓意!接下来我就来认识一下各位读者,给大家一个参考。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一升米可以让人欣赏你,用一桶米却可以树敌。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如果你过多的帮助一个人,让他产生依赖感,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过去帮助他,这个人可能会对你产生仇恨。下面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谚语。让我们看一看。
人生其实很难做一个好人。毕竟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困扰着我们。但是,如果你记住了一句民间谚语“养精蓄锐争米”,真正理解了这句民间谚语的含义,那么你离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就不远了。
1“养精蓄锐,抗米”——是一句民间谚语。
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人性最精辟的评价。可以说,如果你在危机中给予一点点帮助,人们就会感激你。但是,帮助别人会让他们产生依赖,从感激变成理所当然,然后最终变成敌人。这句话还有一个典故,可以让人更容易理解其深刻内涵。
村子里曾经有两户人家。一个更富,一个更穷。有一年,天下大旱,青黄不接。这时财主说:“你来我家,我给你一升米,以备不时之需。”穷人高高兴兴地去了,带回了一升大米。
后来,穷人一个接一个地向富人借米。然而,富人不会买太多的食物,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够的。这时候穷人就很生气,认为富人很小气。不光我私底下这么想,人家都说有钱人小气,完全忘了别人以前也不错,两家反目成仇。
所以,聪明人会帮他一时,而不是一辈子。你可以及时给予救济,但不能让别人依赖,否则会伤害到别人。
第二,以无尽的恩典对待他人,可以保持一颗永不满足的心;你可以通过明智来防止事故的发生。-“小窗户”
这告诉我们,在对待别人的时候,要留下一些不必要的,用不完的恩惠,来维护那些永远不会满足的人的心。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保持多余的、用之不竭的智慧,防止不可预知的变化。
就像《三国演义》曹操烧黑窝,徐友之抢粮的故事。徐有来投降曹操之初,曹操的行为是这样的:大家一听说他来了,都跟他打招呼,拍手笑着说:“你儿子要是来了,我就帮你。”。
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许由感受到了曹操对人才的喜爱。后来,为了报答曹操的好意,许由给了曹操一个打败袁绍的办法。也为曹操平定天下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一点点行动,一点点恩惠,他成功收获了一个智者。
这告诉我们不要说太多,也不要做太多。做事留一线,以后好好相处。
第三,当你要求一个男人的时候,你不能帮助别人。口渴时一滴露珠,胜过喝醉时一无所有。增光贤文
寻求帮助的人要求心胸开阔,乐于助人的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人渴了,送一滴水就像送花蜜。人喝醉了最好不要加酒。
人在逆境的时候,给你一点点帮助,对你的帮助会很大。在你顺境的时候,给你一点点帮助,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们。像是锦上添花,但并不令人印象深刻。
总而言之,不难看出,付出越多越好。相反,有时候付出太多,反而觉得委屈。我们应该雪中送炭,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必要的时候总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这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让世人都知道开封府有个包青天。但您不知道,这样一位青天大老爷,包拯仕途起步的第一站,便是首任定远知县。 《定远县志》(明嘉靖知县高鹤修):“包拯希仁。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进士入第,尝为定远令。公廉正直,明信威果。
事除积弊,宿吏胆破。听断烛隐,豪右敛迹。以忠信知端州,迁殿中丞,拜监察御史。历迁谏议大夫,权御(少)[史]中丞。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拜枢密副使。迁礼部侍郎,不受。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拯为宋一代名臣,言行功业详见《宋史·列传》及《庐州志》。
乔迁 俗称搬家。旧时,乔迁有两种:一是佃户乔迁,二是富裕户买田上庄。佃户乔迁首先要选择吉利日子,一般天亮后走路。所搬东西有一定次序:家主挑锅担(锅里一定要有饭),走在最前,家堂(也称书几,供放天地、土地、祖宗牌位之用)次之,其它家具最后。富家买田上庄乔迁,礼仪和佃户乔迁一样,但声势浩大,仪式隆重。迁居后,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多带有中堂画、钱、物等贺礼。 建国后,乔迁要征得当地主管部门的同意。迁居大都用车辆装运家具,旧时的一些礼仪已不复存在。但迁居时,亲朋好友送点礼物,登门祝贺乔迁之喜,仍作为一种礼貌交往保留下来。
(四)行
建国前,定远县交通闭塞。公路全是土路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汽车来往,唯有炉桥作为淮南线上的小站,偶而有火车通过。县境人们外出主要依靠轿子、红车、人力车和骑马、骡、驴等。贫民百姓大多步行。轿子有两人抬、四人抬、八人抬之分,多是官僚、地主、豪绅们乘坐。普通百姓无钱也无资格乘坐。红车可以左右两旁坐人,车夫在后面推。手推车只能坐一人,也是车夫在后面推。民国初年兴起的黄包车,则是人在前面拉,后面可乘坐2~4人。
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定远县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公路,各种柏油路、石子路相互连接、贯通。汽车、拖拉机往来穿梭、络绎不绝。人们的行路难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自行车普及到家家户户,不分男女老少,上班、上学、进城、购物、走亲访友均喜爱骑自行车。近几年,不少经济富裕的人家,购买摩托车或大、小客车,交通更为方便。
二、生活器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